养生健康

究竟可不可以跟宝宝玩举高高呢 安抚餐摇椅,不会造成摇晃症候群

究竟可不可以跟宝宝玩举高高呢 安抚餐摇椅,不会造成摇晃症候群

有些爸妈会担心市售的安抚餐摇椅,会不会造成宝宝婴儿摇晃症候群?其实不用太担心,一般来说,市售的安抚餐摇椅的摇晃速度不够快、力道不够大,在正常使用的情况下都不用过于担忧。


婴儿摇晃症候群的危害

一次剧烈的摇晃就有可能会造成摇晃症候群,但即使摇晃动作不剧烈,若长期反复地施行,累积数次后,也容易让宝宝出现这种症状。有摇晃症候群的宝宝,初期可能只是嗜睡、食欲不振或烦躁不安,接着出现抽搐或意识不清等现象。抽搐也许是偶发或局部抽搐,但也有可能频繁发生,严重者甚至造成昏迷或死亡。

婴儿摇晃症候群的直接伤害是在大脑,脑部出血造成脑组织肿胀,进而压迫脑神经,脑神经受损后是无法回复到原先的状况的,存活的宝宝多会留下不同程度的后遗症,日后将会出现学习障碍、语言障碍及动作发展迟缓。

因此,必须及早开展康复治疗,通过合适的训练学习,让宝宝其它并未受伤的区域神经产生并代偿已受伤神经的功能,促使宝宝发挥最大的潜能。另外,提醒家长,受过脑伤的宝宝需要更仔细的照顾,一定避免让脑部再次受到伤害。

把宝宝抛向空中易致脑震荡

在孩子哭闹不止的时候,心烦意乱的父母为了让宝宝安静下来,会使劲摇荡宝宝的身体和头颈部。有的人为了让孩子高兴,会把宝宝高高地抛向空中,或者让宝宝站在大人的手掌上来回旋转走动。西安交通大学医学院第三附属医院儿科教授焦富勇指出,这些都是十分危险的动作,稍有不慎孩子会跌落,使得头颅内脏损伤或四肢骨折,而摇晃婴儿头颈部还可使宝宝脑部受伤,甚至引起死亡。

婴儿头颅很脆弱婴儿摇荡综合征 (SBS)多发生于1岁以内的婴儿,其中以6个月的宝宝更多见,且男孩多于女孩。宝宝为什么会发生SBS?原来,婴儿脑部占体重的1/4,而成人的这一比例为1/38~1/40。如1岁婴儿脑重为900克左右,而成人脑重为1500克左右。婴儿颈部肌肉不发达,柔软娇嫩,对头颅支撑力弱,当剧烈摇晃或震荡头部,或把孩子向上抛时,由于颅骨组织比重大,而颅内脑组织比重小,在向上抛和自由落下的过程中,从加速到减速,两者发生速度差,形成一种剪切力,使紧密坚硬的颅骨与柔嫩脆弱的脑组织相互碰撞,轻者会致脑震荡,重者可引发脑挫裂伤、脑水肿、高颅压昏迷、抽风甚至死亡。

胎儿在母腹中三个月时就开始感受到随母亲动作而至的轻柔摇晃,这能刺激中枢神经系统及呼吸中枢,使孩子出生后睡觉时能保持畅通而有力的呼吸。摇篮的轻微摇晃会使婴儿身体各种神经反射发育得又快又完善。人在青春期耳前庭系统完全成熟前,必须要经常受到一定程度的摇晃,才能促进神经反射和运动器官的发育。这就是为什么要让孩子骑木马、荡秋千、玩旋转游艺车的原因。然而摇晃不是摇荡,摇晃过于剧烈变成摇荡就会对婴儿造成伤害。

最好避免摇荡婴儿要避免婴儿摇荡综合征的发生,除了预防和反对对儿童的暴力外,还要注意不做那些无意或善意的习惯性摇荡婴儿的动作,特别是过度用力上下或前后摇荡宝宝、高举抛接、将宝宝摔在床垫或沙发上、让婴儿使用无法支撑其头部的坐椅、只扶住宝宝腋下而将其放在大腿上用力摇晃等危险动作。不要让宝宝长时间睡卧在电动摇摇床上。不要将头颅发育不成熟即不能抬头的婴儿放在震荡很明显的推车里。不要把小于6个月的婴儿强行放在不能平躺的婴儿推车里让其坐下。

