乳腺癌的筛查方法
乳腺癌的筛查方法
第一种、每月自检
每个女人要在每个月月经结束后的第五天做自我检查。方法是手涂肥皂,用中指和食指的指腹以敲击方式顺时针搜索乳房,以及腋窝与锁骨窝。需要注意的是,不少病患早期的乳腺癌根本摸不出来,所以不能完全依赖自我检查,上医院定期检查更为重要!
第二种、医生触诊
乳腺专科医生是很有经验的,以触摸的方式判断有无肿块也更为精确。这种简单的触摸可以筛选出相当一部分的患者。
第三种、B超检查
当医师怀疑乳腺有肿块,得做B超检查,能用来判断肿块性质和位置。但是,它对直径在1厘米以下的肿块识别能力较差,可能会错过较小的肿块。
第四种、钼靶x线检查
这是目前初步判断乳腺癌最准确的方法,可以得到清晰的图像,检查出一些手摸不出来的细小肿瘤萌芽。女性在40岁以后,或有高危因素(如乳腺癌家族史、乳腺原位癌等)的女性,每年定期做钼靶检查。
第五种、细胞学穿刺检查
细胞学穿刺检查适用于B超检查和钼靶x线检查后,发现问题进行确诊。
据了解,钼靶X线检查时,乳房中的肿块或囊肿可能与增生腺体相重叠而显示不清;还有些其他类似乳腺癌的病变如囊肿、纤维腺瘤等,在乳腺钼靶片上表现非常相似难以鉴别,需要进行诊断性穿刺来明确病变性质。
乳腺癌的症状是什么特征
1.乳腺肿块:80%的乳腺癌患者以乳腺肿块首诊。患者常无意中发现乳腺肿块,多为单发,质硬,边缘不规则,表面欠光滑。大多数乳腺癌为无痛性肿块,仅少数伴有不同程度的隐痛或刺痛。
2.乳头溢液:非妊娠期从乳头流出血液、浆液、乳汁、脓液,或停止哺乳半年以上仍有乳汁流出者,称为乳头溢液。引起乳头溢液的原因很多,常见的疾病有导管内乳头状瘤、乳腺增生、乳腺导管扩张症和乳腺癌。单侧单孔的血性溢液应进一步检查,若伴有乳腺肿块更应重视。
3.皮肤改变:乳腺癌引起皮肤改变可出现多种体征,最常见的是肿瘤侵犯了连接乳腺皮肤和深层胸肌筋膜的Cooper韧带,使其缩短并失去弹性,牵拉相应部位的皮肤,出现“酒窝征”,即乳腺皮肤出现一个小凹陷,像小酒窝一样。若癌细胞阻塞了淋巴管,则会出现“橘皮样改变”,即乳腺皮肤出现许多小点状凹陷,就像橘子皮一样。
4.乳头、乳晕异常:肿瘤位于或接近乳头深部,可引起乳头回缩。肿瘤距乳头较远,乳腺内的大导管受到侵犯而短缩时,也可引起乳头回缩或抬高。乳头湿疹样癌,即乳腺Paget’s病,表现为乳头皮肤瘙痒、糜烂、破溃、结痂、脱屑、伴灼痛,以致乳头回缩。
5.腋窝淋巴结肿:大医院收治的乳腺癌患者1/3以上有腋窝淋巴结转移。初期可出现同侧腋窝淋巴结肿大,肿大的淋巴结质硬、散在、可推动。随着病情发展,淋巴结逐渐融合,并与皮肤和周围组织粘连、固定。晚期可在锁骨上和对侧腋窝摸到转移的淋巴结。
早期乳腺癌往往不具备典型的症状和体征,不易引起重视,常通过体检或乳腺癌筛查发现。建议女性朋友了解一些乳腺疾病的科普知识,掌握乳腺自我检查方法,养成定期乳腺自查习惯,积极参加乳腺癌筛查,防患于未然。
预防炎性乳腺癌的方法
炎性乳腺癌是一种特殊类型乳腺癌,和其他类型乳腺癌一样可以发生在任何年龄。炎性乳腺癌的预防同一般乳腺癌。值得一提的是炎性乳腺癌的患者与自身免疫机能低下可能有关。
由于乳腺癌的病因尚不完全清楚,所以还没有确切的预防乳腺癌的方法。从流行病学调查分析,乳腺癌的预防可以考虑以下几个方面:
1.建立良好的生活方式,调整好生活节奏,保持心情舒畅。
2.坚持体育锻炼,积极参加社交活动,避免和减少精神、心理紧张因素,保持心态平和。
3.养成良好的饮食习惯。
4.积极治疗乳腺疾病。
5.不乱用外源性雌激素。
6.不长期过量饮酒。
建议女性朋友:了解一些乳腺疾病的科普知识,如乳腺出现类似炎症改变,应提高警惕及时就医。掌握乳腺自我检查方法,养成定期乳腺自查习惯。积极参加乳腺癌筛查。
如何自查及早发现乳腺癌
1乳腺癌筛查的定义、目的以及分类
⑴肿瘤筛查,或称作普查,是针对无症状人群的一种人群防癌措施,而针对有症状人群的医学检查称作诊断。
⑵乳腺癌筛查是通过有效、简便、经济的乳腺检查措施,对无症状妇女开展筛查,以期早期发现、早期诊断及早期治疗。其最终目的是要降低人群乳腺癌的死亡率。
