养生健康

艾灸治疗儿童厌食怎么灸

艾灸治疗儿童厌食怎么灸

小儿厌食艾灸部位选择

治则:和胃健脾,疏肝理气,促进运化,提高食欲。

取穴:

中脘:腹部正中线脐上4寸。

建里:腹部正中线脐上3寸。

梁门:中脘穴旁开2寸。

足三里:外膝眼正中直下3寸,胫骨前嵴外侧旁开1中指宽。

肝胆脾胃夹脊穴:背部第9胸椎至第12胸椎旁开5分。

穴位解析:中脘,建里,梁门疏调脘腹经气,以助胃纳和脾之运化;足三里是胃经要穴,和胃健脾,补养气血;肝胆脾胃夹脊穴直接刺激支配肝胆脾胃的脊神经根,提高消化功能。

操作手法

诸穴均可用温和灸或隔姜灸,每日灸治1次,10次为一疗程,疗程间可休息2-3日。

注意:小儿皮肤娇嫩,切忌烧伤皮肤,若能配合捏脊疗法,则疗效更好。

如何判断身体是否有湿气 艾灸不适合哪些人做

1、内火重:艾灸具有温补阳气的作用,会增加体内的热气,对于内火重、容易上火的人群来说艾灸后可能会出现大便干燥、口感咽痛、长痘等症状,不建议再继续艾灸。

2、孕妇:怀孕期间身体比较敏感,对于药物的使用需要谨慎,而艾灸具有促进血液循环的作用,建议在医生的指导下进行,不建议自行治疗,以免对胎儿产生不利。

3、儿童:儿童本身体内阳气旺盛,一般是不需要艾灸的,盲目艾灸后容易出现上火的症状。


儿童厌食症的偏方

厌食是指小儿长期见食不贪,食欲不振的情况,一般会出现有嗳气恶心,多食后作胀等症状,那么以下是我的分享,儿童厌食症的偏方:

1可用白萝卜350克洗干净切丝,瘦肉150克一起同煮五成熟,再加入山药适量煮熟,每天空腹服食1次,可以健脾消食和治疗儿童厌食症状。

2可用西瓜,西红柿各适量一起榨成果汁,每天早上空腹饮用,经常7天可以有效治疗内生滞热引起的厌食。

3可以山楂(开胃健脾的作用),橙皮各6克,鸡肉120克,一起加水煮成汤,每天饭前饮用一碗,可以有效治疗小儿厌食症状。

注意事项:不要给儿童吃过量的垃圾食品这样会加重儿童饮食症状哦。

儿童厌食症的初期症状有哪些 注意事项

一旦发现宝宝有厌食症的倾向的时候,一定要及时就医,避免给孩子带来巨大的伤害。同时,治疗儿童厌食症不只是医学治疗,也要在饮食上注意,要引起孩子的食欲。


三伏天艾灸哪些部位比较好 三伏天艾灸哪些人不适合

1、孕妇、儿童:孕妇和儿童的体质是比较特殊的,对于中药材的使用需要谨慎,而艾灸中的艾叶就属于一种中药材,具有活血化瘀的作用,因此对于孕妇和儿童来说是不适合使用的。

2、皮肤有破损者:因为艾灸会对皮肤造成一定的刺激,因此如果艾灸所选穴位的皮肤有皮损、溃烂的话,那么此时是不建议艾灸的。

3、高热:三伏天的天气本来就比较热,而艾灸又是一种热性的治疗方法,因此对于一些正处于高热状态的患者来说,此时是不适合艾灸的。


几岁开始做艾灸合适

在临床上通常五岁以下的儿童,不建议进行艾灸,对于五岁以上的儿童,进行艾灸时,需要由专业的儿科医师对取穴、艾灸方法进行指导。

但是艾灸时取穴不宜过多,艾灸时间不宜过长,并且要对儿童艾灸以后出现的反应进行观察。如果出现皮肤起疱、儿童口舌生疮等症状,要马上停止艾灸治疗。


艾灸治疗儿童厌食 小儿厌食艾灸取穴解析

中脘,建里,梁门疏调脘腹经气,以助胃纳和脾之运化;足三里是胃经要穴,和胃健脾,补养气血;肝胆脾胃夹脊穴直接刺激支配肝胆脾胃的脊神经根,提高消化功能。


儿童可以艾灸吗

可以。中医认为,儿童在生长发育过程中,许多脏腑的功能还不够健全,称之为“稚阴稚阳”之体,脏腑娇嫩,形气未充。历代医家对儿童保健都根据这一生理特点提出了许多保健方法,其中之一为艾灸。对儿童实施艾灸疗法,可起到防病保健的目的。不过专家提醒,儿童艾灸时需注意5点。儿童艾灸注意事项:

1、儿童保健艾灸效果极好,而且方法简单方便容易操作,儿童没有痛苦,无副作用,非常适用于家庭推广使用。

2、儿童保健艾灸可根据小孩不同的具体情况进行不同的施灸方法,一般要坚持1-6个月,直至儿童健壮为止。

3、儿童皮肤对温热疼痛感觉敏感度较差,加上小孩好动,不能配合,故在施灸时要格外小心,大人要将自己的手放在小孩施灸部位,以感知小孩灸温的强弱,谨防烫伤。

4、最好在空气流通,清洁干燥的房间中进行。

5、对不会说话的儿童要密切观察,隔姜、蒜灸时,要轻轻移动姜片、蒜片,谨防烫伤。

相关推荐

小儿厌食图 小儿厌食部位选择

治则:和胃健脾,疏肝理气,促进运化,提高食欲。取穴:中脘:腹部正中线脐上4寸。建里:腹部正中线脐上3寸。梁门:中脘穴旁开2寸。足三里:外膝眼正中直下3寸,胫骨前嵴外侧旁开1中指宽。肝胆脾胃夹脊穴:背部第9胸椎至第12胸椎旁开5分。

