甜味剂的定义及作用
甜味剂的定义及作用
甜味剂的定义
甜味剂是指赋予食品以甜味的食品添加剂。我国目前批准允许使用的甜味剂有20多种,近来新批准的有双甜、索马甜。非糖类甜味物和糖醇类一般都作为食品添加剂管理,才称为甜味剂。非糖类甜味剂的甜度很高,用量极少,热值很小,完全区别于蔗糖等糖类,多不参与代谢过程,常称为非营养性或低热值甜味剂,亦称高甜度甜味剂或高倍甜味剂(包括:甜菊糖苷、三氯蔗糖、阿斯巴甜、AK糖、甜蜜素、甘草、甘草酸一钾、甘草酸三钾、甘草酸铵、罗汉果甜苷、糖精、纽甜、双甜、索马甜、阿力甜等)。糖醇类甜味剂(包括:木糖醇、山梨糖醇、赤藓糖醇、麦芽糖醇、甘露糖醇、乳糖醇、异麦芽酮糖醇等)多由人工合成,其甜度与蔗糖差不多,或因其热值较低,或因其与葡萄糖有不同的代谢过程,并有某些特殊的用途。
甜味剂的作用
甜味剂是食品添加剂和动物饲料等行业中的一项重要产品,在世界范围内其应用量在各类食品添加剂中一直排在前列,在食品中使用甜味剂不仅是为了满足消费者对甜味、口感和风味等感官的需求,同时也是为了满足很多食品生产工艺的需要,它在加工生产过程中对食品、饮料风格的调整起关键作用。
无糖饮料增肥 甜味剂
现在的无糖饮料中一般含有阿斯巴甜等甜味剂,阿斯巴甜会使人体的胰岛素含量升高,如果过量饮用这种饮料,同样会在身体中堆积脂肪。
同时,我们由于受无糖饮料的误导,会使自己过度沉迷于这种饮品中,还以健康为幌子,最终导致减肥失败。
糖尿病人一点糖都不能吃吗
糖尿病病人,从理论上讲应该尽量避免直接吃葡萄糖类的东西,如果说是特别爱吃甜的,因为很多糖尿病患者本身喜欢吃甜的东西,这种情况下可以用甜味剂替代,但是像喝糖水或者吃饭加糖这样的方式,尽量避免,因为这种方式糖类吸收太快,很容易导致血糖水平突然升高。
问:甜味剂包括哪些?对健康有害处吗?
答:甜味剂是一大类食品,它有甜味但不提供能量或者说基本上不提供能量,有各种各样的甜味剂,有的是从天然植物当中提取出来的,像罗汉果,甜叶橘,还有一些是化学合成的,比如说糖精、阿巴斯甜。任何国家包括中国政府在内,对甜味剂的使用是有严格的管理办法的,只要是按照国家规定允许的甜味剂的品种和用量,就在安全范围内,对于消费者来讲是非常安全的,即使天天吃,也是安全的。
问:有些糖尿病患者经常吃含的木糖醇的食物,这样对身体好吗?
