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暑的急救方法 药物治疗
中暑的急救方法 药物治疗
如果附近有药店,也可以立即去药店在药师的指导下购买人丹、十滴水等祛湿降暑的中成药;如果患者出现头疼、头晕、恶心、呕吐的症状可考虑购买藿香正气水。让中暑患者服下后,症状会立即缓解或消失。
小孩被意外烫伤了该怎么办
急救也要用药
“其实,急救不光是用仪器或动手术,很多时候还要用到急救药。常备的大致分五类,主要针对过敏、心律失常、大出血、呼吸道衰竭和疼痛。”卫生部中日友好医院急诊科副主任曾庆在接受采访时表示。
医院习惯以白色为主色调,中日友好医院的急救室也是如此。白色的环境中,有一个深红色柜子特别显眼。曾庆介绍说,这里就储存着急救药物。拉开每一层抽屉,可以看到工整地排列着数十个正方形小格,每个格上都贴着一张纸条,用黑色、宋体字标明了具体存放的药物名称。在格子里,不论药水或药片,都只有五六剂,而且码得整整齐齐。
急救药见效很快
治疗过敏的急救药主要有肾上腺素、糖皮质激素和非那根。近年来,化妆品、海鲜或药物过敏的情况很普遍,患者会出现皮肤瘙痒、皮疹、心慌等症状,严重者出现呼吸困难、血压下降及意识障碍等就需急救。“一般多采用肌肉注射、皮下注射和静脉给药三种方式,这样起效更快。”曾庆说。肾上腺素主要用于过敏患者休克治疗,通过β受体效应使支气管痉挛快速舒张。糖皮质激素能解除许多过敏的症状、抑制过敏反应产生的病理变化等;非那根具有抗组胺作用,可以安定、镇吐、降温等。
中暑急救方法
1、将患者转移到清凉处
应当迅速地把患者搬离高温场所,最好选择附近通风阴凉处,然后让患者平躺并解开衣服扣子,同时让其双脚提高,这样有利于增加患者脑部的血液供应,同时起到散热的作用。
2、给患者降温
用冷毛巾捂住患者额头,有条件的情况下,还可以用酒精、白酒、冰水或冷水擦拭全身,然后用扇子或者电风扇吹风,以加速散热。当要注意适度,以免造成患者感冒。
注意:不要快速地给患者降温,当患者体温降至38摄氏度以下的时候,就要停止吹风洒冷水等强制性降温方法。
3、等患者清醒后补充水分
若患者清醒,应为其补充含盐分或小苏打的清凉饮料。
注意:不宜大量补充水分,不然会引起腹痛、呕吐和恶心等不适症状。不宜饮用咖啡或酒精类饮料。
4、若患者已经失去知觉
可以按压其人中穴和合谷穴,使其恢复意识。如果患者出现呼吸停止的情况,应及时做人工呼吸。
5、重症中暑病人
即出现出现高烧、昏迷抽搐等症状的患者,必须立即拨打120,送院治疗。在等待救援期间,应使患者平卧,头向后仰,以保持呼吸畅通。
6、担架搬运重症中暑病人
应该使用担架搬运重症中暑病人,并在运送过程中用冰袋冰敷在患者额头、后脑勺、胸前、手肘窝以及大腿的根部,以在搬运过程中达到降温的效果。
中暑急救
健康常识:中暑常发生在高温和高湿环境中,对高温、高湿环境的适应能力不足是致病的主要原因。在气温大于32℃、湿度大于60%的环境中,由于长时间工作或强体力劳动,又无充分防暑降温措施时,极易发生中暑。
此外,在室温较高、通气不良的环境中,年老体弱者、肥胖者、儿童及孕产妇耐热能力差,也易发生中暑。
中暑者一般表现为体温升高、乏力、眩晕、恶心、呕吐、头晕头痛、脉搏和呼吸加快,面红不出汗、皮肤干燥,重者出现高热、神志障碍、抽搐,甚至昏迷、猝死。
