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同人群所患的糖尿病也不一样吗
不同人群所患的糖尿病也不一样吗
不同人群的糖尿病:
新生儿糖尿病:医学上把出生后6个月内发生的糖尿病称为新生儿糖尿病,但发病率不高。
小儿糖尿病:多为第一型或需胰岛素型糖尿病,是由于胰岛素分泌不足所引起的内分泌代谢疾病,以碳水化合物、蛋白质及脂肪代谢紊乱为主,引起高血糖及尿糖,小儿易出现酮症酸中毒,后期常有血管病变,眼及肾脏受累。
青年人中的成年发病型糖尿病:1997年ADA和1999年WHO糖尿病专家报告,将其归类为特殊型,属单基因突变的胰岛β细胞功能遗传缺陷所致糖尿病。
妊娠期糖尿病:是妊娠期间发现或发病的由不同程度糖耐量异常及糖尿病引起的不同程度的高血糖。根据其定义,该类糖尿病包括妊娠前即已存在但妊娠期间才诊断的和随着妊娠期而发生的。
老年糖尿病:对于老年糖尿病的年龄概念目前尚不统一,国内多采用1980年联合国提出的60岁以上的糖尿病患者称为老年糖尿病;而有些国家则以65岁为分界线。
葡萄糖耐量受损有危险吗
一般认为,葡萄糖耐量受损不是糖尿病,只是糖尿病的必经阶段,大多将它看成是糖尿病前期。葡萄糖耐量受损人群患糖尿病的危险比血糖正常的 人高100倍,如果不进行有效的干预,每年将有10%左右的葡萄糖耐量受损 者转变为糖尿病。不过,如果进行有效的干预,可使葡萄糖耐量受损发展成 糖尿病的危险下降达50%,且糖代谢也可以恢复正常。因此,葡萄糖耐量受 损人群是一个特殊的群体,既有发展成糖尿病的高风险,又有逆转到正常的 可能。古语说得好,“自助者天助”,如果自己还不珍惜,不抓住这最后的机会 挽回,那就唯有和糖尿病“结伴同行”了。
2021三伏灸和三九灸时间 三伏灸一次多长时间
成人一般贴2-4小时,儿童贴1-2小时。
三伏灸是具有人群禁忌的,不同人群进行三伏灸时间不一样,成人一般贴2-4小时,儿童贴1-2小时,但由于各人皮肤耐受情况不一样,实际可以根据自身情况进行时间调整,不需要太担心。
糖尿病会遗传吗
糖尿病是“三高”中的一种,也是危害人类身体健康的隐形杀手。而近几年,糖尿病的发病率逐渐增高,有的家族中有很多的人患有糖尿病,因此,对于糖尿病,大家就想了解,它是否具有遗传性。
糖尿病具有明显遗传易感性(尤其是临床上最常见的2型糖尿病)。家系研究发现,有糖尿病阳性家族史的人群,其糖尿病患病率显著高于家族史阴性人群。而父母都有糖尿病者,其子女患糖尿病的机会是普通人的15~20倍。
经医学工作者多年的研究表明,无论是I型还是Ⅱ型糖尿病都与遗传因素有关。很多研究结果都说明糖尿病不仅与遗传因素有关,而且提示在成年后发生糖尿病的患者与遗传因素间的关系更密切。
如果父母亲患有糖尿病的子女,其发生糖尿病的机会明显高于正常人,而且随年龄的增长发病率也在增加;在对同卵孪生子的研究中也证明了糖尿病与遗传因素有关。同卵孪生的二人具有同样的遗传因素,如果其中一人患糖尿病,而另一人患糖尿病的可能性极大,研究的结果表明在5年内同卵孪生的二人先后患糖尿病的发生率,幼年为50%,成年可高达90%以上。
虽然糖尿病与遗传有关,但是并不是所有的人都会被遗传。因此,糖尿病的发生还需要有多种因素的存在。而为了防止糖尿病的发生,必须要控制饮食,避免肥胖。
哪些肥胖者更易患糖尿病
“肥胖容易导致糖尿病”这一观点已然成为一种常识,随着肥胖人群的愈发庞大,糖尿病人数也开始不断扩大。据最新数据显示,中国患者人数达1.14亿,发病率超过10%,其中2型糖尿病占到93%左右。糖尿病作为一种不可根除的疾病,一般人以预防为主,尤其是肥胖因素,但值得注意的是,不同的肥胖者患糖尿病的风险也是不同的。
