养生健康

百日咳通过什么传播 传染上百日咳有什么症状

百日咳通过什么传播 传染上百日咳有什么症状

百日咳初期一两周间,咳嗽、声音嘶嗄、鼻流清涕,类似感冒,渐次发作如母鸡啼叫样之痉挛性咳嗽,连续数十声,致面红耳赤,呕呛不已,甚有口鼻血出,一日发四五次,稍重者10余次,重者数十次不等。


哪些办法能预防小儿百日咳

小儿百日咳的预防工作我们可以从很多方面入手来做好,预防小儿百日咳,我们需要隔离传染源并且要注意保护好易感者在,最后要懂得去切断传播途径。

最近这几年患有百日咳的孩童越来越多了,因为现在的环境和过去大不一样的,现在的污染很严重,而且在平时的生活中很多的父母对待小孩的卫生上面也不是很注意,所以就很容易会造成疾病的出现,当疾病发生的时候小孩子会特别的痛苦,所以家长们要提前做哈防御措施哦,今天就一起来了解一下吧。

(一)隔离传染源

对本病患者严格执行呼吸道隔离,是重要的预防环节。隔离期自起病开始,为期7周;或痉咳开始,为期4周。密切接触的易感儿(特别在集体机构中)需检疫3周。成人患者需注意避免接触小儿。疫源地只需通风换气。

(二)保护易感者

1、主动免疫

目前常用白百破(DPT,白喉类毒素、百日咳疫苗、破伤风类毒素)三联疫苗,对出生3~6个月的婴儿进行基础免疫,皮下注射三次。在流行期,1个月的患儿即可接受疫苗接种。强调全程免疫,以后再按规定加强。百日咳疫苗偶可引起脑病等神经性反应,故原有脑部疾患或惊厥性疾病、或首剂百日咳疫苗注射后曾有惊厥者,一概不应再予注射。乙型脑炎流行季节也不进行百日咳疫苗注射。现用的全细胞百日咳疫苗虽发挥了一定的作用但效果尚不够理想,免疫后再患百日咳的儿童和成人发病者屡有报道。

保护易感者

无细胞百日咳疫苗

即便是使用了百日咳杆菌的某一些组成的部分,而不是用了全部的百日咳杆菌制成的百日咳疫苗,它的效果会比全细胞的百日咳疫苗要好很多,同时也是为了避免全细胞免疫的副反应。

1981年日本Sato开始用以百日咳毒素(Pertussiu Toxin PT)和丝状血凝素(Filamentous hemagglutmin

FHA)为主要组分的无细胞百日咳疫苗获得成功。

英、美、瑞典等国家随后研制各种无细胞百日咳组分的疫苗用于人群最得效果。已证实无论何种无细胞百日咳组分疫苗,百日咳毒素(PT)抗原是必不可少的成分。进一步研究揭示百日咳毒素单克隆抗体(PT-McAb)具有特异性中和体外和体内百日咳毒素的多种生物学活性的特征,同时也具有防御百日咳杆菌感染的保护作用。

2、被动免疫

对幼婴或体弱者,于接触病人后可给百日咳高效价免疫球蛋白,但预防和减轻症状的效果不显著,故应用者少。

3.药物预防

对于小孩子没有免疫力而且有患有百日咳的症状可以选用红霉素、复方新诺明进行疾病的预防,可以连续用药7-10。

(三)切断传播途径

室内通风换气,每日用紫外线消毒病房。

室内通风换气,每日用紫外线消毒病房

以上内容就是有关于百日咳的预防方法的相关知识了,预防工作是特别重要的,我们一定要认识到这一点,在生活中我们要培养孩子的卫生习惯,而且要让孩子生活在一个良好的生活空间里面,这样可以减少百日咳的出现。

百日咳的禁忌

百日咳的发病人群是幼龄儿童,一般来说婴幼儿患上百日咳后,症状都会比较明显,给患儿带来比较严重的危害。所以,患上了百日咳,一定要及时展开治疗,以及做好相关的护理。现在,我们就一起来看看百日咳有哪些宜忌原则。

由于百日咳是一种特殊性咳嗽与一般咳嗽不同,它是由百日咳杆菌所引起的。所以中医认为,百日咳的原因主要为感染时邪病毒,肺失清肃,痰浊阻滞气道,肺气不能宜通,以致咳嗽频频。不仅如此,其病机尚与肝经郁热,气火上逆,影响肺系有关。

