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桔的形态
金桔的形态
灌木或小乔木,高3米,常绿通常无刺,分枝多。
叶
金桔的叶片披针形至矩圆形,长5-9厘米,宽2-3厘米,全缘或具不明显的细锯齿,表面深绿色。光亮。背面表绿色,有散生腺点;叶柄有狭翅,与叶片边境处有关节。单花或2-5朵花集生于叶腋,具短柄。
花
金桔的花两性,整齐,白色,芳香;萼片5;花瓣5毫米,长约7毫米,雄蕊20-25毫米,不同程度的合生成若干束;雌蕊生于略升起的花盘上。果矩圆形或卵形,金黄色。果皮肉质而厚,平滑,有许多腺点,有香味。肉瓤4–5。
种子
种子卵状球形。
桔梗的形态
茎高20~120厘米,通常无毛,偶密被短毛,不分枝,极少上部分枝。叶全部轮生,部分轮生至全部互生,无柄或有极短的柄,叶片卵形,卵状椭圆形至披针形,长2~7厘米,宽0.5~3.5厘米,基部宽楔形至圆钝,急尖,上面无毛而绿色,下面常无毛而有白粉,有时脉上有短毛或瘤突状毛,边顶端缘具细锯齿。
花单朵顶生,或数朵集成假总状花序,或有花序分枝而集成圆锥花序;花萼钟状五裂片,被白粉,裂片三角形,或狭三角形,有时齿状;花冠大,长1.5~4.0厘米,蓝色、紫色或白色。
蒴果球状,或球状倒圆锥形,或倒卵状,长1~2.5厘米,直径约1厘米。花期7~9月。
小叶桔的形态
常绿灌木,株高1.8米,地生。叶通常小,顶端钝圆,微凹缺或不凹,全缘。总状花序顶生;花梗与萼筒间有关节;花冠口部多少缢缩成坛状;花药背部有距稀无距。浆果5室。花盘垫状,无毛;子房与萼筒通常完全合生,稀与萼筒的大部分合生, (4-)5室,或因假隔膜而成8-10室,每室有多数胚珠;花柱不超出或略超出花冠,柱头截平形,稀头状。浆果球形,顶部冠以宿存萼片;种子多数,细小,卵圆形或肾状侧扁,种皮革质,胚乳肉质,胚直,子叶卵形。5月至6月开花。花朵是雌雄同体(分雄性和雌性器官),由蜜蜂授粉。[1]
金线莲形态特征
金线兰植株高8-18厘米。根状茎匍匐,伸长,肉质,具节,节上生根。茎直立,肉质,圆柱形,具(2-)3-4枚叶。叶片卵圆形或卵形,长1.3-3.5厘米,宽0.8-3厘米,上面暗紫色或黑紫色,具金红色带有绢丝光泽的美丽网脉,背面淡紫红色,先端近急尖或稍钝,基部近截形或圆形,骤狭成柄;
叶柄长4-10毫米,基部扩大成抱茎的鞘。总状花序具2-6朵花,长3-5厘米;花序轴淡红色,和花序梗均被柔毛,花序梗具2-3枚鞘苞片;花苞片淡红色,卵状披针形或披针形,长6-9毫米,宽3-5毫米,先端长渐尖,长约为子房长的2/3;子房长圆柱形,不扭转,被柔毛,连花梗长1-1.3厘米;花白色或淡红色,不倒置(唇瓣位于上方);萼片背面被柔毛,中萼片卵形,凹陷呈舟状,长约6毫米,宽2.5-3毫米,先端渐尖,与花瓣粘合呈兜状;侧萼片张开,偏斜的近长圆形或长圆状椭圆形,长7-8毫米,宽2.5-3毫米,先端稍尖。
桃金娘的形态
