扒一扒宝宝腹泻的7个误区
扒一扒宝宝腹泻的7个误区
误区一、大便次数多就是腹泻
由于婴幼儿的乳糖酶成熟比较晚,含量比较低,加上其位于小肠绒毛的表面,特别容易受损,恢复也比较慢,而母乳中的乳糖含量比较高,所以就导致吃进去的母乳不易被消化而腹泻,其特点是大便稀,每天可达6~7次,
甚至十几次,呈黄绿色,较稀,含白色颗粒或小奶瓣,甚至粘液,但无脓血,化验见脂肪球无红细胞、白细胞,婴儿精神和食欲好,无发烧、呕吐等,体重增长正常,这在医学称为生理性腹泻,不必担心,也不必用药,无需改吃牛奶,一般到3~4个月开始添加辅食后,就会自动消失。
所以,乳儿大便次数多不一定就是腹泻病。
误区二、为宝宝禁食
不少家长限制腹泻宝宝进食或干脆禁食,想“让肠道“空一空”,减轻肠道“负担”以缓解腹泻,这其实有害无益。因为宝宝腹泻时,会影响肠道营养的吸收并容易引起脱水和电解质紊乱,禁食会进一步导致人体摄入的能量不足,可引发低血糖,更重要的是禁食减少了对营养物质的吸收,引起营养素缺乏,延缓肠道病变的修复,从而影响孩子的发育。同时进食太少,孩子处于饥饿状态,会增加肠壁消化液的分泌,加重腹泻。
宝宝腹泻应该怎么办?
正确的做法是腹泻急性期不但不能禁食,应适当补充水和营养丰富而容易消化的食物,如鸡蛋面糊、豆浆、细面条等,腹泻最初一两天内,应该少食多餐,待病情好转后逐渐过渡到正常饮食。腹泻时常有不同程度的脱水,应鼓励生病的孩子喝些淡盐开水、米汤等,以补充损失的水分和无机盐,防止水电解质紊乱,应当指出,只要孩子能吃、精神好,给予适当的饮食,孩子即使腹泻次数多一些,也会逐渐好起来的。
误区三、乱用止泻药
有的家长看到宝宝腹泻着急,就擅自为孩子服用一些止泻药物,这样不妥,其实腹泻是机体的一个正常防御反应,当身体里有了“脏东西”,通过腹泻可以帮助这些有毒的东西排出去,所以一定程度的腹泻对机体是有好处的,如果用了止泄药,肠道内的“脏东西”排不出来,反而会加重病情。又例如秋季腹泻,是自限性疾病,一般腹泻要一周左右,不论什么方法治疗都不可能马上好,住院补液主要防止脱水和电解质紊乱。而止泻药有一些副作用,如用复方苯乙哌啶有严重的神经毒性,可影响大脑功能发育,目前,世界卫生组织已要求各国卫生管理部门采取措施,停止临床应用该药,还有一种止泻药易蒙停(洛哌丁胺)国家规定5岁以下儿童也禁用。
思密达也是治疗腹泻的有效药物,它可吸附多种病原体,将其固定在肠腔表面,而后随肠蠕动排出体外,从而避免肠细胞被病原体损伤,尤以对儿童急性腹泻疗效为佳。但一定要空腹喝,效果好,一般来说是50毫升水冲一包。一些家长不看说明,冲大量水给孩子喂,甚至和奶一起用,都可影响疗效。
误区四、一腹泻就用抗生素
有的家长一见宝宝腹泻,马上就给宝宝喂抗生素,这又是一个误区,其实,80%婴幼儿腹泻是由病毒感染和消化不良所致,细菌感染而致腹泻只占少数,而抗生素对病毒是无效的,反而会有一些副作用,如引起耳聋、肾损害、严重过敏反应、氟哌酸还影响小儿软骨发育等。尤其是乳儿常见的秋季腹泻,就是由轮状病毒引起,此时如果用抗菌素,不但治不好腹泻,还会杀死肠道中的正常菌群,引起菌群紊乱加重腹泻。对于一些因为天气变化或喂养不当引起的非感染性腹泻,最好用些肠黏膜保护剂等,一定不用抗菌素。
