养生健康

直肠息肉的检查

直肠息肉的检查

1.X线钡剂灌肠虽能通过钡剂的充盈缺损敏感地发现大肠息肉,但对病变常常不能正确分类和定性。

2.纤维肠镜检查发现的息肉均须作活组织检查,以了解息肉的性质、类型以及有无癌变等。小的或有蒂息肉可用活检钳或圈套器电切摘除后送验,大的或广基的息肉则往往只能行钳取活检。是发现和确诊大肠息肉的最重要手段。

3.由于同一腺瘤中,不同部位的绒毛成分量及不典型增生程度往往不一,所以钳取活检处病变并不能完全代表全貌。活检处无癌变亦不能肯定腺瘤他处无癌变。因此腺瘤的不典型增生程度及无癌变往往需切除整个肿瘤,仔细地切片检查后方能肯定。钳取活检病理结果可供参考,但并非最后结论。

直肠息肉的检查诊断

1、直肠指检

用于直肠中、下段的息肉,直肠息肉用手指检测可触及柔软、光滑、活动的结节。患者有70%的直肠指诊可触及质软如豆粒大小的圆形肿物,能活动,无压痛。并且直肠息肉的位置较高或较小的息肉,直肠指诊不易发现,需做其它辅助检查。

2、电子肛肠镜检

更加精确的诊断直肠息肉,增生性息肉多呈丘状隆起结节。腺瘤性息肉呈圆形,表面粘膜淡红且有光泽。绒毛乳头状腺瘤为分叶状,形似菜花,软如海绵的大息肉。炎性息肉蒂长色红。解决了肛肠病检测漏诊、误诊问题。

3、乙状结肠镜或纤维镜检

若发现多个息肉时,大肠肠腔内各种病变的常规诊断及检,作乙状结肠镜或纤维镜检,排除多发息肉及结肠息肉病。凡是无蒂、基层宽广的息肉,应视为癌前病变,要及早做病理切片检查。是一种痛苦比较小的一种检查。直肠息肉常长于直肠下端后壁(约占70%),单发者为90%,多数带蒂,蒂长2-5cm为等,可移动。无蒂息肉约点10%,一般较少。直肠息肉要做什么检查?乳头状息肉常为单发,少数为多发,基层宽、无蒂或短蒂,表面有细长绒样突起,易恶变。纤维内镜配有标准型活钳取样器械,有助于发现结肠内的早期病变。

直肠息肉怎么进行检查

首先了解直肠息肉。直肠息肉一般是圆形或卵圆形,小如米粒,大如核桃或鸡蛋,质脆,表面光滑,色粉红,因粪便的长期摩擦多有溃烂出血,主要症状为便血、脱垂、肠道刺激症状。直肠息肉的检查有以下几种方法。

1、直肠指检:直肠中、下段的息肉,指检可触及柔软、光滑、活动的结节。70%直肠指诊可触及质软如豆粒大小的圆形肿物,能活动,无压痛。位置较高或较小的息肉,直肠指诊不易发现,需做其它辅助检查。

2、电子肛肠镜检:腺瘤性息肉呈圆形,表面粘膜淡红且有光泽。绒毛乳头状腺瘤为分叶状,形似菜花,软如海绵的大息肉。炎性息肉蒂长色红。增生性息肉多呈丘状隆起结节。

3、若发现多个息肉时,作乙状结肠镜或纤维镜检,排除多发息肉及结肠息肉病。直肠息肉常长于直肠下端后壁(约占70%),单发者为90%,多数带蒂,蒂长2-5cm为等,可移动。无蒂息肉约点10%,一般较少。直肠息肉要做什么检查?乳头状息肉常为单发,少数为多发,基层宽、无蒂或短蒂,表面有细长绒毛样突起,易恶变。凡是无蒂、基层宽广的息肉,应视为癌前病变,要及早做病理切片检查。

早期结肠癌治愈率

许多专家在会上呼吁,目前结直肠癌发病的高峰期是60岁。对于健康人群,到了45岁最好去做一个肠镜检查。结直肠癌从早期症状演变为晚期大约有10年以上,而早期肠癌治愈率可达90%。

结直肠癌发病率上升

2013年浙江省癌症中心公布的数据显示,2009年浙江省结直肠癌症患者占了全部癌症的10.62%,位居第三,仅排在肺癌和胃癌之后。专家说,结直肠癌的高发和现代人的生活节奏、尤其是饮食、环境的改变有很大关联。虽然目前对结直肠癌的诊疗更加规范,但仍然有很多患者在发现的时候已经处于中晚期,这也带来了更多更新的课题。

