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粗心可能是眼睛惹的祸
孩子粗心可能是眼睛惹的祸
有些家长总抱怨自己的孩子学习粗心、看书串行、抄笔记时把黑板上的字抄丢;有些孩子一看书就犯困、易疲劳,做事注意力不集中,写作业时坐不住椅子,总是不停乱动。其实这可能是眼睛惹的祸。如果孩子的双眼视觉功能不正常,不但会出现上述表现,还可能出现做精细动作时手眼协调性差、近视发展速度过快等症状。
双眼视觉不是把双眼看到的东西进行简单叠加,而是具有三维立体视觉,从而更精确地反映外在的实际空间,使我们的手眼协调更准确。良好的双眼视觉功能不仅能清晰地看清楚远方,还能持久舒适地阅读。若双眼视觉出现了缺陷和障碍,将会诱发复视、弱视、斜视、异常视网膜对应、立体视功能丧失、视疲劳(如眼部不适、疼痛、视物模糊、复视或文字跳行重叠等)、阅读不持久不舒适等症状。严重者还能可出现全身症状,如颈部僵硬、全身乏力、注意力无法集中、青少年近视发展过快等。所以双眼视觉功能检查的重要性也越来越受到人们的重视和认可。
曾有一名小学生,总是说自己头疼。家长带着她跑遍了各大医院的神经内科、心理科,既做了CT,又做了核磁共振,都查不出问题所在,吃药治疗也不见成效。最后,患儿在我院进行双眼视觉功能检查才发现,原来是看近集合不足,调节功能不好。按照专业医生制订的视觉功能训练方案治疗两个月后,她的症状得以缓解。
有些孩子年龄小,不会说自己眼睛疲劳,而通过视功能检查可以准确发现问题,对症下药。一位女士经常带着8岁的儿子出入各种重要场合。可是他却总是打哈欠,表现得十分不礼貌,家长感到很尴尬。后来经过视功能检查发现,他属于调节超前,看远处时眼睛总处于紧张、疲劳的状态。人多的场合,他看东西拥挤,仿佛人都往眼前扑,看书串行、跳字,只能通过打哈欠来缓解眼睛的疲劳。经过专业医生为他制订视功能训练方案,收到了放松眼睛肌肉的功效。仅几周时间,他打哈欠的情况就明显减少。
双眼视觉功能检查的内容包括:立体视检查、Worth四点检查、隐斜视检查、AC/A检查、调节功能检查(包括BCC、调节幅度、正负相对调节、调节灵敏度检查)、集合功能检查(包括集合近点、正负相对集合、集合灵敏度)等,视光师会根据眼睛的具体情况做检查,并做出分析。
宝宝的睫毛剪一剪会变浓密吗
睫毛真的会越剪越长得长?
首先必须强调的是,这种说法是完全不靠谱的。影响睫毛的长短、疏密的因素,一方面是先天遗传影响,另一方面是后天营养,跟剪不剪睫毛完全没用关系。
遗传因素:很多宝宝小时候的睫毛与父母小时候睫毛的是一样的,随着年龄的长大,会逐渐变黑。
营养因素:宝宝睫毛的颜色与他摄取的蛋白质、维生素、微量元素有关。有助于睫毛生长的食物有:黑芝麻、黑豆、首乌,以及豆腐类、海藻类、水果类、蔬菜类,都是乌黑睫毛之源泉。
给宝宝剪睫毛小心惹病
给宝宝修剪睫毛,不但不能让睫毛长得又密又长,而且还有不少危害。因为剪掉的是睫毛的末梢部分,比较细软,剩下的根基则比较粗硬,这部分睫毛很容易刺激到眼睛,引起结膜炎、角膜炎等眼部疾病,产生怕光、流泪、眼睑痉挛等症状。给宝宝剪掉睫毛后,在新睫毛长出前,眼睛就失去了保护卫士,有受伤眼部感染的危险。
此外,在剪睫毛的过程中,如果孩子的眼睑眨动或者头部摆动,都可能造成外伤,这都会给孩子造成不应有的痛苦。
应对青春期学生粗心马虎的方法
有的宝宝很简单的问题,经常出错。就是因为粗心马虎,好多父母又怕因为这影响孩子!
