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儿腹泻的诊断标准
小儿腹泻的诊断标准
小儿腹泻或腹泻病,是一组由病原体引起的,以大便次数增多和改性胃肠综合征的特点等因素,是我国婴幼儿最常见的疾病。
(一)感染因素
肠道感染可由病毒,细菌,真菌,寄生虫引起的,前两者多见,尤其是病毒。
1.该病毒感染的冷季80%婴儿腹泻病毒感染引起的。
2.细菌感染(不包括法定传染病,如伤寒,痢疾,等)
由大肠杆菌引起的腹泻(1)(2)空肠弯曲菌(3)是的,细菌(4)其他:沙门氏菌(主要是和其他非伤寒和副伤寒沙门氏菌),湿气很重,细菌难辨梭状芽孢杆菌,金黄色葡萄球菌,铜绿假单胞菌,变形杆菌,等都可引起腹泻。
3.真菌:真菌念珠菌引起的腹泻,音乐的细菌,霉菌,白色念珠菌的孩子。4。寄生虫:常见的蓝色的家第一贾第虫,隐孢子虫和阿米巴。
(二)非感染因素
1.饮食因素
(1)喂养不当可导致腹泻,大多是人工喂养。(2)过敏性腹泻,如牛奶或豆奶(豆浆)过敏引起腹泻。(3)原发性或继发性双糖酶活性(主要为乳糖酶缺乏或减少,坏的肠道消化吸收的糖和引起腹泻。
2.气候突变
腹部受凉气候因素增加肠蠕动;天气过热,消化液分泌减少或口渴时喝的牛奶太多,可能会引起消化功能紊乱,导致腹泻等。
婴幼儿腹泻诊断标准
婴幼儿腹泻的并发症
婴幼儿腹泻迁延日久可影响小儿的营养、生长发育。因严重呕吐和腹泻使机体丢失大量体液,再加上摄入不足,可引起体重减轻,口渴不安、皮肤苍白、干燥、弹力减低,前囟及眼窝凹陷,眼泪、尿量减少等脱水症状。
婴幼儿腹泻如何辨别
腹泻是大便次数比正常时突然增多,每日3次以上,呈稀便或水样便。如果便次少于每日4次,而大便成形,不是腹泻。人奶喂养儿如果每日排便2-4次,粪便呈糊状,也不算腹泻。而且,一般病理性腹泻伴有发热,食欲减退或拒食,恶心或呕吐。
婴幼儿腹泻病的诊断:
(一)几种常见类型肠炎的临床特点
1.轮状病毒肠炎
秋冬季婴幼儿腹泻的常见类型。曾称为秋季腹泻。多见于6月到2岁婴幼儿,病初1~2日,常有呕吐,随后出现腹泻,大便次数增多,为黄色水样或蛋花汤样便,无腥臭味,可有发热、咳嗽等症状,部分患儿可出现惊厥、心肌受损等多脏器受累表现。
2.产毒性大肠埃希菌肠炎
多流行于夏季,临床表现有发热、呕吐、频繁多次水样或蛋花样便,粪便培养可确诊。
3.侵袭性大肠埃希菌肠炎
临床表现类似于细菌性痢疾,可有脓血便,有腥臭味,可有高热,粪便细菌培养有助于诊断。
4.出血性大肠埃希菌肠炎
多由O157:H7引起。严重者可导致溶血尿毒综合征、血栓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两大并发症。
典型患者有三大特征。
(1)特发性痉挛型腹痛。
(2)血性粪便(血水便或脓血便)。
(3)低热或不发热。
5.沙门菌感染性肠炎
多见于l岁以内的体弱婴儿,病情重,并发症多,病死率高,有胃肠炎型和败血症型,可排深绿色黏液脓便或白色胶冻样便,常引起暴发流行。
6.抗生素相关肠史
(1)金黄色葡萄球菌肠炎:发生干长期给予广谱抗生素的患儿,表现为发热,稀水黏液便,可呈深蓝色,可见脱落肠黏膜,大便涂片镜检及粪便培养可确诊。
(2)甲膜性肠炎:由难辨梭状芽胞杆苗感染引起,可在抗生素治疗2—9日后或手术后5—20日出现腹泻,中毒症状重,大便为黄稀便或水样便,可有甲膜排出,少数为血便。可有腹痛,重症可并发脱水、肾衰竭、休克及DIC等。粪便厌氧菌培养有助于诊断。
(3)铜绿假单胞菌肠炎:感染中毒症状重,腹泻开始为水样便,随后转为黏液或脓血便,严重可致休克等。大便培养可确诊。