答:没有害处,因为木糖醇是由糖作为原料分解出来的一种物质,它的甜度和糖差不多,可以取代糖,同时产生的能量比糖要少得多,相对与糖,没有能够促进龋齿发生的作用。
糖尿病人吃甜食有讲究
一旦确诊为糖尿病,很多人的第一反应就是这辈子再也不能吃甜食了,其实这是误解。
如果糖尿病患者对甜食有需求,可把甜味剂作为其正常膳食的一部分。蔗糖、果糖、玉米甜味剂、浓缩果汁、蜂蜜、麦芽糖和各种糖醇等甜味剂全都产生能量,在计算能量摄入时必须把它们包括在内。
有研究表明,糖尿病患者进食占总能量12%~38%的蔗糖对血糖无不利影响,原因可能在于该类食物升糖指数较低。果糖及米糖醇等在机体吸收和代谢中不需要胰岛素,因而对血糖影响不大,可用于替代蔗糖或葡萄糖等食物。但过多蔗糖、果糖或糖醇摄入可能对血脂产生不利影响。因此,对于糖尿病患者来说,不提倡食用这类甜味剂。
当前,世界各国先后出现多种高强度的甜味剂用于糖尿病膳食。它们产生的能量很少,这类甜味剂包括我国生产的甜叶菊及美国FDA批准4个无营养价值的甜味剂——糖精、天冬酰苯丙氨酸甲酯(阿斯巴甜)、双氧氯噻嗪钾(安赛蜜)、三氯蔗糖。这类甜味剂的主要目的在于给食物和饮料增加甜味,而不增加能量及血糖水平。
此类甜味剂在被允许上市之前,都进行了严格的检测,并且显示包括糖尿病患者和孕妇在内的人使用都是安全的。糖尿病患者可以放心使用这类高强度甜味剂。
你该知道的5个甜味剂的真相
1.允许使用的甜味剂都经过严格的安全性评价。
为了保证食物和饮料的安全,甜味剂在允许使用前都要经过很多各国科学机构严格的安全性评价。目前的研究认为,甜味剂作为日常膳食的一部分是安全的;在监管方面,食品生产商都被要求必须在产品的标签上注明使用了的甜味剂成分。我们通常用每日允许摄入量值(ADI)表示甜味剂的安全性。ADI是一种成分被人类每天食用且不会有任何危害的量。通常,人们摄入的甜味剂水平很难达到它的ADI水平。目前的调查显示,各类人群对常见甜味剂的摄入水平都是低于ADI值的。可以认为,只要合理使用,允许使用的甜味剂都是安全的。
2.除苯丙酮尿症患者外,所有允许使用的甜味剂对各类人群都是安全的,包括糖尿病患者、孕妇和儿童。
苯丙酮尿症是一种遗传代谢病,患有这种疾病的人无法分解代谢苯丙氨酸,而阿斯巴甜的代谢产物中含有苯丙氨酸。所以,苯丙酮尿症患者不能食用阿斯巴甜。
目前的调查显示,孕妇和儿童摄入甜味剂的水平都远远低于安全限ADI值。所以,孕妇和儿童也可以放心地食用添加了甜味剂的食物和饮料。而对于糖尿病患者来说,他们必须限制糖和碳水化合物的摄入,甜味剂就可以很好地帮助他们。
3.甜味剂并不会增加癌症风险。目前,美国癌症研究中心、世界卫生组织、欧洲食品安全局等各国权威机构对常用甜味剂都进行了平局,大量研究的结果都证明,低热量甜味剂的摄入并不会导致癌症或者增加癌症的风险。
4.甜味剂也不会增加其他健康风险。
人们经常会认为低热量甜味剂会导致其他健康问题,如癫痫、白血病、不孕不育、胃病及肝肾损失。然而,现行的研究证据表明,甜味剂并不会引起这些健康问题。
5.甜味剂可以帮助人们控制体重。
对于肥胖或需要减重的人来说,甜味剂是不错的替代品。因为甜味剂不会损失甜味,吃低热量甜味剂食物的同时能减少能量摄入,能够更好地帮助人们减重或保持体重。在过去20年里,大量研究显示,低热量甜味剂能够帮助人们减肥或者控制体重。2006年,一项荟萃分析对阿斯巴甜能否控制体重进行分析,结果认为当用阿斯巴甜替代食物中的糖后,每周体重可以减少0.2千克。2014年,发表在《美国临床营养学》研究发现,用低能量甜味剂饮料取代全能量饮料能够帮助降低体重。不过,成功的减重还需要保持饮食均衡、规律运动,在用甜味剂替代食物中的能量的同时,也应该控制总能量的摄入。这才是保持良好体重的关键因素。
无糖的食物真的是健康的食物吗
无论是希望控制体重的年轻女性,还是希望控制血糖和血脂的中老年人,都会情不自禁地被无糖食品的吸引,有人甚至把这些食品当成“减肥餐”。然而,如今市场上的低糖和无糖食品,是否真的不含糖、低热量?真能起到减肥作用吗?
