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您判断孩子是不是过敏体质
教您判断孩子是不是过敏体质
辨识途径之一:过敏症状
过敏体质孩子的过敏症状主要表现为以下4个方面:
表现部位一:皮肤
皮肤上的过敏表现通常在孩子出生后不久就出现了,主要是湿疹和脂溢性皮炎。
湿疹主要症状为皮肤表面长出很多红斑或者小丘疹,有明显渗出,如果用手挠抓,会使皮肤表面溃烂,皮肤溃烂处会流出黄色液体而结痂。湿疹常发生于孩子的头部和面部,比如额头、双颊、头顶部等,也有可能蔓延至全身。得了湿疹的孩子会感到患处刺痒,因而会焦躁不安、哭闹不止,影响孩子的睡眠。如果护理不当,极有可能使患处皮肤感染化脓,形成脓疱疹。
脂溢性皮炎的主要症状是孩子的头顶一直有结痂。
表现部位二:消化系统
消化系统的过敏症状一般为:孩子出生以后经常放屁,并且声音响亮,还经常打嗝。有些孩子还会出现生理性腹泻,一天大便6-7次,为稀便,主要原因是乳糖不耐受或者对动物蛋白过敏。添加辅食以后,孩子的这些症状就会明显改善。
表现部位三:黏膜
眼睛:眼睛黏膜的过敏,表现是过敏性结膜炎,孩子大约在1乣3个月的时候,就会出现揉眼睛或者用额头在大人的身上或衣服上蹭,经常眼泪汪汪,一出门、一刮风就会流眼泪,严重者会造成鼻泪管堵塞。4岁左右,孩子会出现弱视或者近视,严重者也会出现频繁眨眼睛,检查会发现孩子眼睑充血明显,有卵石样突起,严重者有结石形成。
鼻子:鼻黏膜的过敏,主要表现是揉鼻子、抠鼻子、打喷嚏、流清鼻涕或者鼻塞。6个月以前的孩子因为鼻子堵塞,吃奶的时候常哭闹,晚上睡觉爱翻滚。请家长一定要注意!这个症状很容易和缺钙相混淆,但补钙没有效果。如果孩子反复不好,合并感染,就会出现鼻窦炎和腺样体肥大,此时孩子会睡觉咬牙、说梦话、流口水甚至打呼噜,早上起来有口臭,但喝水或者刷牙以后就会消失。
气管:支气管哮喘,主要表现是反复?作的咳嗽和喘息,喘息的声音就像猫喘气,有“嘶嘶”的声音;容易反复患气管炎、肺炎,或者出现慢性咳嗽,特别是运动以后或者吃巧克力以后咳嗽。
表现部位四:心脏
过敏性心肌损害,最初的表现是孩子不爱睡觉,入睡困难,晚上睡觉的时候容易出汗,特别是刚入睡的半小时到两个小时。
9点判断是否过敏体质
对许多家长而言,要判断自己的孩子是否为过敏体质并不容易,但可从以下几个方面判断:
●假如一个孩子小的时候皮肤上长湿疹,经常身上长痒疙瘩,就可能是过敏体质;
●经常揉眼睛、抠鼻子、流鼻涕、打喷嚏。连续打喷嚏是更为明显的症状;
●孩子有青眼圈;
●哭的时候有红眉毛;
●多汗、多动、夜惊、易感冒;
●跑步或者大笑以后孩子会咳嗽;
●晚上睡觉刚睡下半小时到两小时孩子经常容易出汗;
●孩子走路或上楼梯的时候不愿意走,因为容易气喘,老让人抱;
●有家族病史。爸爸妈妈或兄弟姊妹有过敏病史,则小孩过敏的几率会高很多。
儿童哮喘治疗有5个误区
混淆“哮喘”和“感冒”
感冒是上呼吸道感染的俗称。有流涕、打喷嚏、咳嗽等,与支气管哮喘的前驱症状类似,但哮喘主要与过敏体质、上呼吸道感染和空气污染等有关;感冒只是引起哮喘的外界诱因之一。
激素影响生长发育
据介绍,目前治疗哮喘一般采用止喘、抗炎、抗过敏,提高机体免疫力等。在气道局部发挥强大的抗炎症作用,而不作用于全身。经过20多年严格临床研究,激素使用完全不影响孩子最后的身高。
哮喘儿不可食用海鲜