(4)真菌性肠炎:病程迁延,常伴有鹅口疮,肛周可见黄白色甲膜,大便呈稀便,带泡沫,甲膜及粪便涂片可见菌丝。
7.迁延与慢性腹泻
病程超过2周,病因复杂。持续腹泻可加重营养不良,继发感染,导致多脏器功能异常。
(二)实验室检查
1.大便常规检查
大便显微镜检查,注意有无脓细胞、白细胞、红细胞与吞噬细胞,还应注意有无虫卵、寄生虫、真菌孢子和菌丝。有时需反复几次才有意义,有助于腹泻病的病因和病原学诊断。
2.大便培养对确定腹泻病原有重要意义。1次粪便培养阳性率较低,需多做几次,新鲜标本立即培养可提高阳性检出率。
3.大便乳胶凝集试验
对某些病毒性肠炎有诊断价值,如轮状病毒、肠道腺病毒等。有较好敏感性和特异性。对空肠弯曲菌肠炎可帮助。
4.酶联免疫吸附试验
对轮状病毒有高度敏感性、特异性。有助于轮状病毒肠炎和其他病毒性肠炎诊断。
5.聚丙烯酰凝胶(PAGE)电泳试验
此法可检测出轮状病毒亚群及不同电泳型,有助于轮状病毒分类和研究。
6.粪便还原糖检查
双糖消化吸收不良时,粪便还原糖呈阳性,pH<6.0。还原糖检查可用改良班氏试剂或Clinitest试纸比色。继发性双糖酶缺乏远较原发性多见,原发性者以蔗糖-异麦芽糖酶缺乏最常见。
7.大便电镜检查
对某些病毒性肠炎有诊断价值。如轮状病毒性肠炎,诺沃克病毒性肠炎等。
8.血白细胞计数和分类
病毒性肠炎白细胞总数一般不增高。细菌性肠炎白细胞总数可增高或不增高,半数以上的患儿有杆状核增高,杆状核大于10%,有助于细菌感染的诊断。
9.血培养
对细菌性痢疾、大肠杆菌和沙门菌等细菌性肠炎有诊断意义,血液细菌培养阳性者有助于诊断。
10.血生化检查对腹泻较重的患儿,应及时检查血pH、二氧化碳结合力、碳酸氢根、血钠、血钾、血氯、二氧化碳结合力、血渗透压,对于诊断及治疗均有重要意义。
11.其他 对迁延性和慢性腹泻者,必要时作乳糖、蔗糖或萄葡糖耐量试验,呼气氢试验(一种定量非侵入性测定碳水化合物吸收不良的方法,有条件可以应用),也可作纤维结肠镜检查。
(三)诊断
根据发病季节、年龄、大便性状、排便次数作出初步诊断,对于脱水程度和性质,有无酸中毒以及钾,钠等电解质缺乏,进行判断。必要时进行细菌、病毒以及寄生虫等病原学检查,作为病因诊断。
鉴别诊断:
注意与以下疾病相鉴别:
1.生理性腹泻 小儿外观虚胖,出生后不久大便次数即较多,稀薄,呈金黄色,但不伴呕吐,体重增加正常。添加辅食后大便逐渐转为正常。
2.急性坏死性小肠炎 感染及变态反应是发病的重要因素。本病具有腹泻、腹胀、便血、高热及呕吐五大症状。大便初为水样便,继而转暗红色、果酱样或血便,腹胀多较严重,可早期出现休克,甚至昏迷,惊厥。
3.急性细菌性痢疾 夏季发病率高,患儿多有不洁食物史,潜伏期24~72小时。大多数病人起病急,高热、腹痛、呕吐、腹泻、里急后重,大使多呈粘液脓血便,排便次数每天数次至十多次。中毒性菌痢者可出现高热惊厥、嗜睡或昏迷,甚至休克等症状。病程长短不等。粪便培养可确诊。
小儿肺炎诊断标准
小儿肺炎需要跟支气管异物、支气管哮喘、肺结核等其他的一些呼吸系统的疾病进行鉴别。支气管异物一般有异物吸入史,突然出现呛咳,肺部的胸片可能会提示有肺不张或者是肺气肿,如果是有些异物存在的时间比较长,病程比较长,有可能会继发感染,类似肺炎或者是合并肺炎,支气管异物的鉴别就是要详细的病史询问,看有没有异物吸入,然后根据他的一些症状,还有胸片的辅助检查来排除。
支气管哮喘,儿童哮喘有时候可能没有明显的喘息发作,主要表现为持续性的咳嗽,X片提示肺纹理的增多,排列紊乱和肺气肿,容易和肺炎进行混淆,而一般这种支气管哮喘的患儿是会有一个过敏的体质,一般需要进行肺功能的检查,还有一些其它的辅助检查,对肺炎进行鉴别。
