气胸发生应该做哪些诊断检查
气胸发生应该做哪些诊断检查
X线胸片检查是诊断气胸的重要方法,可显示肺受压程度,肺内病变情况以及有无胸膜粘连、胸腔积液及纵隔移位等。气胸的典型X线表现为外凸弧形的细线条形阴影,称为气胸线,线外透亮度增高,无肺纹理,线内为压缩的肺组织。大量气胸时,肺脏向肺门回缩,呈圆球形阴影。大量气胸或张力性气胸常显示纵隔及心脏移向健侧。合并纵隔气肿在纵隔旁和心缘旁可见透光带。
肺结核或肺部慢性炎症使胸膜多处粘连,发生气胸时,多呈局限性包裹,有时气胸互相通连。气胸若延及下部胸腔,肋膈角变锐利。合并胸腔积液时,显示气液平面,透视下变动体位可见液面亦随之移动。局限性气胸在后前位胸片易遗漏,侧位胸片可协助诊断,或在x线透视下转动体位可发现气胸。
CT表现为胸膜腔内出现极低密度的气体影,伴有肺组织不同程度的萎缩改变。CT对于小量气胸、局限性气胸以及肺大疱与气胸的鉴别比X线胸片更敏感和准确。
气胸容量的大小可依据x线胸片判断。由于气胸容量近似肺直径立方与单侧胸腔直径立方的比率[(单侧胸腔直径。一肺直径。)/单侧胸腔直径。)],侧胸壁至肺边缘的距离为1cm时,约占单侧胸腔容量的25%左右,2cm时约50%。故从侧胸壁与肺边缘的距离≥2cm为大量气胸,<2cm为小量气胸。如从肺尖气胸线至胸腔顶部估计气胸大小,距离≥3cm为大量气胸,<3cm为小量气胸。
右胸痛的检查有哪些?
胸痛是临床上常见的症状,原因颇多,且胸痛的部位和严重程度,并不一定和病变的部位和严重程度相一致。外伤、炎症、肿瘤及某些理化因素所致组织损伤刺激肋间神经,膈神经,脊神经后根和迷走神经公分布在食管,支气管,肺脏,胸膜,心脏及主动脉的神经未梢,均可引起胸痛。
那么,患者一旦出现胸痛时,医生可能会给你做哪些检查呢?请看下文:
一、体格检查
胸壁疾患由视诊,触诊即可确定。而胸内脏器疾患则须详细体格详细,视诊单侧胸廓饮满应相到胸腔积液。触觉语颤增新开业要见于肺炎,叩诊浊音或实音应考虑到肺炎,肺梗死,肺癌,胸膜间皮瘤;叩诊鼓音则考虑气胸。心绞痛及心肌梗死者心界正常或增大,心率增快听诊有异常发现等。腹部脏哭疾患则有相应腹部体征。
胸痛 该做哪些检查?