对有过敏体质的哮喘儿童来说,首先应到医院积极查找引发孩子哮喘发作的过敏原,比如:食物、动物皮毛、药物等。一旦明确患儿对某些食物或物品过敏,就要积极避免再次接触,以免加重过敏状态。
患儿不“喘”可停药
在接受治疗一段时间后,即使孩子病情稳定,家长也要带孩子上医院随访。此时,医生会根据病情,重新评估并制定下一步治疗方案。此外某些便携式的肺功能仪,也能帮助家长判断孩子的健康状况。若此时孩子的肺功能明显低于正常水平,则表示患儿有哮喘发作的可能。遇到上述情况,需及时就医,预防用药,避免哮喘急性发作,减少孩子痛苦。”
哮喘儿应少动为宜
其实,室外运动可促使肺功能发育,增强肺活量和呼吸道防御能力,有许多好处。相反,不“敢”动的孩子体质反而会变弱,病情加重。对于过敏性哮喘患儿,运动前可先预防性用药,即可有效预防哮喘发作。此外,运动前的热身,能使呼吸道对环境的温度和湿度有个逐步适应过程,也可减少哮喘发作。
长湿疹后还能洗澡吗
湿疹可以沾水。长了湿疹的孩子,只需要避开引发湿疹的过敏原,但其他的生活习惯完全不受影响。
宝宝湿疹有两个明显的特点:一是痒,孩子会不自觉地抓挠。二是湿疹破了之后会出水,所以才叫它湿疹。破了的湿疹有可能被细菌感染,所以要预防孩子把湿疹抓破。
长了湿疹的孩子照样可以洗澡,这样才能帮皮肤保持清洁和湿润,对湿疹自愈有好处。但是洗澡的水温不能过高,尽量少用化学洗浴用品,用清水洗洗就行。
另外,得了湿疹后要停吃鸡蛋、鱼汤吗?
在没确定小孩是不是对蛋白过敏体质前,家长不要随便停辅食,以免引起饮养不良。
患湿疹的小孩,只要到医院查血,医生立即能判断孩子是否是蛋白过敏体质,是否需要停吃鸡蛋、鱼汤等饮食。
宝宝秋季易患什么过敏疾病
1.过敏性鼻炎、流涕、鼻痒、鼻塞。
2.过敏性皮炎、丘疹、风团,痒感明显。
3.湿疹(俗称奶癣),起红斑。
注意,如果家族中有过敏性疾病病史,父母会遗传给孩子过敏体质,导致孩子易发生过敏。如果孩子在婴儿期出现了湿疹,家长要警惕孩子在今后发生其他的过敏性疾病。避免接触过敏原是治疗和预防过敏性疾病最有效的办法。
早上流鼻涕是鼻炎吗
(一)看鼻子。过敏性鼻炎患者的鼻黏膜多呈淡红、苍白或暗灰色,有水肿,鼻部分泌物较稀薄而无色。
(二)看症状。过敏性鼻炎的症状为“机枪式”打喷嚏,每次几个甚至十几个;喷嚏后大量清水样鼻涕,鼻腔痒并长时间堵塞。
(三)看诱因。过敏性鼻炎发生的时间和环境是有规律的,例如在气候骤冷骤热时;在某些环境里,如动物园、公园附近;接触某些物品,如灰尘、冷空气等症状发作或加重,离开上述环境和物品时症状减轻。
(四)看体质。一般较容易发生过敏反应和过敏性疾病而又找不到发病原因的人,称之为“过敏体质”。患有过敏性鼻炎的人群,通常属于过敏性体质。因此本身具有过敏体质的朋友,应该首先判断是否过敏性鼻炎。
孩子过敏体质如何改变
过敏患儿多是气虚体质
医师介绍,从临床观察看,患有过敏性鼻炎、哮喘、湿疹等过敏性疾病的儿童多属于气虚体质,这种体质由于肺气不足,卫外不固,容易受到外界环境的影响。春季由于气温变化大,花粉、尘螨等过敏原增多,过敏性疾病就易在春季发病。
“我们夫妻俩都不是过敏体质,为啥孩子会得过敏性鼻炎?”在门诊也经常有家长这样问。确实,过敏性体质具有较大的遗传可能,但也有后天因素影响。那过敏体质还有改变的可能吗?医师介绍,孩子在发病期应该积极治疗,在平时家长可以从饮食、运动、起居、理疗、远离过敏原等多个渠道进行干预。另外青春期是孩子身体快速发育生长阶段,身体会发生很大变化,在青春期前积极进行干预,孩子的过敏性体质是有望改变的。
