产时镇痛主要以单纯硬膜外麻醉为主
产时镇痛主要以单纯硬膜外麻醉为主
国椎管内麻醉镇痛方式目前主要开始于活跃期,因此要求镇痛作用起效快,故多采用腰硬联合(CSEA +PCEA 或加大首次硬膜外隙给药的剂量,但CSEA +PCEA 也有明显的不良反应,包括麻醉意外、尿潴留、产后头痛等,而抑制产程、胎心异常以及增加手术产,但在不同的研究中,其对母、儿结局的影响存在一定的争议,与麻醉药物种类尤其药物的浓度相关,目前正在寻找低浓度麻醉药物在产程镇痛中的应用。
美国,产时镇痛主要以单纯硬膜外麻醉为主,已由1981年的9%~22%上升至1997年的21%~50%,而且规模较大的医院产时采用硬膜外麻醉镇痛较多,并且无须等到进入活跃期,据估计美国每年400万分娩妇女中,约50%接受了硬膜外麻醉镇痛或腰麻与硬膜外联合镇痛法。
宫旁阻滞麻醉:首次报道于1945年,可用于第一产程,方法为在宫颈的36912点处注射局麻药,但镇痛效果不肯定,且易出现表现为胎心率缓慢的胎儿窘迫,故目前已较少应用。
阴部神经组织麻醉:主要用于第二产程减轻分娩过程中由于产道和盆底扩张及外阴部手术所致的疼痛,使阴道、会阴松弛,缩短第二产程。适应证为:①会阴切开术;②阴道手术助产术;③头位异常经阴道胎头旋转术;④产后检查软产道裂伤。
五种情况下产妇不适合无痛分娩的
在选择无痛分娩的时候,几乎每个产妇都会问麻药会不会对孩子造成影响。其实有非常详尽的研究证实,硬膜外镇痛和麻醉对产妇和胎儿是安全的。但是这需要准确的判断、特殊的技术、相应的预防措施和治疗手段,也需要有资格、有经验的麻醉医生来操作,在整个分娩过程中需要妇产科医生与麻醉科医生共同监督、监测产妇和胎儿情况。和以往常用的镇痛方法相比,分娩镇痛的药物剂量要小得多,因此相对安全。无痛分娩的麻醉药物剂量只有剖宫产手术麻醉剂量的1/10或更少,因此它的麻醉风险比剖宫产还要小。
美国麻醉医师协会统计,在剖宫产麻醉和分娩镇痛时,由硬膜外麻醉本身引起的产妇死亡率是1.7:1000000。硬膜外分娩镇痛的并发症有低血压、头痛等,一般比较轻微,严重威胁生命的并发症比较少见。当然尽管麻醉医生会采取措施预防、避免各种意外的发生,但硬膜外技术毕竟是复杂的治疗方法,麻醉意外仍可能发生。要正确认识到无痛分娩存在一定的风险。有凝血功能异常、药物过敏、腰部有外伤史等麻醉禁忌症的产妇不适宜无痛分娩。
产妇对麻醉药物的敏感程度、既往手术史、麻醉医生的熟练程度、实施麻醉的时间、麻醉的方法等因素决定着无痛分娩的效果,目前只有实力较强的医院开展这项技术。无痛分娩是现代文明产科的标志,是人类进步的表现。
以下5种情况不适合无痛分娩
1.产妇主观意愿拒绝硬膜外阻滞者。
2.有穿刺局部或全身性感染者。
3.产妇患有凝血功能障碍。
4.使用抗凝剂的病人。
5.有胎盘早剥、前置胎盘、胎儿窘迫等不适合进行无痛分娩的母婴并发症。
剖腹产后腰疼的原因
手术麻醉后遗症
剖腹产时的麻醉为硬膜外麻醉,麻醉时需要在腰部穿刺,这种穿刺对腰背部肌肉、韧带就有一定的损伤,引发产后腰痛,极少数患者可能发生神经根损伤,硬膜外腔出血等症状。
子宫收缩复旧引起的反射痛
剖腹产后女性内分泌系统发生变化不会很快恢复到孕前状态,骨盆韧带在一段时间内尚还处于松弛状态中,腹部肌肉也变得较软弱无力,子宫未能很快完全复位,引起腰痛。
生理性缺钙
女性剖腹产后腰痛很有可能是因为生理性缺钙引起,因为分娩以后,产妇消耗了很多的能量,这时候身体是相当虚弱的,而且产后需要喂奶,所以身体内的钙质流失严重,很容易引发腰痛。
剖腹产后腰痛的原因
1、麻醉后遗症
剖腹产时的麻醉为硬膜外麻醉,麻醉时需要在腰部穿刺,这种穿刺对腰背部肌肉、韧带就有一定的损伤,引发产后腰痛,又极少数的新妈在产后还出现神经根损伤、硬膜外腔出血的症状。
2、体质缺钙
新妈体质缺钙也是导致产后会出现腰痛的原因,在妊娠及分娩的过程中,孕妇的体质是较为虚弱的,加之产后又要哺乳,那么,体内的钙质流失就会很严重,因此很容易会引发产后腰痛。
无痛人流术为何无痛
无痛人流术简单,需时短暂,吸宫术顺利时3-5分钟即可结束操作。但术中扩张子宫颈和刮吸子宫内膜时可使病人感到极度疼痛和不适,强烈性刺激可引起反射性心率、血压变化。无痛人流术镇痛方法有以下几种:
1.全身用药:通过口服、肌肉或静脉注射镇静镇痛药物可以缓解受术者的精神紧张, 提高痛阈,减轻人流不良反应。
2.局部麻醉:人工流产可应用表面麻醉或宫颈旁组滞麻醉。
3.全麻:由于手术特点,以全麻方式提供人流镇痛要求选用起效快、苏醒快、镇痛效 果好、醒后无不良后遗作用的麻醉药物。
4.硬膜外组滞:麻醉平面足够手术需要,能完全消除术中疼痛,获得满意的麻醉效果 ,但因操作技术要求高,有发生并发症的危险,而且麻醉恢复时间长,不适用于门诊人工流产手术,一般仅适用于住院条件下的特殊病例。
分娩镇痛之腰部硬膜外阻滞
产科硬膜外镇痛区别于手术硬膜外麻醉和术后硬膜外镇痛。
硬膜外隙间断注药法是手术中的硬膜外麻醉的最常见的给药方法,它同样适用于硬膜外的分娩镇痛。
它的优点是:①镇痛性:分娩疼痛是生理性疼痛,其疼痛性质有别于病理性疼痛,所以单次硬膜外隙给予低浓度的局麻药和阿片类药物即可达到较好的镇痛效果。
②可控性:由于分娩疼痛具有较大的差异性(表现在个体间不同的疼痛程度、疼痛部位及产程的长短等),因此,间断给药有较好的可控性,间断注药产生的“峰谷效应",其实在产程中会表现为“真实”的连续硬膜外镇痛作用。
③经济性:降低了分娩镇痛消耗材料的费用,若不把麻醉科医师的劳动价值计人成本的话,腰部硬膜外隙间断注药法是最经济的分娩镇痛法。此法可成为经济欠发达地区医院首选的硬膜外分娩镇痛法。
④安全性:适用于产程短的镇痛,只给一次镇痛药物,即可完成第一产程且对胎儿无影响。
产科的镇痛目标是选择性镇痛。既要达到有效感觉神经阻滞和最少运动神经阻滞,又要对产程及母婴影响最少,因此选用合适药物成为分娩镇痛成败的关键。从目前可使用的局麻药中可选择应用于硬膜外分娩镇痛的首选药物为布比卡因和罗哌卡因,而罗哌卡因因感觉运动阻滞分离、镇痛时间长、毒性低和通过胎盘剂量比其他局麻药物少等特性成为最佳硬膜外分娩镇痛的局麻药,目前更倾向于低浓度局麻药和阿片类药物的联合应用。
硬膜外首次负荷剂量的多少,很大程度上取决于不同产妇产痛的程度、子宫颈口的扩张程度、镇痛药物持续时间和产程进展情况,就像正常过程的分娩、产程进展快的分娩、潜伏期镇痛都有不一样的用量,不可一概而论。
分娩镇痛之腰部硬膜外隙间断注药法
硬膜外隙间断注药法是手术中的硬膜外麻醉的最常见的给药方法,它同样适用于硬膜外的分娩镇痛。
它的优点是:
①镇痛性:分娩疼痛是生理性疼痛,其疼痛性质有别于病理性疼痛,所以单次硬膜外隙给予低浓度的局麻药和阿片类药物即可达到较好的镇痛效果。
②可控性:由于分娩疼痛具有较大的差异性(表现在个体间不同的疼痛程度、疼痛部位及产程的长短等),因此,间断给药有较好的可控性,间断注药产生的“峰谷效应",其实在产程中会表现为“真实”的连续硬膜外镇痛作用。
③经济性:降低了分娩镇痛消耗材料的费用,若不把麻醉科医师的劳动价值计人成本的话,腰部硬膜外隙间断注药法是最经济的分娩镇痛法。此法可成为经济欠发达地区医院首选的硬膜外分娩镇痛法。
五种情况下产妇不适合无痛分娩
美国麻醉医师协会统计,在剖宫产麻醉和分娩镇痛时,由硬膜外麻醉本身引起的产妇死亡率是1.7:1000000。硬膜外分娩镇痛的并发症有低血压、头痛等,一般比较轻微,严重威胁生命的并发症比较少见。当然尽管麻醉医生会采取措施预防、避免各种意外的发生,但硬膜外技术毕竟是复杂的治疗方法,麻醉意外仍可能发生。要正确认识到无痛分娩存在一定的风险。有凝血功能异常、药物过敏、腰部有外伤史等麻醉禁忌症的产妇不适宜无痛分娩。
产妇对麻醉药物的敏感程度、既往手术史、麻醉医生的熟练程度、实施麻醉的时间、麻醉的方法等因素决定着无痛分娩的效果,目前只有实力较强的医院开展这项技术。无痛分娩是现代文明产科的标志,是人类进步的表现。
以下5种情况不适合无痛分娩
1.产妇主观意愿拒绝硬膜外阻滞者。
2.有穿刺局部或全身性感染者。
3.产妇患有凝血功能障碍。
4.使用抗凝剂的病人。
5.有胎盘早剥、前置胎盘、胎儿窘迫等不适合进行无痛分娩的母婴并发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