得了肾上腺素瘤能活多久
得了肾上腺素瘤能活多久
具体能活多久是要根据患者的年龄、性别、体质、生活习惯、饮食、心理因素、病情的程度和后期的治疗情况来综合考虑的。一般早期肾上腺瘤只要早发现,早诊断,早治疗,是可以通过手术治疗,术后坚放化疗或生物治疗等巩固治疗方法,做好护理措施治愈的
肾上腺肿瘤,90%以上是良性肿瘤,本身不威胁生命,但如果是有内分泌功能的肾上腺肿瘤,往往会引起高血压、低血钾、高血糖等严重并发症,从而危害患者的健康。所以这种情况还是建议积极治疗。
通常需要先到内分泌科,检查肾上腺相关生化指标,然后针对内分泌类型,在充分的术前准备后,到泌尿外科进行手术治疗。
如果不幸是肾上腺恶性肿瘤(肾上腺皮质腺癌或恶性嗜铬细胞瘤),那么需要在手术后,进行规范的化疗,总体预后不佳,五年生存率在50%以下。
跑步后尿血是什么情况 腺素分泌增加
在跑步过程中,会使得肾上腺素和去甲状腺素分泌增加,会导致肾脏滤过膜通透性改变,从而引发血尿的形成。
肾上腺素的作用
1. 心脏 作用于心肌、传导系统和窦房结的β1受体,加强心肌收缩性,加速传导,加速心率,提高心肌的兴奋性。对离体心肌的β作用特征是加速收缩性发展的速率(正性缩率作用,positive klinotropic effect)。由于心肌收缩性增加,心率加快,故心输出量增加。肾上腺素又能舒张冠状血管,改善心肌的血液供应,且作用迅速,是一个强效的心脏兴奋药。其不利的一面是提高心肌代谢,使心肌氧耗量增加,加上心肌兴奋性提高,如剂量大或静脉注射快,可引起心律失常,出现期前收缩,甚至引起心室纤颤。
2.血管肾上腺素主要作用于小动脉及毛细血管前括约肌,因为这些小血管壁的肾上腺素受体密度高;而静脉和大动脉的肾上腺素受体密度低,故作用较弱。此外,体内各部位血管的肾上腺素受体的种类和密度各不相同,所以肾上腺素对各部位血管的效应也不一致,以皮肤粘膜血管收缩为最强烈;内脏血管,尤其是肾血管,也显著收缩;对脑和肺血管收缩作用十分微弱,有时由于血压升高而被动地舒张;骨骼肌血管的β2受体占优势,故呈舒张作用;也能舒张冠状血管,机制见去甲肾上腺素。
3.血压在皮下注射治疗量(0.5~1mg)或低浓度静脉滴注(每分钟滴入10μg)时,由于心脏兴奋,心输出量增加,故收缩压升高(图10-2);由于骨骼肌血管舒张作用对血压的影响,抵消或超过了皮肤粘膜血管收缩作用的影响,故舒张压不变或下降;此时身体各部位血液重新分配,使更适合于紧急状态下机体能量供应的需要。较大剂量静脉注射时,收缩压和舒张压均升高。此外,肾上腺素尚能作用于邻肾小球细胞(juxtaglomerular cells)的β1受体,促进肾素的分泌。
4.支气管 能激动支气管平滑肌的β2受体,发挥强大舒张作用。并能抑制肥大细胞释放过敏性物质如组胺等,还可使支气管粘膜血管收缩,降低毛细血管的通透性,有利于消除支气管粘膜水肿。
5. 代谢 能提高机体代谢,治疗量下,可使耗氧量升高20%~30%,在人体,由于α受体和β2受体的激动都可能致肝糖原分解,而肾上腺素兼具α、β作用,故其升高血糖作用较去甲肾上腺素显著。此外,肾上腺素尚具降低外周组织对葡萄糖摄取的作用。肾上腺素还能激活甘油三酯酶加速脂肪分解,使血液中游离脂肪酸升高。
