妊娠期高血压应注意什么
妊娠期高血压应注意什么
妊娠期高血压是产科的常见疾病,约占全部妊娠期疾病的 5% ~ 10%。妊娠期高血压导致孕产妇的死亡率为3.3/10万,占 死亡总数的10.3%,是导致我国孕产妇死亡的第三大原因,仅次 于生产出血和羊水栓塞。妊娠期高血压可引起病人心、脑、肝、肾、血液系统等全身 多个脏器功能的损害,严重者可出现抽搐、昏迷、脑出血、心力衰竭、胎盘早剥和弥漫性血管内凝血等,甚至死亡;可引起胎盘 功能下降,影响胎儿生长发育,使其生长受限,造成胎儿宫内缺 血、缺氧,甚至窘迫、宫内死亡。因此,妊娠期高血压病人,须 注意以下一些问题。(1)掌握高危人群:当孕妇年龄多40岁,有子痫前期病史、 抗磷脂抗体阳性、高血压病史、肾脏病史、子痫前期家族史(母 亲或姐妹),多胎妊娠,首次怀孕、妊娠间隔时间≥10年、孕早 期收缩压身130毫米汞柱或舒张压為80毫米汞柱,孕前血甘油三 酯升高、有心血管疾病家族史、药物滥用(可卡因/甲基苯丙 胺)、辅助生殖技术后妊娠、妊娠滋养细胞疾病、孕期体重过度 增加、子宫动脉血流速度异常,以及孕妇血尿酸升高等等,都属 ...
妊娠期高血压的病理病因
妊娠期高血压疾病主要症状有高血压、蛋白尿、水肿等。妊娠期高血压疾病治疗目的是预防重度子痫前期和子痫的发生,降低母胎围生期病率和死亡率,改善母婴预后。
目前国内外对于妊娠期高血压疾病的分类及诊断已有明确的和被广泛接受的标准。按发病基础、脏器损害程度将妊娠期高血压疾病分为五类,即妊娠期高血压、子痫前期、子痫、慢性高血压伴子痫前期、慢性高血压。
妊娠期高血压是指,妊娠期首次出现高血压,收缩压≥140mmHg和(或)舒张压≥90mmHg,于产后12周内恢复正常。尿蛋白阴性。产后方可确诊。少数妊娠期高血压疾病患者可伴有上腹部不适或血小板减少。
妊娠期高血压疾病发病原因可能涉及母体、胎盘和胎儿等多种因素,包括有滋养细胞侵袭异常、免疫调节功能异常、内皮细胞损伤、遗传因素和营养因素。但是没有任何一种单一因素能够解释所有妊娠期高血压疾病病因和机制。
滋养细胞侵袭异常可能是妊娠期高血压疾病子痫前期发病的重要因素。妊娠期高血压疾病患者滋养细胞侵入螺旋小动脉不全,子宫肌层螺旋小动脉未发生重铸,异常狭窄的螺旋动脉使得胎盘灌注减少和缺氧,最终导致子痫前期的发生。
免疫调节功能异常是妊娠期高血压疾病的另一个重要原因。母体对于父亲来源的胎盘和胎儿抗原的免疫耐受缺失或者失调,是子痫前期病因的重要组成部分。
血管内皮损伤也是妊娠期高血压疾病的一个重要因素。氧化应激、抗血管生成和代谢性因素,以及其他炎症介质可导致血管内皮损伤而引发子痫前期。
遗传因素也是妊娠期高血压疾病发病的因素之一。子痫前期是一种多因素多基因疾病,有家族遗传倾向:患子痫前期的母亲其女儿子痫前期发病率为20-40%;患子痫前期的妇女其姐妹子痫前期发病率为11-37%;双胞胎中患子痫前期的妇女其姐妹子痫前期发病率为22-47%。但至今为止,其遗传模式尚不清楚。
另外,营养因素也是产生妊娠期高血压疾病的因素之一。特别是缺乏维生素C有可能导致子痫发病。妊娠期妇女的血管痉挛、内皮细胞激活、前列腺素、内皮素等都有可能诱发子痫,从而发生妊娠期高血压疾病。妊娠期高血压疾病患者通常凝血状态异常,血液浓缩。
怎样预防妊娠期高血压
妊娠期高血的病因尚不明确,因而不能完全预防其发病,如果做到以下方面,对发现和预防妊娠期高血压有好处:
1.定期到医院做产前保健,注意每次测量体重和血压,化验尿常规,检查有无尿蛋白。
