养生健康

老人用药10个注意事项须谨记

老人用药10个注意事项须谨记

1、忌滥用西药抗生素、激素和维生素(所谓西药“三大素”)乃因人到中老年脾胃多虚,“三大素”类似于苦寒中药:黄芩、黄连、黄柏之类,伤脾败胃,且付作用较多,变症叠出。

2、忌长期滥用西药止通片,因久用止痛片损伤胃肠道,引起胃出血,久服还会成瘾,危害极大。

3、忌求愈心急,擅自增加用药剂量,致使脾胃不能承受重负,反增变症。

4、忌迷信名贵药,名牌药,因贵药不等于好药,不一定对症。药轻价廉,功在对症,参茸盲投,多见伤人,大黄对症,屡屡救人。

5、忌轻信民间偏方、秘方。偏方、秘方确有对症之病,但地有南北,人有寒热,差之毫厘,缪之千里。

6、忌滥用滋补药,补药亦要辨证使用,盲投峻补,非但无功,反招其害。

7、忌茶水送药,酒后服药,抽烟服药,因烟酒后服药有多种不良反应,使药效大减,茶水亦大减药物疗效。

8、忌盲目服用抗衰老药(包括性抗衰老药),市售抗衰老药,均七分宣传,三分见效,且疗效不能巩固,其治本之法,必须求治中医。

9、忌饮料、矿泉水,因饮料、矿泉水中有苯类防腐剂,会导致肝脾质地纤维化。

10、忌防暴饮暴食,饥饱无时,肥甘厚腻,饮酒过量。

老年人睡觉要谨记四个误区

1、睡眠过多

有的老年人,睡眠时间超过10个小时。其实,嗜睡和老人血管硬化有关,睡眠时间过长的老人比睡眠少的同龄老人,心脏病发生率高出1倍,脑卒中高出4倍。另外,入睡状态心率较慢,血液流动速度减缓,容易出现血栓。

2、午睡不当

午睡时间不宜过长,以30~60分钟为宜。避免睡在风口上,腹部要盖点东西,以免受风寒。饭前午睡效果更好,即使只睡半小时也比饭后睡两小时消除疲劳的效果好。

3、睡“回笼觉”

有的老年人晨练回家后,喜欢继续睡觉。这样的习惯不仅会影响晨练效果,还不利于心肺功能恢复。而且,晨练时肌肉产生的代谢物———乳酸不易清除,反而使人感到精神恍惚,四肢松弛且无力。

4、坐着打盹

有些老年人饭后经常坐在椅子上、沙发上打盹,醒来却感觉头晕、腿软、耳鸣、视物模糊及面色苍白等,需要经过一段时间后才能逐渐恢复正常。这是因为饭后较多血液流经胃肠,要是坐着打盹,很容易出现“脑贫血”。

另外,很多老人在退休之后养成了睡懒觉的习惯。不过,最新研究发现,与每晚睡眠超过7小时或是不足7小时的老年人相比,每晚睡眠限制在7小时的老人其大脑衰老可推迟两年。

老人用药宜口服

不少老年人常常集数病于一身,长期同时服用几种甚至十几种药物。这样不但药物不良反应增多,而且还容易导致各种药源性疾病的发生。

药物在防治疾病的过程中,因药物本身的作用、药物相互作用以及药物的使用会引起机体组织或器官发生功能性或器质性损害,从而出现各种临床异常症状。老年人则更容易发生药源性疾病,这与老年人的药物吸收、代谢及分布特点有关。

老年人胃肠粘膜细胞数量减少,消化道蠕动功能降低,胃酸分泌减少,加之肠道动脉硬化,使血运减少,这些生理特点都影响老人对所服药物的吸收,从而降低其疗效。此外,老年人随着年龄的增加,药物在肝脏氧化、还原和水解、代谢的过程比较缓慢,同时由于肝肾功能减弱,免疫功能也逐渐降低,容易发生变态反应,引起药物过敏和中毒。再有,老年人体内的水分和肌肉组织逐渐减少,而脂肪所占比例相对增加,使一些亲脂性药物容易在脂肪内蓄积,因此,老年人的用药数量、剂量和次数均应减少。