当然,感染性腹泻如菌痢就应当用抗生素,但注意抗生素不能与双歧杆菌、乳酸菌素片等活菌制剂同时应用,以免抗生素杀灭病菌的同时也杀灭了这些有用的活菌,两者一定要隔开时间吃。感染性腹泻还要应注意隔离,防止交叉感染;注意观察入量及出量(大便、小便及呕吐)情况,注意臀部护理,防治尿布疹和臀部感染。
误区五、只重视输液、不认可ORS对脱水的治疗作用
有些妈妈认为,宝宝腹泻了一定要输液打针才会好。其实不然,医生常会推荐采用口服补液(ORS)、饮食调理来帮助宝宝恢复健康。
ORS是口服补液盐的英文简称,它是防治腹泻脱水的有效药物,是世界卫生组织推荐的配方,是小儿急性腹泻脱水行之有效的一种首选疗法,经济实惠,效果好,病儿乐意接受,只要喂养得当,孩子完全免去皮肉之苦,而输液只针对出现重度脱水症状的患儿。小婴儿ORS要稀释后用,最好在医生指导下使用。ORS医院、药房都有售,按说明自己配制应用即可。一般轻、中度脱水,每公斤体重、每天应补充50~100毫升,开始时每次喝5~10毫升(相当于2~4小匙)为宜,每隔3~5分钟喂一次,少量每次口服可防止发生呕吐。以后根据腹泻程度继续服用,直到脱水完全纠正为止。预防小儿脱水,每公斤体重按20~40毫升计算,在6~8小时内服完,服ORS者仍可继续母乳喂养,对呕吐频繁,腹泻不止,尿少,眼眶凹陷,精神不佳,应立即去医院救治,以免耽误病情发生危险!
误区六、给腹泻的宝宝喂果汁补充钾离子
果汁含有高浓度的果糖或山梨醇,但是有些小孩对水果糖类的耐受及消化能力较差,大量的糖类堆积于胃肠道内,极易细菌的迅速繁殖,造成胃肠胀气、腹痛及腹泻。其中危险性最大的是苹果汁,因它同时富含果糖及山梨醇两种水果糖类,这些果汁进入胃肠道后将吸收体内的大量水分入胃肠,导致呕吐或腹泻,使本来可能因腹泻造成的脱水状态进一步恶化。
误区七、腹泻口渴就给孩子喝白开水
这是错误的,不论是白水或矿泉水,含的电解质微乎其微,无法弥补通过腹泻时大量丢失水和电解质。
因为当人体腹泻时,丢失大量的水分以外,还丢失大量的电解质,出现脱水、低钠、低钾以及酸中毒等情况,当腹泻比较严重的时候,可以导致低血容量性休克、肌无力、肠麻痹、惊厥、严重心律失常等等,这些都可以危及生命的。笔者经常救治因电解质紊乱出现惊厥、心律失常或昏迷的孩子。
虽拉肚子时及时补水很重要,但也相当有讲究的,光喝白开水或纯净水,这些水里含的电解质微乎其微,无法弥补通过肠道液体的大量电解质丢失。而且大量白开水血液被稀释,加重了低钠、低钾等指标,且不含电解质的自来水很难被吸收,补多了还容易导致水中毒,口服补液盐(ORS)或静脉补液是更安全的选择液,它除了水,还有钠、钾等电解质,肠道液体呈碱性。
育儿专家问答丨关键词 腹泻
1、提问:张奶奶您好,宝宝大便报告显示没有轮状病毒那腹泻需要换腹泻奶粉么?
回答专家张思莱医师(原北京中医药大学附属中西医结合医院儿科主任、主任医师,新浪育儿母婴研究院专家):任何情况长时间腹泻都可以吃腹泻奶粉即免乳糖奶粉,这是因为腹泻的孩子往往肠粘膜受损,而造成创年末闪大量的乳糖酶丢失,而激发乳糖不耐受,造成腹泻迁延不愈。
2、提问:张奶奶,宝宝6个月,纯母乳喂养,腹泻两周,水样有粘液,大便化验白细胞1-3,隐血弱阳,轮状阴,除了大便性状改变并无其他不适。有的医生说乳糖不耐停母乳,有的医生说肠炎吃头孢。目前喂奶前吃乳糖酶并无好转。请问需要停母乳或者吃头孢吗?
