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儿断奶遵循四大原则
幼儿断奶遵循四大原则
食谱中不可缺少的食物是什么
1岁以后的宝宝正是经历断奶的时期,他们吃的食物已经可以多样化了,由于为幼儿牙齿发育尚不完全,咀嚼固体食物或是肉类食物的能力有限,就会限制蛋白质的摄入。因此,1岁以上的宝宝,无法完全从固体食物中摄取到足够的蛋白质,饮食上还要以奶类作为补充,此时奶类食品仍然是宝宝重要的营养来源。世界权威儿科组织建议,奶类与固体食物的比例应为40∶60。如果依据这个比例来算,除了固体食物每天还需要给宝宝提供500毫升乳品。
2.食物品种应该怎么选择?
1岁后,宝宝身体生长发育然需要更多的营养素,因此必须给宝宝提供丰富多样的食品。要有干有稀,有荤有素,饭菜要多样化,每天最好吃不同的主食。比如,主食要分别吃软米饭、面条、馄炖、菜卷等,给宝宝吃饭要注意蛋白质的互补,用肉、蛋、蔬菜等混合制作食物,一份食品中可同时放两三种蔬菜,还可在早饭时吃些煮胡萝卜泥、豆制品等,可增强宝宝的食欲。
3.各餐营养比例应该怎样搭配?
与成人一样,幼儿的饮食也要按照早吃好,午吃饱,晚吃少的进食原则,把不同营养食品合理安排在每一餐。每餐的热量比例控制在早餐25-30%,午餐40%,午点10-15%,晚餐20-30%。为了满足幼儿上午的活动所需,早餐除主食外,还要加些乳类、蛋类和豆制品、青菜、肉类等食物,午餐进食量应适当高于其它各餐,以满足营养所需。另外,自制食品可能不能满足宝宝对蛋白质的需求,还需要额外哺乳。
4.每天吃几餐比较科学?
由于幼儿的消化能力不足,不能像成人那样一餐吃很多食物,但是宝宝对营养的需求量却比成年人高出许多,因此,每天进餐次数不能以成人为标准一日三餐,进餐次数至少要多2~3次。宝宝1岁半以上时需要每天进餐5-6次,即除了早、中、晚三餐还需在午餐前2小时,晚餐前2~3小时加餐一次比较适宜。同时在临睡前也可增加一次进食,但加餐的食物不宜太多,以免影响正餐。
温馨提示:宝宝的胃是非常小的,可能吃一点食物就会饱,但是过一会又会感到饿,这是由于宝宝对营养元素的需求导致的,少吃多餐的原则必不可少。
小儿肠套叠是什么原因引起的 小儿肠套叠多大宝宝会得
一般小儿肠套叠易发生在4-12个月大小的宝宝身上,2岁以后随年龄增长发病逐年减少。男女之比为2~3:1。肠套叠一年四季均有发病,以春末夏初发病率最高,且无明显原因。而4-12个月往往是幼儿断奶及改变食物的年龄。
运动要遵循的原则
1、运动要遵循循序渐进原则。
循序渐进原则就是要求体育锻炼者在运动后经过足够恢复时间,使身体对运动负荷完全适应,在超量恢复阶段增加运动负荷,取得最佳锻炼效果。如果超负荷原则控制得不好,没有掌握循序渐进原则,运动负荷增加过快,则会引起身体对运动的不适应,使疲劳不断积累,结果造成过度疲劳,不仅不能取得预期效果,而且可能出现伤害事故。
2、运动要遵循专门性原则。
专门性原则是指根据体育锻炼的目的,选择专门的练习内容,制定运身方案,安排体育活动。即想要提高什么,就专门练什么。如体育锻炼的是要提高力量,就选择力量练习,如果要提高有氧运动能力,就选择跑步、有氧运动。
3、运动要遵循持之以恒的原则。
锻炼身体非一朝一夕之事,要经常而不间断,三天打鱼两天晒网是不会达到锻炼目的的。运动养生不仅是身体的锻炼,也是意志和毅力的锻炼。
4、运动要遵循动静结合的原则。
运动时,一切顺乎自然,进行自然调息、调心,神态从容,摒弃杂念,神形兼顾,内外俱练,动于外而静于内,动主练而静主养神。这样,在锻炼过程中内练精神、外练形体,使内外合谐,体现出“由动入静”、“静中有动”、“以静制动”、“动静结合”的整体思想。
便秘用药遵循四原则
