活血化瘀吃什么好 鸡血藤膏
活血化瘀吃什么好 鸡血藤膏
材料:鸡血藤100克,益母草200克,红糖200克。
做法:将鸡血藤和益母草加水武火煮沸之后再改用文火煮半小时,取出汁液,再煎煮1次,将两次煎煮的汁液合并之后加入红糖,熬十五分钟。
功效:活血祛瘀,舒筋活络。特别适用于血滞气虚造成的头痛头晕、产后腹痛等症状。
活血化瘀药物的现代药理研究
(1)改善血流动力学:活血化瘀药一般都有扩张外周血管,增加器官血流量的作用。22种活血化瘀药对狗股动脉血流量和血管阻力的影响,可见它们均能不同程度地增加股动脉血流量和降低血管阻力,除苏木外,同生理盐水对照组比较均有显著差别。
各个活血化瘀药,扩血管作用的主要部位不同,如22种活血化瘀药对股动脉的扩张作用,以穿山甲、水蛭、益母草、莪术、桃仁的作用较突出,其中除益母草外,其他均属破血散结药,说明在活血化瘀药中,对于股动脉,以破血散结药的扩血管作用最强。但研究也说明,延胡索、丹参、川芎等则对冠状动脉的扩张作用更为突出。
冠心病心绞痛和急性心肌梗塞具有典型的血瘀症状,大致包含在“真心痛”、“胸痹”、“厥心痛”等范畴中。活血化瘀药治疗冠心病具有良好疗效。已证明许多活血化瘀药有增加冠脉血流量,改善心肌供血供氧的作用,如川芎、丹参、毛冬青、红花、益母草、当归、赤芍、延胡索等;由活血化瘀药为主组成的复方如赤芍、丹参、川芎、红花、降香组成的冠心2号方,由鸡血藤、丹参组成的鸡血藤丹参方,由丹参、郁金、鸡血藤、乳香、没药、血竭组成的通脉灵,由蒲黄配伍五灵脂组成的失笑散等,都具有类似或更强的作用。
慢性肝炎和肝硬化往往具有血瘀的见证,如肝区刺痛,痛处固定、皮肤黝黑、腹内痞块以及蜘蛛痣、肝掌等。肝区高频阻抗图证明,这类血瘀患者肝区搏动性血流量常低于健康人,流出阻力则高于健康人。经活血化瘀治疗,随着肝功能的好转,肝区搏动性血流量增加,流出阻力减小。
脑血管疾病的血滚患者,脑血流量降低,经活血化瘀治疗,常见脑循环改善。
此外,血栓闭塞性脉管炎和慢性阻塞性肺病的血瘀患者,经活血化瘀治疗后,也见病变器官血流量增加。
来月经可以喝益母草吗 益母草调经的配伍
宜配香附:益母草可活血调经,香附可理气调经。它俩合用,可起到活血化瘀,调经止痛的作用。
宜配鸡血藤:益母草可活血化瘀,鸡血藤可补血行血,它俩合用,可起到活血补血的作用。
宜配当归:益母草可祛瘀痛经,当归可活血补血,调经止痛。它俩配伍合用,主治痛经、月经不调。
精索静脉曲张吃中药能好吗 丹参寄奴方
方药:丹参30g、刘寄奴15g、鸡血藤15g、王不留行10g、牛膝10g、桃仁10g、红花10g、车前子10g、栀子10g、紫石英20g、菟丝子10g。
功效:此方具有活血化瘀的作用,适用于高位结扎术后精液仍然异常的患者。
活血化瘀吃什么好呢
生姜:
性温,味辛。姜有促进血液循环、健脾和胃、杀菌解毒的作用。
研究表明,生姜能降低胆固醇、血糖、血液黏稠度,减少血小板凝集,加速血液循环。
黄酒:
甘、苦、辛,温,入心、肝、肺、胃经,有通血脉、御寒气、行药势的功效。《医林纂要》里说它“散水,和血,行气,助肾兴阳,发汗”。《本草纲目》说:“老酒,和血养气,暖胃辟寒;烧酒,消冷寒气,燥湿痰,开郁结”。
不过,阴虚、失血及湿热重的人忌饮。
醋:
味酸苦、性温,归肝、胃经,有活血散淤、消食化积、消肿软坚、解毒疗疮的功效。《本草求真》里说:“醋主敛,故书多载散淤解毒,下气消食。”
用于淤血所致胃腹疼痛、食欲不振、吐血、便血。但外感者忌食,且不宜与茯苓同吃。
番薯:番薯中的黏液蛋白,能维持血管壁的弹性,防止动脉粥样硬化,促进胆固醇的排泄。
番茄:番茄中维生素P含量较高,可降低毛细血管的通透性,防止血管硬化。
茄子:茄子包含维生素P,有软化血管增强弹性,降低毛细血管通透性,防止毛细血管破裂。