回答专家张思莱医师(原北京中医药大学附属中西医结合医院儿科主任、主任医师,新浪育儿母婴研究院专家):根据这个大便常规化验不能确定是细菌性肠炎,因此不需要使用抗生素,如果还是怀疑是细菌引起的腹泻,我建议做大便培养+药敏,确实是细菌感染,在使用敏感的抗生素治疗也不晚。不建议停母乳。
3、提问:医生你好,今天宝宝8个月体检,身高70,体重8.3kg,每天奶量600左右,辅食每天1-2顿。保健医生说发育不达标,正好昨天有点拉肚子,建议我们不给宝宝吃辅食了或者每天吃个一两勺,把奶量增加至800。请问我们应该按照医生说的做吗?
回答专家张思莱医师(原北京中医药大学附属中西医结合医院儿科主任、主任医师,新浪育儿母婴研究院专家):孩子发育是达标的。对于腹泻的孩子不建议禁食,可以继续吃原来的奶和辅食,但是不能吃一些新的食物和不宜消化的食物。以后要说孩子的性别,男孩和女孩的发育是不一样的。
4、提问:您好张奶奶,女儿现七个多月,之前轮状病毒拉肚子拉了20天,现在已经痊愈,重新验过大便也没有炎症了,但拉肚子期间一直都是奶粉米糊或白粥,没有喂其他辅食,请问张奶奶,现在肠胃好了要添加辅食的话该怎么添加呢?需要重新一样一样来还是之前吃过的东西都可以吃了?
回答专家张思莱医师(原北京中医药大学附属中西医结合医院儿科主任、主任医师,新浪育儿母婴研究院专家):如果是已经添加过的辅食,可以继续添加。如果是没有吃过的辅食,还是试着吃,观察3天,没有问题继续添加新的辅食,尽早做到食品多样化。
宝宝一岁可以吃柿子吗 宝宝吃柿子一定要扒皮
一岁宝宝吃柿子的时候,一定要把柿子皮扒掉,可以拿开水烫一下,这样很容易扒掉皮。
之所以要扒皮是因为一岁宝宝吃柿子时柿子皮很容易卡在嗓子里面,造成呕吐;而且柿子皮上的农药很难洗干净,宝宝吃进肚子里面会产生一些负面的影响;再加上柿子中的鞣质多存在柿子皮上,无论成人小孩都需要扒皮来吃柿子。
小儿腹泻有什么护理误区
误区1 只要排便次数多就是腹泻
有的妈咪常在这种情况下急着服用止泻药,可这个问题并不这么简单。因为,6个月内的宝宝在生后不久,可能经常会在喂奶后就排出黄绿色稀便。每天少则4—6次,多则达到10余次,便中还有奶块或少许透明黏液。
这种情况多见于母乳喂养的宝宝,其实它是一种生理性腹泻。随着消化功能逐渐发育,多在添加离乳食品后会自然好转,而并不是患了肠炎。只要宝宝胃口正常,精神愉快,反应良好,睡眠安稳,体重也在增长,大便化验无异常,就用不着服用止泻药,以免影响正常的肠功能。
误区2 腹泻都是由细菌引起的
有的妈咪一见宝宝腹泻,马上就给喂抗菌素消炎。其实,腹泻除了细菌外,也可由病毒或霉菌引起,如宝宝所患的秋季腹泻,就是由轮状病毒感染引起。这种腹泻服用抗菌素后一点也不见效果,只会造成肠道菌群紊乱,导致更为严重的腹泻。有些抗菌素甚至损伤宝宝的听神经,或导致日后个子长不高。因此,服抗菌素不见效时要马上停药,赶快去看医生。
误区3 给腹泻的宝宝吃甜食
宝宝腹泻时,妈咪往往在稀粥或米汤中加些糖,以为这样既补充热能又易消化。然而,这样只会加重腹泻。因为,腹泻使肠黏膜受损,不能将糖分解为能被肠道吸收的单糖,因而使水分从肠壁被动地进入肠道,致使肠腔水分增多,排便次数增加。