嗜铬细胞瘤的病理改变
嗜铬细胞瘤90%以上为良性肿瘤。肿瘤切而呈棕黄色,血管丰富,间质很少,常有出血。肿瘤细胞较大,为不规则多角形,胞浆中颗粒较多;细胞可被铬盐染色,因此称为嗜铬为细胞瘤。据统计,80%~90%嗜铬细胞瘤发生于肾上腺髓质嗜铬质细胞,其中90%左右为单侧单个病变。多发肿瘤,包括发生于双侧肾上腺者,约占10%。起源肾上腺以外的嗜铬细胞瘤约占10%;中国此项统计结果稍高一些。恶性嗜铬细胞瘤约占5%~10%,可造成淋巴结、肝、骨、肺等转移。少数嗜铬细胞瘤可同时有多发性皮下神经纤维瘤,其中大约25%与Hippel-Lindau综合征联锁。嗜铬细胞瘤也是Ⅱ型多发性内分泌肿瘤(MENⅡ)的主要病变。MENⅡ发病呈家族性,属常染色体显性遗传,约占嗜铬细胞瘤发病的5%~10%;对于双侧肾上腺嗜铬细胞瘤患者,尤其应当警惕MENⅡ的存在。嗜铬细胞瘤能自主分泌儿茶酚胺,包括肾上腺素、去甲肾上腺素以及多巴胺。肾上腺素和去甲肾上腺素能作用于肾上腺素能受体,如α和β受体,影响相应的组织器官,引起一系列临床表现。嗜铬细胞瘤患者的所有病理生理基础,均与肿瘤的这一分泌功能有直接的关系
肾上腺素和去甲肾上腺素的区别
肾上腺素是肾上腺髓质分泌的主要激素,对α和в受体均有强大的激动作用。肾上腺素可引起一系列情绪爆发的典型体征:心跳加速、呼吸加深、胃肠抑制、皮肤出汗并发白、立毛肌收缩、血糖增高。骨骼肌血管扩张,而流量增加。这些反应(特别是心跳加快、肌肉流量增加、冠状血管扩张、血糖增加等)对应急是有用的,其中在糖代谢方面的调节作用极为重要,它保证了应急反应时整个机体的能量供应。常用于心脏骤停、过敏性休克的抢救。
去甲肾上腺素是肾上腺素能神经冲动时释放的神经介质,肾上腺髓质也释放一部分医学.教育网原创,属于α受体激动剂。它的功能主要是维持血管张力,也即维持血压。在应急机制中,它的作用是快速调节以维持血压。对于能够改变血压水平的危害刺激,它或是增加,或是减少,以保证机体循环功能。常用于升压(血容量充足时)。
目前认为,肾上腺素与去甲肾上腺素这两种儿茶酚胺在化学上与生物活性上是有联系的,但在具体作用方面是彼此独立而截然不同的。去甲肾上腺素作用重点在循环调节,肾上腺素作用重点在代谢调节。
肾上腺素的作用
概括的说,肾上腺素的一般作用是使心脏收缩力增强;心脏、肝、和筋骨的血管扩张和皮肤、粘膜的血管收缩。
具体的说,主要作用有:
1. 作用于心肌、传导系统和窦房结的β1受体,加强心肌收缩性,加速传导,加速心率,提高心肌的兴奋性。对离体心肌的β作用特征是加速收缩性发展的速率。由于心肌收缩性增加,心率加快,故心输出量增加。它还能舒张冠状血管,改善心肌的血液供应,且作用迅速,是一个强效的心脏兴奋药。其不利的一面是提高心肌代谢,使心肌氧耗量增加,可引起心律失常,出现期前收缩,甚至引起心室纤颤。
2.作用于小动脉及毛细血管前括约肌。肾上腺素对各部位血管的效应也不一致,以皮肤粘膜血管收缩为最强烈;内脏血管,尤其是肾血管,也显著收缩;对脑和肺血管收缩作用十分微弱,有时由于血压升高而被动地舒张;骨骼肌血管的β2受体占优势,故呈舒张作用;也能舒张冠状血管。
