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乳头状瘤知多少
对乳头状瘤知多少
(1)单发乳头状瘤:为极少见的下呼吸道良性肿瘤,占切除的下呼吸道良性肿瘤的4%,目前认为起源于气管、支气管上皮及其黏膜腺体,已除外其起源于Kultschitzky 细胞。可与囊腺瘤等其他肺良性肿瘤并存。肿瘤可位于支气管树的任何部位,但多见于叶或段支气管,其组织学分型多为鳞状细胞乳头状瘤。少数位于周边肺组织内,由类似透明细胞或混合上皮型细胞构成。
①临床表现:多见于40 岁以上者,表现为慢性咳嗽、喘鸣、反复发作的肺炎及哮喘样症状。有些病人可自己咳出肿瘤组织。因多位于支气管内,故X 线胸片很少见到瘤体,常需CT 或支气管体层像检查,CT 可证实为非腔外生长肿瘤及无纵隔淋巴结肿大。支气管镜可见活动性肿瘤及继发于肿瘤的支气管膨胀性扩张。
②鉴别诊断:单发乳头状瘤易与支气管慢性炎性息肉相混淆。后者病理可见慢性炎性血管增生及水肿的肉芽组织,全部或部分覆盖有正常的纤毛柱状呼吸道上皮,无乳头状的表面结构。
③治疗:根治手术为最佳的治疗方法,一般采用气管部分切除或袖状切除术,如果远端肺组织发生不可逆性损害,也可连同肺组织一并切除,但肺叶切除术应尽量避免。内镜切除虽可缓解症状,但疗效不彻底。也可采用激光烧除术。有个别术后恶变病例报告,切除彻底者极少复发。有人认为近50%的单发支气管乳头状瘤最终导致肺癌,另有人发现在邻近乳头状瘤的支气管上皮处,可见到局灶性原位癌,其可能是本身恶变,也可能是邻近组织发生的癌变。
(2)多发性乳头状瘤:多见于5 岁以下儿童,15 岁以后少见。因人乳头(状)瘤病毒(human papilloma virus,HPV)6 型或 11 亚型感染所致。此类病人也被称为复发性呼吸道乳头状瘤。肿瘤常首先发生在会厌、喉部等上呼吸道,极少见下呼吸道是首先发生的部位。部分病人可自愈。
①临床表现:声嘶,晚期可见喘鸣及气管梗阻等表现。因大的远端支气管内RRP 引起气管阻塞,放射学可见肺不张、肺炎、脓肿及支气管扩张等影像。诊断方法为内镜及活检。
②治疗:目前尚无有效的治疗方法。可供选择的手术方式有:A.手术切除或激光烧除;B.冷冻疗法、透热疗法;C.辅助药物治疗,如:氟尿嘧啶(5-FU)、皮质激素、疫苗、普达非伦、大剂量维生素A 及干扰素等。要注意气管切开可导致RRP 播散,其致命的高危因素有声门下乳头状瘤及长期气管插管。
③预后:2%~3%的患者可发生恶变,恶变者多为有长期病史者(病史多超过10 年),其共同特点为:婴幼儿期确诊,因病重而反复手术或气管切开,在20岁左右恶变为鳞癌,恶变后多在短期内(平均4 个月)死亡。发生播散或恶变的高危因素有放疗(儿童)、吸烟(成人)、气管插管及肺实质内病变等。有以上高危因素者15%左右可发生恶变。
宫颈乳头瘤的临床特点
(一)主要症状
1.白带增多,呈白色或淡黄色。
2.妇科检查可见子宫颈表面有乳头状突起,多为单发,有蒂,直径常小于1cm。
(二)次要症状
1.有接触性出血。
(三)误诊分析
1.尖锐湿疣尖锐湿疣亦可表现为乳头状突起,且临床症状不明显。但尖锐湿疣是由乳头瘤病毒(PHV)感染引起,主要经性接触传播,病灶常为多发性,除子宫颈外,常可累及阴道和外阴,乳头状突起,基底可融合成团块,导致基底较宽,直径大于1cm。尖锐湿疣有时可自动消失,而乳头状瘤并不会自行消退。病理检查可以确诊,镜下尖锐湿疣可见细胞呈空泡,有时挖空细胞,电镜检查可找到病毒颗粒。