⑶ 筛 查 分 为 机 会 性 筛 查 ( opportunistic screening)和群体普查(mass screening)2种。机会性筛查是妇女个体主动或自愿到提供乳腺筛查的医疗机构进行相关检查;群体普查是社区或单位实体有组织地为适龄妇女提供乳腺筛查。
2妇女参加乳腺癌筛查的起始年龄
⑴机会性筛查一般建议40周岁开始,但对于一些乳腺癌高危人群可将筛查起始年龄提前到20周岁。
⑵群体普查暂无推荐年龄,目前国内开展的任何群体普查均属于研究阶段,缺乏不同年龄成本效益分析的数据,卫生部开展的农村妇女免费乳腺癌检查年龄为35-65岁,采用超声检查为主,补充乳腺X线检查。
3用于乳腺癌筛查的措施
3.1乳腺X线检查
⑴乳腺X线检查对降低40岁以上妇女乳腺癌死亡率的作用已经得到了国外大多数学者的认可。
⑵建议每侧乳房常规应摄2个体位,即头足轴(CC)位和侧斜(MLO)位。
⑶乳腺X线影像应经过2位以上专业放射科医师独立阅片。
⑷乳腺X线筛查对40岁以上亚洲妇女准确性高。但乳腺X线对年轻致密乳腺组织穿透力差,故一般不建议对40岁以下、无明确乳腺癌高危因素或临床体检未发现异常的妇女进行乳腺X线检查。
⑸常规乳腺X线检查的射线剂量低,不会危害妇女健康,但正常女性无需短期内反复进行乳腺X线检查。
3.2乳腺临床体检
⑴乳腺临床体检单独作为乳腺癌筛查的方法效果不佳,尚无证据显示该方法可以提高乳腺癌早期诊断率和降低死亡率。
⑵一般建议将体检作为乳腺筛查的联合检查措施,可能弥补乳腺X线筛查的遗漏。
3.3乳腺自我检查
⑴乳腺自我检查不能提高乳腺癌早期诊断检出率和降低死亡率。
⑵由于可以提高妇女的防癌意识,故仍鼓励基层医务工作者向妇女传授每月1次乳腺自我检查的方法,绝经前妇女应建议选择月经来潮后7-10 d进行。
3.4乳腺超声检查
可以作为乳腺X线筛查的联合检查措施或乳腺X线筛查结果为BI-RADS 0级者的补充检查措施。鉴于中国人乳腺癌发病高峰较靠前,绝经前患者比例高,乳腺相对致密,超声可作为乳腺筛查的辅助手段。
3.5乳腺磁共振(MRI)检查
⑴MRI检查可作为乳腺X线检查、乳腺临床体检或乳腺超声检查发现的疑似病例的补充检查措施。
⑵对设备要求高,价格昂贵,检查费时,需静脉注射增强剂。
⑶可与乳腺X线联合用于某些乳腺癌高危人群的乳腺癌筛查。
3.6其他检查
目前的证据不支持近红外线扫描、核素扫描、导管灌洗等检查作为乳腺癌筛查方法。
4一般人群妇女乳腺癌筛查指南
4.120-39周岁
不推荐对非高危人群进行乳腺筛查。
4.240-49周岁
⑴适合机会性筛查。
⑵每年1次乳腺X线检查。
⑶推荐与临床体检联合。
⑷对致密型乳腺推荐与B超检查联合。
4.350-69周岁
⑴适合机会性筛查和人群普查。
⑵每1~2年1次乳腺X线检查。
⑶推荐与临床体检联合。
⑷对致密型乳腺推荐与B超检查联合。
4.470周岁或以上
⑴适合机会性筛查。
⑵每2年1次乳腺X线检查。
⑶推荐与临床体检联合。
⑷对致密型乳腺推荐与B超检查联合。
5乳腺癌高危人群筛查意见
建议对乳腺癌高危人群提前进行筛查(40岁前),筛查间期推荐每半年1次,筛查手段除了应用一般人群常用的临床体检、B超、乳房X线检查之外,可以应用MRI等新的影像学手段。
6乳腺癌高危人群的定义
⑴有明显的乳腺癌遗传倾向者(具体参见附录Ⅰ)。
⑵既往有乳腺导管或小叶中重度不典型增生或小叶原位癌患者。
⑶既往有胸部放疗史的患者。
附录Ⅰ:遗传性高危人群
遗传性乳腺癌-卵巢癌综合征基因检测标准a, b
⑴具有血缘关系的亲属中有BRCA1/BRCA2基因突变的携带者。
⑵符合以下1个或多个条件的乳腺癌患者c:
①发病年龄≤45岁;
②发病年龄≤50岁并且有1个具有血缘关系的近亲d也为发病年龄≤50岁的乳腺癌患者和(或)1个或1个以上的近亲为任何年龄的卵巢上皮癌/输卵管癌/原发性腹膜癌患者;
③单个个体患2个原发性乳腺癌e,并且首次发病年龄≤50岁;
④发病年龄不限,同时2个或2个以上具有血缘关系的近亲患有任何发病年龄的乳腺癌和(或)卵巢上皮癌、输卵管癌、原发性腹膜癌;
⑤具有血缘关系的男性近亲患有乳腺癌;
⑥合并有卵巢上皮癌、输卵管癌、原发性腹膜癌的既往史。
⑶卵巢上皮癌、输卵管癌、原发性腹膜癌患者。
⑷男性乳腺癌患者。
⑸具有以下家族史:
①具有血缘关系的一级或二级亲属中符合以上任何条件;
