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不靠谱的长寿谣言
最不靠谱的长寿谣言
快乐者一定能长寿
“笑一笑,十年少”,意指人常欢乐可延年益寿。然而,事情并非绝对如此。研究证实,人越快乐,对人和事物的主观臆断越偏执,因为他们总有一种“对什么事都无所谓”的心态,结果他们进行分析思考的动力比那些总觉得有“压力”者要小,往往使自己陷于“人云亦云”境地,从而常常不能适应复杂的社会,引起心理和精神上的混乱,造成身心伤害。
悲伤不利于身体健康
人们只知道“满面愁容”、“情绪低落”等是抑郁症的表现,其实抑郁症表现多种多样,少数抑郁症患者内心常感到极度地痛苦和压抑,但他们仍要“坚强”地表现出若无其事、快乐不已。这种“快乐”不是发自内心深处的真实感受,而是出自于某些“需要”竭力压抑自己的情感。结果,“真实的自我”由于得不到及时和流畅的宣泄,使身心备受煎熬。现实生活中,因“心境开朗”、“不知忧愁”的人突然自杀而引起人们迷茫不解的事情并不鲜见。
不少医学家提倡“中和以养生”,即无论饮食起居、思虑情感等身心活动,都要有所节制,恰到好处。“能中和者必久寿”,只有保持不偏不倚的和谐状态,才能延年益寿。
劳动者一定能长寿
资料表明,每个人都有一定的“生存能”,其释放速度快慢与寿命长短相关联,释放越慢则寿命越长,反之则越短。剧烈的体能消耗加快了生命过程,加速了身体某些重要器官的“磨损”和“创伤”,会导致早衰发生。
足够的证据表明,过度运动也会对身体造成损伤。流行病专家调查了2500名从事长跑运动的男女,一年后,1/7的人由于运动过量而引起损伤,不得不进行治疗。
女性常吃鸡会患子宫癌
谣言1:
“女性常吃鸡,会患子宫癌”
有谣言称:“鸡肉含激素,鸡翅、鸡爪等部位激素、抗生素含量最高!现代的饲养鸡激素、抗生素含量都非常高,小孩一定要少吃。此外,鸡翅、鸡脖子等部位是注射激素或抗生素的位置,再加上女性荷尔蒙的影响,爱吃鸡翅、鸡爪的女性更容易患上子宫癌!”
我们剖析看看。首先,鸡是否需要激素催?实际上,肉鸡四十多天出栏在世界上属于正常水平,肉鸡需要半年才能出栏早已成为历史。而其中的原因并非激素所致,而是育种。农业部家禽研究所监督检测中心(扬州)高玉时主任表示:“这完全是育种的结果,从几万只鸡中选择一只留种,长期积累,才有了现在的生长速度。”他表示,生长速度较快的白羽肉鸡是从国外引进的品种,在口味上肯定与传统的家养土鸡有所不同,但这仅仅是口味的选择问题,并不涉及食品安全问题。此外,激素甚至会对鸡的心血管、肝脏等机能产生副作用,很容易造成死亡。
而抗生素的问题,从每年在农贸市场的抽样结果来看,抗生素残留超标的比例是非常小的。美国普度大学生物与食品工程专业博士云无心对此表示,世界各国对于养殖中允许使用的抗生素、用量、用法,都会各有规范。符合规范的使用,对健康的影响小到可以忽略。人们关注的是否“滥用”,只能由监管来解决。此外,抗生素也并不便宜,“过度滥用”也不能为鸡农赚更多的钱。
谣言2:
“泡面需肝脏解毒32天”
还有谣言称:泡面的面饼经过油炸,油中添加了BHT,可怕的是碗装泡面,碗的材质是聚苯乙烯,在冲泡过程中遇到高温会释放出单体苯乙烯,而苯乙烯有致癌性。一碗泡面需要肝脏解毒32天才可以代谢出去!