长久累积或短期摇荡所造成的头部伤害,在孩子的头颅外表可能看不到任何受伤的痕迹,因此年轻的父母要仔细观察孩子有无异常情况。若宝宝出现以下情况父母应该高度警惕:呕吐、神志怪异、没有精神、呼吸心跳急促、抽筋、昏迷等。

婴儿打嗝摇晃症

婴儿摇晃症候群指的是在短时间内剧烈地摇晃宝宝或经常用力摇晃宝宝对宝宝造成的一系列伤害。月龄小的宝宝,颈部尚不能很好地支撑头部,在不同方向剧烈地加速与减速晃动下,宝宝的头部虽没有直接撞到坚硬的物体,但也会造成脑部伤害。婴儿摇晃症候群是婴幼儿因为外力伤害而导致死亡或肢体障碍的主要原因。当宝宝被剧烈摇晃后,可能会出现一些症状,包括不安、嗜睡、不停地流口水、四肢无力、抽搐痉挛、呕吐,乃至呼吸加快、体温下降和心跳过慢,严重者呈现昏迷、心跳停止、 瞳孔放大甚至死亡。

婴儿打嗝不止与摇晃症

婴儿摇晃症候群指的是在短时间内剧烈地摇晃宝宝或经常用力摇晃宝宝对宝宝造成的一系列伤害。月龄小的宝宝,颈部尚不能很好地支撑头部,在不同方向剧烈地加速与减速晃动下,宝宝的头部虽没有直接撞到坚硬的物体,但也会造成脑部伤害。婴儿摇晃症候群是婴幼儿因为外力伤害而导致死亡或肢体障碍的主要原因。当宝宝被剧烈摇晃后,可能会出现一些症状,包括不安、嗜睡、不停地流口水、四肢无力、抽搐痉挛、呕吐,乃至呼吸加快、体温下降和心跳过慢,严重者呈现昏迷、心跳停止、瞳孔放大甚至死亡。

注意事项

帮宝宝拍嗝时,照顾者一定要注意自身力道的控制,毕竟新生儿还有很多器官功能尚未发育成熟,尤其是如果拍打的位置不正确,误拍打到腰际两侧的肾脏时,就会伤害到宝宝的器官。宝宝喝完奶后不要摇晃宝宝,剧烈的摇晃容易让宝宝眩晕,导致宝宝变成“Shake Baby”,产生“婴儿摇晃症候群”的症状,毕竟宝宝的脑部器官仍相当脆弱,摇晃太剧烈,很可能有脑出血的危险。哄宝宝入睡时抱着轻轻地摇晃一会儿无碍。

宝宝哭闹用力的摇晃宝宝有什么危害

宝宝哭闹的时候放入摇篮里面摇晃,或者抱在手里面猛烈晃动对宝宝极为不利,摇晃宝宝,特别是10个月以内的宝宝更加危险。因为摇晃宝宝会使婴儿的大脑在颅骨腔内不断晃荡,未发育成熟的大脑会与较硬的颅骨相撞,容易造成脑小血管破裂,引起脑轻微震伤,比如脑震荡、颅内出血等。轻者发生癫痫‘智力低下,严重的可能导致肢体瘫痪、脑水肿或脑疝而死亡。
宝宝哭闹的时候可以抱在怀里,轻拍宝宝的背部以安抚宝宝,也可以通过玩具吸引宝宝的注意力,或者带宝宝去散步,看看风景。
如果宝宝是因为尿裤子了哭闹,要及时换掉,饿了哭闹就给宝宝喂奶。其他比如身体不适引起的哭闹,则应该尽早就医治疗。

育儿注意事项 过度摇晃宝宝

哄宝宝的时候,很多老人喜欢将宝宝抱起来摇晃以达到安抚宝宝的效果。但是,过度的摇晃会使宝宝的头部受伤、反应迟钝。摇晃刚吃过奶的宝宝还可能造成宝宝吐奶,甚至会导致奶液呛入气管。