老人用药也应酌减

很多药品说明书上都有“小儿酌减”字样,但许多人却不了解“酌减”规则同样适用于老人。日前,国内一些药学专家纷纷提出,老年人因用药过量而发生药物中毒的情况在国内普遍存在,主要原因是医生和病人都习惯于按“常规剂量”开处方和用药。而老人特别是高龄老人代谢功能差,在药量上也应酌减,但不要随意将一粒药分成几份服用,最好选择片剂上有划痕的药物进行分割。

国外有报告指出,老年人对药物的敏感性比年轻人强,对许多药物反应特别敏感,药物不良反应的发生率更高,70岁以上老年人药物不良反应为青年人的7倍,因此老年人用药应适当减量。目前国际上较流行的标准是:60—80岁者用成人量的3/4—4/5;80岁以上者用成人量的1/2。也就是说,80岁老人的用药量与10岁儿童的用药量大致相当。

专家建议,对于处方药,老年人应在有经验的医生指导下,按照适合自己的用药方案服药。对于那些非处方药(OTC药),老年人应减少服用剂量,但千万不要把一粒药丸割成几份服用,这种做法常令药效大打折扣,甚至引发毒副反应。一些药丸被分割后,药剂在体内分解速度改变,生物利用度会有明显变化,药物作用与服药量之间失去定量关系。

老人用药十要十忌

1、要正规渠道购药

忌轻信伪劣假冒

老人是非法销售各种伪劣假冒药品的主要对象。建议从正规医院、药店选购药品,不仅质量有保障,还有专业的医生和药师提供指导。若从网络购药,老人最好请子女帮忙,到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总局(CFDA)网站找合法的网上药店购买。不要相信在街头兜售或到家里传销的所谓药品和保健品,也不要通过电话和健康讲座买药。

2、要咨询医生药师

忌偏听偏信广告

当今社会信息发达,各种药品宣传广告形式多样,不易分辨真伪。老人选择药品时,最好咨询正规的医生和药师。现在许多医院药房设有免费的用药咨询窗口,药店有执业药师,可以向他们咨询。不要轻信广告宣传,未经医生诊断就随意买药服用。

3、要做好用药记录

忌自行加药同服

老人常有一人多病的情况,需同时服多种药,可能产生相互作用,降低药效、增强毒性、甚至造成严重的不良反应。建议老人最好将服用的药记录在本子上,列出药品名称、用法用量、服药时间等。这样一能避免多服、漏服、误服,二能在就诊时将用药记录带给医生看,以便医生根据患者的病情调整用药,以免医生在不知情的情况下开出不适当的处方。

4、要谨遵医嘱服药

忌凭借经验自服

用药依从性对老人慢性病的治疗非常重要。依从性也称顺应性,是指患者用药、饮食和运动等行为与医务人员建议相符的程度。

好的依从性就是按照医生和药师的指导服药。当老人看到别人用某种药物疗效很好,或听到亲朋好友推荐某种治疗方法时,一定不要简单照搬他人经验。尤其是患有慢性病的老人,最好先咨询医生和药师看是否适合自身情况。

5、要细读药品说明

忌随意丢弃包装

药品说明书和外包装上的信息是很好的用药指导,买药后不要将药品的外包装和说明书随意丢弃。老人应养成用药前细读说明书的习惯,重点看药品名称、剂量规格、用法用量、适应证(治什么病)、禁忌证(什么病症不能用),以及用药后可能会发生哪些不良反应、注意事项,药品应存放在什么地方。药品包装盒上主要看有效期,以防药品过期失效。

6、要按时按量用药

忌擅自加减药量

按时按量用药是保障慢性病药物治疗效果的重要环节。用药的时间长短和剂量大小是医生根据患者病情决定的,药物的疗效取决于它在血液中保持一定时间的浓度水平,太低达不到疗效,太高易发生毒副作用。时断时续服药,漏服后擅自加服可能造成药物在血液中浓度大幅波动。不要误认为剂量大病就好得快,随意加量,也不要病情稍有好转,就减量或停药。老人记忆力减退,建议做用药提醒或记录,或用分装药盒防止漏服。