二、实验室检查
1.血常规:是例行的检查,白细胞的变化可提供一定的依据。
2.痰的细菌学检查:可以确定肺炎及肺结核的病原菌。
3.脱落细胞学检查:有助于肺癌的诊断。
4.脑腔及心包腔穿刺液的化验及细胞学检查
5.血尿肌红蛋白增高、血清心肌酶增高有助于急性心肌梗死的诊断。
三、器械检查
胸腔内脏器官疾患需借助有关的器械检查确定诊断。
1.心电图检查:有助于心绞痛和急性心肌梗死的诊断。
2.超声心动图:对心包积液的诊断及观察积液量有重要意义,肯定瓣膜病诊断。
3.胸部X线检查:在现代胸部疾患的诊断占有重要地位,常规X线检查可显示计多胸部病变的影像,作为病变的诊断依据如肺炎,肺结核,肺梗死,肺癌,胸膜病变,气胸等。
4.胸部CT检查:具有很高的分辨率,诊断准备性和敏感性甚高,CT是横断面显示胸部断面图像,对纵隔旁,横膈周围及胸膜下病灶的显示效果良好,常能区别血管,脂肪,水及各种软组织密度的病变;常用于纵隔病变肺门增大的鉴别。
5.胸部MRI检查:肺内微小病灶及胸膜病变,MRI检查具有能冠状面和矢状面断层成像。并对纵隔内软组织分辩率更高等优点,能直接三维,甚至任意角度斜切面成像更有利于病变的显示和定位;但CT、MRI检查在胸部病变不宜作为首选,只能作为进一步检查的办法。
6.放射性核素扫描:对肺梗死,肺内占位病变,心肌梗死的诊断有帮助。
7.心导管检查:对于先天性和某些后天性心血管疾病诊断有特别价值,对肺部疾病的诊断亦有意义。
8.纤维支气管镜:可深入到面和亚段支气管,可在直视下做活检和刷检,做活组织病理检查,支气管肺泡灌洗液作微生物学,细胞学,免疫学,分子生物学检查对肺疾病的病因和病理诊断很有帮助。
关于胸痛的检查诊断
一、病史
1、疼痛的部位及放射
很多疾病引起胸痛常有一定的部位。胸壁疾患的疼痛常固定于病变部位,且局部有明显压痛。急性肺炎,肺梗死,自发性气胸等的疼痛在患侧胸部;胸膜炎所致胸痛常在胸廓扩张度较大的下侧部。心绞痛和急性心肌梗死常位于胸骨后或心前区且放射至左肩及左臂内侧。纵隔食管疾患的疼痛常位于胸骨后,膈肌及膈下疾患常在肋缘及斜方肌处有放射痛。
2、疼痛的性质
自轻微的隐痛至剧烈的疼痛,程度不等,性质各异,肋音神经疼痛呈刀割样触电样灼痛,肌痛呈酸胀痛,骨痛呈桱痛,锥痛,原发性肺癌和纵隔肿瘤可能胸部隐痛和闷痛。心绞痛和心肌梗死常呈压榨样痛可伴有窒息感。主动脉瘤侵蚀胸壁时呈锥痛食管炎和膈疝呈灼痛或灼热感。
3、疼痛发生方式
肌痛常在肌肉收缩时加剧。骨源性疼痛肿瘤所致疼痛所致疼痛为持续性的。脊神经后根疼痛发生于身体转动或弯曲时,胸膜炎的疼痛常在深吸气及咳嗽时加重,屏住气时疼痛减轻。心绞痛常在用力或过度激动时诱发。呈阵发性。心股梗死则常呈持续性剧痛。心脏神经官能症所致胸痛则常因运动反而好转。食管疾患的胸痛常随吞咽动作时引起或加剧。
4、伴随症状
胸痛伴咳嗽者考虑呼吸系统疾患,胸痛同时有高热者考虑肺炎;胸痛伴有小量咯血者应考虑到肺癌、肺梗死,肺结核,胸痛突然发生伴呼吸困难者应想到自发性气胸;胸痛伴吞困难者考虑食管疾患。
5、其他有关病史
肺梗死常有心脏病或最近手术史,急性纵隔炎常有颈部外伤,炎性疾患或邻近脏器疾患史。青壮年胸痛多注意肌源性胸痛,肋软骨炎,胸膜炎,肺炎,肺结核等。中老年者则应多考虑心血管疾患,肿瘤侵及胸膜神经痛,心神经官能症则以青中年女性夺见。