易导致宝宝脑震荡几种不良行为

一、哄睡类

1、使劲摇晃宝宝摇篮

摇晃摇篮这是新妈妈对宝宝常用的哄睡方法,当宝宝哭闹或睡不安稳时,一些心急的新妈妈便将宝宝放入摇篮里摇晃,宝宝哭得越凶,妈妈也就摇晃得越猛烈,直到宝宝入睡为止。

2、将宝宝抱在怀中摇晃

很多新妈妈都会使用这招来哄宝宝入睡,但并不是每个新妈妈的抱姿都是正确的,而且晃的幅度也各不相同。有的新妈妈的抱姿不仅错误,而且摇晃宝宝的幅度也过于剧烈。

不良指数:★★★

行为解读

这样的行为都容易造成“摇晃婴儿综合征”,形成宝宝脑震荡。因为摇荡会使宝宝的大脑与坚硬的颅骨相撞,宝宝的大脑还未成熟,很容易导致小血管破裂,造成颅内出血。宝宝会出现癫病、智力受损、肢体瘫痪、弱视或失明的现象,严重的还会引起脑水肿、脑疝而死亡。

行为纠正

新妈妈要切记,无论是躺在摇篮里的宝宝还是抱在怀中的宝宝,都不要剧烈摇晃宝宝。正确的哄睡方法是:轻轻地拍拍宝宝的背或对宝宝做适当的抚摩。

二、外出类

1、让宝宝躺在过于颠簸的车里

有些爸爸妈妈开车带宝宝出外游玩,让宝宝直接躺在过于颠簸的车里,认为车里的震动不大,对宝宝不会构成伤害。

2、带宝宝玩晃动性大的游戏

爸爸妈妈最喜欢带宝宝去玩摇木马、荡秋千、坐旋转游艺车等游戏,以为这是宝宝最想要的,但却无法把握合适的限度。

不良指数:★★★★

行为解读

这些一般不太引人注意的习惯性行为,会使宝宝头部受到一定程度的震动。由于宝宝颈部肌肉十分软弱,在较大震动的情况下,还不足以保护颈部脊髓和大脑,所以宝宝极可能因此而出现呕吐,面色苍白,出汗,肌肉松弛无力的现象,有时甚至会导致宝宝失忆。

行为纠正

让宝宝躺在过于颠簸的车里,这些震动虽然在爸爸妈妈眼中并不算大,但对宝宝却可能引发脑震荡。正确的做法是:在车内安置安全性能高、稳定性好的摇篮,最好同时有人看护,避免一个人开车带宝宝出门,这样既要驾驶又要照顾宝宝,极易发生意外。

尽管不少专家指出人在耳前庭系统完全成熟以前,摇晃能促进其神经反射和运动器官的发育,有些游戏的摇晃刺激的确能满足宝宝们健康发育所需,但最好采用限时限次的方法,进行合理安排。况且人都有犯糊涂的时候,所以任何时候都要小心注意——过则为灾。

三、逗玩类

1、抛举宝宝

有的爸爸妈妈为了逗乐宝宝,喜欢将宝宝向上抛起,让宝宝腾于空中,然后接住。有的爸爸妈妈虽然不会这样,但也有把宝宝举高逗玩的行为。

2、让宝宝站立在成人的手掌上

有的爸爸妈妈十分希望早一天看到宝宝站立,经常喜欢用一只手握住宝宝的小脚,让宝宝站立在自己的手掌上。

不良指数:★★★★★

行为解读

抛举宝宝、让宝宝站在手掌上都是十分危险的行为。正常情况下,新生宝宝的头围最大,比胸围大1~2厘米,宝宝头大身小,导致颈椎不能很好地支撑头部,如果一旦失手,宝宝直接跌至地面,身体不仅会受到损伤,严重的还会伤及宝宝颈部、脑部。宝宝可能出现意识丧失、昏迷、休克等现象,恢复后可能躁动不安、头痛、恶心、呕吐或晕眩等,还可能并发脑出血或脑水肿。

行为纠正

对于6个月以下的宝宝,特别是新生宝宝,切不可用这种方法来逗乐或戏耍,逗玩时随意剧烈摇晃宝宝更是要不得。正确的做法是:每天适当地抱抱宝宝,与他逗玩,和他亲热一番。如用拳头做游戏,将大手半握拳,用来引逗宝宝,让宝宝用小手抓握。

