诊断急性胃炎的常用方法有哪几种
诊断急性胃炎的常用方法有哪几种
一、胃镜检查:为诊断急性胃炎最有价值、安全、可靠的诊断手段。可直接观察急性胃炎患者胃粘膜病变及其程度,可见粘膜广泛充血、水肿、糜烂、出血、有时可见粘膜表面的粘液斑或反流的胆汁。Hp感染胃炎时,还可见到胃粘膜微小结节形成(又称胃窦小结节增生)。同时可取急性胃炎患者病变部位组织进行幽门螺杆菌和病理学检查。
二、X线钡餐造影:多数急性胃炎病变在粘膜表层,钡餐造影难有阳性发现。胃窦部位有浅表炎症者有时可呈现胃窦部激惹征,粘膜纹理增粗、迂曲、锯齿状,幽门前区呈半收缩状态,可见不规则痉挛收缩,气、钡双重造影效果较好。
三、血清学检测可Hp抗体:但即使是IgM抗体也可在清除了Hp几个月后仍保持阳性,限制了其诊断急性胃炎的意义。亦可用PCR法检测血中Hp的DNA。
四、核素标记尿素呼吸试验:让急性胃炎患儿口服一定量同位素13C标记的尿素,如果急性胃炎患儿消化道内含有Hp,则Hp产生的尿素酶可将尿素分解产生CO2,由肺呼出,通过测定呼出气体中13C含量即可判断胃内Hp感染程度,其特异性和敏感性均达90%以上。
五、尿素酶试验:尿素酶试剂中含有尿素和酚红,Hp产生的酶可分解其中的尿素产生氨,后者使试剂中的pH值上升,从而使酚红由棕黄色变为红色,此法快速、简单、特异性和敏感性可达90%以上。
六、胃粘膜组织切片染色与培养:Hp培养需在微氧环境下用特殊培养基进行,3-5天可出结果是最精确的诊断方法。
吗丁啉治胃炎吗
很多人都会在电视广告或者是报纸上了解过胃炎。胃炎是胃粘膜炎症的统称。常见病,可分为急性和慢性两类。急性胃炎常见的为单纯性和糜烂性两种。前者表现为上腹不适、疼痛、厌食和恶心、呕吐;后者消化道出血为主要表现,有呕血和黑粪。那么,吗丁啉治胃炎吗?主要治疗什么疾病?
慢性胃炎通常又可分为浅表性胃炎、萎缩性胃炎和肥厚性胃炎。慢性胃炎病程迁延,大多无明显症状和体征,一般仅见饭后饱胀、泛酸、嗳气、无规律性腹痛等消化不良症状。慢性胃炎常见于成人,许多病因可刺激胃,如饮食不当,病毒和细菌感染、药物刺激等均可能引发本病。
有研究机构实验过证明吗丁啉对慢性胆汁返流性胃炎效果较好。胃炎按发病急缓和病程的长短分为急性和慢性两大类。
急性胃炎发病急骤,轻者仅有食欲不振、腹痛、恶心、呕吐;严重者可出现呕血、黑便、脱水、电解质及酸碱平衡紊乱,有细菌感染者常伴有全身中毒症状。
慢性胃炎缺乏特异性症状,症状的轻重与胃黏膜的病变程度并非一致。大多数患者常无明显症状或有不同程度的消化不良症状,如上腹隐痛、食欲减退、餐后饱胀、反酸等。
萎缩性胃炎患者可有贫血、消瘦、舌炎、腹泻等症状,个别伴有黏膜糜烂的患者上腹痛较明显,并可有出血。
急性胃炎是什么
急性糜烂性胃炎:
急性糜烂性胃炎是以胃粘膜多发性糜烂为特征的急性胃炎,常伴有出血。
急性化脓性胃炎:
急性化脓性胃炎是胃壁细菌感染引起的化脓性病变。最常见的致病菌为链球菌,其次为葡萄球菌和肺炎双球菌及大肠杆菌。呼吸道感染或其他感染、胃溃疡、胃息肉摘除以及胃手术为其诱因。
急性单纯性胃炎:
急性单纯性胃炎可由化学物质、物理因素、微生物感染或细菌毒素等引起。
急性腐蚀性胃炎:
急性腐蚀性胃炎是由于吞服强碱、强酸或其它腐蚀剂而引起的胃粘膜损伤。
胃炎诊断鉴别
诊断
急性胃炎表现为贲门和胃体部粘膜的中性粒细胞浸润。慢性胃炎常有一定程度的萎缩(粘膜丧失功能)和化生,常累及贲门,伴有G细胞丧失和胃泌素分泌减少,也可累及胃体,伴有泌酸腺的丧失,导致胃酸,胃蛋白酶和内源性因子的减少。
鉴别诊断
慢性胃炎:
胃癌:慢性胃炎之症状如食欲不振、上腹不适、贫血等少数胃窦胃炎的X线征与胃癌颇相似,需特别注意鉴别。