粗心马虎,归根结底是习惯养成的问题。如果平时没有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考试时心里一紧张,粗心、马虎的问题又升级了,考试分数当然大受影响。即使是再聪明的孩子,也会因为粗心大意而丢分数,影响到学习成绩。
粗心马虎危害
写做、做题、阅读时马马乎乎,敷衍了事
平时写作业不认真,经常是大错不犯,小错不断
考试时焦虑急躁,经常漏题、做错题
做事没有计划性,经常一边学习,一边想着其他的事
粗心马虎原因
1.缺乏兴趣,导致注意力不集中
2.缺乏耐性,自我控制能力差
3.思想涣散,思维跳跃幅度大
4.学习态度不端正,缺乏责任心
解决方案·名师支招
1.孩子学习马虎怎么办----端正态度,培养学习的责任感
2.注意力不集中怎么办,注意力不集中的原因
3.孩子粗心怎么办,怎么解决孩子学习粗心问题
4.如何克服马虎——克服马虎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
家长要仔细观察孩子,注意培养!
哪些宝宝最容易出现粗心
一、急性子的孩子
孩子如果性格很急,做事速度很快,这是件好事,但常有错误出现,很多人一看到事情安排,就不假思索的就一骨碌做完,到最后却做错了,急性子的孩子比较有个性,脾气也较大,所以难以沉稳下来学习和思考,这需要家长慢慢引导,让孩子参加速度慢些的要求安静的运动。
二、心理素质不好的孩子
也就是容易紧张的孩子,遇到事情就紧张或者慌张,不能冷静下来,做事没有条理性的,自信心不强等等。
三、做事没条理的孩子
这种孩子比较多,大多表现做事情没有条理,乱摆乱放,马虎潦草,做事没计划,想怎么做就怎么做,到头来就乱做,所以就出现错误,这种孩子的粗心就来源生活的习惯,或者与父母的包办教育也有关,很多父母把孩子的事情都安排好了,孩子不愿意做,不想去做计划,结果错误无法避免。
四、注意力不集中的孩子
这类孩子好动,爱走神,对周围的事情很敏感,学习效率极低,需要家长来训练孩子的注意力,注意力与孩子从小的动作协调能力发育有关,比如孩子从小不喜欢爬行,或者爬得晚,这样的孩子在以后注意力往往不集中。
五、视觉能力不强的孩子
视觉能力主要是孩子的视觉分辨能力,这个分辨能力不强,就会造成看错写错数字混淆等错误,很多家长觉得孩子粗心,就是不认真,如果孩子经常粗心,那就是视觉能力的问题了,需要训练来提高视觉能力,如果较少粗心,那是态度问题,否则就是视觉能力问题。
哪些因素会导致视力减退呢
视力下降是各种眼病发生和发展的征兆,不容忽视。在日常生活中,有很多不好的用眼习惯,特别容易导致视力下降。哪些情况容易导致视力下降,容易导致视力下降的不良习惯有哪些,在此一一列举。现如今很多青少年的视力或多或少出现问题,视力下降和近视的视力问题尤为突出。家长为孩子视力下降而担心不已,其实这些都是日常生活中的不良用眼情况惹的祸。
不良用眼情况一:看电视、玩手机、玩电脑太近容易导致视力下降。
孩子们的眼睛还处于发育期。近距离盯住电子屏幕,对视力伤害很大,容易导致视力下降,长期这样易发生近视。
不良用眼情况二:长时间盯着电视、手机、电脑等电子屏幕容易导致视力下降。
因为长时间盯着电视、手机、电脑等电子屏幕,只会超负荷地用眼,一旦眨眼次数减少,泪膜就会变干,进而影响视物效果,长此以往自然视力下降。可以这样说,过度用眼正是近视的常见诱因。