7、要定期随诊复查

忌忽略不良反应

随着老人生理机能渐衰,药物在机体的吸收、分布、代谢和排泄与年轻时不同,且老人用药品种多,时间长,更容易发生药物不良反应。建议定期到医院随诊复查,必要时调整用药方案。长期用药的老年慢病患者,一般建议每3~6月复查一次。不良反应是药物与生俱来的固有属性,要正确看待,请医生和药师帮助评价,不要看到说明书中罗列的不良反应多就拒绝用药或自行停药。

8、要随身备急救药

忌准备不足出行

老人在较长时间外出前,应做好预防“意外”的充足准备,可以带适量的晕车药、外伤药、感冒药等。有慢性病的老人还应备些特殊的急救药品,如心脑血管病患者随身带硝酸甘油含片,哮喘患者随身带哮喘气雾剂等。建议老人外出时随身携带一张“急救卡”,注明姓名、住址、亲属电话、所患疾病、急救药存放位置、使用说明等。万一突发疾病,路人可根据急救卡的信息实施救助。

9、要定期整理药箱

忌变质过期服用

家庭药箱管理的核心是有效期管理,建议每3个月检查整理一次。整理家庭药箱有“三部曲”:一是挑出过期药。过期药品不仅药效降低,延误病情,还可能发生严重的毒副作用。二是整理散装药。打开包装却没吃完的药片或胶囊,如果有效期不明确,或通过观察性状,发现变质,就要弃用。三是根据需要添置新的药品。

10、要多接受家人关心

忌误错服盲目进补

亲属要经常关心家里老人的用药情况,特别是对于记忆力或视力较差、独居或生活不能自理的老人,防止误服、漏服、重服等现象的发生。家人要帮助老人建立用药档案和记录,督促老人按时按量用药,观察老人用药后的反应和病情的发展情况,定期整理药箱。此外,关心也要科学适当。不要随意为老人购买各种补药和补品,盲目滥补,可能将孝心变成伤害。

老人用药八项注意

据有关调查资料表明,人进入老年期,对药物的耐受性已减弱。因此,老年人在用药时一定要慎重。

一、宜先就医后用药,不宜先服药后就医,以免掩盖病情,延误诊断,影响治疗。

二、用药方法宜口服不宜立即肌注或静脉滴注,因为服用药比注射用药安全、方便。

三、用药种类宜少不宜多,药物用得多容易发生药物相互作用,产生毒副作用。

四、用药的剂量宜小不宜大,老年人肾脏的排泄功能降低,肝脏对药物代谢速度的减慢,容易引起蓄积中毒。

五、用药的时间宜短不宜长。以免产生对药物依赖性、耐受性及成瘾性。

六、药性宜温不宜剧。老年人气虚体弱,对于剧烈的药物常因抗不住会发生虚脱、休克等危险。

七、疗程宜缓不宜急。急则治其表,缓则治其本,要做到固本扶正,标本兼顾。

八、宜用中药调养,西药急救,尽量做到攻补兼施。一般认为中药比西药安全,毒副作用要小得多。

老人秋冬谨记七个养生禁忌



一忌在污染环境中锻炼

运动时需满足氧的需求,呼吸的 深、快,使肺通气量明显增加。置身于污染环境,易使病菌进入体内引起呼吸道疾病。老人在气流通畅、阳光充足的室外锻炼,可接受紫、红外线的健身作用。选择 在空气新鲜的茂密山林、喷泉或空旷辽阔的海滨区,可纳入“空气维生素”——负离子,使机体各系统的机能加强,代谢功能旺盛,感到精神爽朗,心旷神怡。

二忌疏忽锻练前后运动卫生

锻 炼前后的运动卫生,重在练前的暖身活动和练后的整理活动。练前人体机能需有活动的准备,使体内的运动器官、肌肉力量、韧带的伸展迅速进入活动状态,防止出 现运动创伤;运动后的整理活动使机体各组织器官的功能变化由运动状态渐次进入相对安静状态,不能随运动的停止而停歇。整理方式重在身体放松,使运动负荷逐 渐减小,达到驱疲消劳的功效。

三忌大量饮水

运动时排汗造成干渴,可适量补充水分。饮量不宜过大,超量就会破坏体内水分、盐分的代谢平衡和稀释血液的浓度。补给水分以淡盐水最适宜,既补了人体水分,又补充了盐分,保持体内水盐平衡。

