养生健康

酒川芎和川芎的区别

酒川芎和川芎的区别

一、认识酒川芎

酒川芎是一种中药植物,常用于活血行气,祛风止痛,川芎辛温香燥,走而不守,既能行散,上行可达巅顶;活血祛瘀作用广泛,适宜瘀血阻滞各种病症;祛风止痛,效用甚佳,可治头风头痛、风湿痹痛等症。详细说来有以下几点:

1、抗菌作用等体外试验,川芎水浸剂(1:3)在试管内对某些致病性皮肤真菌有抑制作用。川芎对大肠、痢疾、变形、绿脓、伤寒、副伤寒杆菌及霍乱弧菌等也有抑制作用。

2、对中枢神经系统的作用,川芎有明显的镇静作用。川芎挥发油少量时对动物大脑的活动具有抑制作用,而对延脑呼吸中枢、血管运动中枢及脊髓反射中枢具有兴奋作用。川芎煎剂分别给大、小鼠,均能抑制其自发活动,使戊巴比妥钠引起的小鼠睡眠时间延长,并能对抗咖啡因(20mg/kg)的兴奋作用,但不能对抗戊四氮所致的大鼠惊厥。川芎能抑制大鼠的自发活动,对小鼠的镇静较大鼠更明显;它还能延长戊巴比妥的睡眠时间,但不能拮抗咖啡因的兴奋,也不能防止五甲烯四氮唑、可卡因的惊厥或致死作用。

2、 抗放射作用,川芎水溶性粗制剂对大鼠、小鼠及犬的放射线照射与氮芥损伤均有保护作用,且川芎对大鼠的抗射效果比小鼠好。

二、川芎的制作方法:

1、 川芎的清洁:拣去杂质,分开大、小个,用水浸泡,晒晾,闷润后切片,干燥。

2、 酒川芎:取川芎片用黄酒喷洒均匀,稍闷,置锅内炒至微焦为度,取出放凉(每川芎片100斤,用黄酒12斤8两)。

3、 川芎白芷炖鱼头:将川芎、白芷、红枣和生姜洗净,红枣去核,.生姜去皮,切片,大鱼头冲水洗净,洗去血污、斩件,将川芎、白芷、红枣、姜、大鱼头放入炖盅,加适量水,盖上盖,放入锅内,隔水炖约4小时。加入细盐调味,即可饮用。

注:有滋补袪风的功能,可治头痛,对妇女尤宜。

通过上面文章的介绍,相信大家对于酒川芎和川芎的区别都有了一定的了解,这是大家非常熟悉的一种中药植物,对于人体非常的有好处,功效和作用都非常的多,因此大家务必要好好的认识到酒川芎和川芎,才能更好的利用它。

川芎的由来

唐朝初年,药王孙思邈带着徒弟云游到了四川的青城山,披荆斩棘采集药材,一天,师徒二人累了,便在混无顶的青松林内歇脚,忽见林中山洞边一只大雌鹤,正带着几只小鹤嬉戏,药王正看得出神,猛然听见几只小鹤惊叫,只见那只大雌鹤头颈低垂,双脚颤抖,不断地哀鸣。药王当即明白,这只雌鹤患了急病。

第二天清晨,天刚亮,药王师徒又到青松林。在离鹤巢不远的地方,巢内病鹤的呻吟声清晰可辨。又隔了一天,药王师徒再次到青松林,但白鹤巢里已听不到病鹤的呻吟了。抬头仰望,几只白鹤在空中翱翔,嘴里掉下一朵小白花,还有几片叶子,很像红萝卜的叶子。药王让徒弟捡起来保存好。

几天过去了,雌鹤的身子竟已完全康复,率领小鹤们嬉戏如常了。药王观察到,白鹤爱去混无顶峭壁的古洞,那儿长着一片绿茵,花、叶都与往日白鹤嘴里掉下来的一样。药王本能地联想到,雌鹤的病愈与这种药有关。经过实验,他发现这种植物有活血通经、祛风止痛的作用,便让徒弟携此药下山,用它去为病人对症治病,果然灵验。药王兴奋地随口吟道:“青城天下幽,川西第一洞。仙鹤过往处,良药降苍穹。这药就叫川芎吧!”“川芎”由此而得名。

中药川芎的食用方法

单方治病:

偏头痛:川芎200克,用米酒500毫升泡浸3个月。每日3次,服用5-6日即可见效。

骨质增生:川芎适量,研为粉末,热敷患处,一般敷1~3次就能减轻症状。

川芎与乌鸡同食是女性滋补佳品。

本草附方:治风热头痛:川芎一钱,茶叶二钱。饭前热服。

天然养生:预防中风:地龙、川芎、赤芍、牛膝、丹参各10克。水煎服,每日2次,每次150克。

养生药膳:活血滋阴,适用于女性血虚头晕。

1、川芎鸭:川芎5克,鸭肉200克,姜丝、盐、植物油各适量。鸭肉洗净,剁块。锅中放油烧热后,爆香姜丝,接着放入鸭块略炒,加水适量,放入川芎,以小火炖1小时,最后加盐调味。

活血行气,祛瘀。

2、川芎煮田螺:川芎3克,田螺50克,姜片、葱段、料酒、盐、鸡精、香油各适量。川芎浸软切片,田螺去壳及肠杂,洗净。将川芎、田螺、葱段、姜片、料酒、盐、鸡精、香油同放锅内,加水适量,大火烧沸后以小火煮约2吩钟至熟。活血化瘀,适用于气滞血瘀型颈椎病。

3、川芎桃仁蚕蛹粥:川芎10克,粳米50克,桃仁、蚕蛹各15克,川芎、桃仁水煎,去渣取汁,再加蚕蛹、粳米熬粥服。

4、酒川芎:取川芎片用黄酒喷洒均匀,稍闷,置锅内炒至微焦为度,取出放凉(每川芎片100斤,用黄酒12斤8两)。

5、川芎白芷炖鱼头:将川芎、白芷、红枣和生姜洗净,红枣去核,.生姜去皮,切片,大鱼头冲水洗净,洗去血污、斩件,将川芎、白芷、红枣、姜、大鱼头放入炖盅,加适量水,盖上盖,放入锅内,隔水炖约4小时。加入细盐调味,即可饮用。

川芎的功效作用配方验方:

1、活血行气:

①用于冠心病心绞痛,症见胸闷憋气、心前区压痛频繁发作者,可与红花、丹参、降香、赤芍同用,冠心2号方。

②用于气血瘀滞所致的疾病,如月经先期、量多色红者,为血热,可与生地、牡丹皮、当归等同用;月经后期,1~2个月1次,经行时腰腹痛、白带多色白,与当归、炮姜、杜仲、肉桂等同用。

③用于痛经,若经前腰腹痛甚、痛后1天见经,与当归、桃仁、红花同用;若是闭经不行、身无不适者,可与当归、桃仁、干姜、肉桂同用;若为产后腹痛,与当归、炮姜等同用。

④用于跌打损伤、局部肿痛,可与栀子、桃仁、红花同用。

2、祛风止痛:

①用于感冒头痛,属于风寒者,可与荆芥、防风、白芷同用;属于风热者,可与菊花、薄荷同用。

②用于风湿痹痛,可与羌活、独活、防风等同用。

3、行气开郁:

①用于胆囊炎之上腹胁肋胀痛,可与柴胡、黄芩等同用。

②用于胃炎之上腹胀痛、吐酸烧心等证,可与蒲公英、木香等同用。

川芎的食疗作用:川芎味辛,性温;归肝、胆、心经;气香升散;具有活血行气,祛风止痛的功效;主治月经不调,痛经,经闭,难产,胞衣不下,产后恶露腹痛,肿块,心胸胁疼痛,跌打损伤肿痛,头痛眩晕目暗,风寒湿痹,肢体麻木,痈疽疮疡。

川芎的选方

【选方】

①治诸风上攻,头目昏重,偏正头痛,鼻塞声重,伤风壮热,肢体烦疼,肌肉蠕动,膈热痰盛,妇人血风攻疰,太阳穴疼,及感风气:薄荷叶(不见火)八两,川芎、荆芥(去梗)各四两,香附孑(炒)八两(别本作细辛去芦一两),防风(去芦)一两半,白芷、羌活、甘草(爁)各二两;上药为细末,每服一钱,食后茶清调下,常服头目清。(《局方》川芎茶调散)

②治偏头疼:京芎细锉,酒浸服之。(《斗门方》)

