膀胱肿瘤该做什么检查
膀胱肿瘤该做什么检查
目前检查膀胱肿瘤仍以膀胱镜检查为首要手段,初步可以鉴别肿瘤是良性或恶性,良性的乳头状瘤容易辨认,它有一清楚的蒂,从蒂上发出许多指头状或绒毛状分支在水中飘荡,蒂组织周围的膀胱粘膜正常。若肿瘤无蒂,基底宽,周围膀胱粘膜不光洁、不平,增厚或水肿充血,肿瘤表现是短小不整齐的小突起,或像一拳块,表面有溃疡出血并有灰白色脓苔样沉淀,膀胱容量小,冲出的水液混浊带血,这些均提示恶性肿瘤的存在。有些肿瘤位于顶部或前壁,一般膀胱镜不易发现,也易被检查者所忽略,应用可屈曲膀胱镜检查可以弥补此缺点。
通过膀胱镜检查,可以对肿瘤进行活检以了解其恶性度及深度。也可在肿瘤附近及远离之处取材,以了解有无上皮变异或原位癌,对决定治疗方案及预后是很重要的一步。取活检时须注意肿瘤根部也必须从肿瘤顶部取材,因为顶部组织的恶性度一般比根部的为高。
对原位癌和较小的肿瘤在普通膀胱镜下不易被发现,可用显微染色膀胱镜(microscopic-chromn~cystoxcopy)进行检查,膀胱腔内经用美蓝染色处理后,正常上皮不染色,故能早期辨别肿瘤而进行活检,有利于早期诊断但此种膀胱镜价格昂贵,目前不易推广。
膀胱造影现应用不多,但有时可补充膀胱镜检之不足。如膀胱肿瘤太大膀胱镜难窥全貌时可以应用。对于带蒂的体积大的乳头状瘤,膀胱造影可以显示肿瘤与膀胱壁之间的间隙,有时并可见到肿瘤的蒂部。可用二氧化锡作为造影剂与空气一起作双重对比造影,二氧化锡微粒能很好附着于肿瘤表现,造影清楚。有时可作三次重复膀胱造影,即向膀胱注入50%泛影钠30毫升,以后分别注入生理盐水30、40、50毫升,每次注射后病人位置不变在同一片子上曝光一次,每次曝光为总曝光量的l/3.在正常膀胱可以见到膀胱上缘对称地呈三层密度不同的轮廓,在耻骨上缘则合为一边缘。在有膀胱壁浸润时可以看到在肿瘤部分除有充盈缺损外,并有不对称性膨胀,说明膀胱壁被癌浸润而失去舒缩能力。
对于估计膀胱肿瘤的临床分期过去强调麻醉下双手合诊检查,50%以上不准确,大多是估计低了,只是当触到一个滑动的肿瘤时,大多是一个带蒂的乳头状瘤;而当触到固定的硬块或硬块比膀胱镜检所见为大时,可推测肿瘤已浸入膀胱周围(c期或t3b期)。
目前当推ct是无创性检查的最准确的膀胱肿瘤分期法。邵鸿勋等报告32例膀胱肿瘤,ct扫描与病理相符合率达90.6%。ct扫描能清晰地显示1厘米左右的膀胱肿瘤,可分辨出肌层、膀胱周围的浸润,也能检出盆腔增大的淋巴结。但ct却不能判断增大的淋巴结是否为转移,这需要结合其他临床情况综合考虑。经足背淋巴造影可以显示肿大淋巴结的结构,对判断有无转移有帮助,但淋巴造影有时也很难解释,会有一定的假阳性或假阴性率,膀胱癌的第一站淋巴结,髂内及闭孔淋巴结,一般也不易显影,并且淋巴造影是很细致费时的检查方法,迄今未能广泛开展。经腹实施超声显像在诊断膀胱肿瘤分期上也是一个无创性方法,在确定有无明显肌层浸润率按王文成等报告(中华泌尿外科杂志,1987,8:152)可达84.8%。经尿道膀胱腔内超声显像对膀胱肿瘤的浸润准确率达到93%(那颜群等,中华泌尿外科杂志,1986,7:347),但这是对病人有痛苦的办法,而且也不能检出盆腔淋巴结有无转移。
发现血尿该做什么检查
尿液分析:这种检查简便快捷,价格便宜,虽然无法确认有无患有肿瘤,但可以先排查引起血尿的潜在原因。
