乙脑是什么 乙脑有什么临床表现
乙脑是什么 乙脑有什么临床表现
患了乙脑后,主要表现为:起病急、体温骤升、精神明显不振、嗜睡、逐步神志不清、昏迷、抽风、脖子发硬。检查血象,白细胞总数正常或偏低,中性40-50%,病人如果治疗及时,可逐步恢复健康,但也有极少数患者留下痴呆、瘫痪、聋哑等后遗症。
接种乙脑疫苗的最佳时机
专家指出乙脑在目前还没有针对病毒的特效疗法,所以预防应采取综合性措施,其中以接种乙脑疫苗最为有效。人体接种乙脑疫苗后需经半个月至一个月时间方能产生免疫效果,因此接种工作一般在乙脑流行季节前一个月完成,接种对象以少年儿童及由非流行区进行流行区的人群为重点。
此外,由于蚊虫是乙脑病毒的传播媒介,因此灭蚊防蚊对于预防乙脑也相当重要。
据介绍,乙脑的发病主要与蚊虫的季节消长有关。我国华中地区乙脑流行高峰多在每年的七八月份,而华南和华北地区流行高峰较华中地区分别提前或推迟一个月,东北地区发病高峰在八九月份。
乙脑的传播途径
流行性乙型脑炎是由乙脑病毒所引起的中枢神经系统急性传染病。乙脑多流行于东亚、南亚,我国是乙脑病的多发区,估计平均每年有近1万例病例发生。
乙脑病毒可以感染人和许多动物,如猪、马、牛、羊、狗等,其中猪的感染率最高,几乎可达100%。猪不仅感染率高,感染后血液中含有病毒的时间和病毒的含量都是所有动物中最高的,因此,猪是乙脑的主要传染源。蚊子先叮咬了病猪再叮咬人,可造成人类乙脑的流行。每年的7~9月是我国乙脑流行的高峰。蚊子是传播乙脑病毒的罪魁祸首,而健康人与乙脑病人的接触不会被感染。能传播乙脑的蚊虫很多,有库蚊、伊蚊、按蚊等。人群对乙脑病毒没有先天的免疫力,但感染后出现典型症状的只占很小比例,低于0.1%。多数人通过轻型或隐性感染获得免疫力,病后免疫力强而持久。因此,乙脑病毒容易侵犯儿童,10岁以下的儿童、婴幼儿易感,发病率最高,约占80%以上。当人体被毒蚊叮咬后,人体血液感染病毒。但人会不会发病尚取决于两个因素:一是病毒的毒力与数量,二是人体抵抗力的强与弱。当人体抵抗力强而病毒弱时,病毒即被消灭。反之,人则会发病。
乙脑的传染源 乙脑的易感人群
人群对乙脑病毒普遍易感。但乙脑主要是儿童易得,还有从非疫区新进入疫区的人易得。因为儿童从母体带来的抗体消失后,如不及时接种疫苗就无抵抗力,蚊子叮咬时把病毒带入体内而引起发病。从没有这种病毒及蚊子的地区的人进入疫区后,一点抵抗力也没有,带毒的蚊子一咬,极易发生乙脑。而久住当地的人不时被带毒的蚊子叮咬,接种了少量“乙脑疫苗”,蚊子给打了“预防针”,叫隐性感染,就有了抵抗力,不容易得乙脑。有的老人免疫力低也可得乙脑,并且得了病情较重,具有一定危险。
乙脑是什么传染病 乙脑的传播途径
乙脑是以蚊虫为媒介经常传播的,除了通过带病毒的蚊子经叮咬吸血传播外,通过其他途径传播的可能性非常小。乙脑病人或带乙脑病毒的动物不会通过呼吸道、消化道的分泌物和排泄物将病毒传播给其他人,因此,不用担心接触病人或动物会被传染上乙脑,而且,乙脑是不会直接由人传人的。
流行性乙型脑炎的传播途径都有什么
流行性乙型脑炎的传播途径:
流行性乙型脑炎(简称乙脑)是人畜共患的疾病。在自然界中,有许多家畜、家禽和鸟类均可以感染乙脑病毒。在乙脑流行区,家畜的感染率很高,猪感染率最高,可达100%,其次是马和牛。猪发生感染后引起病毒血症,血液中的病毒含量最多,持续时间长,对乙脑的传播起重要作用。
人感染乙脑后,不论是隐性感染的人还是病人,在他们的血液中,病毒含量很少,持续时间也短,大约只有1周左右。所以,病人在本病的传播上不起重要作用。总之,猪是乙脑的重要传染源,病人和隐性感染者不是重要传染源。
乙脑病毒是怎样进入人体的,在大部分地区,是传播乙脑的主要传播媒介。在家畜的圈里,这种蚊虫最多,当它们叮咬感染乙脑病毒的动物,特别是猪时,病毒进入蚊体内。病毒在蚊体内迅速繁殖,其数量可增加到原来的5~10万倍,然后它进入蚊的唾液,在蚊子叮咬人时,将病毒注入人体,引起感染。
