养生健康

补中益气汤用何方药

补中益气汤用何方药

补中益气汤适用于气虚型胎盘早剥。临床表现:素体虚 弱,身疲无力,怀胎六月,胎仍不动,到了晚期,腹肚胀大,足肿 至腹,脸色苍白,脉象虚滑。补中益气汤具有益气扶脾,补中固脱的功效。方由:党参15g,黄芪10g,当归10g,升麻10g,茯苓l0g,人参5g,陈皮6g组成。

甘草用途虽广有禁忌

甘草别名良多,而以国老独著。李东垣称其:“热药得之缓其热,寒药得之缓其寒,寒热相杂者,用之得其平。”但临床应用甘草也随证有别。

配用虽广 功有专长

有歇后语云“药里甘草——百搭”,此言虽平,然指出其无所不伍之性,也隐含其无足轻重之意。若论甘草之配用,纵览方书可证,《伤寒论》、《金匮要略》两书中用甘草者达120余方,占方数之过半。正如医家云:“非甘草之主病多,乃诸方百合甘草,始能曲当病情也。”理中汤用甘草恐其上,承气汤用甘草恐其下,毒药得之解其毒,刚药得之和其性。

若论药性,则《汤液本草》称其:“可上可下,可内可外,有和有缓,有补有泄,居中之道尽也。”应用甘草突出者,莫过于复脉汤。用其通经脉,利血气,复脉可谓首功。甘草又善补中益气,主劳损内伤,脾气虚弱,元阳不足,肺气虚衰等,此时常合参芪等药,如补中益气汤、升阳益胃汤等。甘草味甘,甘能缓急,可治里急、急痛、挛急、烦躁等诸般急迫之症,如经方芍药甘草汤、甘草泻心汤等。甘草又具清热解毒之功,有消痈愈疮之效,临床逢热毒疮疡之症多用之。

药性虽平 不可滥用

甘草药性虽平,临床也应重视配伍禁忌。“十八反”中“藻戟遂芫俱战草”不可不知。清代名医徐灵胎说:“误用致害,虽甘草、人参亦毒药之类也。”故临床遣方用药应深思熟虑,甘草之功在于甘而其弊也在于甘,医云:“甘者令人中满,”又曰:“甘能助湿”、“中满忌甘,呕家忌甘,酒家忌甘,诸湿肿满及胀病,咸不当服。”在临床中气滞中满者用之每见胀闷愈增。有科研报道,甘草可使尿量减少,血钠滞留,有碍水肿之治疗,故临床应用当慎重。

怎么正确使用甘草

配用虽广 功有专长

有歇后语云“药里甘草——百搭”,此言虽平,然指出其无所不伍之性,也隐含其无足轻重之意。若论甘草之配用,纵览方书可证,《伤寒论》、《金匮要略》两书中用甘草者达120余方,占方数之过半。正如医家云:“非甘草之主病多,乃诸方百合甘草,始能曲当病情也。”理中汤用甘草恐其上,承气汤用甘草恐其下,毒药得之解其毒,刚药得之和其性。

若论药性,则《汤液本草》称其:“可上可下,可内可外,有和有缓,有补有泄,居中之道尽也。”应用甘草突出者,莫过于复脉汤。用其通经脉,利血气,复脉可谓首功。甘草又善补中益气,主劳损内伤,脾气虚弱,元阳不足,肺气虚衰等,此时常合参芪等药,如补中益气汤、升阳益胃汤等。甘草味甘,甘能缓急,可治里急、急痛、挛急、烦躁等诸般急迫之症,如经方芍药甘草汤、甘草泻心汤等。甘草又具清热解毒之功,有消痈愈疮之效,临床逢热毒疮疡之症多用之。

