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人三种情况下不宜洗澡
老人三种情况下不宜洗澡
洗澡是件好事,不仅清洁身体,还能放松解乏。然而对于老人来说,洗澡对心脏是一种潜在的危险。
1、劳累后不宜立刻洗澡。不管是干了家务还是刚运动完,均应休息片刻再洗澡,否则容易造成心脏、脑部供血不足,甚至发生晕厥。
2、发烧时不宜洗澡。当人的体温上升到38℃时,身体的热量消耗可增加20%,比较虚弱,此时洗澡容易发生意外。
3、酒后不宜洗澡。洗澡时人体要出汗,血液中的酒精浓度相对增高,再加上热水促进血液循环、扩张血管、加快脉搏跳动,这往往引起血压下降、血液黏稠度增高,以致机体难以适应,引起心脏病或脑中风的发作。严重时还可能发生低血糖昏迷。
老人洗澡最好把握以下几个原则:1、一星期最多洗1次。老人的皮肤很薄,并且慢慢萎缩,经常洗澡,会洗掉皮肤表面分泌的油脂及正常寄生在皮肤表面的保护性菌群,让皮肤变得更干,引起皮肤瘙痒。2、水温不能过高。 温度以37℃最为适宜。否则会使全身皮肤血管扩张,引起心血管痉挛。
3种情况下老人不适宜洗澡
洗澡是件好事,不仅清洁身体,还能放松解乏。然而对于老人来说,洗澡对心脏是一种潜在的危险。
1、发烧时不宜洗澡
当人的体温上升到38℃时,身体的热量消耗可增加20%,比较虚弱,此时洗澡容易发生意外。
2、劳累后不宜立刻洗澡
不管是干了家务还是刚运动完,均应休息片刻再洗澡,否则容易造成心脏、脑部供血不足,甚至发生晕厥。
3、酒后不宜洗澡
洗澡时人体要出汗,血液中的酒精浓度相对增高,再加上热水促进血液循环、扩张血管、加快脉搏跳动,这往往引起血压下降、血液黏稠度增高,以致机体难以适应,引起心脏病或脑中风的发作。严重时还可能发生低血糖昏迷。
老人洗澡最好把握以下几个原则:1、一星期最多洗1次。老人的皮肤很薄,并且慢慢萎缩,经常洗澡,会洗掉皮肤表面分泌的油脂及正常寄生在皮肤表面的保护性菌群,让皮肤变得更干,引起皮肤瘙痒。2、水温不能过高。 温度以37℃最为适宜。否则会使全身皮肤血管扩张,引起心血管痉挛。
哪些情况下不宜洗澡
一、临睡前不宜洗澡
临睡前的热水浴会使体温升高,推迟大脑释放出“睡眠激素”,从而影响人的睡眠质量。
【建议】
1、最好在睡前2小时沐浴。
2、如果只能在睡前洗澡,可以在浴后用冷的湿毛巾冷敷额头5分钟,让体温回落到正常水平,促进入睡。
二、饱餐后或饥饿时不宜洗澡
饱餐后洗澡,易使全身表皮血管在热水的刺激下扩张,使较多的血液流向体表,腹腔血液供应相对减少,进而影响消化吸收。
而饥饿时洗澡易引起低血糖,甚至虚脱、昏倒。
【建议】
1、用餐完毕后的1小时—2小时洗澡比较好。
2、洗澡时间最好根据自身的情况而定,体质较虚的老人可以选择中午阳气最旺的时候洗澡。
三、酒后不宜洗澡
酒后洗澡,血糖得不到及时补充,容易发生头晕、眼花、全身无力,严重时还可能发生低血糖昏迷。同时因为洗澡时人体要出汗,血液中的酒精浓度相对增高,再加上热水促进血液循环、扩张血管、加快脉搏跳动,这时往往会引起血压下降、血液黏稠度增高,以致机体难以适应,引起心脏病或脑中风的发作。
四、劳动后不宜立即洗澡
劳动后立即洗澡,容易引起心脏、脑部供血不足,甚至发生晕厥。
【建议】
无论是体力劳动还是脑力劳动后,均应休息片刻再洗澡。