温馨提示:小宝宝是一点轻微的震动都不能承受的。宝宝在最初几个月里,各部的器官都很纤柔,尤其是头部,相对大而重,颈部肌肉软弱无力,遇有震动,自身反射性保护机能差,很容易造成脑损伤。面对如此脆弱的小宝宝,新手爸爸妈妈一定要纠正自己的不良行为。

婴儿摇晃症候群的表现 照顾宝宝,要多一点耐心

婴儿摇晃症候群其实比较常发生在宝宝哭闹不休,照顾者睡眠不足、情绪不佳,再加上一时冲动,可能会大力摇晃宝宝,想借由大力摇晃来让宝宝停止哭泣,婴儿摇晃症候群就这么产生。

如果照顾者真的感到身心俱疲,应适时跟周遭亲友发出求救讯号,偶尔让亲友帮忙。此外,照顾者也要对小宝宝多一点耐心与爱心。

如果宝宝持续哭闹不停,绝对别气得大力摇晃他,除了适当安抚、检查宝宝是不是尿布湿了或肚子饿了、寻求亲友协助外,也可以就医请医师确认宝宝是否因生理不适而哭泣。


究竟可不可以跟宝宝玩举高高呢 可以跟宝宝玩举高高吗

举高高是许多爸妈与宝宝爱玩的游戏,不过这样的动作会不会导致婴儿摇晃症候群呢?

其实一般正常的举高高游戏并不会有危险,因为爸妈大多只会举几次就将宝宝放下来了,除非是连续举了大约10分钟以上,或是很大力地举(像是往上抛一样),才比较会有危险。

虽然偶尔玩一下举高高不用太担心,不过还是提醒爸妈,为了保险起见,最好还是等到宝宝满4~6个月以上再玩举高高比较安全;

不满4~6个月如果想玩举高高,一定要支撑着宝宝的头颈部,而且动作也不能太激烈(注意不能跟新生儿玩举高高喔!)

宝宝满6个月以后,颈椎的肌肉发展比较成熟,宝宝的反射性也比较好,倘若是一般正常的活动,爸妈比较不用再担心发生婴儿摇晃症候群了;

1岁以后,颈椎肌肉则发展得更成熟、更稳固。但是即使宝宝的发展已经比较成熟,跟宝宝玩举高高也建议不要持续太久,不要玩超过10分钟,并且不要太大力。


哪些习惯行为可致宝宝脑震荡

宝宝娇嫩的头部很容易因外力受到损伤,受伤后有可能发生脑震荡,作为新手爸爸妈妈,之前没有带宝宝的经验,即使接受过相关的护理练习,但平日或许还会做出一些不良的行为,也许正是这些看似无关紧要的习惯性行为,会给宝宝带来无意的伤害。

小测试

1. 你曾经是否从事过高空作业、耍杂技等职业?

2. 你曾经是否有过飙车史、越野赛车或开快车的经历?

3. 你是否经常享受坐过山车或溜冰的乐趣?

4. 你是否有过虐待动物的行为或将宠物长期捧在手中玩乐的习惯?

5. 你是否是急性子?

6. 你是否喜欢长期和朋友开玩笑式的疯闹?

7. 你是否有过三次以上因失手造成他人受伤或自己受伤的经历?

测试结果

如果以上任意一条测试,你的回答是肯定的,那就一定要注意规范平时的行为了,否则,你的某些习惯性行为就有可能导致宝宝产生脑震荡。或许你认为自己没有任何不良行为,但是为了让你爱的小宝宝不处在你的行为隐患中,规范行为、防患于未然可是十分必要的。

小宝宝为什么连一点轻微的震动都经受不了呢?宝宝在最初几个月里,各部的器官都很纤柔,尤其是头部,相对大而重,颈部肌肉软弱无力,遇有震动,自身反射性保护机能差,很容易造成脑损伤。面对如此脆弱的小宝宝,新手爸爸妈妈该如何纠正自己的不良行为呢?