胸膜炎的检查诊断
1、体格检查,干性胸膜炎:呼吸运动受限,局部压痛,呼吸音减弱,可闻及胸膜摩擦音。渗出性胸膜炎:积液量多时患侧呼吸运动受限,甚则强迫体位,呼吸急促,心率加快,胸廓饱满,气管向健侧移位,叩诊呈实音,语颤、呼吸减弱或消失。
2、X线检查,干性胸膜炎病变局限者可无明显变化。胸腔积液较少时,见肋隔角模糊变钝。胸腔积液较多时,可见肺下野密度增加,阴影上缘自腋下向内下方呈弧形分布。
3、超声波检查,可发现透声良好的液性暗区,可提示穿刺的范围、部位、深度。
4、实验室检查,胸腔积液常规、生化、培养可判断积液的性质,及发现结核菌或其他致病菌。结核菌素试验及结核杆菌抗体阳性有助于结核性胸膜炎的诊断。血常规检查,白细胞计数可正常或增高,血沉常加快。
气管异物的检查项目
1、病史 多数病人异物吸入史明确,症状典型,结合肺部听诊及X线检查,诊断多无困难。对少数异物史不明确,或伴有发热等症状时,易被误诊为急性气管、支气管炎,哮喘性支气管炎或肺炎,应注意鉴别。如临床表现为不明原因的发热、久治不愈的咳嗽,或反复发生的支气管肺炎者,更应详细询问有无异物吸入史,并注意起病前有无鼻塞、流涕等上呼吸道感染症状,和是否骤然发病等。如疑有异物时,应作进一步检查。
2、体征 肺部听诊时应注意两侧对照比较,异物引起的肺部病变多偏向一侧。气管内异物肺部可闻哮鸣音,有时于呼气末期或咳嗽时存在拍击声。诊断时还需注意病情轻重,并观察有无心力衰竭、纵隔气肿、皮下气肿等并发症。
3、X线检查 非金属性的气管异物,X线胸部检查常无明显异物,应根据突然起病、剧烈呛咳、拍击声等临床表现进行诊断。对于透光性支气管异物,可根据其阻塞程度不同而产生肺气肿或肺不张,胸部X线检查常能协助诊断。
(1)阻塞性肺气肿 X线胸部透视时示病侧肺部透亮度增加,横隔下降,活动较差,并有纵隔摆动现象。其产生的原因是:呼气时因支气管变窄,空气不能排出,病侧肺内压大于健侧,因而心脏及纵隔推向健侧;吸气时健侧肺内压力增加,心脏及纵隔又移向病侧;因此,出现纵隔左右摆动的现象。
(2)阻塞性肺不张 胸部X线透视时,病变处肺组织密度增高,横隔上抬,心脏及纵隔移向病侧,呼吸时位置不变。对于不透光性异物,胸透或拍片后可以确定异物形状、大小及所在部位。
4、支气管镜检查 经过上述检查仍不能明确诊断,而临床又疑为气管、支气管异物时,可考虑行支气管镜检查,以确定诊断。
检查:不透射线的异物可立即显现。透射线的异物可根据临床表现做出诊断。胸透较胸片也有其优点,可动态观察纵隔改变情况。胸部正、侧位断层有时可发现较小异物,必要时可做CT或超声检查,以帮助诊断。如果异物存留时间较长,难以明确诊断者,除需要和肺科医生讨论外,做气管镜检查对明确诊断是必要的。
咳嗽的常用辅助检查
由于咳嗽是许多疾病的一种非特异性症状,临床上进行确诊时必须详细询问病史、全面查体、做胸部X线或CT、气道反应性测定、肺功能、心电图、纤维支气管镜及一些特殊检查以排除一些可以引起慢性、顽固性咳嗽的其它疾病。咳嗽的常用辅助检查如下:
(1)胸部影像学检查:x 线胸片能大致确定肺部病变的部位、范围与形态,可得出初步诊断。但容易漏诊肺部较小的病变;由于胸部CT的逐步普及,且其检查有助于发现纵隔前、后肺部病变、肺内小结节、纵隔肿大淋巴结及边缘肺野内较小的肿物,提高诊断的阳性率,故目前已逐步替代x线胸片成为首选的检查手段,使用高分辨率CT则更有助于诊断早期间质性肺疾病和非典型支气管扩张。
(2)诱导痰检查:最早用于支气管肺癌的诊断,通过诱导痰细胞学检查可使癌细胞检查阳性率显著增高;行细胞学检查嗜酸性粒细胞是否增高是诊断EB的主要指标。
(3)肺功能检查:通气功能测定有助于诊断慢性阻塞性肺病;支气管舒张试验可帮助诊断哮喘;弥散功能测定有助于早期间质性肺病的诊断;常规肺功能正常,可通过激发试验诊断CVA。
(4)纤维支气管镜检查:可有效诊断气管腔内的病变,如支气管肺癌、异物、支气管内膜结核等。
(5)食管24 h pH监测:能确定有无胃食管反流(GERc),是目前诊断GERC最为有效的方法。
(6)咳嗽敏感性检查:通过雾化方式使受试者吸入一定量的刺激物气雾溶胶颗粒,刺激相应的咳嗽感受器而诱发咳嗽,并以咳嗽次数作为咳嗽敏感性的指标。
(7)其他检查:外周血嗜酸粒细胞增高提示寄生虫感染、变应性疾病;皮肤过敏原皮试阳性提示过敏性疾病。
不明原因腹痛如何检查
实验室检查:血、尿、粪常规,酮体及血清淀粉酶是最常做的急诊检查,对临床急腹症的诊断有一定参考价值。
x线检查:胸部x线检查可及时发现肺炎,胃、十二指肠急性穿孔时腹部透视可见服下游离气体,肠梗阻时可见肠管内充气及液平等。
型超声检查:B超检查有助于肝、脾、泌尿系统疾患和腹腔脓肿等疾病的诊断。
诊断性腹腔穿刺:对内出血、腹膜炎、胰性腹水及腹腔脓肿等行诊断性腹腔穿刺具有重要的诊断价值。
手术探查:对于经上述措施诊断仍不能确定,内科治疗不见好转而病情转危的紧急情况下,为挽救病员生命应考虑剖腹探查。
实验室检查:血、尿、粪常规,酮体及血清淀粉酶是最常做的急诊检查,对临床急腹症的诊断有一定参考价值。
线检查:胸部x线检查可及时发现肺炎,胃、十二指肠急性穿孔时腹部透视可见服下游离气体,肠梗阻时可见肠管内充气及液平等。
型超声检查:B超检查有助于肝、脾、泌尿系统疾患和腹腔脓肿等疾病的诊断。
胸骨骨折的检查与鉴别
1、胸骨骨折需做的检查项目
胸部平片、胸部CT检查、胸部疾病体征检查、胸部外部检查
2、骨折的辅助检查主要是依靠X线检查
X线检查正侧位平片可见骨折断裂线,胸骨骨折的诊断较容易,一般有明显的外伤病史,一些病史不清,而临床表现也不明显的患者,则需要依靠胸骨的侧位或斜位X 线片来进行诊断,一般都可以确诊,如果怀疑有合并损伤,则需要进行B超扫描。
3、鉴别
胸骨骨折诊断并不困难,临床上需要鉴别的疾病较少,主要是防止漏诊。
胸骨骨折根据胸前区外伤史、胸部剧痛、气促、紫绀, 局部有挫伤、血肿、压痛、骨摩擦感, 结合胸部X 线检查诊断多无困难。其早期漏诊的主要原因是: 纵隔与胸骨影重叠,胸部正位X 线片不易显示; 胸部及全身的其他严重外伤如多发肋骨骨折、血气胸、肺挫伤、颅脑损伤特别是昏迷等掩盖了胸骨骨折, 尤其是对无移位的胸骨骨折更易漏诊。对疑有胸骨骨折的患者, 应加摄胸骨侧位或斜位X 线片以明确诊断。亦有报道超声检查对胸骨骨折(特别是胸骨柄骨折) 的诊断更准确、快速。
类风湿引起的肺纤维化怎么检查
