养生健康

胰岛素使用注意事项

胰岛素使用注意事项

胰岛素使用注意事项

1、胰岛素过量可使血糖过低。其症状视血糖降低的程度和速度而定,可出现饥饿感、精神不安、脉搏加快、瞳孔散大、焦虑、头晕、共济失调、震颤、昏迷,甚至惊厥。必须及时给予食用糖类。注意必须将低血糖性昏迷与严重酮体血症相鉴别。有时在低血糖后可出现反跳性高血糖,即Somogyi反应。若睡前尿糖阴性,而次晨尿糖强阳性,参考使用胰岛素剂量,应想到夜间可能有低血糖症,此时应试行减少胰岛素剂量,切勿再加大胰岛素剂量。

2、为了防止血糖突然下降,来不及呼救而失去知觉,应给每一病人随身记有病情及用胰岛素情况的卡片,以便不失时机及时抢救处理。

3、注射部位可有皮肤发红、皮下结节和皮下脂肪萎缩等局部反应。故需经常更换注射部位。

4、少数可发生荨麻疹等,偶有过敏性休克。

5、极少数病人可产生胰岛素耐受性:即在没有酮症酸中毒的情况下,每日胰岛素需用量高于200单位。其主要原因可能为感染、使用皮质激素或体内存在有胰岛素抗体,能和胰岛素结合。此时可更换用不同动物种属的制剂或加服口服降血糖药。

6、低血糖、肝硬变、溶血性黄疸、胰腺炎、肾炎等病人忌用。

使用胰岛素笔式注射器的注意事项 使用胰岛素笔有哪些注意事项

胰岛素笔是一种设计得像笔一样的注射装置,把相应的胰岛素注射液笔芯放入其中,糖尿病患者就会很方便地自己注射胰岛素,针头须每次更换新的,用完就扔,笔可以反复使用,直到胰岛素用尽,更换新的笔芯,继续使用。与早年间使用的注射器相比,胰岛素笔要方便很多,其设计也不断改进,愈来愈方便糖尿病患者的使用。

虽然胰岛素笔设计得越来越好,但是切记有一点最重要,胰岛素笔设计的一个基本原则是绝对不能多人共用,必须专人专用。

因为在用胰岛素笔注射胰岛素的时候,血液可以返流进入胰岛素注射液笔芯,如果返流的血液携带着类似乙肝、丙肝、艾滋病等可以经由血液传播的病原体,另一位共用这支胰岛素笔的患者就面临感染疾病的风险,单单更换针头不足以防止发生这种事情。

所有使用胰岛素笔的患者均应牢牢记住以下4点:

1.虽然胰岛素笔内的胰岛素可以供多次注射使用,但是仅限于供一个人使用,任何时候不能与人共用。即使更换了针头,仍然不可以共用。

2.为了确保胰岛素笔专人专用,必要时可在胰岛素笔上清楚地标上自己的姓名或者其他可供明确辨认的标志,以免自己的胰岛素笔与他人混用,但是需要注意的是不要遮挡胰岛素笔上的类似剂量和药品名称等重要信息。例如糖尿病患者住院期间可能多位患者的胰岛素笔均同时存放在护士哪里,做好标志以示区分就显得十分必要且重要。

3.胰岛素笔的针头只能使用1次,用后即丢弃。医疗垃圾要收集在专用的容器中,如果糖尿病患者家中没有专门收集医疗垃圾的医用垃圾筒,患者可将医疗垃圾放在矿泉水瓶子中,拧上盖,单独放在一处,等去医院就诊时交给医护人员处理。下次注射胰岛素时安装新的针头。

4.一旦不慎用了他人用过的胰岛素笔,就需要注意观察,择期抽血化验,看看是否感染了乙肝、丙肝或艾滋病等可以经血液传播的疾病。

综上所述,胰岛素笔要专人专用,不慎有过共用胰岛素笔经历的人也不要过分紧张,坦然而科学地对待,定期查体,防患于未然最重要。


注射胰岛素的副作用 胰岛素水肿

大剂量的胰岛素注射偶尔可以一起拿周围组织水肿,特别是在代谢控制较差的患者迅速得到纠正之时。胰岛素浮肿多见于面部,亦可发生与四肢,严重时可出现腹水。一般可以自行缓解,必要时需要进行药物治疗。