什么是无糖食品
无糖食品的关键在“糖”的定义上。糖指白糖,也可以指各种有甜味的、能够在人体中转变成为葡萄糖的食品成分,比如麦芽糖、葡萄糖、果糖、果葡糖浆等。甚至从广义来说,哪怕没有甜味,只要能够被人体消化吸收转化为葡萄糖,也可以称为“糖类物质”。
无糖食品不能含有蔗糖和来自于淀粉水解物的糖,包括葡萄糖、麦芽糖、果糖、淀粉糖浆、葡萄糖浆、果葡糖浆等。但是,它必须含有相当于糖的替代物,一般采用糖醇或低聚糖等不升高血糖的甜味剂品种。
中国国家标准规定,“无糖”要求是指固体或液体食品中每100g或100ml的含糖量不高于0.5g。
所谓“无糖食品”,应当叫做“无添加糖产品”,是在生产和加工过程中,没有人工添加糖类甜味剂,包括白糖、红糖、蜂蜜、麦芽糖等。例如牛奶,天然就含有4.5%左右的乳糖,因此所有乳制品,包括牛奶、酸奶、奶酪、奶粉、冰淇淋等必然含有乳糖。
另外,无糖食品并不等于低热量食品。因为无糖食品只能保证没有添加糖,而依然含有大量淀粉和脂肪等高热量成分。只要有糊精或来自大米白面的精制淀粉,就会有热量,就会升高血糖。
无糖食品的副作用
1.无糖食品增加食欲:没有加入糖,并不等于某种食品对人有好处。哪怕是既不升高血糖也不变成热量的高效甜味剂,还可能具有刺激食欲、促进肥胖作用。
2.国外报道,部分消费者对阿斯巴甜敏感,可能引起多达80多种不良反应。大部分糖醇在过量摄入后可能引起腹泻,并可能加重肾脏负担。
3.美国一项报告指出,喝下太多无糖饮料的人更容易遭遇肥胖和新陈代谢综合征。表现为积聚的腹部脂肪、高血压和胰岛素抵抗,并可能有头晕、头痛、腹泻、记忆丢失和情绪不稳定等副作用。
4.无糖饮料的人工甜味剂会使人嗜甜的口味越来越重。
5.对于服用代糖的隐患,阿斯巴甜比糖的甜度要高180倍,,可能有头晕、头痛、腹泻、记忆丢失和情绪不稳定等副作用。
无糖食品选购要点
虽然不断有人对甜味剂是否影响人体健康提出质疑,但甜味剂作为食品添加剂的一大门类已被广泛使用。许多商家为迎合消费心理,对此大做文章,宣称“无糖食品”、“降糖食品”就是健康食品。不过在选用这些食品时,要睁大眼睛,一定要看是选用了哪种甜味剂。
1.选择较大厂家生产的无糖食品,因为大厂家在配料时会尊重营养专家的意见,投料也比较准。其次,要考虑制作无糖食品的主要原料含糖量是多少?看看无糖食品配料中的主要原料的血糖生成指数是多少。有的无糖食品配料表中标明“糊精含多少”,有糊精就代表含糖。
2.选购无糖产品不仅要看其是否标注“无糖食品”的字样,还要看其配料表,看该产品是用何种甜味剂代替了有关糖类。还要考虑食物本身是否含糖,无糖食品(如无糖糕点)本身是用粮食做成的,在人体内可分解葡萄糖,所以无糖食品并非不含糖。
无糖食物就不会发胖吗
无糖 健康 帮你看清那些饮料中的代糖甜味剂
什么是代糖甜味剂?
甜味剂就是具有高于蔗糖几十倍甚至上百倍的有明显甜味的物质,经常被添加在食品中的甜味剂分为人工甜味剂和植物甜味剂两种。其中比较常见的人工甜味剂有甜蜜素、阿斯巴甜、糖精,植物甜味剂主要是木糖醇等。
甜味剂不含热量吗?
既然是代糖,甜味剂就不具有糖所呈现的碳水化学结构,因此,甜味剂的确是不含热量的。
甜味剂的使用安全吗?
