养生健康

蜜炙甘草的功效与作用 补脾益气

蜜炙甘草的功效与作用 补脾益气

蜜炙甘草色黄味甘,炙之则气温,而黄色入脾,味甘补中,气温益气,其为补脾益气的常用药,一般多用于气虚之症,如心悸、心气虚、脉结代以及脾胃虚弱等症状。一般还常与党参、白术等补脾益气药品同时食用。


炙甘草与生甘草的区别

炙甘草是由生甘草用蜜烘制而成的,它与生甘草有着怎样的区别呢?

炙甘草又名蜜甘草、蜜炙甘草。为生甘草片用蜂蜜拌匀,再炒至不粘手取出摊晾,然后入药偏于润肺和中。炙甘草能补脾益气,临床用量特大,出口量大。除药用之外,食品上也大量用甘草做糕点添加剂,它的甜度是蔗糖的百倍。

生甘草,甘平,归心、肺、脾、胃经。主要用于补脾益气,清热解毒,祛痰止咳,缓急止痛,调和诸药。用于脾胃虚弱,倦怠乏力,心悸气短,咳嗽痰多,脘腹、四肢挛急疼痛,痈肿疮毒,缓解药物毒性、烈性。

甘草的作用与功效

甘草有解毒、祛痰、止痛、解痉作用。补脾益气,滋咳润肺,缓急解毒,调和百药。

临床应用分“生用”与“蜜炙”之别。

生用主治咽喉肿痛,痛疽疮疡,胃肠道溃疡以及解药毒、食物中毒等;

蜜炙主治脾胃功能减退,大便溏薄,乏力发热以及咳嗽、心悸等。

甘草入药已有悠久历史。早在二千多年前,《神农本草经》就将其列为药之上乘。南朝医学家陶弘景将甘草尊为“国老”,并言:“此草最为众药之王,经方少有不用者。”“国老”,即帝师之称。把甘草推崇为药之“帝师”,其原因正如李时珍在《本草纲目》中所释:“诸药中甘草为君,治七十二种乳石毒,解一千二百草木毒,调和众药有功,故有‘国老’之号。”

甘草性平,味甘,归十二经。有解毒、祛痰、止痛、解痉以至抗癌等药理作用。在中医上,甘草补脾益气,滋咳润肺,缓急解毒,调和百药。临床应用分“生用”与“蜜炙”之别。生用主治咽喉肿痛,痛疽疮疡,胃肠道溃疡以及解药毒、食物中毒等;蜜炙主治脾胃功能减退,大便溏薄,乏力发热以及咳嗽、心悸等。

西医药理发现,甘草剂有抗炎和抗变态反映的功能,因此在西医临床上主要作为缓和剂。缓解咳嗽,祛痰,治疗咽痛喉炎;甘草或甘草次酸有去氧皮质酮类作用,对慢性肾上腺皮质功能减退症有良好功效;甘草制剂能促进胃部粘液形成和分泌,延长上皮细胞寿命,有抗炎活性,常用于慢性溃疡和十二指肠溃疡的治疗;甘草的黄酮具有消炎、解痉和抗酸作用;甘草也是人丹的主要原料之一。

甘草和炙甘草的区别

甘草有很多别名:甜草根、红甘草、粉甘草、美草、密甘、密草、国老、粉草、甜草、甜根子、棒草。各地都有生产。

生甘草:甘,平。归心、肺、脾、胃经

。其功能和主治是:补脾益气,清热解毒,祛痰止咳,缓急止痛,调和诸药。用于脾胃虚弱,倦怠乏力,心悸气短,咳嗽痰多,脘腹、四肢挛急疼痛,痈肿疮毒,缓解药物毒性、烈性。

炙草又名炙甘草、蜜甘草、蜜炙甘草。为生甘草片用蜂蜜拌匀,再炒至不粘手取出摊晾,然后入药者。偏于润肺和中。炙甘草能补脾益气,临床用量特大,出口量大。除药用之外,食品上也大量用甘草做糕点添加剂,它的甜度是蔗糖的百倍。

另外,介绍一下著名炙甘草汤。

炙甘草汤,是以炙甘草为主要原料制成的汤。源于汉代张仲景《伤寒论》,原文曰:“伤寒,脉结代,心动悸,炙甘草汤主之。”由炙甘草、生姜、桂枝、人参、生地、阿胶、麦冬、麻仁、大枣、清酒组成。