2.鳞状细胞疣状瘤外观上乳头状瘤与疣状癌很相似,但乳头状瘤质地软但不脆,而疣状癌质脆。触之易出血。镜下所见疣状癌细胞有浸润生长,而乳头状瘤细胞无恶性变证据
阴道壁乳头状瘤怎么办
外阴乳头状瘤为上皮来源的肿瘤。病变多发生在大阴唇,也可见于阴阜、阴蒂和肛门周围。外阴乳头状瘤分为两类,即乳头状瘤与疣状乳头状瘤。此外还有一种以上皮增生为主的纤维乳头状瘤,可视为外阴乳头状瘤的一种亚型。该病比较少见。
外阴乳头状瘤是由局部炎性刺激外阴皮肤或黏膜、表面向外生长形成的乳头状突起的肿块,是以上皮增生为主的病变。病变生长缓慢,可无症状,但也可有外阴瘙痒及局部炎症病史。如肿瘤较大,因反复摩擦,表面可溃破、出血和感染。妇科检查时发现外阴部有乳头状肿块,可单发或多发,质略硬。
这种病症有事会跟尖锐湿疣十分相像,所以诊断时要十分注意,不可因为这样而诊断错误。在治疗时,现在主要的治疗方法是手术治疗和激光治疗,手术治疗就是进行局部切除,而激光也是进行切除,只不过方法不太一样。治疗时要进行彻底的治疗防止病情的复发,要保持私密部位的干净与透气。
什么叫做导管内乳头状瘤
导管内乳头状瘤又被称之为称大导管乳头状瘤,囊内乳头状瘤等,是发生于乳头及乳晕区大导管的良性乳头状瘤 。肿瘤由多个细小分支的乳头状新生物构成,常为孤立、单发,少数亦可累及几个大导管。本病的临床症状多不明显,多数以无痛性乳头溢液就诊,部分在检查乳房其他疾病作病理学检查时被发现。 祖国医学称本病为“乳衄”,认为乳头为肝经所系,脾虚失摄,肝气郁结,淤血阻络则局部肿硬;郁久化热,热分血络则乳头溢血。导管内乳头状瘤在临床上并不少见,据统计占乳房良性肿瘤的20%。本病男女中发病,以女性居多。男性占3.6%。发病年龄在20~74岁,但以35~50岁最多见(70%),平均年龄46.3岁,与乳腺癌相似或偏低。本病病程长短不一。短者为7天,长着可能会更久一点。
导管内乳头状瘤是一种中年女性较常见的良性肿瘤,但如果广泛发生于各级导管,医学上又称之为乳头状瘤病,后者的特点是容易复发且会增加乳腺癌发生的风险。临床上可以临床观察,如果反复发作可考虑皮下腺体切除以预防复发并降低乳腺癌发生风险,也可考虑口服他莫昔芬以降低乳腺癌发生风险。
乳头状瘤是怎样引起的
临床上乳头状瘤分好多种,身体的很多器官都可能会出现乳头状瘤,除乳房内会出现乳头状瘤外,像咽喉、食管等也是乳头状瘤好发部位,乳头状瘤病变的位置不一样,病因也就不尽相同,那么引起乳房内乳头状瘤的病因是什么?
目前医学上对乳头状瘤的发病原因还没有十分明确,但是多数乳腺疾病方面的专家学者普遍认为乳头状瘤与孕激素低下脱不开关系,同时雌激素存在增高的情况,而增高的雌激素会刺激乳房组织,长此以往使乳房出现病变,从而发生乳头状瘤。几乎三分之二的乳头状瘤是乳腺增生的一种伴随病变,与乳房其他病变类似。
乳头状瘤虽然病因暂不明确,但是女性朋友还是要积极预防,平时生活作息要规律,根据自身条件尽可能对乳房进行定期的常规检查。特别是40岁以上已经生育过的妇女,更要引起重视。一旦确认患上乳头状瘤,除了要配合医生积极治疗外,饮食上也要特别注意,要以清淡为主,忌食辛辣刺激的食物,严禁烟酒,否则极有可能会使病情加重。
什么是乳管瘤
乳腺导管内乳头状瘤是指发生于乳腺导管上皮的良性乳头状瘤。根据其病灶的多少及发生的部位,可将其分为单发性──大导管内乳头状瘤及多发性──中、小导管内乳头状瘤两种。前者源于输乳管的壶腹部内,多为单发,位于乳晕下区,恶变者较少见;后者源于乳腺的末梢导管,常为多发,位于乳腺的周边区,此类较易发生恶变。
乳腺导管内乳头状瘤可发生于青春期后的任何年龄的女性,但以经产妇较为多见,尤以40~ 50岁者多发。该瘤的发病率低于乳腺纤维腺瘤。