实际上,BHT是一种抗氧化剂。它被广泛用于食品中油脂的抗氧化。联合国粮农组织和世界卫生组织的食品添加剂联合专家委员会把BHT的每日允许摄入量定在每公斤体重0.3毫克。对于成年人,大致相当于每天20毫克左右。按照现行的中国食品添加剂国家标准,BHT在食品中的用量一般为每公斤油脂0.2克。按照每包方便面100克、通常含油量20%来计算,每天吃5包泡面,长年累月地吃,其中的BHT也不会造成健康危害。
至于苯乙烯的致癌性只在“大剂量”的情况下显现。美国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FDA)认为从聚苯乙烯包装材料中释放出的苯乙烯不可能达到有害剂量,所以允许用它来盛装食品,而欧洲、日本也都允许使用。实际上,泡面本身不是“健康食品”,但将“非健康食品”与“毒食”画上等号,就不对了。
谣言3:
“吃火锅应先涮菜后涮肉”
谣言中称,先涮菜后涮肉更健康,是因为“先吃‘放油’的食物,等到差不多饱了,才吃蔬菜等‘吸油’的食物,结果把大量油分都吃进了肚子里”。实际上,吃火锅先涮什么后涮什么,对于肉和菜的吸收差别小到可以忽略。
如果说先涮菜再涮肉是在建议大家多吃蔬菜,而减少肉类的摄入,这可能比较靠谱。
谣言4:
“晚上喝牛奶可催眠”
晚上一杯热牛奶让你睡得更好,这在于牛奶中含有“助睡眠成分”?
实际上,要说那神奇的“助睡眠成分”不仅牛奶中有,肉类中也有。餐后的睡意,食物越丰盛来得越凶猛,那么晚上来一碗馄饨也许更易入睡,但也更加无法直视体重秤。如果说牛奶催眠,那早餐是否不应该饮用牛奶呢?
九大美容谣言
由于网络科技的发达,我们能时刻从互联网上查到想要的信息。然而,这也让很多谣言钻了空子。所以,我们一定要学会分辨真假,避免走入谣言陷阱。以下就是小编收集的美容谣言,赶紧看看吧!
谣言1:你每年摄入的数百克的唇膏会对你的健康有害。
平均来讲,一位女性每天消耗的唇膏大约为四毫克,这意味着就算摄入两百克唇膏,你也需要连续几百年每天都使用唇膏。而况且根据调查显示,即使使用了这个数量的唇膏,对身体也不会有什么损害。但是如果不想使唇膏成为食物的“佐料”,就得养成吃饭前卸掉唇妆的习惯了。
谣言2:每天晚上梳头100下可以让头发保持健康闪亮的状态
用纯猪鬃毛梳子梳头的同时,会有天然油脂随着猪鬃毛转移到你的秀发上,这样一来你的秀发会变得更加光亮。但是至于要梳多少下,这完全取决于你自己,如果你有一把好梳子的话。
谣言3、凡士林涂在睫毛上可以让睫毛长得更快。
睫毛的浓密程度、长度完全取决于基因遗传因素。而事实上,粘稠的膏状凡士林涂在睫毛处会堵住内眼睑边缘处的眼腺体,而我们的眼睛则是需要靠腺体制造出泪水冲洗掉眼内的脏东西,防止细菌传染的。
谣言4、喝咖啡能减肥。
研究发现咖啡因具有排水、消肿的功能,大部分涂抹用的瘦身产品中都含咖啡因成分,那么直接喝咖啡,是否能更有效地瘦身?其实咖啡中的咖啡因非但不能帮助减肥,饮用太多,甚至会引致导致加速、血压高及失眠,加了奶和糖的咖啡还更容易令人发胖。
