宫颈癌是目前唯一可治的癌症
宫颈癌是目前唯一可治的癌症
我国每年新发宫颈癌病例13.2万,每年约有3万妇女被该病夺去生命。德国豪森博士因为分离并证实高危型HPV病毒(人乳头状瘤病毒)16、18,对宫颈癌的致病性而获得了诺贝尔医学奖。因此,目前认为,早期筛查确认是否为高危型HPV病毒感染,并结合宫颈上皮脱落细胞检查,能够早期发现宫颈癌和癌前病变。且宫颈癌前病变和宫颈原位癌的治愈率已接近100%,是目前唯一可防可治的癌症。但是一旦发展成浸润性宫颈癌,生存期就大大降低。
并非都有典型症状
大多数人都会认为宫颈癌有非常典型的症状,其实很多宫颈癌的症状并不明显,也有人对异常情况没有引起重视。比如阴道出血,很多人会当成月经不调治,忽视宫颈疾病的筛查,到最后才会发现竟是宫颈出血,活检才发现是宫颈癌。
有些宫颈癌仅仅表现为阴道少量、间断的出血,有的人甚至就是白带中带血丝,不少人认为这是炎症引起的,自行吃些消炎药。再还有些人对于医生建议的一些有创检查手段,如“诊断性刮宫和阴道镜下宫颈活检术”不愿接受,反复拖延,也是拖到晚期方能被发现的原因。
年龄不同治疗不一
宫颈癌的治疗方式主要是手术治疗和放射治疗(简称放疗)。 放疗对宫颈癌疗效好是公认的事实,但是对巨大癌灶效果差,且很可能造成卵巢永久性破坏、阴道挛缩和放射性直肠和膀胱的损伤。
在手术治疗方面,除了经典的开腹手术,还有经阴道和经腹腔镜手术这三种治疗方式,能保留卵巢和阴道的功能,故青年和部分中老年患者可以作为首选。宫颈癌术前的“新辅助化疗”能有效缩小癌灶控制肿瘤的进展,因此对中青年患者的治疗就转变为“手术首选、术前化疗、保留功能”新的治疗模式。
少性伴侣可防宫颈癌
从感染HPV病毒到宫颈癌的发生发展,一般为10年左右。因此,女性只要定期进行宫颈癌筛查,完全可将其扼杀在萌芽阶段。
在预防上,避免过早性生活、过早生育,避免反复流产、引产;吸烟、吸毒、离异、多个性伴侣者都属于宫颈癌的高危人群。因为目前对HPV病毒感染缺乏有效的治疗手段,若肌体的免疫系统无法识别和清除HPV病毒,就会演变为宫颈癌前病变(宫颈上皮内瘤变CINⅠ、Ⅱ和Ⅲ级)和宫颈癌。
宫颈癌是怎么回事
宫颈癌(cervical carcinoma)是女性常见恶性肿瘤之一,它是迄今为止唯一找出致病原因的癌症。宫颈癌是由人类乳头瘤病毒(human papillomavirus,简称hpv)引起的,hpv病毒可直接通过皮肤接触传播,有十几年的潜伏期,故初期没有任何症状,宫颈癌可防可测,按时进行宫颈癌筛查就能有效避免不幸发生。宫颈癌与性生活没有直接联系,女性需要对其有正确的认识,由于对宫颈癌致病概念的错误理解,仿佛宫颈癌就是不洁身自爱的代名词,给女性带来很大危害,以至于不愿意正视这个问题导致不幸的发生。
在全球范围内,每年约有20多万女性死于宫颈癌。在发展中国家,宫颈癌则属于常见多发的妇科肿瘤,排行榜首。中国每年新发现的病例为13.15万,死亡率最高的地区是山西,最低的是西藏。子宫颈癌是指发生在子宫阴道部及宫颈管 宫颈癌的恶性肿瘤。总的趋势是农村高于城市、山区高于平原,根据各省市自治区回顾调查,中国宫颈癌死亡率占总癌症死亡率的第一位。对于宫颈癌的转移,可向邻近组织和器官直接蔓延,向下至阴道穹窿及阴道壁,向上可侵犯子宫体,向两侧可侵犯盆腔组织,向前可侵犯膀胱,向后可侵犯直肠。也可通过淋巴管转移至宫颈旁、髂内、髂外、腹股沟淋巴结,晚期甚至可转移到锁骨上及全身其他淋巴结。血行转移比较少见,常见的转移部位是肺、肝及骨。当宫颈癌的症状出现三个月后就诊者已有2/3为癌症晚期。
