肾错构瘤的检查
肾错构瘤的检查
由于肿瘤靠近集合系统,破溃后可引起血尿,尿液检查可有潜血,双肾错构瘤可有高血压,肾功能不全表现,出现血肌酐尿素氮的异常。
1.B超 颇具特征,肿瘤内的脂肪及血管部分呈现分布均匀的密集高回声区,肌肉及出血部分显示低回声区。
2.X线 腹部平片见肾轮廓不清,腰大肌影消失,肾区有钙化,尿路造影可见肿块压迫肾盂,肾盏,使之变形,拉长,缩短等,但无侵蚀现象。
3.CT 是诊断肾错构瘤的主要方法,呈密度不均的肿块,T值为含脂肪量较多,C-40~-90Hu。
错构瘤忌口的食物有啥 错构瘤能喝牛奶吗
错构瘤的发生是多方面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食物、营养这些存在有密切的关系,膳食结构不合理是导致此病发生的重要外部因素。高体重指数和高血压是与肾错构瘤危险性升高相关的两个独立因素。有报道显示,高摄入乳制品、动物蛋白、脂肪,低摄入水果蔬菜,是肾错构瘤的危险因素。所以在食用牛奶这一方面,应该注意适量。
肾错构瘤的检查
由于肾错构瘤靠近集合系统,破溃后可引起血尿,尿液检查可有潜血。双肾错构瘤可有高血压、肾功能不全表现,出现血肌酐尿素氮的异常.肾错构瘤的检查方法有3种。
1、X线
X线检查时,腹部平片见肾轮廓不清,腰大肌影消失,肾区有钙化。尿路造影可见肿块压迫肾盂、肾盏,使之变形、拉长、缩短等,但无侵蚀现象。
2、CT
CT检查是诊断肾错构瘤的主要方法。呈密度不均的肿块,含脂肪量较多,CT值为-40~-90Hu
3、B超
B超检查确诊肾错构瘤颇具特征,肿瘤内的脂肪及血管部分呈现分布均匀的密集高回声区,肌肉及出血部分显示低回声区。
要提醒大家的是:由于错构瘤的成分中有不成熟的血管,所以瘤体可能会突然破裂,引起肿瘤的出血,患者表现为急性腹痛,出血较多的话甚至会出现休克,所以出现上述症状时必须要引起警惕,及时来医院就诊。医生会根据病情进行评估,严密监测生命体征变化,如果出血不多,可以采用保守治疗,积极监测;出血多症状重则需要急诊行血管介入栓塞治疗甚至手术切除肾脏。
综合以上的介绍,对于肾错构瘤的检查项目大家都已经清楚了吧。以上就是肾错构瘤的一些基本检查方式,做出明确诊断后,一定要及早治疗,远离肾错构瘤的危害与影响。
肾错构瘤应该做哪些检查
1.实验室检查
尿液检查可有潜血。双肾错构瘤可有高血压、肾功能不全表现,实验室检查出现血肌酐、尿素氮的异常。
2.影像学检查
(1)B超颇具特征,肿瘤内的脂肪及血管部分呈现分布均匀的密集高回声区,肌肉及出血部分显示低回声区。n(2)X线腹部平片见肾轮廓不清,腰大肌影消失,肾区有钙化。尿路造影可见肿块压迫肾盂、肾盏,使之变形、拉长、缩短等,但无侵袭现象。n(3)CT是诊断肾错构瘤的主要方法。呈密度不均的肿块,含脂肪量较多,CT值为-40~-90Hu。n(4)MRI近年来MRI检查也在肾错构瘤的诊断中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
左肾错构瘤很严重吗
肾错构瘤可以是独立的疾病,也可能伴有结节性硬化,后者是一种家族遗传性疾病。临床特点为双肾多发病灶,合并智力发育迟缓,面部蝴蝶状皮脂腺瘤等。女性多见,发病年龄多为20-50岁。但我国肾错构瘤患者绝大多数并不伴有结节性硬化。
一、肾错构瘤临床特点。肾血管平滑肌脂肪瘤(肾错构瘤)可伴结节性硬化,此系常染色体显性基因,是遗传的家族性疾病,80%病人脸部有蝴蝶状皮脂腺瘤,其他器官如脑、眼、骨、心、肺亦有病变。大脑发育迟缓、智力差、有癫痫发作,多为双肾多发病源。中国血管平滑肌脂肪瘤绝大多数并不伴有结节性硬化,80%为女性,出现病状在20-50岁,40岁以后占多数。肾错构瘤是一种常见的肾脏良性肿瘤,其治疗方法和预后直接与肿瘤大小、生长速度、与肾实质的关系等有关。现回顾性分析1997年5月~2005年12月收治的22例肾错构瘤患者的临床资料,以探讨肾错构瘤的诊治方法。
