维生素D缺乏的表现
维生素D缺乏的表现
维生素D缺乏会导致少儿佝偻病和成年人的软骨病。症状包括骨头和关节疼痛,肌肉萎缩,失眠,紧张以及痢疾腹泻。
维生素D主要用于组成和维持骨骼的强壮。它被用来防治儿童的佝偻病和成人的软骨症,关节痛等等。患有骨质疏松症的人通过添加合适的维生素D和镁可以有效的提高钙离子的吸收度。除此以外,维生素D还被用于降低结肠癌、乳腺癌和前列腺癌的机率,对免疫系统也有增强作用。
抗维生素d佝偻病的X照片维生素D的作用机制。维生素D的前体(生成维生素D的原料)存在于皮肤中,当阳光直射时会发生反应转化为维生素D3,D3分子被运送到肝脏并且转化为维生素D的另一种形式25位单脱氧胆固醇,这种形式的效用更大。然后25位单脱氧胆固醇又被转运到肾形矿脉并在那里被转化为1,25位二羟胆钙化(甾)醇,这种形式是维生素D最有效的状态。然后维生素D将和甲状旁腺激素以及降血钙素协同作用来平衡血液中钙离子和磷的含量,特别是增强人体对钙离子的吸收能力。
维生素D不应该用于血钙过高的病人,或者血液中钙离子含量偏高的人。另外对患有肾结石和动脉硬化的病人来说也必须小心使用,因为维生素D可能会引起他们的甲状旁腺疾病,削弱肾功能甚至引起心脏疾病。
克罗恩氏病皮质类固醇对维生素D的作用有抵消作用。消胆胺和矿物油会抑制人体对维生素D的吸收,所以应该避免一起食用。苯妥英钠和安眠药可能增加维生素D的效果而降低血压。
缺乏维生素D最典型的会引起少儿的佝偻病和成人的软骨病。其它的典型症状还包括肌肉萎缩,痢疾腹泻,失眠,紧张等等。居住在地球南北极的人和一些常年室内工作的人往往无法自身合成足够的维生素D,还有一些疾病也影响维生素D的吸收,比如克罗恩氏病(Crohn’sdisease)等等。
维生素造成的主要毒副作用是血钙过多,早期征兆主要包括痢疾或者便秘,头痛,没有食欲,头昏眼花,走路困难,肌肉骨头疼痛,以及心律不齐等等。晚期症状包括发痒,肾形矿脉功能下降,骨质疏松症,体重下降,肌肉和软组织石灰化等等。
维生素D缺乏性佝偻病是什么
佝偻病全称为维生素D缺乏性佝偻病,又叫骨软化症又叫骨软化症,是由于人体中维生素D缺乏,而引起体内钙、磷的代谢紊乱,使到骨骼钙化不良的一种疾病。佝偻病是一种慢性营养缺乏病,会影响人的生长和发育。
维生素D是维持高等动物生命延续所必需的营养素,它是钙在代谢时最为重要的生物调节因子之一。人身体的维生素D如若不足,很容易导致的佝偻病,它多发生于3个月~2岁的小儿。
佝偻病发病比较缓慢,家长不容易引起重视。但是佝偻病会使小儿的抵抗力降低,而且容易合并,导致肺炎及腹泻等的疾病,影响小儿的生长和发育。因此,家长必须对孩子进行积极的的防治,遇到小孩子真的患上时,要积极的采取行动为小孩进行治疗。
缺乏维生素D的症状
人体如果缺乏维生素D,会发生的最明显的变化就是钙磷代谢异常,导致骨密度降低,骨丢失。维生素D缺乏发生在婴儿身上表现为佝偻病,发生在成年人身上则多表现为骨软化症,孕期维生素D缺乏,可影响胎儿的骨骼发育,并能导致新生儿的低钙血症和牙齿发育不良。
