吃肉过多易致肠癌
吃肉过多易致肠癌
结肠癌发病率接近发达国家
结直肠癌通常称为大肠癌,包括结肠癌与直肠癌,是常见的恶性肿瘤,其发病率不断攀升。根据2012年公布的《中国肿瘤登记年报》,结直肠癌国内发病率约为29.44/10万,死亡率为14.23/10万,部分发达城市的结直肠癌发病率已经接近甚至高于发达国家水平。随着我国城市化进程、饮食结构的西方化以及社会人口的老龄化,国内结直肠癌发病率和死亡率将进一步升高。
每天一顿肉发病率增3倍
与其他癌症相比,结直肠癌是典型的生活方式病,其中肉吃多了特别容易得肠癌。专家介绍说,一个针对2000名患者的结肠镜检查情况分析发现,每天至少吃一顿红肉者比不吃红肉者的肠癌发病率高大约3倍。
这是因为,动物脂肪多为饱和脂肪酸,其可增加大肠中胆汁酸与中性固醇的浓度,对肠道黏膜有潜在的刺激和损害并改变大肠内菌群,可能诱发肿瘤细胞的产生而致大肠癌。“因此一般都提倡少吃红肉,多吃白肉(如鸡肉或鱼肉)。”专家表示。
不吃肉同样也会得肠癌
肉吃多了不可取,如果因为害怕得肠癌而不吃肉,则走向了另外一个极端,也不行。所以,“并不是吃肉越少,肠癌的发病率越低。”专家说道,国外一项对373名结直肠癌术后的患者进行脂肪限制研究发现,将脂肪供热限制在18%~22%之间的人,其4年后结直肠癌的复发率不但不降低而且有增高的趋势,脂肪供热比例在23.8%~26.4%其复发率最低,尽管要限制脂肪的摄入,但是过度限制脂肪同样可能导致结直肠癌的发生。
避免三个错误吃肉方法
三种吃肉方法易致癌
一、热水浸泡过的猪肉
许多人习惯把刚买回来的猪肉用热水浸泡一下,认为可以去掉猪肉的血水。而事实上,用热水浸泡猪肉会使猪肉失去很多营养成分。因为猪肉里含有大量的凝固点为15℃~16℃的低温肌溶蛋白,极易溶于水。所以日常生活中,不要用热水浸泡或冲洗猪肉,应该用凉水快速冲洗,煮的时候煮熟煮透即可。
二、过度炖煮的肉易致癌
很多人喜欢吃煮得烂熟的肉。无论吃什么肉,都觉得炖煮得越烂越营养。其实这样反而更不健康。因为在200℃~300℃的温度下,肉类中的氨基酸、肌酸肝、糖和无害化合物会发生化学反应,形成芳族胺基。芳族胺基基含有12种化合物,其中9种有致癌作用。所以,最好不要吃过度炖煮的肉。
三、煎炸肉类可致癌
咸鱼、腊肉、香肠、火腿等食品,煎炸后会产生致癌物质亚硝基砒咯烷。正确的食用方法是:把咸肉、香肠、火腿等食品煮熟蒸透,使亚硝胺随水蒸气挥发。同时,烧制咸熏食物时最好加些米醋。同时,食用咸熏食物时,要搭配新鲜蔬果,或者饭后喝杯酸奶。
吃肉太多的坏处
1.结肠癌
爱吃肉也是肠癌发生的重要危险因素,长期肉类、动物蛋白和脂肪的超量摄入与结肠癌的发生密切相关。
2.心血管疾病
肉类食品含有一定量的脂肪与胆固醇,由于糖尿病患者体内血脂代谢异常,人们摄入肉食后,往往在体内转化成低密度脂蛋白(LDL),并大量沉积于心血管壁上,最终导致动脉粥样硬化,并诱发冠心病与心绞痛。
3.糖尿病
摄入肉类较多的人中,患上糖尿病的概率更高。
4.前列腺癌
吃过多的肉食,尤其是红肉,这些动物脂肪会提高男性体内的性激素水平,而前列腺癌对血中激素水平颇为敏感,所以,长期过量摄入可能会增加患前列腺癌的危险。
5.高血脂
很多人喜欢大块吃肉,就会导致血脂异常,也就是我们常说的高血脂。吃肉太多可直接影响血脂水平的高低。通常,肉食中的胆固醇和饱和脂肪酸含量较多,应限量进食。
1每天吃多少肉合适