2.控制孕期体重的增长速度,整个孕期体重增长12.5千克左右,体态偏瘦者可增加15千克左右,体态偏胖者只能增加5~10千克。
3.对于前述高危人群,可在医生的指导下口服肠溶阿司匹林50毫克/日。研究者认为口服肠溶阿司匹林组比没有口服肠溶阿司匹林组减少了高血压的发生。
4.注意孕妇的营养均衡,常规补充钙剂,保证蛋白类食物(牛奶、瘦肉和蛋类)的摄取,补充微量元素尤其是维生素E、维生素C、铁剂和钙剂。
5.注意孕期保健,28周以后建议每天中午左侧卧位休息30分钟左右,以利于回心血量增加,减轻下肢水肿。
妊娠期血压高怎么办
妊娠期高血压的治疗目的是控制准妈妈的病情、尽可能地延长孕周、确保孕期母婴安全,使得胎儿出生后能够存活。该病的治疗基本原则采用休息、镇静、对症等处理后,病情可得到控制,若血压升高,可予以降压治疗。
妊娠高血压医学治疗
1、一般治疗
(1)休息:对于轻度的妊娠高血压可住院也可在家治疗。
(2)密切监护母婴状态:应询问准妈妈是否有头痛、视力改变、上腹不适等症状。每日测体重及血压。定时复查尿蛋白、检测血压、胎儿发育情况和胎盘功能。
(3)间断吸氧:可增加血氧含量,改善全身主要脏器和胎盘氧供。
2、降压治疗
目的:预防子痫、心脑血管意外和胎盘早剥等严重母胎并发症。降压过程要平稳,不可波动过大。
目标血压:准妈妈没有并发脏器功能损伤,收缩压应控制在130-155mmHg,舒张压应控制在80-105mmHg。准妈妈并发脏器损伤,收缩压应控制在130-139mmHg,舒张压应控制在80-89mmHg。为保证子宫胎盘血流灌注,血压不能低于130/80mmHg。
3、终止妊娠
妊娠高血压的唯一治疗方法就是产下胎儿。如果胎儿还没到预产期,医生会建议准妈妈卧床休息、健康饮食和服用降压药物。如果准妈妈已接受治疗但情况仍不断恶化,这就可能需要实施早产手术将胎儿娩出来。
妊娠期高血压怎么办
1.滋养细胞侵袭异常
可能是子痫前期发病的重要因素。患者滋养细胞侵入螺旋小动脉不全,子宫肌层螺旋小动脉未发生重铸,异常狭窄的螺旋动脉使得胎盘灌注减少和缺氧,最终导致子痫前期的发生。
2.免疫调节功能异常
母体对于父亲来源的胎盘和胎儿抗原的免疫耐受缺失或者失调,是子痫前期病因的重要组成部分。
如何防治妊娠期高血压
促成妊娠期高血压的因素目前还不明确,不能够完全的预防,但是可以通过以下几点措施降低发病几率或尽早的发现病情。
1、认真做好孕期保健,定期监测血压、体重、尿常规,及时了解自己的身体情况。
2、控制食盐和脂肪的摄取量,每周增重控制在0.5kg左右,食盐限制在3-5克。
3、注重营养均衡搭配,不吃腌制或罐头食品,注意补钙
4、作息规律,多休息。
5、高龄孕妇相对来说患病风险高,超过三十五岁的孕妇要特别注意,保持心情愉快。
妊娠期高血压是比较常见的,你血压稍微偏高,听医生的多注意饮食、多休息不会有什么大问题的,最重要的是要放松心情,不要太紧张太焦虑了。
妊娠高血压胎儿的杀手
在医学逐渐发达的今天,不管是发达国家还是发展中国家,妊娠期高血压疾病仍是导致孕妇及围生儿发病和死亡的主要原因之一,约有15%妊娠的相关死因是妊娠期高血压疾病。
妊娠期高血压疾病,是妊娠期特有的疾病,包括妊娠期高血压、子痫前期、慢性高血压并发子痫前期等,以往一般称为妊娠高血压综合征。小李的病属于慢性高血压并发子痫前期,即在慢性高血压的基础上,孕妇出现蛋白尿、水肿等症状。