为了避免中暑,在高温天气,应做到:对年老体弱等重点人群应重点保护,营造一个舒适的小环境,室内要通风,尽可能把室温降至 26~28℃,室内外温差在8℃以内。要保持情绪稳定,注意膳食的调配,饮食宜清淡,多饮水。提高对先兆中暑的认识,一旦出现头昏、头痛、口渴、出汗、全身疲乏、心慌等症状,应立即脱离中暑环境,及时采取纳凉措施。
急救方法:
1.立即将病人移到通风、阴凉、干燥的地方,如走廊、树荫下。
2.使病人仰卧,解开衣领,脱去或松开外套。若衣服被汗水湿透,应更换干衣服,同时开电扇或开空调(应避免直接吹风),以尽快散热。
3.用湿毛巾冷敷头部、腋下以及腹股沟等处,有条件的话用温水擦拭全身,同时进行皮肤、肌肉按摩,加速血液循环,促进散热。
4.意识清醒的病人或经过降温清醒的病人可饮服绿豆汤、淡盐水,或服用人丹、十滴水和藿香正气水(胶囊)等解暑。
5.一旦出现高烧、昏迷抽搐等症状,应让病人侧卧,头向后仰,保持呼吸道通畅,同时立即拨打120电话,求助医务人员给予紧急救治。
冠心病人出门要带这些药
据一份关于我国院前死亡病例的分析报告显示,院前死亡已占到人口总死亡数68.35%,而猝死在院前死亡中占第一位。院前死亡指没有送到医院抢救,就已经死亡。西安交通大学医学院第一附属医院急救中心王雪副教授认为,在疾病突发时,没有及时服用急救药物,是导致猝死的主要原因之一。
猝死多见于中老年人,其中源于心血管病突发的占70.44%,脑血管病占8.3%,呼吸系统疾病占5.6%。王雪说,减少猝死的关键因素在于提高急救意识、普及心肺复苏知识,同时还应该加强患者自身的防护与急救意识。“最关键的就是教育患者随身带药。”
有4类患者必须随身带急救药物。一是心脑血管病患者,需要随身带适量的硝酸甘油、亚硝酸异戊酯。二是呼吸系统疾病患者,如哮喘病人,应随身带哮喘喷剂。三是糖尿病人,可带少量口服降糖药、饼干和糖果。四是癫痫病人,适当带一些正在服用的抗癫痫药。此外,暑天外出时,任何人都应该带适量的人丹、十滴水或藿香正气水,以防中暑。但需要提醒患者,服用上述药物是为了急救,随后应及时去医院接受治疗。
在各种急症中,冠心病是目前严重危害人们健康的常见病、多发病之一。王雪指出,应该根据冠心病患者容易发生的心绞痛、心律失常等病症,配备不同的应急药物,给这类患者配一个急救药盒。通常,急救药盒里应有硝酸甘油、心痛定及亚硝酸异戊酯等。硝酸甘油是治疗心绞痛的首选药物,能够直接松弛血管平滑肌,减少心肌耗氧量,迅速缓解症状。发病时应立即取剂量为0.5毫克的硝酸甘油放在舌下含化,2―5分钟即可见效。
另一种必须配备的药是亚硝酸异戊酯,又称亚硝戊酯。它具有扩张冠状动脉及周围血管的作用,起效最快,但维持时间较短。当心绞痛急性发作而用硝酸甘油无效时,可将该药注射液(每支0.2毫升)裹在手帕内拍破,置鼻孔处吸入。
一般情况下,急救药物应放在上衣或裤子口袋里。如果没有口袋,也可放在随身携带的包里。“最好放在包最外面一层的固定位置,便于寻找。”王雪补充说,患者家中也应在固定、显眼的地方摆放一些急救药。但不要放在浴室或厨房里,这些地方潮湿、闷热,容易使药物受损。
还需要提醒的是,急救药要注意正确保存。有的冠心病患者习惯把硝酸甘油放在纸袋内或透明玻璃瓶内,这种做法是错误的。硝酸甘油挥发性强,见光后极易分解失效,应放在棕色等颜色较深的药盒内,旋紧盖,密闭保存。而且它具有怕热的特性,随身携带时不能放在贴身的衣兜里,以免受体温、汗水的影响,降低药效。
另外,建议有心脑血管疾病、呼吸系统疾病等病症的患者在出门时,最好带一张“急救卡”,上面注明姓名、住址、电话号码和所患疾病,还要有急救药的存放位置和使用说明。“这一点可以向美国学习。美国有一种特制的项链和手镯,上面有块金属牌子,写有患者的名字和所患病症。如果患者在街头突发疾病,路人可以根据金属牌子上的信息,对其进行紧急救助。”
