识别中风的三步骤
识别中风的三步骤
中风的前兆
1、一侧面部或上下肢突然感到麻木、软弱无力、嘴歪、流口水。这是由于大脑供血不足,使大脑支配躯干的神经通路受损。
2、突然出现说话困难,或听不懂别人的话。这是由于大脑皮层供血不足,影响了语言中枢。
3。突然感到眩晕,摇晃不稳。这是由于小脑供血不足,影响其平衡功能。上述预兆可以是暂时性的,过些时候就消失,也可能反复发作,或逐渐加重。
4、短暂的意识不清或嗜睡。
5、出现难以忍受的头痛。头痛由间断性变为持续性,或伴有恶心呕吐。这常是由于动脉内压力突然升高,使血管壁痛觉感受器受刺激所致。这可能是脑出血的讯号,应特别注意。
辨识中风让我们记住S、T、R三步骤。
有时候中风的症兆很难辨认,不幸的是,缺乏警觉就会带来灾难。身边的人辨认不出中风的征兆,中风患者就会严重脑伤。医生说,旁人只要问三个简单的问题,就可以辨识中风:
S:(smile)要求患者笑一下。
T:(talk)要求患者说一句简单 的句子(要有条理,有连贯 性),例如:今天天气晴朗。
R:(raise)要求患者举起双手。
中风出现后要怎样急救?
中风患者患病后在家里急救是否及时得当,对患者的康复治疗至关重要,家庭急救时要注意以下几点:
1、发现病人发病切勿慌张,要保持镇静,让病人躺在床上,尽快与医院急救中心联系。
2、中风分出血性和缺血性两种,诊断未明时不要自行用药。
3、掌握正确的搬运方法。首先不要急于把病人从地上扶起,最好2~3个人同时把病人平托到床上,头部略抬高,避免震动;其次,松开病人衣领,取出假牙,呕吐时头偏向一侧,避免呕吐物阻塞呼吸道导致窒息或误吸。对于抽搐病人,要用毛巾或筷子垫在上下牙之间,防止咬破舌头。若病人出现气急、喉部痰鸣等症状时,用塑料管或橡皮管插至其咽喉部,另一端用口吸出痰液。
4、在送往医院时尽量少移动患者,转送病人时用担架搬抬,如果从楼上抬下病人,要头朝上脚朝下,在送医院途中,可双手轻轻托住头部,避免头部颠簸而加重病情。
5、注意安慰病人,缓解病人紧张情绪,不要悲哭或大声呼唤病人,避免给病人造成压力。
打新冠疫苗几天有反应 新冠病毒疫苗在人体内是如何发挥作用的
具体如下。
接种疫苗后人体会产生保护性抗体,有些疫苗还会让人体产生细胞免疫,形成相应的免疫记忆。
这样之后人体就有了对抗疾病的免疫力,有新冠病毒侵入人体时,疫苗就会产生的抗体、细胞免疫释放的细胞因子就能识别、中和或杀灭病毒。
而免疫记忆也很快调动免疫系统发挥作用,让病毒无法在体内持续增殖,从而达到预防疾病的目的。
专家教您快速识别中风三个特征
三大危险因素难控制 中风患者持续在上升
在美国、欧洲等地,中风的发病率和死亡率已经出现了拐点,出现下降的趋势。然而,我国每年新发脑卒中200万病人,死亡的为165万,并且还呈现持续上升的趋势。
在我国每12秒就有一个中国人发生脑卒中,每21秒就有一个中国人死于脑卒中,每年因中风而死的中国人占所有死亡人数的22.45%。这些数据相当惊人!
预防得当,80%的脑中风是可以预防的。徐安定特别指出,我们要控制高血压、高血糖、高血脂。血压和血糖控制不好,都会明显增加脑卒中的风险。另外,还有一个高危因素是胆固醇。血液中的“坏胆固醇”——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常常会形成动脉斑块,因而高血脂的病人需要长期、积极的治疗。
此外,吸烟是卒中的高危因素。徐安定说,吸烟不仅增加恶性肿瘤和呼吸道疾病风险,更是卒中的危险因素。
看脸、查胳膊、听语言,快速识别记住“中风120”
一旦发生中风,很多人并不懂得识别,常常以为只是疲劳或者误以为睡眠不佳等。徐安定介绍,有些中风病人经常会在半夜凌晨的时候起病,比如晚上起来上洗手间,发现一边手脚已经没有力气了,以为是睡觉时胳膊被压麻了,没在意,继续回去睡,结果一觉到早上六七点醒来,才发现一边手脚已经完全瘫掉了。这种病人白白丧失了最佳的抢救时机,最终导致不可挽回的后果。
到底出现什么样的症状就应该考虑是中风呢?徐安定说,由于脑细胞没有氧气和糖的储备,只要8分钟缺少供血,脑细胞就会出现不可逆的死亡。因而中风发生时会有运动、语言神经的受损,因而90%以上的人会出现嘴角歪了、胳膊抬不起来了、说话含糊不清了,这三种表现是中风患者最常见、最易识别的症状。目前我国把这三个症状形象地称之为“中风120”工具。即1看1张脸、2查2只胳膊,聆(0)听语言。
“中风120”工具是美国宾夕法尼亚大学刘仁玉教授和复旦大学附属闵行医院赵静教授根据美国FAST(面Face,臂Arm,语言Speech,时间Time)中风宣教基础上,结合中国的特点提出来的、国内学者高度认可适合于中国人群进行中风快速识别和即刻行动的一个工具。
凌晨3-6点最易发生中风,出现一个症状就应送医院
进入冬季后,天气寒冷,大部分高血压的病人血压会有所上升。因而需要引起高度的重视。徐安定说,高血压患者尤其是注意控制清晨血压,因为有相当一部分中风是发生在凌晨,凌晨3点到6点之间可以说是中风的“魔鬼时间”,尤其是脑缺血的发病率特别高,这也与人的昼夜周期变化规律有关系。
“主要原因是血压在夜间会下降,而到了凌晨四五点的时候,交感神经开始兴奋,血压开始迅速上升到一个较高的水平,增加了血管血栓的风险,导致脑梗塞发生。”所以,清晨血压高与清晨卒中最高发的时段不谋而合。可见,清晨时段是控制血压的关键时刻!