②具有血缘关系的三级亲属中有2个或2个以上乳腺癌患者(至少有1个发病年龄≤50岁)和(或)卵巢上皮癌/输卵管癌/原发性腹膜癌患者。
注:
a. 符合1个或多个条件提示可能为遗传性乳腺癌-卵巢癌综合征,有必要进行专业性评估。当审查患者的家族史时,父系和母系亲属的患癌情况应该分开考虑。早发性乳腺癌和(或)任何年龄的卵巢上皮癌、输卵管癌、原发性腹膜癌提示可能为遗传性乳腺癌-卵巢癌综合征,在一些遗传性乳腺癌-卵巢癌综合征的家系中,还包括前列腺癌、胰腺癌、胃癌和黑色素瘤。
b. 其他考虑因素:家族史有限的个体,例如女性一级或二级亲属<2个,或者女性亲属的年龄>45岁,在这种情况下携带突变的可能性往往会被低估。发病年龄≤40岁的三阴性乳腺癌患者应考虑进行BRCA1/2基因突变的检测。
c. 乳腺癌包括浸润性癌和导管内癌。
d. 近亲是指一级、二级和三级亲属。
e. 2个原发性乳腺癌包括双侧乳腺癌或者同侧乳腺的2个或多个明确的不同来源的原发性乳腺癌。
卵巢癌早期筛查
1.什么是卵巢癌筛查?
卵巢癌是目前致死率最高的妇科恶性肿瘤,主要原因是患者就诊时已属晚期。多年来许多研究者致力于寻求一种或多种组合的检测方法以便发现易于治疗的早期卵巢癌,即卵巢癌筛查。然而,至今并没找到一种理想的方法可筛查卵巢癌,降低其死亡率。建议:
●无卵巢癌家族史女性不行卵巢癌筛查,除非是参加临床试验;
●有卵巢癌高危因素者的女性患病风险增大,有明确高危因素者可行卵巢癌筛查。
2. 何为卵巢癌的高危因素:
患卵巢癌风险增加的因素:
●高龄;
●有一个或数个患卵巢癌或乳腺癌的亲属;
●基因异常,BRCA1、BRCA2突变者;
●有遗传性非息肉性结直肠癌(Lynch综合征)病史及相关基因者;
●未生产者;
●肥胖者。
患卵巢癌风险降低的因素:
●使用激素避孕(药物、膜片、阴道环、注射剂)者;
●妊娠、哺乳者;
●输卵管结扎或切除史者;
●子宫或卵巢切除史者。
3.卵巢癌筛查的优点和缺点?
筛查是为了发现无症状的易于治疗的早期卵巢癌。由于目前尚无成熟的筛查方法,我们要一分为二的看待其优缺点。
●优点——能够在可治愈阶段发现早期卵巢癌,减少死亡率,是卵巢癌筛查的潜在优点。
●缺点——出现假阳性和假阴性是卵巢癌筛查潜在缺点。假阳性即检测为卵巢癌,但实际上不是,这可能导致许多健康女性接受不必要的手术,而手术可能带来焦虑、创伤,发生严重并发症风险,同时也要支付昂贵的手术费用;假阴性即实际为卵巢癌,但检测未发现,这将遗漏掉早期患者,直到晚期才被发现,患者面临治疗困难且预后不良。
4. 对高危女性进行筛查
通过研究找出卵巢癌筛查最佳组合方式。具有卵巢癌高危因素女性的有效筛查方式包括检测血清CA125、盆腔超声或者两者相结合。
①CA125——近80%卵巢癌患者CA125(一种糖蛋白质)水平高于正常,可以通过血液检测出来,是常用于卵巢癌患者的监测指标。人们希望通过CA125水平来判断有无罹患卵巢癌风险。然而,CA125水平在以下几种情况下也可升高:
●子宫内膜异位症
●子宫腺肌病
●肝脏疾病(肝硬化)
●盆腔感染
●其它恶性肿瘤包括:子宫内膜癌、乳腺癌、肺癌和胰腺癌
还有正常女性月经期或妊娠期CA125水平也可高于正常。因此,不推荐单独使用CA125用于卵巢癌筛查。
②盆腔超声——盆腔超声利用声波来成像显示盆腔内脏器,包括卵巢。包括经腹、经阴道超声。当用于卵巢癌筛查时,经阴道超声可发现80-l00%卵巢癌患者。然而,超声并不总是能分辨卵巢癌与普通卵巢疾病(卵巢良性肿物、内异症)。假阳性的超声结果(不包括非正常检查)可能导致用于卵巢癌评估的更多检查或是不必要的手术。因此,不推荐单独将盆腔超声用于卵巢癌筛查。
③CA125联合盆腔超声——CA125结合盆腔超声应该更适用于卵巢癌筛查,但结果有点令人失望:
●许多女性因假阳性而行不必要的手术治疗(CA125或盆腔超声提示异常但未找到肿瘤组织);
●部分研究得出CA125和盆腔超声可以发现更多的易于治疗的早期癌,但其它研究未得出相同结果。还没有研究显示这些筛查可以降低卵巢癌死亡率。
尽管不如人意,相比CA125或盆腔超声,联合检查的准确率还是高一些,仍为目前常用的筛查方法。
5. 哪些人应该筛查?
