养生健康

脚底有很多小洞像蜂巢 水疱型脚气会传染吗

脚底有很多小洞像蜂巢 水疱型脚气会传染吗

会传染。

脚气是由真菌引起的足部感染性皮肤病。脚气的传染性很强,这些真菌可通过用手搔抓传染给手,共穿鞋子或袜子,传染给其他人,因此得了脚气的患者,勿使用手直接抓挠脚气患足,私人的鞋袜、、毛巾、脚盆等都需要单独使用,不要让其他人也接着使用,避免被传染。


脚底有很多小洞像蜂巢 脚底有很多小洞像蜂巢是怎么回事

是真菌感染导致的水疱型脚气。

脚底或趾间、足缘出现米粒大小的深在性水疱,这些水泡可疏散或成群分布,疱壁较厚,内容清澈,不易破裂,易相互融合形成多房性水疱,若撕去疱壁,可见蜂窝状基底及鲜红色糜烂面,可引发剧烈瘙痒,这是多发生在夏季的足部皮肤病,俗称脚气,也就是足癣。


脚气水泡型是什么菌导致的

在现实生活中脚气是一种多发性疾病,引发脚气的原因有很多种,一般情况下是由于皮肤的细菌滋生所造成的,而脚气分为很多种类型,水泡型脚气十分常见,引发水泡型脚气的原因也有很多种,应该及时进行治疗。

导致水泡型脚气的原因

一、 白癣菌的真菌

引起脚臭的罪魁祸首是一种叫白癣菌的真菌,也就是通常说的香港脚菌,它分解皮肤代谢物后产生难闻的恶臭。

二、过厚的老旧角质

过厚的老旧角质,在汗水的浸润下,会变成细菌及霉菌所需的营养来源,促进细菌、霉菌的增生繁殖,恶化脚臭的形成。

三、闷热密闭的空间

当鞋穿的很紧密,通风透气性不佳时,除了会造成水份的增高外,皮肤表面的PH值会产生变化,由原本的PH4.4升高到PH7左右,而且会放出二氧化碳气体,这样的环境最适合脚底某些细菌的生长。

四、潮湿的环境

脚掌是个多汗的环境。脚掌每平方厘米有600多个汗腺,比身体其他部位多出2~4倍。总共约有二十五万多个汗腺一天可以分泌将近500毫升的汗水。汗液里除含水分、盐分外,还含有乳酸及尿素。当水分含量高的时候非常有利於细菌及霉菌的大量滋生繁殖。

五、霉菌的繁殖

闷热潮湿的环境会使霉菌生长,形成脚臭,俗称香港脚。香港脚的症状非常多样化,并非所有的香港脚都有臭味,最容易产生脚臭的香港脚型式,就是在趾腱间,产生皮肤湿湿烂烂型的香港脚,脚臭最为严重。

水泡型脚气的症状都有哪些?水疱型脚气是脚气中的一种,也是很常见的一种。水疱型脚气会患者的生活和工作带来很大的影响,所以大家一定要抓紧时间进行治疗。在治疗水疱型脚气之前我们需要了解一下水疱型脚气的症状,那么水泡型脚气的症状都有哪些?

