养生健康

治疗斑秃的土方法 生发液

治疗斑秃的土方法 生发液

含鲜猴姜、鲜侧柏叶各500g,鲜老虎姜200g,鲜跳鱼草100g,补骨脂50g,斑蝥5g。加90%乙醇密封浸泡10日,取滤液即成,将其均匀凃于患处,每日3-4次,10日为1个疗程,疗程间隔10日。


治疗斑秃的土办法

治疗斑秃偏方老姜数片。将其浸入高梁酒内2–3日后,常擦患处,半月后可见效。治疗斑秃偏方桐子核15克。开水浸泡,每日擦患处2–3次。治疗斑秃偏方枣树枝条10枝。用鲜嫩枣树枝条捆成束,一头用火燃烧,使另一头有油汁滴下,装入干净瓶中备用。先用清洁的温水洗头、擦干,然后用生姜反复擦脱发区,至皮肤发红,再用枣树枝汁涂擦在脱发区。

防脱发中草药

1、黄芪:黄芪60克,水煎服,每日1次,治疗顽固性斑秃。

2、墨旱莲:鲜墨旱莲捣汁外涂患处,每日3~5次,治疗斑秃。

3、生姜:生姜切片,烤热后外搽患处,每日3~5次,治疗斑秃。

4、川乌:川乌研细成粉,用醋调匀外涂患处,每日两次,治疗斑秃。

5、侧柏叶:侧柏叶阴干,研成细末,用麻油调匀,外涂患处,每日3次。

6、红花:红花20克,用500毫升白酒浸泡7日后外搽患处,每日两次7、鲜石菖蒲:鲜石菖蒲适量煎水外洗,每日1次,治疗雄激素性脱发。

8、山楂:山楂6克,水煎当茶饮,治疗雄激素性脱发。

9、茯苓:白茯苓研细末,口服每次10克,每日3次,连服两个月,治疗雄激素性脱发。

10、透骨草:透骨草60克(鲜者加倍),加水2~2.5升,煎煮 20分钟后,取汤汁待温度适宜时外洗头发,每日1次,连洗7日为1个疗程(治疗中亦可用洗发剂洗发,但必须洗发后再用透骨草煎剂洗发 1次)。

治疗斑秃的偏方

1治疗斑秃的偏方

这个症状建议外用0.1%的米诺地尔溶液可以促进头发的生长,同时还可以用防风,蝉蜕,生地,苦参,何首乌,连翘,蒲公英各10克水煎后服用,可以先连续服用2周。

2斑秃是可以服斑秃丸,首乌丸等中成药进行补肝肾治疗的。

3 1. 治疗斑秃首先要使患者拥有一个良好的心态,长期的压抑、紧张的神经得不到充足的休息,是难以治愈斑秃的,喜乐的心是治病的良医,患者应该以乐观的心态处理任何困难。2.要选对治疗方式,如今各种各样的治疗方式让人眼花缭乱,西医治疗斑秃多采用激素进行治疗,长期使用激素治疗不仅会刺激毛囊,还会带来一定的副作用,使患者过度依赖于西药。另外很多患者选择中草药苗方促发液,内病外治疗发,不用担心身体上的伤害,而且效果已经能够让患者很理想了,之外还需注意日常生活中的自我护理:1.保持乐观情绪,一切导致过度思虑和恐惧的事,对于脱发来说都是不利的。2.树立战胜疾病的信心,相信斑秃是可能治好的,且大部分可以完全治愈。良好的心态有助于增强体内的免疫力,就可以减少或防止斑秃的复发。

斑脱发怎么治疗呢

斑秃大都是暂时性的,患者首先要寻找病因,然后采用心理疏导等方法进行心理治疗。同时要调整好自己的生活节奏,不可再有过度的精神紧张。

还可适当口服安定片、谷维素、维生素B族等调节植物神经功能的药物。70%以上的患者伴有失眠、多梦、入睡困难、睡后易醒的症状,越睡不好头发秃得越厉害,所以一定要保证睡眠充足,还要讲求睡眠质量。平时还可多做一些文娱活动。

采用中西医结合方法治疗斑秃,可内服生尔发糖浆合并强的松,外用生发4号或氟参香二甲基亚砚液、复方九二零透剂外擦,每日2次。 此外,还有用穴位按摩的方法治疗,用拇指重按防老穴、两侧健脑穴,各三分钟。然后从百会到防老,风池到健脑各抹30次。