四忌即时凉浴

运动时血流量加速,毛细血管扩张,大量排汗。如即时凉浴,遇冷刺激后引起体温骤降,机体血管突然收缩,使神经系统失调,肌肉抽筋,而且引起感冒和风湿、关节炎等疾病。

五忌违背生理负荷项目

运动选项力戒负重、屏气使劲、翻腾旋转动作和对抗性激烈的项目。选做的静力性负重练习,肌肉在一段时间内紧张用力,使肢体静止不动,容易出现疲劳;屏气使劲的大负荷练习,还会对心脏和骨骼带来过大的负担和影响。随着老人身体素质的衰退,爆发力减弱,速度缓慢,反应迟钝,协调能力低下,对那些对抗性激烈项目,均已力不从心,且易于引起运动创伤。

老人用药10个注意事项须谨记

老人用药10个注意事项须谨记

1、忌滥用西药抗生素、激素和维生素(所谓西药“三大素”)乃因人到中老年脾胃多虚,“三大素”类似于苦寒中药:黄芩、黄连、黄柏之类,伤脾败胃,且付作用较多,变症叠出。

2、忌长期滥用西药止通片,因久用止痛片损伤胃肠道,引起胃出血,久服还会成瘾,危害极大。

3、忌求愈心急,擅自增加用药剂量,致使脾胃不能承受重负,反增变症。

4、忌迷信名贵药,名牌药,因贵药不等于好药,不一定对症。药轻价廉,功在对症,参茸盲投,多见伤人,大黄对症,屡屡救人。

5、忌轻信民间偏方、秘方。偏方、秘方确有对症之病,但地有南北,人有寒热,差之毫厘,缪之千里。

6、忌滥用滋补药,补药亦要辨证使用,盲投峻补,非但无功,反招其害。

7、忌茶水送药,酒后服药,抽烟服药,因烟酒后服药有多种不良反应,使药效大减,茶水亦大减药物疗效。

8、忌盲目服用抗衰老药(包括性抗衰老药),市售抗衰老药,均七分宣传,三分见效,且疗效不能巩固,其治本之法,必须求治中医。

9、忌饮料、矿泉水,因饮料、矿泉水中有苯类防腐剂,会导致肝脾质地纤维化。

10、忌防暴饮暴食,饥饱无时,肥甘厚腻,饮酒过量。

预防乳癌谨记10个措施

1、生育别太晚

独身女性、结婚较迟和婚姻持续时间短的女性,乳腺癌的发病率普遍较高。初产年龄大于30岁,将增加乳腺癌的危险性。哺乳月数多,对乳腺癌的发生有保护作用,泌乳5年以上可使乳腺癌的危险性降低30%。

2、禁烟限酒

女性每天吸烟超过5支,且服用药物避孕,患乳腺疾病的几率至少是其他女性的2倍。而吸烟史超过10年的女性,患乳腺肿瘤的几率是其他女性的3倍以上。

3、坚持锻炼

如快走、骑自行车、游泳和跳健身操等,都能够使患乳腺癌的危险降低。

4、舍得口福

乳腺癌死亡率与人均年脂肪摄入量呈正比关系。研究证明,肉类、煎蛋、黄油、奶酪、甜食、动物脂肪等可增加乳腺癌危险性,而绿色蔬菜、水果、鲜鱼、低脂奶制品则可减少危险性。

5、慎用激素

不长期使用含有激素的化妆美容品,不过食含有激素类的滋补品和慎用激素类药物。

6、避免不必要的放射线照射

因其他疾病使胸部接受过多放射线照射的妇女,发生乳腺癌的危险性要增加。

7、良好的心态

心情愉悦、避免情绪波动,有助于降低乳腺癌的危险。

8、和谐有规律的性生活

可保持乳腺组织的生理调节和体内的激素水平。

9、定期体检、自检

90%乳腺疾病是在自我检查时发现的,有乳腺癌家族史者更要当心。

10、积极治疗乳腺良性疾病

非增生性病变,并不增加乳腺癌的发病率,而增生性病变发生乳腺癌的相对危险性升高,以伴有小叶或导管不典型增生者尤甚。

老年人服药须知 十个禁忌要谨记

1、忌滥用西药抗生素、激素和维生素(所谓西药“三大素”)乃因人到中老年脾胃多虚,“三大素”类似于苦寒中药:黄芩、黄连、黄柏之类,伤脾败胃,且付作用较多,变症叠出。