佝偻病
维生素D缺乏,骨骼不能正常钙化、变软、易弯曲、畸形,同时影响神经、肌肉、造血、免疫等组织器官的功能。多见于婴幼儿。
骨软化症
发病以成年人为主,特别是妊娠、哺乳的妇女和老年人。主要表现为骨软化,易折断。初期腰背部、腿部不定位地时好时坏的疼痛,常在活动时加剧;严重时造成骨骼脱钙,骨质疏松,有自发性、多发生性骨折。
胎儿低钙血症
孕期维生素D缺乏,可影响胎儿的骨骼发育,并能导致新生儿的低钙血症和牙齿发育不良, 严重者可致使先天性佝偻病。
什么人需要补充维生素D 缺乏维生素D的危害
如果老年人缺少维生素D,则会产生骨质疏松症。小朋友缺少维生素D,则表现为关节或骨骼生长不正常、长牙较慢、肌肉呈现软弱状态,长此以往就会导致佝偻症。如果骨骼生长发育已完成的成年人缺乏维生素D,身上症状则为容易抽筋与骨折,肋骨、骨盆和腿部疼痛,肌肉软弱。此症状被称为骨软化症,多发生在以妊娠、多产的妇女及体弱多病的老人身上。
当人体严重缺乏维生素D时,会表现为肌肉无力。最初患者上楼梯或从座位上起立时很吃力,骨痛与肌肉无力同时存在,导致患者步态特殊,被称为“鸭步”,最后走路困难,迫使病人卧床不起。临床上还有不少病人发生病理性骨折。
维生素D缺乏性佝偻病的预防
维生素D缺乏性佝偻病饮食要多样化,增加蛋黄、肝泥等富含维生素D的辅食。口服维生素D。葡萄糖酸钙口服。严重畸形者可在4岁以后进行矫形手术。最后一个为预防用量。
一、维生素D缺乏性佝偻病的预防:
1、普及预防措施
⑴加强宣传工作,包括对孕妇、围生期、乳儿期的合理预防佝偻病知识,具体落实在妇幼保健管理系统工作中。
⑵推广法定维生素D强化食品。近年来北京儿科研究所营养研究室研制了维生素AD强化牛奶(AD奶),含维生素A2000IU/L,维生素D600IU/L,经试验证明,此种强化牛奶是解决牛奶喂养儿维生素A、维生素D缺乏以及防止其过量最安全、有效、方便、经济的方法,现已在北京推广,值得介绍各地应用。
⑶加强乳幼儿合理管理和喂养,母乳喂养至8个月,按时加辅食。
⑷加强小儿户外活动,集体儿童加强三浴锻炼(空气浴、日光浴、水浴)。
⑸预防和早期治疗乳幼儿常见病。
⑹城建部门对居室设计中,应把日光照射角度考虑进去。在建筑群中应考虑设儿童(包括老人)绿化活动区。或于楼房平顶上建立儿童活动区,尤以北方急切需要。
⑺人工紫外线装置应引入有条件的保托机构中去。
2、药物预防法
⑴孕期时强调户外活动,不仅是接受日光紫外线对佝偻病的预防作用,对机体还有更多裨益。尤以在妊娠末三个月,除日照外需每日补充维生素D400IU。
⑵ 新生儿期1~2周后,每日口服维生素D400IU,或每日口服一次维生素D3~5万IU,或每季度口服维生素D10~15万IU。母乳及牛乳喂养儿日食乳 400~500ml则不需补钙,一般钙剂皆不及乳中的钙易于吸收利用。夏秋季可充分利用日光照射,每年入冬后口服维生素D10~15万IU,间隔2~3月 (即来年冬末)再投一次,连续三年为妥在农村尤为适宜用此法。