一:好发于脚部的边缘

主要表现为大大小小的水疱,小水疱会慢慢的融合形成大水疱,患者会感觉非常的瘙痒,脚气位于表皮角质层下,皮损会不断的向四周蔓延,让人困扰不已。

二:疱液呈现黄白色

好发于夏季,但是四季均可发病,如果患者搔抓,就可能会继发感染,危害生命。当疱液干涸后,剥去皮屑就会出门潮红的糜烂面,有时候也会造成皮肤粗糙。

三:水疱型脚气是脚气的常见类型

中医认为这是湿热脚气类型,对于水疱型脚气的治疗,较好是选用霜剂,尽量的不要用葯水,可以用岩浆灰来治疗,其中所包含的成分,对脚气有很好的杀菌作用。

脚气的三大类型是什么呢

1、鳞屑角化型脚气

常发生在脚后跟、脚两侧,是因真菌感染导致皮肤发生干燥、角质粗厚、脱屑,容易发生皲裂,多是由糜烂型、水疱型转变而成。

2、水疱型脚气

多发生在脚两侧、脚底部,初发时,为壁厚饱满的小水疱,与邻近的可互相融合成大疱,四周无红晕,常伴有瘙痒。

3、糜烂型

脚气常发生在第三与第四,以及第四与第五脚趾间,初发时,脚趾间潮湿,浸渍发白,待干涸脱屑后,脱去皮屑为湿润、潮红的糜烂面,有时还可伴有裂口、瘙痒,容易引发感染。

脚底有很多小洞像蜂巢 怎么治疗水疱型脚气

水疱型脚气建议在专业的医师指导下使用无刺激性的溶液剂或乳膏剂,注意破溃处不能用酊剂,皮肤变厚,裂口应该用软膏。切勿自行盲目用药,容易使病情延误和加重。

由于很多人西医治疗脚气容易复发,治标不治本,建议采取中医药物泡脚治疗,推荐以下治疗方,需在专业的中药医师指导下实践。

(1)苦参药浴法

配方:苦参、苦槿皮、白鲜皮、蛇床子、地肤子各30克,枯矾20克,海桐皮、鹤虱子各30克,狼毒、大风子各15克,甘草10克。

用法:用2000毫升水浸泡中药1小时,煎沸30分钟,待温后泡患足30分钟左右。

疗程:每日1~2次,每剂可连用2~3天,每次加热煮沸待温浸洗。10天为1疗程,般连用1~3疗程。

适应证:脚气。

(2)地肤子药浴法

配方:苦参、地肤子、黄柏、黄精各20克,藿香、百部、,防风、明矾各15克,白鲜

皮20克。

用法:上药放入砂锅中,加凉水2000毫升,浸泡1小时后,用文火煎开20分钟,加入

食醋200毫升,待温后浸泡患足。

疗程:每日1次,每次30分钟,连用7天为1疗程。

适应证:脚气。

(3)白鲜皮药浴法

配方:乌梅15克,苦参、白鲜皮、蒲公英各30克,黄柏12克,雄黄6克。

用法:上药加冷水5000毫升,浸泡20分钟,然后用武火煎煮25分钟后将药液倒出,待凉至35~40C时,浸泡患足10~15分钟。

疗程:每日早晚各1次。

适应证:脚气。

(4)芒硝药浴法

配方:芒硝60克,皂角、乌梅、土大黄各40克,苦参、百部各60克,白及、黄精各40克,大风子30克,蛇床子40克,红花、白矾各30克。

用法:上述药物加入食醋1000克,浸1夜,次日加水,2次煮沸20~30分钟,去渣,将患足入浸。

疗程:每日2次,每次40分钟,1周为1疗程。

适应证:脚气。

(5)蛇床子药浴法

配方:白花蛇舌草、蛇床子各15克。

用法:将上药水煎,取汁,趁热浸泡双足。

疗程:每次1小时,7天为1疗程。

适应证:脚气。

(1)王不留行汤

材料:王不留行30克,明矾9克。

制法:每天用药1份,煎水半盆。二用法趁半温时将手或脚泡入,约15分钟,每日2次,再泡时加温。

功效:收敛止汗,灭菌止痒。王不留行,活血通经,利尿通淋;明矾,收敛祛湿。二者共用可治手足癣、手足多汗、脚气症。

(2)阿斯匹林粉

材料:阿斯匹林片、牙膏各适量。

制法:将阿斯匹林片压成细粉末,再取牙膏调成糊状。

用法:将脚洗净,擦干敷在患处。

功效:消炎治癣。可治疗脚脚气。

(3)黄豆水

材料:黄豆150克。

制法:先将黄豆用凉水浸泡数小时,然后打碎加水用小火煮20分钟。

用法:待水温能洗脚时用来泡脚。

功效:除臭消瘀。适用于脚气。


水疱型脚气是不是会传染的

会传染的,如果共用鞋袜,或者有直接的皮肤接触都是有感染可能的,建议经常清洗鞋袜,并进行消毒。


脚底有很多小洞像蜂巢是什么原因 足癣

足癣也叫香港脚、脚气,常因真菌感染引起,如水疱型的足癣多发生在夏季,表现为趾间、足缘、足底出现米粒大小,深在性水疱,疏散或成群分布,疱壁较厚,内容清澈,不易破裂,相互融合形成多房性水疱,撕去疱壁,可见蜂窝状基底及鲜红色糜烂面,剧烈瘙痒,患者脚底出现的小洞像蜂巢一样的现象可能是足癣引起的。

