缓解痛经的穴位
缓解痛经的穴位
从中医的角度来看,每个穴位总是对身体的器官起着很大的作用,所以通过穴位按摩或者是穴位针灸,总是能很好解决一些病症,只是每个穴位都有其针对性,那什么穴位能够很好的缓解痛经穴位呢?
其实按照医学资料所示,能够缓解痛经的穴位主要是太冲穴、叩打腰骶部、擦小腹和揉子宫穴、足三里、三阴交穴等。针对不同的穴位,按摩方法也有所不同,对于每个穴位的具体按摩方法,我们接下来也会做出详细的介绍,而按摩穴位缓解病痛则是要求手法准确,不然的话也算是白费功夫。
缓解痛经的穴位 中极穴
位置:位于人体的下腹部,前正中线上,肚脐中下4寸。
功效:该穴具有散寒行气的功效。主治生殖器疾病、泌尿疾病等,如痛经、月经不调、带下、小便不利、早泄遗精等症。适合调理内在不通的疾病,如女性痛经、月经不畅。
做法:用大拇指指腹按揉该穴位,可先顺时针按揉50次后,再逆时针按揉50次。体质寒凉的女性,可以将手掌先搓热后,用掌心按揉该穴位,起到保温刺激的作用。
缓解痛经的穴位
很多女性都有痛经的烦恼,用药虽然能达到止痛的效果,但是同时也会带来副作用,如果能按摩缓解痛经的穴位,那就能在安全的前提下达到预防和缓解痛经的效果,下面,我们具体来了解下。
子宫穴:
位置:子宫穴位于下腹部,脐下一横掌处(脐下4寸)正中。左右旁开四横指(旁开正中线3寸)的距离各有一点即是此穴。
点揉子宫穴,刺激子宫穴是直接针对女性生殖器的调理手法,疗效显著,具有活血化淤、理气止痛的作用。
按摩方法:用双手食指、中指按压住两旁子宫穴,稍加压力,缓缓点揉,以酸胀为度,操作5分钟,以腹腔内有热感为最佳。
三阴交穴:
位置:在小腿内侧,当足内踝尖上3寸,胫骨内侧缘后方。
按揉三阴交,具有交通心肾,引火下行的作用,对所有妇科疾病疼痛均有缓解作用。
按摩方法:用左手拇指指腹揉捻右三阴交穴,有酸胀感为宜,1分钟后再换右手拇指指腹揉捻左三阴交1分钟。
血海穴:
位置:屈膝,在大腿内侧,髌底内侧端上2寸,当股四头肌内侧头的隆起处。坐在椅子上,将腿绷直,在膝盖内侧会出现一个凹陷的地方,在凹陷的上方有一块隆起的肌肉,肌肉的顶端就是血海穴。
揉按血海穴,具有引血归经,治疗血分诸病的作用,按压血海穴能够缓解月经期的小腹疼痛。
按摩方法:两个大拇指重叠按压这个穴位,痛经的时候通常左腿也会一起痛,多刺激左腿。要是在腰上放一个暖水袋效果会更好。
经前按摩四穴位 助你缓解痛经
太冲穴:
位置:脚大趾与第二趾之间。
揉太冲,具有明显疏肝止痛的作用,不仅可以治疗痛经,还可以治疗其他妇科疾病。
按摩方法:用左手拇指指腹揉捻右太冲穴,有酸胀感为宜,1分钟后再换右手拇指指腹揉捻左太冲穴1分钟。
上述就是可以帮助缓解痛经的穴位,女性可以在月经来临之前的五到七天开始进行按摩,在月经来潮之后就要停止了,如果按摩方法正确,那么女性的月经来潮时间可能会提前一两天,而且随着经血的排出,女性痛经的症状也就能缓解甚至是消失。
痛经按摩哪个部位能止痛? 痛经按哪个穴位能止痛
八髎穴位于腰骶孔处,左右共八个,分别在第一,第二,第三,第四骶后孔中,按摩该穴位有调理下焦,强腰利膝的功效,主治月经不调,痛经,带下,男性阳萎,腰腿疼等症。
子宫穴是经外奇穴,在十四经穴之外,具有调经理气,具有调经理气,升提下陷的功效,临床应用上主治女性不孕,月经不调,阴挺,盆腔炎等症,配合中极,关元,气海,带脉,八髎穴按摩,可以有效治疗痛经。
水泉穴顾名思义,和水有关,一切与水液代谢失常有关的问题,如月经不调,痛经,男性膀胱炎,前列腺炎等症,都可以通过按揉水泉穴来治疗,按揉这个穴位,使瘀滞的气血得到疏散,气血畅通,痛经自然就缓解了。
太冲穴位于脚大拇指和第二趾之间,用左手拇指指腹揉捻右太冲穴,以有酸胀感为度,1分钟后再换一侧按摩,可以起到疏肝止痛的功效,不但可以治疗痛经,还能治疗其他妇科疾病。
三阴交位于小腿内侧,当足内踝尖上3寸,胫骨内侧缘后方,以左手拇指指腹揉捻右三阴交,以有酸胀感为度,1分钟后再用右手拇指指腹揉捻左三阴交1分钟,可以起到交通心肾,引火下行的功效,对于所有妇科疾病的疼痛症状皆有缓解作用。
血海穴位于大腿内侧,髌底内侧端上2寸,股四头肌内侧头的隆起处。坐在椅子上,把腿绷直,在膝盖内侧会出现一个凹陷的地方,凹陷上方有一块隆起的肌肉,肌肉顶端即是血海,两个大拇指重叠按压这个穴位,可以起到引血归经,治疗血分诸病的功效,从而有效缓解痛经现象。
缓解痛经的穴位有什么