③治首风旋晕,眩急,外合阳气,风寒相搏,胃膈痰饮,偏正头疼,身拘倦:川芎一斤,天麻四两。上为末,炼蜜为丸,每两作十丸。每服一丸,细嚼,茶酒下,食后。(《宣明论方》川芎丸) ④治风热头痛:川芎一钱,茶叶二钱。水一钟,煎五分,食前热服。(《简便单方》)

⑤治妊娠腹中痛(胞阻):芎劳二两,阿胶二两,甘草二两,艾叶三两,当归三两,芍药四两,干地黄六两。右七味以水五升,清酒三升合煮,取三升,去渣,纳胶令消尽,温服一升,日三服,不瘥,更作。(《金匮要略》胶艾汤)

⑥治妇人妊孕五七月,因事筑磕著胎,或子死腹中,恶露下,疼痛不止,口噤欲,用此药探之,若不损则痛止,子母俱安,若胎损立便逐下:当归六两(洗,去,切,焙干,秤)、川芎四两(洗)。上粗末,每服二钱,水一小盏,煎令泣泣干,酒一大盏,止一沸,去渣,温服,口噤灌之,如人行五、七里再进,不过三服便生。(《本事方》佛手歌)

⑦治产后血晕:当归一两,川芎五钱,荆芥穗(炒黑)二钱。水煎服。(《奇方类编》)

⑧治产后心腹痛:川芎(洗,锉)、桂心(不见火,锉)、木香(锉,怀干)、当归(去芦须,洗,锉,焙)、桃仁(去皮、尖并双仁,炒黄)各一两。上为细末。每服一钱,热酒调下,如不欲饮酒,即用水一盏,药末二钱,煎至七分,带热服。(《卫生家宝方》川芎散)

⑨治新产块痛:当归八钱,川芎三钱,桃仁十四粒(去皮,尖,研),黑姜五分,炙草五分.用黄酒、童便各半煎服。(《傅青主男女科》生化汤) ⑩治小儿脑热,好闭目,太阳痛或目赤肿:川芎、薄荷、朴硝各二钱,为末,以少许吹鼻中。(《全幼心鉴》)

川芎的繁殖

川芎用茎节(芎苓子)作种。每年地上枯萎后挖出川芎,把根上面的茎节切下来,每节有芽1-2个,每公顷用种量2250千克左右,下面大的根茎加工成商品。将种苗窖藏次年惊蛰前栽种,条栽沟深12~16厘米,株行距20-25厘米*35厘米左右,每穴放1-2块苗,芽尖向上,覆细土6厘米,底肥每公顷15000-22500千克。

中药川芎

川芎为伞形科植物川芎的根茎。功能活血行气,祛风止痛。主治气滞血瘀之胁肋疼痛、月经不调、风湿痹痛等。现代药理实验表明能扩张冠状动脉,增加冠脉血流量及心肌营养血流量,增强心脏收缩力,改善心脑供氧,以及镇静、解痉、抗菌、抗癌、抗辐射等作用。

传说孙思邈有一日到青城山上采药,师徒们在混元顶松林中休息时,发现不远处有一只雌鹤,卧倒在地,好像生病了,旁边几只幼鹤在哀鸣,过了一会儿,空中飞来一只白鹤,嘴里叼着几株草药,从高空落下,幼鹤便急忙把药送去,病鹤吃药后不久,病果然好了。孙思邈感到很意外,将散落的药与自己采的药进行对照,才知这药是川芎,具有活血止痛作用。于是他不禁吟道:川西青城天下幽,神仙洞府第一流。白鹤巧衔送仙药,来自苍穹云霄头。

川芎茶调方

川芎茶调散最早见于宋代,因其方药平和,副作用少,疗效显着、可靠,而受到历代医家的重视。后世治疗风热头痛的茶调散、川芎茶、菊花茶调散等方剂都是从川芎茶调散化裁而来。现在,本方被制成多种剂型,为临床治疗伤风感冒头痛的常用方剂。

来源:宋代《太平惠民和剂局方》卷二。

组成及用法:川芎、荆芥(去梗)各4两(120克),白芷、羌活、甘草各2两(60克),细辛(去芦)1两(30克),防风(去芦)1两半(45克),薄荷(不见火)8两(240克)。上药研为细末,每服2钱(6克),食后用清茶调下,每日2次。