足癣需要抗真菌治疗,需在医生的建议指导下用抗真菌药物清洗、涂抹,严重的还需口服抗生素药物,另外足癣属于可传染性病症,平时自己的洗脚盆及擦脚毛巾应单独使用,以免传染他人,日常要注意皮肤干燥,每天清洗足部数次,勤换袜子,穿透气的鞋子等。


脚癣有几种呢

浸渍糜烂型脚气:浸渍糜烂型脚气有哪些症状?浸渍糜烂型脚气主要表现为第三和第四趾间,也有波及全趾间皮肤,部分趾间皮肤皲裂,有时露出红色糜烂面,有臭味,可引起丹毒、癣菌病等合并症。趾间糜烂、角质层浸渍发白是浸渍糜烂型脚气最显著的特点,多见于脚部多汗或经常穿透气性差的雨鞋、胶鞋的人。水疱型脚气:水疱型脚气的症状为水疱壁不易被穿破,周围皮肤无红晕。如果不继发细菌感染,数天后疱液可自行吸收。水疱破裂后形成环状脱屑,皮损继续向四周扩大。如果继发细菌感染,则疱周出现红晕,疱液化脓变浑浊,疱壁溃破后局部出现糜烂或肿胀。此时,如果用药不当炎症得不到及时控制,容易引起淋巴管炎等一些脚气的并发症。水疱型脚气往往剧痒难忍,有时需将水疱抓破才能缓解。角化过度型脚气:角化过度型脚气为脚跟、脚跖或脚缘皮肤粗厚、皮肤纹理增宽加深,易发生皲裂,可因皲裂致出血及疼痛。角化过度型脚气的特点为角质增厚、脱屑、干燥,累及整个为掌跖甚至向脚背蔓延,双脚对称发病。

相关推荐

脚气的种类有几种

浸渍糜烂型脚气:浸渍糜烂型脚气有哪些症状?浸渍糜烂型脚气主要表现为第三和第四趾间,也有波及全趾间皮肤,部分趾间皮肤皲裂,有时露出红色糜烂面,有臭味,可引起丹毒、癣菌病等合并症。趾间糜烂、角质层浸渍发白是浸渍糜烂型脚气最显著的特点,多见于脚部多汗或经常穿透气性差的雨鞋、胶鞋的人。水疱型脚气水疱型脚气的症状为水疱壁不易被穿破,周围皮肤无红晕。如果不继发细菌感染,数天后疱液可自行吸收。水疱破裂后形成环

脚气的症状

脚气的症状脚气患者的脚趾缝常伴有水泡,流水等现象,脚气如不及时治疗,殃及其它部位,有时也因为脚痒被抓破水泡,继发细菌感染,引起手癣,严重时还有并发症。1、 糜烂型脚气病灶主要在脚趾丫间,糜烂流水,奇痒,严重者露出嫩肉,甚至引起淋巴感染而腿肿,糜烂型脚气占脚气患者的80%以上。2、 水泡型脚气病灶多在脚掌缘部,水泡鼓起,奇痒,刺穿流出水后即脱皮。严重者也引起局部溃烂和淋巴感染。3、 角质化

怎么判断脚气

糜烂型脚气 初期脚趾间潮湿,浸渍发白或者起小水疱,干枯脱屑后,剥去皮屑为湿润、潮红的糜烂状,有奇痒,易继发感染。 水疱型脚气 初期为壁厚饱满的小水疱,有的可能融合成大疱,疱液透明,周围没有红晕。自觉奇痒,搔抓后弄破引起感染。 角化型脚气 主要表现为皮肤粗厚而干燥,角化脱屑,瘙痒,易发生破裂,病程缓慢,多年不愈。

脚气不治成“真菌”繁殖基地

专家提醒:脚气不治成“真菌”繁殖基地脚气是一种极常见的真菌感染性皮肤病。成人中70-80%的人有脚气,脚气的病因不同、轻重也不同。常在夏季加重,冬季减轻,也有人终年不愈。脚气的症状类型包括:糜烂型脚气、水疱型脚气、角化型脚气。很多患者觉得脚气好没什么大不了,忽视治疗,这样其实是浪费了治疗脚气的好时机。中医认为脚气不治有三大危害。1、没事抠脚手脚并痒脚气是高复发疾病,脚气药物治疗没好停药容易复发,