一个人每天摄入瘦肉75克,即一副扑克牌大小的一块。而蔬菜,每天最好摄入500克左右。可惜的是,现在很多人将这两样吃反了。
2肉有红肉白肉之分
红肉:指的是在烹饪前呈现岀红色的肉,猪肉、牛肉、羊肉、兔肉等所有哺乳动物的肉都属于此类。
白肉:则是指肌肉纤维细腻、脂肪含量较低、脂肪中不饱和脂肪酸含量较高的肉类,包括鸟类(鸡、鸭、鹅、火鸡等)、鱼、爬行动物、两栖动物、甲壳类动物(虾蟹等)或双壳类动物(牡蛎、蛤蜊等)。
3不同人群吃肉类型、量不同
①体力劳动者适合吃红肉,脑力劳动者则多吃些白肉;
②男性对红肉需求大,女性对红肉需求小,可多吃些白肉;
③老人身体机能退化,多吃红肉易导致心血管疾病和老年痴呆,还是吃白肉的好;
④小孩子为了满足身体发育的需要,两种肉都要吃。
常吃卤肉上火易致癌
中国菜一直是我们的骄傲,但不得不说有些菜肴做法是存在健康隐患的。综合国内外营养专家的意见,我国的饮食习俗主要存在着以下八大缺点,需要引起大家注意:
1、大多吃得过咸。据统计,全国人均吃盐量为每天10克以上,其中以东北人最高,达18克。而世界卫生组织建议应把食盐量控制在每日5克以下。吃得过咸会明显增加高血压、胃癌等病的发病率。
2、吃味精过多,增加了人体对钠的摄入量,而过量钠元素对人体有害。
3、吃饭方式多为集体进餐,又喜欢相互夹菜,这增加了疾病的传染概率。
4、喜欢吃动物内脏。动物内脏中含有较多的胆固醇,而胆固醇是诱发与加重动脉粥样硬化的重要因素。
5、烹调多采用煎、炒、烹、炸等方法,喜欢吃炒菜和油炸食物,这增加了患癌症的机会。
6、喜欢吃含脂肪较高的红肉(猪、牛、羊肉),吃白肉(鱼和鸡等)的比例较小。近年来中国人吃白肉的比例在逐年增加,这是好现象。
7、有很多地区的人喜欢吃咸鱼、咸肉、咸菜等腌制食品,这不仅增加了盐的摄入量,且由于腌制食品中含有较多的亚硝酸盐,还增加了患癌症的机会。
8、喜欢吃各种卤肉。制作卤肉时加入的肉桂、八角(大料)、茴香、丁香、花椒等香料,不但性温燥,容易让人上火,而且由于其中含有一定量的黄樟素,有一定的诱变性和毒性,容易致癌。所以,患有感冒、发烧、炎性疾病和慢性肝病者应少食卤肉。
影响结肠癌的主要因素有哪些
1、遗传因素:如果某人的一级亲属比如说父母得过结肠癌,他患此病危险性要比常人高8倍,是常见的结肠癌的病因。大约1/4的新发病人有结肠癌家族史。家族性结肠息肉病是一种常染色体显性遗传病,家族中患病率可达50%,如不治疗,10岁以后均有患结肠癌的可能。
2、大肠腺瘤:尸检材料研究发现,大肠腺瘤的发病情况与大肠癌基本一致,也是常见的结肠癌的病因。据统计,单个腺瘤的病人其大肠癌的发生率比无腺瘤者高5倍,多个腺瘤者比单个腺瘤患者高出1倍。绒毛样腺瘤样息肉易发展成癌,恶变率约为25%,管状腺瘤样息肉恶变率为1-5%。
3、环境因素:经研究证明,在各种环境因素中,以饮食因素最重要,结肠癌的发病率与食物中的高脂肪消耗量有正相关系。另外,结肠癌的病因也可能与微量元素缺乏、生活习惯改变有关。
4、慢性大肠炎症:据报道,肠癌流行与血吸虫病的流行区域呈正相关,一般认为,由于血吸虫而导致肠道的炎性改变,其中一部分会发生癌变。肠道的其他慢性炎症也有癌变的可能,如克隆氏病或溃疡性结肠炎患者发生结肠癌的危险性是常人的30倍。
子宫内膜长息肉易致不孕
子宫内膜息肉会不会引起不孕呢?对于子宫内膜息肉这种妇科疾病,最有效的方法就是手术,而在手术之前的女性都会担心子宫内膜息肉对身体有没有影响 、会不会影响不孕?