功用:疏风止痛。

主治:外感风邪头痛(证见偏正头痛或头顶作痛,恶寒发热,目眩,鼻塞,舌苔薄白,脉浮)。

头痛是临床常见的症状,原因很多。本方针对外感风邪所致的头痛。中医认为,风邪侵袭头部,遏阻清阳之气,经脉不通,以致头痛。治疗当以川芎茶调散散风止痛。

方药解析

方中川芎芳香走窜,长于祛风止痛,善治少阳、厥阴经头痛(头顶或两侧头痛),中医有“头痛不离川芎”之说;羌活善治太阳经头痛(后头痛牵连项部);白芷善治阳明经头痛(前额部);细辛散寒止痛,善治少阴经头痛(头痛连及齿颊部)。诸药相配可治各部位之头痛,为方中主要组成部分。另外,薄荷用量最大,散风清热,能清头目;荆芥、防风疏散上部风邪;甘草协调诸药;清茶苦寒,能清头目,又可制约祛风药过于温燥升散。

药理研究

现代动物实验显示,川芎茶调散具有:(1)解热作用。(2)镇痛作用。(3)镇静作用,减少自发性运动。(4)缩短诱发睡眠时间,延长睡眠时间。(5)抗血小板凝聚,缓解小血管痉挛,改善心脑组织供血供氧。

临床报道,用本方加减治疗感冒、流感、血管神经性头痛、颈椎病、三叉神经痛、过敏性鼻炎、额窦炎、面神经麻痹、荨麻疹、风湿性关节炎及脑外伤后遗症头痛等多种疾病,均取得一定疗效。但应用时必须遵循中医辨证施治原则,不可以病名对号入座。

用法用量

本方有多种成药剂型可供临床选用。常见的有散剂、片剂、冲剂、颗粒剂、口服液、浓缩丸、泡茶剂等。其用法用量参照各生产厂家说明书应用,或遵医嘱。作汤剂煎服时,可随症加减,因人而异,其药味加减及用量遵照医嘱。

【注意事项】

◆总体来看,本方药物组成偏于温燥升散,故以外感头痛偏于风寒者较为适合。头痛由于外感风热引起者不宜。若风邪稽留不去,头痛日久不愈,称为“头风”,亦可用本方治疗。

◆另有菊花茶调散,由川芎茶调散加菊花、白僵蚕而成。此二药能疏散风热,清利头目,用于治疗外感风热而引起的头晕目眩及偏正头痛较为适宜。

◆气虚、血虚引起的头痛,肝阳上亢或肝风上扰引起的头痛,不宜使用本方。

◆孕妇慎用。出血性脑病禁用。

川芎的营养价值 川芎的营养成分

川芎含挥发油,油中主要成分为藁本内脂、正丁烯、内酯、当归酮等;并含阿魏酸、烟酸、蔗糖、多糖,多种氨基酸,维生素B1、E,以及猛、锌、铜、镍等微量元素。


川芎的功效

1、活血行气:①用于冠心病心绞痛,症见胸闷憋气、心前区压痛频繁发作者,可与红花、丹参、降香、赤芍同用,冠心2号方。②用于气血瘀滞所致的疾病,如月经先期、量多色红者,为血热,可与生地、牡丹皮、当归等同用;月经后期,1~2个月1次,经行时腰腹痛、白带多色白,与当归、炮姜、杜仲、肉桂等同用。③用于痛经,若经前腰腹痛甚、痛后1天见经,与当归、桃仁、红花同用;若是闭经不行、身无不适者,可与当归、桃仁、干姜、肉桂同用;若为产后腹痛,与当归、炮姜等同用。④用于跌打损伤、局部肿痛,可与栀子、桃仁、红花同用。

2、祛风止痛:①用于感冒头痛,属于风寒者,可与荆芥、防风、白芷同用;属于风热者,可与菊花、薄荷同用。②用于风湿痹痛,可与羌活、独活、防风等同用。

3、行气开郁:①用于胆囊炎之上腹胁肋胀痛,可与柴胡、黄芩等同用。②用于胃炎之上腹胀痛、吐酸烧心等证,可与蒲公英、木香等同用。

川芎的功效

川芎味辛,性温。入肝、胆经。功用主治:行气开郁,祛风燥湿,活血止痛。治风冷头痛旋晕,胁痛腹疼,寒痹筋挛,经闭,难产,产后瘀阻块痛,痈疽疮疡。用于月经不调,经闭痛经,瘕腹痛,胸胁刺痛,跌扑肿痛,头痛,风湿痹痛。

