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如何治疗阴囊炎
中医如何治疗阴囊炎
众所周知,睾丸是男人的命脉,是男士的基本,但是睾丸炎却让男性的梦想幻灭了,所以建议患者实时到病院就诊是很需要的。当前,除了西医可以医治睾丸炎之外,中医也可医治睾丸炎。那么中医怎么治疗睾丸炎?
中药治疗睾丸炎的原则
清热解毒和清肝平火,药物有龙胆草、柴胡、黄柏、黄芩、车前子、泽泻等。如为病毒性睾丸炎,可用中药银花、连翘、板蓝根、玄参、蒲公英、青黛等。或用中药制剂板蓝根注射液每次2毫升,每日1-2次,肌肉注射。
外用药物:外敷阴囊,可减轻疼痛和帮助睾丸消肿。
有关专家最后强调指出,了解睾丸炎的中医治疗与保健有助于患者更好的了解自己的病情,做好保健。专家建议:睾丸炎患者应到专业男科医院接受详细检查,找出具体病因,对症下药。
中医治疗阴囊湿疹的方法
(一)风热外袭证
1.临床表现:初起阴囊干燥作痒,喜浴热汤,甚则起疙瘩如赤粟,搔破后流黄水,皮肤灼热疼痛。舌质红,苔薄黄,脉弦数。
2.证候分析:风热之邪郁于肌肤,血脉壅滞,故生疙瘩如赤粟;风胜则干,热胜则燥,故阴囊干燥作痒,喜浴热汤润之;痒极则搔抓,破后则流黄水,皮肤灼热。舌质红、苔薄黄,脉弦数,皆属风热之象。病位在肝肾,以风热之邪侵袭肝肾经脉部位为主。多属实证。
(二)湿热下注证
1.临床表现:阴囊瘙痒、浸润潮红,破后湿烂,脂水频流、患处肿胀,伴大便不爽、小便黄赤。舌质红、苔黄腻,脉滑数。
2.证候分析:湿热之邪循经下注前阴,蕴郁肌肤,故见阴囊潮红作痒、糜烂、滋水;大便不爽、溲赤乃下焦湿热所致。舌质红,苔黄腻,脉滑数均为湿热之征。病位在肝,病性属实
(三)血虚风燥证
1.临床表现:病情反复发作,日久不愈,阴囊肥厚、干燥,不时作痒、皲裂疼痛,伴头昏乏力、腰膝酸软。舌红、少苔,脉细数。
2.证候分析:素体阴虚,或病久不愈,风热湿邪化燥伤阴,阴血不足,肌肤失养,故阴囊皮肤肥厚、干燥、皲裂疼痛,痒乃风行皮里之故。舌红少苔、脉细数为阴虚内热之象。病位在肝肾,证属虚实夹杂、正虚邪恋。
(四)阳虚风乘证
1.临床表现:阴囊湿冷,汗出瘙痒,兼见肾阳虚证如畏寒肢冷,腰膝酸软,神疲倦怠。舌质淡胖,脉沉细。
2.证候分析:肾虚不能温煦,卫外不固,津液外泄则阴囊湿汗;风湿搏结于肌表则瘙痒、腰膝腰软乃肾虚、腰府失养。舌淡胖、脉沉细均属肾阳虚之候,病位在脾肾,病性属虚证。
怎样治疗阴囊潮湿
1、中医治疗阴囊潮湿
阴囊潮湿也是因顽固难根治而着称,给很多患者和专家带来巨大的困恼,就目前的治疗中,一般采用中药治疗,原因是因为该病的发病部位比较特殊也比较敏感,而中药在用药的过程中,对身体的伤害较轻。而且在采用中医治疗中,一般将该病分为,阴亏血燥证和湿热下注证进行对症治疗。
2、西医治疗阴囊潮湿
西医中治疗阴囊潮湿则是采用一些过敏药物,如抗组织胺,有赛庚啶,扑尔敏等,不断的患者根据不同的病情,在剂量上也有所不同,而另外还有一些外擦药物,其中去炎松软膏,肤乐软膏,尤卓尔软膏等都是目前比较常见也是比较常用的。
