养生健康

低血糖的鉴别诊断

低血糖的鉴别诊断

低血糖:血葡萄糖浓度低于2.8mmol/L,并出现饥饿感、软弱、出汗、焦虑、心慌、肢体震颤等交感神经兴奋症状或(和)精神失常、恐惧、慌乱、幻觉、健忘、、木僵等脑部症状时称为低血糖。面对低血糖患者,接诊医生考虑的问题是:

1、 是否β细胞瘤?

2、有无垂体、肾上腺皮质、甲状腺以及胰腺α细胞的病变造成升血糖激素分泌不足?

3、 低血糖是器质性病变还是功能性改变?

4、 有无急慢性肝肾疾患影响血糖浓度的调节?

5、 近期内是否使用过影响血糖浓度的药物?

诊断程序

第一步 确定是否低血糖发作

根据低血糖发作症状及发作时血糖浓度低于2.8mmol/L,可以诊断。

第二步 空腹低血糖发作还是餐后发作?

根据低血糖发作与进餐的关系初步确定是功能性的还是器质性的。

对于已确定为低血糖发作的患者首先要问低血糖发作与进餐的关系。若是进餐后发作的低血糖,多数情况下是功能性的。系因食物剌激下,迷走神经兴奋,胰岛β细胞释放过多胰岛素引起低血糖;相反,空腹发作的低血糖,说明胰岛β细胞自主性地释放过多胰岛素,多为器质性病变。尤其要警惕β细胞瘤。

第三步 进一步确定餐后低血糖发作。

若低血糖发作于进餐后发生,宜行5小时口服葡萄糖耐量试验,其中任意一次血糖浓度低于2.8mmol/L,证实为餐后低血糖;若所有各次血糖值均大于2.8mmol/L,应注意在5小时内是否出现低血糖临床表现。若有低血糖临床表现,宜重复进行5小时口服葡萄糖耐量试验。重复试验过程中只要一次血糖小于2.8mmol/L,仍然确定有餐后低血糖。若5小时口服葡萄糖耐量试验过程中血糖始终大于2.8mmol/L且无低血糖表现可视为正常。

第四步 寻找餐前低血糖发作的器质性病变的证据。

空腹出现的低血糖样症状时首先怀疑β细胞瘤,其次应排除胰外病变引起的低血糖。

先进行饥饿试验。饥饿12小时测血糖,若血糖大于2.8mmol/L延长至72小时,同时定期采血测胰岛素及葡萄糖浓度并计算胰岛素(μu)与葡萄糖(mg/dl)之比,即I/G之比。

若I/G在0.3以下,血葡萄糖浓度大于2.8mmol/L可视为正常,随访观察。

若I/G在0.3以上,不论血葡萄糖浓度是否低于2.8mmol/L均应疑及β细胞瘤。

若I/G在0.3以下,血葡萄糖浓度小于2.8mmol/L应根据有无饮酒史、营养物摄取情况、肝功能检查结果排除酒精中毒、营养不良以及肝衰竭所致低血糖。若无上述病因,应寻找胸腹腔恶性肿瘤的证据,排除这些肿瘤产生胰岛素样物质所引起的低血糖。

此外,还应注意检查垂体、肾上腺皮质机能,排除席汉-西蒙综合征、阿迪森病所致低血糖。

第五步 进一步确定β细胞瘤。

在实验室检查发现低血患者有高胰岛素血症,I/G比例大于0.3。

新生儿惊厥处理办法 监控伴随症状

惊厥发作间期的伴随症状对鉴别诊断有参考意义。惊厥时一般情况良好者是低血钙;面色苍白、肌张力减弱、反应低下,且见于小于胎龄儿或早产儿,应考虑低血糖;出现凝视、脑性尖叫、前囟隆起提示颅内器质性病变。在有用身感染症状的基础上发生惊厥,多考虑为化脓性脑膜炎;反复惊厥不止找不出原因,可能是先天遗传代谢病。