《本经》:"主中风入脑头痛,寒痹,筋挛缓急,金创,妇人血闭无子。"

《别录》:"除脑中冷动,面上游风去来,目泪出,多涕唾,忽忽如醉,诸寒冷气,心腹坚痛,中恶,卒急肿痛,胁风痛,温中内寒。"

陶弘景:"齿根出血者,含之多瘥。"

《药性论》:"治腰脚软弱,半身不遂,主胞衣不出,治腹内冷痛。"

《日华子本草》:"治一切风,一切气,一切劳损,一切血,补五劳,壮筋骨,调众脉,破癥结宿血,养新血,长肉,鼻洪,吐血及溺血,痔瘘,脑痈发背,瘰疬瘿赘,疮疥,及排脓消瘀血。"

《医学启源》:"补血,治血虚头痛。"

王好古:"搜肝气,补肝血,润肝燥,补风虚。"

《纲目》:"燥湿,止泻痢,行气开郁。"

《药性论》:治腰脚软弱,半身不遂,主胞衣不出,治腹内冷痛。

《医学启源》:补血,治血虚头痛。王好古:搜肝气,补肝血,润肝燥,补风虚。

《纲目》:燥湿,止泻痢,行气开郁。芎藭,血中气药也,肝苦急以辛补之,故血虚者宜之;辛以散之,故气郁者宜之。

中药川芎

【通用名称】川芎

【其他名称】【中药名称】川芎(《汤液本草》)

【拼音名】Chuanxiong

【英文名】RHIZOMA CHIUANXIONG

【异名】山鞠穷(《左传》),芎藭(《本经》),香果(《吴普本草》),胡藭(《别录》),马衔芎藭(陶弘景),雀脑芎,京芎(《本草图经》),贯芎((珍珠囊》),抚芎(《丹溪心法》),台芎(《本草蒙筌》),西芎(《纲目》)。

【来源】为伞形科植物川芎的根茎。

【植物形态】川芎 多年生草本。地下茎呈不整齐的结节状拳形团块。茎直立,圆柱形,中空,表面有纵直沟纹。叶互生,2~3回单数羽状复叶,小叶3~5对,边缘又作不等齐的羽状全裂或深裂,裂片先端渐尖,两面无毛,仅脉上有短柔毛;叶柄长9~17厘米,基部成鞘抱茎。复伞形花序生于分枝顶端,有短柔毛;总苞和小总苞片线形;花小,白色;萼片5,线形,有短柔毛;花瓣5,椭圆形,先端全缘,而中央有短尖突起,向内弯曲;雄蕊5,与花瓣互生,花药椭圆形,2室,纵裂,花丝细软,伸出于花瓣外;雌蕊子房下位,2室,花柱2。双悬果卵形。 分布四川、贵州、云南一带,多为栽培。 本植物的苗叶(蘼芜)亦供药用,另详专条。

【采集】平原栽培者以小满后4~5天收采为佳,山地栽培者多在8~9月采收。将根茎挖出,除净茎叶及泥沙,洗净,晒干或烘干,再用撞笼撞去须根。

【药材】根茎呈不整齐结节状拳形团块,长4~8厘米,直径4~6厘米。表面深黄棕色,有明显结节状起伏轮节,上侧有很多圆形或卵圆形的茎痕,直径5~15毫米,作凹洼状,下侧及轮节上有众多根痕,作小瘤状隆起。质坚实,断面类黄色,形成层呈明显环状,随处散有黄色小油点。有特异清香气味苦。 主产四川(灌县、崇庆)。云南亦产,称作"云芎"。

【炮制】川芎:拣去杂质,分开大、小个,用水浸泡,晒晾,闷润后切片,干燥。酒川芎:取川芎片用黄酒喷洒均匀,稍闷,置锅内炒至微焦为度,取出放凉(每川芎片100斤,用黄酒12斤8两)。

