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血压脑出血术后怎么护理
高血压脑出血术后怎么护理
1、应限制动物脂肪,如猪油、牛油、奶油等,以及含胆固醇较高的食物,如蛋黄、鱼子、动物内脏、肥肉等,因为这些食物中所含饱和脂肪酸可使血中胆固醇浓度明显升高,促进动脉硬化。
2、忌吃生冷食物,因为,过量的冷饮食品进入胃肠后,会突然刺激胃,使血管收缩,血压升高,加重病情,并易诱发脑溢血。
3、限制脂肪摄入量。每日膳食中要减少总的脂肪量,减少动物脂肪,烹调时不用动物油,而用植物油,如豆油、花生油、玉米油等,要限制饮食中的胆固醇,每日应在300毫克以内,相当于每周可吃3个蛋黄。
饮食三宜
1、饮食中应有适当蛋白质,常吃些蛋清、瘦肉、鱼类和各种豆类及豆制品,以供给身体所需要的氨其酸。一般每日饮牛奶及酸牛奶各一杯,因牛奶中含有牛奶因子和乳清酸,能抑制体内胆固醇的合成,降低血脂及胆固醇的含量。饮牛奶时可将奶皮去掉。豆类含豆固醇,也有促进胆固醇排出的作用。
2、多吃新鲜蔬菜和水果,因其中含维生素C和钾、镁等。维生素C可降低胆固醇,增强血管的致密性,防止出血,钾、镁对和因管有保护作用。
3、可多吃上结含碘丰富的食物,如海带、紫菜、虾米等,碘可减少胆固醇在动脉壁沉积,防止动脉硬化的发生。
高血压脑出血手术后的饮食是特别重要的一个环节,以上就全面介绍了他的饮食,所以在全面了解以后,可以根据以上的介绍,应该吃怎样的一种食品,要全面的通过了解以后,才能通过食品的营养补充,让自己的脑血栓,尽快的通过食物,得到更好的控制。
高血压脑出血并发症
1.脑心综合征
发病后1周内心电图检查,可发现S-T段延长或下移,T波低平或倒置,以及Q-T间期延长等缺血性变化。此外,也可出现室性期前收缩,窦性心动过缓、过速或心律不齐以及房室传导阻滞等改变。这种异常可以持续数周之久,有人称为“脑源性”心电图变化。其性质是功能性的还是器质性的,尚无统一的认识。临床上最好按器质性病变处理,应根据心电图变化,给予吸氧,服用异山梨酯、合心爽、毛花苷C及利多卡因等治疗,同时密切观察心电图变化的动向,以便及时处理。
2.急性消化道出血
经尸解和胃镜检查,半数以上出血来自胃部,其次为食管,少数为十二指肠。胃部病变呈现急性溃疡、多发性糜烂及黏膜或黏膜下点状出血。损害多见于发病后1周之内,重者可于发病后数小时内就发生大量呕血,呈咖啡样液体。为了解胃内情况,对昏迷病人应在发病后24~48h安置胃管,每天定时观察胃液酸碱度及有无潜血。若胃液酸碱度在5以上,即给予氢氧化铝胶液15~20ml,使酸碱度保持在6~7,此外,给予西咪替丁鼻饲或静滴,以减少胃酸分泌。应用奥美拉唑效果更好。如胃已出血,可局部应用卡巴克洛,每次20~30ml加入生理盐水50~80ml,3次/d。此外云南白药、凝血酶也可胃内应用。大量出血者应及时输血或补液,防止贫血及休克。
3.中枢性呼吸形式异常
多见于昏迷病人。呼吸呈快、浅、弱及不规则或潮式呼吸、中枢性过度换气和呼吸暂停。应及时给氧气吸入,人工呼吸器进行辅助呼吸。可适量给予呼吸兴奋剂如洛贝林或尼可刹米等,一般从小剂量开始静滴。为观察有无酸碱平衡及电解质紊乱,应及时行血气分析检查,若有异常,即应纠正。
4.中枢性肺水肿
多见于严重病人的急性期,在发病后36h即可出现,少数发生较晚。肺水肿常随脑部的变化而加重或减轻,常为病情轻重的重要标志之一。应及时吸出呼吸道中的分泌物,甚至行气管切开,以便给氧和保持呼吸道通畅。部分病人可酌情给予强心药物。此类病人易继发呼吸道感染,故应预防性应用抗生素,并注意呼吸道的雾化和湿化。
5.中枢性呃逆
呃逆常见于病程的急性期,轻者,偶尔发生几次,并可自行缓解;重者可呈顽固性持续性发作,可干扰病人的呼吸节律,消耗体力,以至于影响预后。一般可采用针灸处理,药物可肌注哌甲酯,每次10~20mg,也可试服氯硝西泮,1~2mg/次,也有一定的作用,但可使睡眠加深或影响病情的观察。膈神经加压常对顽固性呃逆有缓解的作用。部分病人可试用中药柿蒂、丁香等。