⑶早产儿、双胎儿以及消化道疾病患儿,可酌情略加维生素D预防量,但切忌过量以免中毒。
我国幅员辽阔,南北地区、城乡条件不同,散、集儿童条件不同,高楼、平房拥挤程度不同,应因地制宜地开展预防措施。
二、维生素D缺乏性佝偻病的护理:
小儿调护:
⑴患儿不要久坐、久站,不系过紧的裤带,提倡穿背带裤。防止发生骨骼畸形。
⑵每日作户外活动,接受日光照射,同时注意防止受凉。
缺乏维生素d的症状 缺乏维生素D的迹象
维生素D最重要的作用之一就是保持免疫系统强壮,帮助对抗细菌和病毒引起的疾病。如果你经常生病,尤其是上呼吸道感染,有可能是低维生素D的关系。
导致疲劳的原因很多种,缺乏维生素D只是其中之一原因。研究显示,低维生素D水平会导致疲劳,并且影响生活品质。
维生素D对骨骼健康也有很大的作用,它可以提高钙的利用率。骨头痛和下背痛有可能是血液中维生素D水平不足的迹象。
抑郁的情绪也可能是缺乏维生素D的迹象。根据研究,抑郁症和缺乏维生素D有关联,只要适当提供维生素D,就能改善抑郁的症状。
手术或是损伤的伤口愈合太慢,可能是维生素D水平过低的迹象。根据研究,维生素D增加化合物的产生,这对形成伤口新皮肤很重要。
维生素D对钙质的吸收和骨头的代谢有关键的作用。所以低维生素D水平也会导致低骨头矿物质密度,造成骨质疏松等问题。
脱发通常是情绪和压力所导致,但严重时,也可能是营养缺乏和疾病所导致。秃头症是一种自身免疫性疾病,会导致头部和身体严重脱发。根据研究,低维生素D水平和秃头症有关。
肌肉疼痛的原因通常很难断定,但有一些证据显示,维生素D缺乏有可能是儿童和成人肌肉疼痛的潜在原因。
防晒会造成维生素D缺乏吗
近年来,有关维生素D的研究还在不断进行。除了影响钙磷代谢外,它还能影响免疫、神经、生殖、内分泌、上皮及毛发生长等。也有研究表明,维生素D和高血压、动脉粥样硬化、结肠癌、前列腺癌、乳腺及卵巢疾病、I型糖尿病等疾病的发生、发展有着一定的相关性。当然,这些结论还需要更多的研究来证实。
UVB照射可以促进皮肤中的7-脱氢胆固醇转换为胆骨化醇,即内源性维生素D3;植物中的麦角胆固醇不能被人体吸收,需经紫外线照射转变成麦角骨化醇,即维生素D2,才能被人体吸收。
但紫外线对人体的危害也越来越被大家所认识,最主要的是对皮肤的伤害。红斑效应(皮肤中活性物质吸收紫外线辐射2-24小时内产生的红斑)是最常见的急性反应。除了引起皮肤黝黑、出现晒斑等色素沉淀,紫外线还会影响皮肤真皮层,使结缔组织和血管受到影响,加速皮肤老化,造成皮肤逐渐失去弹性,出现皱纹,这就是光老化。
根据世界卫生组织(WHO)对紫外线的介绍,紫外线暴露还会诱发非黑色素瘤皮肤癌、日光性角质化病、恶性黑色素瘤,引起角膜炎和增加白内障失明的风险,甚至还可能降低疫苗的效力,从而对公众健康产生重大的影响。
但是,为了避免日晒伤害而防晒会减少皮肤吸收的紫外线,维生素D的合成量必将因此下降。我们会因此缺乏维生素D吗?
防晒是否会造成维生素D缺乏?