白花椰菜:白花椰菜中丰富的钾,在心脏活动中具有重要作用;另有助于预防高血压。
香菇:香菇中有腺嘌呤、胆碱及一些核酸类物质,有利于预防动脉硬化和心血管病。
蘑菇:蘑菇有降血脂、抗凝血、护心血管等作用。
橄榄:橄榄油中所富含的油酸可降低血中总胆固醇、坏胆固醇含量,增加好胆固醇含量,进而达到预防心血管疾病的目的。另外,其中的聚酚类化合物也可降低冠心病发生率。
山楂:山楂中的黄酮类、三类,能扩张外周血管,具有缓慢而持久的降压作用。
大白菜:大白菜中的丰富维生素C能降低人体胆固醇浓度,增血管弹性,常吃可预防动脉粥样硬化 心血管疾病。
芹菜:芹菜中芹菜元(芹菜素),能降压和影响中枢神经。芹菜元还有一定的扩张末梢血管作用,这与降压作用也有相当关系。
韭菜:韭菜含钾丰富,常吃韭菜可优化体内的钾钠平衡,对高血压、心脏病人有益。
活血化瘀吃什么好?通过日常生活中的一些食物来达到治疗的目的,是当前比较有效的一种治疗方法,但是病情发展到了一定的阶段,不应该只依赖采用食疗的方法,更重要的应该是药物治疗或者是其他的治疗方法,这样才能快速的康复。
调理月经的方子
(1)月经不调属血虚型的,症见经期错后,量少色谈,质清稀,头晕眼花,心悸怔肿,少寐多梦,面色萎黄无华,舌淡少苔。治宜补血益气,可服妇科调经片、妇宁丸、八珍益母丸、当归补血膏、八宝坤顺丸、十珍香附丸、宁坤至宝丹、加味益母草膏、妇科十味片、安坤赞育丸、参茸白凤丸等。
(2)月经不调属血寒型的,症见经期延后,色暗量少,小腹冷痛、得热则减,或畏寒肢冷,面色苍白,舌苔薄白。治宜温经祛寒,可服女青春、十二温经丸、女金丹、女宝、艾附暖宫丸、调经丸、温经丸等。
(3)月经不调属气滞型的,症见月经延后,量少色暗有块,小腹胀甚而痛,胸胁乳房胀痛,舌质暗,治宜理气活血,可服七制香附丸、妇科养神丸、妇康宁片、妇宁片、妇宝冲剂等。
(4)月经不调属血瘀型的,症见月经错后,或经来量少,色紫黑有块,小腹胀痛拒按,或刺痛,血块排出后其痛减轻,舌质紫暗或有瘀点瘀斑。治宜活血化瘀,可服田七痛经散、妇科回生丹、妇科金丹、坤灵丸、鸡血藤膏、桂枝茯苓丸、益母丸、益母草膏、调经姊妹丸、慈航丸等。
关于鸡血藤的验方和中成药
1.治风湿痹痛 鸡血藤15g,半枫荷 15g,当归15g,牛膝9g,枫香寄生15g,海风藤15g,豆豉姜15g。水煎服。(《中药临床应用》鸡血藤汤)
2.治白虎历节,膝胫剧痛如咬,昼轻夜重,局部发热 制苍术15g,黄柏12g,鸡血藤9g,乳香、没药、千年健各6g。水煎服。(《本草骈比》)
3.治老人血管硬化,腰背神经痛 鸡血藤20g,杜仲15g,五加皮10g,生地15g,水500ml,煎至200ml,去渣。每日3次分服。(《现代实用中药》)
4.治腰痛,白带 鸡血藤30g,金樱根、千斤拔、杜仲藤、旱莲草各15g,必要时加党参15g。每日1剂,2次煎服。(《全国中草药汇编》)
5.治经闭 鸡血藤、穿破石各30g。水煎服,每日 1剂。(《益寿中草药选解》)
6.治再生障碍性贫血 鸡血藤60—120g,鸡蛋2—4个,红枣 10个。加水8碗,煎至大半碗(鸡蛋熟后去壳放入再煎),鸡蛋与药汁同服,每日1剂。(《全国中草药汇编》)
7.治白细胞减少症 鸡血藤15g,黄芪12g,白术、茜草根各9g。水煎服,每日1剂。(《益寿中草药选解》)
【成药】
1.鸡血藤糖液 鸡血藤500g,蔗糖 830g,苯甲酸钠3g。取鸡血藤加水煎煮2次,合并煎液,滤过,浓缩至约500ml,加入蔗糖与苯甲酸钠,煮沸,滤过,加水至1 000ml,搅匀,即得。本品为红褐色粘稠液体;味甜、微涩。本品加1%三氯化铁溶液显蓝黑色。相对密度应不低于1.30。功能活血补血,舒筋通络。用于腰膝酸痛,关节不利,风湿痹痛及月经不调。口服,每次10ml,每日3次。(《安徽省药品标准》 1987年)
