甲肝日常生活注意事项
甲肝日常生活注意事项
1.养成良好的卫生习惯,把住“病从口入”关。
饭前便后要洗手,不喝生水,不吃或少吃生冷食物,食用水果、生菜等果蔬类食品时一定要清洗干净,吃剩的食物要储存在冰箱中,并且再次食用前应充分加热。尤其是加工食品时要注意高温加热,一般情况下,加热100℃一分钟就可使甲肝病毒失去活性。
2.对一些自身易携带致病菌的食物如螺蛳、贝壳、螃蟹,尤其是能富集甲肝病毒的毛蚶等海、水产品,食用时一定要煮熟蒸透,杜绝生吃、半生吃以及腌制后直接食用等不良饮食习惯。
3.要管好“水管”、“粪管”,搞好饮水卫生。严禁粪便及污水污染水源,不要用新鲜粪便下田,不要在河、塘内洗甲肝病人的衣物等。做好粪便的无害化处理。
4.注意消灭苍蝇、蟑螂等害虫,避免疾病的媒介传播。
5.搞好食品卫生、餐具茶具消毒。最好实行分餐,生食与熟食切菜板、刀具和贮藏容器均应严格分开,防止污染。不要到没有卫生许可证,卫生设施不全的小型餐馆或路边流动摊贩处就餐。
6.出现体温升高并伴有乏力、厌食、恶心、呕吐、黄疸等症状的人,应及时到医院肠道门诊就诊,以便早诊断、早报告、早隔离、早治疗,就愈能减少传染他人的危险。甲肝病人从发病之日起隔离三周,住室、活动的房间和衣物要消毒。病人接触者要进行45天医学观察。
不同病毒性肝炎的特点介绍
(1)甲型肝炎(甲肝)
甲肝病人和无症状感染者都是甲肝的传染源。主要通过粪一口传播,日常生活中密切接触是重要的传播方式。流行期间在集体单位如托儿所、幼儿园、学校中发病率较高。小儿中无黄疸型为多见,一般预后良好。注射甲肝疫苗可以预防甲肝。
(2)乙型肝炎(乙肝)
乙肝病人及乙型肝炎表面抗原携带者是主要传染源。主要通过注射、输血(或血制品)及密切的生活接触(粪便、唾液、初乳、尿液、分泌物、汗等)进行传播;小儿还应特别注意母婴传播的途径,即患乙肝或携带乙肝表面抗原的孕妇在妊娠期或分娩时将乙肝病毒传给下一代。注射乙肝疫苗可以预防。
(3)丙型肝炎(丙肝)
丙肝的传播不通过肠道,所以又称-非肠道非甲非乙型肝炎竹o丙肝病人是丙型肝炎的传染源,主要通过血液传染(注射、输血)o丙肝容易转变为慢性肝炎。国外发现慢性丙肝与肝癌的发生有关联。
(4)戊型肝炎(戊肝)
戊肝的传播类似甲肝,主要通过粪一口传染,所以又称“肠道非甲非乙型肝炎”。戊肝病人是传染源,大多为水被粪便污染所引起,可以暴发流行;日常生活接触传播则导致散发性发病。孕妇感染后常可致胎儿死在富内,应引起足够的重视。
(5)丁型肝炎(丁肝)
丁肝病人为主要传染源,丁肝的传播类似乙肝,一般与乙肝同时发生。不论是急性乙肝、慢性乙肝,还是乙型肝炎表面抗原携带者,如同时又感染了丁型肝炎病毒,那么可使病情加重,加速病程发展,甚至发展为肝硬化或死亡。虽然我国的丁型肝炎病毒感染相对较低,但我国有数量巨大的乙肝表面抗原携带者,都可能成为丁型肝炎病毒感染的潜在对象,这是我国肝炎防治的新课题。
甲肝的家庭护理措施
提及到甲肝这种疾病,想必大家都很熟悉,因为甲肝在我们生活中是一种很普遍的疾病,严重危害着人们的健康和日常生活。大家一旦发现自己有甲肝的症状表现,应及时到医院进行一系列的治疗。那么,甲肝患者日常护理都有哪些措施呢?