有文献对伊利诺斯州芝加哥市2009年4月到2010年5月参加体检的287人进行了回顾性研究,收集的数据包括年龄、性别、身体质量指数、维生素D的含量、补充剂的使用、食用鱼类和牛奶的情况、户外运动时间以及防晒产品的使用,发现其中近1/3的人缺乏维生素D,与维生素D缺乏呈现正相关的数据包括:年龄小于40岁;没有牛奶或鱼类的消费;没有使用多元维生素片或者维生素D或钙补充剂;没有阳光暴露并日常使用防晒产品。
但是,这种正相关性并不代表使用防晒产品会引起维生素D缺乏。在美国2003-2006年全国健康和营养调查中,研究者对16-60岁的5920位成年人调查问卷的结果显示,白种人经常在阴凉处或穿着长袖衣服会有维生素D缺乏的风险,而频繁使用防晒产品并不会引起维生素D的缺乏。这个结果并不难理解——躲避阳光其实是防晒很重要的手段,而使用防晒霜是一种补充手段。世界卫生组织有关紫外线防护的建议都是先强调避免太阳直射,穿长袖衣物,戴墨镜和帽子,然后才是使用足量的防晒霜。一方面是因为紫外线会通过地面、湖面建筑物反射,照射到身体或者面部未能遮挡的部位;另一方面,防晒霜并不能阻挡100%的紫外线,比如,SPF15只能阻隔93%的紫外线,SPF50也只能阻隔98%的紫外线。
目前为止,还没有足够的随机对照试验或者长时间研究表明,使用防晒霜会影响足量的维生素D合成。只有大概发表于20年前的3篇文献提供了有限的信息。一篇是1987年,日本人做了防晒霜阻止皮肤合成维生素D的临床试验,认为防晒霜可以阻断维生素D的合成。可是只有8个人参与,实验组和对照组各4个人,使用剂量和方法都没有明确的说明。一篇是1988年,有学者将使用防晒霜的20人的维生素D水平与其不使用防晒霜的邻居(接受紫外线量和实验组类似)进行对比,经过12个月的研究,发现前者只有后者的一半。但是这个实验样本量仍然很小,实验组和对照组实验前1年接受紫外线的辐射量也没有控制,实验前维生素D的水平也没有比较。第三篇文献的样本更小,在此就不加以细述了。与此相比,较多文献对数百名实验者进行了随机双盲或纵向的长期研究,结论是使用防晒霜并不会引起血清中维生素D的水平降低。
维生素d缺乏可能会由哪些因素引起 维生素D缺乏的危险因素
晒太阳是补充维生素D最快的方式。如果长时间待在室内,就会降低曝晒阳光的机会,自然很容易就会缺乏维生素D。
鱼肉和牛奶是常见的维生素D食物来源,如果你不喜欢吃这些,也会减少摄入维生素D的机会,身体的维生素D水平就会偏低。
根据研究,缺乏维生素D会增加肥胖的机率,这是因为维生素D和代谢有很重要的关系。因此,肥胖和超重的人通常维生素D水平都偏低。
维生素D缺乏性佝偻病的病因
1.日光照射不足维生素D由皮肤经日照产生,如日照不足,尤其在冬季,需定期通过膳食补充。此外空气污染也可阻碍日光中的紫外线。人们日常所穿的衣服、住在高楼林立的地区、生活在室内、使用人工合成的太阳屏阻碍紫外线、居住在日光不足的地区等都影响皮肤生物合成足够量的维生素D。对于婴儿及儿童来说,日光浴是使机体合成维生素D3的重要途径。
2.维生素D摄入不足动物性食品是天然维生素D的主要来源,海水鱼如鲱鱼沙丁鱼,动物肝脏鱼肝油等都是维生素D2的良好来源。从鸡蛋、牛肉、黄油和植物油中也可获得少量的维生素D2,而植物性食物中含维生素D较少。天然食物中所含的维生素D不能满足婴幼儿对它的需要,需多晒太阳,同时补充鱼肝油。
3.钙含量过低或钙磷比例不当食物中钙含量不足以及钙、磷比例不当均可影响钙、磷的吸收。人乳中钙、磷含量虽低,但比例(2∶1)适宜,容易被吸收,而牛乳钙、磷含量较高,但钙磷比例(1.2∶1)不当,钙的吸收率较低。
4.需要量增多早产儿因生长速度快和体内储钙不足而易患佝偻病;婴儿生长发育快对维生素D和钙的需要量增多,故易引起佝偻病;2岁后因生长速度减慢且户外活动增多,佝偻病的发病率逐渐减少。
