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宝宝经常小儿口疮
为什么宝宝经常小儿口疮
1、长期便秘
慢性便秘不能排除体内毒素,可引起口腔溃疡,那么这样的情况下,必须首先摆脱便秘。
2、缺乏维生素
经常口腔溃疡的小孩,在饮食上大多喜欢吃肉,不喜欢吃蔬菜,水果,甚至有些孩子都舍不得吃,蔬菜和水果中的维生素最大的,纯天然的肉类,使婴儿体内缺乏这种维生素,这是口腔病变的直接后果。
3、免疫力低下
宝宝免疫力是很自然的,当孩子长大也增强免疫力,免疫力会增加,那么口腔病变的情况下,也将所需的内存。隐私父母抚养这个孩子,值得我们关注的,因为当机体免疫力降低,使细菌和病毒会侵犯孩子的身体,导致一些疾病。
4、过度劳累
家长拿自己的孩子了乐趣或旅行,那里是没有休息,学校的儿童和青少年,因为授权机构的压力,可能会导致,复发性口腔溃疡积劳成疾,一些环境失衡导致体内,体内环境的失衡等于病毒,和细菌的攻击机会出现,明显的症状。
5、病毒和细菌的侵袭
现在是一个流行的病毒体宝宝后,会有口腔溃疡,事实上,如果不带控制下这种病毒,我们常常说,在脚和嘴,通常在患儿手,脚和口病是也只需,一开始剂量口腔溃疡,几天后发病的手,和脚的小水疱出现。口蹄疫的季节期间,一定要注意对孩子的个人卫生,并采取预防措施。
小儿出现鹅口疮的原因
一、小儿原因:
1、身体抵抗力还不够强大。新生宝宝的口腔黏膜娇嫩,抵抗力弱,稍有擦损,都会使病菌有机可乘,侵入宝宝的伤口继发感染。
2、盲目用药。现代医学证实,婴幼儿患鹅口疮还与长期、盲目使用广谱抗生素、类固醇药物有关,造成婴幼儿体内正常菌群的紊乱。
二、卫生习惯原因:
1、乳头不洁或喂养者的手指伸入小儿口腔内导致感染。妈妈的内衣、手部的触摸、毛巾等等都会是造成妈妈乳头不洁的根源。而用手指触摸宝宝的口腔,则会将致病菌直接带入小儿口腔,导致鹅口疮的发生。
2、带菌的医护人员或卫生条件不达标的育婴室,都有可能造成宝宝感染致病菌。
3、忽略用品的清洁消毒。玩具、毛巾、奶瓶、奶嘴、尿布……这些和宝宝时刻亲密接触的物品,如果没有做到及时的清洁和消毒,就有可能成为病菌的传播源。
4、忽略宝宝的口腔清洁。宝宝喝完奶后,须做口腔清洁的工作。否则存留在宝宝口腔内的奶汁也会因长时间变质导致病菌滋生。
新生儿不好好吃奶是否与胎火有关
小儿生后吃奶不好的原因很多,常见的如环境温度过低或过高,婴儿口腔长“马牙”,嘴里长鹅口疮,或新生儿有感染性疾病等。
新生儿要求一定的温度,体重越小要求环境温度越要比正常高些。如室温太低或太高时,新生儿首先表现为不吃奶,随后就会出现更严重的病症。
“马牙”是长在新生儿齿龈上的白色小的颗粒状物,硬得像牙齿一样,所以俗称“马牙”。其实,这是在胚胎发育过程中由一些上皮细胞堆积而成的,它们就长在牙黏膜的表面,可以自动脱落。有些长马牙的小儿表现吃奶差些,但不需要任何治疗。
鹅口疮,是长在新生儿口腔黏膜上的白点状或片状的膜样物,它是一种霉菌感染,多发生在人工喂养的小儿。
小儿口臭或是消化不良