对于久病患者,可在脱发处用七星针移动击刺,每日1次。用气功治疗斑秃也有很好的疗效,因为气功的修身养性和促进气血流畅的原则与斑秃的病因正好相对,针对脱发又有独特的美发功。斑秃的治疗方法有很多,总之斑秃并不属于疑难杂症,临床效果都很好。

综上所述,以上的内容就是小编整理的一些关于治疗脱发的方法,小编提醒您在平时的时候一定要多注意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平时的时候需要按时休息不能够经常熬夜,如果通过小编以上的方法去做没有得到好的疗效的话,建议你最好选择去医院进行治疗。

治疗斑秃的中药有哪些

治疗斑秃的药物有哪些?目前治疗斑秃的药物有很多,但最好采用中药的方法。因为中药治疗斑秃不仅疗效好,而且对身体不会产生任何的副作用。常见治疗斑秃的中药有:

(1)养血补血方:如神应养真丹加减,由地熟、当归、女贞子、菟丝子、羌活等养血,补肾、去风药物组成。少数服药后如觉咽口干等反应者,加用六味地黄丸或胆草泻肝丸。

(2)滋补肝肾方:熟地、当归、巴戟肉、肉苁蓉、熟女贞、桑椹子、羌活、赤勺、白勺、丹参各12克,川芎、荆芥各10克,对青少年病程短、脱发区少者效果尤佳。

(3) 健脾益气方:(a)以异功散为主、同时配以黄芪30-60克,党参12-15克,白术、茯苓9-12克,陈皮6克,甘草12克。(b)红参20克,黄芪50克,白勺30克,白术45克,灸甘草20克,肉桂30克,大枣20枚,加减共研细末,蜜蜂500克,炼蜜丸,每丸10克,含生药3.8克,此种治疗斑秃的药物日服三次,每次一丸。

(4)养阴凉血方:生地、女贞子、泽泻、山楂、黄岑、白芷、桑叶各9克,首乌、旱莲草各24克,龙胆草、黄柏各6克,丹皮12克。

(5)疏肝理气方:方如小柴胡汤治疗斑秃,日本亦有用小柴胡汤加味治疗本病的报道,疗效满意,特别对那些与神经因素有关的斑秃患者效尤佳。

(6)固饰通络方:如桂枝、龙骨、牡蛎、赤勺、甘草、女贞子、旱莲草、五味子等。

总之中药这种治疗斑秃的药物有很多,所以在进行治疗时,务必要根据自身的情况进行选择,而且在日常生活中还要做好预防工作。

治疗斑秃

1.黑附子、蔓荆子、柏子仁各15克。将药共研为末,用乌鸡脂调和,捣研,使均匀,在瓷盘内密封百日后,涂脱发处。

2.生姜片、人参各30克。先 将生姜皮焙干后与人参共研细末,用鲜姜切断蘸药末涂擦脱发区。

3.蝙蝠1只,石花生根15克。将药焙干共研细末,麻油调敷患处。

4.核桃30克,何首乌20克,川芎5克。将药打碎后开水泡,代茶饮。

5.凤尾草根适量。浸油,以药油涂患处。

6.滕黄、骨碎补各15克,桐油适量。前两味药共研细末,放入桐油中浸泡1昼夜,成药油,备用。先取鲜生姜1块,切片蘸药油用力擦患处,每日3次。

7.醋130毫升,热水200毫升,醋入热水,趁热洗头。每日1次,宜常洗。

8.黄精、熟地、补骨脂各10克。咬碎后用开水冲服。

9.鸡蛋黄油。鸡蛋带壳煮熟,取出蛋黄,放在铁锅内煎熬,煎至焦黑。即可熬出蛋黄油,备用,涂擦患处。

10.雄黄30克,硫黄60克。将药共研为细末,和匀,调猪油外敷患处,用力揉擦,使药透人,每日换药1次。

11.桑白皮150克。煎汤去渣,浓缩,装入瓶内,外涂患处,每日数次。

12.鸡内金(炒研)100克。将药研成极细末,每服1.5克,每日3次,饭前温开水送服。

13.芝麻花适量。于农历春3月间,趁芝麻花盛开季节,采鲜芝花若干,趁湿装入玻璃瓶内,压实封好瓶口,埋地下30厘米左右,泥土封牢。经过伏天后,于9月份将瓶子取出,瓶内药液备用。用药前先将头痂用水洗净,干后用纱布蘸药液抹擦患处,每日1次,一般不超过10次,即可见效。治疗后20-30 日,脱发处即可长出新发。

关于中医治疗脱发的方法

中医防治脱发期间需要注意以下几个方面的问题:

1、服用中医期间要注意忌口,不仅要注意一些食物不能与中医同食,而且也要注意合理饮食,少吃辛辣刺激、甜腻、油炸的食物,不要熬夜等。

2、治疗期间,不要用过热或过冷的水洗发,洗发不要太勤,也不要用脱脂力太强或者刺激性较大的洗发液,可以选择一些中医洗发液使用。

3、治疗期间,如外敷药涂抹出现过敏现象要立即停药,寻医就诊。

4、内服中医不宜长期服用。

下面来介绍一些不同类型脱发,中医是如何治疗的?