第一、子宫穴,它位于下腹部,肚脐下四寸的正中间,旁开正中线三寸的距离各一点就是。按揉子宫穴是对女性生殖器官最直接的手法,具有活血化瘀,理气止痛的作用,治疗效果非常明显。按摩方法:用双手食指、中指用力按压两旁子宫穴,慢慢的揉按,以稍稍感到酸胀为准,按揉五分钟。
第二、三阴交穴:它位于小腿的内侧,胫骨内侧缘后方。按揉三阴交,对女性所患的妇科疾病疼痛都可以起到缓解作用,具有引火下行的作用。按摩方法:用一侧的拇指指腹揉捻对侧的三阴交穴,揉按一分钟待有酸胀感后,换另一侧。
第三、血海穴:它位于在大腿内侧,将腿成九十度角摆放,在膝盖内侧的凹陷地方有一块肌肉,肌肉的上端就是血海穴。揉按血海穴,具有可以引血归经,治疗多种疾病的作用。按摩方法:两个大拇指按压这个穴位,揉按五分钟,然后换另一侧。
第四、太冲穴:它位于脚大趾与第二趾之间。揉太冲,不仅可以缓解痛经,还可以治疗其他妇科疾病,具有明显疏肝止痛的作用。按摩方法:用一侧拇指指腹揉捻对侧太冲穴,揉按一分钟待有酸胀感后,换另一侧。
经期穴位按摩操缓解痛经
该穴位于小腿内侧,足内踝尖上3寸,胫骨内侧缘后方。有痛经问题的女性,可在平时轻轻用拇指揉按该穴,左右各指压3分钟;还可以用艾条灸疗。将从药店买回的艾条点燃放在靠近穴位处,以局部皮肤温热而不烫伤为度,每穴灸10分钟。要注意的是,月经来潮后不要强烈刺激该穴,否则可能引起经血增多。
经期穴位按摩操:
搓揉手掌:双手掌相对密合,用力搓揉49次,使双手掌温热,温暖手上三阴经。
按摩三阴交穴:翘起二郎腿,用姆指按摩三阴交穴49次,一般内分泌失调患者经常在本穴有明显压痛。三阴交穴位在足内踝尖直上三寸(约四横指),靠胫骨后缘处。
按摩血海穴:正坐屈膝,用拇指按摩同侧血海穴49次,血海穴位在股骨内髁上二寸。
按摩小腹:用手掌轻揉小腹49次,小腹部有任脉的关元、气海,关元穴位于脐正中直下三寸(约四横指)处;气海穴位在肚脐正中直下一寸五分。
按摩腰部肾俞穴:双手掌向后放在腰部,在肾俞穴上面来回按摩49次,肾俞穴位在第二腰椎棘突旁开一寸五分。
痛经按摩哪个穴位比较好
痛经按摩哪个穴位比较好呢?我们知道能够缓解痛经的穴位主要是太冲穴、叩打腰骶部、擦小腹和揉子宫穴、足三里、三阴交穴等。其实很多女性被痛经问题所扰,所以按摩穴位能缓解痛经问题还是很受推崇的,虽然在我们看来,能够通过按穴缓解痛经的穴位有不少,但是当自己已经被痛经折磨得自顾不暇时,究竟按摩哪个穴位能更快“对症下药”起到更快的疗效呢?其实从太冲穴、叩打腰骶部、擦小腹和揉子宫穴、足三里、三阴交穴这几个穴位中,我们不难看出按子宫穴和擦小腹对缓解痛经的效果比较好,因为这两个位置可谓是最接近“痛苦源”。
缓解痛经的穴位 血海穴
位置:位于人体的大腿内侧,髌底内侧端上2寸,股四头肌内侧头的隆起处。取穴需屈膝,将掌心盖住膝盖(右掌按左膝盖,左掌按右膝盖),五指朝上,手掌自然张开,大拇指端下面对应的就是血海穴。
功效:该穴位具有理血活血、调经、健脾化湿等功效,主治妇科系统疾病如痛经、月经不调、闭经,产后恶露不尽等症。也可缓解治疗皮肤瘙痒、湿疹、膝盖疼痛等症。
做法:用大拇指指腹按揉该穴位3分钟。
上述的四穴合用,可起到行气活血、温经止痛的效果。建议在经前一周就开始采用穴位按摩,能引血下行,在月经来潮后可停止按摩,按摩手法得当,经期可提前1~2天,随着经血通畅排除,痛经会随之消失或减轻。如果痛经严重,疼痛难忍,建议及时就医缓解。
中医怎样治疗痛经
中医穴位按摩
小腿部的三阴交是缓解痛经的常用穴位。为足太阴脾经、足少阴肾经、足厥阴肝经交会之处,在足内踝尖直上三寸,胫骨后缘,左右各一。经本人临床实践,对缓解痛经效果比较明显。
取穴时用并拢的四指沿腿在足内踝向上量取,以用手可摸到一个痛点为宜。一般按压3—5分钟疼痛就会缓解。
功效:有健脾益血、调肝补肾、安神助眠等保健功效。
关元穴
下腹部的关元穴、气海穴是治疗痛经等妇科病的有效穴位,关元穴在肚脐下3寸,气海穴在肚脐下约1.5寸。痛经的时候可以用两手拇指点按这两个穴位,也可以用家里的备用热水袋或电热宝进行热敷来缓解疼痛。
合谷穴
手上的合谷穴是缓解痛经的有效穴位。特别适合在学习、开会和工作单位等公共场所使用。合谷穴是止痛第一穴位,痛经的时候这里按起来会痛。取穴时一手拇指和其它四指并拢,在大拇指和食指掌背部肌肉隆起的部位(轻按时会有痛感)。按摩时用另一手的拇指点按20下,左右手共40下,以感觉酸痛能难受为度。注意体质差者刺激不宜强,孕妇不宜按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