有些妈妈在亲吻宝宝的时候发现,宝宝小小年纪就有口臭了,怀疑是否得了什么病了?其实,虽说小儿口臭的原因有很多种,家长一定要找对原因,针对性的采取防治措施。小儿口臭的主要原因:一、唾液减少平时宝宝喝水少,再加上随着年龄增长或疾病因素,唾液流速下降,如果口腔中的水和唾液减少,口腔干燥,细菌分解释放、挥发性产物增多,口腔就会发生臭味。二、口腔不洁没有给宝宝建立漱口、刷牙的良好习惯、或者宝宝有龋齿了 ,才会经常发生口臭。其原因是口腔内有积奶或积存的食物残渣未能及时洗净,或塞于牙间隙和龋洞中的食物发酵腐败,从而发出异味或臭味。三、消化不良当孩子吃零食过多、饮食不节时,加重了胃肠负担,损伤了脾胃,造成胃肠道疾病以及消化功能紊乱和消化不良的情况时,孩子就会表现出厌食 、口臭 、便秘等症状。小儿口臭的防治措施:根据这些原因,应有针对性地采取以下防治措施:1.培养孩子从小重视口腔卫生的习惯。做到饭后漱口、早晚刷牙。2.饮食要有规律。多吃蔬菜水果,粗细搭配,不挑食、不偏食、不暴饮暴食。3.防止消化不良。当出现消化不良时,可适当服用一些助消化和胃肠动力药。4.注意预防并及时治疗龋齿及排列不齐。少吃甜食,特别是睡前不吃甜食。5.用中药芦根、薄荷、藿香煎液;或1%的双氧水、2%的苏打水、2%的硼酸水等,选择其中一种含漱,可减轻口臭。6.每半年进行一次口腔检查。
生桑皮汁提取功效
【药用部位】为桑科植物桑树皮中的白色液汁。植物形态详"桑叶"条。【功能主治】治小儿口疮,外伤出血。
①《本草图经》:"主小儿口疮,敷之。涂金刃所伤燥痛,更剥白皮裹之,令汁得入疮中。冬月用根皮。"
②《本草蒙筌》:"点唇裂。釜中煎如糖赤,推老痰宿血。"
③《纲目》:"涂蛇、蜈蚣、蜘蛛伤。"
④《玉楸药解》:"灭黑痣恶肉,敷金疮,化积块。"【用法与用量】外用:涂搽。内服:开水冲。【选方】①治小儿鹅口:桑白皮汁和胡粉敷之。(《子母秘录》)
②治口及舌上生疮,烂:斫桑树取白汁涂之。(《圣惠方》)
儿童口腔溃疡的危害有哪些
1、手足口病
专家提出,手足口病也有与疱疹性口炎相类似的症状,好发于5岁以下幼儿,具有流行性。患病后口腔损害遍布于唇,颊、舌、腭等处,为很多小水疱,极易破裂,破后形成多个小溃疡,除口腔部位外,在手掌、足底、臀部皮肤上亦可出现分散的小水疱,所以称之为手足口病。
2、口疮
专家提出,口疮在小儿口腔疾病中比较常见,但是病因不一。有的是因为口腔黏膜有不明显的伤口造成的,有的是因为压力过大造成的,还有的是因为食物中缺少维生素B。初期口腔黏膜会有灼烧感,接着会发红,并形成许多小溃疡,相当疼痛。常见部位在舌侧黏膜、口腔底部和舌头部位。
3、外伤
专家提出,外伤是造成小儿口腔溃疡的主要凶手,凡是烫伤、刺伤、误食有腐蚀性的东西等,都会引起口腔黏膜受伤,继而引发溃疡。
4、药物过敏
专家提出,特殊体质的宝宝可能会因为药物或感染等不明原因,而引起所谓的“多形性红斑疾病”,这时宝宝身上会出现靶形红斑,眼睛、嘴唇、口腔,生殖泌尿道均有发炎、溃烂的情况。
根据专家介绍的口腔溃疡的4种危害,我们就应将家中的小宝小心呵护。当然,孩子患口腔溃疡也可能是因为精神的原因,因此家长不可在不能确定真正病因时随意治疗,应当将小宝带到正规医院,接受医生的诊断,才好对症下药。
口疮是小儿的常见疾病
口疮是小儿的常见疾病,虽无大碍,却影响孩子饮食,小儿常因疼痛哭闹不止,搞得父母无所适从。下面简介六法,可使小儿口疮速愈。
一、将维生素C片碾成细未,涂在口疮患处,每天三次。
二、将冰糖碾碎,含在口中,一天含四、五次。
三、将茄子皮烤焦碾成粉末,与蜂蜜掺合后涂在患处,每天三、四次。
四、将荸荠洗净削去皮捣碎,加入水和冰糖后,放塘瓷锅里煮熟后晾温饮用,可使口疮速愈。
五、把削皮苹果切成小片,在口疮患处轻擦,每天三、四次。
六、将柿饼霜刮下涂在口疮患处,一般涂后即可见效。