不良用眼情况三:阅读环境照明光线过强或过弱容易导致视力下降。
阅读环境照明光线太强的话特别刺眼睛,使瞳孔收缩、加大调节,容易造成眼睛疲劳和视力下降。如果阅读环境照明光线太暗,为了看清书的内容,容易把书拿得更近,而且为了分辨更细小的文字,眼睛会更加吃力,时间稍长,容易导致视力下降。
不良用眼情况四:不注意用眼姿势,在运动或卧床情况下用眼容易导致视力下降。
不注意用眼姿势,在运动或卧床情况下用眼对眼睛很不好。因为在运动或卧床情况下,身体在摇动,眼睛和书本距离无法固定,加上照明条件不好,会加重眼睛负担。长期养成这样的不良用眼习惯容易导致视力下降。人的眼睛应保持水平状态阅读,使调节与集合取得一致,减少眼睛疲劳,避免视力下降的发生。
不良用眼情况五:长期在室内活动,近距离用眼机会多,户外活动用眼少容易导致视力下降。
如今生活空间相对狭小,孩子大多时候都'宅’在家里持续不断地看电视、玩儿电脑游戏,眼球长期处于紧张状态,近距离用眼的时候很多,如果再不注意用眼距离和姿势,很容易让眼睛过度疲劳,导致视力下降。户外运动用眼对人的视力有很大好处。多户外活动用眼使得睫状肌和眼球外肌交替收缩和舒张,大大促进眼球组织的血液供应和代谢,从而改善了睫状肌的紧张状态,有利于保护视力,防范视力下降。
当心果汁惹祸
拿果汁当水喝
这样能使孩子食欲减退,甚至出现呕吐、头晕。因为长期大量饮用果汁,可导致低血钠和高颅压,即所谓果汁综合征。而这正是两岁以下婴儿营养不良和惊厥的主要原因之一。
建议
进餐前,不应让孩子饮果汁。即使是在夏天,每天果汁摄入量也不应超过300毫升。
果汁过度加热
不少家长喜欢将果汁加热后给宝宝饮用。殊不知,水果在榨汁过程中已经在很大程度上破坏了维生素,再度加热能进一步加重对维生素的破坏程度。
建议
果汁最好在常温或冷藏后饮用。即使是在寒冷的冬季,果汁加热的时间也不宜过长。
喝完果汁不漱口
有的妈妈在给宝宝喝完果汁后不注意给宝宝清洁口腔,这样对宝宝的口腔健康会造成不利影响。
建议
给宝宝喝完果汁后,应给宝宝喝少许白开水,以帮助宝宝清洁口腔。
喝高浓度果汁
有的父母以为给宝宝喝高浓度果汁更有营养,于是给宝宝喝不加稀释的高浓度果汁。然而,由于各种果汁饮料都含有较多的糖分及电解质,容易阻碍人体对铜的吸收。而人体缺乏铜会影响血红蛋白的生成,从而导致贫血。
宝宝喝过多的果汁还可能形成果汁尿。这是因为当果汁中大量的糖不能够为人体所吸收利用时会从肾脏排出,使尿液发生变化。天长日久,必然会引起肾脏病变。
建议
少给宝宝喝果汁;如果给宝宝喝果汁,应先用开水加以稀释。
孩子粗心的六种原因分析
(一)注意力不集中
粗心与注意力有密切的关系。注意力差的孩子,在视知觉把收到的信息传递到大脑进行分析时,信息会受到干扰,就容易出现错误、遗漏或遗失,从而导致粗心问题的出现。从生理层面分析,注意力不集中的原因可以追溯到0-6岁的早期教育。研究表明,大多数在走路前没有充分爬过的孩子,在小学一二年级学习中都会出现注意力不集中、身体的协调性差,不能有效的控制自己的行动,妨碍了他们从外部世界获取有用的信息,许多感官信息未能传递到大脑,从而出现视而不见、听而不闻的现象。
(二)视知觉能力发展失衡
视知觉不是视觉,视觉是指眼睛看到的信息,而视知觉是把眼睛看到的信息传递到大脑,对看到的信息进行加工的能力。