在饮食上

宜吃清淡又易消化的稀软食品,宜吃新鲜多汁水果蔬菜,宜吃具有顺气、化痰、宜肺、降逆、止咳作用的食物。忌吃过咸过酸的食物,忌吃辛辣香燥的物品,忌吃黏糯滋腻的饮食,忌吃煎炸炒烤的食品。

宜吃清淡又易消化的稀软食品

平时保持空气新鲜

避免一切可诱发痉咳的因素。良好护理可以预防并发症。并且注意营养。抗生素也可以治疗应用于卡他期或痉咳期早期,可降低传染性,减轻症状并缩短病程。

如果家长朋友发现孩子出现咳嗽、发烧不退等情况,那么就有可能是患上了百日咳,只要经过有效治疗,是可以取得比较好的疗效的,父母无须过度担心。一般来说,大龄儿童是比较少患上百日咳的,而且患过百日咳的儿童,复发率是很低的。

上文我们介绍了儿童由于免疫力和抵抗力没有成年人强,所以身体比较弱,容易患上疾病,小儿百日咳是儿童非常容易患上的一种疾病,家长要懂得如何去预防小儿百日咳才行,上文详细介绍了预防小儿百日咳的多种方法。

痉挛性咳嗽的预防

1.控制传染源

在流行季节,凡确诊的患者应立即隔离至病后40天,或隔离至痉咳后30天。对接触者应密切观察至少3周,若有前驱症状应及早抗生素治疗。

2.切断传播途径

由于百日咳杆菌对外界抵抗力较弱,无需消毒处理,但应保持室内通风,衣物在阳光下曝晒,对痰液及口鼻分泌物则应进行消毒处理。

3.药物预防

对婴幼儿及体弱小儿,未经预防接种而与百日咳患者密切接触者,可选用百日咳免疫球蛋白2.5ml肌内注射,或恢复期血清10~20ml肌内注射,5~7天重复注射1次,连续3次,可使其暂不发病。近来证实红霉素对百日咳接触者进行预防可降低百日咳的感染率,剂量30~50mg/kg体重,分4次口服,连服 5~7天,有助于控制百日咳传播。亦有人选用复方磺胺甲唑,半岁内婴儿可选用该药乳剂5ml(含TMP40mg,SMZ200mg),2次/d,连续 7~10天。

如何预防百日咳

1、控制传染源 在流行季节,凡确诊的患者应立即隔离至病后40天,或隔离至痉咳后30天。对接触者应密切观察至少3周,若有前驱症状应及早抗生素治疗。

2、切断传播途径 由于百日咳杆菌对外界抵抗力较弱,无需消毒处理,但应保持室内通风,衣物在阳光下曝晒,对痰液及口鼻分泌物则应进行消毒处理。

3、提高人群免疫力 目前已用于预防接种的百日咳菌苗有全细胞菌苗和无细胞菌苗,全细胞菌苗为常规菌苗;即百日咳、白喉、破伤风(DTP) 制剂,用量每0.5ml内含百日咳4个保护单位。3~6个月婴儿进行基础免疫,皮下0.5,1.0,1.0ml,共3次,每次间隔4周。流行期时1个月婴儿即可接受疫苗,1~2岁时再加强肌内注射。DTP菌苗亦有人提倡正常婴儿和儿童2月龄进行第1次,4月龄第2次,6月龄第3次,15个月第4次,4~6 岁第5次。由于年长儿或成人免疫力降低仍可感染百日咳,7岁以后每10年进行1次。该菌苗对出生时有外伤史、过敏史、家族中有精神神经病史、本人有惊厥史、进行性神经系统疾病及存在急性感染时禁忌接种百日咳菌苗。一般接种后在局部注射处有疼痛,轻度或中等度发热等症状,极少者在接种后数日至数周后出现惊厥等脑部症状。国内外近年来一直在研制百日咳新菌苗,现已报道无细胞菌苗含有淋巴细胞增多促进因子(LPF)与丝状血凝素(FHA)中单一种抗原成分或全部,其效力似乎与DTP制剂相当,已在日本、瑞士进行了现场试验,认为该疫苗安全、有效,但须深入系列研究证实。除此外,意大利研制出新型DNA重组百日咳菌苗,目前正进行Ⅱ期试验,认为可能为百日咳提供安全、有效菌苗。我国于1985 年后对无细胞百日咳菌苗进行了系统试验,已获得有效的百日咳菌苗制剂。