今年34岁的张女士结婚8年一直未能当上妈妈。她和老公曾到多家医院求医,可是检查发现丈夫精液正常,而她自己双侧输卵管通畅,月经规律,B超监测有成 熟卵泡发育和排卵。她在百思不得其解之下,尝试了宫腔镜检查,结果发现子宫腔形态正常,只是在子宫内膜上长了两粒绿豆大小的息肉。在医生帮她把那两粒小息 肉摘除后两个月,多年不孕的张女士如愿怀孕。妇科专家说这样的病人还真不少,很多人都不会想到小小的息肉居然是多年不孕的罪魁祸首!
症状不明显难发现
专家介绍说,在医学上子宫内膜息肉是指局部的子宫内膜腺体和间质以及伴随的血管过度生长,突入到子宫腔内,是妇科常见 的一种宫腔内良性病变。它可以生长在子宫腔内的任何部位,可以单个生长,也可以多个弥漫在整个子宫里面。小的内膜息肉仅为0.2-0.3厘米,大的为 2-3厘米或更大,形状可为卵圆形、三角形或不规则状,多数息肉根部有蒂。
目前医学认为,形成子宫内膜息肉,可能与炎症、内分泌紊乱,特别是体内雌激素水平过高有关。该病患者通常会出现月经紊乱、经量增多、经期延长、出血量时多时少。由于子宫内膜息肉缺乏典型和恒定的症状,临床上往往难以发现。
内膜息肉容易引起不孕
生殖专家发现,患有不孕症的妇女子宫内膜息肉的发生率高,而切除息肉后,妊娠率增加。专家说,子宫内膜息肉引起不孕的机理目前还不是很清楚,可能与以 下几个方面有关:首先是内膜息肉位于子宫角处,阻塞了输卵管开口,影响精子上行和卵子结合;其次是巨大、多发的内膜息肉影响局部内膜的血供,干扰受精卵着 床和发育;最后也可能是内膜息肉合并感染,改变了宫腔内的环境,不利于精子存活和受精卵着床。
专家介绍,近 年来随着医学技术的发展,越来越多的医生使用宫腔镜来明确诊治子宫内膜息肉,并通过宫腔镜来定位取活检送病理检查。她提醒,宫腔镜诊治内膜息肉宜在月经干 净后的一个星期内进行,因为这时子宫内膜比较薄,不容易掩盖息肉。宫腔镜下摘除息肉后,只要注意休息和生殖卫生,保持轻松愉快的心情,很快就会恢复。
长期缺乏睡眠易致肠癌
睡眠是人一生中最重要的生理现象,一个人如果不睡觉,也同样是活不下去,一个人不能三天不吃饭,同样如果三天三夜不睡觉,那身体将会受到很大的伤害,甚至也会导致一些意外发生,笔者认识的一个战士,在抢险救灾中三天三夜没睡觉,在第四天抗200斤重的沙包时,因为实在是困倦难耐,加上三天没休息,体力严重透支,结果被沙包压在底下,导致高危截瘫,于是着一辈子可能都不能再站立起来,虽然,后来不对为他的英雄事迹而表彰,荣立二等功,国家或许也会养他一辈子,但是对于他来讲,未来的人生路真的很难。
这个战士是为了保护人们的财产,顾及不到自己的生命,这是可歌可泣的,但是,有些人完全是人为的让自己不睡觉,让自己长期的缺乏睡眠,比如通宵的玩电脑,通宵的打麻将,通宵的娱乐等等,其实这些行为都是在拿自己的生命开玩笑,这个玩笑最后的结果就是过早的把自己送到天堂。
如果,不想过早上天堂的朋友,还是要节制一下熬夜的恶习,如果长期缺乏睡眠容易罹患各种癌症,肠癌就是其中一种,肠道对于人的健康来讲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不仅仅是用于吸收营养和排出废物,大部分的免疫球蛋白也是在肠道合成的,人一辈子有两个管道非常的重要,一个是血管,一个就是肠管,只要这两个管道健康,人就会远离很多的疾病,如果肠管出问题,那也是大问题。