胰岛素对人体有什么危害

胰岛素是人体内唯一降低血糖的激素,对于因病情需要使用胰岛素治疗的糖尿病病人,在使用不当的情况下,它可能会发生一些副作用,可能发生的副作用主要有:

1、低血糖反应。一般都是由于胰岛素用量相对过大所致。为了避免在使用胰岛素的过程中出现低血糖反应,必须从小剂量开始使用,密切的监测血糖,逐渐调整胰岛素的用量,使胰岛素的用量逐渐的达到既能将血糖控制满意,又不至于出现低血糖的合适剂量。

此类病人要随身携带糖果、饼干等食品,以便在出现低血糖反应时能及时进行自我救治。

2、体重增加。这也是胰岛素常见的副作用。胰岛素可以促进体内蛋白质和脂肪的合成,如果糖尿病病人采取胰岛素治疗后不进行饮食控制,摄入热量过多,则造成体重的逐渐增加。

所以进行胰岛素治疗的糖尿病病人仍然需要控制饮食,避免体重逐渐增加,胰岛素用量因此也要逐渐增加,形成恶性循环。

3、屈光不正。主要出现在胰岛素使用初期,且在胰岛素使用之前血糖水平较高的糖尿病病人。这种副作用是暂时性的,随着胰岛素使用时间的延长,血糖控制平稳后,这种副作用就会逐渐消失。

4、水肿。胰岛素轻微的造成体内水钠潴留的副作用,一部分病人注射胰岛素后可出现轻度的颜面和肢体的水肿。

5、过敏反应。见于部分使用动物胰岛素的病人,分为局部与全身过敏。局部过敏仅为注射部位及周围出现斑丘疹瘙痒。全身过敏可引起寻麻疹,极少数严重者可出现过敏性休克。

6、注射部位皮下脂肪萎缩。见于长期使用动物胰岛素的病人,如果使用动物胰岛素的病人长期在一个部位注射更易出现。

7、胰岛素抗药性。见于使用动物胰岛素的病人,由于体内产生了对抗胰岛素的抗体,使注射的胰岛素作用效力下降。一般当糖尿病病人每日胰岛素用量超过100单位时就需要考虑发生了胰岛素抗药性。如果改用人胰岛素则可克服胰岛素抗药性的问题。

胰岛素的正确使用方法

一、注射前的准备

1、准备酒精棉球、胰岛素专用注射器和胰岛素,胰岛素专用注射器在针筒上直接标有胰岛素的计量单位(u)。胰岛素的温度应当达到室温。胰岛素如果被冷藏保存,应当提前取出,放在室温下;

2、检查胰岛素的有效期;

3、核对胰岛素的种类:根据来源可分为动物胰岛素和人胰岛素。根据作用时间分为:短效、中效、长效、预混胰岛素。预混胰岛素是将短效和中效胰岛素按不同比例混合而成;

4、仔细检查胰岛素的外观:短效胰岛素为无色透明液体,若有沉淀、变色时不要使用;中效、长效胰岛素和预混胰岛素为均匀的混浊悬液,若轻轻摇晃后瓶底有沉淀物,液体内有小块状悬浮物,瓶壁有冰霜样的物体黏附时不要使用,药瓶有破损不要使用;

5、明确注射胰岛素的剂量:注射前一定要明确应该注射多少单位胰岛素,以免因为抽吸剂量错误导致低血糖或高血糖;

6、洗净双手;

7、中、长效胰岛素和预混胰岛素使用前应当将药物在手掌上轻轻滚动数次,使药物混合均匀。

二、注射的时间一般在餐前15~30分钟皮下注射。必须注意,一定要在准备好食物之后再注射胰岛素,避免因进食不及时而出现低血糖反应。

三、注射的部位常用的注射部位有

上臂前外侧部、大腿前外侧部、臀部和腹部(离脐2cm外的区域)。胰岛素注入的部位不同,吸收的速度也不同,由快到慢依次为:腹部、上臂、大腿、臀部。局部运动可加快吸收。如果要参加锻炼,应避免在上臂和大腿上注射,以免因活动肢体,加速对胰岛素的吸收,导致运动后低血糖。洗热水澡或按摩可以使胰岛素在注射后很快起效。如果吃饭时间提前,则选腹部注射胰岛素;如果推迟,可选臀部注射。不要在痣、瘢痕组织和皮肤隆起处注射,以免因胰岛素不易通过变厚的组织而影响疗效。