肺结核一般是跟结核患者有接触史,它的结核菌素实验是阳性的,X片提示肺部有结核病灶的一些特征,这样是可以跟肺炎进行鉴别的。
治疗小儿腹泻费用贵不贵
1、自身情况:主要看小儿腹泻患者的治疗史,以往的治疗手段是否影响后期的治疗,诸如前期滥用药物,使用激素药物,都会在一定程度加大后期的治疗难度。另外,患者的心态也是影响疗效的因素之一,要进行综合的考虑,才能出治疗方案。
2、具体病情:不同时期,不同类型,不同皮损大小以及不同皮损等级,在小儿腹泻治疗时在花费上有很大的差异,寻常型早期治疗见效最快,而如果病情严重了,治疗就相对复杂了,治疗时间和费用都相对较多。
3、诊疗机构:不同级别的诊疗机构,对于小儿腹泻的治疗费用影响也很大。综合性大医院简单诊断,简单治疗,无法保障疗效。一些小诊所,不正规的治疗连安全性都无法保障,更谈不上疗效了。因此,要选择专业治疗小儿腹泻的医院,不仅临床技术多,收费也合理。
4、诊疗模式:规范、科学诊疗模式,会为小儿腹泻治疗节省大量费用,从精准检测,到综合性方案的制定,再到疗效的巩固,以及愈后的抗复发管理,都需要科学合理的治疗标准,只有遵循这些临床标准,才能以治疗的最佳效果治愈小儿腹泻,尽量减少诊疗费用。
未评估病情,直接说出治疗费用,若是某个治疗机构或是医生直接说出治疗费用,这是对病人的不负责。因此,小儿腹泻治疗用多少钱没有一个明确的数字。当然想要用最短的时间、花少的钱治疗小儿腹泻,就要找对专业医治机构,选对合适的治疗方法,积极配合治疗,在医生的指导下,做好日常护理工作,并坚持巩固治疗,才能有效缩短治疗时间、有效杜绝疾病复发,大大降低治疗费用。
小儿乙肝的诊断标准
乙肝疾病是由一定的遗传性的,对患儿的伤害几乎是致命的。小儿肝脏比成人相对较大,血供丰富,肝细胞再生能力强,但免疫系统不成熟,对入侵的肝炎病毒容易产生免疫耐受。 以下五点可以早期诊断婴儿是不是患上了乙肝疾病。
1、看精神
小儿乙肝要多留意孩子的精神状况是否良好。如果原先一直顽皮、活泼、好动,突然变得懒得活动,经常疲倦,想睡觉,这就要引起重视了。
2、看食欲
观察孩子的食欲是否正常。需要和过去进行比较,看他最近吃饭香不香,饭量是否下降了,如果一见到肉或闻到油腻味就呕吐,那就要特别当心了。
3、看面色
怀疑小儿乙肝主要是观察孩子的面部是否发黄,特别是巩膜和结膜白眼球是否发黄,接着就要看是否有周身皮肤发黄?一旦发现黄疸体征,就应及时带孩子去做相关的检查。
4、看大小便
孩子时常腹泻,大便不成形,颜色变浅,变得像白陶土一样;或者小便呈深黄色,看上去像浓茶水一样,有时尿液沾在衣服上,会留有黄色的痕迹??这些都是黄疸型肝炎的早期症状。
5、看上腹部是否疼痛
孩子患有肝炎,肝脏发生肿大时,会表现出右上腹有隐痛或连续性胀痛感,疼痛感在夜间尤为严重。个别肝炎患儿会表现为脾脏肿大,并伴有脾区疼痛,常用手自觉不自觉地按抚上腹部。发现孩子有捂肚子的动作,细心的妈妈就要详细问问孩子“哪里疼”,还要亲自动手摸摸,确定疼痛的部位。
小儿腹泻诊断
根据发病季节、病史、临床表现和大便性状易于做出临床诊断。必须判定有无脱水(性质和程度)、电解质紊乱和酸碱失衡;注意寻找病因,肠道内感染的病原学诊断比较困难,从临床诊断和治疗需要考虑,可先根据大便常规有无白细胞将腹泻分为两组:
1.大便无或偶见少量白细胞者
为侵袭性以外的病因(如病毒、非侵袭性细菌、寄生虫等肠道内外感染或喂养不当)引起的腹泻,多为水泻,有时伴脱水症状,应与下列疾病鉴别:
(1)生理性腹泻 多见于6个月以内婴儿,多为母乳喂养,外观虚胖,常有湿疹,生后不久出现腹泻,除大便次数增多外,无其他症状,食欲好,不影响发育。