不良行为大纠正:

一、哄睡类

1、使劲摇晃宝宝摇篮

摇晃摇篮这是新妈妈对宝宝常用的哄睡方法,当宝宝哭闹或睡不安稳时,一些心急的新妈妈便将宝宝放入摇篮里摇晃,宝宝哭得越凶,妈妈也就摇晃得越猛烈,直到宝宝入睡为止。

2、将宝宝抱在怀中摇晃

很多新妈妈都会使用这招来哄宝宝入睡,但并不是每个新妈妈的抱姿都是正确的,而且晃的幅度也各不相同。有的新妈妈的抱姿不仅错误,而且摇晃宝宝的幅度也过于剧烈。

不良指数:★★★

行为解读

这样的行为都容易造成“摇晃婴儿综合征”,形成宝宝脑震荡。因为摇荡会使宝宝的大脑与坚硬的颅骨相撞,宝宝的大脑还未成熟,很容易导致小血管破裂,造成颅内出血。宝宝会出现癫病、智力受损、肢体瘫痪、弱视或失明的现象,严重的还会引起脑水肿、脑疝而死亡。

行为纠正

新妈妈要切记,无论是躺在摇篮里的宝宝还是抱在怀中的宝宝,都不要剧烈摇晃宝宝。正确的哄睡方法是:轻轻地拍拍宝宝的背或对宝宝做适当的抚摩。

二、外出类

1、让宝宝躺在过于颠簸的车里

有些爸爸妈妈开车带宝宝出外游玩,让宝宝直接躺在过于颠簸的车里,认为车里的震动不大,对宝宝不会构成伤害。

2、带宝宝玩晃动性大的游戏

爸爸妈妈最喜欢带宝宝去玩摇木马、荡秋千、坐旋转游艺车等游戏,以为这是宝宝最想要的,但却无法把握合适的限度。

不良指数:★★★★

行为解读

这些一般不太引人注意的习惯性行为,会使宝宝头部受到一定程度的震动。由于宝宝颈部肌肉十分软弱,在较大震动的情况下,还不足以保护颈部脊髓和大脑,所以宝宝极可能因此而出现呕吐,面色苍白,出汗,肌肉松弛无力的现象,有时甚至会导致宝宝失忆。

行为纠正

让宝宝躺在过于颠簸的车里,这些震动虽然在爸爸妈妈眼中并不算大,但对宝宝却可能引发脑震荡。正确的做法是:在车内安置安全性能高、稳定性好的摇篮,最好同时有人看护,避免一个人开车带宝宝出门,这样既要驾驶又要照顾宝宝,极易发生意外。

尽管不少专家指出人在耳前庭系统完全成熟以前,摇晃能促进其神经反射和运动器官的发育,有些游戏的摇晃刺激的确能满足宝宝们健康发育所需,但最好采用限时限次的方法,进行合理安排。况且人都有犯糊涂的时候,所以任何时候都要小心注意——过则为灾。

三、逗玩类

1、抛举宝宝

有的爸爸妈妈为了逗乐宝宝,喜欢将宝宝向上抛起,让宝宝腾于空中,然后接住。有的爸爸妈妈虽然不会这样,但也有把宝宝举高逗玩的行为。

2、让宝宝站立在成人的手掌上

有的爸爸妈妈十分希望早一天看到宝宝站立,经常喜欢用一只手握住宝宝的小脚,让宝宝站立在自己的手掌上。

不良指数:★★★★★

行为解读

抛举宝宝、让宝宝站在手掌上都是十分危险的行为。正常情况下,新生宝宝的头围最大,比胸围大1~2厘米,宝宝头大身小,导致颈椎不能很好地支撑头部,如果一旦失手,宝宝直接跌至地面,身体不仅会受到损伤,严重的还会伤及宝宝颈部、脑部。宝宝可能出现意识丧失、昏迷、休克等现象,恢复后可能躁动不安、头痛、恶心、呕吐或晕眩等,还可能并发脑出血或脑水肿。

行为纠正

对于6个月以下的宝宝,特别是新生宝宝,切不可用这种方法来逗乐或戏耍,逗玩时随意剧烈摇晃宝宝更是要不得。正确的做法是:每天适当地抱抱宝宝,与他逗玩,和他亲热一番。如用拳头做游戏,将大手半握拳,用来引逗宝宝,让宝宝用小手抓握。