宫颈癌是女性常见恶性肿瘤之一,发病原因目前尚不清楚,早婚、早育、多产及性生活紊乱的妇女有较高的患病率。初期没有任何症状,后期可出现异常阴道流血。目前治疗方案以手术和放射治疗为主,亦可采用中西医综合治疗,但中晚期患者治愈率很低。
宫颈癌是什么
宫颈癌是什么?宫颈癌是目前唯一明确病因的妇科癌症,其病因为高危型HPV病毒持续感染导致,与性生活有密切关系,女性太早发生性行为,是增加宫颈癌发病率的重要因素之一;如果又不注意性卫生或者性生活不洁,多性伴侣等会增加宫颈癌的发病率。目前研究表明95%以上的宫颈癌病人携带HPV,因此,它被认为是导致宫颈癌的罪魁祸首。
宫颈癌并非不治之症,如果能早发现的话,此病的治愈率非常高,而且该病的进展十分缓慢,从被病毒感染到最后癌变,一般要经过数年甚至数十年的时间。因此,早检查早发现就显得十分重要。
宫颈癌前病变是癌吗
宫颈上皮内瘤变(CIN)不是癌
“我这个检查结果CIN2-3是什么意思?”26岁的小兰拿着宫颈活检病理结果紧张地问医生,“网上说CIN是癌前病变,我这个CIN2-3是癌吗?”“CIN可以治疗,不是癌!”专家表示,幸好小兰做了宫颈筛查,及早发现已存在的癌前病变,否则等到身体异常才来就晚了。“小兰需要做宫颈锥切手术。手术只是对宫颈的局部切除,不会影响生育,大部分人治疗后都会好。但有很小一部分人术后会有残留或复发,所以要定期复查。”
专家介绍,“CIN”是“宫颈上皮内瘤变”的英文简称,通俗地讲可称为“宫颈癌前病变”,均发生在有性生活的女性当中。“宫颈上皮内瘤变并非癌症,但它与宫颈癌关系密切。”她介绍,CIN通常分为三级,CIN1、2、3级,严格讲CIN1并不属于癌前病变,约有60%~85%的CIN1会自然消退,而CIN2、3发展为宫颈癌的机会较CIN1大得多,因此也称之为癌前病变。“宫颈癌是目前妇科肿瘤中唯一可通过体检早期发现和预防的疾病,只要注意定期进行宫颈筛查,大多数可以在癌前病变(CIN)阶段发现并得到治疗。”专家说,癌前病变治疗既不用切除子宫,对将来的生育也没有太多影响。
两成有性生活的女性感染HPV
小兰很迷惑:“为什么会得这个病?我没结婚也没小孩,宫颈‘糜烂’也不严重!”经询问,医生得知小兰20岁就开始性生活,目前交过3个男朋友。她的化验报告显示:“TCT:LSIL(CIN1),不排除HSIL;HPV高危型基因16型(+)”。专家说,有多个性伴侣大大增加了感染病毒以及病毒持续存在的机会。HPV16感染应该是导致她患病的主要原因。
专家介绍,HPV是人乳头瘤病毒,宫颈癌是HPV病毒感染所致。在有性生活的女性中约有20%会感染HPV。一般感染后不会出现不适,大多数感染会在半年至一年内自然消退,但有少部分持续存在的病毒会导致宫颈病变,甚至癌变。“宫颈癌是目前少数几个找到了明确病因的肿瘤之一,90%以上的宫颈癌中都伴有HPV感染,可以说HPV感染就是导致宫颈癌的元凶。”
宫颈癌疫苗最佳年龄
宫颈癌是目前所有癌症当中唯一病因明确的肿瘤,引起宫颈癌的根本原因是病毒HPV,可以通过注射HPV疫苗来达到预防在目的。