小儿口疮的食疗
脾胃积热型口疮症见唇舌或颊内齿龈及软腭等处有黄白色大小不等的溃烂斑点,呈圆形或椭圆形。边缘微红,疼痛不能进食并出现烦躁口渴、小便赤、大便干。宜用清热解毒之法治疗。常用糖渍西瓜肉:将西瓜肉去子、切成条,曝晒至半干,加白糖搅匀腌渍,再曝晒至干,再加白糖少许即可。
心火上炎型口疮症见舌上糜烂或溃疡、色红疼痛、饮食困难、烦躁常哭、口干欲饮、小便短赤。宜用清心泄热之法治疗。荷叶冬瓜汤:每次用鲜荷叶一块,鲜冬瓜 500克,加水煮汤另加食盐调味,饮汤食冬瓜。
虚火上浮型口疮症见口腔溃烂、斑点较少、表面色黄白、周围颜色淡红、神疲颧红、虚烦口干,且反复发作。宜用滋阴降火法治疗。常用冰糖银耳羹:将银耳 10— 12克,加冷开水浸一小时左右,待银耳发胀后再加冷开水及冰糖适量,放蒸锅内蒸熟,一顿或分顿食用,每日一次。
小儿口疮除采用食疗外,还应加强口腔清洁护理,勤喂水以保持口腔黏膜湿润,减少邪毒在口腔滞留的机会。
小儿口疮的推拿方法 小儿口疮推拿功效
推补肾经,推清天河水可清热解表,温养下元;退六腑可清利小便,亦有清热的功效;按揉合谷,可缓解孩子口疮的疼痛,有疏风解表之功。
让小儿口疮速愈
1、取1~2片维生素C药片,将其碾碎,涂在口疮患处,涂上去可能会有一些疼痛,或许小孩子会不怎么配合,家长们要多哄哄小孩子,这种方法的效果非常好。
2、喝全脂奶粉,每次一匙,用开水冲泡,每日2至3次,可以根据个人口味添加白糖来调味,睡前服用效果更佳。一般情况下,坚持服用2天,口疮就会好起来。
3、将新鲜的西瓜榨取成汁,将西瓜汁含在口中,约2~3分钟后吞下,然后再服用西瓜汁,如此这般重复数次,即可消除口疮。
4、采集适量的新鲜芭蕉叶,用火烤热之后,热敷于口疮患处,不过此法可能会产生疼痛,家长们要小心使用,不要伤到宝宝的嘴巴了。
5、取一颗新鲜的鸡蛋,打入碗内,将其搅拌成糊状,取适量绿豆用冷水浸泡10多分钟后,取出放在锅上煮,煮沸2分钟之后取出,用此刻的绿豆水冲泡鸡蛋,搅拌均匀即可食用。坚持早晚一次,疗效更好哦。
6、取柿饼上的柿霜,用开水冲泡即可饮下,也可以加入白粥中,同白粥一同食用即可。
7、取一只棉签,蘸点香油,轻轻擦拭在口疮患处,擦掉口疮表面的那层膜,然后再用口腔溃疡散喷一点在患处。连续涂抹2~3次效果更好。
桑皮汁的功效与作用
桑皮汁的功效与作用:
清热解毒;止血。主口舌生疮;外伤出血;蛇虫咬伤治小儿口疮,外伤出血。
①《本草图经》:主小儿口疮,敷之。涂金刃所伤燥痛,更剥白皮裹之,令汁得入疮中。冬月用根皮。
②《本草蒙筌》:点唇裂。釜中煎如糖赤,推老痰宿血。
③《纲目》:涂蛇、蜈蚣、蜘蛛伤。
④《玉楸药解》:灭黑痣恶肉,敷金疮,化积块。
附方:
①治小儿鹅口:桑白皮汁和胡粉敷之。(《子母秘录》)
②治口及舌上生疮,烂:斫桑树取白汁涂之。(《圣惠方》)
治疗宝宝流口水的4款食谱
治宝宝流口水食谱:白术糖
原料:生白术30-60克、绵白糖50-100克
制作:先将生白术晒干后,研为细粉,过筛;再把白术粉同绵白糖和匀,加水适量,调拌成糊状,放入碗内,隔水蒸或置饭锅上蒸熟即可。
用法:每日服10-15克,分作2-3次,温热时嚼服,连服7-10天。
功效:健脾摄涎。适用于小儿流涎。
治宝宝流口水食谱:姜糖神曲茶
原料:生姜两片、神曲半块、食糖适量
制作:将生姜、神曲、食糖同放罐内,加水煮沸即成。
用法:代茶随量饮或每日2-3次。
功效:健脾温中,止涎。适用于小儿流涎。