2.鸡血藤浸膏片 鸡血藤粉400g,鸡血藤清膏 1 000g。将鸡血藤研成细粉,过80目筛,即得鸡血藤粉。将鸡血藤适量水煎2次,合并滤液。取鸡血藤粉与清膏搅和,干燥,制成颗粒,压制成片。每片重 0.25g。为棕褐色;味涩。显微特征:石细胞2—4个聚集或多数聚成群。类长方形或类长圆形。导管碎片大而明显,为网纹导管,纤维单个散在或成束,非木化至微木化,为晶纤维。取本品研细,加水提取,滤过,取滤液,加三氯化铁试液2滴,即显灰黑色,并有沉淀析出。功能补血,活血,舒筋通络。用于血虚,腰膝酸痛,关节不利,风湿痹痛及妇女月经不调等症。口服,每次4片,每日3次。孕妇忌服。(《上海市药品标准》1980年;《河南省药品标准》1984年;《江西省药品标准》 1983—1989年)
3.活血通经丸 鸡血藤清膏500g,香附(制)、益母草各370g,红花30g。取鸡血藤,加水煎煮2次,滤过,合并滤液,浓缩至比重1.24—
1.26。其余香附等三味粉碎成细粉,过筛,混匀。用鸡血藤清膏泛丸,干燥,即得。每40粒重约3g。本品为红棕色的浸膏丸;气微香,味苦、涩。功能活血通经。用于经闭,经痛,经期浮肿,风湿痹痛。口服,每次4.5g,每日3次。(《浙江省药品标准》1983年)
4.鸡血藤膏 滇鸡血藤膏粉87.5g,川牛膝 23.8g,续断21.2g,红花2g,黑豆5g,熟糯米粉175g,饴糖120g。以上七味,除滇鸡血藤膏粉、熟糯米粉、饴糖外,其余各药加水煎煮3次,滤过,合并滤液,浓缩成浸膏,加入滇鸡血藤膏粉等三味,拌匀,制成方块,干燥,即得。本品为黑色的干膏块;气糊香,味涩,微苦而后略甜。本品水液紫外光灯(365nm)下观察,可见淡蓝色荧光;本品加10倍量甲醇,温浸20分钟,取滤液,加3%碳酸钠溶液,水浴加热3分钟,冰中冷却,加新制的重氮对硝基苯胺试液,显红色。105℃干燥至恒重,减失重量不得过14%。功能补血,活血,调经。用于血虚,手足麻木,关节酸痛,月经不调。口服,每次6—10g,每日2次。孕妇慎用。
中医治疗高尿酸血症
中医治疗高尿酸血症,多以活血化瘀、清利湿热为原则,可应用化瘀利湿汤:当归15克,川芎15克,赤芍15克,生地黄20克,桃仁12克,红花12克,独活20克,桑寄生30克,牛膝15克,鸡血藤30克,泽泻15克,云苓15克,木通12克,连翘20克,甘草6克,水煎服。
肩周炎的食疗方法 二藤川芎煮鸡蛋
材料:鸡血藤20克,海风藤15克,川芎10克,鸡蛋2个,红糖适量。
做法:将鸡血藤、海风藤、川芎洗净后一起放入锅中,加水适量,煮沸约30分钟后,去渣留汁。然后将红糖加入药汁中,稍煮片刻后将鸡蛋打入,急性煮至鸡蛋煮即可。
功效:可以活血化瘀、通络止痛,适用于肩周炎患者服食。
产后腹痛吃什么调理
丹参三七炖鸡
材料:乌鸡1只,丹参30克,三七10克,盐、味精、姜各适量。
做法:1、乌鸡洗净切块,丹参、三七洗净。
2、三七、丹参装于纱布袋中,扎紧袋口。
3、布袋与乌鸡同放于砂锅中,加清水适量,烧开后,加入姜丝和盐,小火炖1小时,下味精调味即可。
药膳功效:此汤取乌鸡的滋补作用及三七、丹参的活血止血作用,三七、丹参入血分,可散可收,既能止血,又能活血化瘀,均为化瘀止血的良药,尤其适合产后多虚多瘀的患者食用,对产后腹痛有明显效果。
当归生姜羊肉汤
材料:当归50克,生姜20克,羊肉500克,食盐、酱油、大蒜各适量。
做法:1、先将羊肉洗净,切成小块,放入沸水锅内氽去血水,捞出晾凉。
2、将当归、生姜用水洗净,顺切成大片。
3、取砂锅放放适量清水,将羊肉、当归、生姜放入,大火烧沸后,撇去浮沫,改用文火炖至羊肉烂熟,即可食用。