只要是“中风120”三个症状出现任何一种,就应该立即去医院,以免耽误抢救时间。据记者了解,天河区中医院、天河区人民医院、解放军四五八医院、广州市第十二人民医院、暨南大学附属第一医院、黄埔区人民医院已经形成一个天河卒中急救网络,发生脑卒中时,其中有80%以上是脑梗死,90分钟内达到这些医院做静脉溶栓治疗,患者发生残疾、死亡的几率将会大大降低。
老人中风 把握急救三步骤
第1步:发现异常
有的中风患者在发病时,会出现一侧肢体麻木、无力,或是眼睛模糊、头痛等不适,常常不以为然,特别是在冬季更容易误认为是天气寒冷导致的身体僵硬,结果就延误了最佳治疗时间,造成预后效果差。事实上,辨别中风并不难,只要在出现以下这三个症状的其中任意一个,就要毫不迟疑地送医院。
语言测试:请患者复述一句短语,如说话不清楚或者无法说话。
微笑测试:请患者“露齿”或微笑,一侧面部表情不正常。
举手测试:请患者闭眼,双臂平举10秒钟,一个手臂无法维持。
可以简单概括为一句中风口诀,即“言语含糊嘴角歪,胳膊不抬奔医院”。
第2步:快速拨打120急救电话
一旦出现单侧肢体麻木,一侧面部麻木或口角歪斜,说话不清或听不懂讲话,一侧或双侧视力丧失或模糊、视物旋转等,这个时候一定要立即拨打120急救电话争取救治时间,同时记录发作时间。在等待120急救到来时,应注意不要搬动患者,尤其避免头部发生剧烈摇晃和震动,尽量让患者侧卧位,解开衣领,保持呼吸道的通畅,有假牙者应取出。
特别值得注意的是,绝不建议中风患者在就医前服药!暨南大学附属第一医院副院长徐安定教授和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天坛医院副院长王拥军教授均提出,“脑卒中病人院前服药,只会增加死亡率,一是因为此时任何进食动作都可能造成误吸风险,二是因为目前任何口服药都不具溶栓功能,溶栓只能静脉注射,所谓溶栓胶囊或标榜有溶栓功效的保健品都是误导”。
第3步:选择具备溶栓能力的医院
中风的症状
研究表明,脑中风也可以通过瞬间来鉴别,脑中风是我国中老年人的健康“破坏者”,现在呈现往年轻人发展的趋势,所以准确的鉴别脑中风是及时治疗的关键,下面中医频道专家教你10秒鉴别中风秘诀。
“中风”也就是脑中风、脑卒中,这是因为脑部的血液循环遇到了障碍,引起脑部神经功能缺失。
脑中风严重危害我国中老年人健康。但对大众而言,较为陌生的则是脑外中风,脑外中风造成的后果也可以相当严重,同样不容忽视。
一定要记住单词“FAST”10秒鉴别中风
专家介绍:“FAST”:F(Face脸):无法微笑,嘴巴或眼睛下垂;A(Arm手臂):无法顺利举手;S(Speech说话):患者无法流利对答或说话含糊不清。T(Time时间):若发现上述3条中的1条或多条症状,应立即拨打120。此外还需注意其他中风症状,如突然失明、吞咽困难、昏厥等。
脑中风是怎么回事 怎样识别中风呢
我们将给你介绍一种简单识别发生中风的方法。可以用很简单的“FAST”这一词概括。其中每个字母代表你需要观察的内容的缩写。
Face-观察他(她)的面部有无不对称或单侧面部下垂。
Arm-观察他(她)的单侧或双侧上肢有无麻木或无力情况,特别是试图伸出双臂而出现单侧上肢下垂。
Speech-观察他(她)是否有言语困难,特别是异常的发声。
Time-如果你观察到他(她)有上述描述的任何征象,你需要迅速拨打急救电话(120),且越早治疗,恢复的机会越大、治疗效果越好。
春季老年人心血管病高发
保命要诀1:建议避免清早外出运动
尤其一天当中,清晨5到6时以及晚上8到9时的两个时段,最为危险。
心血管疾病的高危险族群、抽烟、肥胖者,甚至曾有中风等人群,都应避免清早外出运动,且晚餐后也不要立即外出,至少隔一小时后,等消化完再运动较佳。