三伏天可以吗 哪些人不能做

儿童身体娇嫩,做可能会冲撞身体,所以,不建议儿童三伏天做;孕妇身体特殊,做很有可能会引起身体不适,不建议做。热性疾病一般是体内内热引起的,艾叶本身就是性热植物,有性热疾病的人三伏天的时候做无疑是火上浇油,因此,不建议热性疾病患者做

脾胃虚寒什么穴位

1、脾胃虚寒什么穴位呢局部取穴:期门穴、章门穴。背部取穴:肝腧穴、脾俞穴。四肢取穴:丰隆穴、内关穴。肝气淤滞,易腹胀,两胁胀,加:太冲穴。肝郁脾虚,胖是虚胖,舌头大,肚子大在上腹,腹胀,拉稀、便秘交替,加:太白穴。肝气郁滞时,丰隆加太冲;肝郁脾虚时,丰隆加太白。2、脾胃虚寒有什么好处有利于提高脾胃功能,促进消化吸收和增强人的抵抗力,对于胃脘胀 痛、呕吐、呃逆、吞酸、食欲小振等有较好

有烟好还是无烟好 小孩可以哪些地方

足三里穴和大椎穴。生活中小孩适当进行,具有一定保健作用,可以足三里穴,足三里穴位于小孩膝盖下的三寸处,可以帮助提高小孩脾胃功能。其次小孩,还可以大椎穴,大椎穴位于儿童第7颈椎棘突下的凹陷处,适当进行可以有效提高儿童上焦的抗病能力。

儿童可以做吗

根据实际情况而定。是中国传统医学上重要的疗法,具有一定温通经络、散寒止痛的作用,儿童的体质与大人不同,比较敏感,容易出现阳热,再加上儿童皮肤娇嫩,进行以后,容易出现皮肤起疱、烫伤等不良反应,所以在临床上通常五岁以下的儿童,不建议进行

冬季阳气不足怎么办

关元该穴为生殖、泌尿系统疾患的卓效之穴,古今已作为保健要穴。其主治功能可概括为培肾固本,调气回阳。法借助火力,温通经络,行气活血,补益阳气,施之关元,使肾中精气盛而体日壮。男科、妇科炎症、女性阴冷都可关元穴,具体操作艾条60—120分钟。神阙该穴为人之生命根蒂,之可温阳散寒、温经逐痹、行气活血、祛湿通络、回阳固脱、扶阳培元,从而起到疏通经络、调达脏腑、扶正驱邪、调整阴阳、防衰延年的作用。

呕吐哪里图解 饮食停积型呕吐

主要症状:呕吐酸腐,脘腹胀满,嗳气厌食,吐后则舒,苔厚腻。疗法:中脘,内关,足三里,建里,神阙,阴陵泉,脾俞穴。取穴体位:患者仰卧屈膝,取中脘,内关,足三里穴,于仰卧位加建里,神阙,阴陵泉,与俯卧位加脾俞穴。手法:各穴艾炷隔姜,取新鲜老姜,据穴区部位切厚0.2-0.5厘米的姜片,中间穿刺数孔,施时,将新鲜姜片放在所选穴位的皮肤上,置大火中等艾炷放在其上,用火点燃艾炷进行施,待患

如何用法为小孩治病

当小孩患有某些疾病时,医生会根据不同的疾病、不同的年龄选用不同的法为他们治疗,以达到良好的治疗效果。所谓法就是借助火的热力在人体的某些穴位或特定部位给以温热性刺激,以达到防病治病目的的一种方法。常用的法很多,但在治疗小儿疾病时一般用温和法、雀啄法和回旋法。①温和就是在施时点燃艾条的一端,燃烧充分后,对准要的穴位或患病的地方,相距皮肤3-5厘米左右,使局部有温热感为宜,一般每处

小孩感冒什么穴位

孩子感冒后通常伴随高烧、咳嗽、鼻塞、头痛,很多时候吃药打针不见效果,有时输液六七天才有好转,面对孩子的痛苦,家长们常常有无能为力之感。对于儿童感冒有较好的治疗作用,很多情况下一两天就能消除感冒的症状,家长掌握的方法有助于及时帮助孩子解决痛苦。儿童感冒后,家长可以使用温盒帮助孩子进行温,穴位只取两处,一处在神阙,就是肚脐,一处在大椎,在孩子的后脖子突出大骨节下。点燃温盒中的艾绒后,一个

的穴位有哪些

1、足三里足三里(外膝眼下3寸)能增强体力、解除疲劳、防衰抗老、祛病延年。对感冒、高血压、冠心病、肺心病、脑出血、低血压、动脉硬化等都有预防作用。所以古人把足三里叫做“长寿”。治方法:点燃艾条,距足三里穴3厘米处熏,局部有温热舒适感时固定艾条不动,每次10~15分钟,以至局部稍红为度,隔日1次,每月可10次。2、身柱身柱穴位于第三胸椎棘突下,儿童做身柱穴保健,能促进发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