一、饮食应根据食欲、病情、病期及适当营养情况适当掌握。
二、甲型肝炎可彻底康复。治好后无后遗症,体内无病毒且终生免疫甲肝病毒。
三、休息在肝炎症状明显时期均应卧床休息。恢复期则应酌情渐增活动,但要避免过劳。卧订休息阶段,特别要注意到每次进食后平卧休息,严格禁止饭后散步。
四、住院轻症和中等症的甲型肝炎患者,如果家庭有适当的疗养条件,可以留家疗养,定期到门诊复查。病情较重者,如血清胆红素超过180μmol/L,血清ALT>33400nmol/(S·L)或凝血酶原时间延长,或缺乏家庭疗养条件者、则宜住院。重症患者住院后,经治疗病情好转,症状基本消失,即可回家继续疗养。
通过上文的简单讲解,相信大家应该也知道甲肝患者应该做好哪些家庭护理了。对于甲肝患者而言,日常的护理是很重要的,如果不注意日常护理,是会导致病情加重的。为了自己能够早日摆脱甲肝的困扰,大家一定要积极做好日常的护理。
日常生活如何护理甲肝患者
甲、戊型肝炎病毒主要从粪便中排出体外,通过直接或间接污染手、饮水、食物、食具等经消化道传染。乙型肝炎主要通过输血、血制品及消毒不严的注射器的针头传染,也可通过性传染。丙型肝炎通过输血和注射途径传染。
充足的休息、营养、预防并发症是治疗各型肝炎的主要方法,向病人介绍需要接受隔离及隔离的方法,以取得配合,防止疾病传播。建议病人以后避免献血,因为肝炎病人即使痊愈也可能携带病毒。告诉病人配合治疗的重要性及治疗康复所需的时间,并使其了解复发并不常见。
向病人说明营养与疾病的关系,鼓励病人尽量多进食。了解病人既往的饮食习惯,喜欢或厌恶的食物,有无忌食,以便针对性地向病人做饮食宣教。予以高碳水化合物、高蛋白、高维生素、低脂肪、易消化的饮食,并注意饮食的色、香、味。指导病人少食多餐,以增加全天摄入量。恶心、呕吐严重者,遵医嘱给病人在饭前使用止吐药。告诉病人不饮酒及含酒精饮料。
遵医嘱静脉补充能量、维生素
每周测体重1次。定期抽血监测血清白蛋白水平。急性期应卧床休息,待黄疸消退、肝功能恢复正常后可逐渐恢复活动。提供良好的休息环境。卧床期间保证病人日常生活所需。
与病人共同制定活动计划,循序渐进地增加活动量,以病人不感到疲劳为度。遵医嘱给予甘利欣、肝得健、维生素B族、维生素C等护肝药物。
甲型肝炎传染性强不强
甲肝的传染性强不强?
专家指出:和乙肝一样,甲肝也是一种传染性很强的肝脏疾病,且一直影响着人们的生活健康。了解甲肝的危害,就可以更好的预防、治疗甲肝,减少甲肝给患者带来的痛苦。
那么,甲肝的危害有哪些呢?
专家讲述说:甲肝作为一种肝炎病毒,对肝脏的损伤是非常大,如果不及时治疗,病情恶化,会对患者的健康造成严重的威胁。
而甲肝作为一种传染性疾病,可以通过消化道传播,感染的几率非常大,且很容易爆发集体感染事件,所以其危害是非常大的,甲肝患者与正常人一定要做好隔离措施,以免他人感染。
甲肝患者会出现发热、厌食厌油、恶心呕吐、小便深黄、全身疲乏无力等症状,对患者的日常生活、工作、学习等造成很大的影响。
既然甲肝的危害非常大,甲肝患者一定要引起重视!得了甲肝一定要及时检查和对症治疗,争取早日获得康复,以免对自身及他人的健康造成威胁。
首先在此小编提醒,甲型肝炎一定不能轻视,因为相对来说传染性是比较强的,特别是通过口腔的传播会更严重,所以得了这种疾病以后,最好是和家人进行分餐,这样才能避免对自己家人的进行传染,而且得了这种疾病后,要积极的进行治疗,保持好的心态,就能尽快通过治疗康复。
