尿蛋白增加怎么回事
尿蛋白增加怎么回事
尿常规对诊断泌尿系统疾病是一项简单又准确的筛选性检查,常可提供泌尿系统疾病的线索,对早期诊断有帮助。例如尿常规不但可以反映尿中的酸碱度、比重等,如有红细胞、白细胞、管型更能进一步提示该患儿需进行有关其他泌尿系统疾病的实验室检查及追踪、随访,以免延误病情。分析尿液成分的变化为肾脏病变和功能状态以及一些代谢性疾病(如糖尿病等)诊断提供依据。
尿常规可以发现大多数的肾脏疾病。大多数肾脏病患儿做尿常规检查都会发现异常。例如:儿童肾小球肾炎、肾病综合征主要表现为血尿和/或蛋白尿,尿常规检查常显示尿蛋白阳性、潜血(或隐血)阳性、显微镜下可看到较多红细胞;而泌尿系感染的孩子尿试纸检测提示亚硝酸盐阳性,尿沉渣镜检会见到很多白细胞。
尿蛋白增加怎么回事?温馨提醒:蛋白波动,有时显示阳性也不能就说明病人一定是肾炎,尿蛋白是一种比较“活泼”的东西,它在一天24小时之内的变化范围是比较大的,而且定性试验又较粗略,有时显示阳性也不能说明病人一定是肾炎,故应多次测定才可确定。
蛋白在人体直立太久状态下、剧烈运动后、喝大量牛奶后都可能产生,检查时也要避免生理性蛋白。另外,尿标本不宜用防腐剂;最好用离心后的尿试验;尿PH值宜调至7.0,并及时检查。此外,作定量时,宜用24h尿肌酐定量来评价尿液标本的质量。
正常人的尿蛋白定性为阴性或弱阳性,定量小于150mg/24h(如超过即“蛋白尿”)。阳性者不用害怕,尤其是男性,可能是刚刚进行过剧烈运动,这样情况下蛋白增加一点也不奇怪,所以要进一步作定量检查。
尿蛋白高是怎么引起的
生理性因素
功能性尿蛋白也成生理性尿蛋白,这种尿蛋白增高并非病态,是由于剧烈运动、发热、高温、受寒、精神紧张等因素的影响使肾血管痉挛、充血,导致肾小球通透性增强引起的蛋白质流失于尿液中,称之为可逆性蛋白尿。
肾小球损伤因素
肾小球蛋白尿是由于肾小球受到感染、免疫、代谢、毒素等因素的损害,引起肾小球的毛细血管壁破坏,细胞膜通透性增加或电荷屏障作用受损引起血浆蛋白大量渗入原尿,超过肾小管重吸收能力所致的尿蛋白增高。常见于急性肾小球肾炎、慢性肾小球肾炎、隐匿性肾炎等。
肾小管损伤因素
肾小管性蛋白尿是由于炎症或中毒等因素引起近曲小管对小分子蛋白质的重吸收功能降低引起蛋白尿增高。引起肾小管损伤的疾病常见于肾盂肾炎、肾小管重金属中毒、药物中毒(庆大霉素、多粘菌素B)、肾小管性酸中毒、肾移植术后等。
溢出性蛋白尿
溢出性尿蛋白是指肾小球的滤过功能以及肾小管的重吸收功能均处于正常状态,而本身血液中的血浆蛋白异常增多,超出了肾小球的滤出和肾小管的重吸收能力,使得尿液中的蛋白尿的含量增高。这种溢出性蛋白尿常见于溶血性贫血、血红蛋白尿、多发性骨髓瘤等疾病。
慢性肾炎怀孕要注意事项 常规诊疗
慢性肾炎患者一般怀孕后应每2周诊病一次,3周后每周一次,监护内容包括:尿常规、尿蛋白、尿沉渣、血压、肾功能和胎儿情况等。如有蛋白尿的出现和增加,或有血压升高,都应卧床休息后复查;若不伴血压升高的单纯性尿蛋白增加,不是终止妊娠的指征。如发现肾功能下降应及时寻找可逆因素如感冒、尿路感染、隐蔽的脱水和电解质紊乱。一旦出现肾功能急剧下降,血压升高难以控制,大量蛋白尿不减少甚至增加等情况,必须当机立断,权衡利弊,在医生建议下选择是否终止妊娠。
妊娠高血压的主要表现
中度妊娠高血压临床表现
中度妊娠高血压血压进一步升高,但不超过21.3/14.7KPa(160/110mmHg),尿蛋白增加,伴有水肿,可有头晕等轻度自觉症状。
重度妊娠高血压临床表现
重度妊娠高血压包括先兆子痫及子痫。血压超过21.3/14.7KPa(160/110 mmHg),尿蛋白十~++以上,水肿程度不等,出现眼花、头痛等自觉症状,严重者抽搐、昏迷。