阴毛囊炎中医治疗方法
偏方:
毛囊炎小偏方一:大青叶15克。水煎服,每日1剂。同时用药渣敷患处。 铜绿、铅粉、轻粉、枯矾、松香各3克。共研细粉,用香油调搽患处。
毛囊炎小偏方二:何首乌10克,茄花7个(无茄花时茄子叶适量也可),水煎300毫升,早晚各服150毫升,连服7天,不再复发。
毛囊炎小偏方三:五倍子30克,研细末,用鲜猪胆汁调成糊状敷于患处(现用现调,切勿入口眼),每日五六次即止疼见效,7天可愈。 红辣椒、冰片、香油、生白矾、黄蜡各适量。剪去辣椒柄蒂,除净籽、瓤,椒尖向下,纳入等量的冰片、白矾、黄蜡粗粉,余1/4空隙,灌入适量香油。用镊子夹住辣椒,点燃椒尖,徐徐滴油于酒杯中。以干净毛笔蘸此热油涂于患部。每日1-2次。
毛囊炎小偏方四:大黄、黄柏、黄芩、苦参各9克。煎汤洗患处,每日1-2次。 苍耳子、白矾、野菊花、苦参各9克,蛇床子、地肤子各15克。水煎,乘热洗患处。 侧柏果(炒炭)3克,槐角炭3克,松香2克。共研细粉,香油调搽患处。
毛囊炎小偏方一四:取五倍子3克(研细末)、冰片1.5克、鸡蛋2个。将鸡蛋煮熟后取蛋黄,捣碎置铁勺内,先用文火炒至蛋黄变焦,然后用武火炒至出油。去渣取油,再把五倍子末、冰片研匀调入蛋黄油内,成糊状备用。用药时将患处洗净,用上述制成的药糊外涂患处,每日1—2次,至愈为止。
外阴毛囊炎西医治疗方法
1.去除病因,尽可能保持外阴清洁、干燥。避免刺激和挤压。
2.病变早期可用0.02%高锰酸钾温水坐浴,2次/d。
3.若形成多个小脓疱或融合成大脓疱者,可全身运用抗生素治疗。
4.脓疱成熟者刺破引流清除脓液,用生理盐水或其他外用消毒液冲冼之,然后在外周涂抗生素软膏、磺胺软膏、或2%碘酊。
5.脓疱经处理后3天尚未干燥结痂,应寻找原因,是否合并假丝酵母菌感染,以便采取进一步治疗措施。
应该怎样治疗阴囊炎
1首要,咱们自己一起来了解一下,怎么防止阴囊炎,阴囊炎的保养措施?养成杰出的日子习惯,内裤要宽松,改进劳动环境,避免发作过敏性接触性皮炎,应当要留意个人卫生,不要吃一些刺激性的食物。
2其次,在咱们的平时日子中,如今不断增加的人患有精囊炎的疾病,阴囊炎也是一种对比多见的疾病,关于患有精囊炎这种疾病的病人,应当尽早的承受医治,导致精囊炎疾病的病因有很多种。
3最终,关于病人在平时的日子中必定要留意个人卫生,天天进行一些体育锻炼,不要吃一些刺激性的食物,关于减轻病况有必定的优点,应当要多吃一些新鲜的蔬菜水果,合作相应的医治办法来进行减轻。
注意事项:内裤要宽松,改进劳动环境,避免发作过敏性接触性皮炎,应当要留意个人卫生,不要吃一些刺激性的食物,多吃一些对减轻病况有优点的食物。
中医治疗阴道炎
首先,找到主穴——蠡沟。蠡沟穴是足厥阴肝经的穴位,是络穴。怎么寻找这个穴位呢?当您正坐或仰卧时,先在内踝尖上5寸的胫骨内侧面上作一水平线,当胫骨内侧面的后中1/3交点处取穴即是。这个穴位具有疏肝理气、调经止带、清热利湿之功效。主要适用于胫部酸痛;月经不调,阴痒,阴挺,子宫内膜炎,子宫脱垂;疝气,睾丸肿痛等病证。
