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需加强艾滋病预防的六类人介绍
最需加强艾滋病预防的六类人介绍
1、青年
对广大青年进行性健康教育,从多学科角度以科学道理阐明性道德的重要性和性自由的危害,通过中华民族优生的性伦理道德教育帮助青少年树立正确的性观念,洁身自爱,扭转存在于青年人群中的性自由倾向;结合计划生育进行合理和正确使用避孕套的教育;在农村应结合订立乡规民约活动,提倡遵守性道德。
2、妇女
强调性行为轻率对女性的危害性要远远超出男性,如怀孕、人工流产及可能引起的后遗症,更易染上性病和艾滋病病毒,以及容易发生一些妇科疾病等;重视妇女生殖健康生育,特别是加强保护自己不受性病和艾滋病病毒感染的教育;自尊自重教育,低御性骚扰的教育。
3、供血员
加强输血传播艾滋病病毒知识的普及教育;提高自我保护意识,主动监督血站的消毒和无菌操作措施;加强不可流动供血和供血前必须接受艾滋病病毒抗体检测等守法教育。
4、流动人口(包括旅游者、打工者、海员、出国劳务人员、卡车司机和厂矿工人)家庭安危教育,个人染上艾滋病病毒将使整个家庭陷入不幸;正确使用避孕套教育;对海员和出国劳务人员进行性健康教育、突出禁欲无害和手淫无害教育。
5、特种服务行业从业人员(旅店、宾馆、歌舞厅、酒吧、发廊、桑那浴室、按摩院、路边店等的服务员)突出女性服务人员的自尊自重教育;性行为轻率对女性的严重危害的教育(见妇女教育)。
6、性病病人
性病病人应及早去正规医院或性病防治中心彻底治疗,不轻信街头广告,不走私人诊所就医,强调乱投医的严重危害;有关传播艾滋病/性病的法制教育;性病病人更容易染上艾滋病病毒和接受抗体检测的教育;性病的各种严重后果,如终身不育,病毒性性病容易复发和远期诱发癌症;预防家庭内性病传播;动员配偶和性接触者接受检查。
艾滋病毒主要侵犯人体的
我们对艾滋病的认识不要只停留在字面的了解,那么艾滋病的主要危害都了解吗?艾滋病病毒主要是危害我们人体哪一个系统呢?在接下来的文章中会为大家做详细的介绍,增加我们对疾病相关知识的了解和认识。
艾滋病病毒的主要攻击目标是人体的免疫系统,它首先侵入免疫系统—CD4+ T淋巴细胞内,或侵入巨噬细胞等其它细胞。受染者体内的免疫系统和病毒进行持续的博斗,病毒不断的复制和不断的清除,造成CD4+细胞的破坏。当免疫系统损害到一定程度时,许多细菌、病毒和其他的微生物乘虚而入,从而引起一系列的机会性感染和恶性肿瘤的发生,其它系统亦受到损害。
以上的介绍让我们了解到艾滋病的常识,只有多了解艾滋病的知识才能引起对艾滋病预防的重视,在日常生活中要多加的注意,养成一个良好的习惯对疾病的预防很有帮助。
艾滋病患者可以要孩子吗 有关艾滋病的常识
中国疾病控制中心,性病艾滋病预防控制中心,去年9月在公开报道中介绍称:全国对1.2亿人次进行了艾滋病检测,新的诊断发现艾滋病感染者约9.6万人,而94.2%是经过性途径传播的。由于性传播是艾滋病感染的主要途径,所以很多人会以为艾滋病就是性病。
其实,这种看法是错误的。艾滋病全称为“获得性免疫缺陷综合症(AIDS)”,是由一种人体免疫缺陷病毒HIV导致的。艾滋病除了性传播,还有两种重要途径:母婴垂直传播、输血传播。
HIV病毒本身是不会引发任何疾病的,而它致命的原因,是它会破坏人体的免疫系统,使人体无力抵抗病毒而感染其它的疾病。HIV病毒在人体的潜伏期平均为9—10年,我们称之为HIV病毒携带者。
中国目前艾滋病患者现状
每年的12月1日是世界艾滋病日,今年我国的宣传主题是“合力抗艾,共担责任,共享未来”。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性病艾滋病预防控制中心今天发布数据报告显示,目前,全国艾滋疫情整体保持低流行态势,但男性同性性行为传播比例上升明显。