低钙血症的诊断鉴别

病史

应注意询问有无慢性肾功能不全,甲状腺功能亢进经手术或放射治疗,其他甲状腺和颈部手术,肝脏疾病,肠道吸收不良,摄入不足,缺乏光照,多次妊娠,长期哺乳的历史。长期应用抗癫痛药(如扑癫酮、苯妥英钠、苯巴比妥、卡马西平等)或鱼精蛋白、肝素、反复输入含拘檬酸钠的血液均可导致低钙血症。此外应询问有无手足搐期发作和感觉异常,以及骨质钙化障碍的历史。

体格检查

低血钙时神经肌肉兴奋性增高,可出现手足抽搐、肌痉挛、喉鸣、惊厥,以及易激动、情绪不稳、幻觉等精神症状。低钙血症患者可表现Chvostek和Trousseau征阳性,但约l/3的患者可为阴性。 [3]

辅助检查

实验室检查:血钙、血磷、PTH、肝功、肾功、白蛋白、尿钙、1,25(OH)2 D3、血镁等

心电图:低钙血症患者的心电图常出现Q-T间期延长,有时可出现心动过速。

影像学检查:可发现20%特发性甲状旁腺功能减退患者有颅内钙化(以基底核为主),外科手术后的甲状旁腺功能减退或假性甲状旁腺功能减退患者一般不出现颅内钙化。骨骼摄片可以了解骨病的性质及程度,同时还可确定有无转移性肿瘤等。

诊断低钙血症时的总钙浓度必须是经血清白蛋白校正后的校正钙浓度,必要时可测定游离钙浓度。校正钙浓度(mg/dl)=总钙(mg/dl)-0.8×[ 4.0-血清白蛋白浓度(g/dl) ]。

根据病史、体格检查及实验室检查(如血磷、PTH、肝肾功能、白蛋白等)常可明确本病的病因。如大部分低钙、高磷、肾功能正常的患者常为原发性或继发性甲状旁腺功能减退;靠近颈部手术史应怀疑甲状旁腺受损;镁含量、营养状态、日照不足、大量输血、化疗、急性胰腺炎、胃肠道病变、用药史、是否伴维生素D缺乏、是否合并其他内分泌异常等均有助于诊断。[4]

酒精中毒如何鉴别诊断

鉴别诊断包括:

一、急性中毒,主要与引起昏迷的疾病相鉴别,如镇静催眠药中毒、一氧化碳中毒、脑血管意外、颅脑外伤等。

二、戒断综合征,主要与精神病、癫痫、窒息性气体中毒、低血糖症等相鉴别。

三、慢性中毒智能障碍和人格改变,应与其他原因引起的痴呆鉴别。

肝病、心肌病、贫血、周围神经病,也应与其他原因的有关疾病相鉴别。

低烧的鉴别诊断

1.结核

长期低烧最常见的为结核感染。结核病在小儿还是比较多见的,除低烧外,小儿尚有性格的改变。原来好动的孩子变得发懒不爱动,原来好静的孩子性情急躁、爱发脾气、食欲减退、消瘦、动则汗出或夜间多汗、疲乏无力、面色苍白、颈部等浅表淋巴结肿大等。为此,应作结核菌素试验(简称OT)或三联皮拭(PPD-PHA)。如为阳性结果,可作为参考,因孩子接种过卡介苗后也可见阳性反应。另外,过去得过结核病,也可以出现阳性反应。进一步还得检查血沉,一般在结核病活动时,血沉均可增快。最后还得用X线检查肺部,是否有结核病灶。假如以上各种检查均为阴性,则可以排除结核病。

2.病毒感染

长期低烧还见于病毒感染,主要见于婴幼儿,多见于咽喉部感染,无全身表现。一般检查均无明显异常,也无呼吸道症状,多为某次病毒感染高烧后,低烧较长时间不退。

3.细菌感染

年长儿咽部链球菌或金黄色葡萄球菌感染时,也可表现为长期低烧,可作咽分泌培养,如能找到细菌,即可确诊。如为链球菌感染,还可取血检查抗链球菌溶血素,如滴定度高,说明有过链球菌感染。如抗"O"增高明显,还应想到风湿热的可能,应注意有无关节痛或肿胀,皮肤有无环形红斑,心脏有无改变,这些都是诊断风湿热的依据。