治脚气的喷剂有哪些

脚气在临床上分为三种,包括分水疱型脚气、糜烂型脚气以及鳞屑角化型脚气。分水疱型脚气多发生在夏季,症状是趾间、足缘、足底出现米粒大小,深在性水疱,疏散或成群分布,庖壁较厚,内容清彻,不易破裂。数日后干燥脱屑,相互融合形成多房性水疱,撕去庖壁,可见蜂窝状基底及鲜红色糜烂面,剧烈瘙痒。糜烂型脚气表现为局部表皮角质层浸软发白。由于走动时不断摩擦表皮脱落,露出鲜红色糜烂面;厉害者趾缝间、趾腹与足底交界处皮肤

不同类型的脚气都有哪些症状

1、水疱型脚气:多发生在夏季,皮损多见于趾间、足弓等部位。初为成群或散在针头大小的水疱,不易破裂,干燥后疱顶表皮脱落,形成环状鳞屑。新的损害陆续出现,互相融合,形成环状,边缘较清楚。伴瘙痒,疱液澄清略呈黄色,如继发细菌感染则成黄色脓疱。皮损水疱期伴有瘙痒,最初为单侧,很快传染为双侧。夏季易发,冬季症状减轻,易复发。2、鳞屑角化型:皮损表现为脱屑、角质增厚及皮肤粗糙干裂,裂口深者可引起疼痛及继发感

脚上长水泡是有脚气么

脚气的主要症状就是脚上起小水疱,所以很多人认为只要脚上长了叫水泡,就说明是得了脚气,那么? 脚上长水疱不一定就是得了脚气。脚气在临床上可以分为很多种类型,而水疱型脚气就是以脚上长小水疱为典型症状的。水疱型脚气主要发生于足跖及足缘部,表现为皮肤出现群集或散在性分布的小水疱,患者自觉有明显的瘙痒感,但是水疱壁不容易穿破,周围也没有红晕,如不穿破,水疱可在数天后自行吸收,然后出现脱皮。皮损可逐渐向四周蔓

糜烂型脚气的鉴别诊断

糜烂型脚气,由念珠菌引起的趾间浸渍糜烂者,自觉症状明显要比皮肤癣菌引起者为轻。如果继发感染后引起的炎症未得控制,可引起一些并发症的产生。如淋巴管炎、小丹毒、蜂窝织炎等,引起足部及小腿局部的红、肿、热、痛。并可有畏寒、发热等全身症状。部分敏感体质的患者,可发生癣菌疹等疾病。以下是糜烂性脚气的鉴别诊断。水疱型脚气水疱型脚气的症状为水疱壁不易被穿破,周围皮肤无红晕。如果不继发细菌感染,数天后疱液可自行

脚气水泡化脓怎么办?

水泡型脚气常为急性发展期脚气,起病较急,夏重冬轻。原发损害以小水疱为主,成群或散发,壁厚,疱液清,常位于趾间、足心及足侧缘。水疱位于表皮角质层下,由于足跖部角质层较厚,水疱壁不易被穿破,周围皮肤无红晕。如果不继发细菌感染,数天后疱液可自行吸收。水疱破裂后形成环状脱屑,皮损继续向四周扩大。皮损不断向四周扩展蔓延时,部分小水疱可融合成大水疱。如果继发细菌感染,则疱周出现红晕,疱液化脓变浑浊。疱壁溃破后

脚气的三大类型是什么呢

脚气可以说是一种日常生活中的常见病、多发病,其病症的发生,多与细菌滋生感染有关。专家介绍,对于脚气,临床上以根据其病发症状的不同,将其分为了鳞屑角化型、水泡型、糜烂型三种。下面,我们就一起来了解一下吧。1、鳞屑角化型脚气常发生在脚后跟、脚两侧,是因真菌感染导致皮肤发生干燥、角质粗厚、脱屑,容易发生皲裂,多是由糜烂型、水疱型转变而成。2、水疱型脚气多发生在脚两侧、脚底部,初发时,为壁厚饱满的小水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