谣言5:把香水储存在冰箱里可以让香味持续更久。
香氛中的油脂成分会渗入到所有含有脂肪的物体中去,比如你放在冰箱里的黄油和 牛奶等,从而造成污染。其实正确的方法是把香氛放在凉爽、背光的地方。
谣言6:分叉的发尾可以修复。
想要让已经分叉的发尾重新愈合是不可能的!修剪掉已经分叉的发尾才是最佳方法,它能阻止分叉伤害到整根头发。然而,如果你把头发留得太长或者你的发质天生就容易分叉的话,那么建议你用含有缓和剂的专业沙龙产品定期做发膜,这能起到滋养头发、强韧发质的作用。坚持长期使用才有助于解决发尾容易分叉的问题。
谣言7:黄瓜片、冷茶袋和痔疮膏能缓解眼袋问题。
没有人知道真正引起眼部肿胀的原因是什么,不过极有可能是因为有多余的脂肪堆积在眼部而形成的。而要彻底解决,就只能通过外科手术来移除多余的皮肤和脂肪。不过一些特别针对眼袋和黑眼圈问题的美容产品,对对付眼部问题还是能够起到积极作用的。
谣言8:晨起喝淡盐水有益于身体健康。
喝淡盐水有利于健康不假,夏天出汗后喝淡盐水补充水分很必要,然而晨起补充水分非但无益,反而有害健康。生理学研究认为,人在整夜睡眠中虽滴水未进,然而呼吸、排汗、泌尿都在进行中,这些生理活动要消耗许多水分。早晨起床时,血液已成浓缩状态,此时如果喝一定量的白开水可很快使血液得到稀释,纠正夜间的高渗性脱水。反之再喝盐开水会加重高渗性脱水,令人更加口干。更何况,早晨是人体血压升高的第一个高峰,喝盐开水会使血压更高,危害健康。
谣言9:牙膏能去痘痘。
尽管有些牙膏含有过氧化苯成分(一种治疗粉刺的成分,也具美白功效),但事实上用牙膏清除痘痘毫无科学根据,一些特别针对痘痘的护理产品,除了含有过氧化苯之外,还含有其他一些比过氧化苯更有效的抗痘成分!因此,如有粉刺,不要想着擦牙膏可以消灭它们。
激光整形谣言多 你中招了吗
爱美是人的天性,同时也是女人的专利,现在,随着整形技术的不断提高,很多人更是积极地整容,尤其是激光美容更是其中一项热门整形项目,可是关于激光整容有很多谣言,爱美的人会不小心中了谣言,那么,激光整容有哪些谣言呢?赶紧来了解下吧。
谣言一、激光美容一次就好?
答:激光祛斑后色素颗粒的消退排出时间一般在3—6个月左右。由于不同色素性疾患的色素粒大小、种类、深浅、色泽不同及个人肤色、代谢能力、年龄等个体差异,激光治疗后色素颗粒的消退排出时间与程度也各有不同。
一般来说,祛除暗沉、雀斑、晒斑等浅层色素需2-3次,黄褐斑、妊娠斑、老人斑等深层色素则需要6-10次,每次间隔2-3个月。
谣言二、激光美容可根治黄褐斑?
答:黄褐斑的出现多数与内分泌有关,尤其是和女性的雌激素水平有关,月经不调、妊娠、服避孕药或肝功能不好以及慢性肾病都可能出现黄褐斑。
如果是单纯性黄褐斑,通过6-10次的激光治疗,可得到改善;如果是内分泌引起的黄褐斑,激光也束手无策,更加建议用内调。
谣言三、美容院的美容师也能操作激光?