4.泌尿系感染

女孩长期低烧应注意泌尿系感染,可以检查尿确定。

5.血液病

长期低烧也可能与感染无关,而是由其他病或其他原因所致。在血液病方面,白血病、再生障碍性贫血、溶血性贫血等可见长期低烧。

6.药物引致

服用抗生素可以产生药物热;服用鱼肝油过量,维生素D中毒时,可有低烧。

7.生理低烧

长期低烧也可以是生理性的,即并非有病的表现。这种低烧多为37.2℃~37.5℃(腋下体温),小儿精神食欲好,无病症表现,通过各方面的检查也没有发现不正常。最好同时测量肛温,如肛温在38℃以下,不应认为发烧(肛温较腋下温度高1℃)。

低烧的诊断鉴别

长期低烧最常见的为结核感染。结核病在小儿还是比较多见的,除低烧外,小儿尚有性格的改变。原来好动的孩子变得发懒不爱动,原来好静的孩子性情急躁、爱发脾气、食欲减退、消瘦、动则汗出或夜间多汗、疲乏无力、面色苍白、颈部等浅表淋巴结肿大等。为此,应作结核菌素试验(简称OT)或三联皮拭(PPD-PHA)。如为阳性结果,可作为参考,因孩子接种过卡介苗后也可见阳性反应。另外,过去得过结核病,也可以出现阳性反应。

长期低烧还见于病毒感染,主要见于婴幼儿,多见于咽喉部感染,无全身表现。--般检查均无明显异常,也无呼吸道症状,多为某次病毒感染高烧后,低烧较长时间不退。年长儿咽部链球菌或金黄色葡萄球菌感染时,也可表现为长期低烧,可作咽分泌培养,如能找到细菌,即可确诊。如为链球菌感染,还可取血检查抗链球菌溶血素(简称抗“O”),如滴定度高,说明有过链球菌感染。

低血糖诊断鉴别

诊断困难的主要原因是由于起病急,和临床症状,体征和生化学异常交织在一起,故临床上易误诊和漏诊,但主要取决于血糖值,凡健康人包括妇女和儿童,当空腹静脉血浆葡萄糖值低于2.8mmol/L(50g/dl)时,尽管无临床症状,体征亦应诊断为低血糖症,空腹静脉血葡萄糖高于3.9mmol/L(70mg/dl)可排除低血糖症;空腹静脉血浆葡萄糖2.8~3.9mmol/L(50~70mg/dl)可提示低血糖可能,但极个别的健康妇女在禁食72小时后血糖低至1.4~1.7mmol/L(25~30mg/dl),甚至细胞内葡萄糖水平接近于0和新生儿血糖低至1.7mmol/L(30mg/dl)也曾认为是正常的,有些专家认为儿童和婴儿当血糖水平低于2.8mmol/L(50mg/dl)时,应仔细观察,只有血糖水平低于2.2mmol/L(40mg/dl)时,才可诊断和治疗,反之,老年人静脉血浆葡萄糖值在3.3mmol/L(60mg/dl)常可发生低血糖症状,所以正常人血糖维持在较理想水平,24小时内波动范围很少超过2.2~2.8mmol/L(40~50mg/dl),这种葡萄糖的内环境稳定是通过各种激素来调节的,很多器官特别是肝脏和肌肉组织等参与糖代谢,当葡萄糖利用,摄取和(或)生成不平衡时,可产生高血糖症或低血糖症,低血糖临床症状的严重程度与体征并不和血糖值总相一致,因此,作为实验诊断参考值,必须注意以下几点:

1、在同一病人同一时间动脉血糖值通常略高毛细血管值,而后者又高于静脉值,空腹时毛细血管血糖值(测血糖为全血),高于静脉血糖值5%~10%。

2、血糖测定分为血清,全血,血浆3种方法,测定血清血糖,必须采血后立即离心取得血清,否则时间过长,糖分解,结果偏低;全血糖易受血细胞比容和非糖物质影响,其结果亦比血浆血糖略低5%~10%;所以,目前临床多采用测定血浆血糖,判断各种原因的高血糖症和低血糖症。

