流脑症状表现在哪 突然高热
流脑症状表现在哪 突然高热
由于流脑病菌进入血流并很快进入脑膜,患者会出现突然高热的现象,往往体温达到40℃以上,伴有寒战。
中度缺氧缺血性脑病的临床表现是什么?
1、突然高热,畏寒,剧烈头痛,伴喷射性呕吐。乳幼儿可有交替出现的烦躁与嗜睡,双目凝视;尖声哭叫,拒乳,易惊等。严重者迅速进入昏迷状态。
2、中毒面容,皮肤瘀点,颈项强直,病理反射阳性。囟门饱满隆起,角弓反张。如伴有脱水,则无此表现。
3、各种急性化脓性脑膜炎的特点:
(1)流脑:多于2~4月份发病。以学龄前儿童多见。早期即可出现皮肤瘀点或瘀斑,其直径多在2毫米以上。病后3~5天常有口周与前鼻孔周围的单纯疱疹。
(2)肺炎球菌性脑膜炎:发病季节多以春秋为主。多见于2岁以内幼儿或50岁以上成人。常伴有肺炎或中耳炎。
(3)流行性感冒杆菌性脑膜炎:多见于2岁以内的幼儿,起病较上述两型稍缓,早期上呼吸道症状较明显。
(4)金黄色葡萄球菌性脑膜炎:常伴有皮肤化脓性感染,如脓皮病,毛囊炎等,部分病例于疾病早期可见有猩红热或荨麻疹样皮疹。
(5)绿脓杆菌性脑膜炎:多见于颅脑外伤的病例,亦可因腰椎穿刺或腰麻时消毒不严而污染所致,病程发展较缓。
幼儿急疹的发热有什么特点
幼儿急疹是婴幼儿时期一种常见的病毒性出疹性疾病,主要见于2岁以内婴幼儿,尤其以一周岁以内婴儿患病多。
本病的临床特点是以突然高热起病,体温在数小时内可上升到40℃或更高,持续高热3~4天后体温骤然下降,在体温下降的同时或稍后皮肤迅速出现淡红色斑丘疹,皮疹大多为分散性,全身各处均可见到,但面部及四肢远端皮疹较少。
皮疹发出后1~2天便迅速消退,不留色素沉着,亦不脱屑。 幼儿急疹时发热虽然较高,但患儿精神状态好,全身症状轻,仅有轻度咽红,有时伴轻微咳嗽,无其它明显体征。
但在突然高热时可能会发生惊厥,应该予以注意。在高热时可适当应用退热剂,并且要多饮水。一般不需要特殊治疗,无并发症者不必用抗菌素。
疱疹性咽峡炎潜伏期症状 高热
疱疹性咽峡炎的潜伏期大多为3天,多以突然高热开始,24-48小时左右达到39-41℃,同时还可能伴有头痛、咽部不适、肌痛等症状。
是什么原因造成了昏迷
一、脑膜刺激症阳性和局灶性脑症状阴性
①突然起病,以剧烈头痛为前驱症状者,常为蛛网膜下腔出血。
②突然起病,以发热为前驱症状者,常为脑膜炎、脑炎。
二、脑膜刺激症阳性/阴性和局灶性脑症状阳性
①与外伤有关者,多为颅脑外伤、硬膜外血肿、硬膜下血肿。
②突然起病者,多为脑出血、脑梗塞。
③以发热为前驱症状者,多为脑脓肿、脑脊髓炎、脑血栓性静脉炎。
④缓慢起病者,多为脑瘤、慢性硬膜下血肿。
老人须防流脑
老年人和婴幼儿一般体质弱,免疫力不足,滞留在鼻咽部的病菌,容易进入血液,最后达到脑膜。但老年人旧病较多,加上流脑症状不如儿童典型,常常在诊断时被忽略。
例如,流脑早期诊断的最重要体征是出血点和瘀斑,但老年人患流脑时,出血点和瘀斑相对较少、较小,且一般分布在躯干、臀部或下肢等部位,加上皮肤老化、老年斑及血管痣的干扰,典型症状就变得不明显了。
老年人患流脑,也很容易与初春发病率极高的“上感”和心脑血管病相混淆。
此外,少数老年人患流脑时,发热症状不明显,也容易延误诊断。
甲亢危象的临川表现 突然高热