答:激光美容应由相关专业的执业医师来完成。
激光美容的效果受下列因素影响:
1、皮肤状态和皮肤问题的准确诊断。
2、激光设备的精确性和可靠性。
3、医生对于皮肤问题的理解。
4、医生对仪器的把控等等。
谣言四、激光祛斑、彩光嫩肤、E光嫩肤、光子嫩肤、射频混为一谈。
答:
1、光子嫩肤与彩光嫩肤两者从原理上来说,都是采用多脉冲设计专利的特定波长的一种或多种光,应用强脉冲光的选择性热解作用和光刺激效应,清除面部各种瑕疵,同时刺激胶原蛋白的增生,改善其质地和弹性,恢复皮肤青春光彩。
2、E光嫩肤是在光子嫩肤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在原来光子的基础上增加了射频功能,是光子与射频的结合体,其核心技术是:光子系统+射频系统+表皮冷却系统。
会说话是一门学问
1、小事,幽默说
在你想对别人有一些善意的提醒时,用开玩笑的轻松方式说出来,不但可以让人愉快地接受,还能增进彼此间的亲密感。
2、没把握的事,谨慎说
《礼记》中说:“君子约言,小人先言。”君子谨慎说话,小人妄言妄语。谨慎是一种态度,更是一种修养;如果没有把握,不说最好。在别人问起或事到临头而不得不说时,措辞就一定要谨慎,这样才能不误人。当时和事后,人们也会觉得你是个靠谱、值得信任的人。
3、没发生的事,不胡说
《荀子》中说:“流言止于智者。”这是个谣言满天飞的时代,社会上如此,生活中也是如此。制造谣言,传播谣言,这体现的是人的品质、修养和辨别力不够,也会让人觉得不负责任、无事生非。所以遇事要多些怀疑,对还没发生的事,绝不可胡说。
4、急事,慢慢说
“中华第一望族”琅琊王氏的家规只有6个字——“言宜慢,心宜善”,却让这个家族1700年间出了36个皇后、36个驸马、35个宰相,足见话慢慢说的巨大力量了。这体现的,是一种不浮躁,和谨慎。尤其在遇到急事时,话更要慢慢说。因为越急,越可能说得前言不搭后语和不得体,容易误事,也容易让人觉得你冲动不稳重。急事慢慢说,才能把事处理地更好,也才能给人留下遇事不乱、成熟稳重、可堪信任的印象。
产后减肥这些谣言信不得
谣言一:产后节食可以健康瘦身
产后42天内,产妇不能盲目节食减肥。生完BB后,妈妈们担负着恢复能量和喂养宝宝双重任务,如果营养跟不上,母亲孩子一样受苦,严重的时候还会引起产后各种并发症,所以通过节食来减肥是不可取的。
谣言二:减肥餐=低卡路里餐
许多产妇在为自己制定“瘦身餐”的时候,往往根据卡路里来计算,觉得蔬菜、水果卡路里低就只吃蔬果,肉类、奶制品卡路里高就不敢食用,这种想法真是不靠谱。
产后的饮食应该全面而合理。产后第2周内不建议食用鱼类和肉类,是出于身体吸收的考虑,到了第3周,等身体适应,可以适当吃些。产妇不能挑食偏食,膳食应该做到干稀搭配、荤素结合,少吃煎、炸等不易消化的食物。
谣言三:产后过段时间吃减肥药
如果新妈们还在哺乳期,无论过多久,就不应该吃减肥药。妈妈们在哺乳期服用减肥药,药物会随着乳汁排出,直接到达婴儿体内。新生宝宝的肝脏解毒功能差,大剂量药物易引起宝宝肝功能降低,会造成肝功能异常。
另外,减肥药也不利于产妇身体的正常代谢。减肥药主要通过人体少吸收营养,增加排泄量,达到减肥目的,但是新陈代谢系统容易遭到紊乱,影响健康。
戳穿5大不靠谱护肤流言
1、不靠谱高招之——频繁去角质可让肌肤自由呼吸
冬季面部皮肤增厚,需要经常去角质,否则给肌肤不给的营养成分不能被高效吸收。经常使用去角质产品,肌肤才能自由呼吸。
正解:合理去角质,一周一次最好
频繁去角质,会让肌肤饱受损伤。因为角质层具有保护肌肤免受伤害的作用。过度频繁去角质会导致接触性皮炎,细菌感染的几率也会增加。
2、不靠谱高招之——打肉毒杆菌可以永葆青春
这几乎是所有明星永葆青春的一个公开的秘密,在脸部局部注射肉毒杆菌素,就能填平细纹,保持肌肤年轻态。