包括脑心综合征、急性消化道出血、中枢性呼吸形式异常、中枢性肺水肿及中枢性呃逆等。这些综合征的出现,常常影响预后,严重者可导致死亡。其发生原因,主要是由于脑干特别是丘脑下部发生原发性或继发性损害。
1.脑心综合征
发病后1周内心电图检查,可发现S-T段延长或下移,T波低平或倒置,以及Q-T间期延长等缺血性变化。此外,也可出现室性期前收缩,窦性心动过缓、过速或心律不齐以及房室传导阻滞等改变。这种异常可以持续数周之久,有人称为“脑源性”心电图变化。其性质是功能性的还是器质性的,尚无统一的认识。临床上最好按器质性病变处理,应根据心电图变化,给予吸氧,服用异山梨酯、合心爽、毛花苷C及利多卡因等治疗,同时密切观察心电图变化的动向,以便及时处理。
2.急性消化道出血
经尸解和胃镜检查,半数以上出血来自胃部,其次为食管,少数为十二指肠。胃部病变呈现急性溃疡、多发性糜烂及黏膜或黏膜下点状出血。损害多见于发病后1周之内,重者可于发病后数小时内就发生大量呕血,呈咖啡样液体。为了解胃内情况,对昏迷病人应在发病后24~48h安置胃管,每天定时观察胃液酸碱度及有无潜血。若胃液酸碱度在5以上,即给予氢氧化铝胶液15~20ml,使酸碱度保持在6~7,此外,给予西咪替丁鼻饲或静滴,以减少胃酸分泌。应用奥美拉唑效果更好。如胃已出血,可局部应用卡巴克洛,每次20~30ml加入生理盐水50~80ml,3次/d。此外云南白药、凝血酶也可胃内应用。大量出血者应及时输血或补液,防止贫血及休克。
3.中枢性呼吸形式异常
多见于昏迷病人。呼吸呈快、浅、弱及不规则或潮式呼吸、中枢性过度换气和呼吸暂停。应及时给氧气吸入,人工呼吸器进行辅助呼吸。可适量给予呼吸兴奋剂如洛贝林或尼可刹米等,一般从小剂量开始静滴。为观察有无酸碱平衡及电解质紊乱,应及时行血气分析检查,若有异常,即应纠正。
4.中枢性肺水肿
多见于严重病人的急性期,在发病后36h即可出现,少数发生较晚。肺水肿常随脑部的变化而加重或减轻,常为病情轻重的重要标志之一。应及时吸出呼吸道中的分泌物,甚至行气管切开,以便给氧和保持呼吸道通畅。部分病人可酌情给予强心药物。此类病人易继发呼吸道感染,故应预防性应用抗生素,并注意呼吸道的雾化和湿化。
5.中枢性呃逆
呃逆常见于病程的急性期,轻者,偶尔发生几次,并可自行缓解;重者可呈顽固性持续性发作,可干扰病人的呼吸节律,消耗体力,以至于影响预后。一般可采用针灸处理,药物可肌注哌甲酯,每次10~20mg,也可试服氯硝西泮,1~2mg/次,也有一定的作用,但可使睡眠加深或影响病情的观察。膈神经加压常对顽固性呃逆有缓解的作用。部分病人可试用中药柿蒂、丁香等。
脑出血的护理查房是怎样的
病因与发病机制
(一)病因:大约半数是因高血压所致,以高血压合并小动脉硬化最常见。其他病因包括脑动脉粥样硬化、血液病、动脉瘤、动静脉畸形、脑淀粉样血管病变、脑动脉炎、先天性血管畸形、梗死性脑出血、抗凝或溶栓治疗等。
(二)发病机制:
(1)微动脉瘤破裂:因脑内小动脉壁长期受高血压引起的张力影响,使血管壁薄弱部位形成动脉瘤。其直径一般500μm 高血压患者的脑内穿通动脉上形成许多微动脉瘤,多分布在基底核的纹状动脉、脑桥、大脑白质和小脑中直径在100~300μm的动脉上,这种动脉瘤是在血管壁薄弱部位形成囊状,当血压突然升高时,这种囊性血管容易破裂造成脑出血。
(2)脂肪玻璃样变或纤维坏死:长期高血压对脑实质内直径100~300μm小穿通动脉管壁内膜起到损害作用。血浆内的脂质经损害的内膜进入内膜下,使管壁增厚和血浆细胞浸润,形成脂肪玻璃样变,最后导致管壁坏死。当血压或血流急剧变化时容易破裂出血。
(3)脑动脉粥样硬化:多数高血压患者的动脉内膜同时存在多样病变,包括局部脂肪和复合糖类积聚、出血或血栓形成、纤维组织增长和钙沉着。脑动脉粥样硬化患者易发生脑梗死,在大块脑缺血软化区内的动脉易破裂出血,形成出血性坏死病灶。