婴儿摇晃症候群的预防

不要以剧烈摇晃的方式安抚宝宝

宝宝哭闹是有原因的,可能是没睡好、想喝好、尿湿、身体不舒服等等。家长应给予爱心和耐心,找出孩子哭闹的原因,切忌不要在用力摇晃宝宝。

抱/背宝宝颈部要支撑

除了激烈摇晃宝宝之外,在日常生活中,在抱或背的时候,必须给予宝宝颈部有力的支撑,并固定其颈部,避免摇晃宝宝颈部。宝宝的颈部能自行支撑头部,约在6个月大时,在这之前,只要抱着宝宝,家长都应以手掌支撑住宝宝的颈部。

若使用背带,应选择适合月龄并要有支撑颈部的功能的背带,避免头部少了支撑力而摇晃。但现在有的宝宝似乎很早就能自行挺直脖子,一般来说,当宝宝会翻身后,就表示头部的支撑力已足够。

和宝宝玩游戏别太激烈

值得注意的是,除了激烈摇晃宝宝,和宝宝玩游戏也可能会导致“婴儿摇晃症候群”。包括以下几个游戏:

1、在空中抛接宝宝。

2、将宝宝抛到床上。

3、抱着宝宝旋转。

4、让宝宝坐在大人膝盖上,往后用力翻躺。

5、过度依赖摇篮。

将小孩抛到空中再接住、抱着宝宝旋转等这些游戏,都有可能对宝宝造成伤害。宝宝在和大人玩游戏时,有时会笑得很大声开怀,但并不代表宝宝很快乐舒服,有时可能是因为惊吓过度而大笑。

相关推荐

摇篮有什么用

摇篮的主要作用是帮助宝宝更好更快地入睡。1、躺在电动摇篮里面,宝宝可以尽情的感受着被轻轻晃动的感觉,犹如在妈妈肚子里面熟悉的感觉,这样宝宝会感到很安心,能够安静的睡觉和开心的耍。2、摇篮不仅可以使婴幼儿得到合理照顾,还可以减轻新爸爸新妈妈的育儿负担。3、摇篮有助于宝宝的大脑发育。出生前,胎儿浮在母亲子宫的羊水中,母亲的起卧走动等体位的变化,都是一种摇晃的刺激,这种刺激不断地被胎儿所感知,并向脑干

婴儿摇晃症候群的表现 婴儿摇晃症候群的影响

婴儿摇晃症候群好发于新生儿~6个月。因为不当大力摇晃而引起的婴儿摇晃症候群,可能会影响到认知发展与运动功能,也可能造成脑性麻痹,严重的话甚至可能成为植物人或有生命危险。由于宝宝还在成长,神经修复能力强,藉由复健治疗,仍然有机会康复,但是也不一定,还是要看受伤的程度轻重而定。婴儿的头部比例比大人的头部重,而且支撑头部的颈部肌肉发育比较不完整,又因为婴儿的脑部持续成长,头骨间的间隙大,摇晃时震动范围更

好动宝宝如何安静下来

宝宝们在不会说话的时候,基本上想要表达的东西就是要靠哭来表示了,新妈妈一般就怕的就是宝宝哭了,不知道该怎么办,那就给你支几招吧,告诉你好动宝宝如何安静下来的。怎么哄宝宝新生儿常常会不明所以的哭泣,这个时候就要仔细观察宝宝的表情,看看宝宝是不是饿了,或是尿湿了不舒服,如果确定不是以下原因,说不定宝宝是不高兴了。这里介绍几个哄宝宝开心的方法,可以在宝宝哭的时候试试看。用具逗宝宝使用颜色鲜艳带响声的

怎样安抚宝宝停止哭闹

安抚哭闹宝宝方法一:帮助宝宝体验安静的感觉缩短宝宝游戏的时间,让他休息一阵。拉拉扯扯天为宝宝提供光线柔和的环境,晚上尽量让他睡在黑暗宁静的地方。安抚哭闹宝宝方法二:注意宝宝的肢体语言宝宝搓揉眼睛,扭转头部,突然睡着,可能都在暗示他需要安静一段时间。安抚哭闹宝宝方法三:重视宝宝的睡眠让宝宝想睡多久,就睡多久。你会发现小家伙在得到充分休息以后,适应环境的能力将随之提高。安抚哭闹宝宝方法四:带宝宝出去散