为什么有的孩子把69写成96?为什么有的孩子总把十位数与个位数相加,对位不齐?为什么有的孩子答案计算正确,抄写时却抄错了?这都与孩子的视知觉能力有关系。
视知觉能力指眼睛能否作定点、动点的跟踪(视觉集中),能否清晰的辨认出两个相似的字(视觉辨认),能否迅速记住刚刚所看到的数字(视觉记忆),在下笔时手眼是否协调(视动协调)。每一个孩子的视知觉能力是不一样的。如果一个孩子的视知觉能力达不到同龄水平,就容易出现粗心的现象。
(三)知识点掌握不好造成认知不清
比如一些孩子对学习新知识不够重视,重点难点浑然不知,西瓜芝麻分不清,眉毛胡子一把抓,知识点的掌握上凌乱无序,方法点的理解上一知半解,不能讲一个个的知识点,连接成一个完整的知识结构。说起来懂了,具体却又讲不明白,如果课后不及时巩固复习,学到的零散知识很快就会忘记。因此作业考试中必然出现差错和漏洞。另外,在数学学习中,有的孩子由于对事物感知能力差,再加上数学学科的抽象性、逻辑性都很强,这些孩子不能清晰准确掌握数学概念法则。如果对待这些差错和漏洞的态度是麻木不仁、放任自流、敷衍了事,差错就会越来越多,漏洞就会越来越大。这样的知识状况就会对以后新知识的学习造成障碍,结果可想而知。
(四)思维能力造成的审题不明
思维定势是指由于先前的活动而形成的一种习惯性的心理准备状态,它会使人按照一种比较固定的方式思考问题或解决问题。有的孩子思维单一,逆向思维能力弱,会遇到困难;还有的孩子,题目都理解,但在阅读的时候,一扫而过,没有按照题意的要求去做,而是按照自己的习惯性理解去做,没有发现题意中的一些细节,比如除和除以,路程应用题中的走了和走到等,结果造成了偏差。
(五)不同的个性和学习类型造成的粗心倾向
孩子的气质类型有:胆汁质、多血质、粘液质、抑郁质;多血质的孩子做事冲动急躁,急于求成,易出现粗心;一般来说,粘液质和抑郁质的孩子粗心的情况要比多血质的孩子少,因此对多血质的孩子要多一份理解和宽容。学习类型可划分为听觉型、视觉型、运动型和混合型四种。一般来说,视觉型的孩子比听觉型、运动型孩子粗心现象要少一些。
(六)家长、教师不良的心理暗示
所谓心理暗示,是指用含蓄、间接的方式,对别人的心理和行为产生影响。暗示作用往往会使别人不自觉地按照一定的方式行动,或者不加批判地接受一定的意见或信念。
心理学有个著名的“罗森塔尔效应”表明,心理暗示对孩子的发展具有不可忽视的重要作用。1968年,两名叫罗森塔尔和福德的美国心理学家来到一所小学,他们从一至六年级中各选3个班,在学生中进行了一次“发展测验”。然后,他们以赞美的口吻将有优异发展可能的学生名单通知有关老师。8个月后,他们又来到这所学校进行复试,结果名单上的学生成绩有了显着进步,而且情感、性格更为开朗,求知欲望强,敢于发表意见,与教师关系也特别融洽。
实际上,这是心理学家进行的一次期望心理实验。他们提供的名单纯粹是随便抽取的。他们通过“权威性的谎言”暗示教师,坚定教师对名单上学生的信心,虽然教师始终把这些名单藏在内心深处,但掩饰不住的热情仍然通过眼神、笑貌、音调滋润着这些学生的心田,实际上他们扮演了皮格马利翁的角色。学生潜移默化地受到影响,因此变得更加自信,奋发向上的激流在他们的血管中荡漾,于是他们在行动上就不知不觉地更加努力学习,结果就有了飞速的进步。这个令人赞叹不已的实验,后来被誉为“皮格马利翁效应”或“期待效应”或“罗森塔尔效应”。