正解:强化保养,挑选合适的祛皱抗老产品
缘由:肉毒杆菌虽说可以迅速改善皱纹,但是她只是短时间的效果,并不能阻止衰老,并且需要多次注射以巩固祛皱成果。并且还具备相对较高的风险,很多
3、不靠谱高招之——常敷面膜可以祛斑
雀斑或者日晒斑这些比较浅层次的斑,可以通过敷面膜来改善,可以在斑点比较严重的部位,每天连续敷,就会取得比较满意的祛斑效果。
正解:完美防晒+祛斑产品
敷面膜对肌肤的最主要的功效在于提高肌肤的含水量,使肌肤的透明度迅速提升,肤色改善,但是对于体制性色素失调和斑点的效果十分有限。因此,对于斑点,首先要防止外部紫外线的侵害,做好防晒工作。其次,是针对斑点产生的原因和根源挑选适合的产品,完美祛斑。
4、不靠谱高招之——牙膏可以祛痘
牙膏具有清凉解毒的功效,因此,可以用来对付痘痘,在痘痘表面涂上一层牙膏,能快速祛痘。
正解:选植物系安全祛痘产品是王道
小编之所以认为这个方法不靠谱,是因为周围出现过类似血淋淋的例子,因为乱涂牙膏,不仅没治好痘痘,肌肤大面积过敏。牙膏中虽含有薄荷成分,会给人以清凉舒爽的体验,但是牙膏中其他的类似于粉体类的成分,会产生收敛作用。痘痘和斑点一样,产生的因素是多方面的,单靠牙膏就想对付所有的痘痘,有点天方夜谭。
5、不靠谱高招之——吃珍珠粉能美白
大多数人对于吃珍珠白美白这个美容高招深信不疑,流传自明星的美容秘术成为了广大爱美人士解决美白难题的绝招。
正解:美食产品巧搭配打响美白翻身仗
美白不是一蹴而就的事情。从营养学的观点上来说,珍珠粉美白是没有任何理论根据的。并且珍珠粉属于矿物质,很容易导致重金属中毒,千万不能随便服用。完美的美白手法,是产品食物的调理,以及良好生活习惯的养成共同作用的成功。
最不靠谱的4个驱蚊谣言
1、一滴香油能驱蚊
最近,朋友圈不断有人分享“防蚊妙招”:“一滴香油(芝麻油,简称“麻油”)滴在手上,两只手抹一下,拍打在宝宝手和脚上。最后手上没油了,但还有香油的味道,再轻拍一下宝宝的脸。爬山下来,蚊子都躲得远远的”。
事实上,并没有科学依据证实香油能驱蚊。油性的东西都会产生油膜,相当于皮肤上产生了一层物理阻隔,蚊子不容易叮上。但时间一长,油腻感消失了,保护膜就会消失。所以,香油本身不能驱蚊,而油膜驱蚊的效果非常有限。更何况,油性液体涂在身上很不舒服,得不偿失。
2、蚊子偏爱某种血型
关于什么血型更招蚊子,说法五花八门,有人说是O型,还有人认为是B型。
其实,蚊子侦测和定位目标主要是靠二氧化碳、热量、挥发性化学物质等因素,目前还没有可靠的证据表明,不同血型对蚊子的吸引力有差异。
蚊子寻找目标最重要的线索是二氧化碳,而且是二氧化碳的气流。通过辨别气流方向,蚊子才能锁定目标。所以,喘气较粗的胖人和爱运动的人容易招蚊子,平时要注意防蚊。
3、喷驱蚊花露水等于喷农药
有传言说,“驱蚊花露水中含农药避蚊胺成分,喷花露水就是往身上喷农药”。
避蚊胺(DEET)确实是美国农业部开发研制的农药,用于驱蚊已有近60年的历史。不过,抛开剂量谈毒性不科学。只要严格按照说明书正确涂抹,就是安全的。
美国儿科医师协会认为,两个月以上的宝宝就可以使用避蚊胺含量在30%以下的产品。而超市里卖的绝大多数驱蚊花露水中避蚊胺的含量都低于30%。此外,美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推荐的柠檬桉叶油、伊默宁(也叫驱蚊酯)、氯菊酯等都是较为安全的驱蚊化学品。
需要提醒的是,驱蚊液只可用于暴露在外的皮肤上,不能直接喷到脸上,不能接触伤口、眼和嘴,耳朵部位也要少用。给儿童使用时,应喷在大人手上,再涂抹到孩子身上。
4、驱蚊草可有效驱蚊
“在家里摆上一棵驱蚊草,不但能让蚊子近不了身,还能美化家居环境。”卖家往往如此宣传。听起来“两全其美”,但实际效果真的能这样吗?
