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儿缺铁性贫血的预防措施
小儿缺铁性贫血的预防措施
1、妈妈在孕期、哺乳期要均衡营养,有意识地多吃含铁高的食物,如动物肝脏、瘦肉、鸡蛋等,并且要经常定期检查血色素,妈妈孕期发现贫血定要及时治疗,以免宝宝因为先天性储铁不足而引起贫血。
2、婴儿出生4个月左右,不管是母乳喂养还是人工喂养都应该逐步添加蛋黄、肝泥、鱼泥、菜泥及铁强化食品。在给宝宝吃含铁食物的同时,最好也补充富含维生素C、果胶的水果,提高铁的吸收率。
小儿缺铁性贫血的的危害
1.导致缺铁性贫血
对于育龄妇女和儿童的健康影响非常严重,重度缺铁性贫血可增加儿童和母亲的死亡率。
2.损害智力发育
婴幼儿处在脑发育的关键阶段,此时若出现铁缺乏,会造成不可逆的脑发育损伤。
3.损害听觉传导通路
影响婴幼儿的注意力、学习力和记忆力,同时耐力下降,对刺激的应答反应也会减弱。
4.影响机体免疫和抗感染能力
以上就是小儿缺铁性贫血会对孩子造成的严重伤害,所以我们一定要做好预防和治疗小儿缺铁性贫血的工作,不能让孩子受到这样委屈。
缺铁性贫血预防
1、做好喂养指导:提倡母乳喂养,及时添加含铁丰富且铁吸收率高的辅食品,如肝,瘦肉,鱼等,并注意膳食的合理搭配,妊娠及哺乳期妇女适当补充铁剂。
2、婴幼儿食品加入适量铁剂进行强化。
3、对早产儿,低体重儿应及早给予铁剂预防。
4、在钩虫流行区应进行大规模的寄生虫防治工作
5、及时根治各种慢性消化道出血的疾病等。
黄喉的基本信息
【性质】平
【五味】甘
【热量】0.01大卡(0千焦)/100克
【功效】通血
【黄喉是什么】 黄喉是四川火锅中的一种食物,来自于猪、牛等家畜的气管。除了用在火锅之外,也有制作为木耳炒黄喉之用。 另外,在贵州菜中,有宫爆黄喉这道菜。
【适宜疾病】 老年人缺铁性贫血 妊娠合并缺铁性贫血 小儿缺铁性贫血 缺铁性贫血
【适宜症状】 缺铁性贫血 贫血
儿童营养性缺铁性贫血病例什么样症状有哪些
营养性缺铁性贫血是6个月到2岁的婴幼儿最常见的疾病。婴儿体内储存的铁只能满足4个月内生长发育的需要,而4-6个月的宝宝,体重、身高增长迅速,对铁的需求量也高,因此,容易发生缺铁性贫血。
营养性缺铁性贫血的症状:
大多轻度贫血的症状、体征不明显,待有明显症状时,多已属中度贫血,主要表现为上唇、口腔黏膜及指甲苍白;肝脾淋巴结轻度肿大;食欲减退、烦躁不安、注意力不集中、智力减退;明显贫血时心率增快、心脏扩大,常常合并感染等。化验检查血中红细胞变小,血色素降低,血清铁蛋白降低。
营养性缺铁性贫血具体预防措施:
1、坚持母乳喂养,母乳含铁量与牛乳相同,但其吸收率高,可达50%,而牛乳只10%,
母乳喂养的婴儿缺铁性贫血者较人工喂养的少。
2、及时添加含铁丰富的辅食(如蛋黄、鱼泥、肝泥、肉末、动物血等)。
3、及时添加绿色蔬菜、水果等富含维生素C的食物,以促进铁的吸收。
4、选择辅食时应选择强化铁的辅食。
5、定期检查血色素,出生6个月或9个月需各检查一次,以后每半年检查一次。以及时发现贫血。
小编建议家长们,孩子是轻度营养性缺铁性贫血的应以饮食疗法为主,药物治疗为辅。对贫血的婴儿来说,应尽可能给予母乳喂养。培养良好的饮食习惯,食谱面要广,防止挑食偏食,不宜给小儿喝茶水,防止影响铁的吸收。
小儿缺铁性贫血怎么预防