肾脏及膀胱B超:可以发现肾脏、膀胱内有无肿物以及其数目、大小及分布;也可以识别引起血尿的其他原因,如膀胱结石、前列腺增生等等。
普通膀胱镜检查:当B超检查发现膀胱内肿物后,可做膀胱镜检查,直观的了解膀胱内肿物的状况,同时可以钳取部分肿瘤组织做病理检查,可以确诊有无膀胱癌及其恶性程度。
荧光膀胱镜检查:荧光膀胱镜检查敏感性高,可以检测到普通膀胱镜无法发现的病变。在怀疑有膀胱原位癌或尿细胞学检查阳性而普通膀胱镜检查正常时,应考虑使用荧光膀胱镜做进一步检查。
最简单的检查是尿液三杯试验
膀胱癌是泌尿系统恶性肿瘤中最常见的一种,占全身恶性肿瘤的3%,发病年龄以50—70岁最为多见,男女之比约为4:1。膀胱癌的病因至今尚未完全明确。近些年来调查研究发现,乙荼胺、联苯胺及品红等化学物质是重要的致癌物。长期从事染料、橡胶、煤气、电缆、塑料和制革职业的人员,易发生膀胱癌。此外,吸烟、寄生虫或病毒感染、体内色氨酸代谢异常以及膀胱的慢性病变等也与膀胱癌的发生有关。
膀胱癌最早的症状是突然出现肉眼血尿,但绝大多数患者在早期并无尿痛、尿频,且血尿是间歇性的,有的患者因发现血尿去基层医院注射了止血针,在肉眼血尿暂时消失后(实际上出血并未停止),产生了“病已痊愈”的错觉,不愿对莫名其妙发生的血尿症状再进一步探查原因,这是膀胱癌没有被早期诊断的重要原因。其实,一旦出现血尿症状,往往提示泌尿道有炎症、结核、结石、异物、肿瘤或尿路梗阻等病变,应该做由简到繁的检查。
最简单的检查是尿液三杯试验,观察整个排尿过程中血尿出现在何时,根据血尿出现时间的不同,可判断泌尿系统疾病的大致病灶部位。如果血尿出现在排尿终末,往往提示病灶在膀胱部位,而无痛性血尿则是膀胱癌的早期警报。出现这种情况时,应该对膀胱做重点检查。B超检查方便易行,如肿瘤的直径小于0.5厘米,往往出现假阴性,故对早期诊断的实用价值有限;CT检查可判断肿瘤的浸润程度及淋巴结是否转移,对晚期病变可看得一清二楚,但对膀胱癌的辅助诊断不很实用。此外,还可做尿液沉淀细胞学检查和膀胱肿瘤的血清标志物检查,这些检查有助于膀胱癌的辅助诊断。
膀胱镜检查是确诊膀胱癌的最重要方法,通过检查,可以明确是否有膀胱癌肿和癌肿的数目、大小、形态以及是否有蒂及基底部的情况,并可随机进行活检。膀胱镜检查既可用于膀胱癌的早期诊断,也可帮助初步制订手术治疗的方案。
膀胱镜检查时如发现癌肿较小、数目较少、较浅表,且有蒂,则可做经尿道的膀胱肿瘤电灼或电切术,膀胱癌可以治愈。如肿瘤较大、基底较广、浸润较深或已有转移者,则应由医生根据情况确定手术范围。总之,膀胱镜检查对膀胱癌的早期诊断有很大价值,对制订治疗方案也很重要。
从事染料生产和橡胶皮革、塑料、金属加工等职业及长期大量吸烟的人员,应比常人多一分警惕,最简单易行的办法是定期化验尿常规,以求早期发现膀胱癌。膀胱结石患者应根据结石的大小采取体外超声波碎石或手术取石,以消除结石对膀胱黏膜的慢性刺激。
认识膀胱癌的诊断方法,以上就为您详细介绍了膀胱癌疾病的诊断方法,希望对您能够有帮助,也希望患者朋友能够早体恢复健康。
膀胱肿瘤应该做哪些检查
1.尿液检查血尿或终末血尿。尿P53测定阳性。
2.尿脱落细胞学检查简便易行,为重要的筛选性诊断方法,肿瘤恶性程度高,细胞分化差者阳性率高,亦为监测肿瘤复发、高危人群普查的有效方法。定量荧光图像分析法灵敏度更高。
3.核基质蛋白22(NMP22)是近年来出现的检查,主要是检查尿液中肿瘤脱落细胞的核基质蛋白的含量。