积极的心理暗示,如同温暖的阳光和丰腴的土壤,能让孩子茁壮成长。消极的心理暗示,好像冬季的寒风,吹得孩子心灰意冷,甚至自暴自弃。心理暗示的教育效应对各个年龄阶段的孩子都会产生一定的影响,尤其是刚入学的孩子。父母作为孩子心目中最重要的权威人士,对孩子的身心健康发展会产生重大影响。然而在日常生活中,爸爸妈妈的一些言行,常常会对孩子产生不正确的心理暗示。比如:妈妈教了孩子很多次加法,可孩子还是一再犯错,家长很烦躁地说:“怎么这么笨啊!”,遇到孩子不擅长的活动,家长就说:“这个活动我们孩子不会的!”实际上,父母不经意间说出来的这些话或表现出来的行为,会给自己的孩子带来了消极的心理暗示。如果父母不止一次地这么对孩子说,孩子就会认为自己真的是很笨、很麻烦,有很多事不会做,从而否定自己,变得不自信,甚至觉得爸爸妈妈不爱自己,产生不健康或是不准确的自我认识。这样的心理暗示,一旦转变成自我暗示,就会对孩子身心各方面都造成不良的后果。
与此相反,积极的心理暗示会让孩子产生完全不同的感受。健康乐观的心理对孩子各方面的发展都会有一定的积极作用。所以爸爸妈妈应该这样做:让孩子相信爸爸妈妈,相信自己,有自尊心和自信心,认为自己是个有用的人。让孩子成为一个乐观、开朗,能够积极应对艰难挫折的人。让孩子有信心,也有能力挖掘自己的潜力,解决学习和生活中的难题。
所以家长们经常可以反思:我有没有反复地当着孩子的面说:“你很马虎!”;我有没有当着他的面对别人说:“只有在我看着他时,他才能认真做事。”如果有这样的情况,那么孩子可能已经产生了不良的心理暗示。
孩子粗心的三大死穴你家中招了吗
死穴一——观念问题。
有 的家长始终觉得,问题就是孩子做作业粗心,有时候小数点写错,有时候是正,负号忘写,不是什么大事,在家长潜意识里,没把粗心当回事儿,觉得只要懂了就 好,会做压轴题就好。由于家长没有真正重视,也导致孩子没有真正重视,其实很多粗心都源于概念还没有巩固。千里之堤溃于蚁穴,不要忽略基础的问题,而盲目 求难。
其 实每次大考下来,真正难题占分也就差不多5分左右,很多孩子绞尽脑汁把难题做出来,也做对了,非常高兴,结果分数下来,可能简单题错了十几分,反之,有的 孩子把花在难题上的时间减少,而确保其他会做的都不出错,结果可能开了一小扇天窗,却得到了更多的分数。尤其在初中阶段,基础教育为主,真心是细致度比高 难度重要。
死穴二——依赖检查。
也 许从孩子进入小学开始,无论老师还是家长都随时提醒孩子要注意检查,但很少会要求孩子在第一遍就养成不出错的习惯。在小学,题量难度都不大的情况下,检查 细致的孩子的确会有好成绩,但是进入初中,尤其在进入初中以后,每次考试题量增大,计算繁复,大多数时候是做不完,根本没时间检查,并且人的思维是有定式 的,对于自己的错题完全不敏感,这也是为什么往往检查半天,错误摆在鼻子尖下也不能看出来的原因,这也是为什么有的孩子小学成绩好,进入初中会下滑的原因 之一。所以,尽量要从小养成一次过关的习惯。
死穴三——家长包办。