1.长期使用某一种泻药,可造成对泻药的依赖,使直肠黏膜的应激性降低,一旦停药,正常的排埂功能难以恢复。因此,使用泻药最好通便后即停,或与其他通便药交替使用。
2.忌服有刺激性的泻药,如大黄、芒硝、蓖麻油等。因为这类药在小肠部位即起导泻作用,如果多用可引起腹泻、失水、失钾,导致代谢紊乱。
3.忌长期服用液状石蜡。长期服用该药,会影响脂溶性维生素的吸收,刺激胃肠道肉芽组织增生。
4.老年便秘患者应谨慎使用能抑制胃肠道蠕动的镇静剂、抗胆碱药(如阿托品、颠茄、山莨菪碱、普鲁本辛等)和有收敛作用的含铝制剂、钙制剂、可待因等药物,因为老年人对这些药物非常敏感,服用这些药物后可能诱发或加重便秘。
幼儿饮食原则有章可循
1、提供足够的热能和蛋白质,每天提供约1050-1350千卡的总热量,35-45克的蛋白质,而且应该以乳类、肉类等优质蛋白质为主,这样才能够满足幼儿生长发育的需要。
2、虽然幼儿的主要食物已经脱离了乳类食物,但是他们的饮食搭配不应该跟成人一样,应该注重碎、软、新鲜,在烹饪方面应该避免煎炸、过甜、过咸、过酸和刺激类食物,以免影响孩子对食物的消化。
3、幼儿膳食营养与健康的原则还包括给孩子安排的进食次数,一般幼儿每天的进食次数应该在4-5次,除了三餐正餐之外,应该而外加餐1-2次,加餐可以安排在下午3-4点左右以及夜间,但一定注意应该定量,不可加餐过多。
4、食物应该尽量多样化,这是因为多样化的食物能够让孩子获得更加全面的营养。幼儿的食物中,应该以谷类或谷类成品作为主食,从小为孩子培养不挑食的好习惯。
春季养胃遵循四原则
1、软而缓:选择的食物要容易消化的,烹饪时要蒸煮熟透,使食物松软易消化,少吃烘焙、烧烤、质硬的食物,以免对胃黏膜造成不良刺激,加重胃肠负担。进食速度要缓慢,细嚼慢咽有助消化,不可狼吞虎咽。
2、鲜而淡:食物一定要新鲜,不吃过期或放置过久的食物。烹饪食物要清淡,不吃油腻、重口味的食物,忌辛辣刺激性食物。
3、温而洁:食物温度要温暖适宜,不吃不喝冷的、冰的饮食,尽管天气寒冷,但是也应该不吃过烫的食物。食材一定要清洗干净,烹饪食物时也应该注意清洁卫生。
4、少而精:每餐饮食量要少,七八分饱即可,忌暴饮暴食。食物的品种和烹饪要精细易消化,粗糙的、含粗纤维的食物不易消化,还可能刺激胃黏膜,引发胃痛、饱胀等。
断奶奶涨可以挤吗
原则上是不可以挤的,但是妈妈如果实在涨得耐受,挺不住那少挤一些也可以,但不要多,不然就要延长断奶的时间,那样会更难受。
婴儿断奶的注意事项
1.婴儿断奶的时间最好不要选在夏天。夏天天气炎热,胃肠里几种帮助消化的酶类减少,婴儿本来就食欲不好,消化吸收能力减弱,如再改变饮食种类和进食规律,就会引起消化功 能紊乱,出现腹泻,故断奶时间应选择在春秋两季。
2.婴儿患病时或有病初愈时不宜断奶。婴儿患病时消化能力减弱,这时断奶改喂其他食会造成消化不良,同时还会影响婴儿的康复,所以应在病完全好了以后再断奶。
3.给婴儿断奶时,不宜在奶头上涂辣的、苦的及带颜色的东西来强行断奶,这种做法会使 婴儿产生恐惧心理而影响健康。
4.在断奶的过程中,要更细心地照顾婴儿。因这时婴儿牙齿并未长全,肠胃的消化功能还不适应,最好给婴儿做较软的、碎的食物,以免因消化不良而腹泻。主食应吃米粥、软饭、馒头、面条等,另外添加蔬菜、鱼肉、鸡蛋等,不宜吃油炸、油腻及生冷的食物。一天吃4 顿饭为好,还要保证每天给予牛奶或其他乳制品250~500毫升,以确保营养供应。
5.断奶后,如母亲感到奶胀,可用吸奶器将乳汁吸出,也可用炒麦芽60克,生山楂30克,水煎当茶饮,3~4天即可回奶。
宝宝体重超标喂养遵循原则
一、婴幼儿体重超标原因全解析
1.喂养方式不是肥胖主因
问:不是说奶粉喂养的宝宝才容易得肥胖症吗?我家宝宝是母乳喂养,可看起来还是胖乎乎的,长得好快,这是要断了母乳?我要怎么喂养才不会让宝宝得肥胖症呢?