2、忌长期滥用西药止通片,因久用止痛片损伤胃肠道,引起胃出血,久服还会成瘾,危害极大。当寻求中医药治疗。

3、忌求愈心急,擅自增加用药剂量,致使脾胃不能承受重负,反增变症。

4、忌迷信名贵药,名牌药,因贵药不等于好药,不一定对症。药轻价廉,功在对症,参茸盲投,多见伤人,大黄对症,屡屡救人。

5、忌轻信民间偏方、秘方。偏方、秘方确有对症之病,但地有南北,人有寒热,差之毫厘,缪之千里。

6、忌滥用滋补药,补药亦要辨证使用,盲投峻补,非但无功,反招其害。

7、忌茶水送药,酒后服药,抽烟服药,因烟酒后服药有多种不良反应,使药效大减,茶水亦大减药物疗效。

8、忌盲目服用抗衰老药(包括性抗衰老药),市售抗衰老药,均七分宣传,三分见效,且疗效不能巩固,其治本之法,必须求治中医。

9、忌饮料、矿泉水,因饮料、矿泉水中有苯类防腐剂,会导致肝脾质地纤维化。

10、忌防暴饮暴食,饥饱无时,肥甘厚腻,饮酒过量。

老人用药的禁忌

一、忌滥用补药。

体弱老年人可适当辨证地用些补虚益气之品,但若为补而补,盲目滥用,可变利为害。民间就有“药不对症,参茸亦毒”的说法。

二、忌朝秦暮楚。

有的老年人治病用药“跟着感觉走”,今天见广告说这好,便用这药;明天见夸那,又改用那药。用药品种不定,多药杂用,不但治不好病,反而容易引出毒副反应。

三、忌长期用一种药。

一种药物长期应用,不仅容易产生抗药性,使药效降低,而且会产生对药物的依赖性甚至形成药瘾。

四、忌滥用三大素。

抗生素、激素、维生素是临床常用的有效药物,但不能当万能药、太平药滥用,否则会导致严重不良后果。

五、忌依赖安眠药。

长期服用安眠药易发生头昏、头胀、步态不稳和跌跃,久用也可成瘾和损害肝肾功能。治疗失眠最好以非药物疗法为主,安眠药为辅。安眠药只宜帮助病人度过最困难的时刻,治疗时应交替轮换用毒性较低的药物。

六、忌滥用泻药。

老年人常易患便秘,如为此而常服泻药,可使脂溶性维生素溶于其中而排出,造成脂溶性维生素A、D、E、K的缺乏。老人便秘,最好调节生活饮食节奏,养成每天定时排便的习惯,必要时可选用甘油栓或开塞露通便。

老年人健身五个方面要谨记

老年人健身原则一、重视有助于心血管健康的运动

如游泳、慢跑、散步、骑车等。专家们认为,鉴于心血管疾病已成为威胁老年人的“第一杀手”,老年人有意识地锻炼心血管就显得格外重要。为保证心血管确实得到有效锻炼,专家们建议有条件的老年人每周都应从事3~5次、每次30~60分钟的不同类型运动,强度从温和至稍稍剧烈,这也就是说,增加40%~85%的心跳频率。当然,年龄较大或体能较差的老人每次20~30分钟亦可,锻炼的效果就差一些。

老年人健身原则二、重视重量训练

以前的观点是老年人并不适宜从事重量训练,其实适度的重量训练对减缓骨质丧失、防止肌肉萎缩、维持各器官的正常功能均能起到积极作用。当然,老年人应选择轻量、安全的重量训练,如举小沙袋、握小杠铃、拉轻型弹簧带等,而且每次不宜时间过长,以免导致可能的受伤。力量训练包括静力训练,例如金鸡独立、高位马步静蹲等是老年人不可缺少的力量练习。

