常服避孕药增乳癌风险
常服避孕药增乳癌风险
乳腺癌已经成为女性健康的头号杀手,8人当中就有一个人可能患乳腺癌,这种比例真是太高了。乳腺是女性一生的骄傲,有一句广告词:做女人挺好,这个挺说的就是乳房的坚挺,如果一个女人有一对傲人的乳房,那不仅增加了她性感、妩媚,还会让她更加的自信,也会让她更健康。
而对于患了乳癌的女性,虽然生命可以暂时无忧,但是,这可能让她从此变得不自信,从此变得不那么快乐,从此变得不那么的健康,甚至自怨自艾,百无聊赖,对生活都会失去信心,因为一旦得了乳癌,就会切除,而如果一侧乳房不在了,那对于女性来讲是多么大的打击,著名影星陈晓旭也是得了乳癌,但是她是信佛之人,不忍心割掉自己的乳房,而拒绝手术,最后,也只能命丧黄泉。
乳癌真的很可怕,它让女性的世界从此变得晦暗。那究竟是什么原因导致这么多人会患乳腺癌?其实原因很多,很重要的一个因素就是精神因素,不良情绪是导致乳腺癌的原因,另外一个值得重视的原因就是常服避孕药,这一点越来越受到重视,因为现在的女性因为性的解放,满足生理的需求,同居的时间更早,但是要孩子的时间却是更晚,为了不影响学习和工作,必须采取更好的避孕措施,避免中着。
这是一个比较漫长的过程,少则1、2年多则5—10年,虽然会采取一些避孕的措施,但是有些避孕措施是需要双方共同配合完成的,而且,也经常会出现一些意想不到的情况,这个时候女性就非常的紧张,于是最好的补救办法就是吃避孕药,因为这是解决的最好办法。甚至还有特殊行业的女性为了不让自己怀孕,大量的长期的吃避孕药,这些人都会成为乳腺癌的高发人群。
为什么常服避孕药就很容易患乳腺癌呢?近日据英国《每日邮报》报道,经研究表明,经常服用避孕药的女性总体上患上乳腺癌的几率会增加50%。因为避孕药主要是通过激素的干扰,达到避孕的效果,而吃含有较多雌激素的药物可能会使人患上乳腺癌的风险比从未服用药物的女性高2倍,而含有较少激素的药物则不会增加患病风险。我们的口服避孕药大都是含激素的,因此,吃过多的口服避孕药就会导致患乳腺癌的风险增高。
因此,对于女性应该更好的呵护健康,绝对不能为了达到避孕的结果而伤害自己的健康,因为癌症不是马上发生,但是若干年后乳腺癌就会找上你。
紧急避孕药有哪些类型
1、单方孕激素
单方孕激素类紧急避孕药,成分多为左炔诺孕酮,均为非处方药。主要有两种规格:一种是0.75毫克,单次口服2片,或首次服1片,
间隔12小时服第2片;另外一种是1.5毫克,单次口服1片。在无防护性性生活或避孕失败72小时以内,服药越早,预防妊娠效果越好。服用前后无需禁食。
在卵子尚未排出之前,单方孕激素类紧急避孕药起到抑制或延迟排卵的作用,而在排卵后使用,能使子宫内膜的形态发生改变,早期的产品(胃溶片)避孕有效率能达到85%以上,现在经过剂型改良后的肠溶片剂有效率可达到99.8%。
2、抗孕激素
抗孕激素类紧急避孕药的有效成分为米非司酮,常见的品牌有司米安片,碧韵胶囊,华典片等,均为处方药。用于紧急避孕时,在无防护性性生活或避孕失败72小时以内,空腹或进食2小时以后口服25毫克,服用后禁食1-2小时。
抗孕激素类紧急避孕药具有终止早孕、抗着床、诱导月经及促进宫颈成熟等作用,与孕酮竞争受体而达到拮抗孕酮的作用。服用不同剂量的米非司酮会达到不同的效果:通常情况下,每次服用米非司酮10至25毫克可用于紧急避孕;服用150毫克可终止49天内的妊娠。使用本品终止早孕失败者,必须进行人工流产终止妊娠。
口服避孕药对身体的影响
口服避孕药的成份是激素,激素,又称荷尔蒙。口服避孕药中所含的雌孕激素,是与女人关系最为密切的2种荷尔蒙。孕激素主要功能完成女人的天职----受孕、妊娠、泌乳。而雌激素更是保持女人青春与健康关键,让人更有女人味。女人一旦雌激素减少,皮肤就会变得粗糙,皱纹早生,绝经期也会提前至少2~3年。也正因此,口服避孕药中所含的激素,不仅不会对人体造成伤害也不会影响内分泌,相反的,对于女性还有诸多益处。
适当使用避孕药的女性,其患上子宫癌及卵巢癌的风险可减少达20-80%;服用时间越久,风险越低。最近有研究指出,更年期前服用避孕药,当中的雌激素并不会令女性有患乳癌的倾向。
长期短效避孕药有哪些?