3、对原因不明,呈持续或反复发作的低血糖,应经常监测血胰岛素,C肽,胰岛素原和血,磺脲类药物浓度,以资鉴别,如高胰岛素症可见于胰岛素瘤,服磺脲类药物,自身免疫性低血糖和外用胰岛素者;而血C肽升高者仅见于胰岛素瘤和服磺脲类药物。

鉴别诊断

1、对发作性(特别在空腹)精神-神经异常,惊厥,行为异常,意识障碍或昏迷者,尤其是对用胰岛素或口服降糖药治疗的糖尿病患者,应考虑到低血糖症的可能,及时查验血糖,值得注意的是,有些低血糖病人在就诊时血糖正常,并无低血糖症状,往往仅表现为慢性低血糖的后遗症,如偏瘫,痴呆,癫痫,精神失常,儿童智商明显低下等,以致临床常误诊为精神病,癫痫或其他器质性脑病(如脑炎等),因此,应与其他中枢神经系统器质性病变的疾病相鉴别,如脑炎,多发性硬化,脑血管意外,癫痫,糖尿病酮症酸中毒昏迷,糖尿病非酮症高渗性昏迷,精神病,药物中毒等。

2、空腹,餐后数小时或体力活动后出现交感神经兴奋为主要表现的低血糖症,应与具有交感神经兴奋表现的疾病,如甲状腺功能亢进症,嗜铬细胞瘤,自主神经功能紊乱,糖尿病自主神经病变,更年期综合征等相鉴别。

3、酗酒后出现的低血糖症应与酒醉相鉴别 乙醇不仅可引起低血糖,也可引起酮症,有时乙醇引起的低血糖及酮症可被误认为糖尿病酮症酸中毒,这是诊断时需注意的。

酒精中毒的诊断鉴别

一、诊断

酒精中毒根据病史、临床症状表现和实验室检查资料可以诊断。

二、鉴别诊断

1、急性中毒,主要与引起昏迷的疾病相鉴别,如镇静催眠药中毒,一氧化碳中毒,脑血管意外,颅脑外伤等。

2、戒断综合征,主要与精神病,癫痫,窒息性气体中毒,低血糖症等相鉴别。

3、慢性中毒智能障碍和人格改变,应与其他原因引起的痴呆鉴别,肝病,心肌病,贫血,周围神经病,也应与其他原因的有关疾病相鉴别。

相关推荐

糖尿病的诊断

1、糖尿病诊断标准:根据1999年WHO糖尿病诊断标准修订:注:空腹状态指至少8h没有进食热量;随机血糖指不考虑上次用餐时间,一天中任意时间的血糖,不能用来诊断空腹血糖受损(IFG)或糖耐量异常(IGT);a只有相对应的2h毛细血管血糖值有所不同,糖尿病:2h血糖≥12.2mmol/L;IGT:2h血糖≥8.9mmol/L且

低血容量性休克诊断鉴别

诊断依据1.继发于体内外急性大量失血或体液丢失,或有液体(水)严重摄入不足史。2.有口渴、兴奋、烦躁不安,进而出现神情淡漠,神志模糊甚至昏迷等。3.表浅静脉萎陷,肤色苍白至紫绀,呼吸浅快。4.脉搏细速,皮肤湿冷,体温下降。5.收缩压低于12.0-10.6kPA(90-80mmHg),或高血压者血压下降20%以上,毛细血管充盈时间延长,尿量减少(每小时尿量少于30ml)。6.中心静脉压和肺动脉楔压测

胃出血诊断鉴别

急性胃出血是上消化道出血的最常见原因,约占70%左右。引起急性胃出血的常见疾病是胃、十二指肠球部溃疡、胃癌、出血性胃炎及口服阿司匹林、考的松等药物引起的急性溃疡,严重烧伤和大手术等引起的应激性溃疡等。1、呕血和黑便:凡出血后因血液刺激引起恶心呕吐的,便可有呕血表现。若出血后立即呕出,血液呈鲜红色;若血液在胃内停留一段时间,经胃酸作用后再呕出,则呈咖啡渣样的棕褐色。血液除吐出外,更多的是从肠道排出。