4、药物预防 对婴幼儿及体弱小儿,未经预防接种而与百日咳患者密切接触者,可选用百日咳免疫球蛋白2.5ml肌内注射,或恢复期血清10~20ml肌内注射,5~7天重复注射1次,连续3次,可使其暂不发病。近来证实红霉素对百日咳接触者进行预防可降低百日咳的感染率,剂量30~50mg/kg体重,分4次口服,连服 5~7天,有助于控制百日咳传播。亦有人选用复方磺胺甲噁唑,半岁内婴儿可选用该药乳剂5ml(含TMP40mg,SMZ200mg),2次/d,连续 7~10天。

成人百日咳怎么治疗

成人百日咳是百日咳这种疾病的一个表现的,其实说到成人百日咳这种疾病的时候是比较严重的,很多成年人就是因为患上百日咳之后由于种种原因使得自己没能得到及时的治疗,最后引发了身体感染上却其他的汤她还的。这样的事情真的是很难让人可以介绍的,那么,对于成人百日咳这种季斌而言,究竟怎么治疗?

成人百日咳怎么治疗这个问题在现代的社会是非常的普遍的,而且很多人也是比较在乎这样的问题的,这其实主要不过是人们对于健康追求的一个体现而已。但是对于一般的人来说都是不知道成人百日咳的治疗方法的,那么下面就来仔细谈谈这个问题。

近年来青少年和成人百日咳有增多趋势,可占流行时总病例的10.2%。一组经细菌培养证实的成人百日咳,平均年龄为35岁,有典型症状与痉咳后呕吐,但也可仅有数周干咳,罕有并发症。大多数仍可坚持工作,本人虽无多大痛苦,但可作为传染源,尤其威胁小儿,应予重视。

1.休息与饮食:保持室内安静,空气新鲜和适当的温度与湿度,以使患者安静休息。注意营养,避免诱发痉咳因素。

2.药物治疗:早期可用抗菌剂,首选红霉素, 30~50mg/kg/日,也可用氯霉素,30~50mg/kg/日,增效联磺片也有效。控制痉咳可酌选皮质激素、维生素K1,对百日咳脑病抽风,可用苯巴比妥钠5mg/kg肌注,或安定每次0.1~0. 3mg/kg静脉注射,另用甘露醇或山梨醇每次1~2g/kg静脉注射,地塞米松静脉点滴以降低颅内压。

3.祛痰止咳剂如氯化铵等。沙丁胺醇(舒喘灵)0.5mg/kg能减轻咳嗽症状。氯丙嗪等可减少夜间咳嗽,有利睡眠。幼婴窒息时应即刻行人工呼吸,给氧,必要时给予止痉排痰。可用普鲁卡因静脉滴注,每日1~2次,连用3~5天,以减少窒息或惊厥,需同时注意心率和血压。百日咳脑病时可用脱水剂。有低钙、低血糖等时,予以对症治疗。

通过上面文章的详细介绍,相信大部分人应该也就知道了关于成人百日咳的治疗方法。知道了成人百日咳的治疗方法之后,我们便可以帮助他们来尽快恢复身体的健康了。当然如果广大患者朋友自己可以动手操作的话,也是可以自己来的,也许那样自己比较安心一点吧。

百日咳通过什么传播

百日咳经呼吸道飞沫传播,咳嗽、打喷嚏等行为都非常容易导致百日咳传染给他人。

因此发现或者确诊孩子患有百日咳后,应当要及时隔离4—6周。在家中最好让孩子单独居住一个房间或一个角落,病儿居室要保持空气流通。


百日咳中药治疗方法

百日咳是小儿时期常见的一种呼吸道传染病。其特征是阵发性、痉挛性咳嗽,并伴有深长的鸟鸣一样的吸气声(回声),患儿年龄越小越易诱发肺炎等严重并发症。 此病是由百日咳(嗜血)杆菌引起的,传染源通过咳嗽时由口腔喷出的飞沫(唾沫星子)传播,5岁以下小儿发病率最高。