● 有家族史者——有一位或超过一位亲属患乳腺癌或卵巢癌,或有明确卵巢癌家族史。这部分女性应该和遗传咨询师讨论是否需要行BRCA1、BRCA2基因检测;
●有BRCA基因突变者,并且卵巢在体;
●患Lynch综合征(也称为遗传性非息肉性结直肠癌)者 ;
●应做基因检测(有高危家族史)但本人却选择不做的人群。
6. 早期卵巢癌有哪些症状?
卵巢癌早期往往无明显症状。有些患者可能出现:盆腔或腹部不适、膨隆、食欲不振或饱腹感、腹围增加或尿频等。然而,这些症状无特异性,也可由其它疾病发生。
女性体检需要检查些什么
A、女性常规体检检查啥?
妇科检查、白带常规:可发现各种病原菌感染导致的阴道炎,有否假丝酵母菌(霉菌)性阴道炎、滴虫性阴道炎及细菌性阴道病;支原体、衣原体、淋菌检查:可知道有否感染支原体、衣原体等疾病。
子宫附件B超:检查有否子宫肌瘤、卵巢肿瘤、卵巢囊肿、子宫内膜病变等子宫、卵巢、输卵管情况。
乳腺彩超:检查有否乳腺增生、乳腺肿瘤等乳腺病变。
乳腺三维彩超:利用三维成像原理,较之乳腺彩超更为清晰,能发现更细小的病变并对肿块进行分级,同时可以检查判断附近及腋窝淋巴结(乳腺专家对可疑患者建议首选乳腺三维彩超)。
宫颈防癌普查:宫颈液基细胞学检查:检查有否宫颈癌、癌前病变,是宫颈癌筛查最重要的手段;HPV检查:高危型HPV感染是宫颈癌发生发展的重要原因,目前HPV检查联合液基细胞学检查已经作为宫颈癌筛查的常规检查。
B、女性防癌体检
刘娟指出,常规健康体检和防癌检查不是一个概念,防癌筛查具有很强的针对性,针对一个部位进行检测;通过体检预防癌症,对于女性而言要将常规妇科检查和防癌筛查结合起来,取两者之长,才是保障健康的有效方式。
四种常见癌的筛查标准
●乳腺癌
20到39岁的女性至少每三年到医院进行一次门诊乳房检查;30岁以上的乳腺癌高危女性(具体年龄也可以听从医生的意见)应该进行乳腺三维彩超,必要时同时进行乳腺X光钼靶检查,甚至磁共振成像。40岁以上,属乳腺癌普通风险的女性应该进行由医生实施的门诊乳腺年检和乳腺三维彩超。
筛查手段:专业触诊、乳腺三维彩超、钼靶片、肿瘤标志物CEA、CA15-3
●宫颈癌
宫颈从炎症发展到恶性癌变大约需要5-10年的时间。所以有性生活的女性,只要定期做液基薄层细胞学检测便能早期发现。
筛查手段:液基薄层细胞学检测、人乳头瘤病毒(HPV)感染状态检测
●子宫内膜癌
高血压、糖尿病、肥胖、不孕不育、绝经延迟或长期使用雌激素、他莫昔芬者;有乳腺癌子宫内膜癌家族史者,或家族中有遗传性非息肉结直肠癌综合征;有人出现了大肠直肠癌基因突变;家族中存在可能的直肠癌常染色体主导的遗传易感性,但是没有进行基因检测,这些都属于危险因素。具备这些高危因素的妇女,应考虑在35岁之后每年进行一次早期子宫内膜癌检查。
筛查手段:阴道超声(TVS),或利用子宫内膜细胞采集器采集宫腔细胞进行细胞学涂片筛查
●卵巢癌
卵巢肿瘤可发生在任何年龄阶段,卵巢癌筛查的高危人群主要是遗传性卵巢癌家族的高危人群和50岁以上的绝经妇女。
筛查手段:妇科三合诊、阴式彩色B超和血清CA125的检测,专家建议三种方法联合应用
C、体检注意事项?