而睡眠缺乏就容易导致肠癌,破坏肠道的健康,去年的国外学者研究发现:如果每晚睡眠不足6小时,持续达到一周就会导致体内700多个基因发生改变。而如果发生基因突变,就可能导致癌症,即使一晚睡眠不足,也会对人产生严重危害。这种危害人或许是看不到或者感觉不到的,但是,伤害已经存在。
关于睡眠缺乏容易导致癌症这个发现,科学家做了充分的调查和研究,这是一项针对1240名接受肠镜检查的参试者进行的研究,结果发现每晚睡眠少于6小时的患者发生肠道息肉的危险增加50%。肠道息肉其实就是肠癌的早期。因此,再次证实了睡眠缺乏容易导致肠癌。
人是自然界的产物,人也是一种自然界的高级动物,人有着自身的生理规律,就像人要吃饭也要睡觉一样,一日三餐也是有规律的,每天要睡够6—8小时也是必须要做到的,如果你违背了这个规律,就会受到惩罚,最后痛苦的是自己,伤害的也是自己。
是什么原因导致结肠癌
一、慢性大肠炎症:据报道,结肠癌的病因与血吸虫病的流行区域呈正相关,一般认为,由于血吸虫而导致肠道的炎性改变,其中一部分会发生癌变。肠道的其他慢性炎症也有癌变的可能,如克隆氏病或溃疡性结肠炎患者发生结肠癌的危险性是常人的30倍。二、环境因素:经研究证明,在各种环境因素中,以饮食因素最重要,结肠癌的发病率与食物中的高脂肪消耗量有正相关系。另外,结肠癌的病因可能与微量元素缺乏、生活习惯改变有关。三、结肠腺瘤:尸检材料研究发现,结肠腺瘤的发病情况与结肠癌基本一致,也是常见的结肠癌的病因。据统计,单个腺瘤的病人其大肠癌的发生率比无腺瘤者高5 倍,多个腺瘤者比单个腺瘤患者高出1倍。绒毛样腺瘤样息肉易发展成癌,恶变率约为25%,管状腺瘤样息肉恶变率为1-5%。四、遗传因素:如果某人的一级亲属比如说父母得过结肠癌,他患此病危险性要比常人高8倍,也是常见的结肠癌的病因。大约1/4的新发病人有结肠癌家族史。家族性结肠息肉病是一种常染色体显性遗传病,家族中患病率可达50%,如不治疗,10岁以后均有患结肠癌的可能。
吃肉多会导致肠道差
饮食不同会影响人体肠道菌落的构成,特别是吃肉,可能会让肠道菌落环境变差。
每个人的肠道内生存着数万亿个细菌,它们在消化、免疫,甚至是调节体重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研究人员召集了6名男性和4名女性,他们的年龄在21~33岁之间。在实验的前4天,他们饮食正常;在接下来的5天里,他们转向吃全素食或全肉食;然后又回到了正常的饮食习惯。
结果显示,全肉食导致肠道中的细菌发生了巨大变化,它促进了22种细菌的生长;而全素食只让3种细菌变得更多。 科学家表示,这种变化或许可以解释为什么脂肪摄入过多会增加一些疾病的罹患概率,如肠炎、溃疡性结肠炎等。
子宫内膜息肉易致不孕
影响精子和卵子的结合 不利于精子存活和受精卵着床