3.由于能够使心脏兴奋,心输出量增加,故使收缩压升高,身体各部位血液重新分配,使更适合于紧急状态下机体能量供应的需要。
4.能激动支气管平滑肌的β2受体,发挥强大舒张作用。并能抑制肥大细胞释放过敏性物质如组胺等,还可使支气管粘膜血管收缩,降低毛细血管的通透性,有利于消除支气管粘膜水肿。
5. 能提高机体代谢,能促进肝糖原分解,升高血糖并且降低外周组织对葡萄糖摄取的作用。还能激活甘油三酯酶加速脂肪分解,使血液中游离脂肪酸升高。
收起
肾上腺素瘤的治疗方法
嗜铬细胞瘤宜行手术切除,因其多为良性肿瘤,绝大多数术后效果良好。但手术和麻醉的危险性较大,尤其是大的肿瘤,血管丰富,又紧贴周围大血管,容易出血;肿瘤内含大量儿茶酚胺,容易被挤压释放入血,引起患者血压剧升和心跳骤停。20世纪70年代酚苄明、心得安问世以后,术前属患者服用,准备2~4周阻滞了肾上腺能受体,减免了术中患者血压、心律的波动,提高了手术安全性,但还是要求充分做好术前准备和术后护理,术中轻柔操作,才能保证手术的顺利圆满完成。
肾上腺皮质癌甚少见,一般为功能性,发现时一般比腺瘤大,重量常超过100g,呈浸润性生长,正常肾上腺组织破坏或被淹没,向外侵犯周围脂肪组织甚至该侧肾。小的腺癌可有包膜。切面棕黄色,常见出血、坏死及囊性变。镜下分化差者异型性高,瘤细胞大小不等,并可见怪形核及多核,核分裂像多见。常转移到腹主动脉淋巴结或血行转移到肺、肝等处。分化高者镜下像腺瘤,如果癌体小又有包膜,很难与腺瘤区别,有人认为直径超过3cm者,应多考虑为高分化腺癌。
目前腹腔镜手术已成为切除肾上腺肿瘤的最常用方式。其优点显而易见,一是微创,即皮肤上仅需几个直径1cm的小孔即可完成肿瘤的切除,术后恢复很快,而传统开放手术的切口动辄十余厘米,使患者术后恢复慢,影响美观;二是清晰,由于腹腔镜的放大作用,使位置很深的肾上腺近在眼前,实现了开放手术所无法匹敌的清晰视野,再加之配套先进切割、分离器械的使用,使手术解剖相当精细,出血极少。
肾上腺素是什么
肾上腺髓质激素的分泌主要受交感神经调节,在交感神经兴奋时,促使髓质激素分泌增多,构成交感——肾上腺髓质系统。肾上腺素常作为药物用于临床抢救过敏性休克和心脏停跳,并治疗支气管哮喘等;而去甲肾上腺素则主要用于抢救急性低血压和周围血管扩张引起的休克等。
(1)肾上腺素加强心肌收缩力和兴奋度,使心跳加快,加强,心输出量明显增加,提高收缩压;而去甲肾上腺素对心脏作用较弱,并在加强心肌收缩力同时,使心跳频率减慢,所以单位时间的心输出量并不改变。
(2)肾上腺素使心脏和骨骼肌的血管扩张,而皮肤和内脏血管收缩,对总的外周阻力影响不大;去甲肾上腺素则对除冠脉外的全身血管起强烈的收缩作用,使外周阻力增加,导致舒张压、收缩压均明显增高。
(3)肾上腺素具有使支气管、胃肠道等内脏平滑肌松弛,及使瞳孔放大,竖毛肌收缩等作用;去甲肾上腺素也有这些作用,但不如肾上腺素作用强。
(4)肾上腺素可促进糖原和脂肪分解,增加组织耗氧量及产热量;去甲肾上腺素作用较弱。肾上腺髓质激素不是维持生命绝对必需的,机体处于安静状态时,分泌很少。但当机体处于紧急情况时,则分泌增多,意义甚大。因为上述一系列功能显然与机体对紧急情况(如恐惧、失血、面临争斗等)的应付能力有关。肾上腺髓质激素可提高机体的警觉性,使神经兴奋,反应灵敏,供氧、供血增加,血糖升高,糖和脂肪分解加速,以提供更多的能量,做好一切“应急”的准备。