干预一 远离过敏原
对于过敏性体质的孩子,要尽量远离过敏原,减少对免疫系统的刺激,降低发病的风险。过敏原检查可以检测出常见的一些过敏原,而引起过敏性鼻炎的过敏原可能有很多,常见的吸入性过敏原,如尘螨、花粉、动物皮毛等;常见的食入性过敏原有海鲜、牛奶、鸡蛋等。如果查出引起过敏反应的主要是食入性过敏原还有可能避免,但有些吸入性过敏原,如尘螨,是很难完全避免的,因而提高身体素质,增强适应能力就显得非常重要。
干预二 户外运动每天不少于一小时
医师介绍,多做运动,特别是阳光下运动,有助于阳气生发,也会大大提高孩子的卫外能力,提高抵抗力,减少过敏发生。孩子每天在户外运动的时间最好不少于一小时,骑车、游泳、跳绳等都是不错的运动方式。运动可以促使孩子血液循环加快,有助于增强心肺功能。但对于明显气虚的孩子运动不宜过于激烈,避免大汗淋漓、损耗阳气,运动时能达到微微出汗的效果即可。
这里要提醒的是,如果孩子正处于过敏性鼻炎或哮喘的发病期,要避免去游泳池游泳,因为现在的许多游泳池卫生状况不理想,漂白粉等杂质都可能对孩子的呼吸道造成刺激,加重病情。
干预三 冷水浴
医师建议,身体健壮的孩子可以从夏天气候炎热时开始洗冷水澡,一直洗到天冷。这样也有利于孩子适应冷刺激,不容易因为气温变化而诱发鼻炎和哮喘。要提醒的是,洗冷水浴的前提是身体处于较好状态时,如果孩子正在感冒,或过于疲劳,则不适宜冷水浴。
耐寒训练除了冷水浴外,还可以在换季时不要太快给孩子穿过多衣服,衣服穿得过多容易出汗,一旦受风寒侵袭更容易患病。
干预四 多吃补气益肺的食材
气虚的孩子通常面色较差,淡白而灰,易出汗,家长可以选一些补气益肺的食材如太子参、党参、五指毛桃、北芪等,和瘦肉一起煲汤给孩子喝,每周喝两到三次即可。如果想帮助孩子增强免疫力,也可以用海参、淮山炖瘦肉,能起到补肺益肾的效果,也是每周两到三次即可。
如果孩子的过敏性鼻炎正在发病期,可以用辛夷花、北芪煲瘦肉,能起到补肺通鼻的效果。
干预五 少吃湿毒、寒凉食物
对于过敏体质孩子在饮食上还要注意忌口。不要过量食用生冷寒凉的食物,海鲜、冷饮、冰激凌最好从孩子的餐单中划掉,生冷寒凉的食物会伤脾阳,进而会导致肺虚。也要少吃湿毒类食物,如菇类、芒果、菠萝等。孩子的过敏性疾病如果正在发病期,要避免吃生发类食物,如竹笋、鸭头、鹅头、猪头、芋头等,以免加重病情。
三步教你判断孩子是否过敏体质
过敏体质孩子的症状,主要表现以下4个方面:
(1)表现部位一:皮肤
皮肤上的过敏现象通常在孩子出生后不久就出现了,主要是湿疹和脂漏性皮肤炎。
湿疹主要症状为皮肤表面出很多红斑或小丘疹,有明显渗出,如果用手挠抓,会使皮肤表面溃烂,皮肤溃烂处会流出黄色液体而结痂。湿疹常发生于孩子的头部和脸部,比如额头、双颊、头顶部等,也有可能蔓延至全身。得了湿疹的孩子会感到患处刺痒,因而会焦躁不安、哭闹不止,影响孩子的睡眠。如果护理不当,极有可能使患处皮肤感染化脓,形成脓皰疹。
脂漏性皮肤炎的主要症状是孩子的头顶一直有结痂。
(2)表现部位二:消化系统
消化系统的过敏症状一般为:孩子出生以后经常放屁,并且声音响亮,还经常打嗝。有些孩子还会出现生理性腹泻,一天大便6~7次,多为稀便,主要原因是乳糖不耐症或对动物性蛋白质过敏。添加副食品以后,这些症状就会明显改善。
(3)表现部位三:黏膜