一般发达国家,当女性开始第一次性生活前注射HPV疫苗。通过HPV疫苗注射阻断HPV感染,从而降低宫颈癌的发生率。
HPV感染者发展为子宫颈癌的几率是0.2%。该病毒感染没有特效药物可以清除,只能靠提高机体免疫力,产生抗体清除病毒达到自愈。感染该病毒后,一般要经过10-15年才发展为宫颈癌,临床一级预防和二级预防很重要。
一级预防是疫苗,全球第一个肿瘤疫苗———宫颈癌疫苗已经诞生,疫苗最佳接种年龄是15岁。
宫颈癌严重威胁女性健康
宫颈炎、宫颈糜烂并不难治。近年来,被广大女性称为撑起日照半边天的关爱妇科引进腹腔镜、宫腔镜、宫颈TBS、高危HPV、阴道镜宫颈活检等一系列治疗妇科病>疾病的设备与技术,明确诊断后,在妇科专家的指导下采用药物治疗,物理疗法如激光、冷冻、电疗、微波等方法治疗宫颈炎、宫颈糜烂,关爱妇科尤其在排除癌症治疗宫颈炎、宫颈糜烂方面,取得了较大的突破,让广大患者在安全、无痛,快捷中治疗宫颈病>疾病,让广大女性患者轻松远离宫颈病>疾病。
事实上,宫颈癌并不可怕,它是目前惟一可以早发现、早治疗的癌症。专家已经找到了杜绝宫颈癌的方法,关键是要定期进行筛查,特别是当今引进最先进的HPV检测技术之后,诊断宫颈癌已经能做到早期诊断、早期治疗,临床治愈率能达到100%,女性朋友只需做简单的HPV检测,几分钟,有病无病一目了然。
宫颈炎是妇科炎症最多的病症,也是妇科最常见病>疾病之一,据调查和临床显示,已婚妇女中半数以上均不同程度患有此病,且是宫颈癌发病的高危因素之一。
宫颈糜烂是继宫颈炎之外最常见的女性生殖器官炎症,女性宫颈糜烂通常与宫颈炎如影随形,紧密相连。妇科部门发现,已婚妇女中约有三分之一患有宫颈糜烂。
未婚女子由于处女膜的屏障作用,所以很少有宫颈糜烂发生,但已婚女性婚后有了性生活,阴道相对处于一种“开放”状态,一旦不注意清洁卫生,病菌侵入阴道就有了可乘之机,会增加女性患生殖器官炎症的可能性。
许多女性婚后在分娩或流产时,由于造成不同程度的宫颈裂伤,虽然裂伤很小,没有引起任何痛觉和症状,但事实上已给病菌打开了入侵之门,以致引起了宫颈发炎,宫颈长期浸渍在炎性分泌物内就会引起糜烂,近年来发现,宫颈糜烂可导致女性不孕和宫颈癌。
由宫颈病变导致的宫颈癌已成为威胁妇女健康的一大杀手,其发生率近年来不断上升,发生率仅次于乳腺癌,位居第二位,而且年轻宫颈癌患者有明显上升趋势。
因为宫颈癌前病变发展成宫颈癌是一个长期的过程,这个时间大约是11年,所以,宫颈癌是一种可预防、可治愈的病>疾病。
宫颈癌疫苗前检查什么 为什么要接种宫颈癌疫苗
宫颈癌是女性恶性肿瘤的第二大杀手,仅次于乳腺癌。全国每年新发宫颈癌病例9.89万,每年因宫颈癌死亡的人数约3.05万,相当于每小时有3个中国妇女死于宫颈癌。所以提及宫颈癌,不少女性心里都会有一些担忧。
99.7%的宫颈癌病例的样本中都能找到HPV(人乳头瘤病毒),从而印证了HPV是宫颈癌致病病毒的观点,也使得宫颈癌成为目前唯一可以通过疫苗来起到一定预防作用的癌症。
目前发现HPV型别有200多种,根据致癌性的不同,分为高危型和低危型,高危型HPV可能导致宫颈癌等癌症,低危型HPV则可能造成皮肤疣和生殖器疣。女性被HPV感染后,大多数可被自身免疫机制自行清除,所以多数HPV感染是一过性且无临床症状的。但某些高危型HPV会持续感染,从而会导致宫颈癌的发生。