治宝宝流口水食谱:益智粥
原料:益智仁30-50克、白茯苓30-50克、大米30-50克
制作:先把益智仁同白茯苓烘干后,一并放入碾槽内研为细末;将大米淘净后煮成稀薄粥,待粥将熟时,每次调入药粉3-5克,稍煮即可;也可用米汤调药粉3-5克稍煮。
用法:每日早晚2次,每次趁热服食,连用5-7天。
功效:益脾,暖肾,固气。适用于小儿遗尿,也可用于小儿流涎。
治宝宝流口水食谱:摄涎饼
原料:炒白术20-30克、益智仁20-30克、鲜生姜50克、白糖50克、白面粉适量
制作:先把炒白术和益智仁一同放入碾槽内,研成细末;把生姜洗净后捣烂绞汁;再把药末同白面粉、白糖和匀,加入姜汁和清水和匀,做成小饼15-20块,入锅内,如常法烙熟,备用。
用法:早晚2次,每次1块,嚼食,连用7-10天。
功效:健脾摄涎。适用于小儿口角流涎。
宜忌:对小儿口腔溃疡、小儿口疮所致的流涎忌服。
鹅口疮的急救处理方法
婴幼儿时期,有的小儿口腔中出现白色膜状或点状物,这是一种口腔粘膜霉菌病,俗称鹅口疮。鹅口疮多累及全部口腔的唇、舌、牙跟及口腔粘膜,年龄愈小愈容易发病。
婴幼儿时期,有的小儿口腔中出现白色膜状或点状物,这是一种口腔粘膜霉菌病,俗称鹅口疮。鹅口疮多累及全部口腔的唇、舌、牙跟及口腔粘膜,年龄愈小愈容易发病。发病时先在舌面或口腔颊部粘膜出现白色点状物,以后渐增多并蔓延至牙床、上腭,并相互融合成白色大片状膜,形似奶块状,若用棉签蘸水轻轻擦拭则不如奶块容易擦去,如强行剥除白膜后,局部出现潮红、粗糙,甚至出血,但很快又复生。患鹅口疮的小儿除口中可见白膜外,一般没有其他不舒服,也不发热,不流口水,睡觉吃奶均正常。
引起鹅口疮的原因很多,主要由于小孩抵抗力低下,如营养不良、腹泻及长期用广谱抗生素等造成,也可通过污染上霉菌的食具、奶头、手等侵入口腔造成,故平时应注意喂养的清洁卫生,食具及奶头在喂奶前要清洗干净。一旦出现鹅口疮,可采用下列方法处理:
1.用2%苏打水溶液少许清洗口腔后,再用棉签蘸1%龙胆紫涂在口腔中,每天l一2次。
2.用制霉菌素片1片(每片50万单位)溶于10毫升冷开水中,然后涂口腔,每天3—4次。一般2—3天鹅口疮即可好转或痊愈,如仍未见好转,就应到医院儿科诊治。
鹅口疮的保健常识
鹅口疮是一种由白色念珠菌等真菌引起的口腔黏膜炎症,多发于新生儿和婴幼儿。白色念珠菌可以在健康人的皮肤。肠道。和阴道寄生。由于乳具不干净,母乳乳头不干净或照顾孩子的人的手不干净均可照成孩子所用物品污染,对于缺乏抵抗力的新生儿和婴幼儿都容易引起鹅口疮。如果治疗和护保健不当均可照成小儿鹅口疮的发生或反复感染,迁延不愈。因此,对于小儿鹅口疮的保健非常值得我们探讨。
鹅口疮的保健:
当发现宝宝的口腔里长出白色絮状物时,有的人喜欢用手或布擦洗口腔,这样做是徒劳的,白斑过几天又会重新长出来。即使表面上擦掉了仍然有许多霉菌存在,到了一定时候又繁殖起来。
涂药时不要吃奶或喝水,最好在吃奶以后涂药,以免冲掉口腔中的药物。
注意病儿口腔的清洁,指导喂服,加强个人卫生。喂乳前后用温水将乳头冲洗干净,喂乳后再给婴儿喂服少量温开水。
观察病儿口腔粘膜及舌面白屑的增减及吮乳情况。若见病儿烦躁、口臭、流涎、便秘,吮浮时啼哭,吞咽、呼吸困难时,应及时送往医院处理。发热者,定时测量体温,给予物理降温,喂服淡盐水或温开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