眼睛:眼睛黏膜的过敏,表现是过敏性结膜炎,孩子大约在1~3个月大的时候,就会出现揉眼睛或者用额头在大人的身上或衣服上磨蹭,经常眼泪汪汪,一出门、一刮风就会流眼泪,严重的甚至会造成鼻泪管堵塞。4岁左右,孩子会出现弱视或者近视,严重者也会出现频繁眨眼睛,检查会发现孩子眼睑充血明显,有卵石样突起,严重者有结石形成。
鼻子:鼻粘膜的过敏,主要表现是揉鼻子、抠鼻孔、打喷嚏、流清鼻涕或者鼻塞。6个月以前的孩子因为鼻塞,吃奶的时候常哭闹,晚上睡觉爱翻滚。请家长一定要注意!这个症状很容易和缺钙相混淆,但补钙没有效果。如果孩子反复感冒,合并感染,就会出现鼻窦炎和腺样肥大,此时孩子会睡觉磨牙、说梦话、流口水甚至打呼,早上起来有口臭,但喝水或者刷牙以后臭味就会消失。
气管:支气管哮喘,主要表现是反复发作的咳嗽和喘息,喘息的声音就像猫喘气,有“嘶嘶”的声音;容易反复患气管炎、肺炎,或者出现慢性咳嗽,特别是运动以后或者吃巧克力以后咳嗽。
(4)表现部位四:心脏
过敏性心肌损害,最初的表现是孩子不爱睡觉,入睡困难,晚上睡觉的时候容易出汗,特别是刚入睡的半小时到两个小时。
心肌受损之后的情况是孩子不爱走路,经常要人抱,对于自己感兴趣的事情精力充沛,而对自己不感兴趣的事情就耍赖,没有精神。1-2岁的孩子会出现频繁地咬人或其他攻击行为,2-5岁的孩子会出现口吃,8岁以上的孩子会出现注意力不集中、过动、马虎和驼背等现象。
检查过敏体质的几种方法
温暖的春天到了,“过敏”也开始侵袭过敏体质的宝宝。任凭父母怎么注意,过敏体质的宝宝还是过敏了。怎么能让过敏不再侵袭宝宝?
检查过敏体质的几种方法
由于生活习惯及环境的变化,过敏疾病的发生率有逐年增加的趋势。根据统计,过敏性疾病尤易发生在儿童身上。有将近30%的儿童患过过敏性疾病。且过敏的发展过程有前后之关联性。婴幼儿若出现肠胃或异位性皮炎等过敏症状,将来发生过敏性鼻炎、气喘等呼吸道过敏性疾病的几率明显增高。
婴儿如果经常鼻塞、打喷涕、发湿疹,等等,且不容易治愈时,都要考虑是过敏体质的可能。爸爸妈妈可不要粗心大意,因为过敏体质的宝宝需要特别地呵护,你的细心观察,可以让孩子少受罪。
上海市仁济医院儿科主任曹兰芳教授指出,怀疑孩子有过敏体质,可以做一次过敏全面检查,其中包括过敏原皮试、血清学过敏原检测、支气管激发或舒张试验、鼻腔或眼睛的激发试验。有的哮喘病人还需做肺功能检测,其中过敏皮试是最常用也是较简便的一种方法。少部分孩子因为年龄、免疫功能、药物、疾病的影响可影响检测结果,因此需要经过专科医生全面分析才能作出判断。
婴幼儿过敏症的预防措施
过敏,从字面上解释是指身体的免疫系统对外来的物质发生过度敏感的反应。由此可知它牵涉到内外两个因素,即内在过敏体质及外在过敏原。内在过敏体质是先天的,由遗传基因决定的。据资料分析,父母一方有过敏体质,其子女约30%也会有过敏体质;父母均为过敏体质,其子女过敏体质的几率在50%以上。外在过敏原在婴幼儿期主要为食物(如牛奶、鸡蛋、水果中的柑橘、海鲜、坚果类尤其花生、巧克力等),其它还有尘螨、花粉过敏等。
那么,过敏可以预防吗?答案是肯定的。过敏是可以预防或延迟发生的。具体可分为控制环境与改善内在体质两方面进行。
(1)控制环境的湿度
潮湿的环境细菌容易滋生,以环境湿度50%为宜。
(2)减少卧室的尘埃
室内环境保持清洁,勤用湿布擦拭,勤换洗小儿用的被单、被套、枕套等用品。