宝宝哭的时候我们应该怎么办

宝宝哭的时候,该不该抱他?新手父母最怕听到宝宝哭,一来是舍不得,二来是怕吵到邻人,于是宝宝一哭,就赶紧抱他起来,可是几次之后,聪明的宝宝立刻发现,“哭”是吸引大人来抱他的最有效方法,而变成一种习惯,这可累坏了没有经验的父母,在抱与不抱之间,左右为难,万一家中的婆婆妈妈再插手干涉,问题就更复杂了。正解哭,是人与生俱来的本能反应,婴儿哭的原因有很多,包括:尿片湿了、肚子饿了、想睡觉了或是生病了……,家

哭闹宝宝的护理办法

是小问题,抱着宝宝摇一摇哄一哄就好。对小宝宝而言,将他包裹起来抱着轻轻摇晃、来回走动或轻轻拍背,听妈妈哼唱睡眠曲是让他迅速入睡的最好安抚。但对大一点的宝宝来说,是时候给他一件安抚物了。一条毯子或一个绒毛具,能转移宝宝对母乳或安抚奶嘴的情感依赖,帮助宝宝克服分离焦虑和恐慌。如果宝宝哭闹的厉害,就可能是饿了、困了,妈妈们要记得宝宝的吃饭时间、睡觉时间,给宝宝及时补充能量。如果宝宝突然高声哭闹,而且表

婴儿摇椅多少钱

CHBABY铝合金可折叠多功能婴儿摇椅A604A,在苏宁易购上的参考价格¥279.00;Fisher Price费雪摇椅便携可折叠婴儿躺椅多功能摇椅,在京东商城上的参考价格¥475.00;亲密迪儿婴儿高脚摇篮摇椅Q330,在苏宁易购上的参考价格¥669.00;瑞典BABYBJORN 平衡型柔软婴儿摇椅,在亚马逊的参考价格¥1,304.99;Fisher Price费雪摇椅便携可折叠婴儿躺椅多功能摇

外国爸爸哄宝宝的神奇招数

神奇招数1:找到宝宝的“痛处”宝宝饿了,爸爸却在给他播放他最喜爱的音乐;宝宝出牙感觉不舒服了,爸爸却在给宝宝更换尿布……所有类似牛头不对马嘴的做法对于安抚哭闹的宝宝自然无济于事。安抚哭闹宝宝最重要的事情就是找出宝宝哭闹的原因,再针对实际情况采取相应的措施。确认宝宝的需要看起来是一件十分简单的事情,但是对于年龄比较小,还不会正确表达自己需要的宝宝来说,爸爸想要明白宝宝的真实需要确实必须学会更好地了解

母乳喂养怎么拍嗝

宝宝拍嗝的力气拍时的力气要适中,力气太小没有作用,而力气太大则会让宝宝不舒服;轻拍或抚摸宝宝的背部是让他排出吞入气体的最好方式。由于宝宝吐出空气时,可能会同时吐出一点儿喝下去的奶,所以,你要在手边随时准备一块布或毛巾,保护你的衣服。给宝宝拍嗝的姿势给宝宝拍嗝有三种最常用的姿势,你不妨都试一试,对大多数宝宝来说,其中某种姿势肯定会比其他姿势更有效。斜坡式:放在肩头拍嗝。把宝宝放在你的肩头,用同一侧

宝宝能不能摇

一、婴儿能不能抱着摇晃?最好不要摇晃,这是不科学的,当宝宝哭闹或睡眠不安时,一些年轻妈妈便将宝宝抱在怀中或放入摇篮里摇晃宝宝越哭越凶,妈妈摇晃得也就越猛烈,直到宝宝入睡为止。殊不知这种做法对宝宝十分有害,因为摇晃动作使婴儿的大脑在颅骨腔内不断晃荡,未发育成熟的大脑会与较硬的颅骨相撞,造成脑小血管破裂,引起“脑轻微震伤综合症”,发生脑震荡、颅内出血。轻者发生癫病、智力低下、肢体瘫痪、严重者出现脑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