A:喂养方式(母乳还是人工)不是肥胖的主要原因,过度喂养和进食,膳食结构不合理,饮食行为偏差,运动量不足,内分泌、遗传代谢性疾病才是儿童肥胖主要原因,因此,纠正不良饮食行为和生活习惯,尽早培养宝宝独立进食的能力,合理膳食,营养搭配,不强迫进食,不在进食时训斥孩子,加上适当运动的习惯,避免长时间看电视、玩游戏机、看书等静坐活动,可以预防肥胖发生。
2.内分泌、遗传代谢疾病等都可以造成儿童肥胖
问:我住的小区里有个小孩,他每顿都只能吃一小碗饭,家族里也没有肥胖病人,可是他长得好胖。请问医生,他吃得那么少为什么还是会发胖啊?这是一种病吗?
A:肥胖的原因有很多种,其中过度喂养和进食,膳食结构不合理,饮食行为偏差,运动量不足,内分泌、遗传代谢性疾病等都可以造成儿童肥胖。针对这个孩子需要到儿童保健门诊做进一步检查和问诊,在确诊肥胖的基础上找出肥胖的原因来加以干预。
3.肥胖症会遗传,要控制宝宝饮食与运动
问:医生您好,宝宝现在6个月了,刚体检的结果是身高:68.5厘米、头围:42.5、体重:9.6公斤,他的爸爸有点胖,宝宝他会不会也有肥胖症的可能?宝爸的肥胖是不是更容易遗传给孩子?为什么?
A:不知道宝宝是男孩还是女孩?按照男孩评价标准宝宝为超重,按照女孩评价标准为轻度肥胖。小儿肥胖症与遗传和环境都有一定的关系。一般来说肥胖具有一定的家族倾向,大约有1/3左右的肥胖症者与父母肥胖有关。如果父母两人都超过正常体重,子代中2/3出现肥胖。不过,后天饮食及运动也是决定宝宝是否肥胖的关键,妈妈们可不能忽略这一因素。
买韭菜遵循三个原则
一般来说,宽叶韭菜颜色淡绿,膳食纤维比较少,口感相对好一些;窄叶韭菜叶色深绿,膳食纤维较多,口感不如宽叶的,但味道相对更浓郁。
不管是哪种韭菜,挑选时都要遵循以下原则:
1、选择根部截口处平整的。
2、捏住韭菜根部,叶片能够直立的,这样的韭菜很新鲜。
3、如果韭菜根部截口处长出一节,或者叶子松垮的,说明已经不新鲜了。此外,叶子有虫眼、变黄的韭菜不要买,根部太粗壮的可能是用了很多的化肥,也要谨慎购买。
最后,需要提醒大家的是,买回的韭菜如果不马上吃,直接冷藏会将冰箱弄“臭”,因此韭菜在放入冰箱前,最好先将其用保鲜袋密封好。
幼儿断奶遵循四大原则
宝宝的健康成长是每位家长共同的心愿,1岁以上的宝宝可能面临着断奶的开始,这时需要亲自制作一些柔软易消化的食品喂食宝宝,那么断奶时期的幼儿需要怎样合理搭配饮食呢?下面为大家总结了幼儿饮食的四个原则。
1.食谱中不可缺少的食物是什么?
食谱中不可缺少的食物是什么
1岁以后的宝宝正是经历断奶的时期,他们吃的食物已经可以多样化了,由于为幼儿牙齿发育尚不完全,咀嚼固体食物或是肉类食物的能力有限,就会限制蛋白质的摄入。因此,1岁以上的宝宝,无法完全从固体食物中摄取到足够的蛋白质,饮食上还要以奶类作为补充,此时奶类食品仍然是宝宝重要的营养来源。世界权威儿科组织建议,奶类与固体食物的比例应为40∶60。如果依据这个比例来算,除了固体食物每天还需要给宝宝提供500毫升乳品。
2.食物品种应该怎么选择?