(3)避免接触刺激物
香水、杀虫剂等挥发性物质尽可能避免使用。室内使用高效能的空气滤清器可净化空气。避免到花开繁茂的地方去,尤其不要选择风大的天气出游。
(4)饮食保健
呼吁妈妈喂母乳,母乳喂养能大幅降低过敏产生。母乳喂养最好坚持至六个月。一般宝宝在四个月左右添加辅食,过敏宝宝六个月后才能添加。如果六个月大时肠道的吸收仍不稳定,容易呕吐,则添加辅食时间还要延长。另外婴幼儿饮食以清淡为好,调味料及色素尽量减少。
(5)适度运动
婴儿期睡觉时不宜捂得过严,稍大一点的小儿可适当增加户外运动量。
过敏体质是先天性的,所幸随着年龄增长,人的体质改变,免疫系统也逐渐成熟,大部分人的过敏症状会有改善。年轻的父母们请留意您的孩子,尽最大的努力减少过敏的发生。
名词解释
过敏原
目前来说,过敏原多得数不胜数,生活中任何一件东西都可能会引发孩子过敏。但每个人的体质不同,也不是所有的过敏原都会引起孩子过敏。想要确定孩子对哪种物质过敏,只要去医院查一下就可以知道。
比较普遍的几种过敏原有:
吸入性过敏原———如花粉、柳絮、尘螨、动物皮毛、羽毛、油烟、香烟、各种香料、汽车尾气等。
食物性过敏原———如牛奶、鸡蛋、花生、海鲜、核果类等。
接触物过敏原———如化妆品、家化用品、油漆、酒精、金属饰物等。
妈妈偷吃海鲜吃母乳的宝宝过敏吐血
哺乳的妈妈没有忍住偷吃了海鲜,结果却导致宝宝过敏吐血。专家提醒,现在大家都提倡母乳喂养,不过单纯性母乳喂养的过敏体质宝宝,孩子的妈妈在饮食方面一定要注意,一不小心可能影响宝宝的健康。
方玲(化名)家宝宝6个月,过了年后她发现孩子吃完奶之后会吐出粉红色的分泌物,一连几次都是如此,方玲赶紧带着孩子到儿童医院就诊。副主任医师接诊后,判断孩子应该是过敏引起了消化道炎症,粉红色的分泌物是血和奶的混合物。判断出病因之后,医生对宝宝进行了对症治疗,并让家长给宝宝喂食抗过敏奶粉,目前宝宝的症状已经缓解。
儿童医院消化科主任医师说,像方玲这样的情况临床并不少见。很多家长没有意识到过敏的严重性,有时候抱有侥幸心理,会对孩子的健康产生危害。专家提醒,对于过敏体质的宝宝,母乳喂养时要严格遵循医生的指导,进行食物开放性试验时要先咨询医师,千万不能乱吃。一旦发现孩子有吐血、便血、哭闹、烦躁、夜惊等症状,要及时到医院就诊。
小儿支气管哮喘5个治疗误区
误区一、混淆“小儿支气管哮喘”和“感冒”
感冒是上呼吸道感染的俗称。有流涕、打喷嚏、咳嗽等,与小儿支气管哮喘的前驱症状类似,但小儿支气管哮喘主要与过敏体质、上呼吸道感染和空气污染等有关;感冒只是引起小儿支气管哮喘的外界诱因之一。
误区二、激素影响生长发育
据介绍,目前治疗小儿支气管哮喘一般采用止喘、抗炎、抗过敏,提高机体免疫力等。在气道局部发挥强大的抗炎症作用,而不作用于全身。经过20多年严格临床研究,激素使用完全不影响孩子最后的身高。
误区三、小儿支气管哮喘儿不可食用海鲜
对有过敏体质的小儿支气管哮喘儿童来说,首先应到医院积极查找引发孩子小儿支气管哮喘发作的过敏原,比如:食物、动物皮毛、药物等。一旦明确患儿对某些食物或物品过敏,就要积极避免再次接触,以免加重过敏状态。
误区四、患儿不“喘”可停药
在接受治疗一段时间后,即使孩子病情稳定,家长也要带孩子上医院随访。此时,医生会根据病情,重新评估并制定下一步治疗方案。此外某些便携式的肺功能仪,也能帮助家长判断孩子的健康状况。若此时孩子的肺功能明显低于正常水平,则表示患儿有小儿支气管哮喘发作的可能。遇到上述情况,需及时就医,预防用药,避免小儿支气管哮喘急性发作,减少孩子痛苦。”