适应症:心脏瓣膜症、心律不整、心内膜炎、贫血、交感神经紧张症、高血压、甲状腺机能亢进症。

但是,总的看来本方主要是偏补,补阴气血,并有调和阴阳的作用。在生脉饮中我们可以看到其精华所在。作为一种中药汤剂,现代应用也可作为家庭汤料使用, 即将药性过强的人参改为党参或太子参小量即可。其适应的症状,除了用于治疗心脏方面引起的症状以外,民间用法更主要的是对提高人体机能、预防和改善心脑血管疾病病人症状和复发有着很好的疗效。如日常工作中过度劳累,偶尔出现上楼梯不久就喘气、干咳、自觉心跳、脉象乱(时快时慢,即心律不齐。)等情况时,可以酌量使用。

甘草乃百草之王,诸药之君,用量用法虽然卑微,其作用却是不容忽视的。它在整个药方中其实起到最大作用是调和诸药,能解各种药方中骏烈药物的毒性,譬如有些治疗顽虐恶疾的药方不得不使用带毒药物,而有甘草相伴则诸事无优,平稳过渡了。

甘草泡茶喝的好处

草性平,味甘,有解毒、祛痰、止痛、解痉以至抗癌等药理作用。在中医上,甘草补脾益气,滋咳润肺,缓急解毒,调和百药。临床应用分“生用”与“蜜炙”之别。生用主治咽喉肿痛,痛疽疮疡,胃肠道溃疡以及解药毒、食物中毒等;蜜炙主治脾胃功能减退,大便溏薄,乏力发热以及咳嗽、心悸等。甘草片为镇咳祛痰药品,作用颇为广泛,在中药汤剂及中成药配伍中,常用其补气益脾、和中缓急、调和诸药之功效;经提炼和加工后的甘草浸膏及制剂却是一种具有良好止咳,祛痰、平喘作用的药物。因此,甘草是能治疗咳喘的。

生甘草的功效与作用 补脾益气

生甘草用于心气虚,心悸怔忡,脉结代,以及脾胃气虚,倦怠乏力等。


生甘草与炙甘草的用法与区别

处方中写甘草,一般指生甘草。为原药材除去杂质,洗净,润透切片,生用入药者。炙草又名炙甘草、蜜甘草、蜜炙甘草。为生甘草片用蜂蜜拌匀,再炒至不粘手取出摊晾,然后入药者。

甘草与炙甘草的功效与应用不同,特别是古代方剂中生甘草与炙甘草应用区别明显.不可互相代用: 1、生甘草:补脾益气,清热解毒,祛痰止咳,缓急止痛,调和诸药。主治咽喉肿痛,痛疽疮疡,胃肠道溃疡、食物中毒、四肢挛急疼痛,缓解药物毒性、烈性等。 用法用量:内服:煎汤,3~9g(大剂量30~60g)。

2、炙甘草:补脾和胃,益气复脉。主治脾胃功能减退,大便溏薄,乏力发热以及咳嗽、心悸、脉结代,可解附子毒等。用法用量:一般为1.5~9g。

生甘草的功效和作用 补脾益气

本品色黄味甘,炙之则气温,色黄入脾,味甘补中,气温益气,为补脾益气的常用药。可用于多种气虚证,如心气虚、心悸、脉结代以及脾胃虚弱等症。常与党参、白术等补脾益气药同用,如与白术、茯苓、党参等同用,常用于治疗气虚、脾弱等症。


相关推荐

汤治愈阳痿

由于心两虚导致的阳事不举,面色萎黄,心悸失眠纳呆乏力等症状。治疗从益气养血,健养心入手。中医选用归汤治疗,方药组成为:人参、白术、黄芪、炙甘草、生姜、当归、茯神、枣仁、龙眼肉、远志、木香。归汤内治阳痿方药分析1、人参、白术、黄芪、炙甘草、生姜、大枣起到益气作用。2、当归起到养血作用。3、茯神、枣仁、龙眼肉起到养心安神的作用。4、远志起到安神定志作用。5、木香起到理气醒作用