4.玻璃酸酶(HA)及玻璃酸酶测定(HAase) 尿中可发现HA和HAase增高。
5.膀胱肿瘤及ABO抗原、流式细胞计、肿瘤染色体、唾液酶以及癌基因、抑癌基因的测定对肿瘤恶性程度、浸润趋势及预后等生物学特性可有较深的了解。
1.膀胱镜检查 是诊断膀胱肿瘤最主要的方法,能直接窥视肿瘤生长部位、大小、数目、形态、基底情况、与输尿管口及膀胱颈关系,并可同时行肿瘤活检及膀胱黏膜随机活检,确定肿瘤分化情况及有无原位癌。
2.X线检查 排泄性尿路造影能了解肾盂、输尿管有无肿瘤及肾功能情况,如上尿路有肿瘤在则膀胱肿瘤可为种植性。肾、输尿管积水或显影不清,表明肿瘤已浸润输尿管口引起梗阻。膀胱造影可见充盈缺损,膀胱壁僵硬不规则示肿瘤浸润较深。CT、MRI检查可显示肿瘤浸润深度及盆腔转移情况。
3.B型超声 日益受到重视,能显示0.5cm以上的膀胱肿瘤,可动态观察。经尿道超声扫描可准确显示肿瘤浸润膀胱壁的深度及范围。膀胱肿瘤的直接声像可表现为向膀胱腔凸起或向膀胱壁浸润。
(1)乳头状瘤、分化良好的移行上皮乳头状癌,瘤体向膀胱腔凸起。表现为膀胱无回声区内见菜花样或乳头状强回声,后无声影。膀胱壁连续性好,肌层回声未受破坏。有蒂者在改变体位或拍击膀胱时,可见该强回声团在尿液中晃动。
(2)分化不良的乳头状癌,基底宽,瘤体的一部分凸向膀胱腔,另一部分浸润肌层或向外凸起,肿瘤生长部位膀胱壁回声零乱不清。
没症状血尿常更可怕
没症状血尿常更可怕
血尿并不是一个疾病的名称,而是泌尿科疾病中最常见的一种症状。黄健介绍道,引发血尿的病因很多,有泌尿系的炎症如膀胱炎、尿道炎、前列腺炎、 肾盂肾炎等,有泌尿系的结石如肾结石、尿道结石等,还有外伤、前列腺肥大及癌肿等等。不同的病因的血尿有不同的伴随症状,如女性经常发生的急性出血性膀胱 炎,基本上都伴有尿频、尿急、尿痛;肾结石引起的血尿,则常先有腰痛。
“而任何不适都没有的血尿,则是泌尿系肿瘤(如肾、输尿管、膀胱、前列腺肿瘤)的一个信号。”黄健说。其中,膀胱癌为泌尿系肿瘤中发病率最高的 癌种,国内外流行病学调查统计显示,出现肉眼血尿的病人患膀胱癌的几率为13%~34.5%,而70%的膀胱癌患者也是以无痛性肉眼血尿为首发症状,只有 约10%的病人开始时有尿频、尿急、尿痛的症状。
血尿虽停病灶犹在
另外一个值得注意是血尿停了,不等于病就好了。“如膀胱癌引起的血尿基本上都是自限性的,常常是出血几天自己会停止。这不一定是用药的结果,特别是中药。”黄健提醒道。延误了肿瘤诊治的时机,必然会带来不同的治疗结果。
他向记者介绍了一个典型案例就属于这种情况:一位61岁的男患者两年前发现尿液有红色并带有小血块,因没有腰痛、尿急尿痛等症状,而患者自认为 身体一向很好,可能是“热气”所致,加上两天后血尿自行消失了,他便没上医院检查。一个月后,血尿虽再次出现,但他自己吃了点中草药,血尿不久又消失了。 两年来,患者反反复复出现血尿,且越来越频繁,持续的时间也越来越长,直到血尿不止,排尿不出,腰部及下腹部疼痛,他这才到医院就诊。经B超声及MR检 查,他最终确诊为多发性膀胱癌,最大的肿瘤直径达5厘米,根部已深入膀胱壁全层。由于肿瘤长得太大、太深已无法保留膀胱,需要切除整个膀胱。
“与之对比的是一位65岁的患者发现尿液红色2天马上就医。经癌肿彻底切除后,病理报告是低级别膀胱癌,没有浸润至肌层。后做膀胱灌注化疗,5年肿瘤都没复发和转移。”他说。
发现血尿,该做什么检查?