●体检前一晚10点后至体检前不要进食(包括不要喝水),保持空腹。
●体检前1-3天最好保持饮食清淡,多喝水。体检前一天不要剧烈运动,不要饮酒。
●女性月经期间不适合做妇科体检,建议在月经干净后3-7天。
●怀孕或可能已受孕,事先告知医护人员,勿做X光检查。
早期乳腺癌存活率
“广东妇女乳腺癌死亡率加速上升,指标达11.28/10万(人),是2010年的3.8倍。”前天,本报A11版披露广东省统计局数据,乳腺癌死亡率一时成为群众关注的话题。昨日傍晚,省卫生计生委组织专家对该数据进行解读。
昨日傍晚,省卫生计生委表示,省统计局公布的全省妇女儿童发展国家纲要和省规划中期监测统计报告,乳腺癌死亡率等数据均由广东省卫计委提供,真实无误。
监测数据来源于全国疾病监测系统死因监测网。2014年,广东全省共为648万妇女进行了妇女病普查服务,其中184.3万妇女进行了宫颈癌筛查,173.2万妇女进行了乳腺癌筛查。监测共检出各类妇科病患病人数152万人,其中宫颈癌876人、乳腺癌545人、卵巢癌69人。
其中,2014年,广东女性乳腺癌死亡率指标达到了11.28/10万(人),是2010年2.95(人)的3.8倍。专家表示,监测结果变动,是受到监测地区、监测人群、当地的经济社会发展水平、防控工作、医疗诊治水平的影响。
专家进一步援引相关研究,证实在过去十年中,我国乳腺癌发病率以每年3%的速度增长,近年来发病率迅速升高,社会经济和生活方式的改变增加了很多乳腺癌的高危因素,例如晚育、雌激素和动物脂肪摄入过多等饮食结构的改变,精神压力大导致的内分泌变化。
省卫计委专家称,乳腺癌如果在早期发现,及时治疗后5年生存率超过95%;如果发展到晚期才被发现,5年生存率只有16%。
中老年人体检的6个防癌体检项目
1、乳腺癌筛查
乳腺癌是我国女性发病率第一位的恶性肿瘤,约占所有女性恶性肿瘤的16.8%,在一些沿海城市、大城市的发病率更高。由于乳腺癌的疗效与临床分期密切相关,通常越早发现,治疗效果越好。因此建议中老年女性要重视乳腺癌的筛查。乳腺钼靶X线摄影检查对乳腺癌的特异性和敏感性都比较高,而且受X线照射的剂量也更低,副作用更小,是目前最成熟筛查早期乳腺癌的方法。因此建议40岁以上的女性都应定期做此项检查。
2、宫颈癌筛查
我国最常见的妇科肿瘤是宫颈癌、卵巢癌和子宫内膜癌。其中宫颈癌尤其需要引起女性的重视。建议结婚1年以上,或者有性生活史两三年以上的年轻女性,以及中老年女性,最好能定期做宫颈脱落细胞学检查。该检查是筛查宫颈癌以及癌前病变最简单的办法,而且操作简单、无痛,只需要用一个小刷子把宫颈脱落的细胞刷下来即可。同时,还推荐女性定期做妇科检查,如盆腔B超检查、相关肿瘤标记物检查等。这些方法结合起来,对几乎所有妇科肿瘤都能起到有效的筛查。另外需要提醒的是,女性在日常生活中要注意避免高脂肪饮食,洁身自好。出现月经不正常、绝经后出血等异常信号都要警惕。
3、肺癌筛查
肺癌是我国发病率和死亡率都排在第一位的恶性肿瘤,并且随年龄增长不断增加。所以,中老年人应警惕肺癌的发生。除常规体检外,对肺癌筛查极为有效的一个项目是低剂量螺旋CT薄层扫描,其比胸部X光片更容易发现小病灶。存在高危因素的人群应定期进行检查,包括:长期吸烟,尤其是大于50岁的男性;直系亲属有肺癌者;工作或生活环境中存在致癌因素者;肺部反复慢性损伤,如反复感染、肺结核等。
4、结直肠癌筛查
现在,北京、上海、广州等大城市结直肠癌发病率已经上升到恶性肿瘤发病率的第二位。肥胖、习惯性便秘、有家族性息肉的人群是结直肠癌的高危人群,一定要定期检查。现在,显微结直肠镜检查非常方便,可以在无痛状态下进行。如果发现早期息肉样病变,就要及时地在镜下切除,防止癌变。另外需要提醒的是,早期胃癌的发生跟幽门螺杆菌感染密切相关,如果在筛查中发现幽门螺杆菌感染,一定要积极治疗。
5、食管癌和胃癌筛查
我国食管癌病例约占全世界的一半,因此对食管癌和胃癌早期筛查非常重要。建议食管癌和胃癌高发区(如河南、河北、东北、广东等地),45岁以上人群应每年做食管镜、胃镜检查。早期食管癌90%都可以治愈。
哪些职业的女性易得乳腺癌
哪些人最容易患乳腺癌呢?