(2)导致小肠消化吸收功能障碍的各种疾病 如乳糖酶缺乏,葡萄糖-半乳糖吸收不良,失氯性腹泻,原发性胆酸吸收不良,过敏性腹泻等。
2.大便有较多的白细胞者
表明结肠和回肠末端有侵袭性炎症病变,常由各种侵袭性细菌感染所致(细菌性痢疾、伤寒沙门菌肠炎、侵袭性大肠杆菌肠炎等)。仅凭临床表现难以区别,必要时进行大便细菌培养,细菌血清型和毒性检测。还需与坏死性小肠结肠炎鉴别。该病中毒症状较重,腹痛、腹胀、频繁呕吐、高热、逐渐出现血便,常伴休克,腹部立、卧位X线摄片呈小肠局限性充气扩张,肠间隙增宽,肠壁积气等。若抗生素治疗无效,腹泻时间较长者,尚需与Crohn病、溃疡性结肠炎、肠息肉合并感染鉴别。
婴幼儿腹泻诊断的介绍
输液前应根据病史和体征表现分析判断脱水的程度和性质。须详细询问:病前和病期中的喂养情况、喂水量和是否含盐;腹泻和呕吐的日数、每日次数和性质;入院前输液次数、种类和量;小便量、色和入院前最后一次排尿时间。据此,结合体征发现,估计脱水的程度和性质。对重症或不易判断者,应测血清钠、钾、氯化物和血气分析,或测二氧化碳结合力。出现惊厥时可测血清钙。注意必须根据病史和临床表现对水分、电解质紊乱进行分析,不可单纯根据化验结果进行补液。以便作出正确判断。心电图检查有助於了解血钾情况。低钾时T波平坦,然后代倒置,ST段降低,常出现U波,有时与T波融合。严重低钾时可出现室性早搏及室性心动过速。个别重症有心室纤颤。区别几种不同病原所致腹泻的临床特点以利诊断。
1.致病性大肠杆菌肠炎四季都有发病,但5~7月分最多。多起病较缓,开始轻泻,不发热,很少吐。逐渐发展严重,呕吐和低热常与脱水同时出现。大便多呈蛋花汤样,色淡黄,有时粘液较多,偶见血丝,有腥臭味。O111、O126、O127、O128肠炎的大便中,可有白色脓液。以O111引起者最重,O55、O86、O26和O44所致者较轻。此种肠为多呈等渗性或低渗性脱水。肠毒性大肠杆菌肠炎泻水样便量多;侵袭性大肠杆菌肠炎因细菌侵入小肠粘膜,可引起溃疡,大便中常带少量脓或血。
2.病毒性肠炎主由轮状病毒引起。北京地区多发生在8~12月,以10~11月最多。多发生在2岁以下小儿。潜伏期1~3天。起病急,早期出现呕吐,多合并上呼吸道感染症状。体温常在38~40℃。腹胀较明显,起病1~2日即开始排水样便,大便稀薄、色淡,有时呈白色米汤样或清水样,粘液少,很少腥臭味。多伴严重口渴及烦躁。脱水多呈轻度或中度等渗或高渗性,极少低低渗性。抗生素治疗无效,多在5~7日内自然痊愈。偶见危重病例末期出现紫绀,可能与微循环障碍或心力衰竭有关,终至不救。
3.空肠弯曲菌肠炎病例有逐渐增多趋。平均潜伏期3~5天,如感染量小,潜伏期延长。腹泻前可有发热、腹痛等前驱症状,偶可出现败血症、脑膜炎等严重并发症。本病发病季节性不明显,以1~3岁最多,大便常带血,镜检可见白细胞。确诊依靠细菌学检查,恢复期血清抗体明显升高。
腹泻的诊断标准和检查事项
以往将有烧心、反酸症状现时胃镜检查未见有反流性食管炎者列为反流型的FD,现已将这部分患者归为内镜检查阴性的胃食管反流病。
诊断标准
1、有上腹痛,有腹胀,早饱,嗳气,恶心,呕吐等上腹不适症状,至少持续四周或十二月中累计超过十二周;
2、内镜检查未发现胃及十二指肠溃疡、糜烂、肿瘤等器质性病变,未发现食管炎,也无上述疾病病史;
3、实验室、B超、X线检查排除肝胆胰疾病;4、无糖尿病、肾脏病、结缔组织病及精神病;5无腹部手术史。对科研病例选择还需将伴有肠易激综合征者除外,以免影响研究的可比性;经定期随访未发现新的器质性病变,随访时间一年以上。
诊断程序