消化性溃疡:两者均有慢性上腹痛,但消化性溃疡以上腹部规律性、周期性疼痛为主,而慢性胃炎疼痛很少有规律性并以消化不良为主。
慢性胆道疾病:如慢性胆囊炎、胆石症常有慢性右上腹、腹胀、嗳气等消化不良的症关,易误诊为慢性胃炎。
急性胃炎:
应和早期急性阑尾炎、急性胆囊炎、急性胰腺炎等鉴别。
内镜检查有助于诊断和鉴别诊断。
如何诊断患者是否患上小儿急性阑尾炎
诊断主要靠病史及体格检查,凡是小儿有急性腹痛伴有恶心呕吐,持续6小时以上,且影响其行走活动者,应考虑急性阑尾炎,腹部检查有局限性固定性右下腹压痛,末梢血象白细胞总数升高,核左移,体温升高应考虑此病。对于不典型的阑尾炎,应辅助腹腔穿刺,抽出脓液可诊断,亦可辅助腹部B超,测出阑尾的直径,腔内是否有粪石或脓液而协助诊断。肺炎或胸膜炎膈肌周围神经分布与腹壁神经分布同来自胸7-12对脊神经,当右肺下叶肺炎或右侧胸膜炎时,刺激膈肌,右腹可有反应性疼痛,尤其是右下肺大叶肺炎,病初仅有高热及感染中毒症状和腹痛,而无呼吸道症状,易误诊为阑尾炎,应仔细查体,可做胸部X线检查协助诊断。急性肠系膜淋巴结炎常有急性呼吸道感染或急性扁桃腺炎的病史,腹痛较广泛,右下腹压痛较明显,但疼痛不局限,且没有腹膜炎的症状,经过治疗呼吸道感染,病情无进展,且有减轻,腹部B超可见腹腔淋巴结肿大。急性胃肠炎在患急性胃肠炎时可出现发热,腹痛,恶心,呕吐,腹泻,有时小儿腹痛较为剧烈,但多表现为阵发性腹部绞痛,腹部压痛不固定,数小时后腹泻明显时,腹痛反而减...
胃炎的早期症状有哪些
所有疾病的发展一般都是有一个过程的,在这个过程中会有属于它的一些症状,早期的、后期的、晚期的都有,而最重要的还是早期的,因为这样就会抓住最佳的治疗时机。今天我们主要介绍的是胃炎,一种因为胃粘膜发生炎症引起的疾病,对于它的早期症状大家了解多少呢?
肠胃病有很多种类,不同的肠胃病又会自身分为不同的疾病,比如胃炎常见的就有两种患者,一是急性胃炎,二是慢性胃炎,胃炎早期症状会随着不同的患者而不同,急性胃炎常见的为单纯性和糜烂性两种。前者表现为上腹不适、疼痛、厌食和恶心、呕吐;后者以上消化道出血为主要表现,有呕血和黑粪。慢性胃炎通常又可分为浅表性胃炎、萎缩性胃炎和肥厚性胃炎。慢性胃炎病程迁延,大多无明显症状和体征,一般仅见饭后饱胀、泛酸、嗳气、无规律性腹痛等消化不良症状。
胃炎早期症状只是判断该疾病的初步,想要进行有效正确的治疗还需要进行进一步的检查,一般性的肠胃病患者都不可逃避一些检查诊断,确诊主要依赖胃镜检查和胃粘膜活组织检查胃炎常见于成人,许多病因可刺激你的胃,如饮食不当,病毒和细菌感染、药物刺激等均可能引发本病。胃炎重在保养,要治愈胃溃疡,需要一个较为艰难持久的历程。患者除了配合医护人员进行积极治疗外,还应做好自我保健。
以上是给朋友们介绍了一下关于胃炎的一些早期症状,希望朋友们在阅读的时候也能够把这些内容记到自己的心里。如果自己感到身体不适,尤其是胃部感到不适的话,就可以通过这些内容来进行个简单的自我检查,发现有以上的症状,也能及时的得到治疗,争取早日恢复健康。
慢性胃炎分类有哪些
慢性胃炎有各种不同的分类方法。胃镜问世以前,由于缺乏完整的病理标本,有效确切的诊断手段以及问题思辨角度的差异,临床上慢性胃炎的分类及诊断命名比较混乱。随着胃镜技术的开展和更新,尤其是纤维胃镜在临床上应用以来,胃粘膜的直窥和粘膜组织活检相结合,为慢性胃炎的诊断和分类,提供了比较确切的方法。慢性胃炎分类方法很多,难以一一介绍,兹简单介绍Schindler、Wood、Whitehead、Bokus、Strickland五种分类方法以及悉尼世界胃肠病学术会议的分类法。