教师、医护人员和白领精英是乳腺癌的高发人群。医护人员工作压力大,强度大,尤其是护士夜班多,作息不规律,抵抗力下降,这都是罹患乳腺癌的诱因。”中大医院乳腺病诊治中心、乳腺病影像诊断专家刘万花主任医师指出,白领久坐不运动,工作遭遇压力时,常暴饮暴食来缓解压力,此外,白领精英大多数结婚太晚或不婚,这些都是公认的诱发乳腺癌的风险因素。
凡事别追求太完美
专家指出,“健康的生活方式+心理减压+定期乳腺检查”三管齐下才可能降低诱发乳腺癌的风险。首先是养成健康的生活方式。不吸烟、不喝酒,作息规律,尽量不熬夜饮食均衡,不暴饮暴食。坚持运动,不久坐电脑前,工作之余到户外走走。少使用含有雌激素的化妆品及避孕药。其次是保持良好的心情与心态,是维持内分泌平衡的关键。遇到烦心事多和家人或好友沟通,凡事不能太追求完美。最后是定期乳腺检查。建议女性多自检,一旦发现乳房表面有酒窝样或橘皮样改变、乳房或腋下有肿块、乳头有血性或黄色溢液、乳头反复破溃等这些乳腺癌的高危症状,需进一步排查。
乳腺筛查避免过度诊疗
美国癌症学会10月20日发布更新版本的乳腺癌筛查指南,建议女性从45岁开始每年接受一次乳腺X光筛查,而此前的建议是从40岁开始。
这份发布在新一期《美国医学会杂志》上的指南还建议,55岁以上女性应改为每两年而非每年接受一次乳腺X光筛查。此外,不再建议任何年龄的女性做常规的临床乳腺检查。
美国癌症学会解释说,之所以相对2003年的版本建议乳腺X光筛查延后5岁,是因为有证据表明,对40岁至44岁的女性而言,做乳腺X光筛查弊大于利。而建议55岁以上女性隔年做乳腺X光筛查,是因为老年女性的乳腺癌相对容易检测。
乳腺癌是全世界女性最常见的癌症,乳腺癌筛查的目的是早发现、早治疗,但也会带来风险,包括误诊、过度诊断和辐射诱导的癌症等。
乳腺癌多久筛查一次为最佳
根据当前的一些指南,大多数女性每隔两年应该筛查一次乳腺癌。但许多外科医生可能会根据其他准则推荐遵循不同的筛查时间表。
美国预防服务工作组(USPSTF)说,仅50岁及50岁以上的女性需要每隔两年筛查一次。然而,美国癌症协会(ACS)建议40岁以上的女性每年都进行乳腺癌筛查。一项新研究发现,大多数乳腺癌和普通外科医生给出的建议更符合ACS的指南。
USPSTF是预防医学领域的一个独立专家小组。该小组定期审查最新的研究成果。完成审查后会发出关于预防保健的指导方针。而其他组织,如美国癌症协会、美国放射学院和乳腺影像协会则说,每位女性都应该与她的医生交谈后作出个人决定。
这项研究的作者,由班纳市的安德森癌症中心的Vilert Loving博士领导。他们发现大部分乳腺癌医生和普通外科医生并没有尊照USPSTF的乳腺癌筛查指南。他们对于患者筛查或进行个人决定时并未依照这些指南。
在一份新闻稿中Loving博士表示:“我们发现,大多数接受调查的乳腺外科医生提倡的是ACS、美国放射学会和乳腺成像协会提出的乳房X光摄影建议,而不是USPSTF提出的建议。”
Loving博士及其共同作者Jiyon Lee博士和Elaine Tanaka博士调查了288位外科医生。
他们将研究对象分为三组: 40岁的女性、超过40岁的女性以及男性。他们向外科医生询问他们的特长专科。
Loving博士和团队向外科医生询问了他们要开展的临床实践。此外,这些研究人员还向外科医师询问了他们对患者、朋友家庭成员做出的筛查推荐和其他乳房健康习惯。
最后,Loving博士和团队向外科医生询问了她们个人的筛选经验。他们询问了医生自己开始筛查乳腺癌的年龄和筛查频率。
Loving博士和团队发现,超过80%的乳腺癌和普通外科医生说,女性应从40岁开始每年筛查乳腺癌。有88%的乳腺外科医生建议每年检查。
93%的女外科医生说她们在或将在40岁开始进行每年筛查。
“尽管我们期待着USPSTF今年的指南,但公众应该知道,参与乳腺癌的诊断和治疗的医生们认为年龄在40岁处于平均风险的女性应该每年都进行乳房X光检查。”Lee博士和Tanaka博士在新闻稿中说道。
该研究于4月21日在多伦多举行的美国伦琴射线学会2015年年度股东大会上提出。在会议上提出的研究可能未经同行评审。
如何尽早发现乳腺癌
如何发现早期乳腺癌?据妇科专家介绍:在我国乳腺癌之所以成为癌症病症中危害女性健康的第一杀手,原因是因为人们的健康观念落后,没有对乳腺癌早期防范的意识。很多女性认为没有不适感,身体就很健康,更不会进行自我检查和定期乳腺癌筛查了,有些人可能有这样的意识,但因经济条件所缚、工作忙或直接是心存侥幸,对待乳腺癌女性心存恐惧,却往往不采取行动的结果,最终会导致女性成为乳腺癌的“牺牲品”。看到此女性朋友不禁要问如何发现早期乳腺癌呢?专家解析如下:
一、如何发现早期乳腺癌?乳房自检,女性朋友们应该每个月对自己的乳房自检一次:
1、脱去上衣,两臂自然下垂,对镜观察双乳头是否对称,有无异常;