统计显示,目前我国估计存活的艾滋病病毒感染者和艾滋病病人约占总人口的0.06%,即每1万人中可能有6人感染了艾滋病病毒。截至2015年10月底,全国报告存活的艾滋病病毒感染者和病人共计57.5万例,死亡17.7万人。
值得注意的是,今年1月至10月新报告9.7万病例,在性传播、血液传播和母婴传播三种主要的艾滋病病毒传播途径中,异性性接触传播占66.6%,男性同性性行为传播已经占到了27.2%,男性同性性行为传播的比例上升明显,而且该人群是目前各类人群中艾滋病感染率最高的人群,2015年全国男同人群艾滋病感染率平均达8%。
日常需加强艾滋病预防的人群都有哪些
在日常生活中什么人需要预防艾滋病呢?我们对可能不是很了解,通过下面的介绍能让我们对艾滋病的高危人群有一个详细的了解,增加我们对疾病相关知识的了解和认识,一起来了解一下吧。
1、青年
对广大青年进行性健康教育,从多学科角度以科学道理阐明性道德的重要性和性自由的危害,通过中华民族优生的性伦理道德教育帮助青少年树立正确的性观念,洁身自爱,扭转存在于青年人群中的性自由倾向;结合计划生育进行合理和正确使用避孕套的教育;在农村应结合订立乡规民约活动,提倡遵守性道德;
2、妇女
强调性行为轻率对女性的危害性要远远超出男性,如怀孕、人工流产及可能引起的后遗症,更易染上性病和艾滋病病毒,以及容易发生一些妇科疾病等;重视妇女生殖健康生育,特别是加强保护自己不受性病和艾滋病病毒感染的教育;自尊自重教育,低御性骚扰的教育。
3、供血员
加强输血传播艾滋病病毒知识的普及教育;提高自我保护意识,主动监督血站的消毒和无菌操作措施;加强不可流动供血和供血前必须接受艾滋病病毒抗体检测等守法教育。
4、流动人口(包括旅游者、打工者、海员、出国劳务人员、卡车司机和厂矿工人)家庭安危教育,个人染上艾滋病病毒将使整个家庭陷入不幸;正确使用避孕套教育;对海员和出国劳务人员进行性健康教育、突出禁欲无害和手淫无害教育。
5、特种服务行业从业人员(旅店、宾馆、歌舞厅、酒吧、发廊、桑那浴室、按摩院、路边店等的服务员)突出女性服务人员的自尊自重教育;性行为轻率对女性的严重危害的教育(见妇女教育)。
6、性病病人
性病病人应及早去正规医院或性病防治中心彻底治疗,不轻信街头广告,不走私人诊所就医,强调乱投医的严重危害;有关传播艾滋病/性病的法制教育;性病病人更容易染上艾滋病病毒和接受抗体检测的教育;性病的各种严重后果,如终身不育,病毒性性病容易复发和远期诱发癌症;预防家庭内性病传播;动员配偶和性接触者接受检查。
九价疫苗第二针推迟三个月会影响吗 九价疫苗可以预防艾滋病吗
不能。
要知道九价疫苗主要是用于预防人乳头瘤病毒(HPV)感染引起的宫颈癌,对于艾滋病是没有效果的;而艾滋病的病因主要是艾滋病毒导致的,目前还没有针对艾滋病的疫苗,因此患有艾滋病的人群,是不可以通过注射九价疫苗治疗的。
对于已经感染了hpv的人,再注射hpv疫苗一般是没有治愈作用的,只能够对并有感染的其他hpv亚型起到一定的防护作用。
男性艾滋病能像正常人一样生孩子吗
如果是艾滋病患者的,建议还是不要要孩子的,因为首先艾滋病的病毒会存在在病人的血液,精液各种体液当中,并且在男女进行性交的时候,艾滋病也会通过性交的方式传染给女性,这样会导致三方都得到一定的伤害。如果一定要有孩子的话,建议是首先应该对精子进行挑选处理,选择没有病毒的精子与卵子进行受精处理,以及采用人工受精的方式,但是难度很大。