1。中医治疗血热风燥型脱发

1)凉血消风散加减(生地、白茅根、生石膏、元参、知母、牛蒡子、荆芥、防风、甘草、升麻、金银花、侧柏叶等),头发干枯加玄参,头皮鳞屑较多加白僵蚕、浮萍草。本方需内服,适于血热风燥引起的发蛀脱发。

2)四物汤、六味地黄汤合裁方(生地、女贞子、桑葚、茯苓、山药、当归、川芎、赤芍、丹皮、泽泻、菟丝子、天麻),本方需内服,适于血热生风引起的斑秃。

2。中医治疗肝肾不足型脱发

1)七宝美髯丹加减(何首乌、当归、牛膝、茯苓、菟丝子、枸杞子、补骨脂、当归、黑芝麻、女贞子、旱墨莲,白芍等),房劳损精加龟甲胶、巴戟天、肉苁蓉;肝血不足加五味子;腰膝酸软加桑寄生、川断。本方需内服,适于治疗斑秃。

2)补益牛膝丸。牛膝、生地各500g,枳壳、菟丝子、地骨皮各250g,诸药捣为末,炼蜜和丸如梧桐子大,空腹,以生姜汤下30丸,渐加至50丸。本方需内服,适于肝肾不足,精血亏虚引起的脱发。

3。中医治疗气血亏虚型脱发

1)八珍汤(人参、白术、茯苓、炙甘草、熟地、白芍、当归、川芎、生姜、大枣),食后腹胀加麦香芽、鸡内金、玫瑰花、厚朴花;久病、大病、产后气血虚,加附子、肉桂;养发生发可加制首乌、制黄精。本方需内服,适于气血两虚引起的斑秃。

2)加味四君子汤(人参、白术、茯苓、炙甘草、熟地),本方需内服,能补气健脾,适于脾胃气虚,运化失健所致之毛发干枯脱落。

女性斑秃如何治疗

对于斑秃的治疗方法来说,首先应该选择的就是西药的治疗方法。当然,中药治疗斑秃,也是相当有效的,与西药的治疗方法相比,也毫不逊色。但是,中药的斑秃治疗方法,往往强调治根治本,因而,用中药的方法将斑秃治愈,需要一段较长的时间。而西药正是与之相反,西药只强调治标不治本。

斑秃的治疗方法,除了服用药物之外,还可以采取物理的治疗方法,比如使用紫外线照射治疗方法来治疗斑秃。这种斑秃的治疗方法,是通过紫外线的照射,促进头部的血液循环,刺激新发的再生,改善斑秃的症状。一般来说,使用这种方法来治疗斑秃,一般都是面积比较大,而且极为顽固的斑秃现象。

斑秃的紫外线照射治疗方法,当然是一种效果比较良好的斑秃治疗方法。但是,这样的斑秃治疗方法,也无可避免的存在一定的缺点。关于斑秃的紫外线照射治疗方法的缺点,就有以下几点:费用高、周期较长、容易引起不良反应、容易出现皮肤老化,皮肤癌等现象。因此,在选用斑秃的紫外线照射治疗方法的时候,一定要慎重。

相关推荐

拔火罐有什么好处 润发、生发

拔罐其中一个较大的作用是可以治疗斑秃、脂溢性脱发和青少年白发。

斑秃患者治疗需要注意什么

斑秃是一种骤然发生的脱发性疾病,这种疾病具有很大的局限性,这种疾病在刚开始的时候身体并没有什么不舒服的症状,这很容易耽误治疗使得病情加重。斑秃患者在得知自己患病以后除了要去大医院治疗外,还要知道治疗的一些注意事项,并且遵守。那么斑秃患者在治疗的时候需要注意什么呢?斑秃的发病过程是极其缓慢的,不是很严重的是会自行缓解的,不过严重的斑秃患者就没有那么幸运了,治疗不及时的话,就会导致整个头皮毛发全部脱落

治疗斑秃的偏方 斑秃搽剂

红花60克,干姜90克,当归、赤芍、生地、侧柏叶各100克,切碎后放入3升浓度为75%的酒精中密封浸泡10天即可取用,每天用药酒涂抹斑秃部位,每天3~4次。斑秃搽剂具有活血清热的作用。