川芎治头痛 为什么头痛必须用川芎

头痛,是最为常见的临床症状之一。它既可以作为一个病证单独出现,又可散见于其他疾病的病程当中作为伴症出现。

引起头痛的病因很多,既可见于外感,又可见于内伤。外感者既可见于风热;也可见于风寒;又可见于风湿。

内伤者既可见于虚证;又可见于实证。虚者既可见于气虚;也可见于血虚。实者既可见于肝火上炎,又可见于肝阳上亢;既可见于痰浊头痛,又可见于瘀血头痛,还可见于偏头风痛。

引起头痛的病因虽多,但概括而言,总不外“不通则痛”与“不荣则痛”这一基本病机。

川芎亦称芎穹,人头穹隆穷高,天之象也。此药上行,专治头脑诸疾,故古称芎穹。

此药辛温无毒,入肝、胆、心包经。有开郁活血、祛风止痛之功效,是治疗偏正头痛、月经不调、风湿关节痛、风湿肌肉痛、气郁不舒、身体局部疼痛、血瘀疼痛、疮疡肿痛的常用药。尤其是该品功善上行,搜风止痛,是治疗头痛之要药。

由于该品能治“一切风,一切气,一切劳损,一切血。补五劳,壮筋骨,调众脉,破癥结宿血,养新血,吐血鼻血(尿)血······搜肝气,补肝血,润肝燥,补风虚,燥湿······行气开郁”(《本草纲目》)。

是治疗“气虚头痛,气厥头痛、风热头痛、头风化痰、偏头风痛、风热上冲、首风旋运、失血眩晕”(《本草纲目》)的常用药。

1.风寒头痛者,以本品疏风散寒,通络止痛;

2.风热头痛者,本品可散风清热,通络止痛;

3.风湿头痛者,以本品燥湿通络止痛;

4.气虚头痛者,由于本品可“补风虚”,治“首风眩晕,气虚头痛”;

5.血虚头痛者,本品可“补肝血,润肝燥”,补血养血以荣脑止痛;

6.肝火上炎者,由于本品能治“风热头痛”,所以可协助清肝药以平肝泻火止痛;

7.肝阳上亢者,同样由于本品治“风热头痛、气厥头痛”,所以可助平肝潜阳药以潜阳通络止痛;

8.痰浊头痛者,由于本品能够燥湿,燥湿即可以化痰。用其治疗痰浊头痛,也可谓因才施用,药证相符;

9.至于瘀血头痛,本品功善活血补血,更是拿手强项;

10.找不出任何原因,因情志诱发的所谓“神经性头痛”,由于本品能开郁止痛,用其治疗也往往药到病除。

由以上分析可知:川芎善于上行走窜,搜风活络止痛,专治头脑诸疾。既能补气;又能补血。既能散寒;又可清热。既能燥湿;又能温润。功善息风,兼能开郁。具有良好的双向调节作用,能够治疗各种原因引起的偏正头痛。

本品常用量为6~10克,古人曾告诫本品量大谨防温燥劫阴,但我从几十年的临床实践中体会到,只要配伍得当,用量达30克也无此弊,似有以讹传讹之嫌。实为上行头目之佳品、活络止痛之要药,用量大小可随症状轻重适当增减。

所以说,头痛必须用川芎。


相关推荐

川芎当归炖山甲

食谱原料穿山甲肉120克,川芎5克,当归9克,料、精盐各适量。制作方法1、将川芎、当归洗净。2、将穿山甲肉洗净,切成小块,放入煲内,加入川芎、当归、料、精盐,置于火上,煲加盖,用旺火煮沸后,改小火煲3小时,即可食用。适用人群产妇健康提示此菜由穿山甲、川芎、当归炖制而成,肯有活血行气、通经下乳的作用。适于产后乳房胀硬、乳汁不下者食用。阴虚火旺、肝阳上亢的病人忌食。

川芎治头痛怎么吃才好 川芎泡水的功效

川芎泡水能够达到活血益气、祛风止痛的效果,同时胸痛、胸痛、胸痛、疼痛、肿瘤、月经不调、闭经、痛经等患者也可以通过适当地将川穹泡水来缓解病情,但川芎泡水不宜多汗者服用,建议川穹泡水不要长期服用,长期服用对身体的有些部位会造成一定的损伤。