综上所述,为大家讲解的就是关于家长们在护理腹泻孩子的时候常见的几个误区,由于患儿的康复非常重要,所以各位家长就要及时纠正这些错误的做法了,掌握正确的护理方法才能让患儿康复的更好更快。
宝宝腹泻护理误区
误区1:宝宝腹泻怎么办之一定要禁食
有些妈妈认为,宝宝腹泻,只要不吃,肚子里没食,就不会再泻了,这是不对的。以前的治疗,确实认为宝宝腹泻时要禁食,让胃肠道休息,但现在的观点则认为禁食有害无益。特别是在腹泻大量丢失水分的情况下,禁食会加重脱水和酸中毒;同时进食太少,宝宝处于饥饿状态,会增加肠壁消化液的分泌,加重宝宝腹泻情况。
所以在宝宝腹泻时,不必禁食,应该多补充水分,特别是营养丰富的流质或半流质饮食,如米粥、面条等。只要宝宝想吃,能吃,精神好,给予适当的饮食,宝宝即使腹泻次数多一些,也会逐渐好起来的。另外,宝宝腹泻的时候还可以外用丁桂儿脐贴。丁桂儿脐贴的丁香、肉桂和苾茇的成分对散寒、健脾有非常明显的效果,针对着凉和吃坏了引起的腹泻可以直接起效,省去了妈妈喂药,宝宝吃药的烦恼。针对感染性宝宝腹泻,也能起到一定的缓解症状的作用。
误区2:宝宝腹泻怎么办之要大量喝白开水
宝宝腹泻后,确实存在体液丢失的问题,需要频频喝水,但如果腹泻严重,一天多于六次以上,则需要补充口服补液盐水。因为宝宝持续腹泻,丢失的钾和钠比较多,白开水中并不含这些成分,所以严重的腹泻只补充白开水是不行的。口服补液盐含有钾、钠、氯等电解质成分,能够很好地补充丢失的水分和盐分,妈妈可从药店买回,按说明调制。如果宝宝拒绝喝口服补液盐水,可考虑用500毫升的米汤加糖10克加盐1.75克替代。
注意:如果腹泻造成宝宝皮肤干燥、眼窝深陷、口渴、尿少等,这种情况要及时就医,这是轻度脱水的症状,可能需要补液治疗。
误区3:宝宝腹泻怎么办之一定要吃药打针
宝宝腹泻使用各种抗生素的现象非常普遍,而实际上,宝宝腹泻约一半以上是由于护理不当引起的着凉或者饮食不当导致的。对这些原因引起的宝宝腹泻,抗生素不但无效还会杀死肠道中的正常菌群,引起菌群紊乱,加重腹泻。口服补液、食物疗法、外用贴剂在小儿腹泻病的治疗中有着举足轻重的作用。尤其是有些药物对此时的肠道来说难以吸收,而打针输液药物有效成分作用到肠胃并不理想。
对于饮食过多、消化不良引起的宝宝腹泻,其实外用丁桂儿脐贴就可以非常有效的帮助孩子消积化食,缓解拉肚子的症状。丁桂儿脐贴是一种方便的外用贴剂,此药贴在宝宝肚脐上,通过其中所含的中药丁香、肉桂、荜茇,透过肚脐的皮肤吸收,达到健脾温中,散寒止泻的作用。因此,脐贴对受寒引起的腹泻,效果也很明显,宝宝贴上之后,会觉得小肚子暖暖的,很舒服,一般贴上之后半天就可以有明显的效果。在不给宝宝服药的前提下,在一定程度上可以很有效的缓解宝宝腹泻的状况。
孕妇吃了扒皮鱼吐黄水 扒皮鱼为啥没有头
扒皮鱼有头,但是扒皮鱼的头小,而且形状比较奇特,在做处理前会将扒皮鱼的头给去掉,然后进行售卖,或者用冰块封存,进行冷链运输,导致人们很少看到扒皮鱼的头,认为扒皮鱼是没有头的,其实,这是一种错误的认知。