防脂肪肝要少吃高脂肪食物
现在孩子们的生活条件越来越好,但是饮食习惯却越来越不健康,这是造成儿童脂肪肝日益增多的重要原因之一。”专家建议家长应让孩子多吃新鲜蔬菜和水果,适当摄入瘦肉,油炸食品、零食等高热量、高脂肪食物要少吃,少喝碳酸饮料。
大多数人常常认为脂肪肝之一种富贵病,其实不然,营养不良也可导致脂肪肝。生活中越来越多的人都患上了脂肪肝,严重危害着人们的身心健康,对于脂肪肝的患者而言,应做到早发现、早治疗。专家指出,要想有效预防脂肪肝,日常就应减少吃高脂肪的食物。
小心孩子肚子变大
脂肪肝的症状不多,所以很多人并不重视,也察觉不到。脂肪肝患儿跟健康孩子在外形上有很大区别,它的特点是向心性肥胖,就是说肚子上的肉特别多,四肢脂肪相对较少。身体处于发育的孩子如果患上脂肪肝,肝细胞内堆积的脂肪会使其血液供应、氧气供应及自身代谢受影响,造成正常肝细胞被挤压变形,肝细胞大量充血水肿,产生炎症及肝细胞坏死,日久可成肝硬化。如果孩子其他地方不是很胖,肚子却肥肥的,孩子的家长一定要引起重视,最好给孩子做个B超检查一下。”
高脂肪食物要少吃
现在孩子们的生活条件越来越好,但是饮食习惯却越来越不健康,这是造成儿童脂肪肝日益增多的重要原因之一。”专家建议家长应让孩子多吃新鲜蔬菜和水果,适当摄入瘦肉,油炸食品、零食等高热量、高脂肪食物要少吃,少喝碳酸饮料。
作为父母,一定要让孩子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为了孩子的健康,不要让孩子吃过多高脂肪的食物,免得小小年纪就患上脂肪肝了。在日常生活中,家长要多带孩子出去走动,培养孩子的运动细胞,控制好孩子的体重。
甲肝日常护理
(1)避免饮酒、过劳及使用损害肝脏的药物。
(2)支持疗法。黄疽型肝炎患者,早期卧床休息,给以容易消化、富于营养、色香味俱全的食物及新鲜蔬菜、水果等。不能进食者,静脉补液,供给足够热量,注意水、电解质平衡,供给维生素C及维生素B族。有厌食恶心者,给予多酶片、胃复安等对症治疗。
(3)中医中药治疗。
以上就是关于甲肝的护理与治疗详细介绍,希望可以给患者朋友带来帮助,日常生活中我们也要加强身体的锻炼,提高抵抗力,避免患上甲肝,而当我们感觉身体不适时就应该及时的到医院检查治疗,做到早发现、早治疗。
甲肝乙肝丙肝有什么分别
甲肝乙肝丙肝的传播途径不同。
甲肝的传播途径:通过消化道传播。粪便中的病毒进入饮用水源或污染食物,健康人饮用了污染的水,食用了污染的蔬菜水果,河、海里的贝类,可引起甲肝的大爆发流行。上海曾因生食毛财而引发甲肝流行。病人粪便污染的工具,又间接通过手及日常用具在生活中传播给其他人,可造成接触性小规模流行。
乙肝的传播途径:传播最为广泛,最为人们熟知的病毒性肝炎。乙肝是通过性接触、血液和母婴三种途径传播,日常生活和工作接触不会传播乙肝病毒。
丙肝的传播途径:通过血液传播,症状较轻或没有症状。许多人未能及时察觉,以至于20%-30%的慢性丙肝会在10年左右逐步转为肝硬化。好在现在新的检查方法能有效提高确诊率。
日常生活如何护理甲肝患者
张大夫:我爱人患有病毒性肝炎,我想请问您一下,我们在日常生活中对病人的护理应该注意哪些问题?