家 长包办第一是包办检查。在群组聊天中,一位爸爸很困惑,平时家里对孩子要求特别严格,有错必纠,为什么孩子作业考试还是老出错。其实我觉得,这个症结就在 这个“有错必纠”上。多数家长,包括我自己,都有过替孩子每晚检查作业的经历,而往往看见错题,就忍不住给拎出来,往往还有几分成就感——多亏检查出来 了,要不明天又是一把叉……唉,这孩子,怎么总是这么粗心啊……然后一边或批评或唠叨,一边督促孩子改正错题。
现在想来,这个习惯对家长来说,已经形成一种强迫症,而对孩子来说,则很可能是促成他们持续粗心的必杀技。
诚 然,我们火眼金睛,把孩子的错及时扼杀在涂改液下,但是,孩子会逐渐习惯于安然的犯错,反正错了也有“纠错机”,第二天去,也不会被老师批评或者留下来改 错。久而久之,在这种心理作用下,他们习惯了依赖,退化了自身纠错能力,往往一到考试,失去了“纠错机”,所有的问题都暴露无遗。造成这种情形,就是因为 平时被纠正的其实是妈妈而不是孩子,孩子只是作业输入设备而不是CPU,所以他们的粗心问题始终不会有好转,反而可能越来越糟,到后来就是怀疑自己真的 笨,自信垮了很难再树立起来。
同样,对老师而言,他们平时更多的是通过作业了解孩子们对知识掌握的情况,而一旦面对满篇红勾,他们也很难及时发现孩子们或许普遍存在的问题,而忽略了可能存在的教学盲点,这样的结果,吃亏的绝对不是老师,而是孩子。
所以家长要纠正一个观念,作业不是为老师做的,做作业不是为了用全对来求得老师高兴,求得老师对自家孩子青眼有加,作业是做给孩子自己的,哪怕是不会做开天窗,也是对自己负责,让老师知道自己的不足,可以有的放矢的及时弥补。
我们都说,问题暴露在平时比暴露在考试的时候好,不要粉饰太平,讳疾忌医,这才是对孩子真正的负责。
另 外,家长包办还有一层意思,是包办家务。妈妈们都考虑到孩子学习忙,尽量都把家务事包揽完了,很多孩子几乎是从来没做过家务。其实,做家务也是一种训练, 训练做事的统筹思维和条理性,会做家务的人思维条理性比较强,做事井井有条,自然很少有粗心的现象,大家也可以仔细想想,身边有爱做家务的人是不是都不太 容易丢三落四。
所以,适量的给孩子一些家务任务,虽然不是学习,其实也是学习,磨刀不误砍柴工,学习来源于生活,不要仅仅停留在书本上。要让学习多元化,思维才能立体起来。
孩子不自信竟是父母惹的祸
1、寄予孩子过高的期望
有句话说的好:期望越高失望越大,为了不使自己失望,只能给孩子不断地施压。在这种情况下,孩子会迎合家长、迎合老师甚至迎合社会评价成为一个“优秀”的孩子!这样的优秀,往往忽略了孩子本身的需求。
有一个统计数字,大学中有心理疾病的孩子,有23%在初高中被公认是“很优秀”者。
2、拿自己的孩子跟别人比
这是所有家长的通病。鹏宇老师说:当你把“比较”的枷锁套给孩子,孩子就永远无法幸福。
3、数落孩子的不是
家长最乐意数落孩子、教导孩子!教导是每个家长都尤其热衷的一件事情,有人从教导中感受到自己的威严,有人从中体会征服的快感。
然而,最好的教是“不言之教”。数落孩子的不是,不是让孩子失去自信就是让孩子丧失自尊。
4、孩子不令自己满意时贬损他、责罚他
其实孩子不能让父母满意的时候已经很负疚,这个时候最需要来自父母爱的陪伴、协助和支持。
5、有条件地满足孩子的需要
你考第一名就买旅游鞋!你进入前五名我们就全家去旅游!很多家长都把这个视为一种对孩子合理开明的奖惩举措!殊不知,这带给孩子潜意识的讯息是:符合爸爸妈妈的标准,才是被爱的。然后孩子会为了得到父母的爱付出失去自己的代价!