在对流行性乙型脑炎的传播途径认识后,对流行性乙型脑炎预防上,都是要全面的进行,这样疾病对身体损害很大,而且人体患有后,需要及时的进行治疗,夏季的时候对蚊虫叮咬都是要预防,避免引发这样疾病,这点夏季要注意的。
乙脑与流脑的区别
乙脑与流脑的区别——乙脑和流脑虽然都是中枢神经系统的传染性疾病,临床表现也有一些相同之处,但它们毕竟是两种不同的疾病。因此大家应该了解乙脑与流脑的区别,传染科疾病专家为您介绍:
乙脑与流脑的区别一、传播季节不同。
乙脑是由乙脑病毒引起的,此种病毒通过蚊虫先在牲畜(如幼猪、马、牛等)中传播,而后再传播给人。流脑是脑膜炎双球菌引起的,是由带菌者或病人经呼吸道飞沫传染。乙脑流行有严格的季节性,大都在夏季和初秋。流脑流行每于冬末开始,春节盛行,到初夏就明显下降,季节性不如乙脑严格。
乙脑与流脑的区别二、症状表现的不同。
两种病发病开始都有发热、头疼、恶心呕吐,典型病人可以有嗜睡、抽搐、昏迷等,但乙脑病人没有菌血症期,不会出现皮肤淤点,也少有很快出现休克者。重症的病人都会发生颅内压增高的种种危险症状,但乙脑病程进展不象流脑那么迅速。流脑一般病程为7~10天左右,恢复期常在口、鼻周围起疱疹,而乙脑病程约经2周方进入恢复期,甚至在发病6个月后仍遗留神经、精神方面的症状。两者的脑脊液化验结果也有很多不同。流脑在脑脊液涂片或培养时可发现脑膜炎双球菌,脑脊液浑浊如米汤样,白细胞数和蛋白质明显增高,而糖和氯化物减少;乙脑的脑脊液呈澄清或微混,白细胞数和蛋白质仅轻度增高,糖和氯化物一般正常。
乙脑与流脑的区别三、治愈情况不同。流脑可用抗生素(如青霉素)控制感染,而乙脑因是病毒感染,至今尚无特殊治疗法。
以上就是对乙脑与流脑的区别的相关介绍,希望大家引起重视。祝大家身体健康!
乙脑是什么 乙脑病毒传染源
乙脑病毒的传染源主要是家畜,猪是乙脑病毒的最重要的扩散宿主和乙脑的传染源。乙脑病毒感染后大多数动物形成阴性感染,只有马可发生严重的脑炎,其病死率可到达50%,孕猪可发生流产,公猪则可发生睾丸炎。
脑和乙脑的区别 其他区别
流脑和乙脑的重症病人都会出现颅内压增高的危险症状,但是乙脑的病程不像流脑那么迅速。
流脑的病程较短一般为7-10天,而乙脑病程较长,2周左右才进入恢复期甚至在发病半年后仍遗留神经、精神方面的症状。
什么是乙脑疫苗
乙脑疫苗是预防流行性乙型脑炎的有效措施。流行性乙型脑炎简称乙脑,是由黄病毒科虫媒病毒(乙脑病毒)引起的一种侵害中枢神经系统的急性传染病。常造成患者死亡或留下神经系统后遗症。 乙脑是一种由蚊类传播的人畜共患疾病,人和许多动物(家畜、家禽和鸟类)感染乙脑病毒后都可成为乙脑的传染源。乙脑主要通过蚊虫叮咬而传播。
乙脑疫苗根据对病毒的处理方式不同分为乙脑灭活疫苗和乙脑减毒活疫苗。乙脑灭活疫苗的安全性较好但免疫原性较减毒疫苗差,乙脑减毒活疫苗安全性较差但免疫源性好。
乙脑是什么炎 乙脑的流行特征是什么
乙脑是一种自然疫源性疾病。它的流行具有以下特征:
地区性:乙脑分布呈严格的地区性,我过流行地区分布范围广,目前除新疆和西藏地区未见有发病外,国内其它地区均有发病。
季节性:乙脑有明显的季节性特征。一般仅见于夏季,尤以7-9月最多,8月发病高峰。
年龄分布:主要发生在10岁以下儿童,特别是2-6岁儿童的发病率最高,以后随着年龄的增长而降低。
散发性:乙脑发病多呈散发特征。无论是城市或农村,痛一家庭发生两例以上病人的情况极为少见。
乙脑疫苗接种注意事项
乙脑疫苗接种注意事项是什么是很多朋友迫切想要了解的,了解乙脑疫苗接种注意事项对大家的帮助比较大。乙脑疫苗是预防流行性乙型脑炎的有效措施。流行性乙型脑炎简称乙脑,是由黄病毒科虫媒病毒—乙脑病毒引起的一种侵害中枢神经系统的急性传染病。常造成患者死亡或留下神经系统后遗症。
乙脑疫苗的注射时间和有效期