找到主穴了,也就找到根了,然而要治疗好疾病,就像是打战,一个兵即便能打赢,也会累得半死。所以,治病就像是排兵布阵一样。穴位按摩也是一样的道理。除了蠡沟穴之外,还需要找三个配穴。
第一个配穴是曲泉。此穴为肝经合穴,五行属水,是母穴,具有调经止带,清利湿热,通调下焦的功能。治病范围较广,除了能够辅助治疗阴痛、阴挺、阴痒、女子疝瘕等妇科疾病外,还能治疗小腹痛,泄泻,遗精、阳痿,小便不利,癃闭、颓疝,目眩痛,阴股痛,膝胫痛,身热汗不出,狂病等。那么这个穴位在什么地方呢?当您屈膝时,在膝内侧横纹端上方凹陷中即是。
第二个配穴是阴廉。阴廉穴位于人体的大腿内侧,当气冲穴直下2寸,大腿根部,耻骨结节的下方,长收肌的外缘。具有收引水湿的作用。能够调节月经不调,赤白带下,少腹疼痛,股内侧痛,下肢挛急等病证。
第三个配穴是曲骨。仰卧时,于腹部中线,耻骨联合上缘凹陷处取穴。具有温补肾阳、调经止带等功效。主治小腹疼痛,月经不调,带下,遗精,阳痿,疝气,遗尿,尿闭等病证。
找好这四个穴位后,用拇指尖点、按、揉60~120次,每天做1~2次。通过穴位按摩,摆脱阴道炎对女生的困扰,一身轻松。
中医治疗阴茎毛囊炎效果好吗
毛囊炎小偏方一:大青叶15克。水煎服,每日1剂。同时用药渣敷患处。 铜绿、铅粉、轻粉、枯矾、松香各3克。共研细粉,用香油调搽患处。
毛囊炎小偏方二:何首乌10克,茄花7个(无茄花时茄子叶适量也可),水煎300毫升,早晚各服150毫升,连服7天,不再复发。
毛囊炎小偏方三:五倍子30克,研细末,用鲜猪胆汁调成糊状敷于患处(现用现调,切勿入口眼),每日五六次即止疼见效,7天可愈。 红辣椒、冰片、香油、生白矾、黄蜡各适量。剪去辣椒柄蒂,除净籽、瓤,椒尖向下,纳入等量的冰片、白矾、黄蜡粗粉,余1/4空隙,灌入适量香油。用镊子夹住辣椒,点燃椒尖,徐徐滴油于酒杯中。以干净毛笔蘸此热油涂于患部。每日1-2次。
毛囊炎小偏方四:大黄、黄柏、黄芩、苦参各9克。煎汤洗患处,每日1-2次。 苍耳子、白矾、野菊花、苦参各9克,蛇床子、地肤子各15克。水煎,乘热洗患处。 侧柏果(炒炭)3克,槐角炭3克,松香2克。共研细粉,香油调搽患处。
毛囊炎小偏方一四:取五倍子3克(研细末)、冰片1.5克、鸡蛋2个。将鸡蛋煮熟后取蛋黄,捣碎置铁勺内,先用文火炒至蛋黄变焦,然后用武火炒至出油。去渣取油,再把五倍子末、冰片研匀调入蛋黄油内,成糊状备用。用药时将患处洗净,用上述制成的药糊外涂患处,每日1—2次,至愈为止。
男性阴囊痒是怎么回事呢
(1)体力劳动者多见,阴部温度高、汗多、潮湿、透气差,阴囊皮肤受到汗液浸渍、内裤的摩擦等影响,产生瘙痒。穿过分紧身的牛仔裤、不吸水不透气的尼龙内裤,也可以产生这种情况。
(2)核黄素(维生素B2)缺乏可导致阴囊炎。阴囊出现红斑、干燥、脱屑、丘疹和结痂等变化,并伴有瘙痒。与此同时还可出现口角炎、舌炎和口腔溃疡等。