(4)脑动脉的外膜和中层在结构上薄弱:大脑中动脉与其所发生的深穿支-豆纹动脉呈直角,这种解剖结构在用力、激动等因素使血压骤然升高的情况下,该血管容易破裂出血。
以上内容就是有关于脑出血护理查房的内容很多病人家属如果了解了这个,基本内容之后就会很放心地将病人,安置在医院很好地进行配合治疗,因此脑出血护理查房对于患者家属来说是非常重要的那么患者家属了解了这个内容。就会对他们护理患者也是非常有帮助的。所以大家都了解了脑出血的护理查房之后更有利于患者的恢复。
引起脑出血的原因
脑出血的常见原因是高血压。据统计,80%以上的脑出血患者有高血压病史。由于长期的高血压,脑内小动脉形成粟粒样大小的疤体扩张,当血压突然升高时,就会使小动脉瘤破裂而发生脑出血。长期的高血压,还可使脑小动脉内膜受损,管壁脆性增强,更易破裂出血。
脑出血是怎么造成的?此外,脑动脉硬化、脑血管畸形也是脑出血的常见原因。凡是能使血压骤然升高的因素如剧烈活动、情绪激动、过度坎酒等,都是脑出血的诱发困素。脑出血可以发生在脑实质的任何部位,可以单发,也可为多发。但大多数高血压、脑动脉硬化性脑出血多为单发。
专家解析:脑出血又叫脑溢血,是指非外伤性脑实质内出血,死亡率极高。此病以50岁以上的高血压患者最多见,男性多于女性。发病突然,多在情绪紧张、兴奋、排便、用力时发生,少数可在休息或睡眠中发生,一般以数分钟至数小时达高峰,冬季是此病的多发期
高血压脑出血的护理方法
1.病室要求:
安静、整洁,每天通风两次,每次30分钟;地面用84消毒液擦拭,每日两次,每晚紫外线照射2小时。
2.绝对卧床:
2~4周,床头抬高15~30度,以减轻脑水肿,降低颅内压,减少出血机会。
3.陪护探视人员的管理:
必须严格控制探视,以免引起病人情绪激动、血压升高、引起再出血;同时病人因抵抗力下降易引起感冒,加重病情,甚至增加颅内感染的机会。因此,控制探视非常重要。
4.引流管的护理:
保持引流管通畅,避免脱落、扭曲、阻塞,保持一定高度,正确记录引流液颜色、性质、量。
5.密切观察病情变化:
注意体温、脉搏、呼吸、血压、意识、瞳孔、肢体活动等变化,有无颅内压增高,脑疝等再出血的症状,如有异常,及时通知医生。
6.做好口腔护理和皮肤护理:
每日用生理盐水擦洗口腔两次,每隔两小时翻身扣背一次,并按摩受压部位皮肤,防止发生口腔溃疡和褥疮。
7.心理护理:
造成高血压病的因素是多方面的,心理社会因素占有很重要的地位,如心理负担过重;求全心理、精神紧张、焦虑、易激动等。应采用情绪疏导的方法,教会病人学会放松,保持开朗的心境,遇事不急不躁,增强机体对各种紧张状况的耐受力。
8.功能锻炼:
只要病人病情稳定,都应及早进行床上功能锻炼,医学|教育网搜集整理以防止肌肉萎缩和关节强直。
高血压脑出血的护理
1、急性期应绝对卧床休息(4-6周)不宜长途运送及过多的搬动,翻身时应保护头部,动作轻柔得体,以免加重出血。
2、神志不清,躁动及合并精神症状者,加护栏并适当约束,防止跌伤。
3、抬高床头15-30°,减少脑的血流量,减轻脑水肿。
4、昏迷病人平卧,头侧卧位,取下活动性假牙,以防误吸,确保呼吸道通畅。
广告5、生命体征平稳后应开始在床上、床边、下床的主动训练,时间从5-10分钟/10次开始,渐至30-45分钟/次,如无不适,可作2-3次/日,不可过度用力憋气。
6、避免情绪激动,去除不安、恐惧、愤怒、忧虑等不利因素,保持心情舒畅。
7、饮食清淡,多吃含水份、含纤维素的食物,多食蔬菜、水果、忌烟、酒及辛辣刺激性强的食物。
8、避免重体力劳动,坚持做保健体操,打太极拳等适当的锻炼,注意劳逸结合。
9、康复训练过程艰苦而漫长(一般1-3年,长者终生)需要信心、耐心、恒心,在康复医生指导下,循序渐进、持之以恒。
10、定期测量血压,复查病情,及时治疗可能并存的动脉粥样硬化,高脂血症、冠心病等。
高血压脑出血的治疗
高血压脑出血的治疗主要有内科治疗和手术治疗。这两种治疗方法应根据病情进行适当选择。