得了肾上腺肿瘤能活多久呢
肾上腺肿瘤的分类可按其性质分为良性肿瘤和恶性肿瘤;按有无内分泌功能(如分泌某种激素引起高血压)分为非功能性肿瘤和功能性肿瘤;按发生部位分为皮质肿瘤、髓质肿瘤、间质瘤或转移瘤等。临床上需要手术干预的肾上腺肿瘤通常为功能性肿瘤或高度怀疑恶性(或术前无法鉴别良恶性)的肿瘤。
肾上腺肿瘤肾上腺是体内重要的内分泌器官,因为其位置与肾脏关系密切,手术处理在传统上有泌尿外科负责。肾上腺本身体积虽然很小,但它生长的肿瘤体积则差别很大,通常将直径3cm以下者称为小瘤,最小的不到1cm,大者可达十余到30厘米。肿瘤的形状可如豆粒、桃李、苹果、哈密瓜、儿枕等。
肾上腺肿瘤能活多久呢?具体能活多久是要根据患者的年龄、性别、体质、生活习惯、饮食、心理因素、病情的程度和后期的治疗情况来综合考虑的。一般早期肾上腺瘤只要早发现,早诊断,早治疗,是可以通过手术治疗,术后坚放化疗或生物治疗等巩固治疗方法,做好护理措施治愈的
肾上腺肿瘤,90%以上是良性肿瘤,本身不威胁生命,但如果是有内分泌功能的肾上腺肿瘤,往往会引起高血压、低血钾、高血糖等严重并发症,从而危害患者的健康。所以这种情况还是建议积极治疗。
通常需要先到内分泌科,检查肾上腺相关生化指标,然后针对内分泌类型,在充分的术前准备后,到泌尿外科进行手术治疗。
如果不幸是肾上腺恶性肿瘤(肾上腺皮质腺癌或恶性嗜铬细胞瘤),那么需要在手术后,进行规范的化疗,总体预后不佳,五年生存率在50%以下。
肾上腺素是什么
肾上腺素是肾上腺髓质的主要激素,其生物合成主要是在髓质铬细胞中首先形成去甲肾上腺素,然后进一步经苯乙胺-N-甲基转移酶的作用,使去甲肾上腺素甲基化形成肾上腺素。
由人体分泌出的一种激素。当人经历某些刺激(例如兴奋,恐惧,紧张等)分泌出这种化学物质,能让人呼吸加快(提供大量氧气),心跳与血液流动加速,瞳孔放大,为身体活动提供更多能量,使反应更加快速。肾上腺素是一种激素和神经传送体,由肾上腺释放。肾上腺素会使心脏收缩力上升,使心脏、肝、和筋骨的血管扩张和皮肤、粘膜的血管收缩,是拯救濒死的人或动物的必备品。
肾上腺素用药注意
1、器质性心脏病、高血压病、冠状动脉病、心源性哮喘、阻塞性心肌病、心律紊乱、尤其是室性心律紊乱、甲亢及糖尿病患者,以及脑组织挫伤、分娩患者禁用。
2、小儿、老年人、器质性脑损害患者及孕妇应慎用。
3、注射时必须轮换部位,以免引起组织坏死。长期大量应用本品可致耐药性,停药数天后,耐药性消失。
4、用于过敏性休克时,应补充血容量,以抵消血管渗透性增加所致的有效血容量不足。
5、使用本品时必须注意血压、心率与心律变化,多次使用应监测血糖。
6、心脏复苏三联针为盐酸肾上腺素、硫酸异丙基肾上腺素各lmg,重酒石酸去甲肾上腺素2mg(去甲肾上腺素1mg)。三者注射液于临用前混合,作心室内注射。
肾上腺皮质功能减退症又称埃迪森病(Ad山咖disease),该病原因很多,带见是肾上腺皮质结核.也可以因免疫因素或血管塞因絮引起肾上腺皮质萎缩等。临床表现为皮肤色泽翰黑、乏力、头昏、目眩和毛发脱落等,重者还可发生肾上腺危象,危及生命。