四、注射部位的轮换注射部位轮换有助于防止异常细胞的生长和脂肪的沉积,可避免皮下脂肪萎缩或皮下脂肪增厚,有利于胰岛素的吸收。把每个注射部位分为面积2cm×2cm的注射区,每次注射选择一个注射区,两次注射点间隔2cm。每次注射部位都应轮换,而不应在一个注射区连续几次注射。注射部位的轮换可按以下原则:选左右对称的部位注射,并左右对称轮换,待轮完,换另外一个左右对称的部位。同一注射部位内注射区的轮换要有规律,以免混淆。

五、胰岛素的抽取用酒精棉球消毒胰岛素瓶的橡皮塞,如果启用新瓶,将橡皮塞上的保护层去掉,但千万不可将橡皮塞打开。

去掉注射器针头的针帽,轻拉针芯,让针芯的黑标志达所需注射的胰岛素的刻度,使空气抽吸入针筒。针头插入胰岛素瓶内并确定针头在瓶内,轻压针芯将空气推进瓶内。这样可以避免药瓶中出现真空。

将瓶底向上针筒在下,针头在瓶内胰岛素液面下,左手拿瓶右手拿注射器,轻拉针芯,抽取比所需剂量多2单位的胰岛素。检查注射器中有无气泡,如果没有,将针芯上推至所需剂量即可。如果注射器中有气泡,应将针管直立(针头朝上),用食指轻轻弹注射器上端使气泡升至最顶部,并上推针芯至所需刻度的位置,将气泡和多余的胰岛素一起排出。

六、胰岛素的混合有时需将短效胰岛素和中效或长效胰岛素混合使用,一定要先抽短效胰岛素,后抽中效或长效胰岛素。如果违反了这个原则,就可能使中效或长效胰岛素进入短效胰岛素药瓶,从而导致整瓶短效胰岛素的性质发生改变。步骤是先将针头插入中效或长效胰岛素瓶内,注入相当于所需胰岛素用量的空气后拔针,注意此时针头不能接触胰岛素药液。然后按上述胰岛素抽取的步骤抽取准确量的短效胰岛素,拔除针头。轻晃中效或长效胰岛素瓶将其混匀,瓶口向下,插入已抽取短效胰岛素的注射器针头,轻拉针芯,即可见胰岛素进入针管内,直至所需刻度后,拔出注射器。

七、注射方法选择注射部位,用酒精棉球消毒注射部位皮肤。注射时用一只手轻轻捏起注射部位2~3厘米宽的皮肤,并引起轻微疼痛,另一手握胰岛素注射器,将针头以45°~90°角快速刺入注射部位,推注药液,然后放松提起的皮肤。体瘦者和儿童以45°角进针注射,体胖者以90°角注射。注射后迅速拔出针头,拔针时不能改变方向,用干净棉球压迫注射部位5~8秒,但不要揉。整个注射过程,保持肌肉放松。

八、注射器的重复使用胰岛素专用注射器,重复使用会使针头出现毛刺、倒钩,增加注射时的疼痛,所以最好不要重复使用。如经济条件差可重复使用,但必须注意以下几点:①只能本人重复使用。②注射器在不使用时一定要盖上针帽。③除了干净的皮肤及胰岛素瓶塞外,不要让针头接触任何其他物品,否则需更换。④针头弯了或钝了后不应再用。⑤不要用酒精擦拭针头。⑥尽量减少重复使用次数,反复使用不要超过10次或3天。

九、减轻注射时疼痛的技巧

1、胰岛素需放至室温下;

2、待消毒皮肤的酒精挥发;

3、注射器中无气泡;

4、进针要快;

2型糖尿病的控制与治疗

糖尿病日常生活目标

●短期问题,如防止血糖过低或过高。

●长期的健康问题,如防止心脏病、神经损害、肾病、眼病。

●健康的生活方式并且坚持你的兴趣,如锻炼、工作和社交。

食物和体育锻炼

对很多人来说,治疗2型糖尿病就是健康合理的膳食和运动。很多2型糖尿病患者都会被建议控制饮食、减体重,减少胰岛素抵抗。保持一个健康的体重指数就可以很好地控制2型糖尿病的进展。