出现血尿后,患者通常都会感到焦虑和迷茫,如何能减少麻烦减少痛苦,又使肿瘤不被漏诊呢?黄健建议大家做以下相关检查:
尿液分析:这种检查简便快捷,价格便宜,虽然无法确认有无患有肿瘤,但可以先排查引起血尿的潜在原因。
肾脏及膀胱B超:可以发现肾脏、膀胱内有无肿物以及其数目、大小及分布;也可以识别引起血尿的其他原因,如膀胱结石、前列腺增生等等。
普通膀胱镜检查:当B超检查发现膀胱内肿物后,可做膀胱镜检查,直观的了解膀胱内肿物的状况,同时可以钳取部分肿瘤组织做病理检查,可以确诊有无膀胱癌及其恶性程度。
荧光膀胱镜检查:荧光膀胱镜检查敏感性高,可以检测到普通膀胱镜无法发现的病变。在怀疑有膀胱原位癌或尿细胞学检查阳性而普通膀胱镜检查正常时,应考虑使用荧光膀胱镜做进一步检查。
盆腔CT或MRI检查:不仅可以了解肿瘤的分布,更重要的是可以了解肿瘤向外生长的范围和程度,也可以了解淋巴结转移的信息,对膀胱癌分期及治疗方式的选择有重要帮助。
膀胱癌的早期症状
整个尿程都呈一样红色或淡粉红色,但这时没有疼痛不适感觉,所以称为无痛性血尿.这是早期膀胱肿瘤症状表现的信号,当发现尿血时就应立即去泌尿科做检查,这种血尿有的像肾癌那样有间歇性,其间隔时间长短不一,有的几周至几个月不等;有的膀胱肿瘤病人出现血尿伴有血块,说明肿瘤侵犯到膀胱粘膜较大血管,出血量比较多,当伴有血块时,排尿时会出现排尿痛和尿急的症状。
大多数膀胱肿瘤以无痛性肉眼血尿或显微镜下血尿为首发症状,病人表现为间歇性、全程血尿,有时可伴有血块。因此,在临床上间歇性无痛肉眼血尿被认为是膀胱肿瘤的典型症状。出血量与血尿持续时间长短,与肿瘤的恶性程度、肿瘤大小、范围和数目有一定关系,但并不一定成正比。有时发生肉眼血尿时,肿瘤已经很大或已属晚期;有时很小的肿瘤却会出现大量血尿。由于血尿呈间歇性表现,当血尿停止时容易被病人忽视,误认为疾病消失而不作及时的进一步检查。
血尿往往是无痛性、间歇性的,能自行减轻或停止,极易给当事人造成疾病已痊愈或好转的错觉。另有少数膀胱癌病人可出现排尿次数增多、尿急和尿痛等症状,好像是患了膀胱炎,而使用抗生素毫不奏效。也有少数膀胱癌患者未发生肉眼血尿,仅仅表现为显微镜下检查尿液时发现红细胞超标,即镜下血尿。
膀胱镜诊断膀胱癌事项
目前膀胱镜检查仍然是诊断膀胱癌最可靠的方法。通过膀胱镜检查可以发现膀胱是否有肿瘤,明确肿瘤数目、大小、形态和部位,并且可以对肿瘤和可疑病变部位进行活检以明确病理诊断。
如有条件,建议使用软性膀胱镜检查,与硬性膀胱镜相比,软性膀胱镜检查具有损伤小、视野无盲区、检查体位舒适等优点。 膀胱肿瘤通常为多灶性。原位癌可以类似炎症、发育不良等病变,表现为浅红色天鹅绒样黏膜改变,也可以表现为正常。
当尿脱落细胞学检查阳性或膀胱黏膜表现异常时,建议行选择性活检,以明确诊断和了解肿瘤范围。
肿瘤位于膀胱三角区或颈部、尿脱落细胞学阳性,或怀疑有原位癌时,应该行前列腺部尿道活检。对于单一的乳头状肿瘤,如果其他部位的膀胱黏膜表现正常并且尿脱落细胞学阴性,不主张常规行随机活检,因为发现原位癌的可能性很低。
膀胱肿瘤的检验及检查
一、尿常规检查和尿浓缩找病理细胞应作为首选检查方法。由于检查无痛苦、无损伤,患者易接受。特别是对于接触致癌物质的人群,可在膀胱镜检查发现肿瘤前数月,通过尿液细胞检查可发现可疑细胞。收集尿液要求容器清洁、标本新印章最好晨起第二次尿液,肿瘤细胞阳性率约占70%-80%。对细胞学阴性者,可用膀胱冲洗液提高阳性率。用导尿管将50ml生理盐水注入膀胱反复来回冲洗,然后取样检查肿瘤细胞。此法明显优于排尿检查。这是因为膀胱灌洗液较尿液产生更多的脱落细胞,同时,低级别乳头状移行细胞癌和乳头状瘤仅根据细胞标准难以鉴别,若有组织碎片,为诊断提供有用的标本。细胞学检查还可用于监肿瘤复发,也可作为普查筛选。