专家介绍,从全国及浙江的肿瘤发病情况来看,结直肠癌的发病几率一直处于上升趋势,且结肠癌比直肠癌的上升趋势更加明显。20年前,结肠癌和直肠癌的比例约为3∶7,而如今则已经变为5∶5了。

肠息肉易致大肠癌

专家提醒,有近80%的大肠癌是由肠息肉转变而来,而高危性肠息肉完全可以通过肠镜检查早期发现并切除。

专家透露,美国曾做过一项研究,对比切除肠息肉和未切除肠息肉的两类人群,结果发现切除肠息肉的人群患大肠癌的几率降低了4倍左右。当然,肠息肉是较为普遍的情况,并不是一定会发生癌变,大家也不必过于恐慌。大约有30%的中老年人都会存在肠息肉。一般来说,直径较大的息肉存在癌变的可能性越大,具体要根据医生的检查结果而定。

肠息肉大致可分为炎性息肉、错构瘤息肉和腺瘤息肉,其中炎性息肉、错构瘤息肉几乎不会癌变,而腺瘤息肉癌变的几率相对较高。

早期肠癌治愈率达90%

李德川建议,45岁以上且从未做过肠镜检查的人群应做一次肠镜检查,并定期检查,可以早发现息肉、早切除,避免癌变。

肠镜不仅可以检查出早期肠癌,还可分辨肠息肉的性质、大小,医生可以据此直接对高危肠息肉进行同步无痛切除,患者仅需休息1小时左右即可自行离开,大大降低患者癌变的几率。而发现早期肠癌后,其治愈率可达90%左右。

“肠镜检查正常的,可3至5年复查一次;肠镜检查有息肉的,3至6个月要复查;有多发性肠息肉的,可在肠镜检查同步摘除;发现息肉病(息肉个数在100个以上)的,才会建议切除该段肠管,在尽可能保留正常肠段功能的前提下,考虑扩大预防性切除。”

直肠息肉为什么总是反复发作

现在高发的直肠癌,很大一部分是直肠息肉发生癌变所造成的。且息肉又多发生于40岁以上,年龄越大,发生率越高。直肠息肉虽不容易根治,但手术切除配合辅助治疗,可延缓息肉生长,关键是早检查、早发现。直肠息肉可不是一切了之,只要肠道炎症不除,息肉就会反复发作。

直肠息肉反复发作因素如下:

直肠息肉可不是一‘切’了之,只要肠道炎症不除,息肉就会反复发作,因此术后3~5年一定要做肠镜检查,以尽早发现病变,避免发生癌变。对于有家族史的患者,则要每半年或一年进行一次电子肠镜、肛门指检、大便验血等检查,争取早期发现癌变。

直肠息肉复发的另一个因素与生活习惯有关,如果切除后仍食用辛辣刺激、肥腻的食物,长期久坐、很少运动,同样会诱发直肠息肉,埋下癌变隐患。切息肉前一定要经肠镜进行“活检”,进行癌变病理分析。如果切除后仍食用辛辣刺激、肥腻的食物,长期久坐、很少运动,同样会诱发直肠息肉,埋下癌变隐患。

结肠息肉的检查诊断

1.组织病理学检查

息肉活检或切除标本的病理诊断结果,对确定进一步治疗方案至关重要。临床医生必须注意下列几点:①取材:同一腺瘤不同部位的绒毛成分分布不一,不同部位的异形增生程度不一。癌变可能是中心性和局灶性,故取材于不同部位的活检标本其病理诊断可能不一,应多处或多次取材,最好将息肉全部切除送检。②标本的标记和定位:应及时正确固定标本并作好标记,使病理医生能辨认标本的头部、基部和切缘。腺瘤伴上皮异形增生或癌变时,可因病理医生经验差异而作出不同的诊断。

2.粪便隐血试验(FOBT)

其总的息肉检出率较低。近年发展了一些新的FOB检测方法。郑树等1991年报道使用反向间接血凝法粪便潜血试验(RPHA-FOBT)及计算机危险度评价,联合对人群结直肠癌进行筛检,发现RPHA法敏感性及特异性均较高。该法对结直肠息肉有一定检出率(21.1%)。息肉大小与出血关系密切,直径>1cm的息肉出血检出率达43.5%。恶性倾向大的腺瘤FOB阳性率增加,管状、管状绒毛状和绒毛状腺瘤的RPHA-FOB阳性率依次为17.8%、30.0%、45.5%。<1cm的腺瘤常因无出血而FOBT假阴性,经纤维结肠镜检时可发现。