(3)由真菌引起的阴囊炎如念珠菌性阴囊炎,股癣累及阴囊,都可以引起阴囊瘙痒。
(4)阴囊部位的神经性皮炎、湿疹等都可以有瘙痒。综上所述,一般的阴囊瘙痒不是性病,只要是没有性混乱史、阴部溃疡或增生物、尿道流脓等现象,一般情况下是不用担忧会得性病的。
中医提醒:中医中药治疗治疗阴囊瘙痒以疏风祛湿、清热解毒、养血润燥、活血化瘀为原则,以达到驱邪扶正止痒之功效。
另外,得了阴囊瘙痒的人,应该穿网状囊袋内裤,使阴部通风透气,使阴囊保持干燥,注意局部卫生,每天清洗,如瘙痒明显,千万不要抓,不要用开水烫,局部出现各种损害时,建议及时寻求中医师的诊治。
在对男人阴囊瘙痒怎么回事认识后,男性有这样情况的时候,治疗上都是可以选择西药和中药治疗,这两种治疗方式,对缓解男性疾病都是有很好帮助,不过对这些治疗方法使用,男性也是要注意一定要积极进行,使得疾病可以快速得到控制。
阴囊炎如何治才好?
治疗阴囊炎,最好的方法是中西医结合的科学方法。根据病因对症治疗,克服了传统激素治疗带来的副作用大,有依赖性,易反复发作的弊端,能达到标本兼治的效果。建议患者可以到正规三甲医院接受阴囊炎的治疗。阴囊炎算不上严重的疾病,这个没有必要过于担心。因为这个部位容易潮湿,所以容易滋生感染,出现炎症,这也是很常见的疾病。这种情况,你首先平时要经常清洗,注意个人卫生,另外不要穿过紧的内衣,保持干燥,有助于促进恢复,同时还可以用碘伏擦洗消毒,如果治疗后效果不好,那可以做一下分泌物检查,看看是否是有真菌或者霉菌感染,如果检查有真菌感染,可以应用复方酮康唑软膏涂抹,如果检查是霉菌感染,可以应用克霉菌素软膏。
睾丸潮湿瘙痒会传染吗
这个你可以放心,阴囊湿疹是不会传染的。阴囊湿疹是一种与遗传素质有关的过敏性皮肤病,其发病的机制是由于内外因素相互作用引起的迟发性变态反应。所以阴囊湿疹虽然发生在生殖器部位,却和性病无关,不是一种传染病。过敏体质的人,精神长期紧张、情绪变化起伏较大的人易患本病;另外,患有一些疾病,如慢性消化系统疾病、胃肠功能紊乱、内分泌失常、新陈代谢障碍的人也易患本病。
中药在治疗阴囊湿疹方面有独特的方式,其中“湿宁膏"就在治疗阴囊湿疹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是中医治疗湿疹的灵魂之一,采用中药外治医治湿疹,药效渗透病变位置,从而达到治疗的目的,从而使众多朋友成功治愈,焕发肌肤的自然色彩。
阴囊湿疹注意事项
应该穿棉制的宽松内裤,使阴部通风透气,阴囊保护大旱。除外,还应按注意片段卫生,每日要清洗阴部,如瘙痒理解目,千万不要用手抓,也不要用开水烫。当阴囊呈现红肿、皮疹、皮肤破溃等情状时,该当去医院诊治。
中医治疗阴囊湿疹的方法
1.掌握特征疾病以阴囊皮肤瘙痒、起疙瘩,破后浸淫流脂水为特征。由于发病部位局限,病情较单纯,故易于诊断。