二、肾错构瘤临床表现。
1、绝大多数错构瘤患者没有明显的症状。
2、一些比较大的错构瘤,因为压迫十二指肠、胃等器官而出现消化道的不适症状。
3、当较大体积的错构瘤突然破裂时,患者会出现腰腹疼痛和血尿等症状,严重的大出血患者可以在腹部触及到包块,甚至有休克症状。
4、肾外表现:面部蝶形分布的皮脂腺瘤、癫痫、智力减退等。
由于错构瘤的成分中有不成熟的血管,所以瘤体可能会突然破裂,引起肿瘤的出血,患者表现为急性腹痛,出血较多的话甚至会出现休克,所以出现上述症状时必须要引起警惕,及时来医院就诊。医生会根据病情进行评估,严密监测生命体征变化,如果出血不多,可以采用保守治疗,积极监测;出血多症状重则需要急诊行血管介入栓塞治疗甚至手术切除肾脏。
从上边的介绍我们可以看出肾错构瘤是一种比较严重的肾脏疾病。所以一旦我们的左肾或者右肾患上肾错构瘤的话,一定要及时到医院进行检查,并积极配合医生的治疗,切莫因为自己的忽视,导致瘤体破裂,从而导致给我们的身体带来更大的伤害。
导致肾错构瘤的原因是什么
肾错构瘤发病机制
肾错构瘤常为双侧,呈黄色或灰色,常伴有出血、坏死、囊性变、钙化。肿瘤因3种主要成分即血管、脂肪细胞和平滑肌而命名。尽管有恶性报道,目前认为肾外或淋巴结受累反映了肿瘤多中心,而非转移。其为恶性无充分的标准。
肾错构瘤发病原因
病因尚不清楚,肾错构瘤分为两种类型:①有结节性硬化者:无病状,双侧,肿瘤小,多发,发病年龄小;②不合并结节性硬化者:常有自觉病状,多发或单发,单侧,肿瘤较大,发病年龄亦较大,以上是1960年代分型,随着影像学进步尤其是超声检查的普及,无结节性硬化者也可发现为双侧肾,多发,小病灶,并无临床症状,目前临床上见到的肾错构瘤往往为体检偶然发现,症状不明显。
肾错构瘤的诊断依据
1.上述症状和体征;
2.尿路造影示占位性病变;
3.超声检查示肾实质占位性病变,多为强回声的肿块。
4.CT检查示肾内实质性占位性病变及CT值低的脂肪成份。
5.肾血管造影示有不规则的肿瘤血管,多为小动脉,无动静脉娄。
错构瘤要不要治疗
肺错构瘤大多数为良性,恶性的仅占千分之五左右,但是也有文献表示,肺错构瘤有恶变的可能性,因为很难与周围型肺癌相鉴别,因此主张做早期手术;肾错构瘤,肿瘤小于4厘米可以不治疗,但是要密切随访。肝错构瘤,手术治疗仍是该病的首选方式。下丘脑的错构瘤也是手术治疗和性激素治疗。乳腺的错构瘤,应积极采取手术切除,待石蜡切片明确诊断,术后一般无复发,预后好。
肾脏错构瘤应该注意哪些问题
临床表现
1.绝大多数错构瘤患者没有明显的症状。
2.一些比较大的错构瘤,因为压迫十二指肠、胃等器官而出现消化道的不适症状。
3.当较大体积的错构瘤突然破裂时,患者会出现腰腹疼痛和血尿等症状,严重的大出血患者可以在腹部触及到包块,甚至有休克症状。
4.肾外表现:面部蝶形分布的皮脂腺瘤、癫痫、智力减退等。
检查
1.实验室检查
尿液检查可有潜血。双肾错构瘤可有高血压、肾功能不全表现,实验室检查出现血肌酐、尿素氮的异常。
2.影像学检查
(1)B超颇具特征,肿瘤内的脂肪及血管部分呈现分布均匀的密集高回声区,肌肉及出血部分显示低回声区。
(2)X线腹部平片见肾轮廓不清,腰大肌影消失,肾区有钙化。尿路造影可见肿块压迫肾盂、肾盏,使之变形、拉长、缩短等,但无侵袭现象。
(3)CT是诊断肾错构瘤的主要方法。呈密度不均的肿块,含脂肪量较多,CT值为-40~-90Hu。
(4)MRI近年来MRI检查也在肾错构瘤的诊断中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
预后