二、B型超声波检查
经腹部B型超声波检查对诊断膀胱肿瘤的下确性,与肿瘤的大小成正比,还与检查者的经验和判断能力有关。肿瘤直径大于1cm的准确率高,反之则低。由于这种检查没有痛苦,可作为筛选手段。经直肠探头超声扫描能显示肿瘤基底部周围膀胱底的畸形和突人膀胱腔的肿瘤回声,可以确定膀胱肿瘤的范围。诊断中最大困难是小容量膀胱。经尿道内超声的探头作膀胱内扫描,对膀胱肿瘤的分期有一定帮助。
三、膀胱镜检查肿瘤组织活
膀胱镜检查在膀胱肿瘤诊断中占有极重要的地位,它可在直视下观察到肿瘤的数目、位置、大小、形态和输尿管口的关系等,同时可做活组织检查以明确诊断,又是制定治疗计划必不可少的重要依据。凡临床可疑膀胱肿瘤的病例,均应常规进行膀胱镜检查。
四、膀胱造影
现应用不多,但有时可补充膀胱镜检查之不足。膀胱容量较小或出血较重或肿瘤太大膀胱镜难窥全貌时,往往不能用膀胱镜检查得以诊断,可用气钡对造影及分部膀胱造影方法。其中以分部膀胱造影方法为佳。其方法是,首先测定膀胱容量,准备相应量的膀胱造影剂,先取其3/4量并摄片。若肿瘤表浅,则前后摄片图像显示膀胱均称性充盈缺损,还对确定肿瘤是否浸润特别有价值。
五、静脉肾盂造影
由于静脉肾盂造影不能清晰地明确显示膀胱病变,因此对膀胱肿瘤的早期诊断意义不大。但是,对于膀胱肿瘤确诊前必须作静脉肾盂造影,它能排除肾盂和输尿管的肿瘤,显示因输尿管口或膀胱底部浸润性病变所造成的输尿管梗阻,了解双侧肾脏功能。如果作放射性同位素肾图,结合B超检查,部分病例可不常规作静脉肾盂造影。
六、CT检查
能够了解膀胱与周围脏器的关系,肿瘤的外侵和程度,远隔器官是否有转移,有助于TNM分期,对制定治疗计划很有帮助。在揭示膀胱肿瘤及增大的转移淋巴结方面,CT诊断的准确率在80%左右。此外,输尿管壁间段或膀胱憩室可能隐藏移行细胞瘤,这些肿瘤不易被其他检查方法发现,而CT扫描可能有所帮助。
七、肿瘤标志物测定
由于免疫学的发展而利用免疫原理来寻找诊断早期肿瘤的方法。它包括测定宿主的免疫反应性、加深对细胞的确了解并估计预后;寻找特异而敏感的免疫检测指标--肿瘤标志物。但至今各种免疫检测大多数是非特异性的。
1.膀胱癌抗原(BTA)BTA检测膀胱肿瘤的膜抗原的一种方法,对移行细胞膜上皮表面癌具有较高的敏感性和特异性,方法简单实用,诊断膀胱癌的阳性率约为70%
2.ABO(H)血型抗原它不是肿瘤的抗原,而是一种组织抗原。据检测膀胱粘膜上皮表面ABO(H)抗原部分或全部丢失者,表示该肿瘤的恶性程度高并易复发,预后差;保留有ABO(H)抗原者则肿瘤不易出现肌层浸润。因此对膀胱肿瘤的诊断、疗效观察和预后具有较现实的意义。
3.癌胚抗原(CEA)癌胚抗原是一种肿瘤相关抗原。正常尿路上皮不存在癌胚抗原,但在膀胱患者血浆和尿中CEA明显上升,被认为是有用的肿瘤标志物。但在相当一部分膀胱肿瘤患者中,血浆和尿中CEA仅有少量增加甚至不增加;同时CEA增加的量与肿瘤的大小、分化程度或浸润范围无关;而且尿路感染可影响CEA水平面出现假阳性。
4.乳酸脱氢酶同工酶(LDH同工酶)在恶性肿瘤乳酸脱氢酶有不少会上升。正常膀胱上皮仅有LDH1T和LDH2,在肿瘤浸润深的晚期膀胱癌中LDH5和LDH4占突出地位。
5.其他标志物在膀胱肿瘤患者尿和血清中,还发现许多其他物质或其数量明显增加,如葡萄糖醛酸甙酶(GHS)、尿纤维蛋白降解产物(FDP)、(类风湿因子、尿-N-乙-D-氨基葡萄糖苷酶(NAG)、唾液酸、多胺等,其特异性及临床应用有待进一步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