2007年,欧洲进行了一项覆盖6万例口服避孕药用药处方案例的主动监测研究,对两千多名服用避孕药停药后的妇女生育情况的观察显示。
停用避孕药后经一个月经周期有21.2%妇女怀孕,与同年龄未用避孕药的妇女怀孕率相当;停用避孕药后一年有79.4%妇女怀孕,其结果也和同年龄未用避孕药的妇女怀孕率相当。另外流行病学调查结果,停药后妊娠不会对胎儿发育造成不良影响。服用短效口服避孕药和未服用者相比,并不会引起婴儿畸形发生率的增加。
短效口服避孕药增加患癌风险?
大量临床研究证明,长期使用短效口服避孕药并不会增加癌症的患病率,反而对卵巢癌和子宫体癌有一定的抑制作用。在一项长达38年的研究中,对74.4万例曾经或目前使用短效口服避孕药者和33.9万例未使用短效口服避孕药者进行了持续观察。
结果显示口服避孕药使用者较未使用者的癌症总发生率下降12%。卵巢癌流行病研究国际合作组织还曾对45项卵巢癌流行病学研究进行统一分析,研究结果显示短效口服避孕药使用时间与卵巢癌发生率呈反比。
短效口服避孕药让人变胖?
为了有效解决使用短效口服避孕药导致体重增加的问题,口服避孕药一直不断的更新换代,目前最新一代的口服避孕药,含有最接近天然孕酮成分———孕激素屈螺酮,能够与体内的盐皮质激素受体结合,加快水钠排泄,消除浮肿,达到对体重的良好控制。
解开这三个疑问,相信很多女性会放心地去选择短效口服避孕药。它不但对生育能力和后代没有不良影响,还可降低一些妇科相关肿瘤的发生危险,已成为全球最广泛应用的常规避孕方式之一。特别是
口服避孕药增乳腺癌风险
服用避孕药可以导致乳腺癌?
大量的研究表明,口服避孕药不会增加妇女患乳腺癌的可能性,但是有乳腺癌家族史的女性应该注意危险性的轻微提高。现代口服避孕药仅仅含有很低剂量的激素,而且服用口服避孕药有助于女性调理月经周期,降低卵巢癌和子宫内膜癌的发病率,减轻骨质疏松症状。同任何其他药品一样,服用口服避孕药,大家都要斟酌其利弊。
“丁克”女性更易患乳腺癌吗?
有证据表明,终身未生育的妇女患乳腺癌的危险性最高,35岁以后初次生育者患乳腺癌的机会也多,而在30岁以前生育者患乳腺癌的机会就少。
我们知道,过度的雌激素刺激是乳腺癌发生的重要因素,而孕激素则可能是一种保护因素。因此,哺乳可以通过孕激素的保护作用来降低乳腺癌发生的危险性。此外,母乳的营养成分要比人工喂养高,对婴儿更有利。
在生育因素中还有初潮早、经期长、绝经时间延迟等都可能增加患乳腺癌的危险。初潮年龄小于12岁的,发生乳腺癌的危险性要比大于12岁的高4~5倍;月经持续天数大于7天的要比小于5天的危险性大;绝经年龄在55岁以后的则比小于45岁绝经的危险性要增加1倍。
短效避孕药能长期吃吗
短效口服避孕药会影响生育?
2007年,欧洲进行了一项覆盖6万例口服避孕药用药处方案例的主动监测研究,对两千多名服用避孕药停药后的妇女生育情况的观察显示,停用避孕 药后经一个月经周期有21.2%妇女怀孕,与同年龄未用避孕药的妇女怀孕率相当;停用避孕药后一年有79.4%妇女怀孕,其结果也和同年龄未用避孕药的妇 女怀孕率相当。另外流行病学调查结果,停药后妊娠不会对胎儿发育造成不良影响。服用短效口服避孕药和未服用者相比,并不会引起婴儿畸形发生率的增加。
短效口服避孕药增加患癌风险?