药性虽平 不可滥用

甘草药性虽平,临床也应重视配伍禁忌。“十八反”中“藻戟遂芫俱战草”不可不知。清代名医徐灵胎说:“误用致害,虽甘草、人参亦毒药之类也。”故临床遣方用药应深思熟虑,甘草之功在于甘而其弊也在于甘,医云:“甘者令人中满,”又曰:“甘能助湿”、“中满忌甘,呕家忌甘,酒家忌甘,诸湿肿满及胀病,咸不当服。”在临床中气滞中满者用之每见胀闷愈增。有科研报道,甘草可使尿量减少,血钠滞留,有碍水肿之治疗,故临床应用当慎重。

补中益气丸的营养价值 补中益气的功效

黄芪甘温,补中益气,升阳固表,为主药。


四肢无力中医如何去治

1、肺热津伤

治法:清热润燥,养肺生津。

处方:清燥救肺汤

2、湿热浸淫

治法:清热利湿,通利经脉。

处方:加味二妙散

3、脾胃虚寒

治法:补中益气、健脾升清

处方:参苓白术散合补中益气汤

4、肝肾亏虚

治法:补益肝肾,滋阴清热。

处方:虎潜丸

5、脉络瘀阻

治法:益气养营,活血行瘀。

处方:圣愈汤合补阳还五汤

怀孕期间可以用哪些中药

妊娠中感冒:虚证用桂枝汤、香苏散;实证用葛根汤;重症用麻黄汤。有咳嗽的肺血虚燥热,用麦门冬汤可具有滋润疗效(但此方中有半夏,不可使用时间过长)。

妊娠呕吐:可用小半夏加茯苓汤、半夏厚朴汤、半夏泻心汤及五苓散治疗。有精神烦躁及精神症状者,可用半夏厚朴汤。以上四种药均含半夏,不可长期使用。有大量水样呕吐者用五苓散。

妊娠中毒症:基本以饮食疗法、降压利尿治疗为主,以减少子宫的灌流量。按病情可用中药当归芍药散、五苓散、防己黄芪汤等。中药可单用或与西药合用。中药不会影响电解质平衡,效果慢。用中药预防妊娠中毒症有一定效果。

妊娠贫血:妊娠中全血量应增加30%~40%,否则容易发生贫血。因为水滞留造成血虚,用当归芍药散可利水及补血,还可用归脾汤,同时补充铁剂。

妊娠便秘:妊娠便秘多为虚证的习惯性便秘,可用桂枝加芍药汤及小建中汤。顽固的便秘使用大黄、芒硝时应慎重(如大黄甘草汤、麻仁丸、润肠汤等)。泻下药大部分应慎用,因为可引起子宫肌肉紧张及盆腔充血。

妊娠中的膀胱炎:对症处理主要用当归芍药散;有尿道痛时有五淋散、猪苓汤等;有尿闭者用补中益气汤及五苓散。

产褥期及哺乳期可用的中药:子宫复旧不全者可用十全大补汤、补中益气汤、四物汤、芎归胶艾汤、桂枝茯苓丸等。产后阵痛用当归芍药散、芍药甘草汤等。产后精神烦躁、失眠,用桂枝加龙骨牡蛎汤、加逍遥散等。便秘时可用润肠汤、麻仁丸。大黄可引起盆腔脏器充血、阴道出血量增加,并且还会移行到乳汁中使乳汁变黄,因此哺乳期不宜用大黄。产门不闭、骨盆底会阴肌肉松弛给予十全大补汤、补中益气汤等。促进乳汁分泌用八珍汤(四物汤加四君子汤合用)、补中益气汤、葛根汤、桂枝茯苓丸等。