1、先兆子痫:除以上三种主要症状外,出现头痛、头晕、上腹不适、视觉障碍、胸闷及恶心呕吐等,表示颅内病变进一步发展。此时血压多在21.3/147 KPa (160/110 mmHg)以上,尿少、水肿更重、尿蛋白增多,随时可能发生抽搐,应积极治疗,防止发生子痫。
2、子痫:在上述各严重症状的基础上,抽搐发作,或伴有昏迷。少数患者病情进展迅速,子痫前期症状可并不显著,而骤然发生抽搐,发生时间多在晚孕期及临产前,少数在产时,更少的还可在产后24小时内发生。
尿蛋白偏高会怎么样
生活中出现尿蛋白高的现象,常常容易被患者忽视,甚至会耽误疾病的治疗,导致病情进一步发展恶化。那呢?下文对这个问题进行了讲解,一起来了解。 ?尿蛋白增高也可以从尿液中看出来,和高血压一样,尿蛋白增高也会带来很多困苦,尿蛋白所显示的东西也很多,突然增高,就要考虑是否是因为身体疾病产生的了。尿蛋白高的原因,较为常见的有: ①、尿蛋白增高可能是尿道炎等身体影响出现的并发症。 ②、尿蛋白增高也可能出现在剧烈运动、重体力劳动、情绪激动、过冷、过热以及在应激状态的时候,尿蛋白的排出量都会增多,称一过性蛋白尿,在几小时或数天之后就会恢复正常。 ③、胆道堵塞,胆囊炎等疾病会使尿胆原的排泄方向偏离,肝硬化患者和急性肝功能衰竭患者胆汁分泌不足就失去了携带足够的胆红素的能力,这个时候尿液的作用比胆汁的作用大,从尿中流出,这也是尿胆原偏高的原因。 ④、肾病原因,尿液的产生合身有着很大的关系,肾如果出现问题,身体的好多器官都会出现问题,肾激素不平衡,肾脏功能衰竭等多种原因都可造成尿蛋白增高,肾脏纤维化发展原则即肾脏纤维化开始启动,肾脏出现回吸收的功能下降,往往都会漏出一些蛋白,并且,尿蛋白增高的治疗如果不慎还好反复发作。 ?通过上述讲解,是否对你深入认识疾病有所帮助呢。同时需要注意的是,导致尿蛋白高的原因是多样的,要引起重视,早日明确病因,早期对症治疗。
糖尿病肾病的预防
本病的早期预防十分重要,常见的预防措施有以下几点:
1、所有的糖尿病人病程超过5年以上者,要经常查肾功能,尿蛋白定性,24小时尿蛋白定量,并注意测量血压,做眼底检查。
2、有条件时,应做尿微量蛋白测定和β2-微球蛋白测定,以早期发现糖尿病性肾病,如果尿微量白蛋白增加,要3~6个月内连测3次以确定是否为持续性微量白蛋白尿。
3、如果确定为微量白蛋白增加,并能排除其他引起其增加的因素,如泌尿系感染,运动,原发性高血压者,应高度警惕,并注意努力控制血糖,使之尽可能接近正常,若血压>18.7/12kPa,就应积极降压,使血压维持在正常范围,同时,还应强调低盐,低蛋白饮食,以优质蛋白为佳。
尿蛋白高一定是肾病吗
不一定。
尿蛋白增高可不止见与肾病,还有其他原因,如运动过后,血液性疾病、感染性疾病等等都可以引起尿蛋白增高。所以临床上尿蛋白的增高可以非为肾性蛋白尿和非肾性蛋白尿。
而且,尿蛋白的增高也不能作为肾病的唯一指标,需要结合全身症状、肾功能检查、生化检查,肾活检等检查来判断。
妊娠高血压的症状和表现 中度妊高征的症状
中度妊娠高血压是在轻度的基础上发展而成的,血压和尿蛋白及水肿的程度比轻度加重了,但这时准妈妈仍无异常感觉。
血压进一步升高,但不超过160/110mmHg,尿蛋白增加,伴有水肿,可有头晕等轻度自觉症状。
尿蛋白高一定是肾病吗 尿蛋白高有可能出现出现与哪些疾病
以持续性蛋白尿为特征,定性为+一- ++.定量3 .5g/24h),低白蛋白血症(
尿蛋白高是什么原因 生理性因素
功能性尿蛋白也成生理性尿蛋白,这种尿蛋白增高并非病态,是由于剧烈运动、发热、高温、受寒、精神紧张等因素的影响使肾血管痉挛、充血,导致肾小球通透性增强引起的蛋白质流失于尿液中,称之为可逆性蛋白尿。
尿蛋白高一定是肾病吗
尿蛋白高不一定是肾病,尿蛋白增高可不止见与肾病,还有其他原因,如运动过后,血液性疾病、感染性疾病等等都可以引起尿蛋白增高。所以临床上尿蛋白的增高可以非为肾性蛋白尿和非肾性蛋白尿。而且,尿蛋白的增高也不能作为肾病的唯一指标,需要结合全身症状、肾功能检查、生化检查,肾活检等检查来判断。