血压的高低对孕妇和胎儿具有十分重要的影响。当孕妇血压超过170/110毫米汞柱时,可引起肝肾功能衰竭、脑出血、胎盘早剥等,胎儿可能因胎盘血管收缩,胎盘血流减少而引起窘迫。当血压过低时,由于减少了子宫胎盘的血液灌注,又可影响胎儿的生长发育。因此,如何有效控制血压显得十分重要,尤其是在怀孕以前就已确诊为原发性高血压的患者。
预防妊娠期高血压是孕妇首要任务
预防妊娠期高血压是孕妇首要任务。妊娠期高血压疾病严重威胁母婴健康,是围产儿死亡和孕产妇死亡的主要原因,因此,预防妊娠期高血压就成了所有孕妇必须了解的常识,但由于其病因尚未完全阐明,因此尚缺乏肯定的预防措施。良好的预防措施是减少因妊娠高血压所导致危害孕产妇与胎儿的并发症,甚至降低母亲或胎儿的死亡率的最有效的措施。
用于预防妊娠期高血压疾病的药物旨在纠正一定的异常例如生化失衡、病理生理机制或饮食缺乏,但总的来说评估多种药物的预防效果令人失望。预防妊娠期高血压是孕妇首要任务。药物预防一般有钙、阿司匹林、Vit C或Vit E等,这对预防由一定的。
妊娠期高血压的预防关键在于做好孕期保健工作,加强宣传教育,每次产前检查除应测量血压外,还应测量体重,检查尿中是否出现蛋白,应留清洁中段尿,以免阴道分泌物的污染。对高危人群更应注意,产前检查的次数可适当增加,以便密切注意病情变化. 应保持心情愉快,避免精神刺激与情绪激动;保证充分睡眠和注意休息。 平日卧床时,最好左侧卧位,可使右旋子宫向左方移位,解除对下腔静脉的压迫,使静脉回流增加,进而增加全身血循环、胎盘和肾之血流灌注而使血压下降,并促进排尿。不能抽烟和减少被动吸烟:烟草中的尼古丁会使血管收缩,从而使血压升高。预防妊娠期高血压也需要坚持体育锻炼。不要做动作过猛的低头弯腰、体位变化幅度过大以及用力屏气的动作,以免发生意外。散步、慢跑或长跑、太极拳、气功等使全身肌肉放松,促进血压下降。
预防妊娠期高血压是孕妇首要任务,另外,孕妇合理安排饮食,对预防和控制妊娠高血压的发生、发展非常关键。
高龄怀孕与肥胖是祸首
■ 闻唱
天气寒冷,心脑血管意外就会增多,所以冬季也是准妈妈患妊娠期高血压疾病的高发季节。近来许多医院的妇产科收治患妊娠期高血压的准妈妈明显增多,杭州市三医院妇产科主任林晓冰说,准妈妈的血管和老年人一样脆弱,天气骤冷,情绪不稳定,这些都有可能导致血压大大升高。
“全面二孩”政策放开,很多家庭开始准备生二胎,专家提醒,过了35岁后,发生妊娠期高血压疾病(妊高征)的风险成倍增加,怀孕后一定要严密监测血压。尤其是头胎有妊高征,怀二胎时很有可能会再次发生。
高龄怀孕、肥胖等是妊高症诱因,五成二胎准妈妈是高危产妇
青岛市妇儿医院产科副主任范冬梅介绍,妊娠期高血压疾病包括妊娠期高血压、子痫前期、子痫、慢性高血压并发子痫前期及妊娠合并慢性高血压,其中妊娠期高血压、子痫前期、子痫是妊娠期特有的疾病。这些疾病多发生于妊娠20周以后,以高血压、蛋白尿为主要特征,该病病情发展快,严重威胁母婴健康。
杭州市第一人民医院产科林晓峰主任医师说,妊娠期高血压疾病是威胁孕产妇生命的第二大“杀手”,危险性仅次于产后大出血,而且在临床上十分常见,轻度患者仅有头晕,严重者会出现水肿、头痛、眼花、胸闷、恶心、呕吐,甚至出现“子痫”,表现为抽搐与昏迷等症状。
孕妇尿里有蛋白怎么办
蛋白尿的2种可能
1.假性蛋白尿——留取尿液标本时,不小心污染了尿液
女性生殖系统的解剖原因,尿道短且与阴道比邻,患有生殖道炎症的孕妇,阴道分泌物增多,留取尿液不当时,标本极易被阴道分泌物污染,也可出现蛋白尿而造成误诊。