尿蛋白怎么降下来 健脾补气

可用补中益气汤,香砂六君子汤,黄芪粥(黄芪30g,赤小豆60g,糯米60g)煎粥常饮。


兔肉补中益气

兔肉营养价值高、易消化、并有保健作用。《本草纲目》记载:兔肉性寒味甘,具有补中益气、止渴健脾、凉血解热、利大肠之功效。还有古诗赞誉:“兔肉处处有之,为食品之上味”、“飞禽莫如鸪,走兽莫如兔”。兔肉纤维细嫩,味道鲜美,适合现代生活对肉质的要求。兔肉与其它畜禽肉相比,营养价值与消化率均居首位,含有高达24%的全价蛋白,丰富的B族维生素复合物,以及铁、磷、钾、钠、钴、锌、铜等微量元素。

现代科学研究证明,兔肉对老人、幼儿、孕妇、冠心病患者具有滋补作用。兔肉中磷脂含量较高,磷脂是大脑内的重要组成成分,可以形成一种有助于记忆、信息传递的物质---乙酰胆碱,若能经常食用兔肉,可以提高儿童智商;兔肉中的卵磷脂具体较强的乳化作用,老年人经常食用可以抑制血浆胆固醇保持悬浮而不沉淀,防止和延缓动脉粥化斑点和血栓的形成;兔肉中烟酸含量最高,为12.8毫克,是其它畜禽肉的2-3倍,烟酸又名抗赖皮病维生素,常食用兔肉有益人的肌肤健美,被称为“美容肉”。

吃兔子肉的好处:

1、兔肉富含大脑和其他器官发育不可缺少的卵磷脂,有健脑益智的功效;

2、经常食用可保护血管壁,阻止血栓形成,对高血压、冠心病、糖尿病患者有益处,并增强体质,健美肌肉,它还能保护皮肤细胞活性,维护皮肤弹性;

3、兔肉中所含的脂肪和胆固醇,低于所有其他肉类,而且脂肪又多为不饱和脂肪酸,常吃兔肉,可强身健体,但不会增肥,是肥胖患者理想的肉食,女性食之,可保持身体苗条,因此,国外妇女将兔肉称为“美容肉”;而常吃免肉,有祛病强身作用,因此,有人将兔肉称为“保健肉”;

4、兔肉中含有多种维生素和8种人体所必需的氨基酸,含有较多人体最易缺乏的赖氨酸、色氨酸,因此,常食兔肉防止有害物质沉积,让儿童健康成长,助老人延年益寿。

乙状结肠炎用补中益气汤加味

腹痛、腹泻、肠鸣加剧,大便每日5~6次,便中带不消化食物及伴大量赤白黏液,自觉腹内烧灼及胀坠感。诊见面色萎黄,食欲不佳,形瘦神疲,舌质淡红,舌苔黄腻,脉濡数无力。大便检查:脓血便,红细胞(+),白细胞 (+++),培养致病性杆菌阴性。中医辨证为脾气虚弱,湿热内蕴大肠所致。治宜补脾益气升阳,清热解毒除湿。

方用补中益气汤加味:党参、黄芪、苦参、败酱草各30克,白术20 克,升麻、陈皮、黄连各10克,柴胡、枳实各12克,当归15 克,甘草5克。水煎服,每日1 剂。

用药3剂,泻出大量残渣及黏液便,腹痛、腹泻、肠鸣减轻,食欲渐进。药证相符,按原方剂量减半,连进20剂,诸症悉除,大便常规检查正常,继服补中益气丸善后。随访年余,病未复发。

鼻炎吃什么中药药效果最好 脾气虚弱型鼻炎

症状:鼻内干燥,或鼻涕黄绿色或白黏,量多,嗅觉减退,鼻塞较重,兼食少纳呆,腹胀便溏,肢困乏力,头昏重或闷胀,舌淡胖苔薄白,脉弱,治宜健脾益气,祛湿化浊,方用补中益气汤加减。