此病潜伏期一般是7—14天,早期可有微烧、打喷嚏,咳嗽,如同上呼吸道感染症状一样,但咳嗽会渐渐加重,夜里重,并很快演变成阵发性、痉挛性咳嗽。有人形容咳嗽如鸟鸣,咳重时可咯出呼吸道堆积极的大量粘液及吐出胃里容物,咳嗽这才稍微歇息,但过一阵又发作,患儿眼睑可出现浮肿,两唇灰暗,经常呕吐还可造成营养不良。一般痉挛性咳嗽第3周达高峰,以后咳嗽逐渐减轻。病程长短不一,短的只有1—2周,长的可达3—4个月。

预防措施:百日咳传染性很强,及早发现病人隔离治疗是防止传播的最好方法隔离期限从发病时开始至40天。10岁以下的与病人有接触的易感儿应隔离,观察21天,隔离期满即可接受预防接种;10岁以上小儿不用隔离,但也要观察14天。 可注射白百破(白喉、百日咳、破伤风)混合剂预防,这是预防百日咳最好的方法。应强调必须完成全部三次注射才能得到预期的免疫效果。 治疗:可采用对百日咳杆菌有效的抗菌素,对症治疗。小儿的护理也非常重要,可防止肺炎等并发症的发生。也要用中药及偏方治疗,如:鸡苦胆取汁加白糖蒸热分服,1岁以内每次吃半个;1—3岁每次吃一个,每日服2次。

百日咳的传染途径

百日咳的传播途径主要通过咳嗽时飞沫传播,在病人周围约2m以内都有吸入病菌的可能。百日咳杆菌在体外很快死亡,所以,很少通过衣物、用具等间接传播。另外,人群对百日咳普遍易感、小儿时期尤其是婴幼儿时期最强,这是因为妊娠期间母体没有百日咳杆菌抗体由胎盘传给胎儿,因此,出生后的新生儿即可感染本病。年龄愈小,死亡率愈高,患过百日咳后可获得持久性免疫力,一生得两次百日咳极少。

一般说来,百日咳自发病起均有传染性,但是在病程不同时期传染性是不同的,哪一个阶段传染性最强呢?经过医学研究,人们发现,百日咳病人炎症期时传染性最强。因为此时病菌在上呼吸道粘膜上大量繁殖,并随飞沫散播到体外;这时的病菌能产生较多的毒素,毒力强,致病性也很强,所以,百日咳病人在炎症期传染性最强。此外,还由于在炎症期患儿症状较轻而易被人们忽视,病人因活动范围较大而传播疾病。因此,要特别注意处于炎症期的百日咳病人,对可疑的患儿,要仔细观察,尽早去医院,早期诊治,及时隔离,以免造成百日咳流行。

百日咳的预防保健

了解有关百日咳的基本常识后,接下来我们就来说说这种病应该如何预防?从哪几方面入手:

1.控制传染源 在流行季节,凡确诊的患者应立即隔离至病后40天,或隔离至痉咳后30天。对接触者应密切观察至少3周,若有前驱症状应及早抗生素治疗。

2.切断传播途径 由于百日咳杆菌对外界抵抗力较弱,无需消毒处理,但应保持室内通风,衣物在阳光下曝晒,对痰液及口鼻分泌物则应进行消毒处理。

3.提高人群免疫力 目前已用于预防接种的百日咳菌苗有全细胞菌苗和无细胞菌苗,全细胞菌苗为常规菌苗;即百日咳、白喉、破伤风(dtp)制剂,用量每0.5ml内含百日咳4个保护单位。3~6个月婴儿进行基础免疫,皮下0.5,1.0,1.0ml,共3次,每次间隔4周。流行期时1个月婴儿即可接受疫苗,1~2岁时再加强肌内注射。dtp菌苗亦有人提倡正常婴儿和儿童2月龄进行第1次,4月龄第2次,6月龄第3次,15个月第4次,4~6岁第5次。由于年长儿或成人免疫力降低仍可感染百日咳,7岁以后每10年进行1次。该菌苗对出生时有外伤史、过敏史、家族中有精神神经病史、本人有惊厥史、进行性神经系统疾病及存在急性感染时禁忌接种百日咳菌苗。一般接种后在局部注射处有疼痛,轻度或中等度发热等症状,极少者在接种后数日至数周后出现惊厥等脑部症状。国内外近年来一直在研制百日咳新菌苗,现已报道无细胞菌苗含有淋巴细胞增多促进因子(lpf)与丝状血凝素(fha)中单一种抗原成分或全部,其效力似乎与dtp制剂相当,已在日本、瑞士进行了现场试验,认为该疫苗安全、有效,但须深入系列研究证实。除此外,意大利研制出新型dna重组百日咳菌苗,目前正进行ⅱ期试验,认为可能为百日咳提供安全、有效菌苗。我国于1985年后对无细胞百日咳菌苗进行了系统试验,已获得有效的百日咳菌苗制剂。