诊断检查一:肺功能检查,一般常规通气功能测定可发现肺纤维化患者有关限制性通气功能障碍,有的气道阻塞,在与气道阻塞性疾病鉴别很有帮助。肺功能检测为限制性通气障碍为特征。
诊断检查二:血液学检查,血沉增快,免疫球蛋白增高,没有鉴别意义。但胶原血管病的各种免疫指标检查,有利于其诊断和鉴别诊断。
诊断检查三:胸部X线平片,早期肺纤维化患者可显示双下肺野的模糊如磨玻璃样密度增高阴影,提示肺泡性浸润性病变病理基础,为肺泡 炎X线特征表现。随病程进展,肺野内出现线性条索状纹理,错综如细网格样,称网状影。晚期则出现粗线条和粗网纹,待肺泡闭锁,细支气管代偿扩张成囊状,周 围被大量纤维结缔组织包绕时,胸片上即出现蜂窝肺。多数无纵隔、肺门区淋巴结肿大,胸膜不受侵犯,但常因肺大泡破裂出现气胸。
胸痛检查诊断
1、疼痛的部位及放射
很多疾病引起胸痛常有一定的部位。胸壁疾患的疼痛常固定于病变部位,且局部有明显压痛。急性肺炎,肺梗死,自发性气胸等的疼痛在患侧胸部;胸膜炎所致胸痛常在胸廓扩张度较大的下侧部。心绞痛和急性心肌梗死常位于胸骨后或心前区且放射至左肩及左臂内侧。纵隔食管疾患的疼痛常位于胸骨后,膈肌及膈下疾患常在肋缘及斜方肌处有放射痛。
2、疼痛的性质
自轻微的隐痛至剧烈的疼痛,程度不等,性质各异,肋音神经疼痛呈刀割样触电样灼痛,肌痛呈酸胀痛,骨痛呈桱痛,锥痛,原发性肺癌和纵隔肿瘤可能胸部隐痛和闷痛。心绞痛和心肌梗死常呈压榨样痛可伴有窒息感。主动脉瘤侵蚀胸壁时呈锥痛食管炎和膈疝呈灼痛或灼热感。
3、疼痛发生方式
肌痛常在肌肉收缩时加剧。骨源性疼痛肿瘤所致疼痛所致疼痛为持续性的。脊神经后根疼痛发生于身体转动或弯曲时,胸膜炎的疼痛常在深吸气及咳嗽时加重,屏住气时疼痛减轻。心绞痛常在用力或过度激动时诱发。呈阵发性。心股梗死则常呈持续性剧痛。心脏神经官能症所致胸痛则常因运动反而好转。食管疾患的胸痛常随吞咽动作时引起或加剧。
气胸患者的诊断检查项目
1、血气分析:显示PaO2降低,动脉-肺泡氧分压差增大。
2、X线表现:为诊断气胸最可靠的方法。可显示肺压缩的程度,肺部情况,有无胸膜粘连、胸腔积液以及纵隔移位等。
根据X线胸片,大致可计算气胸后肺脏受压萎陷的程度,这对临床处理有一定的意义。
3、胸部的CT检查:气胸的基本CT表现为胸膜腔内出现极低密度的气体影,伴有肺组织不同程度的压缩萎缩改变。一般应在低窗位的肺窗条件下观察,含极少量气体的气胸和主要位于前中胸膜腔的局限性气胸的诊断,X线平片可漏诊,而CT上则无影像重叠的缺点,诊断非常容易。多数学者认为,对外伤患者,尤其是进行机械呼吸器通气者,作 CT扫描时,应对上腹部、下胸部的CT图像进行肺窗观察,以便发现隐匿型少量气胸;CT还可鉴别位于纵隔旁的气胸与纵隔气肿以及肺气囊,对有广泛皮下气肿存在的患者,CT检查常可发现X线平片阴性的气胸存在。
4、胸部的MRI检查:气胸在MRI上表现为低信号,如气体量很少,肺组织压缩不明显,则呈低信号,有时可能漏诊。胸腔内有大量的气体,肺组织明显压缩,呈中等信号团块状,纵隔偏向健侧,诊断容易。如伴胸腔积液,则呈气液平,积液在MRI上呈较低信号。MRI对伴发的胸腔积血非常敏感,在MRI加权图像上呈高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