3.肿瘤标记物检测

例如应用单克隆抗体和免疫组化技术测定肿瘤组织中MC3、CA19-9、CEA、CA50等肿瘤相关抗原;利用流式细胞仪或显微分光光度仪测定肿瘤组织DNA含量或分析DNA倍体水平等。这些指标的异常被认为与癌发生有关,有的指标出现在形态学改变之前。可用于早期癌变、癌进展和早期复发的监测。

4.直肠指检

是检查距肛7~8cm以内下肠最简便可靠的方法。触及硬结是息肉恶变的可靠指标,但如息肉部位较高则直肠指诊常不能触及。

5.乙状结肠镜检

是检查低位结直肠息肉的最主要方法,与钡剂灌肠法使用常可取长补短。

6.钡剂灌肠造影

不易检出较小息肉,对低位尤其直肠下段息肉不易显示。双重对比气钡造影可提高对息肉检出率,且可减少因肠腔内气泡引起的误诊。乙状结肠镜发现息肉>0.5cm的病人,需进一步行钡灌肠和纤维结肠镜检查近端结肠,往往可发现同时伴有的结肠病变,单对比钡灌肠对近端肠息肉的敏感性,较双重对比为低。故凡乙状结肠镜发现腺瘤的患者应进一步检查,首先选用纤维结肠镜,如无法查完全结肠,则再选用双重对比钡剂灌肠检查。

7.纤维结肠镜检查

是当前诊断结直肠息肉最确切可靠的方法。操作技术熟练者90%以上可达回盲部,能对息肉是否癌变作出一定估计。据报道经内镜涂抹染料可发现管状腺瘤和绒毛状腺瘤。近年国外方面对纤维结肠镜的检查指征报道较多。有报道40岁以上人群中有10%~25%用内镜发现无症状息肉,并发现大量的息肉位在60cm乙状结肠镜可及范围之外,故对乙状结肠镜检查发现的任何息肉患者,或息肉切除术后复发患者中应作全结肠镜检,以便及时发现同时性癌或同时性息肉。约半数的息肉和癌被气钡灌肠漏诊,因之应对结直肠癌术前行纤维结肠镜检查全结肠,以促使发现同时性肿瘤,减少早期异时癌和腺瘤癌变的发生率。目前国外有人主张凡曾经过腺瘤切除的患者都应进行长期、周期性的纤维结肠镜检查,但有人不赞成,认为仅单个小腺瘤的患者术后死于癌的危险是很低的。

直肠息肉的检查

在直肠镜或乙状结肠镜直视下钳取活组织做病理检查,是确定息肉性质,类型,有否癌变的可靠方法。

1.直肠指检:直肠中,下段的息肉,指检可触及柔软,光滑,活动的结节。

2.直肠镜检:腺瘤性息肉呈圆形,表面粘膜淡红且有光泽,绒毛乳头状腺瘤为分叶状,形似菜花,软如海绵的大息肉,炎性息肉蒂长色红,增生性息肉多呈丘状隆起结节。

3.组织病理检查:确定息肉的性质。

治疗直肠息肉的费用贵吗

治疗直肠息肉的费用贵吗?对于这个问题,很多人都想知道一个确切数字。但是,求医看病不像买东西,费用并没有一个固定的价格。临床上该疾病的治疗要根据患者的病情程度、病症类型,而采取不同的治疗方法和疗程所需要的费用是不一样的,所以治疗直肠息肉所需的费用不能一概而论。我院专家把影响直肠息肉治疗费用的因素归纳为以下两点:

1、检查诊断费。因为引起的直肠息肉的病因不同,所以首先要确诊是什么病因引起,才好辩证施治、针对治疗。毕节欧亚医院的检查诊断费都是按照国家物价局相关规定制定标准,并严格执行国家卫生部统一制定收费标准,杜绝乱收费现象。

2、具体治疗费。直肠息肉的治疗根据所选择的治疗方式不同,费用有所差异。不正规的治疗方法需坚持的时间稍长,且效果不是很好;科学正规的治疗方法时间短,可快速解除症状。

直肠息肉该怎样治疗?毕节欧亚医院肛肠科专家表示,目前,治疗直肠息肉的方法是非常多的,患者在治疗时,应该根据自身息肉的大小来决定采取何种方法进行治疗。同时,直肠息肉的治疗应遵循以下几点原则:

1、活体组织检查:利用纤维结肠镜检查肠道时,要对每处的可疑点,进行活体组织取样,以便进一步诊断其病变的性质。

2、要定期复查:由于其息肉性质的不同,复发情况以及恶变率的高低均有差别,因此,专家说要定期复查,以便及早了解术后的情况。

3、及时彻底的治疗:专家说检查息肉的良恶性,只是对手术方法及其手术范围具有相关意义,而对患者自身,不管自己的息肉是否为良性,则都要严肃对待,要早发现,早直肠息肉治疗。

直肠长息肉早期症状有哪些

对于上述的问题,其实一般的人是甚少会有什么了解的。直肠息肉是我们人体常见的一种直肠疾病,所谓直肠息肉其实就是指直肠里面吸附这直肠存在着好多肉质的,一般患上直肠息肉之后是需要治疗的,而如果了解到了直肠息肉的早期症状,这对于直肠息肉的及早的发现是有一定的好处的。

大肠息肉是指所有向肠腔突出的赘生物的总称,包括肿瘤性赘生物和非肿瘤性赘生物,前者是癌前期病变,与癌发生关系密切,后者与癌发生关系较少。这两种息肉在临床上并不容易区分,常以息肉作为初步诊断,待病理学确诊后再进一步分类,因此临床上所谓的大肠息肉并不说明息肉的病理性质,通常临床所说的息肉多为非肿瘤性息肉,肿瘤性息肉统称为腺瘤。

病因:此病可能是家族性、遗传性、炎性增生性、其他环境及饮食等相关因素共同引起。

早期症状

大肠息肉早期症状常不明显,即使出现某些消化道症状,如腹胀、腹泻、便秘等,也因较轻微和不典型而被人忽视。一般多以便血、大便带血、黏液血便来就诊,常误诊为痔疮等肛门疾患或“痢疾”而延误其必要的检查。凡原因未明的便血或消化道症状者,特别是40岁以上的中老年男性,应注意作进一步检查确诊。

检查

1.X线钡餐灌肠虽能通过钡剂的充盈缺损敏感地发现大肠息肉,但对病变常常不能正确分类和定性。

2.内镜检查发现的息肉均须作活组织检查,以了解息肉的性质、类型以及有无癌变等。小的或有蒂息肉可用活检钳或圈套器电切摘除后送验,大的或广基的息肉则往往只能行钳取活检。是发现和确诊大肠息肉的最重要手段。

3.由于同一腺瘤中,不同部位的绒毛成分量及不典型增生程度往往不一,所以钳取活检处病变并不能完全代表全貌。活检处无癌变亦不能肯定腺瘤他处无癌变。因此腺瘤的不典型增生程度及无癌变往往需切除整个肿瘤,仔细地切片检查后方能肯定。钳取活检病理结果可供参考,但并非最后结论。

所以,通过上面文章的详细描述,想必大家应该也就知道了直肠息肉的早期症状了。其实就像上面文章说到的那样,关于在直肠息肉的早期时候其实并没有多么明显的症状的,而最常见的症状一般就是腹胀、腹泻或者便秘等等了,不过知道了这些对于我们及时地发现直肠息肉还是有很大的帮助的。

相关推荐

十二指肠息肉

消化道息肉较为常见,但十二指肠息肉相对少见,缺乏典型临床表现,临床易误诊误治,尚未见国内大量病例报告,我院在内镜检查****发现十二指肠息肉26例,对部分息肉行高频电凝治疗,疗效满意,无并发症,现报告如下。1 临床资料内镜检查发现十二指肠息肉共26例,息肉60枚,男12例,女14例,年龄31~75岁,平均45.7岁。息肉大小:2~5cm。形态:分为扁平或广基。数量:1枚5例,2枚10例,3枚5例,

大肠息肉手术怎么做呢

大肠息肉是消化道常见疾病,发病率为10~30%。以前由于检查方法的限制,大肠息肉的检出率并不高,自结肠镜广泛应用于临床以来,大肠息肉的检出率明显提高。据报道,大肠癌中的70%是由息肉恶变发展而来的。大肠息肉手术怎么做呢?1、电灼切除 在直肠镜可及的范围内,无法从肛门切除者,可经窥镜放圈套器套住蒂部予以电灼切除。息肉作病理检查。广基的息肉电灼不安全。2、经肛门切除 可从肛门内取出的息肉,用肛门镜或扩

大肠息肉的检查诊断

大肠息肉的诊断:1.钡剂灌肠造影存在充盈缺损,提示结肠和(或)直肠息肉;2.结肠镜检查发现结肠和(或)直肠息肉。大肠息肉的必需检查项目1.血常规、尿常规、粪常规+潜血;2.肝肾功能、电解质、血糖、凝血功能、血型、Rh因子、感染性疾病筛查(乙肝、丙肝、艾滋病、梅毒等);3.消化道肿瘤标记物筛查(CA19-9、CA24-2、CEA等);4. 腹部超声、心电图、胸片。