常用药:黄芪,党参,白术,陈皮,茯苓,薏苡仁,砂仁,桔梗,柴胡,升麻。

方中以黄芪,党参,白术健脾益气;茯苓,薏苡仁淡渗利湿,砂仁芳香醒脾,桔梗开宣肺气,柴胡,升麻升阳通窍,陈皮和中。


孕妇子宫脱垂怎么办呢

一、放子宫托前后的中医治疗

对一、二度子宫脱垂可首先考虑非手术疗法,根据祖国医学辨证施治的理论,气虚型者以补中益气、固摄升陷为原则,用补中益气汤加味。黄芪30~50g,人参15g,白术15g,当归15g,陈皮15g,升麻10g,柴胡15g,枳壳15g,益母草15g,牡蛎20g,甘草5g,鳖头1个、若兼肾虚腰痛加菟丝子20g,每日1剂,水煎服,连服二周为一疗程。

肾虚型者,以补肾养血,益气升提为原则,方用大补元煎加味,人参15g,山茱萸15g,枸杞子15g,杜仲15g,熟地15g,当归15g,山药30g,升麻10g,菟丝子15g,首乌15g,甘草10g,水煎服,每日1剂,2周为一疗程。

二、手术前后的中药治疗

三度子宫脱垂的患者,一般都是病程长,病情较重,身体状况较差,不适宜直接采取手术治疗,也应首先采用中医的辨证治疗,调整机体,增强体质。以补中益气,升提收摄,补肾固脱为原则,气虚型以补中益气汤为主加减用药,初用时黄芪可用至50~100g,升麻用至15g,但见效后,即应减量、如贫血,可加熟地、鹿角胶,以滋补营血;腰酸者加川断、杜仲;白带清稀量多者加鹿角霜、乌贼骨,以温肾固脱。肾虚者以大补元煎加味,若元气不足,命门火衰,多寒者,可酌加附子、肉桂、干姜之类,以温阳固肾。均以2周为一疗程,经治疗2个疗程后,视患者体质恢复情况择期手术。术后为加快身体恢复,巩固手术疗效,可选用十全大补汤或归脾汤,益气补血。

黄芪能治什么病 肾性高血压

肾性高血压在血压升高、眩晕的同时,有上述脾虚下陷的表现者可选用补中益气汤或益气聪明汤。

补中益气汤的药物组成如前,益气聪明汤的药物有炙黄芪、人参、升麻、葛根、蔓荆子、芍药、黄柏、炙甘草。


什么是补中益气汤治眩晕症

配方及用法:黄芪30克,党参30克,白术10克,陈皮6克,归身10克,柴 胡3克,升麻3克,炙甘草6克。每日1剂,水煎服,分2次温服。呕吐频繁者分 多次服。呕吐重者加半夏10克,生姜10克,赭石25克;眩晕严重者党参改 用红参10克或高丽参6克,加用天麻10克;心悸、恐惧者加枣仁2克,柏子 仁10克;头痛加川芎、蔓荆子各10克。

产后子宫下垂中医辩证

古方中医专家在临床中体会到,补中益气汤不能尽愈此证,有些患者用后有不舒之感而不能应用。这是因为病情是千变万化的,执一方以治此证自然不会奏效。子宫下垂虽与带脉有关,但带脉又属脾,如唐容川《血证论》所言“带脉下系胞宫,中束人身,居身之中央,属于脾经”,故补中益气汤用于子宫下垂属脾虚中气下陷者多效。但肝脾之关系密切,肝藏血、主疏泄、脾统血、主运化而为气血生化之源,肝脾二脏在生理上有密切的关系。脾胃的升降、运化,有赖于肝气的疏泄,若肝之功能正常、疏泄调畅,则脾胃升降适度、运化健全;若肝之疏泄失职,就可影响脾胃之升降、运化,从而形成“肝胃不和”或“肝脾不和”之证候。反之,脾病也可影响于肝。

若脾气不足、消化吸收功能不健,则血无生化之源,或脾不统血、失血过多,均可累及于肝,形成肝血不足;若脾失健运、水湿内停,日久蕴而成热、湿热郁蒸,则肝胆疏泄不利,可形成黄疸。由此可见,肝病传脾、脾病传肝,肝脾二脏在病变上相互影响。