除木糖醇外,多数甜味剂的安全性尚具有较大争议,其中最具代表性的就是甜蜜素的致癌性和阿斯巴甜的神经毒性,不过,就目前无糖食品中甜味剂的添加情况来看,少量的使用是不会对健康造成明显影响的,但肠胃功能紊乱的人最好还是要少吃含有代糖类物质的食物,因为甜味剂很容易造成腹胀。
不含糖的食物就不会引发肥胖吗?
虽然无糖食品的本该添加的糖分已被甜味剂取代,但事物本身的热量还是不能忽视的,比如甜品中的谷物所含的碳水化合物,奶茶中的反式脂肪等,因此在减肥阶段还是要管住嘴尽量少吃这些食物。
什么是低糖汽水 减肥汽水与代谢综合征
代谢综合征是指一系列疾病风险因素,往往一起发生,并因此而增加糖尿病,中风和心脏病风险。它至少定义为具有以下三种情况:
腹部肥胖; 空腹血糖指数高; 甘油三酸酯水平高; 高密度脂蛋白(好胆固醇)水平低; 高血压。
应知道,用无热量饮料代替含糖饮料并不能抵御代谢综合征。国外有一项跟踪9000多名志愿者,时间长达9年的研究结果发现,喝人造甜味剂饮料会提高代谢综合征风险35%。另一项研究还发现,喝减肥汽水的人更容易患新陈代谢综合征和糖尿病。
果糖的使用特点
果糖在食品中主要是作为甜味剂使用的。
目 前世界上广泛使用的甜味剂有20 余种,可分为以下几类:
1)单糖,二糖类,蔗糖,葡萄糖,果糖,麦芽糖,乳糖,木糖等天然糖类。
2)低聚糖类,主要有低聚异麦芽糖,低聚果糖,低聚半乳糖, 乳果糖,低聚木糖,乳酮糖,棉子糖,水苏糖等。
3)糖醇类,包括山梨糖醇,麦芽糖醇,甘露醇,乳糖醇,赤藓糖醇,木糖醇等。
4)化学合成甜味剂,有糖精,甜蜜素,阿斯巴甜,三氯蔗糖等。
这几类产品都有各自的特点和优势,也有显著的不足。这些缺点限制了它们的应用。这些缺点主要有:
1)单糖,二糖,低聚糖,糖醇类的甜度比较低,达到同等甜度的使用量大。
2)合成甜味剂甜度很高,但很多产品具有苦涩味和金属味,味道不纯等,需要添加甜味抑制剂和填充剂。
3)低聚糖类,糖醇类的生物稳定性较差。化学合成甜味剂一般稳定性较好,但也有不令人满意的地方。如阿斯巴甜不耐高温及酸性条件,不能用于长时间加热的焙烤食品,不少甜味剂不能用于酸性食品等。
4)糖醇类食品吸湿性较大,粘度低,给食品加工带来影响,无法用在干燥的固体食品上。
5)糖醇类不易吸收,摄取过量会引起腹泻或肠胃不适,如胀气,疼痛,打嗝等。
6)合成甜味剂的产品安全性仍受到怀疑。
7)低聚糖类,三氯蔗糖,部分糖醇类产品的价格较高。
相比之下,果糖综合了几类甜味剂的优点,是很好的通用性甜味剂。
1)甜度高,用量少,不需添加特殊助剂(化学合成甜味剂的优点)
2)其代谢途径与胰岛素无关,人体摄入不会引起血糖及胰岛素水平波动(糖醇类,化学甜味剂类的优点)
3)在肝脏中代谢快,对肝脏具有保护作用合成肝糖元迅速,可改善肝功能,保护肝脏(低聚糖类的优点)
4)不易发生蛀牙(糖醇类的优点)
5)天然糖类,绿色安全(糖,糖醇,低聚糖类的优点)
6)风味口感好(部分糖醇,低聚糖的优点)
果糖还具有很好的甜味协同作用,可同其它甜味剂混合使用。这种协同机制在果糖与其它高甜度化学合成甜味剂白糖的混合使用中显得更加突出。一方面可使甜味剂甜度大大提高,另一方面可减少或清除糖精钠或蛋白糖的苦涩味和其它不良后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