2型糖尿病用药及胰岛素使用指导

●一般来说,糖尿病口服药是为糖尿病患者开具的处方药。

●不是每一个糖尿病患者都需要药物治疗,这些药物更多的是给患病时间长、血糖水平居高不下的患者使用的。

●药物对于那些饮食健康和能够分泌胰岛素的患者效果更理想。

●向医生咨询胰岛素使用说明、注射方式和使用计划。

口服胰岛素

对于初患糖尿病的患者,口服胰岛素降糖无疑是首选,但口服胰岛素并不是完全安全有效的,并不是人人都能适应胰岛素。下面由专家来简单谈谈口服胰岛素的缺点,希望广大患者趋避来调整治疗糖尿病的方法。

1、低血糖反应。一般都是由于胰岛素用量相对过大所致。为了避免在使用胰岛素的过程中出现低血糖反应,必须从小剂量开始使用,密切的监测血糖,逐渐调整胰岛素的用量,使胰岛素的用量逐渐的达到既能将血糖控制满意,又不至于出现低血糖的合适剂量。

2、体重增加。这也是胰岛素常见的副作用。胰岛素可以促进体内蛋白质和脂肪的合成,如果糖尿病病人采取胰岛素治疗后不进行饮食控制,摄入热量过多,则造成体重的逐渐增加。

3、屈光不正。主要出现在胰岛素使用初期,且在胰岛素使用之前血糖水平较高的糖尿病病人。这种副作用是暂时性的,随着胰岛素使用时间的延长,血糖控制平稳后,这种副作用就会逐渐消失。

4、水肿。胰岛素轻微的造成体内水钠潴留的副作用,一部分病人注射胰岛素后可出现轻度的颜面和肢体的水肿。

5、过敏反应。见于部分使用动物胰岛素的病人,分为局部与全身过敏。局部过敏仅为注射部位及周围出现斑丘疹瘙痒。全身过敏可引起寻麻疹,极少数严重者可出现过敏性休克。

6、注射部位皮下脂肪萎缩。见于长期使用动物胰岛素的病人,如果使用动物胰岛素的病人长期在一个部位注射更易出现。

7、胰岛素抗药性。见于使用动物胰岛素的病人,由于体内产生了对抗胰岛素的抗体,使注射的胰岛素作用效力下降。一般当糖尿病病人每日胰岛素用量超过100单位时就需要考虑发生了胰岛素抗药性。如果改用人胰岛素则可克服胰岛素抗药性的问题。

故选用安全有效的治疗方法显得尤为重要!

国内外有关胰岛素口服制剂的报道虽已很多,但至今尚未见到实际应用在糖尿病治疗的临床报告,其主要因为是胰岛素的生物利用度低,制剂的质量标准及稳定性问题尚未解决。

综合国内外研究现状:要提高胰岛素口服给药的体内吸收,需加入吸收促进剂、蛋白酶抑制剂以及选择适当的载体材料,此外,如能解决口服胰岛素制剂在胃肠道的活性稳定性问题,将是胰岛素非注射给药剂型研究的重大突破。

胰岛素该打则打

糖尿病是一种既常见危害性又极大的疾病,它的危害表现在长期高血糖会引起各种慢性并发症。如果想要严格控制住血糖,注射胰岛素是一种有效的方法。专家表明在治疗糖尿病期间,胰岛素该打则打。

以胰岛素使用为例,我国很多糖尿病患者对胰岛素的使用存在严重误区。很多该用胰岛素治疗的糖尿病患者拒绝使用,很多患者认为,“打上胰岛素就撤不下来了”,“打胰岛素会使Ⅱ型糖尿病变成Ⅰ型,会产生依赖”,“打胰岛素会上瘾”……这些都是错误的认识。