菱角的功效作用 益气

《本草纲目》有记载,食用菱角可以健胃,强健体魄,健力益气,是一种很好的滋品,菱角粉粥对肠胃有益,经常食用菱角对身体有益气功效

鲢鱼的功效作用 益气

鲢鱼味甘性温,能起到温中益气、祛除胃寒气、暖胃气、利水止咳的作用,尤其适合冬天食用。常用于胃虚弱、水肿、咳嗽、气喘等病的治疗,还可以治疗胃寒疼痛或由消化不良引起的慢性胃炎。

甘草不能和什么食物一起吃 甘草热性还是凉性

既不属于热性也不属于寒性,是平性的药物。甘草有很好的清热解毒、化痰止咳的性等作用,甘草分也为炙甘草和生甘草两种,其中生甘草是指没有经过炮制手段的甘草,一般药性偏凉,主要具有清热解毒的作用,对改善咽炎,扁桃体发炎等症状有很好的功效,而炙甘草是用蜂炮制过的,药性偏温,具有益气心安神等功效

抑郁症中医治疗方法是什么?

1、肝气郁结者方药及用法:炙甘草、炙枳实、柴胡、白芍药各3克粉碎为末, 白开水调服,每天1剂,分3次服下。功效:方中柴胡散热解表,疏肝解郁; 白芍药平肝潜阳, 养血敛阴, 缓急止痛;枳实破气消积, 消痰除痞,可泻气之壅气而调中焦之运化; 甘草益气,清热解毒, 缓急止痛, 又可调和诸药。此方能收透解郁热和疏肝理气之功。2、气郁化火上逆者方药及用法:当归、白术、茯苓、甘草、白芍、柴胡各6g, 栀

甘草杏有何功效

甘草性平,味甘,有解毒、祛痰、止痛、解痉以至抗癌等药理作用。在中医上,甘草益气,滋咳润肺,缓急解毒,调和百药。临床应用分“生用”与“炙”之别。生用主治咽喉肿痛,痛疽疮疡,胃肠道溃疡以及解药毒、食物中毒等;炙主治胃功能减退,大便溏薄,乏力发热以及咳嗽、心悸等。 西医药理发现,甘草剂有抗炎和抗变态反映的功能,因此在西医临床上主要作为缓和剂。缓解咳嗽,祛痰,治疗咽痛喉炎;甘草或甘草次酸有去氧皮

黄芪的营养价值

药草功效黄芪性味甘,微温。黄芪是重要的气药。生用黄芪,有益气固表、利水消肿、托毒、生肌功效,适用于治疗自汗、盗汗、血痹、浮肿、痈疽不溃或溃久不敛等症。炙黄芪有气、养血、益中功效,适用于治疗内伤劳倦、虚泄泻、气虚、血虚、气衰等症。麸皮拌炒的黄芪,有益气、健功效。黄芪应用范围广,与不同药草配合,可产生不同功效,如与人参同用,可大元气;与桂枝、附子同用,可气助阳;与白术、防风同用,可益气

甘草片泡水一次放多少

甘草泡水3-5克最好,至于几片,大小不等不好说的。甘草功能主治清热解毒,祛痰止咳、脘腹等,益气,清热解毒,祛痰止咳,缓急止痛,调和诸药。用于胃虚弱,倦怠乏力,心悸气短,咳嗽痰多,脘腹、四肢挛急疼痛,痈肿疮毒,缓解药物毒性、烈性。

甘草的功效作用是什么

目前,甘草也仍是中医常用药。祖国传统医学认为它味甘,性平,归心、肺、、胃经。具有益气,润肺止咳,缓急止痛,缓和药性之功效。相对而言,甘草生用清热解毒,炙后用则能中缓急。现代医学研究认为:甘草含有甘草甜素、甘草甙、有机酸等成分,有解毒、抗利尿作用,并可抗炎症、抗过敏。对临床上病因较复杂的阿狄森氏病、尿崩症、席汉氏综合征,以及消化性溃疡等有明显治疗效果。但长期大量使用甘草,会引起浮肿、高血压

甘草的功效作用有哪些 益气

甘草味甘性平,入,味甘中,是益气的常用药,对于多种气虚证,如心气虚、心悸、脉结代以及胃虚弱等症具有治疗作用,适用于治疗气虚、弱等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