FD为 一排除性诊断,在临床实际工作中,既要求不漏诊器质性疾病,又不应无选择性地的对每项例患者进行全面的实验室外及特殊检查。为此,在全面病史采集和体格检查的基础上,应先判断患者有无下列器质性疾病的“报警症状和体征”:45岁以上,近期出现消化不良症状;有消瘦、贫血、呕血、黑粪、吞咽困难、腹部肿块、黄疸等;消化不良症状进行性加重。对有“报警症状和体征”者,必须进行彻底检查直至找到病因。对年龄在45岁以直且无“报警症状和体征”者,可选择基本的检查如血、尿常规、粪隐血试验、血沉、肝功能试验、胃镜、腹部B超(肝、胆、胰),或先予经验性治疗2-4周观察疗效,对诊断可疑或治疗无效者有针对性地选择进一步检查。
检查
1.上腹痛腹胀、早饱、嗳气恶心、呕吐等上腹部症状超过三个月;
2.内镜检查未发现溃疡糜烂、肿瘤等器质性病变;
3.实验室超声波、X线等检查排除肝胆胰、肠道器质性病变;
4.无糖尿病结缔组织病、精神病等;
5.无腹部手术史;
6.追踪2-5年2次以上胃镜复查,未发现新的器质性病变。
小儿癫痫诊断标准
1、确定患者所述的发作是不是癫痫发作:很多发作性的情况属于非癫痫性发作,应该把癫痫性发作和非癫痫性发作区分开。传统上,临床出现两次(间隔至少24小时)非诱发性癫痫发作时就可诊断为癫痫。
2、确定癫痫发作属于哪种类型:不同发作类型治疗方法和预后不同,应该根据病史、发病年龄、脑电图检查的结果以及其他资料仔细分析确定癫痫发作的类型。
3、确定引起癫痫发作的病因:癫痫是神经系统多种疾病引起的一组综合征,病因不同预后差别很大,只有针对病因治疗才能取得良好的治疗效果。查清引起癫痫发作的原因应该详细询问病史,全面神经系统检查,进行影像学检查,以及血液和脑脊液的生物化学检查等。
4、癫痫灶定位诊断:难治性癫痫患者可以考虑手术治疗,术前需要进行详细的癫痫灶定位诊断,详细的病史和查体,记录发作时的视频脑电图,单光子断层扫描,正电子断层扫描等均是癫痫手术治疗之前需要做的准备。痫灶定位的有效手段,脑磁图也有很大的帮助。
腹泻的诊断标准和检查事项
诊断标准
1、有上腹痛,有腹胀,早饱,嗳气,恶心,呕吐等上腹不适症状,至少持续四周或十二月中累计超过十二周;
2、内镜检查未发现胃及十二指肠溃疡、糜烂、肿瘤等器质性病变,未发现食管炎,也无上述疾病病史;
3、实验室、B超、X线检查排除肝胆胰疾病;4、无糖尿病、肾脏病、结缔组织病及精神病;5无腹部手术史。对科研病例选择还需将伴有肠易激综合征者除外,以免影响研究的可比性;经定期随访未发现新的器质性病变,随访时间一年以上。
诊断程序
FD为 一排除性诊断,在临床实际工作中,既要求不漏诊器质性疾病,又不应无选择性地的对每项例患者进行全面的实验室外及特殊检查。为此,在全面病史采集和体格检查的基础上,应先判断患者有无下列器质性疾病的“报警症状和体征”:45岁以上,近期出现消化不良症状;有消瘦、贫血、呕血、黑粪、吞咽困难、腹部肿块、黄疸等;消化不良症状进行性加重。对有“报警症状和体征”者,必须进行彻底检查直至找到病因。对年龄在45岁以直且无“报警症状和体征”者,可选择基本的检查如血、尿常规、粪隐血试验、血沉、肝功能试验、胃镜、腹部B超(肝、胆、胰),或先予经验性治疗2-4周观察疗效,对诊断可疑或治疗无效者有针对性地选择进一步检查。
检查
1.上腹痛腹胀、早饱、嗳气恶心、呕吐等上腹部症状超过三个月;
2.内镜检查未发现溃疡糜烂、肿瘤等器质性病变;
3.实验室超声波、X线等检查排除肝胆胰、肠道器质性病变;
4.无糖尿病结缔组织病、精神病等;
5.无腹部手术史;
6.追踪2-5年2次以上胃镜复查,未发现新的器质性病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