艾滋病这类疾病的主要传播途径为性传播、血液传播以及母婴传播三种,艾滋试纸测试还是具有一定准确性的,但是使用艾滋试纸测试完以后也只是初筛,因为使用试纸检查可能会出现假阳性或者是假阴性的可能。想要明确是否患有艾滋病还需要到疾病预防控制机构去进行检查。目前明确是否患有艾滋病的方法为抽血检验。如果只是普通的性生活则并不会传播艾滋病,你也不需要过于担心。
首先要告诉你不要杞人忧天。然后我们来看看,艾滋急性期的症状一般情况下出现在患者感染后的第2周到第4周,出现的皮疹也是成对的分布的,并且伴有严重的腹泻等症状。艾滋病的症状也没有什么特异性,所以说出现症状后就认为是艾滋病,这些症状不能够说明问题,如果你越紧张,出现的症状就越像,如果实在不放心,六周后可以去当地的三甲医院或者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做检查。
母乳喂养会传染艾滋
儿童感染艾滋现状
在地球上,平均每分钟都有一个孩子死于艾滋病。儿童艾滋病在全球范围内已不是个小问题。自1983年首例儿童艾滋病报道后,引起了全球对其的关注,近20年来,全球艾滋病感染儿童达150万。
母亲传播是儿童感染艾滋的主要原因
对儿童艾滋病传播途径的研究表明,90%以上的患儿是由母亲传播引起的,主要传播途径有二:一是宫内传播,即直接通过胎盘血液循环,羊水传播;二是宫外传播,即分娩过程中胎儿直接暴露于艾滋病毒感染的血和分泌物中,以及出生后母乳喂养而致病。
如果母亲是艾滋病感染者,那么她很有可能会在怀孕、分娩过程或是通过母乳喂养使她的孩子受到感染。但是,如果母亲在怀孕期间,服用有关抗艾滋病的药品,婴儿感染艾滋病病毒的可能就会降低很多,甚至完全健康。
儿童防艾滋关键在切断母婴传播
要预防儿童艾滋病,预防关键在于母亲,预防原则为减少传染源,干扰传染途径。有研究显示,目前,全世界女性艾滋病病毒感染者大部分处于生育活跃期,如果不进行及时阻断,感染母亲将病毒传播给婴儿的几率为35%至50%。如果能在怀孕前及时发现,并在妊娠期对母婴进行抗病毒治疗、采取剖腹产、不用母乳喂养等措施,母婴传播率可降低到5%以下。
1、加强孕期检查和保健
妊娠妇女定期检查有助于减少和预防妇女孕期疾病,并对胎儿的生长发育及宫内情况有所了解。对存在潜在危险因素的孕妇要常规进行艾滋病的检查,以明确胎儿出生前是否存在艾滋病毒感染的危险。如果存在这种危险可在孕妇及亲属知情同意的前提下终止妊娠,或采取相应防治措施,以提高产前保健质量。
2、预防分娩过程感染
尽量采用剖宫产,对经阴道分娩的艾滋病孕妇,在分娩前应注意清洁阴道,胎儿娩出后应立即清洁胎儿,减少宫外传播。
3、不用母乳喂养
母亲感染艾滋的,宝宝出生后不宜母乳喂养,改为人工配方奶喂养,并分别于生后1月,4月和6月时做艾滋病毒培养或血清HIV-RNA水平测定,以确诊是否感染艾滋病毒,以便及早采取防治措施。
4、药物预防
目前用作预防母婴艾滋病毒传播的有效药物甚少。美国推荐的预防药物为ZDV,它对母婴传播的阻断作用的有效性,安全性,耐受性已得到证实,用于已有艾滋病毒感染和免疫功能尚健全的孕妇。研究表明通过ZDV预防治疗,可使母婴艾滋病毒传播率降低65-75%。
艾滋病预防
预防HIV感染
①传染源的管理:高危人群应定期检测HIV抗体,医疗卫生部门发现感染者应及时上报,并应对感染者进行HIV相关知识的普及,以避免传染给其他人。感染者的血液、体液及分泌物应进行消毒。
②切断传播途径:避免不安全的性行为,禁止性乱交,取缔娼妓。严格筛选供血人员,严格检查血液制品,推广一次性注射器的使用。严禁注射毒品,尤其是共用针具注射毒品。不共用牙具或剃须刀。不到非正规医院进行检查及治疗。