乱洗澡易猝死小心避开5大误区
、劳动后不宜立刻洗澡。
不管是脑力劳动后还是体力劳动,均应休息片刻再洗澡,否则容易造成心脏、脑部供血不足,甚至发生晕厥。
、发烧时不宜洗澡。
20%,身体比较虚弱,此时洗澡容易发生意外。
、血压过低时不宜洗澡。
因为洗澡时水温较高,可以使人的血管扩张,低血压的人容易发生虚脱。
、酒后不宜洗澡。
酒后洗澡,血糖得不到及时补充,容易发生头晕、眼花、浑身无力,严重时还可能发生低血糖昏迷。
、饱餐后和饥饿时不宜洗澡。
饥饿时洗澡易造成低血糖,甚至虚脱、昏倒。
老年人泡澡要注意什么
1、劳累后不宜立刻洗澡。不管是干了家务还是刚运动完,均应休息片刻再洗澡,否则容易造成心脏、脑部供血不足,甚至发生晕厥。
2、发烧时不宜洗澡。当人的体温上升到38℃时,身体的热量消耗可增加20%,比较虚弱,此时洗澡容易发生意外。
3、酒后不宜洗澡。洗澡时人体要出汗,血液中的酒精浓度相对增高,再加上热水促进血液循环、扩张血管、加快脉搏跳动,这往往引起血压下降、血液黏稠度增高,以致机体难以适应,引起心脏病或脑中风的发作。严重时还可能发生低血糖昏迷。
老人洗澡最好把握以下几个原则:1、一星期最多洗1次。老人的皮肤很薄,并且慢慢萎缩,经常洗澡,会洗掉皮肤表面分泌的油脂及正常寄生在皮肤表面的保护性菌群,让皮肤变得更干,引起皮肤瘙痒。2、水温不能过高。 温度以37℃最为适宜。否则会使全身皮肤血管扩张,引起心血管痉挛。
老年人泡澡和我们日常的泡澡方式是差不多的。但是,老年人的体质和年轻人的体质差异还是比较大的,所以一定要讲究方式方法,只有这样才能发挥泡澡的最大功效,减小其副作用发生的情况。合适的泡澡方式也需要坚持,才能有良好的养生功效。
洗澡也要有技巧健康洗澡身体好
洗澡将身体污垢、细菌清洗干净。让身体较无异味。若有伤口也比较不易感染。可以将皮肤老化角质层去除。洗澡时的蒸气可以使毛细孔扩张。而行使排汗作用进而促进新陈代谢之活动。洗澡的水温最好为35-42度左右。太冷毛细孔反而会收缩。太热会让体内的水分过度蒸发。使皮肤干涩。
洗澡的方法 一、四个时段不宜洗澡
1、剧烈运动后。
剧烈运动后不宜立刻洗澡,否则容易造成心脏、脑部供血不足,甚至晕厥;
2、酒后洗澡。
酒后洗澡,血糖得不到及时补充,容易发生头晕、眼花、浑身无力,严重时还可能发生低血糖昏迷;
3、饱餐后不宜洗澡。
饱餐后洗澡,浑身皮表血管被热水刺激而扩张,较多的血液流向体表,腹腔血液供应相对减少,会影响消化吸收;
4、饥饿时不宜洗澡。
饥饿时洗澡易造成低血糖,甚至虚脱、昏倒。
洗澡的方法 二、洗澡五个禁忌
1、别全身用沐浴液。
洗澡时,颈部、腋下及阴部等重点部位,可以适量的用沐浴液清洗一下,身上其他部位用温水冲冲即可。
2、选对沐浴液。
干燥季节,老人要选油脂类润肤乳液成分的沐浴露,不要用碱性太强的肥皂、香皂等。
3、水温别太烫。
水温大约控制在35至40摄氏度。一般每周洗1到2次。
4、擦洗别太用力。
老人尤其喜欢搓澡,殊不知这样更会破坏皮肤保护膜,招至细菌侵入体内。
5、浴后要护肤。
浴后5分钟内,要在全身适量地涂抹水性的含油多的润肤品。防止皮肤干燥起屑。
洗澡时间长对身体的危害 洗澡注意事项
1、喝水
洗澡前绝对要做的事儿是:喝水。再加一条:老人坐着洗澡!再说一遍:洗澡前要补水,补水后再洗!