宝宝腹泻的7个护理误区
误区一:宝宝高烧急死人,拉稀跑肚小毛病
医学观察:父母可不要小瞧几泡稀,其中含有大量的电解质和水分,而电解质是维系人体血浆容量必不可少的,是维持体内酸碱平衡的物质基础,水对人体的作用就更重要了,婴幼儿严重脱水可导致生命危险。相反,高烧是婴幼儿对抗疾病的一种机制,并没有父母想像的那样可怕。
误区二:治疗腹泻,最重要的是吃药打针
医学观察:因为宝宝肠道环境受到侵害,药物并不是最重要的,更不是惟一的治疗方法。口服补液、食物疗法、精心的饮食护理在腹泻病的治疗中有着举足轻重的作用。尤其是,有些药物对此时的肠道来说难以吸收,而打针输液药物有效成分作用到肠胃并不理想。总而言之,药物治疗腹泻不是最主要的,所以父母的家庭和饮食护理最重要。
误区三:宝宝一拉稀,父母就立即自行给药
医学观察:有些父母一看到孩子腹泻,马上会使用药物,这些药物来自:上次腹泻时没有吃完的药物;根据自己的经验和药店的推荐自行购药等。不恰当的医药处理导致频繁更换药物和人为的药物耐受。事实上,每一次腹泻的病因、症状、治疗方法都可能不同,父母是没有能力总结和辨别的。请在医生指导下用药!而且,不要仅仅盯住止泻药,换了一种又一种,白白花钱,孩子受罪。泻是结果,不是病因,所以应治本,不是仅仅止泻。
误区四:拉稀是病从口入,限制饮食就天经地义了
医学观察:婴幼儿腹泻不提倡限制食量,更不能限制饮水。婴幼儿正处于身体和大脑的快速生长阶段,腹泻的孩子已经丢失了养分,再禁食禁水岂不是雪上加霜。许多腹泻孩子往往由于处理不当,导致“饥饿性腹泻”的发生。腹泻就是这样造成迁延的。
误区五:习惯叫肠炎,既然有“炎”就应该吃抗菌素
医学观察:这就是滥用抗菌素典型的代表。乱用抗生素治疗婴儿腹泻是导致治疗失败的主要原因。婴儿肠道内非致病菌群数目少,还没有建立正常的菌群系统,肠道内环境不稳定,容易被外界因素破坏,一旦内环境遭到破坏,不易恢复。所以,只有经医生确诊为细菌感染性腹泻才需要抗菌素,且必须在医生指导下使用。
误区六:宝宝拉稀,就一定是病了
医学观察:婴幼儿,尤其是小婴儿,非“病”的腹泻现象是不少见的。如:母乳喂养的婴儿大便次数多,也比较稀,这不是腹泻。若乳母的饮食有所改变,比如吃了凉的或油腻的食品、啤酒等,或母亲外出回来后马上给孩子喂奶,这样那样的原因可导致孩子的大便出现改变,不要马上就认为孩子腹泻了,立刻就吃药、打针,要等一等,看一看,是否由母乳造成的,或许拉一次两次就很快好转了。
此外,在添加辅食过程中,婴儿的大便可能变得发稀、发绿,有奶瓣,次数偏多,这不是腹泻病,可能是对新的辅食不适应。减少辅食量或停止添加,会很快好转的。
误区七:腹泻病治疗都是一样的
医学观察:引起婴幼儿腹泻的原因有很多,细菌感染性腹泻,其中最具有代表的是细菌性痢疾;病毒感染性腹泻,其中最具代表性的秋季腹泻。广义的婴幼儿腹泻病还包括:饥饿性腹泻、消化不良性腹泻、乳糖不耐受性腹泻以及肠道易激惹综合征等。它们都各自有不同的治疗方法,家长们可不要混淆了哦!