老年人健身原则三、高龄老人和体质衰弱者也应参与运动

传统的观念是高龄老人和体质衰弱者参加运动往往弊多利少,但新的健身观点却提倡高龄老人和体质衰弱者同样应尽可能多地参与锻炼,因为对他们来说,久坐不动即意味着加速老化。当然,他们应尽量选择那些安全度高、副作用较小的运动,如以慢走替代跑步,游泳替代健身操等。

老年人健身原则四、注意维持体能运动的“平衡”

适度的运动对老年人很重要。但没有哪一项单一的运动项目能把体能全部内容都练习到。体能运动的“平衡”应包括中低强度的有氧运动、肌肉韧带的伸展练习、动力和静力的力量训练等多种方面的运动。搭配内容则视个人状况如年龄、疾病、原有的身体素质水平等等因素。

老年人健身原则五、关注与锻炼相关的心理因素

锻炼须持之以恒,这对老年健身者来说,也许比年轻人更为重要。但遗憾的是,由于体质较弱、体能较差、意志力减弱或伤痛困扰,不少老年人在锻炼时往往会产生一些负面情绪,由此使锻炼不能起到预定的健身效果,或使老年健身者半途而废。给老人制定科学的健身计划,同时还须关注他们可能出现的负面情绪,促其保持良好的思想情绪。

根据老年人的本身状况来说,比较适合选择轻运动,比如说步行,其不受地点时间器材的限制,并且也很容易得多。经常步行不但有利于促进新陈代谢和血液循环,另一方面,还有利于消耗多余热量和降低体重。

老人用药注意几点

一、防种类过多

老年病人服用的药物越多,发生药物不良反应的机会也越多。此外,老年人记忆力欠佳,药物种类过多,易造成多服、误服或忘服,最好一次不超过3~4种。

二、防用药过量

临床用药量并非随着年龄的增加而增加。老年人用药应相对减少,一般用成人剂量的1/2~3/4即可。

三、防滥用药物

患慢性病的老人应尽量少用药,更不要没弄清病因就随意滥用药,以免发生不良反应或延误治疗。

四、防长时间用药

老年人肾功能减退,对药物和代谢产物的滤过减少,如果用药时间过长,会招致不良反应。

老年人用药时间应根据病情及医嘱及时减量或停药,尤其对那些毒性大的药物,一定要掌握好用药时间。

相关推荐

老人用药十大禁忌

1、忌滥用滋补药,补药亦要辨证使用,盲投峻补,非但无功,反招其害。2、忌求愈心急,擅自增加用药剂量,致使脾胃不能承受重负,反增变症。3、忌滥用西药抗生素、激素和维生素(所谓西药“三大素”)乃因人到中老年脾胃多虚,“三大素”类似于苦寒中药:黄芩、黄连、黄柏之类,伤脾败胃,且付作用较多,变症叠出。4、忌轻信民间偏方、秘方。偏方、秘方确有对症之病,但地有南北,人有寒热,差之毫厘,缪之千里。5、忌茶水送药

抗衰老谨记三个要点

肌肤(皮肤)抗衰老之饮食女人美丽却需要从年轻时就开始呵护,而真正促使我们衰老的东西是人体新陈代谢中产生的自由基。当身体无法维持自由基系统的平衡状态时,我们的皮肤就会失去弹性、光泽及出现皱纹,使我们衰老。所以,我们向你推荐以下几款有抗衰老作用的菜品,它们都是菜市场里最常见的家常菜,而且制作很简单,让你可以通过最简便的饮食保养,延缓自己的衰老,让生命的更多时间充满活力。抗衰老食品:西兰花美味菜式:西兰

老人想要健康谨记7个数字

每天睡眠不少于6小时。多项研究表明,7小时是睡眠的佳时间,每晚睡眠少于6.5小时的人很可能会减寿。睡眠时间不足6小时者,大脑老化会提前4~7年。高芳堃提醒,不同年龄的人所需睡眠时间是不同的,老年人一般不要少于6小时。老人应在每晚12点前睡觉,晚间睡眠质量不好的,好养成午休习惯,时间不要超过1小时。吃饭多八分饱。 俗话说:“七八分饱人不老”。 当你觉得胃里还没填满,但对食物的热情已经下降时,就要停下