因此,子宫下垂虽与脾关系密切,但脾之病变又可由肝传来,故治脾不应,应考虑治肝。当归芍药散用于子宫下垂,就是由此推衍而来。归芍药散出自《金匮要略》,原为治“妇人怀妊,腹中痛”及“妇人腹中诸疼痛”,本是妇科常用方,由当归、白芍、川芎、泽泻、茯苓、白术等六味药组成。方中,既重用芍药敛肝和营止痛,又佐归、芎以调肝和血,更配茯苓、白术、泽泻以健脾渗湿,共奏养血调肝、健脾利湿之功。

宫颈淋巴瘤的治疗方法

中治疗宫颈淋巴瘤首要以放射诊治为主然后合作中药诊治,体中、体外放疗对人体的伤害相比危急,许多患者因反响而精细诊治。是以,诸多单位在实行放疗时,行驶中药合作诊治,减少副反响,且也许对放疗有增敏功效。

谈到宫颈淋巴瘤正规疗法,通常境况下有以下两种:

首先:对放疗增敏:川芎嗪打针液120-160mg,逐日放疗前静脉滴注;生脉打针液60-80ml,逐日1次,静脉滴注;也可辨明应用复方中药,如:补中益气汤,用于脾肾两虚、虚弱下血者;三才封髓丹,用于肾虚,虚弱、带下清稀者,有提高防御能力并助抗癌功效;四君子汤,用于脾胃气虚者,有提高防御能力,防射线外伤及抗癌功效。

其次:升阳止血诊治放疗后大便出血:药用补中益气汤加三七根15g,桔梗6g,阿胶(烊化)10g,地榆炭10g,水煎服都是中治疗宫颈淋巴瘤本领。

以上就是宫颈淋巴瘤的专业治疗方法,宫颈淋巴瘤的治疗过程不是简单的,而是需要很长的一段时间,所以在治疗的时候,一定要坚持,还有就是在饮食上一定要均衡营养,多吃清淡的食物和水果,对于重口味的食物尽可能的避免,烟酒更是应该禁止,每天坚持锻炼这样有利于提高体质,保持乐观的情绪对于治疗病情也是很有效的,只有这样才能更好的治疗病情,也希望患者朋友们能够早日康复。

相关推荐

中医治疗慢性肠炎怎么样

牛某,女50岁,2006年6 月24日初诊。患者腹痛腹泻反复发作3年余,经某医院乙状结肠镜检查诊断为慢性结肠炎,曾两次住院中西治疗未愈。近1年来腹痛、腹泻、肠鸣加剧,大便每日5~6次,便中带不消化食物及伴大量赤白黏液,自觉腹内烧灼及胀坠感。诊见面色萎黄,食欲不佳,形瘦神疲,舌质淡红,舌苔黄腻,脉濡数无力。大便检查:脓血便,红细胞(+),白细胞 (+++),培养致病性杆菌阴性。中医辨证为脾气虚弱,

产后脱肛怎么办

1、气虚治法:补中益气,升陷固脱方剂:补中益气汤(加减)组成:生黄芪30克党参12克白术12克枳壳12克升麻6克柴胡6克当归9克炙甘草5克大红枣9枚。加减:便秘者,加柏子仁9克全瓜萎10克(切)。脘闷纳少者,加木香6克砂仁3克(后下)枳壳9克。伴腰酸者,加菟丝子12克。2、肾虚治法:补肾益气固脱方剂:益肾固脱汤(经验方)组成:熟地12克山莱莫12克杜仲12克淮山15克生黄芪20克制首乌12克覆盆