夏季老年人中暑急救方法
夏季老年人中暑急救方法
发现中暑者时,可急时救治:
1.1、移。迅速将病人移至阴凉、通风的地方,同时垫高头部,解开衣裤,以利呼吸和散热。
1.2、敷。可用冷水毛巾敷头部,或冰袋、冰块置于病人头部、腋窝、大腿根部等处。
1.3、促。将病人置于4℃水中,并按摩四肢皮肤,使皮肤血管扩张,加速血液循环,促进散热。待肛门温度降至38℃,可停止降温。
1.4、浸。将患者躯体呈45度浸在18℃左右井水中,以浸没乳头为度。老年人、体弱者和心血管病患者,水温过低不能耐受。
心绞痛病人该如何安全度过夏天
1、多运动:心绞痛患者夏季应在清晨进行锻炼,切忌在烈日下进行。
2、防暑降温:室外活动时,应备足水,防止因血管扩张诱发心绞痛。
3、备齐急救药物有心绞痛发作的患者应配备一些常用急救药品,以免发生意外。
心绞痛患者除了坚持药物治疗外,夏季一定要注意运动不要过度,运动要适量,活动时间不宜太长,避免高温时段进行。还要保持一种平和的心态,遇事要冷静,饮食要清淡,多吃一些易消化的食物。
家有老人常备五类药
感冒类药物:中医将感冒分为风寒、风热和暑湿三种类型。由于疾病类型不同,选用的药物也就大不一样。
针对风寒型感冒的治疗,应以辛温解表及宣肺散寒为主。一般常备的中成药有感冒清热颗粒、正柴胡饮颗粒、感冒软胶囊等。对于风热型感冒,应以辛凉清解及肃肺泻热为主,常备的中成药有银翘解毒颗粒、夏桑菊感冒冲剂、羚翘解毒丸、银柴合剂、清热解毒颗粒、双黄连口服液等。对于暑湿感冒,则应当解表祛暑、化湿和中,如藿香正气水、十滴水等。
止咳化痰药:感冒后咳嗽、痰多,蜜炼川贝枇杷膏、祛痰灵等中成药在这些方面的疗效比较好。
消食类药物:人吃五谷杂粮,难免会引起胃肠道疾病。所以家中要常备山楂丸、健胃消食片等消食药。虽然消食药比较安全,但对于伴有呕吐、腹痛症状者,应及时向医师咨询。
通便类药物:治疗便秘的非处方中成药很多,如复方芦荟胶囊、麻仁润肠丸等。选用中成药治疗便秘必须辨证施治,所以长期便秘患者最好使用医生推荐药物。
清热解毒类药物:常见的有六神丸、牛黄解毒片等药物。但六神丸含有蟾酥等有毒成分,因此切勿滥用。牛黄解毒片常用于咽炎、急性扁桃体炎、口腔溃疡、齿龈炎、疖肿等。
此外,家有老人要常备速效救心丸等急救药;家有女性常备坤宝丸、乌鸡白凤丸、妇科千金片等妇科常用药;家有小孩要常备小儿止咳糖浆、健胃消食口服液;家有慢性病患者,要注意及时补充常用药。还应该准备一些治疗跌打损伤的外用药物,如红花油、正骨水等。
最后需要指出的是,季节的变化常会导致不同的疾病,应该根据季节、疾病的变化及时调整小药箱里的药物。比如夏天是腹泻、中暑等疾病的高发季节,应该多备些藿香正气水、仁丹,以及防治蚊虫叮咬的外用药物,比如无极膏、清凉油之类。冬季气候寒冷容易诱发感冒、心血管疾病及冻疮等,所以要准备些感冒药、心脑血管方面的急救药物及治疗冻伤的外用药。
夏天中暑急救措施
中暑初期应迅速到通风阴凉的地方,平卧并解开衣扣,松开或脱去衣服。如衣服被汗水湿透应更换降温,头部可捂上冷毛巾,可用酒精、白酒、冰水或冷水进行全身擦浴,然后用扇或电扇吹风,加速散热。
患者头部可捂上冷毛巾,并用50%酒精、白酒、冰水或冷水进行全身擦浴,然后用扇或电扇吹风,加速散热;有条件的也可用降温毯给予降温。但不要快速降低患者体温,当体温降至38摄氏度以下时,要停止一切冷敷等强降温措施。