甲亢危象患者会出现体温急骤上升,高热39℃,大汗淋漓,皮肤潮红。继而汗闭,苍白和脱水。高热是甲亢危象和重症甲亢的中药鉴别点。
小儿上呼吸道感染症状
1、三个月以下婴儿:发热轻微或无发热。因鼻阻及鼻阻所致的症状较突出。如哭闹不安、张口呼吸、吸吮困难、拒奶、有时伴有呕吐及腹泻。
2、婴幼患儿表现:全身毒症状较重,病初突然高热39.5-40℃,持续1-2天,个别达数日,部分患高热同时伴有惊厥;一般鼻塞、流涕、咳嗽或咽痛等症状较重;常伴有拒食、呕吐、腹泻或便秘等消化道症状;体检除发现咽部充血外无其他异常体征。
3、三岁以上患儿多不发热或低热,个别亦有高热,伴畏寒、头痛、全身酸困、食欲减退,一般上呼吸道的其他症状明显,鼻塞、流涕、喷嚏,声音嘶哑及咽炎等。
正确区分流脑与感冒
流脑的全称叫“流行性脑脊髓膜炎”,是由脑膜炎双球菌引起的冬、春季节常见的呼吸道传染病,多发生于15岁以下的少年儿童,只有少数成人发病。脑膜炎双球菌通常寄生在病人和健康带菌者的鼻咽部,当这些人说话、咳嗽、呼吸、打喷嚏时,病菌随着飞沫飘散在空气中,健康人吸入后,在抵抗力降低的情况下,会感染发病。
感冒是由感冒病毒引起的呼吸道常见病,冬、春二季发病率也很高。发热、畏寒、头痛、咽痛、流涕、咳嗽是其主要症状。
流脑的初期症状,主要表现为发热、头痛、咽痛、上呼吸道分泌物增多、流涕、咳嗽等,很像感冒,因此,往往不被人重视,常有人视流脑为感冒,延误了治疗。严重的流脑,其症状为突然高热,剧烈头痛,喷射性呕吐,头颈强直,皮肤有出血点,大、小便失禁,昏迷,抽搐等。因此,流脑发生季节,有感冒表现应该及时就医,特别关注。
据介绍,流脑的传播途径主要通过空气飞沫传播,但由于病原体对外界环境抵抗力差,只有当与传染源密切接触时才可能发病。流脑具有易感性,人群普遍易感,但成人70%~80%可通过隐性感染获得终身免疫,故发病多为儿童。流感多呈散发性,有时也可小流行。不过,自从疫苗接种后,周期性流行已少见。
春季老人怎么预防流脑方法
春季流脑高发与气候特点有关
春季里,冷暖空气常常处于“你来我往”的状态,阴晴冷暖多变,温度变化幅度很大,人体的鼻咽部抵抗力较弱,病菌容易侵入呼吸道,尤其冷空气入侵时,人们在室内活动多,病菌借助咳嗽飞沫传播,更增加了传染机会。
老年人患流脑易被忽视
老年人和婴幼儿一样,体质弱,免疫力不足,滞留在鼻咽部的病菌,容易进入血液,最后达到脑膜。但老年人旧病较多,加之流脑症状不如儿童典型,常常在诊断时被忽略。例如,流脑早期诊断的最重要体征是出血点和瘀斑,但老年人患流脑时,出血点较少(少则几个,多则几十个不等),瘀斑较小,且与儿童大片瘀斑不同,—般分布在躯干、臀部或下肢。由于老年人皮肤老化,可能长有老年斑、针尖或绿豆大小的红色血管瘤痣,如不仔细观察,流脑的出血点和瘀斑很容易被忽视。老年人患流脑,也很容易与发病率极高的上呼吸道感染和心脑血管疾病相混淆。此外,少数老年人患流脑时,发热症状不明显,也容易延误诊断。
老年人患流脑与儿童患流脑还有一个不一样的地方:儿童患流脑的发病高峰多在三四月份,老年人患流脑则稍滞后,多在四五月份。