2、两种天气尽量不洗
刮风、下雨时,燃气热水器的煤气更难顺畅排出,易回流,引起中毒。另外,雷雨天气最好不用太阳能热水器。
3、劳累不宜立刻洗澡
家务或刚运动完,应休息片刻再洗澡,否则容易造成心脏、脑部供血不足。
4、发烧不宜洗澡
当人的体温上升到38℃时,身体的热量消耗可增加20%,虚弱时洗澡易发生意外。
5、酒后不宜洗澡
洗澡时人体要出汗,血液中的酒精浓度相对增高,再加上热水促进血液循环、加快脉搏跳动,往往引起血压下降、血液黏稠度增高,引起心血管病。
3种情况下老人不适宜洗澡
1、发烧时不宜洗澡
当人的体温上升到38℃时,身体的热量消耗可增加20%,比较虚弱,此时洗澡容易发生意外。
2、劳累后不宜立刻洗澡
不管是干了家务还是刚运动完,均应休息片刻再洗澡,否则容易造成心脏、脑部供血不足,甚至发生晕厥。
3、酒后不宜洗澡
洗澡时人体要出汗,血液中的酒精浓度相对增高,再加上热水促进血液循环、扩张血管、加快脉搏跳动,这往往引起血压下降、血液黏稠度增高,以致机体难以适应,引起心脏病或脑中风的发作。严重时还可能发生低血糖昏迷。
老人洗澡最好把握以下几个原则:1、一星期最多洗1次。老人的皮肤很薄,并且慢慢萎缩,经常洗澡,会洗掉皮肤表面分泌的油脂及正常寄生在皮肤表面的保护性菌群,让皮肤变得更干,引起皮肤瘙痒。2、水温不能过高。 温度以37℃最为适宜。否则会使全身皮肤血管扩张,引起心血管痉挛。
什么时候不宜洗澡 饱餐后不宜洗澡
吃饱饭后立即洗澡,全身皮表血管被热水刺激而扩张,使较多的血液流向体表,腹腔血液供应相对减少,会影响消化吸收,引起低血糖,甚至严重情况下可导致虚脱、昏倒等症状发生。
5种状态下女性绝不能洗澡
1.饱餐后不宜洗澡 饭后不洗头,其实,餐后也不宜洗澡。如果饱餐后洗澡,全身皮表血管被热水刺激而扩张,较多的血液流向体表,腹腔血液供应相对减少,会影响消化吸收,引起低血糖,甚至虚脱、昏倒。
2.血压过低时不宜洗澡 因为洗澡时水温较高,可使人的血管扩张,低血压的人容易出现脑供血不足,发生虚脱。
3.酒后不宜洗澡 酒精会抑制肝脏功能活动,阻碍糖原的释放。而洗澡时,人体内的葡萄糖消耗会增多。酒后洗澡,血糖得不到及时补充,容易发生头晕、眼花、全身无力,严重时还可能发生低血糖昏迷。
4. 发烧时不宜洗澡 当人的体温上升到38℃时,身体的热量消耗可增加20%,身体比较虚弱,此时洗澡容易发生意外。
5. 劳动后不宜立即洗澡 无论是体力劳动还是脑力劳动后,均应休息片刻再洗澡,否则容易引起心脏、脑部供血不足,甚至发生昏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