1、注射时间 乙脑灭活疫苗:国家免疫程序规定基础免疫共注射两针,出生后满6月龄的宝宝开始接种第一针,7-10天后接种第二针,1岁半至2岁龄(18月龄至24月龄)及4 岁时各加强免疫一针,6岁时再加强免疫一针。对于流行地区的宝宝,应对于6岁以下乙脑免疫史不详或未按免疫程序全程接种的宝宝进行应急接种。国内还使用减毒活疫苗:1岁龄时接种第1针,2岁龄时加强免疫一针,7岁龄时再加强免疫一针。发热、急性疾病及严重慢性疾病、神经系统疾病、过敏性疾病和既往对抗生素有过敏史者以及对过敏性体质的人均不可注射。
2、有效期 乙脑灭活疫苗的保护率为60%~90%。乙脑减毒活疫苗一次注射后中和抗体阳转率可达80%以上,第二年加强后可达90%以上。
乙脑疫苗接种注意事项,具体接种事宜
1、乙脑疫苗接种应注意,疫苗接种应在流行季节前一个月完成。
2、乙脑疫苗接种要注意在启开小瓶和注射时切勿使消毒剂接触疫苗; 如在使用疫苗时发现溶解后有摇不散的块状物、 小瓶有裂纹或溶解前疫苗变红时均不可使用;疫苗溶解后应在1小时内用完,对用不完的要废弃。
3、8个月龄以上的健康儿童以及来自非流行地区的其他健康人群均为接种对象。
4、本疫苗不良反应较少,乙脑疫苗接种注意有少数儿童可能出现一过性的发热反应, 但一般不超过2天, 可自行缓解。偶有散在皮疹出现,一般也不需要特殊处理。
5、乙脑疫苗接种注意事项:儿童的接种方法是首次于上臂外侧三角肌附着处皮下注射0.5毫升;2岁时加强注射0.5毫升;7岁时再注射0.5毫升,以后就不再免疫; 其他人群的接种方法可参考儿童的免疫程序进行。
6、患发热、 急性传染病、中耳炎、活动性结核及心、肝、肾等疾病,体质衰弱、有过敏史或癫痫者,先天性免疫缺陷者, 近期或正在进行免疫抑制剂治疗者和孕妇均不可注射乙型脑炎减毒活疫苗,这是乙脑疫苗接种注意事项需特别注意的。
流脑与乙脑的区别
乙脑(流行性乙型脑炎)和流脑(流行性脑脊髓炎)虽然都是中枢神经系统的传染性疾病,临床表现也有一些相同之处,但它们是两种不同的疾病。
首先,流脑是脑膜炎双球菌引起的,是由带菌者或病人经呼吸道飞沫传染。乙脑是由乙脑病毒引起的,此种病毒通过蚊虫先在牲畜(如幼猪、马、牛等)中传播,而后再传播给人。
流脑流行每于冬末开始,春节盛行,到初夏就明显下降,季节性不如乙脑严格。乙脑流行有严格的季节性,大都在夏季和初秋。
两种病发病开始都有发热、头疼、恶心呕吐,典型病人可以有嗜睡、抽搐、昏迷等。
但乙脑病人没有菌血症期,不会出现皮肤淤点,也少有很快出现休克者。虽然二者重症的病人都会发生颅内压增高的种种危险症状,但乙脑病程进展不象流脑那么迅速。
流脑一般病程为7~10天左右,恢复期常在口、鼻周围起疱疹,而乙脑病程约经2周方进入恢复期,甚至在发病6个月后仍遗留神经、精神方面的症状。
其次两者的脑脊液化验结果也有很多不同。流脑在脑脊液涂片或培养时可发现脑膜炎双球菌,脑脊液浑浊如米汤,样,白细胞数和蛋白质明显增高,而糖和氯化物减少;乙脑的脑脊液呈澄清或微混,白细胞数和蛋白质仅轻度增高,糖和氯化物一般正常。
最后,流脑可用抗生素(如青霉素)控制感染,而乙脑因是病毒感染,至今尚无特殊治疗法。
流行性乙型脑炎主要的传播途径是什么
乙脑属于血液传播的自然疫源性疾病。通过媒介昆虫叮咬处于病毒血症的动物,乙脑病毒在昆虫体内增殖,再叮咬人,通过口器把病毒传到人体而引起感染发病。
蚊虫是乙脑病毒的传播媒介,已经证实多种蚊在体内繁殖乙脑病毒,包括库蚊属、伊蚊属、按蚊属中的许多种,其中最为主要是的三带喙库蚊对乙脑病毒的感染阈值低,感染高,有兼吸动物(主要是猪)和人血的习性,且该种蚊分布普遍。另外,国内从台湾蠛蠓和库蠓中分离到乙脑病毒。亦可为传播媒介。
猪作为主要传染源的道理,是由于猪的乙脑感染率高,成幼猪均可感染,更新换代快、数量多,与人的关系密切,且多种蚊虫有兼吸猪和人血的习性,是乙脑病毒的最主要的扩散宿主和传染源。其次为家鼠、猴、马、牛、羊、兔、田鼠、仓鼠、鸡、鸭以及鸟类等也可以作为传染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