误区五、小儿支气管哮喘儿应少动为宜
其实,室外运动可促使肺功能发育,增强肺活量和呼吸道防御能力,有许多好处。相反,不“敢”动的孩子体质反而会变弱,病情加重。对于过敏性小儿支气管哮喘患儿,运动前可先预防性用药,即可有效预防小儿支气管哮喘发作。此外,运动前的热身,能使呼吸道对环境的温度和湿度有个逐步适应过程,也可减少小儿支气管哮喘发作。
过敏体质宝宝的症状
听到别的家长说谁谁是过敏儿,做为同是孩子家长的你,一定也想多了解什么样的是过敏宝宝,希望以此来判断孩子是不是符合症状。
要判断自己的孩子是否为过敏体质并不容易,要从多方面综合来观察。
1.孩子有青眼圈;
2.哭的时候有红眉毛;
3.多汗、多动、夜惊、易感冒;
4.跑步或者大笑以后孩子会咳嗽;
5.晚上睡觉刚睡下半小时到两小时孩子经常容易出汗;
6.有家族病史。爸爸妈妈或兄弟姊妹有过敏病史,则小孩过敏的几率会高很多;
7.假如一个孩子婴儿期皮肤上长湿疹,经常身上长痒疙瘩,就可能是过敏体质;
8.经常揉眼睛、抠鼻子、流鼻涕、打喷嚏;(连续打喷嚏是更为明显的症状)
9.孩子玩的时候精力很充沛,但是走路或上楼梯的时候不愿意走,因为容易气喘,老让人抱。长期气喘,孩子还容易有鸡胸。
爱心tips: 如果孩子有以上很多症状,但为了保险起见,家长还是带上孩子去皮肤科做个健康检查比较放心,以此确定是否宝宝是过敏体质。
三个途径教您判断孩子是不是过敏体质
辨识途径之一:过敏症状
过敏体质孩子的过敏症状主要表现为以下4个方面:
表现部位一:皮肤
皮肤上的过敏表现通常在孩子出生后不久就出现了,主要是湿疹和脂溢性皮炎。
湿疹主要症状为皮肤表面长出很多红斑或者小丘疹,有明显渗出,如果用手挠抓,会使皮肤表面溃烂,皮肤溃烂处会流出黄色液体而结痂。湿疹常发生于孩子的头部和面部,比如额头、双颊、头顶部等,也有可能蔓延至全身。得了湿疹的孩子会感到患处刺痒,因而会焦躁不安、哭闹不止,影响孩子的睡眠。如果护理不当,极有可能使患处皮肤感染化脓,形成脓疱疹。
表现部位二:消化系统
消化系统的过敏症状一般为:孩子出生以后经常放屁,并且声音响亮,还经常打嗝。有些孩子还会出现生理性腹泻,一天大便6-7次,为稀便,主要原因是乳糖不耐受或者对动物蛋白过敏。添加辅食以后,孩子的这些症状就会明显改善。
表现部位三:黏膜
眼睛:眼睛黏膜的过敏,表现是过敏性结膜炎,孩子大约在1乣3个月的时候,就会出现揉眼睛或者用额头在大人的身上或衣服上蹭,经常眼泪汪汪,一出门、一刮风就会流眼泪,严重者会造成鼻泪管堵塞。4岁左右,孩子会出现弱视或者近视,严重者也会出现频繁眨眼睛,检查会发现孩子眼睑充血明显,有卵石样突起,严重者有结石形成。
鼻子:鼻黏膜的过敏,主要表现是揉鼻子、抠鼻子、打喷嚏、流清鼻涕或者鼻塞。6个月以前的孩子因为鼻子堵塞,吃奶的时候常哭闹,晚上睡觉爱翻滚。请家长一定要注意!这个症状很容易和缺钙相混淆,但补钙没有效果。如果孩子反复不好,合并感染,就会出现鼻窦炎和腺样体肥大,此时孩子会睡觉咬牙、说梦话、流口水甚至打呼噜,早上起来有口臭,但喝水或者刷牙以后就会消失。
宝宝起皮疹≠药物过敏
宝宝起皮疹≠药物过敏。孩子一旦应用了导致过敏的药物,便可能在短时间或一周内出现药物过敏反应,轻的仅出皮疹,严重的会在皮肤起过敏皮疹的同时还伴有喉头水肿,或引起过敏性休克,不及时抢救可造成生命危险。