尿蛋白弱阳性严重吗
一般,正凡人逐日滤过的原尿达180升之多,但经过肾小管重吸取、分泌,最后浓缩排出的仅有1.5升左右。其中含蛋白约为40~100毫克,用尿蛋白定性方法是测不出来的。
尿蛋白弱阳性严重吗,我们通常所说的尿蛋白并非都是病态的,它有功能性尿蛋白和病理性尿蛋白之分。功能性尿蛋白也称生理性尿蛋白,是指出现康人的临时性尿蛋白。多见于青年人中,在强烈运动、发热、高温、受寒、精神紧张等因素影响下,肾血管痉挛或充血,导致肾小球滤过膜通透性增强而使蛋白大量“漏网”。一些正常孕妇尿中蛋白也可有轻度增加,这与体位和肾流量加大、肾小球滤过率增加有关。功能性尿蛋白在诱因解除后便会自行消逝。故又称为可逆性尿蛋白或一过性尿蛋白。
尿蛋白弱阳性严重吗,要想知道尿中有无蛋白,其蛋白含量有多少,有一个简便粗略的检验方法,即:将尿液煮沸即止,尿液中可出现白色混浊,加5%醋酸 5~10滴再煮沸,若混浊消逝,说明尿中无蛋白,尿蛋白定性试验阴性;但若混浊不消逝反而增加,呈絮状沉淀或凝块,则尿蛋白定性试验为阳性。
尿蛋白弱阳性严重吗。目前,人们最的病理性尿蛋白,它是指人体某个系统或脏器发生病变所导致的尿液持续出现蛋白。一般24小时尿蛋白量超过150毫克。病理性尿蛋白常见于以下三种情况:
○肾小球性尿蛋白:因各种原因所致的肾小球毛细血管壁损伤(如免疫损害),使负荷减少或丧失,导致肾小球通透性增高。较多的血浆蛋白滤过后,超出了肾小管重吸取能力,从而导致尿蛋白。如急慢性肾炎、狼疮性肾病、糖尿病肾病等。
○肾小管性尿蛋白:肾小管发生病变或肾小管功能缺陷时,对蛋白重吸取减少或分泌蛋白增加,从而导致尿液蛋白增加。如肾小管酸中毒、镇痛药引起的肾病、抗生素的肾毒表现等。
○溢出性尿蛋白(也称凝溶尿蛋白):患者尿液加热到40℃时混浊,60℃时凝固,达100℃时融解。见于多发生骨髓瘤、原发性淀粉样变、巨球蛋白血症等。
尿蛋白高 尿蛋白阳性是什么意思
尿蛋白阳性即是尿蛋白增高,在医学上尿中的蛋白含量的数值有一个正常范围,这个正常范围是随机尿液中蛋白含量小于100mg/L,或24小时尿液中蛋白含量小于150mg。当尿检中尿蛋白高于上述这个数值时便是化验单上经常见到的尿蛋白阳性。
白蛋白增加的方法
1.火龙果! 白蛋白可以说是代表身体营养状况的指标,摄取足够蛋白质的食物可以让体内白蛋白足够外,更重要的是还要摄取足够的热量,才能让我们所摄取的蛋白质不会被用来做为能量的使用,以至于蛋白质仍然不够,而足够的热量可以来自于主食类和油脂类的摄取,因此当我们摄取鱼、肉、豆、蛋类的食物时,还要记得其余五大类的食物是否有足够的摄取,这时饮食的调整也就需要营养师依照病情做最适度的修正,帮助病患达到良好的营养状况。
2.补充白蛋白的食物:鱼、肉,大豆(黄豆)、大豆蛋白粉、豆腐及豆制品、脱脂奶粉、奶酪、肉、禽、蛋、奶、鱼、虾、贝类等食物。
补充白蛋白可以多吃些白蛋白比较高的食物,比 如说牛奶,鸡蛋,肉,大豆,鱼,豆腐,虾,新鲜水果,蔬菜等食物,饮食中的营养要均衡搭配.但是如果是肝硬化患者因为肝脏吸收不了,不要进食过多高蛋白食物,以免形成脂肪肝.
以上就是关于白蛋白增加的方法的介绍了,可见增加白蛋白最好的方法还是多吃富含蛋白质的食物,像鱼类肉类,和大豆类都是最佳的选择。而要想判断自己的白蛋白是否属于正常的范围,需要到医院做正规的体检,然后根据具体情况进行调理。
尿蛋白高会引起高血压吗 蛋白尿高会引起高血压吗
会引起,尿蛋白、高血压、肾功能互为因果关系。
血压升高可导致血管内皮及肾实质受损,故尿蛋白丢失增加以及肾功能受损。蛋白尿的增加反过来反映了血管内皮细胞的损害,可以预测高血压的发生,同时肾小管上皮细胞重吸收尿蛋白增加,当肾小管出现损害,肾功能也随之减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