当医生建议Ⅱ型糖尿病患者使用胰岛素注射治疗时,患者应积极配合医生的治疗方案,不必担心打了胰岛素就会转变成Ⅰ型糖尿病。

这是因为,临床上有很多Ⅱ型糖尿病患者,在节制饮食及口服降糖药后仍不能控制血糖,改用胰岛素治疗后血糖得到有效控制,减少了并发症的发生。

另外有些病人,处于感染、急性心脑血管意外等状态时,短期应用胰岛素治疗后,不但糖尿病迅速得到控制,并且加速了病灶或伤口的愈合,促进肝功能的恢复。等这些并发症完全好转,仍可撤掉胰岛素重新改用口服降糖药物。

通过上述内容大家可以知道,控制血糖治疗糖尿病胰岛素该打则打。

使用胰岛素的几个常见误区

1、“胰岛素要到糖尿病最后阶段才用”:这是另外一个极端错误的传言!一些病人要等到所有药物失效、并发症发展到最晚期才用,其实已经为时已晚,因为此时并发症都已不可逆转,生活质量很差,同时胰岛功能很差,胰岛素治疗效果亦不佳。

2、“打胰岛素太复杂、太麻烦了”:其实不是这样。现在注射胰岛素使用专门设计的胰岛素笔进行操作,非常简单,护士会几分钟内教会你,80岁的老太太也能轻松自己注射,同时携带方便,几秒钟完成注射,和吃药比并不麻烦。

使用胰岛素笔的注意事项:

1、注射时间

首先注射前要确定吃饭时间,确保在吃饭前30~45分钟注射。准备好酒精棉球、针头、胰岛素笔和胰岛素,注意胰岛素笔和胰岛素一定要是同一厂家的产品,以免不匹配。再次核对胰岛素的剂量。仔细检查胰岛素的外观,中效、长效胰岛素或者预混50/50、70/30胰岛素均为均匀的混悬液,轻轻摇晃后呈牛奶状。如果轻轻摇晃后,瓶底有沉淀物,或者有一层冰霜样的物体黏附在瓶壁上,则药物不能再使用。

2、注射区域

常用的胰岛素注射部位包括上臂外侧、腹部、大腿外侧、臀部。以2平方厘米为一个注射区,而每一个注射部位可分为若干个注射区,注射区的意思是每次注射应在一区域。每次注射部位都应轮换,而不应在一个注射区几次注射。腹部是胰岛素注射优先选择的部位,腹部的胰岛素吸收率能达到100%,吸收速度较快且皮下组织较肥厚,可减少注射至肌肉层的风险,最容易进行自我注射。

3、保存

注射完毕后应套上内针帽,旋下针头,将废弃针头丢弃,戴回笔帽。同时要注意胰岛素的保存,一般来说,未开启的胰岛素笔芯可储存在2℃—8℃环境下(冰箱内),开启后装入胰岛素笔内的笔芯在室温下(<;25℃)可保存1个月左右。患者要特别注意胰岛素笔芯不能冰冻,也不能暴露在阳光下。

4、胰岛素笔的排气

新换上的笔芯,由于推进螺旋与笔芯尾端接触不紧密,如果不排气则注射剂量不足。方法是笔尖向上,转动计量环1~2个单位,推键一次,如此反复,至笔尖有液体流出。换新针头后也应排气。

5、胰岛素笔针头可使用多次

我们的经验是一个针头可使用多次,只要不折不堵就可以用(限单个患者自用)。但反复使用易出现液体外流、注射时疼痛、针头堵塞等现象影响用药效果,甚至损坏胰岛素笔,因此建议患者针头不宜使用次数过多,应适时更换。

6、胰岛素笔针头不用酒精消毒

因针头本身有一层硅保护膜,注射时能减轻疼痛,用过一段时间以后更换新针头即可。如果用酒精消毒针头,注射时反而产生疼痛感,且针头本身是无菌的,消毒无异于画蛇添足。注射时要注意皮肤消毒,酒精挥发干后再注射胰岛素。

胰岛素笔的使用方法是什么

检查与安装

安装前应仔细检查笔芯是否完好,有无裂缝;笔芯中药液的颜色、性状有无异常,有无絮状物或结晶沉淀;笔芯是否过了有效期。确定无误后,扭开笔芯架,装入笔芯,用75%酒精消毒笔芯前端橡皮膜,取出针头,打开包装,顺时针旋紧针头,安装完毕。注射时摘去针头保护帽即可。