4.药物预防 对婴幼儿及体弱小儿,未经预防接种而与百日咳患者密切接触者,可选用百日咳免疫球蛋白2.5ml肌内注射,或恢复期血清10~20ml肌内注射,5~7天重复注射1次,连续3次,可使其暂不发病。近来证实红霉素对百日咳接触者进行预防可降低百日咳的感染率,剂量30~50mg/kg体重,分4次口服,连服5~7天,有助于控制百日咳传播。亦有人选用复方磺胺甲噁唑,半岁内婴儿可选用该药乳剂5ml(含tmp40mg,smz200mg),2次/d,连续7~10天。

百日咳不会百日自愈

百日咳一年四季都会发病。而春秋季是发病高峰,尤其是9月,更要预防百日咳,病情严重的患者要用呼吸机。夏末初秋,天气忽冷忽热,抵抗力差的儿童容易患上百日咳。9月正是开学季,百日咳有一定的传染性,通过咳嗽时带出的飞沫传播,孩子们聚集在一起,很容易相互传染。

“很多家长认为,百日咳就是咳嗽一百天就会不治而自愈,这是非常错误的。”专家提醒,婴儿的气管较细,排痰能力弱,常并发肺炎、严重者会导致呼吸衰竭等并发症,病死率比较高。因此,必须及早治疗。

剧咳带有鸡鸣声

百日咳的初期症状与感冒极为相似,患儿会出现咳嗽、流涕,有时还会伴有低热。家长要辨别宝宝是普通咳嗽还是百日咳,以免耽误最佳治疗时机。

“患有百日咳的婴儿常出现痉咳,以阵发性呼吸暂停、紫绀为主要表现。”专家介绍,百日咳俗称鸡咳,在剧咳之后会出现特殊的高音鸡鸣声,同时还会有大量的黏液或脓痰由小儿气管排出,有时还会伴有呕吐的发生。而普通感冒咳嗽是间歇性的,排出呼吸道分泌物或异物后,咳嗽会减缓或消失。

百日咳咳嗽起来不分昼夜,有时晚上的咳嗽会稍显厉害;普通感冒咳嗽症状比较轻。百日咳病程相对比较长,可达数周甚至2个月左右,普通感冒病程多较短。

如家中有人感冒或有咳嗽症状时,应及时查明病因进行治疗,避免与婴幼儿接触。如果婴幼儿反复咳嗽且时间较长,更要及时就诊。能够在早期进行恰当的干预,可使百日咳的病程缩短,并减轻并发症。

预防接种是关键

专家表示,小于6个月的宝宝是感染百日咳的高危人群,接种疫苗是保护宝宝的最好选择。按照国家免疫规划流程,0~3个月的宝宝还未接种百白破(百日咳、白喉、破伤风三合一)疫苗,体内缺乏相应的抗体,因此,3个月以下婴儿是百日咳高发人群,家长应做好以下的预防措施:

少到公共场所活动。对于接触外人机会少的新生儿来说,亲密接触的家人一定要保证自身的健康,最好不要在呼吸道传染病高发时期带孩子到公共场所,对于前来探望新生儿的人,也要注意他们是否带有传染性疾病。

保持居室内空气新鲜。不要吸烟,以免刺激病儿痉咳发作。很多有新生儿的家庭,一到冷天就会紧闭门窗,殊不知这样一来空气不流通反倒利于病菌的传播。最好能定期开窗通风,以预防疾病。

百日咳患儿应在痉咳后进食为宜,食物温度要适宜,过凉过热的饮食都可以导致病儿咳嗽和呕吐。病儿呕吐时要把头转向右侧,以免呕吐物呛入气管。患儿痉咳时,家人应协助患儿侧卧或坐起,轻拍患儿背部,帮助其将痰液排出。