中暑初期与轻度中暑时,若患者仍有意识,可给一些清凉饮料。在补充水分时,可加入少量盐或小苏打水。但千万不可急于补充大量水分,否则会引起呕吐、腹痛、恶心等症状。
若中暑时病人已失去知觉,可指掐人中、合谷等穴,使其苏醒。若呼吸停止,应立即实施人工呼吸。
哪些药物是冠心病患者的必备急救药
一般,冠心病患者应根据自己的不同情况,咨询医生后置备急救药,不必样样都备。经常发作心绞痛且症状明显的患者,可以常备硝酸甘油片(耐绞宁)及异舒吉气雾剂,这些药扩张血管的作用比较强烈,可以迅速缓解心绞痛。
轻度冠心病患者常备麝香保心丸、速效救心丸等作用相对缓和的中成药,这些中成药既可以缓解症状,又不会引起头昏、头痛等副作用。心绞痛发作时伴有心律失常的冠心病患者,可以常备普罗帕酮(心律平)、美西律(慢心律)等抗心律失常的药物,一旦出现心悸不适,立即服用。哪些药物是冠心病患者的必备急救药呢?平常血黏度较高的冠心病患者常备阿司匹林等抗血小板聚集的药物,胸痛时马上服用。心率较快的冠心病患者常备普萘洛尔(心得安)、美托洛尔等减慢心跳的药物。
需要注意的是,急救药最好随身携带或放在容易拿到的地方,以免冠心病急性发作时找不到药物,延误治疗。急性发作时,一般先服一种药,3~5分钟症状不缓解,再服一次这种药,也可服另一种药。急救用药剂量不可太大,一般每次1或2片即可,剂量过大会增加药物不良反应。由于家庭急救药不能替代医院治疗,因此,如果用药15分钟后,冠心病的症状仍然不能缓解或有加重趋势,应该立即呼叫120或急送医院治疗。另外,家庭急救药要及时更换,确保药物没有变质、发霉、过期。
此外,冠心病患者常用的急救药还有以下几类:①舌下含服的药片:硝酸甘油片(耐绞宁)、硝酸异山梨醇酯(消心痛);②口腔吸入的药物:硝酸异山梨醇酯(异舒吉)气雾剂、易顺脉口腔喷雾剂等;③鼻腔吸入的药物:亚硝酸异戊酯吸入剂等。再就是一些急救中成药,常用的有麝香保心丸、速效救心丸等,可舌下含服或吞服。这些药物的主要作用是迅速扩张冠状动脉,改善心肌缺血,从而缓解冠心病。
哪些药物是冠心病患者的必备急救药
哪些药物是冠心病患者的必备急救药?专家表示,冠心病发病急促、凶险,若抢救不及时,患者就可能有生命危险。因此,冠心病患者必须在家中准备一些急救药物,以缓解急性发病。
一般,冠心病患者应根据自己的不同情况,咨询医生后置备急救药,不必样样都备。经常发作心绞痛且症状明显的患者,可以常备硝酸甘油片(耐绞宁)及异舒吉气雾剂,这些药扩张血管的作用比较强烈,可以迅速缓解心绞痛。
轻度冠心病患者常备麝香保心丸、速效救心丸等作用相对缓和的中成药,这些中成药既可以缓解症状,又不会引起头昏、头痛等副作用。心绞痛发作时伴有心律失常的冠心病患者,可以常备普罗帕酮(心律平)、美西律(慢心律)等抗心律失常的药物,一旦出现心悸不适,立即服用。哪些药物是冠心病患者的必备急救药呢? 平常血黏度较高的冠心病患者常备阿司匹林等抗血小板聚集的药物,胸痛时马上服用。心率较快的冠心病患者常备普萘洛尔(心得安)、美托洛尔等减慢心跳的药物。
需要注意的是,急救药最好随身携带或放在容易拿到的地方,以免冠心病急性发作时找不到药物,延误治疗。急性发作时,一般先服一种药,3~5分钟症状不缓解,再服一次这种药,也可服另一种药。急救用药剂量不可太大,一般每次1或2片即可,剂量过大会增加药物不良反应。由于家庭急救药不能替代医院治疗,因此,如果用药15分钟后,冠心病的症状仍然不能缓解或有加重趋势,应该立即呼叫120或急送医院治疗。另外,家庭急救药要及时更换,确保药物没有变质、发霉、过期。