大量临床研究证明,长期使用短效口服避孕药并不会增加癌症的患病率,反而对卵巢癌和子宫体癌有一定的抑制作用。在一项长达38年的研究中,对 74.4万例曾经或目前使用短效口服避孕药者和33.9万例未使用短效口服避孕药者进行了持续观察,结果显示口服避孕药使用者较未使用者的癌症总发生率下 降12%。卵巢癌流行病研究国际合作组织还曾对45项卵巢癌流行病学研究进行统一分析,研究结果显示短效口服避孕药使用时间与卵巢癌发生率呈反比。
短效口服避孕药让人变胖?
为了有效解决使用短效口服避孕药导致体重增加的问题,口服避孕药一直不断的更新换代,目前最新一代的口服避孕药,含有最接近天然孕酮成分———孕激素屈螺酮,能够与体内的盐皮质激素受体结合,加快水钠排泄,消除浮肿,达到对体重的良好控制。
解开这三个疑问,相信很多女性会放心地去选择短效口服避孕药。它不但对生育能力和后代没有不良影响,还可降低一些妇科相关肿瘤的发生危险,已成 为全球最广泛应用的常规避孕方式之一。特别是含有新一代高效孕激素屈螺酮的口服避孕药,在避孕效果和维护健康两方面满足了众多女性的需求,是女性避孕的理 想选择。
使用避孕药增加乳癌的死亡率
科学家紧密关注避孕药的使用是否会导致乳癌的死亡率上升。为了找到真相,研究人员分析了多年来监控的资料,流行病学资料,还有一些乳癌的终端资料。在15年立,科学家采访了4292名患上乳癌的妇女,科学家研究了她们使用避孕药的情况,病史,家族病史,个人性格,行为等方面的资料,以进行研究。
在这15年里面,有1473名妇女最后死于这个病,当中80%和乳癌斗争了5年,70%抗争了10年,64%抗争了15年。而和那些没有使用避孕药的妇女相比,没有服用避孕药的乳癌患者,死亡率略低1%。而科学家不排除这个百分点有研究不当的成分,因此,科学家认为,避孕药的持续使用时间或初次使用的时间都不会造成乳癌的死亡率升高。即使患上乳癌,再服避孕药,也未必会增加死亡率。
但是,科学家仍然表示,这项结果仍待持续研究。
吃避孕药有什么好处 改善妇科疾病
减少子宫内膜异位,减低子宫内膜癌,卵巢癌风险:因为口服避孕药可以减少经血量,缩短经期,因此有助于改善子宫内膜异位症状,降低患癌风险。
服用短效避孕药能明显降低子宫内膜癌发病风险,因为低剂量的雌激素能有效防止子宫内膜过度增生,减少恶变几率;有的短效口服避孕药在停药一到两年后仍有保护子宫内膜的作用。
口服避孕药会使子宫颈粘液变得较为浓稠,不止精子不易穿透,还能降低细菌经由子宫颈进入子宫的机会,而减少骨盆腔感染的问题。
小心避孕药带来的癌症
一项新的统计分析发现,50岁以下的女性患乳腺癌,可能跟她们近期内服用避孕药有关。但研究人员强调,对于大多数年轻女性来说,相对于避孕药会导致乳腺癌的风险,它在降低其他癌症风险方面的作用更不应该被忽视。
该研究的主要作者,西雅图弗雷德哈钦森癌症研究中心的伊丽莎白-比伯(Elizabeth F. Beaber)说,这些结果并不足以改变临床实践和阻止所有女性服用避孕药。
过去的一些研究表明,避孕药中所含的激素,可能“喂养”对激素敏感的肿瘤,从而提高年轻女性患乳腺癌的风险,甚至还会带来额外的健康风险。
但是,比伯的研究团队指出,避孕药在几十年的不断发展中,其激素含量已经下降到只有原来的10%左右,常规口服避孕药雌激素含量从150微克已经下降到20微克,这在很大程度上降低了激素可能带来的不良反应,而很多的研究所采用的数据,仍然是早已停止使用的配方。
该团队分析了大量医疗服务体系提供的数据,跟踪了避孕药处方和乳腺癌诊断,以研究避孕药给女性带来的健康风险。他们比较了1102名浸润性乳腺癌患者,和21952名没有罹患癌症的同龄女性,在1990年至2009年间的数据,在一年内使用口服避孕药的女性,比从未使用或者在一年以前使用过的女性,患乳腺癌的风险有所增加。20-49岁的对照组女性服用避孕药,仅有13%的女性患上乳腺癌,而研究对象服用避孕药患乳腺癌的风险则增加了50%。
避孕药中所含高剂量的雌激素或黄体酮(孕激素),与癌症发病风险增加关系密切。比伯说:“我们在研究中发现,在一年内使用高剂量雌激素的配方,合成黄体酮(ethynodiol diacetate)和特定三相口服避孕药,增加了患乳腺癌的风险。而其他配方,包括低剂量雌激素的口服避孕药,似乎并未与风险升高有关。”
热心医生温馨提醒:如今紧急避孕药的出现更是加大患癌的几率,很多年轻女性根本没意识到避孕药对身体的伤害,而长期食用之下就容易给身体造成很大的伤害。
短效口服避孕药不影响怀孕吗
1、短效口服避孕药影响怀孕吗?