为何肥胖者更易患糖尿病
胖人更易患糖尿病主要是因为脂肪细胞上的胰岛素受体减少或受体缺陷,对胰岛素产生抵抗作用。多数学者认为肥胖者细胞对胰岛素不敏感,为满足细胞的代谢要求,胰岛需要分泌比常人多几倍的胰岛素,一旦胰岛素分泌不足就会引发糖尿病。
此外,肪变性,肝脏损伤使胰岛素的摄取利用降低,以及氧自由基的产生过多,SOD清除能力的相对不足,都促使肥胖人比其他人易患糖尿病。
“苹果”型肥胖更易患糖尿病
“苹果”型肥胖是指腰腹浑圆,像苹果一样,脂肪主要沉积在腹部皮下和肝脏等腹腔器官。正是由于内脏间的脂肪特别多,这些脂肪对胰岛素抵抗,特别容易引起胰岛素抵抗相关的所有疾病,如糖尿病、血压问题等。
“梨”型肥胖者较为安全
俄罗斯科研人员发现,“梨”型肥胖者的胰岛素水平总处于较高值,其组织细胞对胰岛素较敏感,因而能积极吸收血糖,以致于这些肥胖者体内的血糖值较低,因而发展为糖尿病或其他代谢疾病的可能性较低。
肥胖男性比女性更易患上糖尿病
有研究发现,一种名为PTEN的蛋白质在男性体内的活性高于女性。据了解,在男性体内,活跃的PTEN会妨碍胰岛素在肌肉中发出正确信号,当肌肉工作时就会对葡萄糖的利用减少,以致增加了患上2型糖尿病的风险。而女性的肌肉可以更为有效地中和这种蛋白质,使得同样是肥胖,男性比女性更有可能患上2型糖尿病。
糖尿病能根治吗
糖尿病能根治吗,糖尿病是现在很常见的一种疾病,它的患病人群主要是老年人,很多人对这种疾病不是很了解,再患病时没有重视,导致病情加重了,及时治疗是关键,患者需长期控制服药,患者多数有一定的精神负担,在治疗的时候也要注意,希望对患者有帮助。
糖尿病能根治吗,这是患者想要知道的事情,首先我们来看看糖尿病的危害,首先,糖尿病给病人造成精神压力以及体力上的不便和痛苦,有肾病和没肾病的体力情况不一样,生活质量不一样,而且,面临的威胁、容易造成的精神压力和导致沮丧的情况也不一样。凤凰中医专家指出:应树立战胜疾病的信心和决心,正确认识糖尿病,因为糖尿病本身并不可怕,也不是不治之症,可怕的是威胁生命的合并症。因此只要糖尿病人坚持长期治疗,与医生密切配合,长期稳定地控制糖尿病,就可防止或延缓糖尿病合并症的发生和发展。
糖尿病的遗传概率
经医学工作者多年的研究表明,无论是I型还是Ⅱ型糖尿病都与遗传因素有关。很多研究结果都说明糖尿病不仅与遗传因素有关,而且提示在成年后发生糖尿病的患者与遗传因素间的关系更密切。如果父母亲患有糖尿病的子女,其发生糖尿病的机会明显高于正常人,而且随年龄的增长发病率也在增加;在对同卵孪生子的研究中也证明了糖尿病与遗传因素有关。同卵孪生的二人具有同样的遗传因素,如果其中一人患糖尿病,而另一人患糖尿病的可能性极大,研究的结果表明在5年内同卵孪生的二人先后患糖尿病的发生率,幼年为50%,成年可高达90%以上。
目前虽然确认糖尿病与遗传因素有关,但对遗传基因的特点及其遗传方式还未完全阐明。值得强调的是父母亲双方均患有糖尿病者其子女并非100%的发生糖尿病,也就是说遗传的不是糖尿病本身而是。糖尿病的“基础”,但是具有遗传“基础”的人不一定发生糖尿病,因为糖尿病的发生还需要有环境因素的存在,如肥胖、长期高碳水化合物饮食、感染等,遗传因素与环境因素二者之间复杂的相互作用、相互影响最终才能诱发糖尿病。缺少任何一种因素都不能发病,因此减少或消除糖尿病的诱发因素就可以减少或避免糖尿病的发生,所以有糖尿病家族史者应控制饮食,避免肥胖,这是预防糖尿病的最好方法。没有糖尿病家族史者,年龄超过40岁,也应控制体重的增长以防止糖尿病的发生。
可乐对肾结石真有治疗作用吗 喝可乐会得糖尿病吗?