斑秃患者的三忌与自疗法

斑秃患者的三忌:1.忌精神紧张。有的患者平素就容易着急,一旦出现斑秃,精神更为紧张,这样往往影响治疗效果。患者应抱乐观态度,积极配合治疗,这样才能取得较好疗效。2.忌治疗无耐心。有的患者治疗需要较长疗程,短期内疗效未显示出来,此时切忌急躁而中断治疗,也不要轻易更换药物。3.忌忧郁寡欢。患者忧郁寡欢,终日闷闷不乐,也将影响治疗效果。因此,患者要保持心情舒畅,坚定治疗信心,坚持用药。这样斑秃就会逐渐治

斑秃的危害有哪些

脱发主要原因是人体血液内的热毒无法排出,内分泌失调导致的皮脂分泌过旺,由于雄性激素旺盛,“内火”上窜,造成头部皮层油脂分泌旺而不均,堵塞和压迫毛发乳头,致使血液循环不足影响发根生长。表现在头发上就是:毛发变软、变细、变黄、毛囊萎缩,头发脱落,易断,油多无弹性,较为严重时会造成斑秃斑秃的危害有哪些呢,下面由皮肤病医院专家做下介绍:斑秃危害一:容易复发斑秃也叫圆形脱发,往往突然发生一片或数片,因大多

斑秃治疗最快的方法

斑秃全病程可分为三期,即活动期、静止期、恢复期。在活动期,脱发进展迅速,脱发区不断扩大、增多,边缘头发松动,拉发试验阳性;静止期,头发脱落减少至脱发停止,皮损边缘毛发较牢固,拉发试验阴性;恢复期,则脱发区有毛发再生,新生毛发为纤细柔软的白色毳毛,逐渐变黑变粗而成为终毛。主动适应快节奏的生活环境,正确对待生活、工作和学习压力。对所患的脱发病情不要耿耿于怀,要树立治愈疾病的信心。斑秃一定要及时的治疗

防脱发产品

一、米诺地尔米诺地尔是一种周围血管舒张药,可通过刺激头皮的毛囊而起到生发的作用。该药的用法为:取1毫升的米诺地尔涂抹在脱发区的头皮上,应从患处的中心开始逐渐向四周涂抹,涂抹后要用手按摩脱发处3~5分钟。可每日涂抹2次,连续涂抹2~4个月为1个疗程。二、酮康唑此药具有杀灭嗜脂性真菌、抑制头皮脂肪分泌的作用,主要适用于脂溢性脱发——尤其是合并有脂溢性皮炎的脂溢性脱发患者使用。酮康唑的用法为:取适量的2

斑秃治疗误区有哪些

斑秃治疗误区一、没把斑秃当成一种病有些患者没把男性型斑秃当成一种疾病。其实,现代医学认为,男性型斑秃(秃顶)并非生理现象,是由于在遗传基础上发生头皮双氢睾酮异常升高等作用所致。斑秃治疗误区二、担心药物影响性功能有些患者认为治疗斑秃的药物会影响性功能。专家指出,长期服用二型5a还原酶抑制剂的患者还未见严重不良反应,在调查的1000多例患者中,只有极个别人出现性欲降低,但均为暂时性,且随着继续服药

用生姜洗头真的可以生发吗

肾虚脱发治疗:如果肾虚不是很厉害,可以在平时多吃一些补肾的食材,像:动物的腰子、海参、韭菜、黑芝麻、何首乌等等。如果比较严重,建议到医院那些药物内服治疗,在我们补肾的同时,可以在外用生姜治疗,这样才能起到最佳的效果。雄性脱发治疗:雄性脱发主要原因二氢睾酮导致的脱发,二氢睾酮是还原酶的活性和睾酮产生的,目前针对还原酶的活性只能使用药物来抑制,像非那雄胺(男性专用)、螺内酯(男女通用,不过男生使用副作

斑秃是什么原因导致的

斑秃和雄激素脱发是完全不同机理的一种脱发形式。斑秃是短时间、成片并且不规则脱落。斑秃脱发脱落快,也预示着再生出新发也快。一般80%斑秃能够在一年内恢复或自愈,而超过一年的斑秃脱发则较难恢复,现代医学对此亦无有效办法。斑秃是一种自身免疫性皮肤病,是由于免疫系统对部分毛囊的产生了排斥,或者说免疫系统将部分毛囊视作非自身细胞而产生攻击,导致成片毛囊快速脱落。斑秃的特点:1、脱发过程快速,不规则;2、免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