单侧肾错构瘤为良性病变,预后良好。对于双侧、多发病变及肾功能不全患者,虽经保守治疗,但仍会影响生活质量。对于侵犯到多器官,如淋巴、脑、心脏,甚至瘤栓侵犯血管的少数病例,预后取决于受侵犯器官的情况。
肾脏错构瘤是什么
一、肾脏错构瘤是什么
肾错构瘤又称为肾血管平滑肌脂肪瘤,是由异常增生的血管、平滑肌及脂肪组织按照不同比例构成的,是一种良性肿瘤。错构瘤不仅仅可以发生在肾脏,还可以出现在脑、眼、心、肺、骨等部位。过去认为肾错构瘤是很少见的一种疾病,近年来,随着医学影像学的发展和人们对健康体检的重视,其检出率逐渐升高。
二、临床表现
1.绝大多数错构瘤患者没有明显的症状。
2.一些比较大的错构瘤,因为压迫十二指肠、胃等器官而出现消化道的不适症状。
3.当较大体积的错构瘤突然破裂时,患者会出现腰腹疼痛和血尿等症状,严重的大出血患者可以在腹部触及到包块,甚至有休克症状。
4.肾外表现:面部蝶形分布的皮脂腺瘤、癫痫、智力减退等。
肾部脂肪瘤的鉴定方法
1、 与弥漫强回声型错构瘤鉴别
肾内脂肪瘤虽然与错构瘤发生部位相近似,但因与洋葱型错构瘤的声像图表现差异很大,不会混淆,只是弥漫强回声型的声像图二者很相似,需要鉴别。瘤体后侧的声衰减与脂肪组织关系很大,但是错构瘤亦含有很多脂肪,所以,病变后侧声衰减的程度有时也难以鉴别,但一般来讲指瘤较错构瘤的声衰减更多。
2、 与肾结石鉴别
肾结石的强回声伴有声影的声像图与错构瘤伴有声衰减的声像图有时易于混淆,但是肾结石的强回声本身多为致密、均匀,表面平整,声影清晰;相对的肾错构瘤的强回声则较松散,欠均匀,病变表面不平,衰减的回声逐渐减弱,变黑,不如声影清晰、鲜明。脂肪瘤自外压挤肾窦少有出现肾积水。而且无论CT检查(包括CT值)或X线检查,对者极易区别。
肾癌该如何鉴别诊断
肾癌的鉴别诊断介绍:
1.肾囊肿:肾囊肿也是肾癌的一种,这也是多发疾病之一,典型的肾囊肿从影像检查上很容易与肾癌相鉴别。但当囊肿内有出血或感染时,往往容易被误诊为肿瘤。对于囊壁不规则增厚、中心密度较高的良性肾囊肿,单独应用上述任何一种检查方法进行鉴别都比较困难,往往需要综合分析、判断,必要时可行穿刺活检,轻易地放弃随诊或贸然地进行手术都是不可取的。
2.肾错构瘤:肾错构瘤是常见的肾癌之一,这种类型的疾病又称肾血管平滑肌脂肪瘤。是一种较为常见的肾脏良性肿瘤,在B超和CT图像上都有特征性表现,临床上容易与肾癌进行鉴别。典型的错构瘤内由于有脂肪成分的存在,B超示肿块内有中强回声区,CT示肿块内有CT值为负值的区域,增强扫描后仍为负值。
错构瘤的种类
肺错构瘤:是支气管的一片组织在胚胎发育时期倒转和脱落,被正常肺组织包绕,这一部分组织生长缓慢,也可能在一定时期内不生长,以后逐渐发展形成瘤。大多数在40岁以后发病。[1]
肾错构瘤:肾错构瘤又称肾血管平滑肌脂肪瘤,为良性肿瘤。这些年以来,发病率有增高趋势,可能与诊断技术水平提高有关。肾错构瘤可以是独立的疾病,也可能伴有结节性硬化,后者是常染色体显性遗传。临床特点为双肾多发病灶,合并智力发育迟缓,面部蝴蝶状皮脂腺瘤等。女性多见,发病年龄多为20-50岁。但我国肾错构瘤患者绝大多数并不伴有结节性硬化。
胆管错构瘤:Biliary hamartomas (also called von Meyenburg complexes)由于胚胎发育过程中,胆管板向胆管的转化发生障碍,吸收不充分所导致的错构性病变。该病又称为von Meyenburg综合征,特点是多发的、大小均一的囊性病变,并被多少不等的纤维基质所包绕。胆道错构瘤的发病率约为1%~3%,一般无临床症状,偶然被发现,也不需要特殊处理。已有关于采用患胆道错构瘤的肝脏作为供肝,行肝移植术成功的报道。有文献报告,该病可导致定位不清的腹痛和恶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