5.疾病和药物影响肝、肾疾病及胃肠道疾病影响维生素D、钙、磷的吸收和利用。小儿胆汁郁积、先天性胆道狭窄或闭锁、脂肪泻、胰腺炎、难治性腹泻等疾病均可影响维生素D、钙、磷的吸收而患佝偻病。长期使用苯妥英钠、苯巴比妥钠等药物,可加速维生素D的分解和代谢而引起佝偻病。
营养不良的症状 维生素D缺乏症
表现症状:容易引起龋齿、软骨病,“X”或“O”型腿;女孩子会胸部发育不良。
1、通常天然食物中维生素D含量较低,动物性食品是非强化食品中天然维生素D的主要来源。
2、如含脂肪高的海鱼和鱼卵、动物肝脏、蛋黄、奶油和奶酪中相对较多,而瘦肉、奶、坚果中含微量的维生素D,而蔬菜、谷物及其制品和水果含有少量维生素D或几乎没有维生素D的活性。
3、除此之外,还要多进行户外活动,只要人体接受足够的日光,体内就可以合成足够的维生素D。
维生素D缺乏的症状表现
佝偻病是我国重点防治的小儿四大疾病(肺炎、贫血、佝偻病、腹泻病)之一。20世纪六七十年代,甚至到80年代,佝偻病都是严重影响中国儿童发育的一种疾病。当时,我国不少地区,特别是北方地区患佝偻病的孩子很多。近年来,随着我国卫生保健水平的提高,维生素D缺乏性佝偻病的发病率逐年降低,且多数患儿属轻症。因我国北方冬季较长,日照短,佝偻病患病率高于南方。
而另一种与维生素D缺乏密切相关的病症——骨质疏松症,在我国的发病率却呈现逐年上升趋势。有关统计资料表明,我国骨质疏松症患者已达到8800万,其中40岁以上者发病率为16.1%,60岁以上者发病率为22.6%,超过80岁者发病率达到50%,随着年龄增加而呈上升趋势。一般情况下,发病率城市高于农村,女性高于男性,这与他们的户外运动状况密切相关。
缺乏会导致牙龈脆弱,牙齿松动,易患龋齿;婴幼儿脊柱弯曲,X形腿、O形腿、佝偻病;上下肢肌肉痉挛;骨骼脆弱,易骨折,引起骨质疏松症、软骨症。
维生素D缺乏应该如何治疗
1、维生素d治疗
⑴轻度(初期):每日口服维生素d制剂1000~2000iu或一次性口服vitd10万~20万iu。
⑵中度(激前期):每日口服vitd2000~5000iu或一次性口服20万~30万iu。
⑶重度(激期)每日口服vitd5000~5000iu或一次性口30万~40万iu。
以上口服每日量持续1月,同时给以元素钙200mg/日,如临床及生化检查未达预防疗效,可适当延长投药时间,再改为预防量。
2、突击疗法重症激期患儿或合并其它疾病如长期腹泻、黄疸、急性传染病、迁延性疾病或先天性佝偻病患儿,可以进行vitd突击疗法。但均应由医生指导,不可随意滥用。⑴口服法:每日服高浓度vitd(每丸5万iu)连服1周后改为预防量。切不可长期及大量应用,尤其对后遗症者不用,有每日口服vitd2万~4万iu连续4周发生中毒者。
⑵注射法:用vitd2或vitd3制剂肌注15~20万iu一次后改为预防量,尽可能避免重复注射以免中毒。
在突击治疗前,一般先口服10%氯化钙3天,以防止低血钙抽搐,有人认为突击疗法可迅速提高血清钙,不必须先投钙,但在临床实践中仍见有肌注大量vitd后发生惊厥的病例,对此,值得继续研究。此外,对虚弱儿及痉挛素质者,需慎用突击疗法。
3、人工紫外线照射法。
4、矫形疗法3岁后的佝偻病骨畸形者,多为后遗症,不宜用vd制剂,应考虑矫形疗法,对鸡胸宜采取俯卧位及俯撑或引体向上的活动,加强胸部扩展。治疗轻度“o”或“x”型腿时可按摩相应肌群,如“o”型腿按摩外侧肌群,“x”型腿按摩内侧肌群,可增强肌张力。游泳活动是最好的矫形方法。重度后遗症或影响生理及体形者,于青年期考虑外科矫形手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