儿童嗜铬细胞瘤的病因是什么
嗜铬细胞瘤起源于肾上腺髓质、交感神经节或其他部位的嗜铬组织,是由嗜铬细胞所形成的肿瘤。肾上腺外的嗜铬细胞瘤可发生于自颈动脉体至盆腔的任何部位。此病较少见,小儿更为罕见,此病多为良性。某些患儿可因长期高血压致严重的心、脑、肾损害或因突发严重高血压而导致危象,甚至危及生命,但如能及时、早期获得诊断和治疗,又是一种可治愈的继发性高血压。与大部分肿瘤一样,嗜铬细胞瘤的病因仍不清楚。小儿嗜铬细胞瘤与神经外胚层细胞的生长发育有直接关系,可为多发性或双侧性。有些嗜铬细胞瘤与遗传因素有关,且常伴其他疾病,如伴有多发性内分泌肿瘤、多发性神经纤维瘤、节性硬化症、Sturge- Weber综合征等。嗜铬细胞瘤能自主分泌儿茶酚胺,包括肾上腺素、去甲肾上腺素以及多巴胺等。肾上腺素和去甲肾上腺素能作用于肾上腺素能受体,如a受体和卩受体,影响相应的组织器官,从而引起一系列临床表现。嗜铬细胞瘤患儿的所有病理生理基础,均与肿瘤的分泌功能有直接关系。
肾上腺素说明书
肾上腺素说明书
【药品名称】
肾上腺素
【别名】
副肾素;副肾碱;副肾上腺素;盐酸肾上腺素。
【成份】
本品主要成份为盐酸肾上腺素,其化学名称为:(R)-4[2-(甲氨基)-1-羟基乙基]-1, 2-苯二酚盐酸盐。
【适应症】
主要适用于因支气管痉挛所致严重呼吸困难,可迅速缓解药物等引起的过敏性休克,亦可用于延长浸润麻醉用药的作用时间。各种原因引起的心脏骤停进行心肺复苏的主要抢救用药。
【用法用量】
常用量:皮下注射,1 次0.25mg-1mg;极量:皮下注射,1 次1mg。
1、 抢救过敏性休克:如青霉素等引起的过敏性休克。由于本品具有兴奋心肌、升高血压、松弛支气管等作用,故可缓解过敏性休克的心跳微弱、血压下降、呼吸困难等症状。皮下注射或肌注0.5-1mg,也可用0.1-0.5mg 缓慢静注(以0.9%氯化钠注射液稀释到10ml),如疗效不好,可改用4-8mg 静滴(溶于5%葡萄糖液500-1000ml)。
2、抢救心脏骤停:可用于麻醉和手术中的意外、药物中毒或心脏传导阻滞等原因引起的心脏骤停,以0.25-0.5mg 以10ml 生理盐水稀释后静脉(或心内注射),同时进行心脏按压、人工呼吸、纠正酸中毒。对电击引起的心脏骤停,亦可用本品配合电除颤仪或利多卡因等进行抢救。
3、治疗支气管哮喘:效果迅速但不持久。皮下注射0.25-0.5mg,3-5 分钟见效,但仅能维持1 小时。必要时每4 小时可重复注射一次。
4、与局麻药合用:加少量(约1:200000-500000)于局麻药中(如普鲁卡因),在混合药液中,本品浓度为2-5μg/ml,总量不超过0.3mg,可减少局麻药的吸收而延长其药效,并减少其毒副作用,亦可减少手术部位的出血。
5、 制止鼻粘膜和齿龈出血:将浸有1:20000-1:1000 溶液的纱布填塞出血处。
6、治疗荨麻疹、枯草热、血清反应等:皮下注射1:1000 溶液0.2-0.5ml,必要时再以上述剂量注射一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