1岁后,宝宝身体生长发育然需要更多的营养素,因此必须给宝宝提供丰富多样的食品。要有干有稀,有荤有素,饭菜要多样化,每天最好吃不同的主食。比如,主食要分别吃软米饭、面条、馄炖、菜卷等,给宝宝吃饭要注意蛋白质的互补,用肉、蛋、蔬菜等混合制作食物,一份食品中可同时放两三种蔬菜,还可在早饭时吃些煮胡萝卜泥、豆制品等,可增强宝宝的食欲。
3.各餐营养比例应该怎样搭配?
与成人一样,幼儿的饮食也要按照早吃好,午吃饱,晚吃少的进食原则,把不同营养食品合理安排在每一餐。每餐的热量比例控制在早餐25-30%,午餐40%,午点10-15%,晚餐20-30%。为了满足幼儿上午的活动所需,早餐除主食外,还要加些乳类、蛋类和豆制品、青菜、肉类等食物,午餐进食量应适当高于其它各餐,以满足营养所需。另外,自制食品可能不能满足宝宝对蛋白质的需求,还需要额外哺乳。
4.每天吃几餐比较科学?
由于幼儿的消化能力不足,不能像成人那样一餐吃很多食物,但是宝宝对营养的需求量却比成年人高出许多,因此,每天进餐次数不能以成人为标准一日三餐,进餐次数至少要多2~3次。宝宝1岁半以上时需要每天进餐5-6次,即除了早、中、晚三餐还需在午餐前2小时,晚餐前2~3小时加餐一次比较适宜。同时在临睡前也可增加一次进食,但加餐的食物不宜太多,以免影响正餐。
宝宝补钙锌 遵循原则很重要
锌和钙是宝宝成长发育中不可缺少的两种微量元素,都知道孩子需要补锌也需要补钙,可你知道吗,补充这两种元素也是有顺序的,要遵循“先锌后钙”的原则!比如说,白天多食用瘦肉、牡蛎等食物补锌,晚上多吃豆制品、奶制品补钙,会更利于钙的吸收和利用。而且还有助于睡眠,晚上喝杯热奶是最合适的补钙方式。
补锌对人体的作用
1、可以促进人体的生长发育,处于生长发育期的儿童、青少年如果缺锌,会导致发育不良。缺乏严重时,将会导致侏儒症和智力发育不良。
2、维持人体正常食欲,缺锌会导致味觉下降,出现厌食、偏食甚至异食。
3、增强人体免疫力,锌元素是免疫器官胸腺发育的营养素,只有锌量充足才能有效保证胸腺发育,正常分化T淋巴细胞,促进细胞免疫功能。
日常生活中补锌
日常生活中最好的补锌办法是通过食物补锌,牡蛎、瘦肉、猪肝、鱼类、蛋黄、虾皮、紫菜、芝麻、花生含锌较高,可以常吃这类食物。
蛋黄、干贝和木耳是食物中补锌的高手,可用这几种食材做成银丝羹,味美又有营养。制作时可把蛋黄豆腐(又名日本豆腐)及洗净去蒂的黑木耳切丝,用冷水浸泡备用;将干贝蒸软,放凉后搓碎;汤烧开后下入备好的蛋黄豆腐、黑木耳、干贝、葱、姜丝等,然后勾芡,撒入香菜末,一碗清淡鲜香的汤很是诱人。
断奶太晚宝宝易发生龋齿
婴儿断奶太晚容易产生龋齿
医生介绍,婴幼儿早期龋不仅严重影响患儿健康,同时也影响儿童生理、心理的健康,而且其治疗难度也很大。婴幼儿早期龋的发生与不恰当的喂养密切相关,因此也被称为“婴幼儿奶瓶龋”、“喂养龋”或“奶瓶喂养综合症”等。
医生告诉记者,像大宝这样到两岁左右还不断奶,导致龋齿的情况很多。婴幼儿龋齿的发生与婴幼儿断奶时间晚,喂养时间过长和用奶瓶进食甜食有关。调查显示,一岁前断奶的幼儿龋齿发病率低于两岁后断奶的孩子。这是由于儿童在母乳喂养或者奶瓶喂养时,喜欢把乳头或奶嘴含在嘴里玩儿,往往含着就睡着了,奶瓶中往往放的是含糖量大的液体。而当婴儿睡着时,唾液分泌减少,吞咽发射减弱,发酵的碳水化合物存留在口腔中,加上细菌的作用,龋齿便发生了。