为矮小常绿灌木,高1-2米,叶对生,叶柄短,4-6mm,叶革质,椭圆形或倒卵形,长3-6cm,宽1.5-3cm,先端钝,基部楔形,表面深绿色,无毛,背面灰绿色,密披茸毛。聚伞花序腋生,花1-3朵,直径约2cm,有红、粉红、白、玫瑰红色,状似梅花,漫山遍野,绚丽多彩。幼枝常呈红色,密披柔毛。结紫色浆果,浆果球形或卵形,布满枝头,直径可达1.4cm,顶上有宿存的萼片,状似乳头,味甜可食,花期5-7月,果期7-9月。桃金娘广泛分布於中国华南粤、闽地区,多为野生灌木,高1米左右,叶对生,卵形。花单生叶腋,花期为七月至八月。果实为浆果,未成熟时为绿色,八月至十月间成熟,成熟时则变成红色或者紫黑色,手指般大小,成熟时果肉红色,味甘,可食用。习性:喜阳光充足、温暖、湿润的环境及酸性土壤,耐瘠薄土壤,通常零星分布于低山坡疏林中。
小叶桔的形态
常绿灌木,株高1.8米,地生。叶通常小,顶端钝圆,微凹缺或不凹,全缘。总状花序顶生;花梗与萼筒间有 关节;花冠口部多少缢缩成坛状;花药背部有距稀无距。浆果5室。花盘垫状,无毛;子房与萼筒通常完全合生,稀与萼筒的大部分合生, (4-)5室,或因假隔膜而成8-10室,每室有多数胚珠;花柱不超出或略超出花冠,柱头截平形,稀头状。浆果球形,顶部冠以宿存萼片;种子多数,细小,卵圆形或肾状侧扁,种皮革质,胚乳肉质,胚直,子叶卵形。5月至6月开花。花朵是雌雄同体(分雄性和雌性器官),由蜜蜂授粉。
柑桔的形态特征
柑橘的组
成由:根、茎、叶、花和果实组成。小乔木。单身复叶,翼叶通常狭窄,或仅有痕迹,叶片披针形,椭圆形或阔卵形,大小变异较大,顶端常有凹口,中脉由基部至凹口附近成叉状分枝,叶缘至少上半段通常有钝或圆裂齿,很少全缘。花单生或2-3朵簇生;花萼不规则5-3浅裂;花瓣通常长1.5厘米以内;雄蕊20-25枚,花柱细长,柱头头状。叶柑橘的叶片为常绿性的单生复叶,由叶身、叶翼组成。叶翼着生在叶柄上。柑橘种类品种不同,叶的大小不等,形状各异。[4] 根由主根、侧根、须根及须根端着生极短的根毛构成的群体,统称为根系。压条或繁殖的植株,无主根。树干与根交界处,叫根颈。[4] 枝干柑橘枝干由主干、主枝、侧枝组成。
果形种,通常扁圆形至近圆球形,果皮甚薄而光滑,或厚而粗糙,淡黄色,朱红色或深红色,甚易或稍易剥离,橘络甚多或较少,呈网状,易分离,通常柔嫩,中心柱大而常空,稀充实,瓢囊7-14瓣,稀较多,囊壁薄或略厚,柔嫩或颇韧,汁胞通常纺锤形,短而膨大,稀细长,果肉酸或甜,或有苦味,或另有特异气味;种子或多或少数,稀无籽,通常卵形,顶部狭尖,基部浑圆,子叶深绿、淡绿或间有近于乳白色,合点紫色,多胚,少有单胚。花期4-5月,果期10-12月。
金耳的形态
子实体散生或聚生,表面较平滑;渐渐长大至成熟初期,耳基部楔形,上部凹凸不平、扭曲、肥厚,形如脑状或不规则的裂瓣状、内部组织充实。成熟中期后期,裂瓣有深有浅。
中期,部分裂瓣充实,部分组织松软;
后期,组织呈纤维状,甚至变成空壳。子实体的颜色成鲜艳的橙色、金黄色、甚至橘红色;药用和美容的产品呈近白色。
金耳环形态特征
多年生草本;根状茎细长,节间长6-12厘米;根通常纤细,稀稍肉质而较粗壮。