内科治疗包括卧床休息,使用降压药物控制血压,维持血压比基础血压稍高。静脉输甘露醇减轻脑水肿,降低颅内压。维持营养和水电解质平衡,积极防治并发症。高血压脑出血多在出血后20-30 分钟即停止,止血药物的使用并无确切疗效。
内科治疗适应于以下情况:
(1)出血量较小者。一般认为壳核出血或大脑皮质下出血小于30ml 或血肿直径在3cm以下可进行内科治疗。
(2)出血后意识一直清楚或仅嗜睡者。
(3)发病后即陷入深昏迷,或病情已发展至晚期,昏迷不宜手术治疗。
(4) 患者年龄大大,且有心、肺及肾脏疾患,或有严重糖尿病者。内科治疗的死亡率较高,为50-90%。
Cushing 于1903 年最早采用手术治疗高血压脑出血,由于效果极差,一度冷却下来。在过去相当长一段时期内,对脑出血多主张进行内科治疗,较少采取手术治疗。近年来,由于 CT 检查的应用,对脑出血手术病例进行合理选择,术中应用显微技术清除血肿和双极电凝止血,从而使手术更加精细准确,将损伤减少至最低程度。并采取了早期手术,即发病后24 至48 小时内手术。甚至提出超早期手术,在脑出血后7 小时内进行手术治疗。由于尽早清除血肿,降低颅内压,不仅能达到救命目的,而且有利于促进脑功能恢复,减轻残废,有人总结近5 年文献报告的929 例高血压脑出血手术治疗结果,手术死亡率为2-28%,功能恢复率达63-89%。
高血压脑出血的外科治疗标准:
1.幕上(大脑半球)血肿体积>40ml,无论有无小脑幕切迹疝(脑疝)
2.幕下(小脑半球)血肿体积>15ml,无论有无梗阻性脑积水
3.脑室出血形成脑室铸型,脑脊液循环受阻
外科干预的时机:
1.经内科保守治疗无效,病情逐渐加重,应争取在脑组织遭受不可逆损害-积极处理。
2.血肿量达到手术指征,患者虽然昏迷却未出现小脑幕切迹疝者-积极处理。
3.出血肿量达到手术指征合并出现小脑幕切迹疝者-争分夺秒。
手术方法的选择:
常规骨瓣开颅、小骨窗开颅、微创或立体定向穿刺抽吸引流。
常规骨瓣开颅的优点:
能够彻底清除血肿;充分减压;能在良好的直视下彻底止血;及时消除血肿对周围脑组织的压迫作用;中止血肿溶解后对脑组织的刺激损害效应;去除骨瓣可使术后脑水肿的损害降至最低。
微创手段优点:
对正常脑组织的创伤微小(微创)、无需大动干戈;手术时间短,往往只需0.5-1小时;操作简便,只需一根特制的血肿穿刺针配合一些必要的手术设备;安全系数高;患者痛苦小、并发症少。
近年来在脑出血的治疗中又采用了一些新的治疗方法。如施行颅骨钻孔向血肿腔内注入尿激酶以促进血块液化,然后予以抽吸。此法简便易行,疗效肯定。另外还开展了cT 导向脑立体定向清除血肿及CT 定位,应用内窥镜进行血肿清除等方法。这些治疗方式不仅损伤小,且疗效亦好,病人乐于接受。随着新的诊疗方法不断涌现,高血压脑出血的治疗效果将不断获得改善。
脑动脉瘤破裂出血与高血压脑出血的鉴别
高血压脑出血是由于长期血压高,脑部已经硬化的小动脉形成一种栗粒大小的微动脉瘤,当血压骤然升高时,瘤体可能破裂而引起脑出血。
所以从严格意义上说它也是脑动脉瘤破裂脑出血。但它又与一般的脑动脉瘤破裂脑出血有很大的不同:
(1)这些微动脉瘤多发生在小动脉的分叉处,这些微动脉瘤非常小,目前的检查手段是无法发现的;而一般的脑动脉瘤主要发生在管径较大的脑动脉分叉处,通过脑血管造影基本都能发现。
(2)高血压脑出血的部位常见于基底节区,主要表现为脑实质出血即脑血肿。而脑动脉瘤破裂脑出血一般表现为蛛网膜下腔出血,这种出血不像脑血肿那样是形成一个血块,而是散布在脑表面有一层脑膜即蛛网膜的下面,虽部分病人也伴有脑血肿,但脑血肿的部位一般位于额或颞叶的表面。
(3)高血压脑出血的病人都有高血压的病史,发病人群以50岁以上的人为主。脑动脉瘤破裂脑出血较多时候也会合并高血压,但也有一部分病人没有高血压,且任何年龄均可发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