宫颈癌能活多久
宫颈癌是目前所有癌症中唯一病因明确的实体肿瘤,而且病程缓慢,是一种可预防、可治愈的疾病。从一般的宫颈癌前病变发展为宫颈癌大约需要10年时间。若能做到癌前病变阶段被发现、确诊,继而进一步治疗和检测,大幅度提高了早期宫颈癌的治愈率,专家也指出,越早发现越早治疗治愈率越高。
早期宫颈癌的治愈率得以提升,宫颈癌早期能活多久在很大程度上归因于宫颈癌的早发现、早诊断、早治疗。由于早期宫颈癌的原位癌局限在皮肤或粘膜内,未发生转移、深层浸润现象,经有效治疗,5年生存率可达90%以上,在显微镜下发现的早期宫颈癌治愈率达到了100%。如果在病变早期就发现并治疗的话,完全恢复健康的成功率是相当高的。
在此要提醒广大女性朋友应关注自身生殖系统的健康问题,定期进行妇科普查,筛查宫颈癌高危人群。只要每年坚持做妇科检查,早期发现病毒,就可以提前10年预防宫颈癌变。
宫颈癌可以治愈吗?
宫颈癌是女性恶性肿瘤中仅次于乳腺癌的第二位最常见的恶性肿瘤。宫颈癌是妇科生殖系统肿瘤中发病率最高的,占一半以上。全世界每年有20多万妇女死于宫颈癌,那么宫颈炎可以治愈吗?
宫颈癌可以治愈吗?宫颈癌虽然死亡率高,但早期宫颈癌是可100%治愈的,这也是唯一可以治愈的癌症。因此医生建议,女性每年至少做一次全面的妇科检查,同时为了自己的身体健康,应杜绝多个性伴侣,性生活要规律,注意性器官的卫生和清洁。处于性活跃期的年轻女性,一旦发现自己患有宫颈疾病,特别是出现接触性阴道出血、不正常白带时,要及时就医,做到早发现、早诊断、早治疗。
男性包皮会藏病毒、细菌,这些都易让女性感染炎症,从而诱发宫颈癌。研究还发现,男性的前妻患有宫颈癌,后任妻子也比较容易患宫颈癌。此外,如果男性患有阴茎癌,女性也容易得病。因此,男性注意性卫生,对于减少女性患宫颈癌是有一定帮助的。
专家教你正确治疗宫颈糜烂
1、宫颈光滑≠宫颈健康
很多人都认为,宫颈光滑就代表宫颈健康,其实不然。梁琨说,宫颈光滑与否与宫颈健康状况并没有必然的联系。即使再有经验的医生,也不能保证肉眼的判断百分百准确,表面看不到也许潜伏危险更大,所以一定要重视病理组织学的检查。
宫颈癌是唯一可以早期发现并预防的肿瘤,只要加强干预、定期检查、早期发现,完全可以将伤害和风险降到最低。已婚或已有性生活的女性,一定要加强防范意识,定期做宫颈液基细胞检查,以免因为延误病情而后悔莫及。
2、宫颈糜烂也要“打假”
专家说,宫颈糜烂在医学病理中的概念是“宫颈上皮的脱落、溃疡”。不过有时一些看起来像是宫颈糜烂的症状,并不能轻易下宫颈糜烂的“判书”。像小玉这样的情况,就属于假性宫颈糜烂。小玉主要是因为体内雌激素过高,导致宫颈管内柱状上皮外移到宫颈表面,表现与轻度糜烂非常相似,用肉眼几乎难以区别。这就要求医生在确症宫颈糜烂时,需要用科学技术去认真分析,别太过靠感觉感观。
女性需警惕宫颈癌的哪些误区呢
“女性第二杀手”、“我国每年新增患者13万”、 “近10年来,发病更趋于年轻化”……关于宫颈癌的这些字眼使不少女性开始惶恐。然而,关于宫颈疾病,人们长期存在一些误区。面对形形色色的宫颈癌检测手段和各种令人迷惑的说法,你必须要擦亮双眼。
