接种乙肝疫苗后应注意什么
接种乙肝疫苗后应注意什么
不能因为已接种乙肝疫苗就对肝炎掉以轻心,注射疫苗后产生的乙肝表面抗体滴度在10mIU/ml以上的人,才能起有效的预防作用。注射乙肝疫苗后所产生的抗体只能预防乙肝病毒感染,对诸如甲、丙、丁、戊肝等病毒性肝炎是没有预防作用的。同时,全程接种乙肝疫苗后并不是都能完全预防乙肝病毒感染,生活中仍应注意避免与乙肝病人(不是携带者)的排泄物、血及分泌物接触。注射疫苗后产生的保护性抗体也不是永久性的,应在医生指导下再加强注射。每个接种者接种乙肝疫苗后抗体水平有高有低,持续时间有长有短。要说明的是小三阳也就是说乙肝病毒携带者是不存在传染性的。
乙肝疫苗多久打一次
乙肝由乙肝病毒引起的一种疾病,主要通过血液、母婴及性接触等途径传播。近几年来乙肝的发病率明显增高,接种乙肝疫苗是目前预防乙肝感染最有效的方法。但是乙肝疫苗不是一针就可以终身免疫的。很多人由于对乙肝疫苗认识不深,往往会产生一堆的疑问,乙肝疫苗打几针的?乙肝疫苗多久打一次?
乙肝疫苗多久打一次?其实每个人免疫期限有所不同,一般情况下多数乙肝疫苗接种者在接种后3年抗体免疫效果开始下降,也有个别患者的抗体可以维持10年。所以乙肝疫苗接种后需要定期对乙肝抗体滴度进行检查,如果抗体滴度比较弱或者显示无抗体时,就要及时补种,加强免疫,才能有效预防感染乙肝。当乙肝表面抗体滴度的数量<10国际单位/毫升,就一定要进行补种。
乙肝疫苗打几针?由于乙肝疫苗不是所有人都适合接种,所以在注射前会对乙肝三系统进行化验,如果检查均为阴性和转氨酶正常的情况下,就可以按照0-1-6程序全程接种乙肝疫苗,也就是说打完打一针后,间隔1个月的时间再打第二针,第三针是在间隔6个月后再打,所以乙肝疫苗需要打完三针才算完整,才会起到预防的作用。
乙肝疫苗什么时候打?一般情况下,新生儿出生后的24小时内就会要求接种乙肝疫苗,但这是要求孩子的父母均无乙肝。按照0-1-6程序,孩子出生1个月后打第二针,6个月后打第三针。但要注意,乙肝疫苗是不能和麻疹疫苗同时接种的,因为会互相干扰。
乙肝以肝脏炎性病变为主,严重时可以造成多器官的损害,大家需要重视。接种乙肝疫苗可以有效预防感染乙肝,但要注意,不是所有人群都适合接种乙肝疫苗的,比如是孕妇和过敏体质的人群则不宜接种。接种前出现感冒或发热症状也要暂缓,痊愈后再补种。所以大家在接种乙肝疫苗前,应要全面了解接种乙肝疫苗的注意事项。
得湿疹能打乙肝疫苗吗 打乙肝疫苗有哪些禁忌人群
患急性传染病或其他慢性疾病者不能接种乙肝疫苗患有皮炎、化脓性皮肤病、严重湿疹的小儿不宜乙肝疫苗接种,等待病愈后方可进行乙肝疫苗接种。
患有严重心、肝、肾疾病和活动型结核病的小儿不宜乙肝疫苗接种。神经系统包括脑、发育不正常,有脑炎后遗症、癫痫病的小儿不宜乙肝疫苗接种。有腋下或淋巴结肿大的小儿不宜乙肝疫苗接种,应查明病因治愈后再乙肝疫苗接种。
有哮喘、荨麻疹等过敏体质的小儿不宜乙肝疫苗接种。有血清病、支气管哮喘、过敏性荨麻疹及对青霉素、磺胺等一些药物过敏者,不宜乙肝疫苗接种。
神经系统疾病、严重佝偻病、重度营养不良、先天性免疫缺陷的患者及正在应用免疫抑制剂的患者,不宜接种乙肝疫苗。