③保护易感人群:提倡婚前、孕前体检。对HIV阳性的孕妇应进行母婴阻断。包括产科干预(终止妊娠,剖宫产)+抗病毒药物+人工喂养。医务人员严格遵守医疗操作程序,避免职业暴露。出现职业暴露后,应立即向远心端挤压伤口,尽可能挤出损伤处的血液,再用肥皂液和流动的清水冲洗伤口;污染眼部等粘膜时,应用大量生理盐水反复对粘膜进行冲洗;用75%的酒精或0.5%碘伏对伤口局部进行消毒,尽量不要包扎。然后立即请感染科专业医生进行危险度评估,决定是否进行预防性治疗。如需用药,应尽可能在发生职业暴露后最短的时间内(尽可能在2小时内)进行预防性用药,最好不超过24小时,但即使超过24小时,也建议实施预防性用药。还需进行职业暴露后的咨询与监测。
并发症的预防
对于并发症最好的预防就是及时抗HIV治疗。①CD4+T淋巴细胞<200/ mm3的患者,应口服复方新诺明2片/日预防肺孢子菌肺炎,至CD4+T淋巴细胞升至200/ mm3以上3-6个月。②弓形体脑病:避免生食或食用未熟透的肉类,避免接触猫及其排泄物。弓形虫抗体IgG阳性、CD4+T淋巴细胞低于100/ mm3者可口服复方新诺明预防,至CD4+T淋巴细胞升至200/ mm3以上3个月。接触开放性结核的患者异烟肼预防。
导致艾滋病的主要原因有哪些
了解艾滋病的基本知识对预防艾滋病很有帮助,艾滋病作为传染性疾病,要引起我们的重视,提高预防相关知识,远离疾病的困扰,接下来让我们一起来了解一下,引起疾病的原因,加强对疾病的了解和认识。
艾滋病病毒侵入人体后,破坏人的免疫功能,使人体易发生多种感染和肿瘤,最终导致死亡。艾滋病病毒对外界环境的抵抗力较弱,离开人体后,常温下可存活数小时到数天。100℃20分钟可将其完全灭活、干燥以及常用消毒药品都可以杀灭这种病毒。
艾滋病病毒感染者及病人的血液、精液、阴道分泌物、乳汁、伤口渗出液中含有大量艾滋病病毒,具有很强的传染性。
感染艾滋病病毒2-12周后才能从人体的血液中检测出艾滋病病毒抗体,但在检测出抗体之前,感染者已具有传染性。
已有的抗病毒药物和治疗方法,虽不能治愈艾滋病,但实施规范的抗病毒治疗可有效抑制病毒复制,降低传播危险,延缓发病,延长生命,提高生活质量。
艾滋病基本知识
1. 艾滋病是一种危害大、病死率高的严重传染病,是可以预防的。目前尚无有效疫苗和治愈药物,但已有较好的治疗方法,可以延长生命,改善生活质量。
2. 艾滋病通过性接触、血液和母婴三种途径传播;与艾滋病病毒感染者或病人的日常生活和工作接触不会被感染。
3. 洁身自爱、遵守性道德是预防经性接触感染艾滋病的根本措施。
4. 正确使用质量合格的安全套,及早治疗并治愈性病可大大减少感染和传播艾滋病、性病的危险。
5. 共用注射器静脉吸毒是感染和传播艾滋病的高危险行为,要拒绝毒品,珍爱生命。
6. 避免不必要的注射、输血和使用血液制品;必要时,使用经过艾滋病病毒抗体检测合格的血液或血液制品,并使用一次性注射器或经过严格消毒的器具。
7. 对感染艾滋病病毒的孕产妇及时采取抗病毒药物干预、减少产时损伤性操作、避免母乳喂养等预防措施,可大大降低胎、婴儿被感染的可能性。
8. 艾滋病自愿咨询检测是及早发现感染者和病人的重要防治措施。
9. 关心、帮助、不歧视艾滋病病毒感染者和病人,鼓励他们参与艾滋病防治工作,是控制艾滋病传播的重要措施。
10. 艾滋病威胁着每一个人和每一个家庭,影响着社会的发展和稳定,预防艾滋病是全社会的责任。
通过上面的介绍让我们对艾滋病的了解根据深入了一步,对于艾滋病预防是最好的方法,只要在日常生活中注意预防,就能远离艾滋病,当身体不适或感觉不舒服就要及时的到专业的医院接受检查和治疗。
艾滋病预防
不会传染的途径有亲吻、握手、拥抱、共餐、共用办公用品、共用厕所、游泳池、共用电话、打喷嚏等,照料病毒感染者或艾滋病患者都没有关系。
针对艾滋病的不同传播途径,科学家们建议应当采取以下措施:
1、预防艾滋病的性传播
洁身自爱,保持忠贞单一的性关系;
发生危险性行为时正确使用避孕套;
及时治疗性病、
2、预防艾滋病的血液传播
不使用未经检测的血液及血液制品、
不吸毒,不与别人共用针具吸毒、
穿耳或身体穿刺,文身,针刺疗法或者任何需要侵入性的刺破皮肤的过程,都有一定的艾滋病病毒传播危险、
3、母婴传播预防
艾滋病病毒可在怀孕,分娩或者孩子出生后的母乳喂养过程中传播、
感染艾滋病病毒的妇女应避免怀孕,如怀孕应人工流产、
孕,产妇在分娩前,后使用抗病毒药物,可降低母婴传播的几率、
采用人工喂养,也可减少艾滋病病毒感染的危险性、
艾滋病病毒感染者和艾滋病病 人应当履行哪几项义务
按 照《艾滋病防治条例》的规定,艾滋病病毒感染者和艾滋病病 人应当履行4项义务:(1)接受疾病预防控制机构或者出入境检验检疫机构的 流行病学调查和指导;(2)将感染或者发病的事实及时告知与其有性关系者;(3)就医时,将感染或者发病的事实如实告知接诊医生;(4)采取必要的防护措施,防止感染他人。同时规定,艾滋病病毒感染者和艾滋病病人不得以任何方 式故意传播艾滋病。
艾滋病的潜伏期
感染到了艾滋病的患者,在感染的初期都不会有什么特殊的症状,为什么呢?主要是因为艾滋病的潜伏期很长,什么是潜伏期呢?其实一名艾滋病患者从感觉到死亡是一个很时间过程,下面我们来详细的说明一下。
1,急性感染期:一般在感染后2—6周出现,症状似感冒,能很快自愈。这个时期可以检测到艾滋病病毒抗原,但是检测不出艾滋病病毒抗体。
2,无症状感染期(也称潜伏期或窗口期):是指从艾滋病病毒进入人体到血液中产生足够量的、能用检测方法查出艾滋病病毒抗体之间的这段时期。在此期间,虽测不到艾滋病病毒抗体,但体内已有艾滋病病毒,处于此时期的感染者同样具有传染性。潜伏期长短个体差异很大,短则不到一年,长则可达15年以上,平均5—7年。
3,艾滋病发病期:当艾滋病病毒感染者体内免疫系统遭到严重破坏、不能维持最低的抗病能力时,便出现很难治愈的多种症状,成为艾滋病病人。
从上面我们可以了解到,因为艾滋病有很长的替伏期,如果要想从源头上预防艾滋病是很难的,所以我们要通过控制其传播途径来预防感染艾滋病。预防经血液传播。远离毒品,抵制毒品,避免注射吸毒共用注射器引起的传播。预防经性接触传播。洁身自好,进行安全的性行为,正确使用安全套,患了性病及早到规范医院检查、治疗。
艾滋病预防
1、坚持洁身自爱,不卖淫、嫖娼,避免婚前、婚外性行为。
2、严禁吸毒,不与他人共用注射器。
3、不要擅自输血和使用血制品,要在医生的指导下使用。
4、不要借用或共用牙刷、剃须刀、刮脸刀等个人用品。
5、使用安全套是性生活中最有效的预防性病和艾滋病的措施之一。
6、要避免直接与艾滋病患者的血液、精液、乳汁和尿液接触,切断其传播途径。
艾滋病如何预防
号称“超级癌症”的艾滋病虽然在一定程度上无法治愈,那我们只能在发病前进行预防,防患于未然。那么,艾滋病如何预防,预防措施又有哪些呢?
艾滋病如何预防
艾滋病如何预防:加强对艾滋病防治知识的学习;加强性道德观念,杜绝不洁性行为,避免与HIV感染者、艾滋病病人及高危人群发生性接触;禁止吸毒;使用进口血液、血液成分制品前一定要进行HIV检测;献血时应常规行HIV检测,防止血源传染;艾滋病病人或HIV阳性者应避孕,已出生婴儿不用母乳喂养;加强心理疏导,创造良好环境,不歧视病人。
学习了艾滋病的预防措施,知道了艾滋病如何预防的知识,可以看出,由于受到传播方式的限制,只要避开艾滋病的传播方式,艾滋病人并不可怕,可以放心与之接触,交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