所以,春日里,老年人若出现高热、寒战、皮肤血点、手足冰冷、脉搏增快、剧烈头痛、频频呕吐、脖子发硬,甚至皮肤出现出血性紫癜、休克、抽搐、昏迷等,首先要警惕是否患了流脑。不过,病人和家属也不必紧张,因为随着医学的发展,流脑的治愈率相当高,死亡率只有5%。只要诊断准确,抢救及时,精心治疗,一般都会康复的。
注意生活细节预防流脑
流脑也是可以预防的,老年人也不例外。
老人在春季尽量不要串门,少去或不去公共场所。注意收看天气预报节目,根据天气变化,随时增减衣服,避免感冒。同时要积极治疗自身存在的慢性病,保持抵抗力。注意环境卫生和精神卫生,要经常开窗,把室内空气中可能存在的病菌驱除室外。此外,饮食上注意营养,常吃些富含维生素的蔬菜、水果。每顿进餐时,可吃上几瓣生大蒜,杀死口腔中的病菌。也可在医生指导下服用复方新诺明、利福平等,或用蒲公英30克、板蓝根15克,野菊花、藿香、佩兰各10克煎服,均对预防流脑有较好的作用。
大脑供血不足的症状 突然嘴歪流口涎
除了感觉神经受到影响,运动神经也会受干扰。最常见的就是一些行为动作的失常,例如常见的表现如突然嘴歪,流口涎,说话困难,吐字不清,失语或语不达意,吞咽困难,一侧肢体无力或活动不灵,持物跌落,走路不稳或突然跌跤,有的出现肢体痉挛或跳动。
流脑的症状有哪些 轻型流脑症状
轻型流感多表现为低热、轻微头痛及咽痛等上呼吸道症状,脑脊液多无明显变化,与感冒的症状极为相似,常见于流脑流行期。但培养病人的咽拭子会有病原菌,皮肤会有少数细小出血点并伴有脑膜刺激征。因此注意和感冒相区别。
流脑症状表现在哪 颈项强直
流脑病菌进入脑膜会引发一系列的脑膜刺激症,比如,脖子硬,背部肌肉痉挛,下肢反射性屈曲等。
春季老人怎么预防流脑方法
老年人和小孩子一般体质弱,免疫力不足,滞留在鼻咽部的病菌,容易进入血液,最后达到脑膜。和小孩子比较,老年人旧病较多,加之流脑症状不如儿童典型,常常在诊断时被忽略。例如,流脑早期诊断的最重要体征是出血点和淤斑,但老年人患流脑时,出血点和淤斑相对较少,较小,且一般分布在躯干、臀部或下肢等部位,加上皮肤老化、老年斑及血管痣的干扰,典型症状就变得不明显了。老年人患流脑,也很容易与初春发病率极高的上呼吸道感染和心脑血管病相混淆。此外,少数老年人患流脑时,发热症状不明显,也容易延误诊断。
初春时节,老年人若出现高热、寒战、皮肤有出血点、手足冰冷、脉搏增快、剧烈头痛、频频呕吐、脖子发硬,甚至出现皮肤大片出血性紫癜、休克、抽搐、昏迷等,首先要警惕是否患了流脑。排除了流脑后,再作进一步的诊治。
老年人如何预防流脑
首先,要建立科学的生活方式。要按时作息,保证睡眠,经常参加一些力所能及的体育锻炼,增强体质,提高机体的抗病能力;初春时节,尽量少串门,少去或不去公共场所。
其次,要注意环境卫生和精神卫生。要经常开窗,把室内空气中可能存在的病菌驱除室外;勤晒衣被,阳光中的紫外线有杀菌消毒作用,因为脑膜炎双球菌在阳光下的活动性极弱。此外,要保持情绪的稳定,避免不良刺激。
第三,要注意饮食营养。常吃富含维生素的蔬菜水果。每顿进餐时,可吃上几瓣儿生大蒜,这样可以杀死口腔中的病菌;饭后用盐水漱口,也有利于预防流脑。
最后,应注意收看收听天气预报节目,根据天气变化,随时增减衣服,避免感冒。同时要积极治疗自身存在的慢性病,保持良好的身体状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