中暑如何鉴别诊断

诊断根据有高温环境暴露史、过多出汗而缺乏液体的补充,临床症状和实验室检查可以作出诊断,也应注意除外其他器质性疾病。鉴别诊断一、老年性肺炎常与中暑并存:其临床表现是多种多样的,甚至缺乏呼吸遭症状,如咳嗽、咯痰等,更缺乏典型的肺炎体征。发热,体温多在39℃以下,个别可无发热面仅表现为多汗。周围血象,白细胞正常或升高,分类以中性增多为明显。易合并水、电解质紊乱和酸碱平衡失调, 休克,心律失常及呼吸衰竭,

溶血的鉴别诊断

(1)缺铁性贫血等营养性贫血有效治疗的初期,要随诊观察,加以鉴别。(2)骨髓无效造血:网织红细胞不高,红细胞寿命不短。(3)组织或体腔内出血:胆红素(间接)也可升高,出血停止后自然恢复。(4)胆红素高,无贫血在Gilbert综合征或其他胆红素代谢异常可见,网织红细胞不高,红细胞寿命测定正常。

鼻出血诊断鉴别

1.详细询问病史及出血情况,确认出血源于鼻腔或相邻组织,排除咯血和呕血。2.确定出血部位,结合前鼻镜、鼻内镜及/或CT、MRI检查,判断出现部位。3. 血常规检查,对于出血量较大及怀疑为血液病的病人必不可少。对应用抗凝药物及怀疑凝血功能异常的病人,需要检查出凝血功能。

糖尿病的鉴别诊断

有多种非糖尿病因素及疾病可引起葡萄糖耐量减低或空腹高血糖,须与原发性糖尿病相鉴别。(1)内分泌疾病:诊断糖尿病(原发性)时,应除外下述内分泌疾病:①肢端肥大症。因生长激素分泌过多,拮抗胰岛素作用引起糖代谢紊乱,可出现垂体性糖尿病症状,故临床上患者常表现为糖耐量减低,或并发糖尿病。应与原发性糖尿病鉴别,典型肢端肥大症症状常有助于诊断。因为肢端肥大症的治疗效果不很理想,所以糖代谢恢复正常的机会亦较少。

便血诊断鉴别

便血诊断鉴别诊断1.临床表现。2.实验室及其他辅助检查。3.出血量的判断:血便的次数与量,根据血便的次数与数量来估计便血的失血量不甚准确,但血便次数多,每次的量也多,无疑是出血量大的指标,此外,如果患者排出鲜红色或暗红色血便,甚至排出凝血块也是出血量大的佐证,患者每次血便量少,次数少,甚至数天才解1次者,提示出血量较小;若红细胞在肠道内破坏,血红蛋白与硫化物结合而形成硫化亚铁时,粪便可呈黑色或称柏

心律失常与什么鉴别

临床上心律失常的诊断其实是在诊断心律失常以后,鉴别所患的心律失常是否有危害,是否需要处理,另外还要鉴别心律失常是什么原因引起的,要和其他疾病相鉴别,所以建议患者可以到医院做心电图检查,这样能够比较准确地进行判断。心律失常涵盖的范围也比较广,较轻的病人会有心跳不整齐的情况,在鉴别诊断中可以跟劳累、甲状腺功能疾病等进行鉴别,心律失常在症状表现上往往会有心悸、心斜前区不适这样的感觉,所以需要跟心脏神经官

低血压的具体鉴别诊断方法

对低血压患者注意询问以下情况有助于诊断及鉴别诊断。1.询问除低血压外,有无其他血管症状,有无其他系统疾病,如无则考虑为原发性低血压。2.询问有无急重症造成急性血容量不足或急性心功能减低,心排血功能障碍。3.询问有无引起低血压症的心血管系统疾病及外周血管疾病有无高原居住史,有无引起低血压症的内分泌系统疾病及临床表现,有无代谢性疾病,脊髓病变。4.询问低血压状态是何时发生的,与临床上出现的症状体位有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