子宫内膜两粒小小的息肉可能会导致不孕。记者从广东省计划生育专科医院了解到,因为子宫内膜长有息肉而致不孕不育的患者不在少数。专家介绍,子宫内膜息肉不仅有可能影响精子和卵子的结合,还可能影响局部内膜的血供,干扰受精卵着床和发育,如果内膜息肉合并感染,更会改变宫腔内的环境,不利于精子存活和受精卵着床。专家建议,不孕不育患者如果其他方面都无异常,不妨检查一下子宫内膜是否有息肉。如果用宫腔镜检查,患者最好在月经干净后一个星期内进行,因为这时子宫内膜比较薄,不容易掩盖息肉。
案例:
多年不孕原来是小小息肉作怪
今年34岁的张女士已结婚8年,从结婚起就想当妈妈,但一直未能如愿。她和丈夫曾到多家医院求医,但每次检查的结果表明,她丈夫的精液正常,她自己的子宫输卵管造影提示双侧输卵管通畅,月经有规律,B超监测也显示她有成熟卵泡发育和排卵。张女士还严格按照医生的嘱咐,在快排卵的时候同房,可是几年过去了,张女士还是没能怀上宝宝。
近日,张女士再次到医院就诊。医生让她做宫腔镜检查时发现,张女士子宫腔形态正常,只是子宫内膜上长了两粒绿豆大小的息肉。医生帮她摘除了那两粒小息肉。没想到过了两个月,多年不孕的张女士居然就怀孕了。原来,导致张女士多年不孕的,竟然是这两粒小小的息肉。
形成:
与炎症、内分泌紊乱有关
据广东省计划生育专科医院主任医师李素春介绍,在医学上,子宫内膜息肉是指局部的子宫内膜腺体和间质以及伴随的血管过度生长,突入到子宫腔内,是妇科常见的一种宫腔内良性病变。它可以生长在子宫腔内的任何部位,可以单个生长,也可以多个弥漫在整个子宫里面。小的内膜息肉仅为0.2~0.3厘米,大的为2~3厘米或更大,形状可为卵圆形、三角形或不规则状,多数息肉根部有蒂。
子宫内膜息肉形成的原因,可能与炎症、内分泌紊乱,特别是体内雌激素水平过高有关。患有子宫内膜息肉的患者可以出现以下表现:月经紊乱、经量增多、经期延长、出血量时多时少,淋漓不净。大型内膜息肉或突入宫颈管内的息肉,容易发生感染、坏死,引起不规则阴道流血及恶臭的血性分泌物。
而单个、较小的内膜息肉患者则往往没有症状。由于子宫内膜息肉缺乏典型和恒定的症状,临床上往往难以发现。张女士的病例就属于这种情况。她的月经规则,并没有受到息肉的影响,身体也没有任何不适。如果她没有做宫腔镜检查,很难发现她的子宫里藏着两粒小息肉。
影响:
不孕妇女该病发生率高
据李素春介绍,生殖专家发现,患有不孕症的妇女子宫内膜息肉的发生率高,而切除息肉后,妊娠率增加。在她的病人当中,与张女士有着同样经历的患者并不少见。
到目前为止,子宫内膜息肉引起不孕的机理还不是很清楚。据研究,可能与以下几个方面有关:一是内膜息肉位于子宫角处,阻塞了输卵管开口,影响精子上行和卵子结合;二是巨大、多发的内膜息肉影响局部内膜的血供,干扰受精卵着床和发育;三是内膜息肉合并感染,改变了宫腔内的环境,不利于精子存活和受精卵着床。
大肠癌患者的典型症状是什么
早期大肠癌症状不明显,可无症状或仅隐约不适,消化不良,隐血等,随着癌肿进展,大肠癌患者症状逐渐明显,表现为大便习惯改变,便血,腹痛,腹块,肠梗阻以及发热,贫血和消瘦等全身毒性症状,因肿瘤浸润转移尚可引起相应器官的改变,大肠癌依其原发部位不同而呈现不同的临床征象和体征。