对于一些非正常出生的新生儿如低体重、早产、剖腹产等;非常生理期的:妊娠期、月经期、哺乳期等,因其自身的体质状况可能易发生偶合事件,建议最好推迟接种乙肝疫苗。
乙肝疫苗多长时间打一次
新生儿接种乙肝疫苗,应该在第一次接种之后的1月、6月之后,分别接种第2、第3针;对于高危的人群,即使有乙肝抗体,每年也可再加强接种一针。
乙肝疫苗多久打一次
1. 之前尚未完成乙肝疫苗接种者,接种疫苗前需进行化验,如果乙肝三系统检查均为阴性,转氨酶正常,应按0-1-6程序全程接种乙肝疫苗,接种完第一针乙肝疫苗间隔一个月后接种第二针,间隔6个月后接种第三针乙肝疫苗。对于新生儿,如果父母双方均无乙肝,应在该新生儿出生后尽快(24小时内)注射第一针,1个月后打第二针,6个月后打第三针。
2. 之前结果过乙肝疫苗者,乙肝疫苗的续种时间,则应参考机体乙肝保护性抗体的强弱程度(主要是因为接种乙肝疫苗产生的乙肝保护性抗体,并不会终身存在):如乙肝保护性抗体滴度≥10国际单位/毫升时则可不必接种;但如果乙肝保护性抗体滴度<10国际单位/毫升,特别是<5国际单位/毫升时则需及时补种乙肝疫苗,以增强抗体抵抗乙肝病毒的能力。
注意事项
注:一般来讲,乙肝疫苗全程接种完3针1个月后97%的接种者都可测到表面抗体,且在第2年抗体滴度也不会明显减弱,仍会保持在这一较高水平,但到第3年乙肝保护性抗体维持率就会降到74%左右(且抗体滴度也随之下降),也就是说乙肝疫苗接种3年后抗体滴度已开始逐渐下降(但也有些人接种后可维持10年左右的时间),所以乙肝疫苗接种者需定期复查乙肝抗体滴度,以判断是否需要及时补种,如抗体滴度较弱或无抗体时(乙肝表面抗体滴度小于或者等于10国际单位/毫升时)需及时补种乙肝疫苗以加强免疫,从而有效防止感染乙肝病毒。
乙肝疫苗接种禁忌
乙肝疫苗可以和流脑疫苗、脊髓灰质疫苗、乙脑疫苗、麻疹疫苗同时接种。
患急性传染病或其他慢性疾病者不能接种乙肝疫苗患有皮炎、化脓性皮肤病、严重湿疹的小儿不宜乙肝疫苗接种,等待病愈后方可进行乙肝疫苗接种;患有严重心、肝、肾疾病和活动型结核病的小儿不宜乙肝疫苗接种;神经系统包括脑、发育不正常,有脑炎后遗症、癫痫病的小儿不宜乙肝疫苗接种;有腋下或淋巴结肿大的小儿不宜乙肝疫苗接种,应查明病因治愈后再乙肝疫苗接种;有哮喘、荨麻疹等过敏体质的小儿不宜乙肝疫苗接种;有血清病、支气管哮喘、过敏性荨麻疹及对青霉素、磺胺等一些药物过敏者,不宜乙肝疫苗接种。
发热、体温超过37.5℃应暂缓乙肝疫苗接种感冒、轻度低热等一般性疾病视情况可暂缓乙肝疫苗接种;
免疫缺陷或正接受免疫抑制药物治疗的,不宜乙肝疫苗接种。低体重、早产、剖腹产等非正常出生的新生儿。严重营养不良、严重佝偻病、先天性免疫缺陷的小儿不宜接种。
对乙肝疫苗成分过敏不宜接种乙肝疫苗;空腹饥饿时不宜预防接种。
妊娠期妇女不宜接种乙肝疫苗。
接种乙肝疫苗后不产生抗体怎么办
接种乙肝疫苗从免疫效果看,大量研究表明,受种者的抗体阳转率在90%以上,接种乙肝疫苗后三年,保护率在80%以上;但是有一部分人接种乙肝疫苗后不产生抗体应该怎么办呢?肝病专家指出,注射乙肝疫苗后又没有产生抗体,可以采取以下措施:
(1)更换疫苗。对接种血源性乙肝疫苗无应答者,可改用基因工程重组乙肝疫苗接种,使之成为低应答者;对接种无前S蛋白乙肝疫苗后无应答者,可改用有前S蛋白的乙肝疫苗。
(2)增加接种次数。有些人抗体产生较晚,称为应答迟缓。对此可加注1~2针,或者重新接种疫苗,并且适当增加剂量。可采用0、1、2、12个月的免疫程序。
(3)在接种乙肝疫苗同时,合用小剂量的白细胞介素-2。
(4)卡介苗或牛痘苗能增加对乙肝疫苗的免疫应答,可配合使用。
(5)改变接种途径。有人对肌肉注射疫苗后无应答者可改为皮内注射,每两周一次,直到迟发型变态反应呈阳性为止。
乙肝疫苗乙肝疫苗接种是预防乙肝的可靠方法,但也不是绝对的和一劳永逸的。接种后一定要检验接种效果和乙肝抗体滴度,并根据乙肝抗体滴度情况适时复测,当滴度小于保护值时,要及时补种,使体内经常保持有效的乙肝抗体滴度,这样才能有效地预防乙肝病毒感染,真正达到预防乙肝的目的。
为何有些儿童接种乙肝疫苗后仍感染乙肝
1.儿童在胎儿期就已经感染乙肝
我国是一种乙肝大国,很多母亲为乙肝患者,母婴传播是儿童感染乙肝的重要途径,由于孕期未进行宫内阻断治疗等措施,有很多儿童在胎儿期经母婴传播就已经感染了乙肝,感染乙肝后再注射乙肝疫苗自然无效。因此应做好新生儿免疫预防,阻断母婴传播途径,降低乙肝病毒感染率,提高乙肝疫苗接种效果,减少接种乙肝疫苗病毒感染。
2.家长未按照程度让儿童接种乙肝疫苗
乙肝疫苗免疫程序起始时间早至出生24小时内,完成全程序长达半年,由于家庭的原以及家长健康意识薄弱,很多儿童虽然接种了乙肝疫苗,但是未能按程度接种,如小孩出生后接种了首针,但是送回了老家中寄养,使得中间一针却未能按照接种,使得儿童感染乙肝。因此家长应该增强健康意识,按照程度让小孩完成乙肝疫苗免疫接种,降低接种乙肝疫苗后再感染乙肝病毒。
打乙肝疫苗注意事项
1、乙肝疫苗可以和流脑疫苗、脊髓灰质疫苗、乙脑疫苗同时接种,但是乙肝疫苗最好不要和麻疹疫苗同时使用。最近注射过多价免疫球蛋白的孩子,6周内不应该接种麻疹疫苗。
2、以下几种患病情况,不宜接种乙肝疫苗:
①患急性传染病或其他慢性疾病者不能接种乙肝疫苗。
②患有皮炎、化脓性皮肤病、严重湿疹的孩子不宜乙肝疫苗接种,等待病愈后方可进行乙肝疫苗接种。
③患有严重心、肝、肾疾病和活动型结核病的小儿不宜乙肝疫苗接种。
④神经系统包括脑、发育不正常,有脑炎后遗症、癫痫病的小儿不宜乙肝疫苗接种。
⑤有腋下或淋巴结肿大的小儿不宜乙肝疫苗接种,应查明病因治愈后再乙肝疫苗接种。
3、发热、体温超过37.5℃应暂缓乙肝疫苗接种感冒、轻度低热等一般性疾病视情况可暂缓乙肝疫苗接种。
4、免疫缺陷或正接受免疫抑制药物治疗的,不宜乙肝疫苗接种。低体重、早产、剖腹产等非正常出生的新生儿。严重营养不良、严重佝偻病、先天性免疫缺陷的小儿不宜接种。
5、过敏体质或是对某些药物过敏者不宜乙肝疫苗接种。有哮喘、荨麻疹等过敏体质的小儿不宜乙肝疫苗接种。有血清病、支气管哮喘、过敏性荨麻疹及对青霉素、磺胺等一些药物过敏者,不宜乙肝疫苗接种。
6、孕妇不宜接种乙肝疫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