长茎金耳环叶1-2片,叶片长方状卵形或卵状椭圆形,长8-14厘米,宽5-8厘米,先端渐尖,基部耳形或近戟形,两侧裂片略成三角形,顶端圆形,长3-3.5厘米,宽2-2.5厘米,叶面具散生短毛,脉和近边缘较密,叶背无毛;叶柄长10-18厘米,无毛;芽苞叶通常窄卵形,长10-15毫米,宽约5毫米,两面无毛,近边缘有睫毛。每花枝常具一花,淡紫绿色,直径约3厘米;花梗长约1.5厘米;花被管圆筒状,长约1.5厘米,直径约1厘米,喉部缢缩,膜环宽约2毫米,内壁有纵行脊皱,花被裂片宽卵形,长宽各约1.5厘米,顶部和边缘淡紫绿色,中部紫色,近喉部有乳突皱褶区;药隔伸出,舌状;子房半下位,花柱6,顶端2裂,柱头侧生。花期7-12月。
金桔膏要熬多久
煮至黏稠状即可。
金桔膏主要是由金桔和冰糖熬制而成的,对于金桔膏的熬制时间并没有具体规定,一般需要根据金桔膏的形态来进行判断,只要金桔膏变成透明、黏稠状就可以了,大约需要熬30-40分钟左右,具体时间需要根据金桔的大小以及火力的大小来进行决定。
如果比较赶时间的话也可以将金桔切成片后进行熬制,这样可以有效地促进金桔中水分的释放,所需要的时间也会更短一些。
桔梗的形态特征
茎高20~120厘米,通常无毛,偶密被短毛,不分枝,极少上部分枝。
叶全部轮生,部分轮生至全部互生,无柄或有极短的柄,叶片卵形,卵状椭圆形至披针形,长2~7厘米,宽0.5~3.5厘米,基部宽楔形至圆钝,急尖,上面无毛而绿色,下面常无毛而有白粉,有时脉上有短毛或瘤突状毛,边顶端缘具细锯齿。
花单朵顶生,或数朵集成假总状花序,或有花序分枝而集成圆锥花序;花萼钟状五裂片,被白粉,裂片三角形,或狭三角形,有时齿状;花冠大,长1.5~4.0厘米,蓝色、紫色或白色。蒴果球状,或球状倒圆锥形,或倒卵状,长1~2.5厘米,直径约1厘米。花期7~9月。[1]
金针菇的形态
金针菇由营养器官(菌丝体)和繁殖器官(子实体)两大部分组成。
⑴菌丝体由孢子萌发而成, 在人工培养条件下,菌丝通常呈白色绒毛状,有横隔和分枝,很多菌丝聚集在一起便成菌丝体。和其它食用菌不同的是,菌丝长到一定阶段会形成大量的单细胞粉孢子(也叫分生孢子),在适宜的条件下可萌发成单核菌
丝或双核菌丝。有人在实验中发现,金针菇菌丝阶段的粉孢子多少与金针菇的质量有关,粉孢子多的菌株质量都差,菌柄基部颜色较深。
⑵子实体主要功能是产生孢子,繁殖后代。金针菇的子实体由菌盖、菌褶、菌柄三部分组成,多数成束生长,肉质柔软有弹性。菌盖呈球形或呈扁半球形,直径1.5~7厘米,幼时球形,逐渐平展,过分成熟时边缘皱折向上翻卷。菌盖表面有胶质薄层,湿时有粘性,色黄白到黄褐,菌肉白色,中央厚,边缘薄,菌褶白色或象牙色,较稀疏,长短不一,与菌柄离生或弯生。菌柄中央生,中空圆柱状,稍弯曲,长3.5~15厘米,直径0.3~1.5厘米,菌柄基部相连,上部呈肉质(亦有书说菌柄为纤维质、胶质),下部为革质,表面密生黑褐色短绒毛,担孢子生于菌褶子实层上,孢子圆柱形,无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