2、两臂上举抱头,再观察双乳是否对称,有无肿块或皮肤陷窝;
3、仰卧,肩下垫一扁枕头,将手指伸直,平着触摸乳腺各区域(切勿用手捏乳腺,因为此时可将正常乳腺组织误认为肿块);
4、顺序检查乳腺各区后,再将手伸入腋窝顶部(此时该臂宜下垂),同样用伸直的手指,摸查腋下有无肿大的淋巴结;
5、检查乳晕区(用指压),观察乳头有无液体流出。
二、定期乳腺癌筛查,主要采用乳腺彩超和乳腺钼靶拍片等检查。专家建议:
30岁以下2~3年检查一次, 30岁至40岁,1~2年检查一次,对于40岁以上的女性,尤其是有高危因素(指有家庭遗传史、未婚、未育、有良性乳房疾病的的女性)1年检查一次。
如何发现早期乳腺癌?专家指出:在我国女性人群中,有很多女性会花很多钱去购物、护肤、美容,但在对待自己的健康需要上却很吝啬,不愿花钱做健康普查的人群,多之又多。
三、如何发现早期乳腺癌?妇科医院专家提醒:
乳腺肿块往往是乳腺癌的早期症状,而乳腺癌的肿块在很多方面都与乳腺良性肿瘤十分相似,因此,单凭触及到肿块来确定它的性质,是不确切的,必须到医院检查。女性在非哺乳期乳头溢液如乳样、血样、水样的液体,应予注意,因为其中有些病人为乳腺癌,特别是单侧乳腺溢液者。
隐匿性乳腺癌的预防方法
1.建立良好的生活方式,调整好生活节奏,保持心情舒畅。
2.坚持体育锻炼,积极参加社交活动,避免和减少紧张因素,保持心态平和。
3.养成良好的饮食习惯。
4.积极治疗乳腺疾病。
5.不乱用外源性雌激素。
6.不长期过量饮酒。隐匿性乳腺癌的临床体征是腋窝处发现肿块,应提高警惕及时就医。建议女性朋友了解一些乳腺疾病的科普知识,掌握乳腺自我检查方法,养成定期乳腺自查习惯,积极参加乳腺癌筛查。
乳腺癌高危人群如何早诊筛查
一般建议普通女性从40岁开始进行乳腺癌的筛查,但对于有乳腺癌高危因素的人则建议可提前到20岁开始进行筛查。
什么是乳腺癌高危人群?是指那些有明显的乳腺癌遗传倾向的人,比如BRCA基因突变携带者(BRCA基因突变检测阳性)、具有明显的乳腺癌家族病史等;或者既往有乳腺导管或乳腺小叶中重度不典型增生或小叶原位癌的患者;既往因为其他癌症而做过胸部放疗的患者等等。这些人群得乳腺癌的机率较高,要高度重视进行筛查。
那么有哪些用于乳腺癌筛查的措施呢?乳腺癌筛查主要采取以下一些措施:
即所谓的乳腺钼靶检查,其对于降低40岁以上的女性乳腺癌死亡率的作用已得到了多数学者的认可。由于年轻女性的乳腺质地较为致密,而X线对致密乳腺组织穿透力较差,因此,乳腺钼靶检查多用于中老年女性的筛查,一般不建议对40岁以下的女性进行乳腺钼靶X线检查,另外,对于无明确乳腺癌高危因素的女性、临床体检没有发现异常的女性一般也不建议进行乳腺X线 检查。
很多人对X线检查有顾虑,认为它有辐射,其实这种常规的乳腺X线检查的射线剂量还是很低的,并不会对健康带来危害,但不要短期内反复多次进行X线检查。
多用于40岁以下的年轻女性,由于中国人的乳腺癌发病年龄偏年轻,同时中国女性的乳腺较欧美女性的乳腺偏小且致密些,所以似乎更适合超声检查,当然,乳腺癌筛查有时不能仅凭一种检查手段,乳腺超声检查可作为乳腺X线筛查的联合检查措施,另外,对于经乳腺X线筛查结果提示为BI-RADS 0级者的女性,乳腺超声检查可作为补充检查措施。
由于不是每个医院都有乳腺专用的磁共振设备,而且磁共振检查的价格较贵,加上检查时间较长,且需要静脉注射增强剂,比较烦琐复杂,乳腺磁共振检查一般不作为首选的措施,可作为在其他筛查措施发现异常怀疑乳腺癌可时的进一步补充检查措施,另外,也可以和乳腺X线检查联合检查用于某些乳腺癌高危人群的筛查。
前者是医生检查乳腺,后者是妇女自己检查乳腺。两者都没有证据显示可以有效提高乳腺癌早诊检出率,也不能降低乳腺癌的死亡率,因此,均不是有效的乳腺癌筛查手段,但乳腺临床体检可作为乳腺筛查的联合检查措施以弥补乳腺X线筛查的遗漏或不足。乳腺自我检查的筛查效果就更差,但通过去训练女性进行乳腺自我检查,可以提高女性对乳腺癌的认识和关注,提高防癌意识,因此,还是值得鼓励的。
首先,高危人群什么时候开始筛查?一般建议对乳腺癌高危人群在40岁就开始进行筛查,必要时可提前到20岁就开始。
其次,高危人群多久筛查一次?高危人群的筛查当然要比普通人群的筛查要频繁一些,一般推荐每半年进行1次筛查。
最后,高危人群采取哪些筛查手段?除了一般人群常用的临床体检、超声检查、乳腺X线检查之外,可以考虑应用乳腺磁共振检查。
最近发表在美国《临床肿瘤学杂志》(JCO)的一项研究更加支持磁共振检查是筛查高危人群乳腺癌的最佳选择。 以下中文文字来源MedSci网站。