2007年,欧洲进行了 一项覆盖6万例口服短效避孕药育龄妇女的主动监测研究。对2000多名停药后的妇女生育情况的观察显示:停药后经过一个月经周期,有21.2%妇女怀孕,这与同年龄未用避孕药的女性妊娠率相当;停药一年后,有79.4%妇女怀孕,其结果也和同年龄未用避孕药的女性妊娠率相当。另外,流行病学调查结果显示,停药后妊娠不会对胎儿发育造成影响。
2、口服短效避孕药容易长胖吗?
多年来,口服避孕药的成分一直在不断地更新换代。目前,最新一代的口服避孕药含有最接近天然孕酮成分的孕激素屈螺酮如优思明。屈螺酮能够与体内的盐皮质激素受体结合,加快水钠排泄,消除浮肿,达到不增加体重的目的。
3、口服短效避孕药增加患癌风险吗?
在一项长达38年的研究中,研究者对74.4万例曾经或目前使用口服短效避孕药的妇女和33.9万未使用口服短效避孕药的女性,进行了持续观察。结果显示:口服避孕药使用者较未使用者的癌症总发病率下降12%。卵巢癌流行病研究国际合作组织还曾对45项卵巢癌流行病研究进行统一分析,结果表明,口服短效避孕药使用时间与卵巢癌发生率呈反比。
大量临床研究证明,长期口服短效避孕药不会增加癌症的患病率,并对卵巢癌、子宫体癌等有一定的抑制作用。以上调查数据表明,口服短效避孕药不但对女性生育力及其后代没有不良影响,而且还可以降低一些妇科相关肿瘤的发生危险。现在,口服短效避孕药已经成为全世界妇女最广泛应用的常规避孕方法之一。
少妇选择避孕方法时的6个误区
1、增加某些妇科癌症风险
专家指出,人们所担心的致癌风险,主要是担心雌激素。事实上研究发现,服避孕药时间越长,子宫内膜癌发生率反而越低。服避孕药5年能降低50%的卵巢癌发生率,停药后这种保护作用还可持续10年。
2、增加体重
早期的口服避孕药雌激素剂量较大,孕激素单一,对某些使用者来说,会出现发胖、长斑等副作用。但随着科技的发展,这些问题都已经得到解决。像目前国内引进的几个知名品牌的短效避孕药,如“妈富隆”、“优思明”,都不存在增加体重的问题。
3、停药3-6个月才可妊娠
这种观点只是针对已被淘汰的长效避孕药而言的。对短效避孕药来讲,无论国内还是国外,没有任何临床研究证明需要停药3-6个月再妊娠。如果想怀孕,只要停服避孕药即可。
4、导致胎儿患病、畸形
这也是很多女性对避孕药副作用存在的最大误区。世界各地的医学研究发现,服用过避孕药的妇女怀孕生产后,后代出现畸形的比例,与没有服过避孕药的妇女比例基本没有差别。所以目前还没有任何证据证明先天畸形与避孕药有关。
5、降低女性生育能力
多家医院的医生都表示,其实生育能力的强弱与自身年龄有关。很多女性在年轻时把服用避孕药作为避孕手段。在决定停药时,她们的年龄往往已经不小,受孕几率自然会降低。因此才造成了人们认为避孕药影响生育能力的误解。
6、长期服用会导致闭经
其实正确服用避孕药,不仅不会闭经,还可以调整月经周期,缓解痛经和出血过多症状。对于受痤疮性皮肤困扰的女性来说,服用避孕药还有改善肤质的效果。不少医院的妇科医生对一些没有避孕需要,单纯因月经周期紊乱前来就诊的患者,也会视身体情况开出少量避孕药来协助调理经期紊乱的症状。
服用避孕药之后停药就能怀孕吗
专家回答:
除了准备怀孕,或由于身体健康的原因必须停服,口服短效避孕药是不需要停药修养的,也没有服药期限,而且停药之后马上可以受孕,不必“停药修养”。所谓“身体健康的原因”,是指以下因素可能会提高口服短效避孕药的副作用风险:35岁以上有吸烟习惯者(非吸烟者不受年龄影响),有血栓病史、乳癌病史,或目前正在哺乳。复合型(即含有不止一种激素)口服短效避孕药的使用,比怀孕更加安全——虽然怀孕对于大多数健康女性来说是安全的,但仍然存在危及健康的风险。