2.辨别病性本病初起有风热、湿热之不同,应详辨之。湿热证多见于肥胖体质,患处瘙痒浸润、潮红、破后湿烂、脂水颇多、舌质红、苔黄腻,脉滑数。风热证多见于阳盛体质,初起阴囊干燥作痒,喜浴热汤润之,甚者起疙瘩如赤粟,破后流黄水,皮肤灼热疼痛,舌质红、苔薄黄。日久不愈可转为阴虚血燥、以阴囊皮厚、皱裂疼痛、干痒为特点。而肾虚风乘则以肾囊潮湿、冷汗、汗出瘙痒为主症。前二者多属实证,后二者多属虚证。
(一)风热外袭证
1.临床表现:初起阴囊干燥作痒,喜浴热汤,甚则起疙瘩如赤粟,搔破后流黄水,皮肤灼热疼痛。舌质红,苔薄黄,脉弦数。
2.证候分析:风热之邪郁于肌肤,血脉壅滞,故生疙瘩如赤粟;风胜则干,热胜则燥,故阴囊干燥作痒,喜浴热汤润之;痒极则搔抓,破后则流黄水,皮肤灼热。舌质红、苔薄黄,脉弦数,皆属风热之象。病位在肝肾,以风热之邪侵袭肝肾经脉部位为主。多属实证。
(二)湿热下注证
1.临床表现:阴囊瘙痒、浸润潮红,破后湿烂,脂水频流、患处肿胀,伴大便不爽、小便黄赤。舌质红、苔黄腻,脉滑数。
2.证候分析:湿热之邪循经下注前阴,蕴郁肌肤,故见阴囊潮红作痒、糜烂、滋水;大便不爽、溲赤乃下焦湿热所致。舌质红,苔黄腻,脉滑数均为湿热之征。病位在肝,病性属实
(三)血虚风燥证
1.临床表现:病情反复发作,日久不愈,阴囊肥厚、干燥,不时作痒、皲裂疼痛,伴头昏乏力、腰膝酸软。舌红、少苔,脉细数。
2.证候分析:素体阴虚,或病久不愈,风热湿邪化燥伤阴,阴血不足,肌肤失养,故阴囊皮肤肥厚、干燥、皲裂疼痛,痒乃风行皮里之故。舌红少苔、脉细数为阴虚内热之象。病位在肝肾,证属虚实夹杂、正虚邪恋。
治疗阴囊湿疹的方法
由于阴囊湿疹和其他部位的湿疹一样与过敏有关,所以用于治疗过敏的药物都可以用来治疗阴囊湿疹。如常用的一些抗组织胺药,常用的有赛庚啶2mg,每日3次;扑尔敏4mg,每日3次;克敏嗪25mg,每日3次;息斯敏10mg,每日1次。外用药主要是皮质类固醇激素软膏,如去炎松软膏、肤乐软膏、尤卓尔软膏等。
阴囊湿疹的中医治疗
中医治病主要是辨证施治。中医常把阴囊湿疹分为湿热下注证和阴亏血燥证两型来治疗。湿热下注证相当于急性阴囊湿疹,阴亏血燥证相当于慢性阴囊湿疹。
湿热下注证。可见阴囊起粟米大小的丘疱疹和小水疱,皮肤有灼热感,搔抓后,渗液较多,糜烂结痂,常浸湿内裤。舌质红,苔黄腻,脉弦滑。这是由于湿热之邪循经下注于阴部所致。治疗宜清热除湿。常用方药为龙胆泻肝汤加减,药用:龙胆草10g、黄芩10g、柴胡10g、赤芍10g、山栀子10g、苦参10g、泽泻10g、木通10g、地肤子20g、生甘草6g。水煎服,每日1剂。
阴亏血燥证。可见阴囊皮肤皱折变粗变深,搔破后渗出血水,夜间瘙痒剧烈。舌红,少苔,脉细滑。这是由于湿热之邪日久伤及阴液,致阴亏血燥所致。治疗宜滋阴养血润燥,常用方药为当归饮子加减:当归10g、熟地20g、白芍10g、川芎10g、玄参10g、荆芥10g、防风10g、白鲜皮30g、白蒺藜10g、生甘草6g。水煎服,每日1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