大约90%的乳腺癌可以通过磁共振成像(MRI)明确诊断。相比之下,乳房钼靶检查结合超声检查对乳腺癌的检出率仅为37.5%。这是一个最新发表在Journal of Clinical Oncology杂志上研究的关键发现。该项研究由维也纳医科大学的放射科、核医学科与妇产科和临床病理学研究所联合进行。
“在有丝毫怀疑的情况下,尤其是对于风险增加的女性,显然核磁共振是可取的选择。我们的研究清楚地显示了磁共振成像优于乳房钼靶检查和乳腺超声检查,” 该研究的共同研究者、Thomas Helbich与Christopher Riedl说,“核磁共振的优越性也完全独立于的患者年龄、基因突变状态和乳房密度之外。”
为探讨MRI、乳房钼靶与乳腺超声检查在乳腺癌高危妇女人群中筛查的有效性和实用性,研究人员进行了一项单中心前瞻性的非随机对照研究。该研究以BRCA突变携带者和家族性高危的女性为乳腺癌筛查对象,通过乳房钼靶、超声和MRI每12个月一次检查进行普查。分别对比各个模式及它们的组合之间的诊断性能。此外,研究人员也基于突变状态、年龄、和乳房密度来对高危人群的亚种群进行二分筛查。
这项研究中共有559名女性完成总共1365轮影像学检查。结果显示,核磁共振的敏感性(90.0%)(P
哪些防癌体检不能省
1、肺癌筛查。
肺癌是我国发病率和死亡率都排在第一位的恶性肿瘤,并且随年龄增长不断增加。所以,中老年人应警惕肺癌的发生。除常规体检外,对肺癌筛查极为有效的一个项目是低剂量螺旋CT薄层扫描,其比胸部X光片更容易发现小病灶。存在高危因素的人群应定期进行检查,包括:长期吸烟,尤其是大于50岁的男性;直系亲属有肺癌者;工作或生活环境中存在致癌因素者;肺部反复慢性损伤,如反复感染、肺结核等。
2、食管癌和胃癌筛查。
我国食管癌病例约占全世界的一半,因此对食管癌和胃癌早期筛查非常重要。建议食管癌和胃癌高发区(如河南、河北、东北、广东等地),45岁以上人群应每年做食管镜、胃镜检查。早期食管癌90%都可以治愈。
3、结直肠癌筛查。
现在,北京、上海、广州等大城市结直肠癌发病率已经上升到恶性肿瘤发病率的第二位。肥胖、习惯性便秘、有家族性息肉的人群是结直肠癌的高危人群,一定要定期检查。现在,显微结直肠镜检查非常方便,可以在无痛状态下进行。如果发现早期息肉样病变,就要及时地在镜下切除,防止癌变。另外需要提醒的是,早期胃癌的发生跟幽门螺杆菌感染密切相关,如果在筛查中发现幽门螺杆菌感染,一定要积极治疗。
4、乳腺癌筛查。
乳腺癌是我国女性发病率第一位的恶性肿瘤,约占所有女性恶性肿瘤的16.8%,在一些沿海城市、大城市的发病率更高。由于乳腺癌的疗效与临床分期密切相关,通常越早发现,治疗效果越好。因此建议中老年女性要重视乳腺癌的筛查。乳腺钼靶X线摄影检查对乳腺癌的特异性和敏感性都比较高,而且受X线照射的剂量也更低,副作用更小,是目前最成熟筛查早期乳腺癌的方法。因此建议40岁以上的女性都应定期做此项检查。
5、宫颈癌筛查。
我国最常见的妇科肿瘤是宫颈癌、卵巢癌和子宫内膜癌。其中宫颈癌尤其需要引起女性的重视。
建议结婚1年以上,或者有性生活史两三年以上的年轻女性,以及中老年女性,最好能定期做宫颈脱落细胞学检查。该检查是筛查宫颈癌以及癌前病变最简单的办法,而且操作简单、无痛,只需要用一个小刷子把宫颈脱落的细胞刷下来即可。同时,还推荐女性定期做妇科检查,如盆腔B超检查、相关肿瘤标记物检查等。这些方法结合起来,对几乎所有妇科肿瘤都能起到有效的筛查。另外需要提醒的是,女性在日常生活中要注意避免高脂肪饮食,洁身自好。出现月经不正常、绝经后出血等异常信号都要警惕。
前列腺癌是怎样形成的
前列腺癌的形成让患者的健康饱受考验,一部分前列腺癌患者因为对疾病常识的不了解,加上一时的慌乱容易病急乱投医,这不但不会给疾病的正确治疗带来好的效果,反而会耽误疾病诊疗的时机,让前列腺癌形成有机可乘。
前列腺癌形成就是发生于男性前列腺组织中的恶性肿瘤,是前列腺腺泡细胞异常无序生长的结果。前列腺癌的发病率具有明显的地理和种族差异。在欧美等发达国家和地区,它是男性最常见的恶性肿瘤,其死亡率居各种癌症的第二位;在亚洲,其发病率低于西方国家,但近年来呈迅速上升趋势。
早期发现前列腺癌需要开展普遍的前列腺筛查工作。目前公认的前列腺癌筛查最简便的方法是:前列腺直肠指检和血清PSA检测相结合,两者在筛查中的作用 都十分重要。绝大多数前列腺癌是由PSA异常而发现的,占了80%,而直肠指检发现有结节性异常的仅占20%。前列腺癌筛查的频率是每年一次。如果在每年 一次的筛查过程中发现PSA水平进行性升高和(或)直肠指检发现异常,都需要进一步检查。通过前列腺癌筛查,可以降低前列腺癌相关并发症的发生率和前列腺 癌相关死亡率,可有效地提高生存率。通常男性应在50岁时开始前列腺癌筛查;如果有前列腺癌家族史,则应在40岁时就开始前列腺癌筛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