河南省唐河县赵亚芝
赵女士:您这种对病人科学、认真的护理态度,非常值得我们敬佩与学习。病毒性肝炎是由多种肝炎病毒引起的,以肝脏炎症和坏死病变为主的一组传染病。临床上以疲乏,食欲减退,肝肿大,肝功能异常为主要表现,部分病例可出现黄疸,无症状感染者常见,目前已发现的病毒性肝炎按病原分类,有甲、乙、丙、丁、戊五型。
甲、戊型肝炎病毒主要从粪便中排出体外,通过直接或间接污染手、饮水、食物、食具等经消化道传染。乙型肝炎主要通过输血、血制品及消毒不严的注射器的针头传染,也可通过性传染。丙型肝炎通过输血和注射途径传染。
充足的休息、营养、预防并发症是治疗各型肝炎的主要方法,向病人介绍需要接受隔离及隔离的方法,以取得配合,防止疾病传播。建议病人以后避免献血,因为肝炎病人即使痊愈也可能携带病毒。告诉病人配合治疗的重要性及治疗康复所需的时间,并使其了解复发并不常见。
向病人说明营养与疾病的关系,鼓励病人尽量多进食。了解病人既往的饮食习惯,喜欢或厌恶的食物,有无忌食,以便针对性地向病人做饮食宣教。予以高碳水化合物、高蛋白、高维生素、低脂肪、易消化的饮食,并注意饮食的色、香、味。指导病人少食多餐,以增加全天摄入量。恶心、呕吐严重者,遵医嘱给病人在饭前使用止吐药。告诉病人不饮酒及含酒精饮料。
遵医嘱静脉补充能量、维生素
每周测体重1次。定期抽血监测血清白蛋白水平。急性期应卧床休息,待黄疸消退、肝功能恢复正常后可逐渐恢复活动。提供良好的休息环境。卧床期间保证病人日常生活所需。
与病人共同制定活动计划,循序渐进地增加活动量,以病人不感到疲劳为度。遵医嘱给予甘利欣、肝得健、维生素B族、维生素C等护肝药物。
认识甲肝和戊肝
病毒性肝炎按传播途径分为两类。一类通过粪-口途径传播,包括甲肝和戊肝。另一类通过血液、母婴、性接触传播,包括乙肝、丙肝和丁肝。
甲肝是一种由甲肝病毒引起的急性肠道传染病,潜伏期为15~45天,传染源主要是急性期患者和亚临床感染者,无慢性携带者;人群对甲肝病毒普遍易感,5~14岁发病率最高。甲肝主要通过粪-口途径传播,常见的有经食物传播、经水传播、日常生活接触传播。
经食物传播 可以通过生食或半生食被甲肝病毒污染的贝类水产品(如蛤类、牡蛎、毛蚶、泥蚶、蟹等)而感染甲肝,造成传播。也可经产、供、销等环节污染的食物传播。如处于甲肝病毒感染的无症状或潜伏期的炊事员或其他饮食行业工作人员,如果不注意个人卫生,在采集、制作及销售过程中污染了食物,可引起甲肝暴发或散发。
经水传播 这是卫生条件较差地区甲肝流行的主要原因。在粪便和水源管理较差的地方,在雨季和暴雨后,易发生甲肝暴发。
日常生活接触传播 主要是通过污染的手、食品、玩具、衣物及床上用品等,直接或间接经口传入,学校、托幼机构、工厂、部队常发生这种传播。
预防甲肝应采取以切断粪-口途径传播为主的综合性措施,对病人应早发现、早诊断、早报告、早隔离、早治疗;饮食行业和保育人员中的甲肝患者须痊愈后方可恢复工作;广泛开展卫生宣教工作,改善个人卫生习惯,饭前便后洗手,不生食或半生食贝类及其他水产品;搞好饮食、饮水和环境卫生,防止病从口入。接种甲肝疫苗是预防甲肝流行的重要措施。
戊肝是由戊肝病毒引起的经粪-口途径传播的急性肠道传染病。传染源主要是潜伏末期和急性期病人,主要经水、食物及日常生活接触传播。人群对戊肝病毒普遍易感,高发年龄在15~35岁。在病毒性肝炎中,戊肝的一个显著特点是孕产妇罹患率和病死率高。戊肝的防治措施与甲肝基本相同,但戊肝目前无特异性的预防方法,普通免疫球蛋白对其无预防作用。
甲型肝炎的传播途径是是什么
甲型肝炎传播主要是经口传播途径感染,即由病人的潜伏期或急性期粪便、血液中的甲肝病毒污染水源、食物、用具及生活密切接触经口进入胃肠道而传播。甲肝病毒对各种外界因素有较强的抵抗力而能长期在外界环境中存活,能通过各种污染物品(手、日常用品、衣物、被单等)以及水和食物传播,也可经苍蝇携带而传播。
日常生活接触传播这也是甲型肝炎的传播方式,也叫间接传播。主要通过被甲肝病毒污染了的手、食具、用具和玩具等再污染食物后经口传入而感染。这种方式多发生于学校、幼儿园、部队、工厂等集体单位和家庭,故可引起流行,也可出现散发病例。
甲肝是由甲肝病毒(HAV)引起的一种病毒性肝炎,由病毒引起且都有传染性。一般情况应做到调养、劳逸和随访的三结合,提高个人免疫功能和抗病毒能力,力求消除肝病毒和保持不再发病。 饮食上的注意很重要。饮食以合乎患者口味,易消化的清淡食物为宜。
最后,其实甲肝的传播途径很多,而且传染性强,对人体危害很大,所以,生活中一定要积极选择正规的肝病医院注射甲肝疫苗,以免感染甲肝,如果不幸得了甲肝,此时患者一定要重视病情,积极治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