目前,市面出售的驱蚊草主要是一种学名叫做香叶天竺葵的植物。有科研人员检测了驱蚊草等驱蚊植物的效果,结果发现,实验区域内的蚊虫对其无动于衷。
事实上,这类植物中的香叶醇、香茅醇、柠檬醛等物质有一定的趋避昆虫作用,但仅靠叶片散发出来的气味驱蚊远远不够。这些物质只有在受到啃食等物理损伤时才会大量释放。
生命线长短与寿命无关
寿命谣言一:生命线短寿命难长
专家表示,手纹时刻在变,进入每个年龄段,手纹就会不一样。一个人寿命的长短,单靠生命线的长度来判定寿命,非常不正确。
寿命谣言二:天庭饱满富贵长寿
有时听别人夸奖时,会听到这样一句话:天庭饱满,富贵又长寿。事实并非如此。在调查中,很多长寿老人都很瘦。相对于天庭饱满而言,他们脸部微笑肌很突出,这表明他们经常笑,看天庭不如看微笑肌,看长得是否慈祥。
寿命谣言三:寿斑越多越长寿
有时我们看到老人寿斑很多时,都会不禁夸奖一句:肯定长寿。然而调研发现,有寿斑者青年组为0,60-69岁组占61.3%,90岁以上达94.8%。可见,寿斑是衰老特征,并非长寿特征。
无偿献血谣言
谣言:献血会伤及“元气”
真相:因为人们的血液中的大部分的成分是由红细胞、白细胞、血小板以及血浆组成的,这些成分都是可以为人类储藏一定的能量的物质。
这些成分,绝大多数在人体内都有相当大的储备。在失血的时候,人体首先会调动这些储备资源顶上。
一个健康人的总血量约占体重的8%,一个成年人的总血量约为4000-5000毫升,平时80%的血液在心脏和血管里循环流动着,维持着正常的生理功能;
另外20%的血液储存在肝、脾等脏器内,一旦失血或剧烈运动时,这些血液就会进入血液循环系统。
现在根据统计,在中国的无偿献血的话,一般只会抽您的200到400ml左右的血,这个量还没到人体总共血量的百分之十呢,所以说失去这点血量对人体的正常的生理没有多大的影响。
人体的血液在不断新陈代谢,每时每刻都有许多血细胞衰老、死亡,同时又有大量新生细胞生成,以维持人体新陈代谢的平衡。
献血后失去的水分和无机物,1~2个小时就会补上;血浆蛋白质由肝脏合成,一两天内就能得到补充;血小板、白细胞和红细胞也很快就会恢复到原来水平。
所以说一个健康的人,按规定献血,对身体不会有任何影响,反复献血还可预防心脑血管病,降低血脂、预防心脏病等,反而会有利于健康。
谣言:经常献血会感染上血液传播疾病
真相:这样的疑虑完全是多余的。规范的流程中,献血时用到的所有器具都是经过严格消毒的一次性耗材,所有采血时用到的一次性器材用过后都必须毁弃。
况且献血过程中血液是由体内流向体外,体外的病原体要逆流而上入侵人体是很困难的。
而在成分血的献血过程中,捐血者的血液同样是在严格消毒的一次性全密闭式管道套材里循环和分离的,一滴血都不会与机器接触,机器只是产生起离心的工具,绝不会造成交叉感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