老人用药要有先有后

1.先取食疗,尔后用药 能用食疗的应先用食疗,此乃一举两得。例如,喝姜汤红汤水,可治疗风寒性感冒;食菠菜粥可治疗便秘。食疗后仍不见效,可再考虑用理疗、按摩、针灸等方法,最后不行了再用药。2.先用中药,后用西药 中药多属于天然药物,其毒性及副作用一般比西药要小得多,除非是使用西药确有特效的,一般情况下,最好是先服中药。3.先以外用,后用内服 为减少药物对机体的毒害,能用外用药治疗的疾病,譬如皮肤病、

老年人用药有什么禁忌

1、老人用药禁忌之用药种类不宜多老年人觉得药量多就能很好的控制住疾病,其实恰恰相反,老年病人服用的药物越多,发生药物不良反应的机会也越多。此外,老年人记忆欠佳,大堆药物易造成多服、误服或志服,最好一次不超过3-4种。品种宜少不宜多有些药物之间存在协同作用,有些存在对抗作用。老年人用药品种越多,发生药物不良反应的机会也越多,如消炎类药物与激素类药品同用可诱发溃疡病大出血。老年人用药应突出重点,兼顾其

老人生活谨记慢字诀

老人生活要诀:一个字“慢”随着年龄的增长,老人的肌肉、骨骼和关节等也在发生相应的变化,各个组织和脏器功能逐渐退化,免疫功能不断下降。进餐要慢 老人在视觉、嗅觉和味觉普遍减退的情况下,注意饮食安全特别重要。进餐时要细嚼慢咽,这样不但有助于消化,而且还可避免把碎骨、鱼刺等小块异物卡在食管或呛入气管,招来严重后果。走路要慢人每天都得走路,但老人走路宜慢不宜快。慢步缓行,可以防止跌跤而造成股骨、胫骨骨折或

老人用药空巢老人最堪忧

独居老人因视力不佳,看不清药品说明书,也未能发现自己长期便血,导致严重贫血才发现是药物引起。昨日,70多岁的毛爹爹就诊后才知道,自己已经因严重胃出血引发重度贫血,病因就是长期服用阿司匹林。据介绍,毛爹爹的子女都在外地,中秋回家团圆时,家人才发现爹爹浑身无力,胃口很差。昨日,他女儿搀扶着他来到医院求诊,到医院时,爹爹已经四肢发软,几乎快昏厥。医生为毛爹爹检查后,发现是重度贫血。询问病史结合检查,医生

老年痴呆患者的用药谨记事项

1、老年痴呆患者经常不承认自己有痴呆症,有的时候还怀疑我们给他们的是毒药,于是就不肯吃药。我们深知这一点,所以我们非常耐心地说服他们,慢慢解释这不是毒药,若他们假装吃了药却又含在口里,我们会笑着说“不乖的话我们就不来陪你们啦”,老人们即使得了痴呆也还是怕孤单,都会乖乖地吞下药。面对实在不肯吃药的老人,就可以将药弄碎搅拌在饭里,让他们在吃饭的时候顺便把药吃下。2、老年痴呆患者会经常忘记吃药,而且还会

秋冬老人用药八防备项

进入秋冬季节,由于昼夜温差大,患有心脑血管等多种疾病的老人容易复发,在用药时,要注意防止出现以下问题:一、防种类过多:老年病人服用的药物越多,发生药物不良反应的机会也越多。此外,老年人记忆力欠佳,药物种类过多,易造成多服、误服或忘服,好一次不超过3~4种。二、防用药过量:临床用药量并非随着年龄的增加而增加。老年人用药应相对减少,一般用成人剂量的1/2~3/4即可。防用药过量三、防滥用药物:患慢性病

低体温老人用药有禁忌

所谓低体温症,是指人的体温在35摄氏度以下。据国外调查,秋冬季老年人发生低体温的大约占10%。国内统计资料表明,60岁以上老人,在气候尤为恶劣的冬季,死亡率要比平时高60%。寒气逼人的冬季,对老年人的健康有一种威胁,若保健不当,可因患老年低体温症而死亡。所谓低体温症,是指人的体温在35摄氏度以下。据国外调查,秋冬季老年人发生低体温的大约占10%。国内统计资料表明,60岁以上老人,在气候尤为恶劣的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