正确的做法:留取尿液标本时,排掉开始时的小便,留取中间的尿液进行检查。
2. 妊娠期高血压疾病
水肿、蛋白尿、高血压是妊娠期高血压疾病的3大症状。如果在出现水肿或蛋白尿的同时还伴有血压升高,患妊娠期高血压疾病的可能性就很大。
正确的做法:妊娠期高血压疾病是妊娠特有的疾病。我国的发病率为9.4%,而国外报道的发病率为7%~12%。多数仅在妊娠期出现一过性高血压,蛋白尿,在分娩后即会随之消失。
孕期精神紧张易发妊娠期高血压吗
孕期精神过度紧张,或受刺激致使中枢神经功能紊乱的准妈妈,容易好发妊娠期高血压。
此外,寒冷季节或气温变化过大,年轻初孕妇或高龄初孕妇,有慢性高血压、慢性肾炎、糖尿病等病史的孕妇,营养不良、体型矮胖、有高血压家族史等准妈妈,也容易患妊娠期高血压。
产科专家建议,首先要注意孕期的营养与休息;减少脂肪和过多盐的摄入,增加富含蛋白质、维生素、铁、钙和其他微量元素的食品,对预防妊娠期高血压疾病有一定的作用。
此外,妊娠期要保持足够的休息,保持心情愉快,情绪稳定也有助于预防妊娠期高血压疾病的发生与发展。
如属妊娠期高血压疾病的好发对象,经医生预测为妊娠期高血压疾病好发者时,可每日补充钙剂等。
妊娠期高血压应做哪些检查
1。血液检查
(1)正常妊娠期血细胞比容(HCT)<0.35,先兆子痫时可>0.35,提示血液浓缩。
(2)血小板计数<100×109/L,而且随病情加重而呈进行性下降。
(3)重度先兆子痫若尿中大量蛋白丢失,致血浆蛋白低,白蛋白/球蛋白比例倒置。
(4)血中尿酸、肌酐和尿素氮升高提示肾功能受损;谷丙转氨酶(ALT)升高和纤维蛋白原下降提示肝功能受损;心肌酶谱异常表示心脏受累。
(5)重度先兆子痫可出现溶血,表现为红细胞形态改变、血胆红素>20.5μmol/L,而LDH的升高出现最早。若出现DIC,则有相应改变。
(6)对子痫患者应查血、电解质和血气分析,可了解有无电解质代谢紊乱和酸碱平衡失调。
2。尿液检查
根据尿蛋白异常程度来确定病情严重程度。尿比重若>1.020提示有血液浓缩,若固定在1.010左右,表明有肾功能不全。先兆子痫患者尿镜检多为正常,若有多数红细胞和管型,应考虑为急性肾衰竭或肾脏本身有严重疾患。
3。眼底检查
视网膜小动脉可以反映全身脏器小动脉的情况。视网膜动静脉管径比正常为2∶3,妊高征时为1∶2,甚至1∶4。严重者伴视网膜水肿、渗出和出血,甚至视网膜剥脱。
4。心脑监测
对重度先兆子痫、子痫患者做心电图和脑电图检查,可及时发现心、脑异常。对可疑有颅内出血或脑栓塞者,应作CT(或MRI)检查有助于早期诊断。
5.B型超声检查
定期B型超声检查观察胎儿生长发育,可及时发现FGR,并可了解羊水量和胎盘成熟度。羊水量减少,如羊水指数(AFI)≤5cm,胎儿发育小于孕周,子宫动脉、脐动脉血流高阻,均提示胎儿缺氧,应积极处理。
6。胎心监护
自孕32周后应每周行胎心监护,了解胎儿情况。若无激惹试验(non-stress test,NST)或缩宫素激惹试验(oxytocin challenge test,OCT)结果可疑者应于3天内重复试验。
临产患者,若宫缩应激试验(contraction stress test,CST)异常,提示胎儿缺氧,对产程中宫缩不耐受,应及时作剖宫产终止妊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