大肠癌之左半结肠癌:突出症状为大便习性改变,粘液血便或血便,肠梗阻等,左半结肠腔狭小,原发癌多呈环状浸润生长,易致肠腔缩窄,故便秘多见,随后因缩窄上端肠腔积液增多,肠蠕动亢进,故在便秘后又可出现腹泻,常两者交替出现,由于大便进入左半结肠渐由糊状变成团状,因而由大便摩擦病灶引起的肉眼便血多见,患者常就医较早,因长期慢性失血所致贫血就不如右半结肠突出,癌肿向肠壁四周浸润致肠腔狭窄引起的肠梗阻多为慢性不完全性,患者常有较长期的大便不畅,阵发性腹痛等,由于梗阻部位较低,呕吐多不明显。
大肠癌之右半结肠癌:突出症状为腹块,腹痛,贫血,部分可出现粘液或粘液血便,便频,腹胀,肠梗阻等症,但远较左半结肠少见,右半结肠肠腔宽大,原发癌待发现时常已增大甚大,以溃疡肿块多见,许多患者可于右腹部扪及肿块,除非癌肿直接累及回盲瓣,一般较少出现肠梗阻,由于大便在右半结肠内仍呈半流体稀糊状,因此由大便在右半结肠内仍呈半流体稀糊状,因此由大便摩擦癌灶而引起的出血就较少,多数出血是因癌肿坏死溃疡所致,因血液与粪液均匀混合而不易察觉可致长期慢性失血,患者往往因贫血而就医,腹痛亦多见,常为隐痛,多由肿块侵及肠壁所致,癌肿溃疡继发感染可致局部压痛和全身毒血症等。
导致结肠癌原因
1、环境因素:经研究证明,在各种环境因素中,以饮食因素最重要,大肠癌的发病率与食物中的高脂肪消耗量有正相关系。另外,也可能与微量元素缺乏、生活习惯改变有关。推荐阅读:诊断结肠癌方法有什么
2、遗传因素:如果某人的一级亲属比如说父母得过结肠癌,他患此病危险性要比常人高8倍。大约1/4的新发病人有结肠癌家族史。家族性结肠息肉病是一种常染色体显性遗传病,家族中患病率可达50%,如不治疗,10岁以后均有患结肠癌的可能。
3、大肠腺瘤:尸检材料研究发现,大肠腺瘤的发病情况与大肠癌基本一致。据统计,单个腺瘤的病人其大肠癌的发生率比无腺瘤者高5倍,多个腺瘤者比单个腺瘤患者高出1倍。绒毛样腺瘤样息肉易发展成癌,恶变率约为25%,管状腺瘤样息肉恶变率为1-5%。
4、慢性大肠炎症:据报道,肠癌流行与血吸虫病的流行区域呈正相关,一般认为,由于血吸虫而导致肠道的炎性改变,其中一部分会发生癌变。肠道的其他慢性炎症也有癌变的可能,如克隆氏病或溃疡性结肠炎患者发生结肠癌的危险性是常人的30倍。
三种吃肉方法易致癌
一、热水浸泡过的猪肉
许多人习惯把刚买回来的猪肉用热水浸泡一下,认为可以去掉猪肉的血水。而事实上,用热水浸泡猪肉会使猪肉失去很多营养成分。因为猪肉里含有大量的凝固点为15℃~16℃的低温肌溶蛋白,极易溶于水。所以日常生活中,不要用热水浸泡或冲洗猪肉,应该用凉水快速冲洗,煮的时候煮熟煮透即可。
二、过度炖煮的肉易致癌
煮得烂熟的肉味道更浓,是不是营养也被煮出来更好吸收呢。其实这样反而不健康。因为在200℃~300℃的温度下,肉类中的氨基酸、肌酸酐、糖和无害化合物会发生化学反应,形成芳族胺基。芳族胺基含有12种化合物,其中9种有致癌作用。所以,最好不要吃过度炖煮的肉。
三、煎炸肉类可致癌
咸鱼、腊肉、香肠、火腿等食品,煎炸后会产生致癌物质亚硝基砒咯烷。正确的食用方法是:把咸肉、香肠、火腿等食品煮熟蒸透,使亚硝胺随水蒸气挥发。同时,烧制咸熏食物时最好加些米醋。同时,食用咸熏食物时,要搭配新鲜蔬果,或者饭后喝杯酸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