新生儿特有现象大揭秘
1.生理性黄疸
生理性黄疸是新生儿代谢功能不完善的一种表现,是暂时性的,一般在新生儿出生1周后出现。这时候新生儿的皮肤呈现金黄色,之后逐渐减轻,2周后就会消失。患生理性黄疸时,新生儿其他方面没有任何不适,吃睡也都正常,可以不药而愈,对新生儿健康没有危害,所以不需担心。你只要注意观察新生儿的肤色和黄疸的出现、消退时间即可。
如果新生儿出生24小时后就出现黄疸,而且出现后程度迅速加重,颜色很深,不是金黄色,而是暗铜色,则是病理性黄疸,需请医生采取一定的方式来治疗。
生理性黄疸有一种特殊的情况,就是母乳性黄疸,这跟母乳喂养有关。新生儿患母乳性黄疸时,吃母乳会延缓黄疸的消退过程或者在黄疸消退过程中再次加重。母乳性黄疸对新生儿也没有危害,只需要停喂几天母乳就可以减轻或改善。值得注意的是,新生儿患母乳性黄疸时不需要完全断母乳,只要停喂几天,等黄疸消退了就可以再次喂母乳了,千万不要因为宝宝有黄疸而放弃母乳喂养。在停母乳期间,可以将母乳挤出来,以免回奶。
2.总是攥着小拳头
很多新妈妈可能会感到奇怪,宝宝的拳头为什么总是紧握着的?这是因为,刚出生不久的婴儿,屈肌的力量要强于伸肌。大约在宝宝三四个月左右,随着神经系统的逐渐发育成熟,屈肌的力量会逐渐减弱,伸肌的力量逐渐增强,二者会逐渐达到一个相对平衡的状态。到那时,宝宝的小手也会呈现松弛自如的状态。
需要注意的是,即使是在刚出生后不久,当你用手扒宝宝的手指时也能扒开,而且宝宝各个手指头的关节活动自如,如果你用力扒也扒不开,或者宝宝手指关节不能活动就要引起注意。另外,如果4个月以后宝宝的小手依然时时刻刻都紧攥着,就需要去医院看医生。
3.生理性体重下降
新生儿出生后2~4天,体重有可能不增反降。这是因为新生儿出生后排出胎便,损失水分,而此时妈妈奶水较少,新生儿吃得不多,摄入相对较少造成的差距而导致的,这是正常现象。在宝宝出生后大约第7天,新生儿吃奶量增加,体重就会开始增加,约到第10天的时候,回复到出生时的体重,接着就会迅猛增加。
宝宝发烧腹泻怎么止泻
相信许多新妈妈在看过上面引起宝宝发烧腹泻的一些原因后,应该会很急切地想知道当宝宝发烧腹泻时怎么止泻。别着急,百科这就为大家支招。一起来看看宝宝发烧腹泻怎么止泻吧!
1、假如宝宝腹泻严重,大便次数多,小便明显减少,为防止脱水,要注意给宝宝口服补液,在开水中加适量的糖和盐,制成淡淡的糖盐水喂宝宝。给宝宝喝面汤或米汤时,加盐即可,不必加糖。补液后,父母一定要细心观察宝宝的尿量,和平时差不多就可以了。
2、一定要注意宝宝的腹部、背部和双脚的保暖,不要让宝宝养成光着脚丫玩耍的习惯。
3、有的父母一看宝宝腹泻好了,就赶快给孩子补充营养,认为这样才能补回来。这是个误区,刚刚痊愈的宝宝肠胃功能还没有完全恢复,饮食还是要以清淡、适量为原则,如果匆忙进补,则易导致腹泻反复,得不偿失,要让宝宝的肠胃有个恢复期。
需要注意的是,父母一旦宝宝有发烧腹泻的状况时,不要擅自给宝宝喂食药物。应该第一时间到医院治疗,及早治疗治愈比较快。
宝宝发烧腹泻怎么止泻
相信许多新妈妈在看过上面引起宝宝发烧腹泻的一些原因后,应该会很急切地想知道当宝宝发烧腹泻时怎么止泻。别着急。一起来看看宝宝发烧腹泻怎么止泻吧!
1、假如宝宝腹泻严重,大便次数多,小便明显减少,为防止脱水,要注意给宝宝口服补液,在开水中加适量的糖和盐,制成淡淡的糖盐水喂宝宝。给宝宝喝面汤或米汤时,加盐即可,不必加糖。补液后,父母一定要细心观察宝宝的尿量,和平时差不多就可以了。
2、一定要注意宝宝的腹部、背部和双脚的保暖,不要让宝宝养成光着脚丫玩耍的习惯。
3、有的父母一看宝宝腹泻好了,就赶快给孩子补充营养,认为这样才能补回来。这是个误区,刚刚痊愈的宝宝肠胃功能还没有完全恢复,饮食还是要以清淡、适量为原则,如果匆忙进补,则易导致腹泻反复,得不偿失,要让宝宝的肠胃有个恢复期。
需要注意的是,父母一旦宝宝有发烧腹泻的状况时,不要擅自给宝宝喂食药物。应该第一时间到医院治疗,及早治疗治愈比较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