6、代替孩子做选择
家长总是在用“自己的头脑”操控孩子,但是忽视了代替的过程就是剥夺孩子成长的过程。你剥夺了孩子某方面的成长,孩子就丧失了某方面的能力。
7、预言孩子没出息
预言孩子没出息有两种后果,一是你越说他没出息,他越没出息,完全丧失斗志和学习能力,最终实现你的预言!另一种孩子,你说越说他没出息,他越要证明自己有出息,但是一辈子活在“证明”中,失去自我,也丧失了生活的智慧和让自己幸福的智慧。
8、不相信孩子
不相信孩子的根源是父母不相信自己。当孩子对妈妈说:没事,我一个人在家写作业,你去忙吧!妈妈一关上门就想,孩子一定在家玩电脑呢!这样的反应会让孩子觉得父母不信任我、不喜欢我、不尊重我!不相信孩子就是在毁灭了孩子的自尊。
9、总是担心孩子
不认为孩子有控制能力,不认为孩子其实可以!所以——你觉得最好的办法,就是去担心!可是结果却恰好相反。你担心孩子早恋,孩子一准早恋;你担心孩子网瘾,孩子一定网瘾!
10、限制孩子做他想做的事
父母喜欢说:不要这样,不要那样!
孩子粗心的几种表现
一、孩子粗心的几种表现.
粗心,说起来是很简单的两个字,但它却包含了很多的内涵,它是指自己理解和会做的事情,由于不仔细而造成的差错,它与不理解、不会做而造成的差错是不一样的。它表现在学习生活的各个方面,其表现形式也是多种多样的,相比之下,"粗心"在学习方面表现更为突出,例如:在数学方面,一些孩子把符号看混,如"+"看成"÷",把数字看混,如"3"看成"8",忘了写答案,抄错了题,抄漏了,数错了数等等。在语文方面,拼音声母、韵母分不清楚,声调中的二声和三声辨别不清,认字认半边,笔画顺序不对等等。在英语方面,将英文d和拼音的“d”发音搞混,书写上将d写成拼音“a”等。
在生活中,粗心也表现在许多方面:自己的屋里一团糟,写完作业后不自己收拾,上学时忘了带知心本、沟通本,写作业字迹潦草,经常丢掉铅笔、橡皮擦、水彩笔甚至课本、舞蹈鞋,洗手后忘记关水龙头,看完图书东一本西一本,需要使用的时候怎么找也找不到等等。
孩子牙疼多是吃糖惹的祸
1.用花椒一枚,噙于龋齿处,疼痛即可缓解。
2.将丁香花一朵,用牙咬碎,填入龋齿空隙,几小时牙痛即消,并能够在较长的时间内不再发生牙痛(丁香花可在中药店购买)。
3.用水磨擦和谷穴(手背虎口附近)或用手指按摩压迫,均可减轻痛苦。
4.用盐水或酒漱口几遍,也可减轻或止牙痛。
5.牙若是遇热而痛;多为积脓引起,可用冰袋冷敷颊部,疼痛也可缓解。
【预防】
止痛不等于治疗。应注意口腔牙齿卫生,以防牙痛。当牙痛发作时,用上述方法不能上痛,应速去医院进行急诊治疗。
防止牙痛关键在于保持口腔卫生,而早晚坚持刷牙很重要,饭后漱口也是个好办法。
预防牙病还要应用“横颤加竖刷牙法”。刷牙时要求运动的方向与牙缝方向一致。这样可达到按摩牙龈的目的,又可改善周组织的血液循环,减少牙病所带来的痛苦。