喝可乐会使患糖尿病的几率增加,但是喝可乐并不是一定会得糖尿病。
首先可乐的能量非常高,其中也有不少糖分,对于有糖尿病的家族史人群,在过多饮用可乐后容易诱发糖尿病。但有些并没有明确家族史,平时也很少喝可乐的人群不一定会得糖尿病,一定要客观对待饮用可乐。
糖尿病的护理
1、糖尿病人睡觉时别关灯,以减少患视网膜病的几率!
2 、戒烟,众所周知,吸烟是II型糖尿病患病风险因素。而美国研究人员2010年1月3日公布的研究成果显示,由于戒烟后体重迅速增加,可能增加短期内患II型糖尿病的风险。研究人员因此建议在戒烟的同时,注意控制体重。 约翰斯·霍普金斯大学研究人员在新一期美国《内科学纪事》月刊上报告说,他们在1987年至1989年间招募10892名没有糖尿病的中年人作为研究对象,在随后为期17年的跟踪调查期间,定期登记这些人的血糖水平以及体重等数据。 研究人员发现,吸烟者戒烟后最初3年的体重平均增加约3.8公斤,腰围增加约3.2厘米。与从不吸烟者相比,吸烟者在戒烟后最初6年内患II型糖尿病的风险要高70%,10年后患病风险才恢复到正常水平;持续吸烟者在研究期间患糖尿病的风险比不吸烟者高30%。
此外,吸烟最严重、戒烟后体重增加最多的人群,患糖尿病的风险也最高。 研究人员说,戒烟者患病风险的增加与戒烟后体重的增加有关。他们特别强调说,这项研究成果不应当成为不戒烟的借口,因为其传递的根本信息是:永远不要吸烟,如果吸烟了,应该尽早戒烟,而且同时注意控制自己的体重。
什么样的人容易得糖尿病 2型糖尿病的高危人群
1、有糖尿病家族史者:父母或同胞兄弟有一位2型糖尿病患者时,其患病风险是一般人群的3倍;当父母均为2型糖尿病患者时,其患病风险是一般人群的6倍。
2、年龄>40岁:人过中年,胰岛素的受体老化,易发生胰岛素抵抗。年龄每增加10岁,糖尿病的患病率增加68%。
3、超重、肥胖:体重指数BMI≥24,腰围男性≥90cm、女性≥85cm。肥胖者一方面胰岛素受体不敏感,另一方面胰腺的负担加重。年老肥胖就如同一台年久失修的卡车还要超载,发动机肯定会耗损。
4、高危种族:美国的调查发现,黑人糖尿病的患病率最高,墨西哥人次之,白人较低。华人也是高发人群,相同的肥胖程度,亚裔人群患糖尿病的风险更高;同等的身体条件,华人患糖尿病的风险是白人的1.6倍。
5、女性怀孕时有妊娠糖尿病史,或者有巨大儿(≥4kg)生产史者。
6、高血压,或者正接受降压治疗者;高脂血症,或者正接受降脂治疗者。
7、心脑血管疾病的患者,静坐的生活方式。
8、体重指数≥30的多囊卵巢综合征患者,多囊卵巢综合征是一种育龄妇女的内分泌紊乱综合征,主要表现多毛、不孕、肥胖、月经稀少、卵巢增大等。
9、曾经使用糖皮质激素(也称类固醇)并导致一过性的糖尿病患者,类固醇性糖尿病是激素的常见副作用之一。
10、严重的精神病,或者长期接受抗抑郁药治疗的患者。
以上这些患者,应定期筛查血糖、糖耐量试验等指标;强化进行生活方式干预,包括减重、控制饮食、运动等;必要时可以使用二甲双胍、α糖苷酶抑制剂(阿卡波糖、伏格列波糖)等药物干预。
1型糖尿病和2型糖尿病的区别 患者人群不同
1型糖尿病:这型糖尿病往往发病年龄比较小,儿童和青少年多见,发病较急。
2型糖尿病:常见于中老年人,肥胖者发病率高,常可伴有高血压,血脂异常、动脉硬化等疾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