另外,外出时应选择多层次穿着,方便随着温度变化来穿脱衣物。
保命要诀2:出现疾病征兆应把握黄金治疗期
一旦出现任何疾病征兆时,就应立即把握黄金治疗期,像是突然出现胸闷、呼吸困难等症状,可能是心脏病征兆,这时应立即就医治疗。
若出现中风征兆,则应牢记牢记“FAST”口诀,以辨别中风四步骤,把握“急性中风抢救的黄金3小时”:
(1)“F”就是FACE,请患者微笑或是观察患者面部表情,看两边的脸是否对称。
(2)“A”就是ARM,请患者将双手抬高平举,观察其中一只手是否会无力而垂下来。
保命要诀3:做好防护措施减少低温伤害
包括心血管疾病患者、年长的长辈及肥胖等,都属于高危险族群,面对气温骤降,一定要确实做好保暖措施,减少血压变化的可能性。
控制血压最好的方式,除了坚持服用降压药、定期测量血压外,也可补充一些降压食物,比如芹菜、海带、黑木耳等。另外,平时保持良好的生活作息,保持愉快心情,做好防护措施,就能减少低温对健康的伤害。
中风有哪些症状呢
有这样一句话,一天一个苹果,健康永伴我。但是根据中风而言,这句话只是说对了一半,中风的预防只依靠饮食是不会好的。
根据美国心脏病学会《中风》杂志发表中国研究人员的一项新研究表明,每天食用200克水果(相当于两个苹果),可将中风风险减低百分之三十二;每天食用200克蔬菜,中风风险可降低百分之十一。
这个研究成果,是基于对过去19年中20项已发表的果蔬与中风风险研究的综合分析,这些研究分别在美国、中国、日本和欧洲进行,共涉及76万名研究对象,其中近1.7万人中风。
根据最新的研究发现,常吃水果和蔬菜对于血管功能的改善是很有帮助的。
降低血压、体重、腰围、总胆固醇、被称为“坏”胆固醇的低密度脂蛋白等。此外多吃果蔬还会增加微量营养素、碳水化合物和食用纤维素的摄入量,并有可能降低脂肪摄入量,这些因素都能降低中风风险。
哪些果蔬预防中风最有效?除了苹果外,柑橘类水果、梨和带叶蔬菜,它们已被证实能降低中风风险。其他果蔬的预防作用尚需进一步证实。多吃果蔬对预防中风的益处不分男女、年龄和地域。
10秒就能自己鉴别中风
研究表明,脑中风也可以通过瞬间来鉴别,脑中风是我国中老年人的健康“破坏者”,现在呈现往年轻人发展的趋势,所以准确的鉴别脑中风是及时治疗的关键,下面中医频道专家教你10秒鉴别中风秘诀。
“中风”也就是脑中风、脑卒中,这是因为脑部的血液循环遇到了障碍,引起脑部神经功能缺失。
脑中风严重危害我国中老年人健康。但对大众而言,较为陌生的则是脑外中风,脑外中风造成的后果也可以相当严重,同样不容忽视。
专家教你如何判断是否中风
生活中,每个人都应学会一些急救的常识,家里如果有老人、慢性病人,应该学会识别中风方法。简单三句话,记住S、T、R三步骤。S:(smile)要求患者笑一下;T:(talk)要求患者说一句简单而完整的句子(要有条理,有连贯性,例如,今天天气晴朗);R:(raise)让患者闭眼,举起双手。上面三个动作,患者如果有任何一个动作做不来,如微笑时脸扭曲不正常,双手臂平举时一只手老往下掉,学说不好一句完整的话,说明可能中风了。该方法由美国心脏学会、卒中学会提出,可以帮助我们识别早期中风,准确性达70%—80%,称为“辛辛那提院前卒中量表”。有人还加另外一个动作:要求患者伸出舌头,如果舌头“弯曲”或偏向一边,也是中风的征兆。
需要注意的是,中风急救有三件事绝对不能做:1.禁止摇动或移动病人,别在头部抹任何药品。否则可能造成脑部出血恶化。2.禁止为病人垫过高的枕头。否则可能让病患颈部弯曲,造成呼吸困难。3.禁止喂病人任何液体。否则可能会有吞咽困难,甚而造成吸入性肺炎。