一般认为,本病的发生与雌激素的过度刺激有关。其临床特征主要为间歇性、自主性的乳头血性、浆液血性或浆液性溢液,或可及乳晕部肿块。治疗药物无效,以手术为主。
乳头状瘤病毒的常识分析
很多人患了人乳头状瘤病毒,检验出来是阳性,这对于身体的危害是极大的,不过对于人乳头状瘤病毒阳性的了解很多人还是很模糊,人乳头状瘤病毒阳性是指人体内感染了某一种亚型HPV。而hpv阳性疾病初期所表现的症状就是尖锐湿疣的临床损害。
人乳头状瘤病毒呈阳性对人体的危害: 病毒分析已经发现100种类型的人乳头状瘤病。发现其中6型和11型危险性低,发育异常也很少;而16、18、31、33、35、45型则具有高危险性,常可引起发育异常。而绝大多数肛门人乳头状瘤病毒感染都是6型和11型。
人乳头状瘤病毒至少引起人类10余种疾病。常见的为寻常疣,学龄儿童的发病率高达50%。它还可引起多种性传播疾病,其中最主要的为尖锐湿疣。而引起手、足部位“寻常疣”的HPV与在生殖器和肛门区域引起疣的HPV是不同。某些类型的人乳头状瘤病毒还与生殖道恶性病变的发生有关,如子宫颈癌、肛门癌、阴道癌和阴茎癌。但在生殖器或肛门周围能引起外生型疣的人乳头状瘤病毒类型并不会引起癌症。
人乳头状瘤病毒是如何传播的? 人乳头状瘤的患者和携带者是主要的传染源。在美国,人乳头状瘤病毒感染是最常见的性传播疾病之一。它的感染性很强,最常由性接触传播,它可以在疣未产生前或未出现明显症状的情况下就传染给他人。另外,密切接触、皮肤擦伤、婴儿通过感染的产道、自身接种(通过抓搔传染到身体的其它部位)和污染物传播也是比较常见的传播途径。
患了乳腺乳头状瘤疾病该如何治疗
手术治疗:是本病的首选治疗方法。术前均应行乳导管造影检查,以明确病变的性质及定位。术后宜做石蜡切片检查,因为冰冻切片检查在辨别乳腺导管内乳头状瘤和乳头状癌时最困难,两者常易发生混淆,故不宜以冰冻切片表现为恶性依据而行乳房根治术。如果为单发的乳腺导管内乳头状瘤,手术时将病变的导管系统切除即可;如果为多发的乳腺导管内乳头状瘤,因其较易发生恶变,则宜行乳腺区段切除,即将病变导管及其周围的乳腺组织一并切除。对于那些年龄在50岁以上者,造影显示为多发的乳腺导管内乳头状瘤,或经病理检查发现有导管上皮增生活跃甚至已有上皮不典型性改变者,则宜行乳房单纯切除,以防生变。
乳腺导管内乳头状瘤疗效标准:
(1)治愈:乳头溢血停止,瘤体消失。
(2)好转:乳头溢血减少,瘤体缩小。
(3)未愈:乳头溢血不减,瘤体不变或反增大。
乳头的乳头状瘤症状
本病的乳头溢液可在挤压乳腺时而出,但更多者为自发性的。溢液可呈持续性,亦可呈间歇性,有些仅在内衣上留下棕黄色的污迹。多数病例不伴有疼痛,少数情况下,当肿瘤较大而阻塞输乳管时,可产生疼痛和肿块,而随着积血积液的排出,肿块会变小,疼痛也会得到不同程度的缓解。
由于导管内乳头状瘤的瘤体很小,所以多数情况下不能扪及,仅有少数患者可在乳头乳晕处发现肿块。肿块呈结节状或条索状,质地较软,轻轻按压时即可有血性或咖啡样液体自乳头溢出。多发性乳头状瘤的肿块则位于乳腺的边缘区域,边界不清,质地不均。
一般来讲,单发的大导管内乳头状瘤较易发生溢液;而多发的中小导管内乳头状瘤则溢液机会相对少一些。
上述关于乳房乳头状瘤的表现的分析,希望对于患者有一定的帮助,也希望大家一定要根据自身的症状,把握好治疗疾病的时机,树立起治疗疾病的信心,相信一定可以尽早的治愈乳房乳头状瘤疾病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