五官不对称怎么矫正
1、发际线不对称:
扎头发惹得祸
有些长发人士发现自己的发际线左右侧不对称,这个多是因为扎头发拽的。马尾绑得太紧容易掉发,发际线渐渐后退。再加上如果头发是偏分,那么左右侧发际线就会不对称了。
建议多披着头发的同时,即使扎起来,也要松快一些;平时可用手指梳头,刺激头部穴位和反射区,有助于疏通血脉;减少染发、烫发、吹头发的次数,它们会破坏毛发组织,损伤头皮。
2、脸型不对称:
单侧咀嚼惹得祸
牙齿萌生和脱落过程中,有时一侧快点,一侧慢点,如果“长势”不一,人就会选择自己觉得舒服的一边牙齿咀嚼食物,从而养成偏侧咀嚼的习惯。
严重的偏侧咀嚼不止会让人脸长得不对称,还可能造成两边的下颌关节不对称,咀嚼食物时就会觉得关节疼,耳朵里还能听见咯嘣咯嘣的响声。
建议有意识地双侧咀嚼,两边换着吃。若面部畸形明显,18岁之后可通过手术的方式来解决。
3、眼睛不对称:
眼睑下垂惹得祸
有的人的双眼皮是从单眼皮变过来的,有时候一只眼双、一只眼单,两只眼睛看着不一样大。但别大意,还要当心是“眼睑下垂”。
正常情况上眼皮会遮盖黑眼珠上方1~2毫米,如果遮盖超过了2毫米,甚至遮盖到了瞳孔,就需到医院排除一下“眼睑下垂”。必要时尽早手术,能保护视力。
4、鼻子不对称:
鼻中隔偏曲惹得祸
鼻中隔是左右侧鼻腔之间的“隔板”,在人类的面部发育中,面颅骨及鼻腔、窦的发育较为剧烈,此过程中,鼻中隔易产生偏曲,导致两个鼻腔不对称,会让人在呼吸时出现持续、交替的鼻塞。
出现此类情况时,应当到耳鼻喉科医生处查一查鼻腔的结构,如果是鼻中隔偏曲,应当尽早进行矫正手术。
5、嘴巴不对称:
面瘫惹得祸
吹了个凉风,怎么嘴歪啦?这多是面瘫了。工作生活压力大、紧张、疲劳、心理情绪突变、冷热交替等,都是面瘫的诱发因素。
对付面瘫,应以预防为主。首先要避免一侧脸部尤其是耳后长时间吹风,因为面部受冷风吹袭,面神经的营养微血管痉挛,引起局部组织缺血、缺氧,较易发生面瘫。第二要预防感冒,因为感冒病毒是很多面瘫的诱因。第三,要培养健康的心理素质,劳逸结合,增强体质。
如果发现口角歪斜,不能皱眉,眼睑不能闭合或闭合不全,要尽快到专业面瘫治疗机构诊治,面瘫的最佳诊治时间是24小时内。
斗鸡眼是玩具惹的祸
1、婴儿在2个月后,视力增强,能注意周围的人和物,这个时候如婴儿睡摇篮,不可在摇篮近空中摆设玩具、物件,特别不能在1.5米以内摆设任何东西。
2、如果摆设玩具、物件,一定要在1.5米以外,但切不可摆一件,要间隔距离,多摆几件,使婴儿能转动眼珠,轮看玩具或物件。
3、婴儿睡摇篮时间不能太长,要间隔时间抱起婴儿转转,使婴儿能看到周围的一切,使其产生好奇心理,增加眼球转动频率。
4、婴儿睡姿一定要正确,切不可长时间地向一边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