补救:间隙保持器为恒牙“留地方”
“乳牙这么早就拔了,不会影响将来长牙吗?”大宝的家长听说孩子要拔牙,着急地询问。赵磐玉医生介绍,因为乳牙龋坏或其它原因,过早丧失乳牙的时候,肯定会对以后的牙(左牙右合)发育有一定的影响,这和丧失的位置及年龄有关。宝宝很幸运的是拔出的都是前牙,影响相对小一些,要是后牙就不好了。如果孩子略大些,3岁后丧失乳牙可以采用间隙保持器,为恒牙保留足够的间隙,尽量减小乳牙早失的不良影响。“但是,乳牙不好对孩子将来恒牙的生长,(左牙右合)的发育,孩子的身心健康都会产生很大影响,所以家长一定要重视孩子的乳牙健康。”赵医生说,婴幼儿龋齿发病除了与不当饮食喂养方式有关以外,还多由于家长往往容易忽视孩子的口腔卫生,因此建议家长应以科学正确的喂养方式来哺育婴幼儿,同时加强对孩子口腔卫生的管理。
春季断奶3个方法不伤宝宝心
宝宝,断奶
春秋两季是断奶好时节
孩子的断奶时间因人而异,一般认为婴儿8-12个月左右时就可以断奶了。这是因为少于8个月,孩子的消化系统发育还不完善,单纯通过外界摄食可能会影响 营养吸收;而超过12个月,则往往会影响孩子日后对食物的兴趣。尤其是频繁夜奶,不利于孩子适时添加辅食,还会影响孩子的睡眠。但是也有观点认为,如果母 乳充足,甚至可以母乳喂养到两三岁,就是要注意夜奶不宜太频繁。
很多妈妈都听说过夏天断奶不好,这是因为因为夏天气温比较高,会加重宝宝因断奶引起的食欲不振,天热宝宝的肠胃消化能力较差,稍有不慎,很容易引起消化道疾病;此外,冬天也不宜断奶,因为冬季多发呼吸道传染病,宝宝因为断奶晚上睡眠不安,容易感冒生病。一般建议在微凉的春季或秋季断奶。
宝宝,断奶
给孩子断奶遵循三原则
婴儿断奶是一个必经过程,家长应为婴儿断奶考虑周到,提前做好准备,不能想断就断,想停就停,以免引起反效果。断奶须讲求孩子生理上和心理上的过渡和适应,要注意把握以下3个原则:
1.辅食添加要科学合理,断奶更容易
正确的断奶方法应该将婴儿期以母乳为主的饮食逐步过渡到以糊、粥、饭为主,以及添加各种辅助食品来满足营养需要。想顺利地断奶,一般情况下应在孩子 4-6个月大时就开始添加辅食,此时是从母乳喂养转辅食的第一步,添加的辅食应是糊状食物,如米糊、菜泥等,其后在7-9个月、10-12个月、1岁后几 个阶段循序渐进地从流质到固体添加辅食。
2.给宝宝一个适应期,断奶更自然
断奶是一个漫长的过程,在断奶的一个月前逐渐减少哺乳的次数和哺乳量,给宝宝一个适应期,让宝宝逐渐增加奶粉和辅食,以减少突然断奶带来的消化道和心理上的不适。而且,断奶并不是说停吃所有的奶,婴儿断奶以后每天仍然要吃300-500毫升的配方奶,从而保证宝宝能有足够的优质蛋白和钙的摄入。
3.千万别用“极刑”,断奶更健康
有些妈妈为了能让宝宝尽快断奶,想出了一些让宝宝讨厌乳头的想法,比如在乳头上涂抹清凉油甚至黄连, 或是强行与宝宝隔离,这些方法虽然可以很快地解决一时的困扰,可遗留下来的“祸患”却是无穷的。宝宝会因为强行断奶而哭闹,这会对宝宝造成不良情绪刺激和 精神刺激,对宝宝心理健康不利,容易造成宝宝情绪不稳,大哭大闹,或者夜惊、拒食,进而产生恐惧和不安,严重的还会形成日后难以纠正的儿童异常行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