误区一:宫颈糜烂以后会变成宫颈癌
“宫颈糜烂”是困扰很多女性的问题。现在妇产科界已经废弃了“宫颈糜烂”一词,改为“宫颈柱状上皮异位 (columnarectopy)”,认为其不是病理改变,应该属于宫颈生理变化。但由于长期习惯成自然,也有很多医师思想未转变过来,仍称其为 “宫颈糜烂”,更有甚者一些医疗机构、商业广告为经济利益考虑,对其大做文章,使人们对“宫颈糜烂”更加恐慌。妇科检查发现“宫颈糜烂”,不要慌张,按照正规的宫颈疾病筛查。
误区二:把宫颈糜烂视作宫颈癌前期病变来治疗
长期以来临床医生将慢性宫颈炎和宫颈糜烂视为同义词,积极给予激光、冷冻、微波等各种物理治疗,甚至还包括利普(Leep)刀治疗宫颈疾病。这些错误治疗不仅给健康女性带来身体的痛苦和经济损失,还带来相当严重的副作用。年轻、尚未生育的妇女如果用 Leep做过度治疗,可使未来妊娠出现“流产或早产”的双倍风险!所谓“宫颈糜烂”的本质是宫颈柱状上皮异位的生理现象,不是疾病,不需治疗。
误区三:HPV检测呈阳性或宫颈涂片不正常就是得了癌症
事实,不一定。你可能需要进一步的检查,可能是阴道镜检查或者有关癌细胞的活组织检查。虽然人乳头状瘤(HPV)病毒是导致宫颈癌的罪魁祸首,但多数情况下人体自身会将其清除,每个人一生中感染HPV的可能性是75%-90%,而全世界有50%-75%的人现在携带HPV病毒。HPV分低危和高危两大类,共100多种分型,不同的分型可以导致不同的疾病。而其中只有少数的病毒携带者会演变为宫颈癌。其他的感染者,由于感染病毒的种类不同,或免疫力不同而没有临床表现。HPV并不像大家所想象的那么可怕,更不需要过分紧张。
误区四:夸大CIN1与HPV感染的风险
给予病人无休止的阴道上药、反复的手术治疗,甚至给病人进行输液或肌肉注射干扰素或白介素进行治疗,这些做法都是错误的。宫颈上皮内瘤变 CIN1与人乳头瘤病毒HPV感染统称为低度鳞状上皮内病变(LSIL)。新的循证医学研究结果表明,此类病变治疗首选一年之内定期观察,多数病人可在一年内不治自愈。即使因例外情况需要手术治疗,也一定要由有资质、有经验的医生施治,特别是对于那些尚未生育过的年轻病人、妊娠期妇女、免疫功能低下的妇女和绝经期后的妇女。
误区五:将宫颈癌当作宫颈糜烂治疗
将宫颈癌误诊当作宫颈糜烂,给予简单的物理治疗,并且误认为宫颈糜烂治疗好了,以后就不会再得宫颈癌,从此不再做子宫颈筛查。这种做法使病人失去治疗疾病的最佳时机,造成无法挽回的损失和巨大的伤害。发生这类错误的主要原因是不遵守筛查、诊治的标准化流程进行医疗服务,或者是单位及个人经济利益的驱使,不负责任地为病人进行治疗。
误区六:宫颈癌是不能预防的
事实上,宫颈癌是目前唯一病因明确、唯一可100%预防、唯一可彻底根除的癌症。感染了人乳头状瘤病毒(HPV)是形成宫颈癌完全必须的条件。明确了病因,可以通过定期进行HPV测试及宫颈细胞学涂片进行筛查发现这些癌前期病变,HPV检测与薄层液基细胞学相结合的检测方法,灵敏度可达 99%,对已感染HPV病毒或宫颈细胞异常的患者进行早防早治。通常持续感染HPV后宫颈癌前期病变发展缓慢,有效的治疗可以防止发展成宫颈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