1、首先母亲在孕期、哺乳期要多吃含铁、蛋白质丰富的食品,如动物肝脏、瘦肉、蛋类、豆制品、新鲜蔬菜和水果等,孕期内应定期测血红蛋白,如果发现贫血时应及时治疗,以免影响胎儿体内的贮铁量。
2、由于人乳中铁的吸收率高,所以宝宝出生后应尽量采用母乳喂养,至少喂养至4个月,最好延长到6-9个月。非母乳喂养儿在2个月时可酌情添加菜汁或水果汁。4个月添加稀食时,应增加含铁及蛋白质丰富的食品,包括蛋黄、菜泥、豆制代乳粉、肝泥、肉泥、鱼肉等。同时可服用维生素C或添加水果泥,以增加铁的吸收。
3、科学膳食对预防缺铁性贫血是极为重要的。在增加含铁食品时,不但要了解各种食品的含铁量,更重要的是了解其吸收率的高低。一般动物性食物所含血红素里的铁吸收好,且不受其他因素影响;植物性食物中所含的草酸、磷酸等物质,会妨碍铁的溶解和吸收;如能做到粗细粮搭配、荤素搭配,便能提高铁的吸收率及蛋白质的互补作用。小孩应养成不挑食,不厌食的良好饮食习惯。同时不应给幼儿喂茶水、咖啡,因为其中所含的鞣酸会影响铁的吸收率。
4、对一些体弱多病或生长过快的小儿,如早产儿,双胞胎,低体重出生儿,或肥胖的小孩应提倡科学喂养,安排合理膳食,并定期去保健医院测量血红蛋白,以便及早发现贫血,及时矫治。
什么是小儿缺铁性贫血
铁缺乏是引起小儿缺铁性贫血的最常见原因
人体需要铁来制造血红蛋白,血红蛋白是血液中的红色素,负责输送氧气。如果你的宝宝没有摄入足够的铁,他的红细胞数量就会偏少,而且他体内红细胞的体积也会偏小,因此,他的身体组织将无法获得所需的足够氧气。
在宝宝身体迅速生长发育的时期,他需要更多的铁,如果摄入不足,他会特别容易患贫血。不过,缺铁性贫血也不是一夜间发生的,而是长期严重的铁缺乏,才会造成缺铁性贫血。
小儿缺铁性贫血的原因有哪些
宝宝缺铁的原因有几种,包括先天铁(宝宝从母体里获得的)储备不足、膳食中缺铁(如:鱼肉蛋奶豆摄入不足)、持续失血(例如在肠道中)、铁吸收不良等。
如何预防小儿缺铁性贫血
1、如果你的宝宝是早产儿或低体重儿,可以向医生咨询是否需要服用铁补充剂。
2、在宝宝满1周岁前,给他吃母乳或是喝强化铁的配方奶。
3、宝宝开始吃辅食后,给他选择强化铁的米粉,然后逐渐添加富含铁的食物,比如瘦肉、禽类、鱼,以及强化铁的面条、米饭、馒头,还有绿叶蔬菜、蛋黄和豆类。
4、多给宝宝吃富含维生素C的水果和蔬菜,比如猕猴桃、哈密瓜和鳄梨。维生素C有助于人体吸收铁。
小儿缺铁性贫血预防指导
一、做好婴儿喂养指导。
母乳中铁吸收较好,最好使用母乳喂养。如不能用母乳喂养时,采用强化铁配方奶喂养。
1、加用强化铁的饮食。
足月儿从4~6个月开始(不晚于6个月),早产婴及低体重儿从3个月开始,加强饮食中铁的含量。最简单的方法即在奶方中或辅食中加硫酸亚铁,如食用含铁谷类或交替使用硫酸亚铁滴剂。硫酸亚铁滴剂足月儿纯铁用量不超过1mg/kg/日(2.5%FeSO40.2ml/kg/日),早产儿不超过2mg/kg/d。每日最大总剂量为15mg。但在家庭使用最多不超过1个月,以免发生铁中毒。另外,人工喂养儿在6个月以后,喂不加铁的牛奶不可超过750ml。
2、儿童与成人
最好在每斤面粉中加铁13~16mg,同时应注意尽量增加动物饮食。
二、做好健康检查工作,定期进行贫血普查,做到早发现早治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