(1)Schindler分类法(1940年):把慢性胃炎分为原发与继发两类。原因不明者属原发性,合并胃溃疡、胃癌及做过胃手术者为继发性。原发性者又分为浅表、萎缩及肥厚三型。关于肥厚性胃炎的问题,多年实践的结果未能用活组织检查证实,故不常用。
(2)Wood分类法(1949年):利用盲目吸引法取粘膜,将慢性胃炎分为三型:①浅表型;②萎缩型;③胃萎缩。
(3)Whitehead分类法(1972年):将慢性胃炎按粘膜类型、病变程度、有无化生这三类予以分类。
(4)Bockus分类法此法是指在Whitehead分类法的基础上,指出胃炎病变部位,并细分胃粘膜病理组织学变化。
(5)Strickland分类法:这仅是萎缩性胃炎的一种分类方法。Strickland等主要依据血清免疫学检查与胃内病变的分布,将萎缩性胃炎分为A型与B型两个独立类型。A型胃炎病变主要见于胃体部,多弥漫性分布,伴发恶性贫血,血清壁细胞抗体阳性,称为自身免疫性胃炎。 B型胃炎病变多见于胃窦部,呈多灶性分布,不伴发恶性贫血,血清壁细胞抗体多阴性,较易并发胃癌,是一种单纯性萎缩性胃炎。
(6)胃炎新分类——悉尼系统:1990年8月第九届世界胃肠病学术大会上,Misiewicz等提出了悉尼系统——一种新的胃炎分类法。此分类法是由组织学和内镜两部分组成。组织学以病变部位为核心,确定3种基本诊断:①急性胃炎;②慢性胃炎;③特殊类型的胃炎。以病因学和相关因素为前缀,组织形态学描述为后缀,并对肠上皮化生、炎症的活动性、炎症、腺体萎缩及HP感染分别给予程度分级。内镜部分以肉眼所见的描述为主,并区别病变程度,确定7种内镜下胃炎的诊断,即:①红斑渗出性胃炎;②平坦糜烂性胃炎;③隆起糜烂性胃炎;④萎缩性胃炎;⑤出血性胃炎;⑥反流性胃炎;⑦皱襞肥大性胃炎。具体见图1。
糜烂性胃炎怎么检查
1.X线检查
胃肠道钡餐检查常不能发现糜烂性病变,且不适用于急性活动性出血患者,因为钡剂可涂布于黏膜表面,使近期不能作内镜或血管造影检查;在急性出血时肠系膜上动脉超选择性血管造影术可作出出血的定位诊断,出血间歇时则常为阴性。
2.急诊内镜检查
在出血后的24~48小时内作急诊内镜检查,可见以多发性糜烂和出血灶为特征的急性胃黏膜病变,有确诊价值。
诊断急性糜烂性胃炎的依据
1.消化性溃疡并出血
消化性溃疡可以上消化道出血为首发症状,需与急性糜烂性胃炎鉴别,急诊胃镜检查可鉴别。
2.肝硬化食管静脉曲张破裂出血
患者多有肝炎病史,并有肝功能减退和门脉高压表现,如低蛋白血症、腹水、侧支循环建立等,结合X线钡餐和胃镜检查,可与急性糜烂性胃炎相鉴别。
3.其他
急性糜烂性胃炎还应与引起上消化道出血的其他疾病,如胃癌、食管贲门黏膜撕裂、胆道疾病等鉴别,通过这些原发疾病的临床表现和胃镜、B超、CT、MRI等辅助检查,一般可鉴别。
胃炎检查诊断
急性胃炎表现为贲门和胃体部粘膜的中性粒细胞浸润。慢性胃炎常有一定程度的萎缩(粘膜丧失功能)和化生,常累及贲门,伴有G细胞丧失和胃泌素分泌减少,也可累及胃体,伴有泌酸腺的丧失,导致胃酸,胃蛋白酶和内源性因子的减少。
1、上消化道造影:
上消化道造影是常用的检查方法之一,此项检查对溃疡病及肿瘤的诊断有一定价值,但由于该检查仅能观察胃的形态改变,而不能观察胃黏膜的病变情况,因此有局限性。
2、胃镜检查:
胃镜检查是诊断胃炎的最好方法,胃镜检查能观察胃黏膜的改变,在进行胃镜检查的同时还可以钳取胃黏膜组织做组织切片,在显微镜下观察组织的病变情况,综合胃镜及病理检查结果确定诊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