直肠息肉不做手术可以好吗

1.直肠息肉是必须做手术治疗的,一般吃药是不容易治好的,这种手术是一个很小的手术,没有外伤,就是和做肠镜似的,在肠镜下就切除了,出血很小,人也很少有痛苦,但是得住院进行手术和治疗,一般术后三天基本上就可以出院了。如果你坚持不手术,一般预后是不好的。2.直肠息肉临床表现主要有间断性便血,血染与粪便之外,鲜血,量不多。若息肉位置低,排便时可脱出肛门外,呈现红色,樱桃状,便后多能自行回缩。若并发感染或溃

直肠息肉需要做哪些检查

纤维结肠镜检查直肠息肉多不单发,经常见到直肠息肉病例,往往直肠有息肉时,结肠也有息肉,且以直肠和乙状结肠结合部居多。因此,对发现有直肠息肉者,要进一步作纤维结肠镜检查,对整个结肠作一个全面的检查,以确定息肉的范围及位置。要定期复查:由于其息肉性质的不同,复发情况以及恶变率的高低均有差别,因此,要定期复查,以便及早了解术后的情况。及时彻底的治疗:检查息肉的良恶性,只是对手术方法及其手术范围具有相关

直肠息肉的症状

小息肉很少引起症状,息肉增大后最常见的症状为直肠内出血,多发生在排便后,为鲜红血液,不与粪便相混,多为间歇性出血,且出血量较少,很少引起贫血,直肠下端的息肉可在排便时脱出肛门外,呈鲜红色,樱桃状,便后自行缩回,直肠息肉并发感染时,可出现黏液脓血便,大便频繁,里急后重,有排便不尽感(图8),炎性息肉主要表现原发疾病症状。诊断主要靠直肠指检和直肠,乙状结肠镜检查,见到直肠息肉后应进一步检查全部大肠,因

直肠息肉的注意事项有哪些

第一、对于盲肠结肠息肉患者,饮食上的调治也很重要,不合理的饮食常加重腹泻、出血等症状,所以对患者要求禁饮洒,禁辛辣刺激性饮食,宜清淡易消化饮食。第二、对于单发性息肉,肠镜下切除术是首选治疗方法,对于多发性息肉或息肉病,可行肠镜下分期分段息肉切除术。若病变肠段息肉人多,以至无法进行肠镜下切除者,可考虑病变肠段手术切除治疗。第三、结、直肠息肉切除术后,应定期随访,复查。由于采用电灼,套扎,结扎等方法,

直肠息肉复发几率是多少

直肠息肉复发,其实是指患者在治疗之后,又存在复发的问题,而我们都知道,任何疾病的治疗痊愈之后又复发,再治疗产生的伤害就更大,而且存在病变的可能,因此对于患者而言,直肠息肉的治疗必须是针对性,而且在生活当中,绝对是应该注重科学护理的,这样才可以避免复发。专家表示,直肠息肉的复发与生活习惯有很大的关系,如果切除后仍食用辛辣刺激、肥腻的食物,长期久坐、很少运动,同样会诱发肠息肉,埋下癌变隐患。想要避免直

直肠息肉需要做哪些检查

纤维结肠镜检查直肠息肉多不单发,经常见到直肠息肉病例,往往直肠有息肉时,结肠也有息肉,且以直肠和乙状结肠结合部居多。因此,对发现有直肠息肉者,要进一步作纤维结肠镜检查,对整个结肠作一个全面的检查,以确定息肉的范围及位置。要定期复查:由于其息肉性质的不同,复发情况以及恶变率的高低均有差别,因此,要定期复查,以便及早了解术后的情况。及时彻底的治疗:检查息肉的良恶性,只是对手术方法及其手术范围具有相关

直肠息肉会复发吗

现在高发的直肠癌,很大一部分是直肠息肉发生癌变所造成的。且息肉又多发生于40岁以上,年龄越大,发生率越高。直肠息肉虽不容易根治,但手术切除配合辅助治疗,可延缓息肉生长,关键是早检查、早发现。那么直肠息肉为什么反复发作呢?直肠息肉可不是一‘切’了之,只要肠道炎症不除,息肉就会反复发作,因此术后3~5年一定要做肠镜检查,以尽早发现病变,避免发生癌变。对于有家族史的患者,则要每半年或一年进行一次电子肠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