高血压能吃川芎

高血压患者最好是不要喝,如果有些场合必须喝的话,也要严格控制量才行,那么高血压的病人能不能吃川芎呢,我们一起了解一下什么是川芎以及川芎的药理作用。川芎(学名:Ligusticum chuanxionghort),是一种中药植物,常用于活血行气,祛风止痛,川芎辛温香燥,走而不守,既能行散,上行可达巅顶;又入血分,下行可达血海。活血祛瘀作用广泛,适宜瘀血阻滞各种病症;祛风止痛,效用甚佳,可治头风

川芎治头痛怎么用

药对,又称对药,是指临床常用的、相对固定的两味药物的配伍组合 药队则指三味以上的固定组合。药对或药队是历代医家临床实践的结晶,是中药配伍研究的中药内容。为此,本文将历代头痛方剂中,由川芎组成的药对或药队进行归纳。川芎-天麻此药对就是一方剂,如治疗偏正头痛、头风眩晕的大芎丸(《圣济总录》)。包含此药对的方剂较多,举例如下:温脑散(《传信适用方》) 川芎、天麻、川乌,治疗头风。定风饼子(《袖珍》) 草

川芎能泡水喝吗 川芎能不能长期喝

不建议长期服用。川芎有较强的活血行气之效,是一种活血、养血的补药,长期服用可能会伤津耗血,出现上火、疲倦、精神不济等症状。

川芎能泡水喝吗 喝川芎有什么好处

川芎的活血行气之功,可以帮助舒张血管,维持血管通畅,对于冠心病心绞痛、女性血瘀痛经、月经不调、跌打损伤等症均有一定帮助。川芎味辛温,可升散,作用能上达头目,常用于各种风邪引起的头痛,如:风寒头痛、风热头痛、风湿头痛等。对于风邪和湿邪引起的风湿痹痛也有较好的疗效。《本草纲目》中注“燥湿,止泻痢,行气开郁”,川芎可以疏解肝气,补充肝血,常用于辅助治疗因肝气郁结而导致的胁肋疼痛、上腹胀痛等症。注意:上述

川芎的用法用量

【用法与用量】内服:煎汤,1~2钱;或入丸、散,外用:研末撒或调敷。川芎的禁忌注意【宜忌】阴虚火旺,上盛下虚及气弱之人忌服。①《本草经集注》:"白芷为之使。恶黄连。"②《品汇精要》:"久服则走散真气。"③《本草蒙筌》:"恶黄芪、山茱、狼毒。畏硝石、滑石、黄连。反藜芦。"④《本草经疏》:"凡病人上盛下虚,虚火炎上,呕吐咳嗽,自汗、易汗、盗汗,咽干口燥,发热作渴烦躁,法并忌之。"⑤《本草从新》:"气升

川芎的功效与作用 川芎的使用禁忌

川芎辛温升散,凡是阴虚火旺,舌红口干,多汗以及月经过多及各种出血性疾病患者不宜使用川芎。此外川芎为活血之品,孕妇忌用。

高血脂食疗吃什么食物 薏米川芎鸭子汤

食材:川芎10g,薏米20g,鸭子600g做法:将川芎、薏米洗净,鸭子宰杀后出去内脏,洗净,切块,姜洗净切片。再锅内水烧开,放入鸭肉滚去血污,捞出洗净。最后将鸭肉、川芎、薏米及生姜片一起放入炖盅,加入适量开水、料,大火炖煮后改用小火炖1小时,放入调料即可食用。功效:川芎可以川芎可以行乞开郁、除脂减肥;薏米有健脾渗湿剂减肥的作用;鸭肉可以滋阴,清肺,解热。此食疗对于高血脂患者有很好的辅助治疗效果。

月经失调的女性建议吃一些川芎

川芎的调经说法川芎辛散温通,既能活血化瘀,又能行气止痛,具有通达气血的功效,川芎为妇科要药,善于下调经水,中开郁结,能活血调经,可用来调理多种妇产科的疾病,如血瘀经闭、痛经等,常与赤芍、桃仁等同用,若属寒凝血瘀者,可搭配桂心、当归等。食用注意1、阴虚火旺、上盛下虚、气弱之人忌服川芎。2、川芎用量宜小,分量过大易引起呕吐、晕眩等不适症状。推荐食谱:川芎党参炖鸡蛋材料:熟鸡蛋1个,川芎15克,党参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