小儿百日咳怎么治最好

百日咳的症状,一般孩子会出现,痰多,痰稠,支气管炎过敏,肺部,嗓子发炎等症状,所以孩子也是非常痛苦难受的。应该选择保守的药物进行治疗,如红霉素,消炎药等药物。

对于小儿百日咳这个问题一定要重视。你提到小儿百日咳的问题,为你解答如下。

百日咳是小儿时期常见的一种呼吸道传染病。其特征是阵发性、痉挛性咳嗽,并伴有深长的鸟鸣一样的吸气声(回声),患儿年龄越小越易诱发肺炎等严重并发症。 此病是由百日咳(嗜血)杆菌引起的,传染源通过咳嗽时由口腔喷出的飞沫(唾沫星子)传播,5岁以下小儿发病率最高。

此病潜伏期一般是7—14天,早期可有微烧、打喷嚏,咳嗽,如同上呼吸道感染症状一样,但咳嗽会渐渐加重,夜里重,并很快演变成阵发性、痉挛性咳嗽。有人形容咳嗽如鸟鸣,咳重时可咯出呼吸道堆积极的大量粘液及吐出胃里容物,咳嗽这才稍微歇息,但过一阵又发作,患儿眼睑可出现浮肿,两唇灰暗,经常呕吐还可造成营养不良。一般痉挛性咳嗽第3周达高峰,以后咳嗽逐渐减轻。

病程长短不一,短的只有1—2周,长的可达3—4个月。 预防措施:百日咳传染性很强,及早发现病人隔离治疗是防止传播的最好方法隔离期限从发病时开始至40天。10岁以下的与病人有接触的易感儿应隔离,观察21天,隔离期满即可接受预防接种;10岁以上小儿不用隔离,但也要观察14天。 可注射白百破(白喉、百日咳、破伤风)混合剂预防,这是预防百日咳最好的方法。应强调必须完成全部三次注射才能得到预期的免疫效果。 治疗:可采用对百日咳杆菌有效的抗菌素,对症治疗。小儿的护理也非常重要,可防止肺炎等并发症的发生.

小儿百日咳也可以服用一些中药治疗,这样对身体没有刺激。多听医生的建议,让医生给选择最好的治疗方法。让孩子多喝水,合理膳食营养多样化,保证室内通风加强锻炼。

相关推荐

哪些疾病和百日咳很相似呢

(一)急性支气管炎和肺炎 由乙型流感杆菌、腺病毒、呼吸道合胞病毒、副流感病毒等引起的支气管炎,咳嗽较剧烈,常痉咳。但剧烈咳嗽在起病数日内即出现,痉咳后无鸡鸣样回声,夜间不一定加重,急性期全身感染中毒症状如喘咳、气促较重,肺部常固定的干湿啰音,白细胞计数正常或偏高。经适当治疗后,症状在短期内减轻或消失。(二)支气管淋巴结结核 肿大的淋巴结压迫支气管,或侵蚀支气管壁,可引起痉挛性咳嗽,但无鸡鸣样回

百日咳杆菌传播途径 如何预防百日咳

百日咳疫苗是根据人体在得了某一种疾病后身体内就会产生抗体,再也不会被这种疾病感染,医护人员根据这个原理,将这些病的细菌或病毒用科学的方法,使它毒性减弱。再通过打针或口服的方法,把这些菌苗送到人体内,使人产生对这种疾病的抵抗力,从而就不再得这种病了。密切接触百日咳病患后可口服红霉素,共服10天,克达到预防百日咳的效果。要想预防百日咳就需要和预防其他疾病一样进行预防,要对孩子进行科学喂养,讲究卫生,保

百日咳的病因

病原体及流行病学:1.病原体一般由百日咳鲍特杆菌(简称百日咳杆菌)感染所引起,同属的支气管败血症鲍特杆菌和副百日咳鲍特杆菌亦可引起。百日咳鲍特杆菌是革兰阴性杆菌,可产生一些致病物质,包括百日咳毒素、气管细胞毒素、腺苷酸环化酶毒素、不耐热毒素以及内毒素等。百日咳毒素可使患者淋巴组织中的淋巴细胞动员到周围血液及气管,细胞毒素可特异性损伤气管纤毛皮细胞,使之变性、坏死。2.流行病学百日咳患者、隐性感染