哪三类人易气血不足

“中气”在中医里指的是脾胃之气。脾胃为后天之本、气血化生之源,是人体气机升降运动的枢纽,因其居于中焦,便有了这个称谓。令人遗憾的是,不少现代人都存在中气不足的问题。中气不足,就会导致脾胃功能虚弱,运化失常,影响食物的消化吸收。它的常见表现有:倦怠气短、乏力、出汗、食少腹胀、语言无力、精神不振,从面相上看会出现虚胖、舌有齿痕等症状,严重者会中气下陷,引起胃下垂、子宫脱垂、脱肛等症。中气充足者则相反,

容易喘气是怎么回事

这是中医中气不足的临床表现,,建议你服补中益气汤加味治疗,味有:黄芪,白术,陈皮,太子参,柴胡,升麻,当归,麦冬,五味子,菌灵芝,大枣,炙甘草,每日一剂,水煎分三次饭后服.

手脚冰凉怎么调理 脾胃虚寒型

脾胃是气血生化之源,长期脾胃虚寒,运化不足,阳气不易滋生,难以输送至四肢末端,也会引起手足不温。患者同时可兼有气弱少神、脸色黄、胃口不好等症状。治宜温中健脾,可选理中汤、香砂六君子汤、黄芪建中汤、补中益气汤等。

补气的简介

补气是中医治疗气虚证的方法。又称益气。属补法。气虚证常因饮食失调,年老体弱,久病所致,临床表现出脏腑功能衰退的证候。根据不同脏腑的气虚证临床表现的特点,可采不同的补气法,如补肺气、补脾气、补心气、补肾气等。常人参、党参、黄芪、白术、山物组成方剂,代表方剂有补肺汤、四君子汤、补中益气汤、肾气丸等。

猪肾煮汤对耳鸣患者疗效好

耳鸣和耳聋二者往往同时存在,耳鸣逐渐发展也可导致耳聋。耳鸣、耳聋主要分为虚实两类。实者多见于年轻人,起病较急,应去医院就诊治疗。虚者多为肾精亏损,或脾胃虚弱,多见于老年人,病程较长,反复发作,可选治疗。肾虚型磁石、猪肾煮汤。症状为耳鸣由微渐重,夜间尤甚,以致失眠、听力下降、头昏眼花、腰膝酸软、遗精、舌红少苔等。宜采取补肾益精的方法治疗性功能障碍。可选中成耳聋左滋丸治疗,或磁石50克、猪

地图舌锯齿舌怎么治疗

地图舌锯齿舌在中医上多与脾胃失调有关,治疗上需调补脾胃、益气升阳,可服补中益气汤,其中黄芪补中益气、升阳固表,人参大补元气,白术健脾燥湿,陈皮行气醒脾,当归养血调营,柴胡、升麻升阳举陷,甘草调和诸。饮食应富有营养,每天都要有足够的水分和蔬菜水果摄入,多吃一些含蛋白质较高的食物,如鱼肉、鸡蛋、牛奶等,防止偏食、挑食,以免胃肠功能发生紊乱和营养不良,如营养素缺乏的,像有缺铁性贫血的患儿应补充铁剂;

补中益气丸的营养价值 补中益气丸的营养成分

补中益气丸是一种中成,由黄芪(蜜炙)、党参、甘草(蜜炙)、白术(炒)、当归、升麻、柴胡、陈皮、生姜、大枣等中制成,主要是补中益气,适合体倦乏力、内脏下垂的人群食

黄芪粉吃了有什么好处

补中益气黄芪入脾经,有良好的补气功效,对于中气不足造成的腹泻脱肛,黄芪、人参等补气材配伍的补中益气汤能有非常不错的改善效果。敛疮生肌黄芪入肺经,肺主皮毛,皮毛的散气与汗孔的开合与肺的宣发功能有密切联系,对于皮肤疮疡疽肿、伤口难愈合等问题,合理黄芪粉能有敛疮生肌的功效。利尿消肿黄芪入肺经,肺在人体水液代谢中起着重要作,对于多余的水液一般是从上端鼻窍和下端膀胱排出,水肿病人肿于肌肤不能布散,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