注意!起皮疹≠过敏
“医生,这药不行,我家宝宝会过敏……这个也不行,也会过敏……哎呀,我就跟你说啊,我的孩子对头孢、青霉素都过敏!”宝贝儿子病了,景女士带他到医院就医时,在病历本上写了长长的一串过敏药物。医生一看懵了,这药都不能吃,还怎么治病啊!多了个心眼的医生仔细一问,景女士所谓的过敏,就是孩子曾在生病时用过头孢药物后,出过皮疹,这被景女士认为是药物过敏的铁证!实际上,孩子得了“幼儿急疹”,发热3-4天,退热后出疹。这是大多家长对药物过敏认识上的误区——将服药后起皮疹等同于药物过敏。
不应靠皮疹就判断孩子对药物过敏。专家告诉记者,一些家长以为孩子对多种药物过敏,因为孩子曾经有服药后出现皮疹的经历,但实际上未必是孩子对药物过敏。“首先,这些皮疹未必是药物过敏的反应,有可能是病毒疹,即是感染的病毒引起了皮疹。”她表示,接受抗生素治疗的年幼儿童中,10%的儿童可发生皮疹,其中大多数不是真正对药物过敏,且日后再次给药时也不会复发。病毒疹在儿童中极为常见,所以当孩子在用药过程中出现皮疹时,医师尚且常困惑该如何鉴别诊断,家长更分辨不清了。
辨别!须区分是否药物过敏
一项对门诊过敏患儿进行的研究发现,在62例考虑与抗生素相关的皮肤不良反应中,再次用药后仅有8例会又一次诱发了皮疹。“也就是说,大部分不是药物过敏反应,否则再用药就会再出皮疹。”因此,很多病毒感染没必要使用抗生素。
辨别是药物过敏起疹还是病毒疹,非常有必要,因为如果已知患儿对某种药物过敏,则在下次开药时就会禁忌再使用该药物,而且还可能包括同一类药中的其他所有药物。专家认为,轻率地将服药后出现的皮疹都归为药物过敏反应,会对治疗不利,限制了治疗方案。
因此,在孩子出现皮疹后,父母不能自己妄加判断,而是请儿科有经验的医生判断是否为药物过敏反应。
体质!儿童药物过敏多与之相关
医生为小美注射青霉素前,按规定给孩子做了小剂量的皮试,可皮试才打上去,孩子就立即出现了过敏休克,医生赶紧抢救下孩子才死里逃生。医生说,小美是过敏体质,对青霉素有超敏反应,这在皮试前是不可预知的,若孩子到了条件不大好的小诊所接受青霉素注射,有可能因过敏休克抢救不及时而死亡。
专家对记者指出,一般而言,药物过敏有AB类,A类药物过敏反应会在药物说明书中注明,它与已知的药理作用相关,是可预知的,反应也比较轻;B类则是与药理无关,儿童的药物过敏皮疹通常属于这一类,它与孩子过敏体质相关,而且不可预知,反应通常很严重,前文提到的小美就是这种情况。有的时候,某些病毒还会让机体一段时间内处于超敏状态,因此导致对很多药物都过敏,形成超敏综合征。
“平常吃虾蟹等食物都过敏的孩子,其过敏性体质可能导致对某些药物也容易过敏,但并非绝对的。”她指出,不少家长有个误区,觉得有食物过敏的孩子,对药物也一定很容易过敏;认为家中有人对某种药物过敏,全家都会对这种药过敏,是没必要的。
引起小儿药物过敏最常见的有4种:
(1)解热镇痛药:如APC、阿鲁片、巴米尔等含有阿斯匹林的口服退烧药。肌肉注射的安痛定也能引起药疹,而且比较严重。
(2)磺胺药:如复方新诺明。
(3)青霉素类抗生素:如口服安必林,肌肉注射的青霉素,静脉点滴用的氨苄青霉素等。
(4)其他各种疫苗及一些中草药也可引起药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