预防小儿百日咳效方法

第一, 隔离患者百日咳传染性很强,发现百日咳患者一定要及早将其隔离治疗,隔离期限从发病时开始至40天。10岁以下与病人接触的易感儿应隔离,观察21天,隔离期满即可接受预防接种;10岁以的孩子不用隔离,但也要观察14天。第二, 接种疫苗预防宝宝患百日咳的最效方法是接种疫苗,建议注射预防白喉、百日咳、破伤风三种疾病的混合剂进行预防,并在此强调必须完成全部三次注射,才能得到预期的免疫效果。此外,建

如何鉴别百日咳和其他疾病

(一)急性支气管炎和肺炎 由乙型流感杆菌、腺病毒、呼吸道合胞病毒、副流感病毒等引起的支气管炎,咳嗽较剧烈,常痉咳。但剧烈咳嗽在起病数日内即出现,痉咳后无鸡鸣样回声,夜间不一定加重,急性期全身感染中毒症状如喘咳、气促较重,肺部常固定的干湿?音,白细胞计数正常或偏高。经适当治疗后,症状在短期内减轻或消失。(二)支气管淋巴结结核 肿大的淋巴结压迫支气管,或侵蚀支气管壁,可引起痉挛性咳嗽,但无鸡鸣样回

哪些偏方可以治疗百日咳这种疾病呢

1、大蒜 10 克,白糖适量,将大蒜去皮捣烂,加开水 50 克,澄清加白糖适量。每服 5 ~ 10 克,每日 2 ~ 3 次,具抗菌消炎,驱虫健胃之功效。适用于百日咳痉咳期。2、 白萝卜汁 30 克,饴糖 20 克,将白萝卜汁、饴糖与适量沸水搅匀,即可食用。润肺止咳。适用于百日咳辅助治疗。3、川贝 6 克、杏仁 3 克、蜂蜜适量。将川贝、杏仁加水煎煮。 每天 2 ~ 3 次。食用时加蜂蜜调味。功

百日咳传染

一、百日咳传染吗?百日咳是小儿常见的急性呼吸道传染病,是由百日咳杆菌所致的急性呼吸道传染病。临床特点为阵发性痉挛性咳嗽,鸡鸣样吸气声及外周血液中淋巴细胞增多。病程较长,未经治疗可迁延2~3个月。故百日咳”之称。幼婴患本病时易窒息、肺炎、脑病等并发症,病死率高。近年来幼婴发病增多趋势。近年来不少报道成人患百日咳,主要表现为干咳,缺乏阵发性痉挛性咳嗽。年龄越小,预后越差,婴幼儿患病预后不良

百日咳诊断的标准是什么

1、急性支气管炎和肺炎 由乙型流感杆菌,腺病毒,呼吸道合胞病毒,副流感病毒等引起的支气管炎,咳嗽较剧烈,常痉咳,但剧烈咳嗽在起病数日内即出现,痉咳后无鸡鸣样回声,夜间不一定加重,急性期全身感染中毒症状如喘咳,气促较重,肺部常固定的干湿啰音,白细胞计数正常或偏高,经适当治疗后,症状在短期内减轻或消失。2、支气管淋巴结结核 肿大的淋巴结压迫支气管,或侵蚀支气管壁,可引起痉挛性咳嗽,但无鸡鸣样回声,

百日咳是什么呢

百日咳俗称鸡咳、鸬鹚咳,是一种小儿常见的急性呼吸道传染病,是由百日咳杆菌引起的急性呼吸道传染病,百日咳杆菌是本病的致病菌。其临床特征为阵发性痉挛性咳嗽,咳嗽末伴深长的“鸡鸣”样吸气性吼声,如未得到及时效的治疗,病程可迁延数个月左右,故称“百日咳”。本病传染性很强,常引起流行。患儿的年龄越小,病情越重,可因并发肺炎、脑病而死亡,死亡病例中40%为5个月以内的婴幼儿。近三十年来,由于菌苗的广泛接种

澄清关于疫苗的7大误解

误解一:流感疫苗含汞。为了防腐,以前的流感疫苗确实添加了含50%汞的硫柳汞。不过从2001年起,6岁以下儿童所用的疫苗已被禁止使用这种防腐剂,6岁以的青少年以及成年人所用疫苗也几乎不含硫柳汞。误解二:别人打了疫苗,我就不会被传染。对于这种看法,即使别人都接种了疫苗,自己没接种也会被传染疾病。某些病菌,如破伤风和甲型肝炎,除了通过人传播,还可以通过污染的土壤或者食物传播。误解三:疫苗打多了降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