排气

新换上的笔芯,由于驱动杆与笔芯的尾端接触不够紧密,若不排气就注射,注射的剂量就会少4~6单位。将笔垂直竖起,使笔芯中的气泡聚集在上部,把剂量调节旋钮拨至“2单位”处,之后再按压注射键使之归零,如有一滴胰岛素从针头溢出,即表示驱动杆已与笔芯完全接触且笔芯内气泡已彻底排尽。如果没有药液排出,重复进行此操作,直至排出一滴胰岛素为止。注意:每次安装新笔芯和针头时都要进行本操作。

注射方法

每次注射前先检查确认有足够剂量的胰岛素后,旋转剂量调节旋钮,调至所需注射单位数。如所注射的胰岛素为混悬液(如中效胰岛素或预混胰岛素),应将胰岛素笔上下颠倒1O次左右,直到药液成为均匀白色混悬液时为止,以防药液浓度不均匀导致血糖控制不良。速效胰岛素(如诺和锐)、短效胰岛素(如诺和灵R)及甘精胰岛素(来得时)均是澄清的溶液,可以直接注射。

具体注射方法:注射部位常规消毒,左手捏起注射部位的皮肤,右手握笔按45度角(瘦人)或垂直(胖人)快速进针,右拇指按压注射键缓慢匀速推注药液,注射完毕后针头在皮下停留6秒钟,再顺着进针方向快速拔出针头,用干棉签按压针眼处3O秒钟。盖上针头帽,注射结束。

以上就是胰岛素笔的使用方法,正确的步骤应该是检查安装,排气,注射等到,当然这个不重视遵循着一定的科学依据的,以上的方法您掌握了吗?在使用的过程中,一定要遵循以上的步骤,这样才是最为科学有效的方法。

胰岛素泵的使用方法有哪些

胰岛素泵模拟人体胰岛β细胞的生理分泌功能,24小时连续动态补充胰岛素。输注方式分为基础量和餐前量。

基础量:指模拟人体基础胰岛素的分泌规律,24小时持续微量输注的胰岛素量。其主要用于控制夜间、空腹及餐前血糖。

餐前量:指模拟人体用餐后快速分泌的胰岛素量。其主要用于控制餐后2小时血糖。

胰岛素泵的适用范围

1型糖尿病

2型糖尿病:

脆性、难治性糖尿病

合并糖尿病急、慢性并发症

生活不规律的糖尿病患者

围手术期的糖尿病患者

围产期的糖尿病患者

短效和超短效胰岛素的比较

初用胰岛素患者的剂量估计

病情轻,血糖基本保持正常,胰岛素用量一般为0.2-0.4单位/ kg/日。

病情稍重,血糖较高,胰岛素用量一般为0.5-0.8单位/ kg/日。

病情严重,血糖长期处于高水平状态,胰岛素用量一般为0.8单位/ kg/日以上。

以上就是胰岛素泵的使用方法,只有正确合理的使用方式,才能够刺激胰岛素的分泌,才能够治疗疾病,错误的使用方法,反而会给身体造成一定的损伤,最后祝愿大家都能拥有一个健康的身体。

相关推荐

胰岛素的十大副作用

一号拦路虎:疼痛从未注射过胰岛素的患者朋友,可能一想到那明晃晃的针头,就开始紧张、腿肚子发软了。注射胰岛素会产生疼痛感吗?答案是肯定的,但是,您如果询问一百个注射过胰岛素的病友,恐怕有九十九个都会告诉您:注射胰岛素的疼痛感非常轻微!由于胰岛素针比其他注射针细小得多,因此一般在正常情况下,其疼痛感也比其他药物注射或疫苗接种轻微得多。当然,凡事都有万一,假如出现疼痛特别明显的情况,有可能是进针时碰到皮

胰岛素如何保存 未开封胰岛素的保存

按照说明书要求,未开封的胰岛素一般都是要求2℃~8℃冰箱保持,直到有效期前,且放置的位置不要靠近冷冻室,胰岛素需保持其有效的生物效应。

胰岛素会把糖尿病人打胖

胰岛素是调节人体能量储备的重要激素,它可通过增加脂肪酸转运,促进脂肪细胞内中性脂肪合成并抑制其分解,促进葡萄糖摄取及肌肉、肝脏的糖原合成,使肌肉、肝脏蛋白质合成增加,如此,引起脂肪沉积,从而导致肥胖。不过,并非打胰岛素就一定会致胖,关键要看胰岛素使用是否合理,以及饮食运动的控制情况。有些患者可能打胰岛素的剂量过大,容易出现低血糖,饿感增加就会导致了进食增多;另外,也有一些患者在打胰岛素后,饮食控制

