催乳刮痧位置图解
催乳刮痧位置图解
1.产后缺乳可选足太阳膀胱经的肝俞、脾俞穴;
2.足太阴脾经的天溪穴;
3.任脉的膻中、气海、关元、曲骨穴;
4足阳明胃经的乳根穴。
1.刮背部
沿足太阳膀胱经走行,自上而下刮拭,重点刮拭肝俞、脾俞穴。
2.刮胸部
沿任脉走行,自上而下刮拭胸骨部位,重点刮拭膻中穴。然后再由内向外刮拭,重点加强乳根、天溪穴。
3.刮腹部
沿任脉走行,自上而下由气海穴刮拭至曲骨穴,重点加强气海、关元、曲骨穴的刮拭。
刮痧小提示:
由于分娩会造成产妇的身心极度劳累,所以分娩后的第一件事就是让产妇美美地睡一觉。睡足之后,应吃些营养高且易消化的食物,同时要多喝水,以促进身体迅速恢复及保证乳量充足。
上述刮痧方法有疏肝理气、通络止痛、催乳的功效,使用股妇女产后乳汁分泌量少或全无,不能满足喂哺婴儿的需要的情况。
产后缺乳多与乳腺发育不良,或分娩出血过多,或授乳方法不正确,或过度疲劳,或恐惧、心情不愉快等因素有关。
刮痧减肥的图解 气郁体质减肥刮痧位置
背部:面刮法,从上至下刮拭两侧肝俞,胆俞,魂门,阳纲穴。
胸部:加刮法,从上至下刮拭膻中穴,再以平刮法从里向外(从正中线向背部方向)刮拭期门穴,章门穴。
上肢:面刮法,从上向下刮拭两侧支沟,外关穴。
下肢 :面刮法,从上向下刮拭阳陵泉,外丘,曲泉,蠡沟穴
刮拭此组穴位可以疏肝利胆,行气活血,解郁除烦,促进体内气机调畅,从而有效改善气郁体质,气郁体质者出痧可多可少,对不易出痧者,只要毛孔微微张开或局部发热即可停止刮痧。
湿气重刮痧部位图 天枢穴
刮痧位置:取穴时,可采用仰卧的姿势,天枢穴位于人体中腹部,肚脐两侧两寸处。
刮痧作用:在此穴位刮痧可加速促使湿邪、毒邪从粪便排出,起到缓解便秘、腹胀、腹泻、脐周围痛、消化不良、恶心想吐等症。
刮痧减肥的图解 痰湿体质减肥刮痧位置
背腰部:用面刮法从上到下刮拭肺俞,脾俞,三焦俞,肾俞,膀胱俞。
胸腹部:用面刮法从上到下刮拭两侧中府穴,上脘穴至下脘穴段,石门穴至关元穴段,最后从里向外(从正中线向背部方向)刮拭两侧章门穴。
上肢:用面刮法从上到下刮拭列缺,太渊穴。
下肢:用面刮法从上到下刮拭足三里,丰隆,阴陵泉,三阴交,公孙穴。
刮拭此组穴位可以健脾益气,振奋阳气,以促进水液代谢,利湿化痰,从而有效改善痰湿体质,起到减肥效果。注意,痰湿体质者刮痧时不可为了追求出痧,只要局部毛孔微张或局部有热感即可停止刮拭。
湿气重刮痧部位图 地机穴
刮痧位置:地机穴位于人体的小腿内侧,在阴陵泉穴直下3寸,即内踝尖与阴陵泉穴的连线上,胫骨内侧面后缘处。
刮痧作用:在地机穴刮痧具有较强的解痉镇痛、行气活血功效,可用于辅助缓解腹痛、腹泻、水肿、月经不调、痛经等状况。
湿气重刮痧刮哪里 丰隆穴
刮痧位置:在小腿前外侧,外踝尖上8寸,距胫骨前缘二横指(拇指)。
刮痧作用:中医认为湿必生痰,刮痧此穴位可以化痰湿、清神志,尤其适合初秋里湿邪较盛的人群,可辅助缓解痰湿诱发的胸腹痛、呕吐、便秘、眩晕、烦心、面浮肿、四肢肿等状况。
湿气重刮痧刮哪里 中脘穴
刮痧位置:中脘穴位于上腹部,在肚脐上4寸的腹中线上,可仰卧取穴,胸骨下端和肚脐连接线中点即为此穴。
刮痧作用:刮痧这个穴位对于缓解伏天暑湿造成的腹胀、反胃、消化不良、泄泻、便秘等都有很好的作用,此外,对于秋燥失眠等也有很好的缓解作用。
催乳刮痧位置图解
一、选穴取穴
1.产后缺乳可选足太阳膀胱经的肝俞、脾俞穴;
2.足太阴脾经的天溪穴;
3.任脉的膻中、气海、关元、曲骨穴;
4足阳明胃经的乳根穴。
二、刮痧方法
1.刮背部
沿足太阳膀胱经走行,自上而下刮拭,重点刮拭肝俞、脾俞穴。
2.刮胸部
沿任脉走行,自上而下刮拭胸骨部位,重点刮拭膻中穴。然后再由内向外刮拭,重点加强乳根、天溪穴。
3.刮腹部
沿任脉走行,自上而下由气海穴刮拭至曲骨穴,重点加强气海、关元、曲骨穴的刮拭。
刮痧小提示:
由于分娩会造成产妇的身心极度劳累,所以分娩后的第一件事就是让产妇美美地睡一觉。睡足之后,应吃些营养高且易消化的食物,同时要多喝水,以促进身体迅速恢复及保证乳量充足。
三、适应症
上述刮痧方法有疏肝理气、通络止痛、催乳的功效,使用股妇女产后乳汁分泌量少或全无,不能满足喂哺婴儿的需要的情况。
产后缺乳多与乳腺发育不良,或分娩出血过多,或授乳方法不正确,或过度疲劳,或恐惧、心情不愉快等因素有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