药膳功效:此汤是治疗产后腹痛的代表方,当归可补虚劳、化瘀血,生姜、羊肉可暖胞宫、散寒凝,三者搭配同食,对产后寒凝血瘀引起的腹痛有很好的疗效。
鸡血藤鸡肉汤
材料:鸡肉200克,鸡血藤、生姜、川芎各20克,盐适量。
做法:1、鸡肉洗净,切片,氽水,生姜洗净切片,鸡血藤、川芎洗净,放入锅中,加水煎煮,留取药汁备用。
2、将氽水后的鸡肉、生姜放入锅中,大火煮开,转小火炖煮1小时,再倒入药汁,煮沸。
3、加入盐调味即可食用。
药膳功效:川芎能行气止痛、活血化瘀,鸡血藤能活血化瘀、通经通络,与川芎搭配,祛瘀能力倍增,对气滞血瘀所致的产后腹痛、闭经痛经、小腹或胸胁刺痛均有很好的疗效,鸡肉能益气补虚,改善产后体虚症状,增强抗病能力。
桃仁红米粥
材料:桃仁20克,红米80克,枸杞子少许,红糖少量。
做法:1、将红米淘洗干净,置于冷水中泡发半小时后捞出沥干水分,桃仁洗净,枸杞子洗净备用。
2、锅置火上,倒入清水,放入红米煮至米粒开花。
3、加入桃仁、枸杞子同煮至浓稠状,调入红糖拌匀即可。
药膳功效:桃仁具有活血化瘀、通经止痛的功效,红糖可暖宫散寒,红米补益气血。三者合用,对产后血瘀腹痛有很好的疗效。
子宫内膜异位症食疗法 鸡血藤炖河蟹
原料:鸡血藤30克,鲜河蟹250克,米酒适量。
做法:将鸡血藤、蟹洗净,放入陶罐中加水半碗,以温火炖熟后,加入米酒再炖片刻,再加食盐少许方可。
功效:活血化瘀,温经补虚。适用于血瘀气滞或气虚之经期腹痛。
用法:以上是1日的量,经前连服几日,趁热吃蟹饮汤。
益母草的使用宜忌
配伍宜忌
宜配香附:益母草可活血调经,祛瘀行血,擅治各种瘀血疼痛症;香附可理气调经。它俩合用,可起到疏肝理气,活血化瘀,调经止痛的作用。主治月经不调、痛经、产后腹痛等。
宜配鸡血藤:益母草可活血化瘀,鸡血藤可补血行血,它俩合用,可起到活血补血的作用。主治血瘀夹虚所致的痛经、月经不调、经闭等。
宜配当归:益母草可祛瘀痛经,活血调经,当归可活血补血,调经止痛,散寒消肿。它俩配伍合用,可增强活血化瘀、调经止痛的功效。主治痛经、月经不调、跌打损伤、产后恶露不尽等。
用法宜忌
宜内服,剂量控制在9-30克;也可外用,外用剂量根据实际情况而定。
宜煎汤,或入丸、散剂、膏剂服用;治疗慢性妇科疾病或跌打损伤时,宜熬膏,用温酒烊化后服用。
使用宜忌
血虚无瘀的人不宜服用,阴虚血少的人严禁服用。
孕妇属虚证且无瘀,则严禁使用益母草;另外,滑胎者也忌用益母草。
服用益母草汤药或中成药时时,忌吃油腻和辛辣刺激性的食物,否则会降低药效。
活血化瘀吃什么好 鱼
无论是深海鱼、浅海鱼,还是淡水鱼,都含有对抗血液凝固和血栓形成的EPA、DHA两种不饱和脂肪酸,因此吃鱼有预防心脑血管病的功效。
治疗脑梗的中草药有哪些
1、补阳还五
组成:黄芹16—30克、当归9克、 赤芍9克、川芎9克、桃仁9克、红花9克、地龙9克。
功效:补气血、通经络。用法:每日1剂、2次煎服。
2、四藤汤桃红汤
组成:络石藤、鸡血藤、海风 藤、红藤各15克。桃仁、红花、赤芍、丹参、川芎各9克。 功效:祛风、通络、活血、化瘀,
用法:每日1剂、2次煎服。
3、通脉丸
配方:丹参30克、桂枝9克、鸡血藤30 克、地龙9克、红花15克、紫参30克、紫草9克、当归30 克、川芍9克,共研细末,炼密为丸、每丸重9克。功效: 活血化瘀,温阳通络。
用法:每次1丸,每日二次。
活血化瘀吃什么好 醋
味酸苦、性温,归肝、胃经,有活血散瘀、消食化积、消肿软坚、解毒疗疮的功效。《本草求真》里说:“醋主敛,故书多载散瘀解毒,下气消食。”用于瘀血所致胃腹疼痛、食欲不振、吐血、便血。但外感者忌食,且不宜与茯苓同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