胰岛素的临床应用

可按患者尿糖多少确定剂量,一般24小时尿中每2~4g糖需注射1个单位。中型糖尿病病人,每日需要量为5~40单位,于每次餐前30分钟注射(以免给药后发生血糖过低症)较重患者用量在40单位以上。对糖尿病性昏迷,用量在100单位左右,与葡萄糖(50~100g)一同静脉注射。此外,小量(5~10单位)尚可用于营养不良、消瘦、顽固性妊娠呕吐、肝硬化初期(同时注射葡萄糖)。

长期打胰岛素有危害吗 胰岛素水肿

对于糖尿病患者,尤其是糖尿病病情还未得到有效控制的患者,由于自身体内的失水、失钠、细胞外液减少。一旦患者开始使用胰岛素进行治疗,患者会在血糖控制后的4~6天内,出现体内水钠潴留的现象,造成四肢水肿的现象。

胰岛素的用法用量技巧

胰岛素除降低血糖作用外,尚有抗炎、抗氧化、抗动脉硬化等作用,但是在并发症出现前应用才可收到疗效。基于这种观点,应早用胰岛素。特别是遇到急性感染性并发症时,胰岛素可以控制其发展,缩短病期,减少痛苦。怎样使用胰岛素才是对患者最好的呢?早用比晚用好早用胰岛素可以纠正体内胰岛素的不足,降低高血糖对胰岛细胞的毒性作用,改善内源性胰岛素的分泌,提高胰岛素的敏感性,使已经受损的胰岛细胞得到休息,残存的胰岛功能得

长期打胰岛素有危害吗 胰岛素过敏

胰岛素过敏往往是因为注射了非纯化胰岛素或动物胰岛素导致的。胰岛素过敏分为局部过敏与全身过敏。局部过敏表现为注射部位及其周围出现斑丘疹瘙痒。全身过敏可能会出现荨麻疹、过敏性紫癜,甚至部分患者会出现休克的现象。

糖尿病患者使用胰岛素注意事项

(一)胰岛素制剂学会正确使用便携血糖计按起效作用快慢和维持作用时间胰岛素制剂可分为三类。①速(短)效胰岛素制剂:有普通胰岛素和半慢胰岛素锌混悬液。该类胰岛素发生作用快但持续时间短。胰岛素是惟一可经静脉注射的胰岛素,可用于抢救糖尿病酮症酸中毒。②中效胰岛素制剂:有低精蛋白锌胰岛素和慢胰岛素锌混悬液。③长效胰岛素制剂:有精蛋白锌胰岛素注射液、特慢胰岛素锌混悬液和长效胰岛素类似物。(四)胰岛素制剂使用

长期打胰岛素的危害有哪些

一:胰岛素过敏胰岛素过敏症状大致上分为局部和全身两方面:局部过敏反应一般在注射后2~12小时发生,为注射部位局部出现的红肿、瘙痒、水疱、硬结等,一般持续2小时后逐渐消退。全身过敏反应可表现为面部和口腔黏膜水肿、呼吸困难、哮喘,重者可发生休克。二:低血糖应用胰岛素治疗的糖尿病患者出现低血糖是很常见的,尤其在餐前和夜间,但胰岛素治疗导致的低血糖与口服降血糖药物相比常比较轻,危害性较小。但是胰岛素引起的

为何胰岛素高还注射胰岛素

我是一位2型糖尿病患者,患病已经9年了。在近两年的检查中发现,胰岛素和C肽一直比较高,血糖不稳定,餐前约8mmol/L左右,餐后一般为11~12mmol/L左右。医生要求我注射胰岛素配合使用迪氏糖锭(二甲双胍类)。我疑惑的是,我体内胰岛素已经过高,为什么还需要补充胰岛素呢?河南中医学院一附院内分泌科副主任医师许莉军:您患糖尿病的病史较长,因此会伴有一定程度的胰腺β细胞受损,由于胰岛素抵抗的原因,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