此外,冠心病患者常用的急救药还有以下几类:①舌下含服的药片:硝酸甘油片(耐绞宁)、硝酸异山梨醇酯 (消心痛);②口腔吸入的药物:硝酸异山梨醇酯(异舒吉)气雾剂、易顺脉口腔喷雾剂等;③鼻腔吸入的药物:亚硝酸异戊酯吸入剂等。再就是一些急救中成药,常用的有麝香保心丸、速效救心丸等,可舌下含服或吞服。这些药物的主要作用是迅速扩张冠状动脉,改善心肌缺血,从而缓解冠心病。
以上就是关于哪些药物是冠心病患者的必备急救药的全部内容介绍,希望能帮到各位患者朋友。专家指出,对于冠心病我们一定要积极配合医生的治疗,然后遵从医生的嘱咐合理用药,最后在日常生活中,冠心病患者一定要做好后期的护理工作,这样才能避免疾病突然发作,给患者生命造成威胁。
宝宝中暑的急救措施 药物解暑
孩子中暑了,家长可以给他们口服人丹、十滴水、藿香正气水等药物,还可以在他们的额部、颞部涂抹清凉油、风油精等药物。但是家长不要擅自给他们吃退热药,或者抗生素等药物。
中暑急救的措施
1、户外高温中暑的急救方法:将患者转移到清凉处
应当迅速地把患者搬离高温场所,最好选择附近通风阴凉处,然后让患者平躺并解开衣服扣子,同时让其双脚提高,这样有利于增加患者脑部的血液供应,同时起到散热的作用。
2、户外高温中暑的急救方法:给患者降温
用冷毛巾捂住患者额头,有条件的情况下,还可以用酒精、白酒、冰水或冷水擦拭全身,然后用扇子或者电风扇吹风,以加速散热。当要注意适度,以免造成患者感冒。
注意:不要快速地给患者降温,当患者体温降至38摄氏度以下的时候,就要停止吹风洒冷水等强制性降温方法。
中暑的急救常识有哪些
1)、搬移:迅速将患者抬到通风、阴凉的地方,使其平卧并解开衣扣,松开脱去衣服。
2)、降温:患者头部可捂上冷毛巾,可用50%酒精、白酒、冰水或冷水进行全身擦浴,然后用扇或电扇吹风,加速散热。但不要快速降低患者体温,当体温降至38摄氏度以下时,要停止一切冷敷等强降温措施。
3)补水:患者仍有意识时,可给一些清凉饮料,但千万不可急于补充大量水分或冰啤酒等饮料,否则,会引起呕吐、腹痛、恶心等症状。
4)、促醒:病人若已失去知觉,可指掐人中、合谷等穴,使其苏醒,可同时对其进行刮痧急救。
中暑急救常识大全 预防中暑的方法
5)、转送:对于重症中暑病人,必须立即送医院诊治。在运送途中要注意,尽可能的用冰袋敷于病人额头、枕后、胸口、肘窝及大腿根部,以保护大脑、心肺等重要脏器。
中暑常规急救处理
在夏季,由于环境温度过高,空气湿度大,体内余热难以散发,热量越积越多,导致体温调节中枢失控而发生中暑。牢记以下五字诀,发现中暑者时,可急时救治。
1、移迅速将病人移至阴凉、通风的地方,同时垫高头部,解开衣裤,以利呼吸和散热。
2、敷可用凉湿毛巾敷头部,或冰袋、冰块置于病人头部、腋窝、大腿内侧处。
3、促将病人置于4摄氏度水中,并按摩四肢皮肤,使皮肤血管扩张,加速血液循环,促进散热。待肛门温度降至38℃,可停止降温。
4、浸将患者躯体呈450浸在18摄氏度左右井水中,以浸没乳头为度。老年人、体弱者和心血管病患者,水温不宜过低。
上面介绍的这些就是中暑的急救常识了。在平常的时候如果身体上有了中暑的情况,那么就可以选择上面的这些方法来进行急救。中暑的情况不是很难治和控制的。但是如果不能及时的进行治疗和控制的话,那么对于身体健康来说是非常不利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