研究指出,曾经服用短效口服避孕药的女性比从未服用的死亡率低12%,虽然服药会稍微提高女性患上血栓的风险,但女性在孕期及产后三个月期间患血栓的风险更高。另外,长期服用口服短效避孕药的女性患某些癌症的风险明显比不服药的女性低——如卵巢癌、子宫内膜癌和结肠癌。
所有口服避孕药都会提高患血栓的可能性,但是由于口服避孕药在避孕方面的显著效果,美国药物管理局(FDA)给口服避孕药评估的安全系数比怀孕还要高。不仅如此,口服类的避孕药物还有以下优点:
1、调理月经。正在服用口服避孕药的女性,超过半数是为了调理月经日期、控制月经流量和避免经痛而服药的。
2、改善经期综合症。
3、降低某些癌症的患病率。
因此,全球数以亿计的女性在服用口服短期避孕药,其中不乏长期服用了10年、20年、30年的。然而,每个人的体质并不一样,对于同一种药物的反应也不一样。因此,服用短效避孕药最好能在医生的指导下进行,以便及时发现问题、调整或取消用药。
避孕措施的选择,是相当个人化的事情,就像购买眼镜一样,必须找到既符合自己身体条件,也让自己用得舒心方便的。
对避孕药的误区有哪些
实际上,常规避孕药的可靠性比避孕套高10-15倍,比节育器高1.5-4倍,在国际上一直是公认的避孕效果最佳的方式。但正是这种“最佳选择”,却因为长期的误解,在中国得不到充分的认可。
1.增加某些妇科癌症风险?
专家指出,人们所担心的致癌风险,主要是担心雌激素。事实上研究发现,服避孕药时间越长,子宫内膜癌发生率反而越低。服避孕药5年能降低50%的卵巢癌发生率,停药后这种保护作用还可持续10年。
2.增加体重?
早期的口服避孕药雌激素剂量较大,孕激素单一,对某些使用者来说,会出现发胖、长斑等副作用。但随着科技的发展,这些问题都已经得到解决。像目前国内引进的几个知名品牌的短效避孕药,如“妈富隆”、“优思明”,都不存在增加体重的问题。
3.停药3-6个月才可妊娠?
这种观点只是针对已被淘汰的长效避孕药而言的。对短效避孕药来讲,无论国内还是国外,没有任何临床研究证明需要停药3-6个月再妊娠。如果想怀孕,只要停服避孕药即可。
乳腺癌的发生,和吃避孕药有关系吗
多个研究结果表明,乳腺癌的遗传因素主要是BRCA1和BRCA2基因突变。
近期国外的一组队列研究表明服用复方口服避孕药可轻度升高携带BRCA1突变基因女性患乳腺癌的风险,但复方口服避孕药对携带BRCA2突变基因女性未见影响,甚至可轻微降低其卵巢癌和乳腺癌的发病风险。
世界卫生组织针对公众对左炔诺孕酮紧急避孕药的种种误解与质疑,于2010年发表了声明。声明中指出:服用左炔诺孕酮紧急避孕药对包括青少年在内的所有女性来说都是安全的。该药的活性成分为左炔诺孕酮,早已被广泛应用于各种剂型的避孕药具之中达30年以上,并且对在育龄女性的应用中也有长期安全性的研究。
基于乳腺癌组织中含有大量的雌激素受体和孕激素受体,在两者中,雌激素发挥主要的致癌作用,而左炔诺孕酮的成分为孕激素而不是雌激素。左炔诺孕酮的耐受性良好,无已知的致敏性,使用几天后,即被代谢,无成瘾性,没有已证实的毒性反应,所以也和乳腺癌的发生没有什么关系。左炔诺孕酮不存在过量服用的风险和明显的药物相互作用,也没有除妊娠以外使用的禁忌症。总之,即使是不宜服用常规避孕药的女性,如有患心脏病、血栓栓塞、脑卒中等风险或其他不宜服用激素类避孕药的情况,服用紧急避孕药也是安全的。
综上所述,简单来说,如果不区分BRCA1和BRCA2基因,与从未使用复方口服避孕药者相比较,当前使用者和新近使用者中乳腺癌风险轻度升高。而紧急避孕药中根本不含有雌激素,所以更不会增加患乳腺癌的风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